[生物][期中]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抽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20分)
1.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
A. 由于其他动物入侵B.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C. 为了扩大领地D. 为了躲避敌害
【答案】B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不得不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关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直立行走
②能够用火
③大脑发达
④产生语言
⑤使用和制造工具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⑤②③④
C. ①⑤④②③D. ①②⑤③④
【答案】B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头部和脑的进化。
【详解】在距今约1000万年~2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够①直立行走,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上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⑤使用天然工具和制造工具。久而久之,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他们②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③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④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故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正确的变化顺序是:①⑤②③④。
故选B
3.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生命的起点是婴儿出生
B. 睾丸和附睾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C. 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D.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子宫
【答案】C
【分析】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
【详解】A.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的形成,A错误。
B.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精子,是男性主要性器官。附睾主要是贮存和运送精子,B错误。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C正确。
D.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D错误。
故选C。
4. 试管婴儿受精部位和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依次为( )
A. 输卵管、子宫B. 子宫、子宫
C. 试管、试管D. 试管、子宫
【答案】D
【详解】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的试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把胚胎移植进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中进行,直至发育成熟,分娩产出。可见,“试管婴儿”的生命始于一个细胞--受精卵,受精的部位是试管,其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试管只是初期发育的场所。
5.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育时期。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不与其他同学交流B. 关注生殖系统卫生
C.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D. 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答案】A
【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详解】A.积极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等进行真诚地交流,缓解心理的压力,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习,保持乐观向上,阳光开朗的心态,A错误。
B.青春期是儿童时期转变成人角色的过渡时期,女孩面临着月经初潮和胸部发育,男孩面临着遗精和喉结突出、生长胡子等。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也慢慢发育成熟,因此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要关注生殖系统卫生,保护好生殖健康,B正确。
C.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期,除了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外,还要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C正确。
D.青少年要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意识,D正确。
故选A。
6. 下列4种食品营养成分含量不同,某同学长期以一种食品为主食患了佝偻病,这种食品最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图中用坐标的方式给出了四种食物所含有的部分营养成分。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因为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即使食物营养中含有钙,但由于身体缺维生素D最终会导致缺钙,使得幼年患佝偻病,因此补钙的同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据此解答。
【详解】A、食物A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A不符合题意。
B、食物B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B不符合题意。
C、食物C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C不符合题意。
D、食物D中含钙、维生素D都较少,若长期以食物D为主食,易患佝偻病,D符合题意。
7. 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叙述,比较合理的是( )
A. “虫眼”的蔬菜含农药少,放心购买
B. 有异味的饭菜高温处理后食用
C. 经常食用添加防腐剂的食品
D. 用水浸泡叶类蔬菜,减少农药残留
【答案】D
【分析】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食品是安全的食品;生活中要注意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公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当特别关注。
【详解】A.蔬菜和水果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有“虫眼”的蔬菜也可能喷洒过农药,不能放心购买,A错误。
B.有异味的饭菜已经被细菌污染,即使高温处理后也不能食用,B错误。
C.经常食用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C错误。
D.用清水浸泡叶类蔬菜,可使附着在叶子表面的残留农药扩散到清水中,减少了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食用更加安全,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各结构特点,与小肠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B. 小肠腔中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C.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D. 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和绒毛使其表面积大大增加
【答案】B
【分析】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长,长约5~6 m;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消化液种类多,据此解答,
【详解】A、小肠很长,约5-6米,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壁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有利于消化食物,与吸收功能无关系,B符合题意。
C、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D不符合题意。
9. 医生从病人的消化道中取得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初步消化物、维生素、无机盐、水、脂肪和盐酸等。这些液体最可能取自( )
A. 口腔B. 胃C. 小肠D. 大肠
【答案】B
【分析】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人体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
【详解】三大有机营养指的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其中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被分解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其次是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再在小肠中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最后被消化的是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先是胆汁将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再被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盐酸、维生素、无机盐、酶、麦芽糖、淀粉和脂肪的这种液体最可能是从胃中取出的。
