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中]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最新数据显示,南极夏季海冰面积已连续三年跌破200万平方公里的临值,这种情况是有观测记录以来首次出现。南极洲的海冰可能已经发生“临界转变”。对此,科学家们再次发出全球变暖警告——南极海冰正在逐渐消失。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监测南极附近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GNSS C.RS D.BDS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是二氧化碳可以( )
A.反射太阳辐射 B.散射太阳辐射 C.吸收太阳辐射 D.吸收地面辐射
【答案】1.C 2.D
【解析】
【1题详解】
GN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导航、定位功能。“获取”是遥感(RS)技术的主要功能,能获取地面事物的分布信息,利用遥感可以实时监测灾害、天气、水文、冰川消退等等。而“评估”“分析”“预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故监测南极附近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C正确,AB错误。BDS是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英文简称,是中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容易吸收长波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大量吸收长波辐射而导致气温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大西洋局部海域图,箭头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海水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水温等于乙 B.乙水温高于丙 C.甲密度低于丁 D.丙盐度低于戊
4.与甲海域比,戊海域盐度低的原因是( )
①气温更高②降水量大③径流量大④暖流流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C 4.B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甲为本格拉寒流,乙为巴西暖流,丙戊为南赤道暖流,丁是西风漂流,甲水温低于乙,A错误;乙水温低于丙,B错误;表层海水密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增,甲纬度低于丁,故甲密度低于丁,C正确;丙纬度低,蒸发旺盛,盐度较高,而戊在河口附近,受淡水影响盐度较低,故丙盐度高于戊,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由上题已知,甲为本格拉寒流,戊为南赤道暖流,戊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且为亚马孙河入海口,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径流量大,对海水盐度稀释作用强,故海水盐度较低,②③正确;气温高、暖流经过一般盐度较高,与戊海域盐度低矛盾,①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图,中国雅丹地貌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
6.图示地区人口合理容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高 B.矿产资源匮乏 C.人均消费水平低 D.淡水资源匮乏
【答案】5.B 6.D
【解析】
【5题详解】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降水少,气候干旱,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强形成雅丹地貌,B正确;冰川侵蚀一般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等,A错误;风力沉积会形成沙丘,C错误;形成雅丹地貌的地区降水少,河流少,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对外开放程度高会提高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图示地区为新疆沙漠地区,矿产资源丰富,B错误;人均消费水平低,消耗的资源少,会提高人口合理容量,C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源缺乏,水资源是限制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选D。
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质地黏重,肥力较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广泛的分布着深灰色的水稻土。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红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是( )
A.气温较高 B.降水稀少 C.地形崎岖 D.植被稀少
8.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水稻土形成的主要因素( )
A.气候 B.生物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答案】7.A 8.D
【解析】
【7题详解】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有:植被的枯枝落叶,气温、降水等。红壤在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所以导致红壤有机质含量低,A正确,B错误;地形崎岖影响较小,C错误;南方地方植被覆盖率较高,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人类活动起到重要作用,D正确;气候、生物、成土母质对水稻土的形成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约550万叙利亚难民生活在叙利亚邻国土耳其、黎巴嫩等五个国家。完成下面小题。
9.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 C.气候 D.政治
10.叙利亚难民的涌入对土耳其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B.加重人口老龄化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D.增加劳动力数量
【答案】9.D 10.D
【解析】
【9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叙利亚国内持续动荡,战乱不断,所以是政治因素,B错误,D正确。叙利亚难民大多迁入邻国,自然环境、气候等差异不大,A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增加了当地的人口数量,会增加劳动力数量,D正确;增加了当地人口,加剧人地矛盾,A错误;迁入的难民大多是年轻人,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B错误;大量难民的迁入会加大医疗卫生的压力,C错误;故选D。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城市热岛效应是因城市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完成下面小题。
11.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
