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县级高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县级高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洋葱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其植株的地上部分是绿色的管状叶,地下部分是鳞片叶和不定根。下列有关实验中( )
A.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用无水乙醇分离管状叶中的色素,可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C.用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D.低温(4℃)处理洋葱长出的1cm左右不定根,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2.(2分)下列关于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DNA甲基化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并使其表达增加
C.DNA甲基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子细胞
D.生物的性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环境对性状也有影响
3.(2分)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如图所示)。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1,F1自交得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表型是黄色
B.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9:7
C.F2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
D.F2中黄色个体自交有会出现性状分离
4.(2分)若某动物的精子内含有10条染色体,它体内的一个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且不存在染色单体( )
A.进行有丝分裂
B.进行减数分裂Ⅰ
C.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进行减数分裂Ⅱ
5.(2分)如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雌雄交配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
B.②过程的关键是核的融合,只能有一个精子完整入卵
C.M、N分别代表16和9
D.①和②保证了受精卵中的DNA数目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6.(2分)如图为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示意图,有关推理错误的是( )
A.雄蜂为单倍体生物,体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
B.在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有216种自由组合方式
C.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D.蜂王和工蜂发育不同的原因可能是食用蜂王浆时长差异影响了表观遗传
7.(2分)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
D.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
8.(2分)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对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B.艾弗里运用“加法原理”控制实验变量,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全部具有放射性
D.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的RNA经RNA酶处理后,不会使烟草感染病毒
9.(2分)如图表示蓝细菌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析题图可知①链应为DNA中的α链
B.DNA形成②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
C.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
D.图中②与③配对过程在核糖体上
10.(2分)栽培大麦中发现有一株“T3三体”大麦(2N=15,其中3号染色体有3条),有抗黄花叶病的隐性基因(用a表示)位于大麦3号染色体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有的配子染色体组成正常
B.可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其数量比例1:1:1:1
C.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则染色体正常的比例为
D.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则抗黄花叶病的比例为
11.(2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有15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800个。该DNA分子在无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次,则( )
A.该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400个
B.该双链DNA中,氢键共有3600个
C.具有15N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含有15N
D.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与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量之比为3:1
12.(2分)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Angizyme是针对肾癌的核酶药物,它能与血管内皮的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mRNA进行特异性结合并将其切割( )
A.核酶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
B.原癌基因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Angizyme阻断VEGFR﹣1基因的翻译
D.肾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增多
13.(2分)除了边解旋边转录外,细胞还存在如图所示的高效转录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链的左端是3′端,①链的下端是5′端
B.R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
C.的比值在①链和②链中互为倒数
D.转录完成后,RNA不一定会翻译成蛋白质
1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
②基因和染色体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
③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④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⑤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A.零项B.一项C.两项D.三项
15.(2分)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D)对矮茎(d)为显性(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与基因R、r位于2号染色体上( )
A.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统计叶形和株高或株高和花色都可以
B.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统计叶形、株高或花色都可以
C.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纯合矮茎红花植株和纯合高茎白花植株杂交,F1测交或自交
D.豌豆花是两性花,进行人工杂交时需对父本去雄
16.(2分)如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洋葱表皮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包括( )
A.①②③④⑤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7.(2分)某实验室发现了一种M基因缺失的突变体酵母菌,突变体经减数分裂后会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生殖细胞,这样的生殖细胞活力下降。科研人员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进入减数分裂Ⅰ后SC蛋白会大量减少。检测发现减数分裂Ⅰ时突变体的SC蛋白含量远高于野生型,结果导致突变体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无法分开,而减数分裂Ⅱ能正常进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SC蛋白的含量不影响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
B.SC蛋白含量多少会影响染色体的行为
C.突变体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会产生4个异常的卵细胞
D.M基因的功能可能是促进SC蛋白的降解,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8.(2分)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若Ⅲ2与一个患甲病的男子结婚,则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D.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则所生孩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19.(2分)豌豆的育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黄色圆粒细胞与花药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后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
C.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D.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0.(2分)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两条单链反向平行,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B.DNA分子的含氮碱基中,A和T配对,G和C配对