10. 在探究“馒头在人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B. 馒头在口腔中只进行物理消化
C. 括号内应该是2mlD. 2组实验现象应该是颜色变蓝
【答案】B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A.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实验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正确。
B.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馒头在口腔中既有物理消化也有化学消化,错误。
C.括号内应该是2ml,保持变量的唯一性,正确。
D.碘遇淀粉变蓝色,2组实验现象应该是颜色变蓝,是因为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正确。
故选B。
11. 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症状,下列结构能产生痰的是第( )
A. 鼻B. 咽C. 气管D. 肺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能黏附灰尘细菌真菌等异物,黏液中还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下列既属于消化道,又属于呼吸道的器官是( )
A. 鼻腔B. 咽C. 口腔D. 气管
【答案】B
【分析】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通过二者对比可知: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 在测量肺活量时,一般测量三次。如果这三次的测量值分别是3100mL、3300mL、3500mL,那么这个人的肺活量应该是( )
A. 平均数3300mLB. 中间数3300mL
C. 最大数3500mLD. 最小数3100mL
【答案】C
【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
【详解】测量肺活量时,为了减少误差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所以“某人在使用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时,三次测得结果分别是3100毫升、3300毫升、3500毫升”,那么被测者的肺活量应记录为3500毫升。
故选C。
14. 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a和b代表不同气体,c代表富含血红蛋白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气体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
B. b气体代表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依靠血浆运输
C. 肺泡中的a气体只需要透过肺泡壁就能进入血液
D. c代表的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答案】C
【分析】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进行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题图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红细胞。
【详解】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可见,a氧气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A不符合题意。
B.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b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依靠血浆运输,B不符合题意。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肺泡中的 a 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2 层细胞,C符合题意。
D.c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运动员在奥运比赛前接受血液检查,若服用兴奋剂,兴奋剂最可能存在于( )
A. 血浆B. 红细胞C. 白细胞D. 血小板
【答案】A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
【详解】A.血浆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 55%。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可见,兴奋剂最可能存在于血浆中,A正确。
B.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B错误。
C.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C错误。
D.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D错误。
故选A。
16. 血液是人体的基本组织之一,下列关于血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液凝成血块后,其周围淡黄色液体是血浆
B. 从结构层次看,血浆属于流动的结缔组织
C. 血浆只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大部分的氧气
D. 血浆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答案】D
【分析】血浆: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
【详解】A.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自血管内抽出,放入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胶冻,凝血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血清。血液加入抗凝剂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A错误。
B.从结构层次看,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具有营养、保护、运输等作用,属于流动的结缔组织。血浆是其细胞间质,B错误。
C.血浆除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大部分的氧气还可以运输废物,C错误。
D.血浆: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因此血浆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17. 人体内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A. 肺泡中B. 血液中
C. 细胞中D. 肠道中
【答案】C
【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
故选C
18. 下图为小东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是血小板,能吞噬病菌
B. ③是白细胞,具有凝血作用
C. ①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
D. ②是血浆,内含大量的血红蛋白
【答案】C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会看到三种血细胞: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图中①红细胞,②血浆,③白细胞,④血小板。
【详解】A.④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故A错误。
B.③是白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少,能穿透血管壁,能够吞噬病菌,故B错误。
C.①是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故C正确。
D.②是血浆,①红细胞内含大量的血红蛋白,故D错误。
故选C。
19. “结构与功能观”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不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
A.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B. 毛细血管数量多,血流速度慢,管壁薄,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C. 动脉的管壁厚,血流速度快,内部的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 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单方向开放的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答案】C
【分析】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比如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
【详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A正确。
B.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B正确。
C.静脉的管壁薄,管腔最大,血液速度慢,四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动脉的管壁最厚,血液速度最快,是运血出心脏的血管,其内没有瓣膜,C错误。
D.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有利于气体进出呼吸道。心脏的房室瓣处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两种瓣膜均位于心脏内,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D正确。
故选C。
20. 下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A
【详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的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组织细胞处的氧气浓度低,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和血红蛋白分离,导致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下降,故呼吸作用越旺盛,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越低。图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最低的是甲.因此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甲。故选A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小明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感到很困惑,请你据图给他解惑。