A.增加市区绿化面积 B.冬季利用地热采暖
C.增加城区工业数量 D.建设污水处理系统
12.城市热岛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1.A 12.C
【解析】
【11题详解】
增加市区绿化面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减少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植物蒸腾可以吸收热量,A正确;冬季采用地热采暖不会减少人工发热,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强城市热岛效应,B错误;城区工业数量增加,会增加工业废气的排放,增加人工排放的废热,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错误;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关系不大,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也会产生废热,可能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中心气流上升运动,城市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向下弯曲,排除AD;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高空形成高压,等压面向上弯曲,排除B,C正确。故选C。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位于赤道附近,传统民居巴塔克式房屋,其特点是尖顶、开敞式,并且底部支撑离地。下图为该地植被景观图和巴塔克式房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植被特征( )
A.叶片内卷,叶面积较小 B.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
C.冬季落叶,有宽阔叶片 D.全年深绿,有滴水叶尖
14.巴塔克式房屋反映了当地气候( )
A.地震多发 B.光照充足 C.闷热潮湿 D.日较差大
【答案】13.D 14.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植被为热带雨林,全年深绿,有滴水叶尖,D正确;叶片内卷,叶面积较小是温带草原的特征,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冬季落叶,有宽阔叶片是落叶阔叶林的特征,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巴塔克式房屋其特点是尖顶、开敞式,并且底部支撑离地。尖顶利于排水,开敞式,利于通风降温,底部支撑离地,利于防潮;故反应了当地气候闷热潮湿的特点,C正确,该建筑并没有防震功能,雨天多,光照不足,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日温差小,ABD错误;故选C。
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读某城市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代表的经济活动,正确的是( )
A.甲、乙一工业、商业 B.甲、丙—商业、住宅
C.乙、丙一商业、住宅 D.乙、丙一住宅、工业
16.下列区域所布局的功能区,正确的( )
A.①—②区间、商业区 B.②—④区间、工业区
C.①—④区间、住宅区 D.④—⑥区间、住宅区
【答案】15.D 16.C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大,下降最快,为商业活动;乙下降的速度位于甲丙之间,为住宅活动;丙为工业活动,其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大下降最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①—②区间,乙的付租能力最强,应为住宅区,A错误;②—④区间,乙的付租能力最强,应为住宅区,B错误;①—④区间,乙的付租能力最强,为住宅区,C正确;④—⑥区间,丙的付租能力最强,为工业区,故选C。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级为6.2级。下图为某地网友收到的预警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7.此次地震( )
A.震源位于莫霍面以下 B.烈度与震中距成正比
C.离震中越近震级越大 D.震中是震源的垂直投影
18.关于地震预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预警是在地震之前 B.利用电波速度较快的特点
C.地震预警就是预报 D.无法预警纵波到达的时间
【答案】17.D 18.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陆壳较厚,平均约为33千米,洋壳较薄,平均约为6千米,此次震源深度10千米,发生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在陆地上,因此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而莫霍面以下为地幔,A错误;烈度则表示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方位角、地质构造以及土壤性质等许多因素有关,震中距越大,当地破坏程度越小,烈度与震中距成反比,B错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C错误;震中在震源的正下方,是震源的垂直投影,D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利用电波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的特点,能提前感知灾害即将到来,进行的灾害预警,A错误,B正确。人们接收到地震预警后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但是不能准确的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C错误。纵波传播速度慢于电波,可以预警纵波到达时间,D说法错误。故选B。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沙尘天气。据报道,2024年3月27日,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或沙尘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一句顺口溜道出了新疆瓜果之乡的代表特色。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和西北地区瓜果香甜相关的是( )
A.①较强,②较弱 B.①较弱,②较弱
C.③较弱,④较强 D.②较强,④较弱
20.沙尘天气会导致( )
A.①变大 B.②变小 C.③变大 D.④变大
【答案】19.C 20.C
【解析】
【19题详解】
西北地区瓜果香甜主要是因为昼夜温差大,即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地面辐射、散射作用、反射作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反射作用,不是散射作用,即②与昼夜温差关系较小,AB错误;③较弱,即云层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间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④较强即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多,导致白天气温度高,C正确,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沙尘天气会导致沙尘覆盖天空,严重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较低,①变小,②③都变大,④变小,C正确;故选C。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垛状高田称为垛田,见下图。垛田四周环水,形同千万个水上小岛,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改造自然中的智慧结晶。完成下面小题。