C.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其中3′端具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DNA分子中每一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二、非选择题
21.(10分)已知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
(2)从实验 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3)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为 ,可用 法判断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是否是纯合子,若将黄色子叶戊群体在自然状态下种植,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 。
(4)若将实验一中的F1植株花瓣去掉让其随机传粉获得子代,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22.(13分)如图表示某一哺乳动物个体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细胞分裂图像(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甲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
(1)甲细胞中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 (填“可以”或“不可以”)存在于a与c中。a和e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为 。①与④的片段交换属于 。
(2)乙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 倍。
(3)丙细胞含 条X染色体, 个染色体组。
(4)丁细胞的名称为 ,该细胞含 对同源染色体。
(5)若该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丁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 。
(6)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细胞 (填“甲”“乙”“丙”或“丁”)。
23.(15分)黑麦(2n=14)有高秆(A)和矮秆(a)(B)和不抗病(b)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如图表示用不同方法进行的育种操作设计思路。请回答问题:
(1)利用⑥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的原理是 ,在育种时应用射线照射 以提高突变频率。若此过程中a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但性状并未发生改变,可能的原因是 。
(2)通过①②③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的原理是 ;通过 (填写图中序号)过程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图中的 (填图中序号)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是 ;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的处理方法还有 。
(4)相对于①②③过程,①④⑤过程最大的优点在于 。
24.(12分)R环结构包含2条DNA链、1条RNA链,即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与模板链结合难以分离,形成RNA﹣DNA杂交体
(1)图甲过程可能发生于以下哪些部位 。
a.神经细胞的细胞核中
b.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中
c.大肠杆菌的拟核中
(2)图甲中过程③中,核糖体移动方向为 (“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和过程①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若③过程合成的蛋白质由60个氨基酸构成,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至少含 个碱基对。
(3)图甲中的过程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过程 (用图乙中字母表示)。
(4)过程③的所示结构的意义是: 。
(4)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蛋白质与识别、降解R环结构的机制有关。细胞内存在降解R环结构机制的意义是 。
25.(10分)在某种小鼠中,毛色的黑色为显性(E),白色为隐性(e),亲代小鼠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小鼠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小鼠C与小鼠D的表型不同,说明表型是 作用的结果。
(2)现将小鼠C与小鼠R交配:
①若子代在﹣15℃的环境中成长,其表型及比例最可能是 。
②若子代在30℃的环境中成长,其表型最可能是 。
(3)现有一些基因型都相同的白色小鼠(雌雄均有),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
A.设计思路:
① ;
②观察子代小鼠的毛色。
B.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①若子代小鼠都是白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 ;
②若子代小鼠都是 ,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③若子代小鼠 ,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县级高中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洋葱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其植株的地上部分是绿色的管状叶,地下部分是鳞片叶和不定根。下列有关实验中( )
A.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用无水乙醇分离管状叶中的色素,可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C.用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D.低温(4℃)处理洋葱长出的1cm左右不定根,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分析】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
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
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解答】解:A、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A错误;
B、用无水乙醇提取管状叶中的色素,B错误;
C、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C错误;
D、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2分)下列关于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DNA甲基化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并使其表达增加
C.DNA甲基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子细胞
D.生物的性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环境对性状也有影响
【分析】1、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囊性纤维病。
【解答】解:A、基因既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也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DNA甲基化不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B错误;
C、DNA甲基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子细胞;
D、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及实例,识记表观遗传的含义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分)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如图所示)。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1,F1自交得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表型是黄色
B.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9:7
C.F2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
D.F2中黄色个体自交有会出现性状分离
【分析】根据图示信息,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所以其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是:A_B_、aaB_、aabb表现为白色,A_bb表现为黄色。
【解答】解:A、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aaB_,A_bb表现为黄色,得到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白色;
B、F2的白色个体应为A_B_(9)、aaB_(3),A_bb(3)表现为黄色,F6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B错误;
C、F2的白色个体应为A_B_(9)、aaB_(3),其中纯合子有AABB(1)、aabb(1)3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C错误;
D、F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黄色个体自交有,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若某动物的精子内含有10条染色体,它体内的一个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且不存在染色单体( )
A.进行有丝分裂
B.进行减数分裂Ⅰ
C.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进行减数分裂Ⅱ
【分析】1、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其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解答】解:A、该动物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但这两个时期都存在染色单体;
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与题意相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题干中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