(1)小明新生命的起点是图1中的[_____]_____,产生A的器官是图2中[_____]_____,A和B结合的场所是[_____]_____。
(2)图1中的C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_____。然后其缓慢移动到子宫,植入图2中的[_____]_____上,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3)胎儿通过图3中的[__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上述器官经母体排出。
(4)怀孕到第40周时,发育成熟的胎儿和上述器官从母体的阴道中产出,这个过程叫做_____。
【答案】①. C ②. 受精卵; ③. 1 ④. 卵巢 ⑤. ;2 ⑥. 输卵管 ⑦. 胚泡; ⑧. 5 ⑨. 子宫内膜 ⑩. b ⑪. 胎盘 ⑫. 分娩
【分析】图中所示:A卵细胞、B精子、C受精卵、D胚胎;E胎儿;1卵巢、2输卵管、3子宫、4阴道、5子宫内膜;a子宫、b胎盘、c脐带、d胎儿、e羊水。
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详解】(1)受精的过程:B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A卵细胞(卵巢产生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C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2)(3)(4)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B精子和卵巢产生的A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C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5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D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3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b胎盘、c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4阴道排出,即分娩。
22. 杂格是极具特色的地方性早餐。配料有羊肉、萝卜、粉条等。你早上吃一碗杂格,再配根油条,齿颊留香、心旷神怡的同时,其主要成分在你的体内经历了神奇的旅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甲图中[ ]__________,其分泌的__________不含消化酶,却能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2)图乙中的曲线表示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粉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__________。羊肉的主要有机成分是__________,它的初步消化在图甲中所示的[ ]__________完成,最终被消化为__________。
(3)据丙图所示器官的内部结构图分析,其中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这些结构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答案】(1)①. ③肝脏 ②. 胆汁
(2)①. 乙 ②. 蛋白质 ③. ⑨胃 ④. 氨基酸
(3)①. 皱襞##小肠皱襞 ②. 小肠绒毛##绒毛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甲①唾液腺、②咽、③肝脏、⑤肛门、⑥小肠、⑦大肠、⑧胰腺、⑨胃、⑩食道、⑪口腔;图乙中甲是脂肪、乙是淀粉、丙是蛋白质。图丙A是皱襞、B是小肠绒毛。
【小问1详解】
图甲中③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
【小问2详解】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甲、乙、丙三曲线中只有曲线乙开始消化,含量下降,故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乙。羊肉的主要有机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初步消化是从⑨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小问3详解】
丙图是小肠的内部结构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故A是小肠皱襞,B是小肠绒毛,这些结构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23. 图一是模拟膈肌的呼吸运动的模式图,图二是某同学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请分析图示回答问题:分析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标号①模拟___________;标号②模拟___________。(填写器官名称)
(2)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被称为呼吸频率。图二的曲线A状态下,该同学的呼吸频率是___________次/分;曲线B状态下,他的呼吸频率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缓”)了。
(3)图二的曲线A中标注的ab段表示___________过程(选填“吸气”或“呼气”),对应图一的___________状态(选填“A”或“B”),此时膈肌_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4)氧气进入生物体内,最终均被运输到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_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答案】(1)①. 气管 ②. 肺
(2)①. 18 ②. 加快
(3)①. 呼气 ②. B ③. 舒张
(4)线粒体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图一中的A代表吸气,B代表呼气。①代表气管、②代表肺、③代表胸腔、④是代表膈肌。图二中根据呼吸的频率判断曲线A是平稳的呼吸状态,曲线B是剧烈运动后的状态。
【小问1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由分析可知:①模拟的是气管、②模拟的是肺。
【小问2详解】
从曲线A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6次,1分钟为60秒,因此人每分钟呼吸了18次,此人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曲线B比曲线A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加快,可知曲线B此人在进行主动呼吸,说明其在进行剧烈的运动。
【小问3详解】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减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图二的曲线A中标注的ab段表示呼气过程,对应图一的B,此时膈肌舒张。
【小问4详解】
呼吸作用是生物吸收氧气,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出能量,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因此,氧气进入生物体内,最终均被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4. 图甲乙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在选择活小鱼时,应选尾鳍色素________的(填“多”或“少”),以利于观察。
(2)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________。
(3)观察前,先要使小鱼的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然后用________(填“低”或“高”)倍镜进行观察。
(4)图乙中的血管①是________。
(5)丙所示的血管类型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6)图丙中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血液。
【答案】①. 少 ②. 保证鱼正常呼吸 ③. 低 ④. 动脉 ⑤. 毛细血管 ⑥. 红细胞单行通过 ⑦. 气体的扩散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详解】(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因为色素少容易观察实验现象。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
(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3)观察前要先把这条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然后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
(4)(5)图中①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毛细血管;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
(6)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4气体扩散作用来完成的。氧气随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由血浆运输,然后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因此图丙中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37℃下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2
馒头碎屑+( )清水
充分搅拌,37℃下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抽测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抽测生物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育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下列有关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