21.垛田非常适宜蔬菜生长,其主要优势有(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灌溉便利 D.降水充足
22.与垛田农业的作用相关的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防治水土流失 C.防御洪涝灾害 D.促进水分循环
【答案】21.AC 22.AC
【解析】
【21题详解】
垛田非常适宜蔬菜生长,其优势有用湖、河底泥土堆积成的垛田,土壤肥沃,A正确;地形平坦是种植业的共同条件,B错误;蔬菜生长需水量大,四周环水,灌溉便利,C正确;降水条件与垛田周围其它地区相同,D错误。故选AC。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垛田利用的是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的非耕地土地,没有占用原来的耕地,有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A相关;垛田地势堆高,有利于防御洪涝灾害,C相关;垛田是对当地地形条件的改造,与防治水土流失无关,B不相关;垛田在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中堆叠形成,阻碍了原来的水分循环,D错误。故选AC。
户籍人口是指在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经常在某行政区域内居住达半年及以上的人口。读浙江省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浙江省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1990-1998年劳动力需求数量最大 B.2006-2022年人口老龄化问题减缓
C.1990-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D.2006-2022年外来务工人口在上升
2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2006-2022时间段浙江省(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提高 B.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
C.外来人口多于外出人口 D.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
【答案】23.BD 24.CD
【解析】
【23题详解】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读图可知,1990-1998年,常住人口数量与户籍人口数量差值不大,外来的常住人口没有明显高于户籍人口,说明劳动力需求不大,A错误;2006-2022年常住人口增加明显,说明外来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多,缓解人口老龄化,B正确;1990-2022年户籍人口也在增加,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下降,C错误;2006-2022年常住人口增加明显,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在上升,D正确。故选BD。
【24题详解】
环境承载力主要受资源、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决定,图示信息无法反映,A错误;男女性别比无法从材料得知,B错误;由图可知,常住人口一直多于户籍人口,说明外来人口多于外出人口,C正确;外来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D正确。故选CD。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工业空间布局的变化。美国的钢铁工业在19世纪初分布在匹兹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转移至德卢斯;20世纪中期,随着德卢斯资源的减少,又转移到巴尔的摩和费城。下图示意美国部分钢铁工业的空间转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关于美国钢铁工业转移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匹兹堡到德卢斯——产地距离消费中心更近
B.从匹兹堡到德卢斯——冶炼钢铁的耗煤量下降
C.从德卢斯到巴尔的摩和费城——德卢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D.从德卢斯到巴尔的摩和费城——海运的发展便于进口资源
26.美国钢铁工业的变化历程反映了( )
A.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减弱 B.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增强
C.交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D.环境成为工业布局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25.BD 26.AB
【解析】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美国的钢铁工业在19世纪初分布在匹兹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转移至德卢斯;20世纪中期,随着德卢斯资源的减少,又转移到巴尔的摩和费城。结合图可知,德卢斯为铁矿产地,具有丰富的原料;巴尔的摩和费城为港口城市,具有便利的海运。因此,从匹兹堡转移至德卢斯的主要原因是冶炼钢铁的耗煤量下降,B正确;从德卢斯转移至巴尔的摩和费城的主要原因是海运的发展便于进口资源,D正确。AC错误;故选BD。
【26题详解】
由图示的信息可知,美国的钢铁工业最早靠近煤矿,后来转向靠近铁矿,再后来向市场和海港转移,说明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减弱,A正确;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增强,B正确;交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C错误;环境成为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便不是决定性因素,D错误,故选AB。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行山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山脉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华北平原。黄河泥沙百分之九十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黄河来沙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近年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其他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黄河年输沙量逐年减少,黄河水逐渐变清。
材料二、下图为太行山及附近略图。
(1)①处地势落差较大,以河流____侵蚀为主,河谷两侧陡峭,呈“____”字形;②处地势平坦开阔,以河流____侵蚀为主,河谷变____(宽/窄),深度变____(深/浅)。