5.(2分)如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雌雄交配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
B.②过程的关键是核的融合,只能有一个精子完整入卵
C.M、N分别代表16和9
D.①和②保证了受精卵中的DNA数目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的基因型、表型。
【解答】解:A、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A错误;
B、②表示受精作用,只能有一个精子的头部入卵(而不是完整入卵);
C、M表示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N表示子代的基因型种类,C正确;
D、①表示减数分裂,这两个过程保证了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数目一半来自精子,而受精卵细胞质中的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6.(2分)如图为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示意图,有关推理错误的是( )
A.雄蜂为单倍体生物,体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
B.在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有216种自由组合方式
C.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D.蜂王和工蜂发育不同的原因可能是食用蜂王浆时长差异影响了表观遗传
【分析】减数分裂特殊性表现在:
①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②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
③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细胞)减数分裂。
④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
【解答】解:A、蜜蜂为二倍体,属于单倍体,A正确;
B、蜜蜂的染色体数目为32,在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I后期,因此16种自由组合方式,B正确;
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而精子形成过程进行的是假减数分裂,C错误;
D、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进而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7.(2分)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
D.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
【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解答】解: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
B、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
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C正确;
D、卵细胞不会含Y染色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性别比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XY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以及他们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问题,要求考生明确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且含有X的配子不仅仅是雌配子,也包括雄配子。
8.(2分)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对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B.艾弗里运用“加法原理”控制实验变量,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全部具有放射性
D.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的RNA经RNA酶处理后,不会使烟草感染病毒
【分析】1、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
【解答】解: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A错误;
B、艾弗里运用“减法原理”控制实验变量,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故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少部分有放射性,大部分不具有放射;
D、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的RNA经RNA酶处理后,不会使烟草感染病毒。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2分)如图表示蓝细菌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析题图可知①链应为DNA中的α链
B.DNA形成②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
C.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
D.图中②与③配对过程在核糖体上
【分析】基因经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与基因的其中一条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翻译时,tRNA携带着氨基酸,通过自身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而准确将氨基酸带入相应位置,合成肽链。
【解答】解:A、形成mRNA(②链)与β链的碱基满足互补配对原则,A错误;
B、DNA形成②的过程为转录,没有细胞核),B错误;
C、携带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是AUG和CUA,酪氨酸的密码子是UAC,C错误;
D、图中②(mRNA)与③配对过程为翻译,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2分)栽培大麦中发现有一株“T3三体”大麦(2N=15,其中3号染色体有3条),有抗黄花叶病的隐性基因(用a表示)位于大麦3号染色体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有的配子染色体组成正常
B.可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其数量比例1:1:1:1
C.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则染色体正常的比例为
D.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则抗黄花叶病的比例为
【分析】根据题意,三体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1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所以三体大麦基因型为Aaa会产生四种配子A、Aa、aa、a,其比例为1:2:1:2。
【解答】解:AB、由分析可知、Aa、a,其比例为1:2:6:2的配子染色体组成正常;B错误;
C、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Aa(2××=)×=),故染色体正常的比例为=;
D、若自交子代均能存活×=),aaa(2××=)×=)、故抗黄花叶病的比例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有15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800个。该DNA分子在无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次,则( )
A.该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400个
B.该双链DNA中,氢键共有3600个
C.具有15N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含有15N
D.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与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量之比为3:1
【分析】1、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有1500个碱基对,共3000个碱基,其中鸟嘌呤8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胞嘧啶也是800个,所以腺嘌呤等于胸腺嘧啶等于(3000﹣2×800)÷2=700个;
2、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该过程DNA ,得到四个DNA,所以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4﹣1)×800=2400个;
B、DNA分子有15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800个,所以胞嘧啶也是800个,A与T有2个氢键连接,故该双链DNA中,B错误;
C、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15N的DNA分子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含有15N,C错误;
D、亲代DNA有两条链均被标记,所以亲代的两条被标记的链分别去到了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得到四个DNA共8条链15N的脱氧核苷酸链6条,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3条,数量之比为3: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2分)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Angizyme是针对肾癌的核酶药物,它能与血管内皮的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mRNA进行特异性结合并将其切割( )
A.核酶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
B.原癌基因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Angizyme阻断VEGFR﹣1基因的翻译
D.肾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增多
【分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
【解答】解:A、核酶为RNA,A错误;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会表达,B错误;
C、Angizyme特异性地结合并切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mRNA,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无法发挥调节作用;
D、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酶催化作用的原理和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3.(2分)除了边解旋边转录外,细胞还存在如图所示的高效转录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链的左端是3′端,①链的下端是5′端
B.R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
C.的比值在①链和②链中互为倒数
D.转录完成后,RNA不一定会翻译成蛋白质
【分析】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解答】解:A、转录时;,因此模板DNA链的方向为 3′→5',表明转录的方向是从DNA链的左端往右端进行,RNA链①的下端为3’端;
B、R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C、①链和②链均由相同的模板DNA 转录而来,C错误;
D、转录的产物是 RNA、tRNA和rRNA,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
②基因和染色体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
③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④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⑤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A.零项B.一项C.两项D.三项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细胞质中也有基因;非等位基因也可以在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也可以是相同的基因。
【解答】解:①配子中不只含有一个基因,而是含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②正确;
③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也有基因,因此并非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④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⑤等位基因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⑤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2分)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D)对矮茎(d)为显性(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与基因R、r位于2号染色体上( )
A.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统计叶形和株高或株高和花色都可以
B.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统计叶形、株高或花色都可以
C.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纯合矮茎红花植株和纯合高茎白花植株杂交,F1测交或自交
D.豌豆花是两性花,进行人工杂交时需对父本去雄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表现为连锁遗传;基因D、d在4号染色体上,因此基因M、m与基因D、d或基因R、r与基因D、d可自由组合。
【解答】解: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m)和花色的基因(R,控制茎高的基因D,故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统计叶形,B正确;
C、控制株高的基因(D、r)分别位于2号和4号染色体上,因此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纯合矮茎红花植株和纯合高茎白花植株杂交再让F3测交或自交,C正确;
D、豌豆花是两性花,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2分)如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洋葱表皮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包括( )
A.①②③④⑤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的复制,⑤为逆转录。
【解答】解:洋葱表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即进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翻译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各数字代表的过程,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7.(2分)某实验室发现了一种M基因缺失的突变体酵母菌,突变体经减数分裂后会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生殖细胞,这样的生殖细胞活力下降。科研人员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进入减数分裂Ⅰ后SC蛋白会大量减少。检测发现减数分裂Ⅰ时突变体的SC蛋白含量远高于野生型,结果导致突变体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无法分开,而减数分裂Ⅱ能正常进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SC蛋白的含量不影响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
B.SC蛋白含量多少会影响染色体的行为
C.突变体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会产生4个异常的卵细胞
D.M基因的功能可能是促进SC蛋白的降解,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分析】根据题意,细胞减数分裂Ⅰ异常的原因是SC蛋白含量远高于野生型。
【解答】解:A、根据题意,影响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B、SC蛋白含量过多,所以SC蛋白含量多少会影响染色体的行为;
C、突变体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会产生1个异常的卵细胞和三个异常极体;
D、M基因缺失的突变体酵母菌减数分裂I时的SC蛋白含量远高于野生型,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具体情境考查细胞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等细胞变化进行分析应用。
18.(2分)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若Ⅲ2与一个患甲病的男子结婚,则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D.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则所生孩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分析】由系谱图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解:A、由Ⅰ﹣1和Ⅰ﹣2表现型正常,所以是隐性遗传病,其父亲Ⅰ﹣6表型正常,A正确;
B、Ⅱ﹣4和Ⅱ﹣5是患者,所以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若用A,则Ⅲ﹣6的基因型为、Aa,Ⅲ﹣2与一个患甲病的男子结婚,C错误;
D、若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则生一两病均患(aaB_ ;若乙病为伴X显性病BY和AaXBXb,则生一两病均患(aaXB﹣)孩子的概率为,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2分)豌豆的育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黄色圆粒细胞与花药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后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
C.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D.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分析】花药离体培养是一种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培养使花药离开正常的发育途径而分化成为单倍体植株。
【解答】解:A、黄色圆粒细胞属于体细胞,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生殖细胞的两倍;
B、单倍体植株高度不可育;应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幼苗后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
C、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无性繁殖,C错误;
D、花药离体培养是一种组织培养技术,其优点在于缩短育种年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分)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两条单链反向平行,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B.DNA分子的含氮碱基中,A和T配对,G和C配对
C.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其中3′端具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DNA分子中每一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A、DNA的两条单链反向平行,A错误;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B正确;
C、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C错误;
D、DNA分子中每条链3′端一个脱氧核糖只与1个磷酸基团相连。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的结构层次及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二、非选择题
21.(10分)已知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2)从实验 二 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 黄色 是显性性状。
(3)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为 YY或Yy ,可用 自交(测交) 法判断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是否是纯合子,若将黄色子叶戊群体在自然状态下种植,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 。