(2)图中某地貌名称是____,该地貌形成过程中,由于水流速度变____(快/慢),沉积物厚度逐渐变____(厚/薄),颗粒逐渐变____(粗/细)。
(3)黄土高原的成因是____(填外力作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地表水下渗____(增加/减少),地下径流____(增加/减少)。黄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按照发生的空间的类型)
(4)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使黄河三角洲增速____(加快/变缓),请说明理由____。
【答案】(1)下切(溯源) V 侧向 宽 浅
(2)冲积扇 慢 薄 细
(3)风力沉积 增加 增加 海陆间循环
(4)变缓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黄河输沙量减少;河口泥沙淤积量减少,海水侵蚀作用加剧。
【解析】本题以太行山及其附近地区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河流地貌、黄土高原的成因、水循环的类型及其环节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①处河流位于太行山区,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两侧陡峭,呈“V”字形;②处位于河流中游地区,地势平坦开阔,以河流侧向侵蚀为主,河谷变宽,深度变浅。
【小问2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某地貌名称是冲积扇,该地貌形成过程中,由于水流速度变慢,沉积物厚度逐渐变薄,颗粒逐渐变细。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沉积。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黄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小问4详解】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使黄河三角洲增速变缓。这是因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入河泥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携带至河口沉积的泥沙减少。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东北五大湖地区开发历史较早,是美国传统工业基地,重工业发达。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传统工业纷纷衰落,工厂被废弃布满铁锈,被称为铁锈地带。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口由东北向有新资源、新工业的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材料二:墨西哥总人口达1.27亿人,其中城镇人口数为1.02亿。墨西哥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材料三:北美部分地区略图。
(1)墨西哥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地形)原因是____;造成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和____。
(2)甲地是美国著名的科技中心,聚集了美国三分之一的高科技公司。美国高科技公司在甲地聚集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____,降低生产成本,节省____,减少交易开支,加强____和信息交流,促进____。
(3)美国的城镇化水平较____,目前城镇化速度较____,由于大城市不断扩张出现____现象。与美国相比,墨西哥经济发展水平较____,城镇化进程显著____(填“落后”或“超过”)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表现称之为“____”。
(4)分析丙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高原 气候凉爽 经济因素 气候环境
(2)公共服务 运输费用 技术协作 集成创新
(3)高 慢 逆城市化 低 超过 ⑥.虚假城市化
(4)本地铁矿资源丰富,原料充足;靠近煤炭产地,能源充足;靠近五大湖,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开发历史较早,科技水平高(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解析】本题以北美略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分布、工业集聚、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工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地形以高原为主,且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温度较高;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较为适合人类居住;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衰落,且污染较为严重,而南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好,具有新资源和新工业,环境质量较高,南部纬度低,气候温和,适宜居住,故造成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和气候环境因素。
【小问2详解】
甲地为旧金山,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科技公司集聚在该地区,能够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运输费用和交易开支;另一方面,工业集聚使得众多同类型、有生产联系的企业和部门布局在相同地区,能够加强技术协作,促进集成创新。
【小问3详解】
美国城市化发展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的城镇化速度较慢,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心城市的居住环境变差,郊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墨西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是发展中国家,从材料二可知墨西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城镇化进程明显超过了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城市化为“虚假城市化”现象。
【小问4详解】
丙地位于美国五大湖地区,其本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钢铁工业的原料充足;该地区距离煤炭产地较近,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由于该地区靠近五大湖,具有充足的工业用水,同时也可利用五大湖运输原材料和产品,水运便利;该地区是美国传统的工业基地,开发历史较早,工业基础好,周边有众多大城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多,科技水平高;丙地位于美国传统的工业区,钢铁工业作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周边地区工业发达,对钢铁的需求量大,市场较为广阔等。
地理-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共10页。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