(4)若将实验一中的F1植株花瓣去掉让其随机传粉获得子代,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分析】题意分析:实验二黄色子叶自交,F1黄色:绿色=3:1,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则亲本丁基因型为Yy,F1戊的基因型是YY、Yy,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是yy;实验一中甲和乙杂交,F1黄色:绿色=1:1,则甲基因型是Yy,乙基因型是yy。
【解答】解:(1)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这是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实验二黄色子叶自交,F1黄色:绿色=3:8,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3)实验二黄色子叶自交,F1黄色:绿色=3:5,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黄色子叶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或Yy,若将黄色子叶戊群体在自然状态下种植,则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的比例为×=。
(4)若将实验一中的F1植株的基因型为Yy和yy,二者的比例为1:2,由于该群体中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Y:y=1:3,得到的基因型为YY的个体的比例为×=××8=×=,可见。
故答案为:
(1)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自花传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答案合理即可)
(2)二 黄色
(3)YY或Yy 自交(测交)
(4)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2.(13分)如图表示某一哺乳动物个体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细胞分裂图像(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甲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
(1)甲细胞中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存在于a与c中。a和e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为 。①与④的片段交换属于 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
(2)乙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 4 倍。
(3)丙细胞含 4 条X染色体, 4 个染色体组。
(4)丁细胞的名称为 第一极体 ,该细胞含 0 对同源染色体。
(5)若该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丁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AAbb、aaBB或aabb 。
(6)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细胞 乙 (填“甲”“乙”“丙”或“丁”)。
【分析】1、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解答】解:(1)ab是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cd是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a和e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因a和e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为×=,因此①与④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该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图乙细胞核DNA分子数加倍,因此乙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5倍。
(3)图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4)图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该动物为雌性个体,故丁细胞的名称为第一极体。
(5)若该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
(6)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体现在细胞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答案为:
(1)不可以 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2)4
(3)4 3
(4)第一极体 0
(5)AABB、AAbb
(6)乙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图像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判断细胞所处时期,并进行分析应用。
23.(15分)黑麦(2n=14)有高秆(A)和矮秆(a)(B)和不抗病(b)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如图表示用不同方法进行的育种操作设计思路。请回答问题:
(1)利用⑥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的原理是 基因突变 ,在育种时应用射线照射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以提高突变频率。若此过程中a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但性状并未发生改变,可能的原因是 a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控制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
(2)通过①②③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的原理是 基因重组 ;通过 ①④⑤ (填写图中序号)过程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图中的 ⑤和⑦ (填图中序号)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是 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的处理方法还有 低温处理 。
(4)相对于①②③过程,①④⑤过程最大的优点在于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
【分析】1、诱变育种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3、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
4、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方式,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解答】解:(1)⑥利用射线处理获得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由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若a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原因是a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控制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2)①②③过程属于杂交育种,应用的是基因重组的原理,该过程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图中①④⑤属于单倍体育种,⑦属于多倍体育种;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的处理方法还有低温处理。
(4)①②③为杂交育种,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基因重组;①④⑤
(3)⑤和⑦;抑制纺锤体形成;低温处理
(4)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点评】本题考查育种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方式的原理识记并理解,属于中档题。
24.(12分)R环结构包含2条DNA链、1条RNA链,即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与模板链结合难以分离,形成RNA﹣DNA杂交体
(1)图甲过程可能发生于以下哪些部位 c 。
a.神经细胞的细胞核中
b.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中
c.大肠杆菌的拟核中
(2)图甲中过程③中,核糖体移动方向为 从右到左 (“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和过程①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A﹣U、U﹣A ;若③过程合成的蛋白质由60个氨基酸构成,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至少含 180 个碱基对。
(3)图甲中的过程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过程 a、b、c (用图乙中字母表示)。
(4)过程③的所示结构的意义是: 利用少量的mRNA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
(4)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蛋白质与识别、降解R环结构的机制有关。细胞内存在降解R环结构机制的意义是 有利于DNA复制,保证基因表达顺利进行,从而维护遗传物质稳定性 。
【分析】DNA复制的模板是DNA的两条链,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转录、翻译同时同地进行,边转录边翻译;真核生物中核DNA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核基因先转录后翻译。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转录和翻译与原核细胞的相同。
【解答】解:(1)图甲表示的有DNA的复制和表达,复制代表细胞要分裂,其不分裂,这是原核细胞表达的特点,所以此题C符合题意。
故选:C。
(2)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判断依据是多肽链的长短。过程①是DNA的复制,G﹣C,碱基配对是G﹣C,U﹣A、U﹣A。
DNA(基因)、mRNA上碱基数目与氨基酸数目之间的关系: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的碱基数目=。若③过程合成的蛋白质由60个氨基酸构成。
(3)a是DNA的复制,b是转录,d是RNA的复制,①、②、③分别DNA的复制、翻译。
(4)R环的存在会干扰DNA复制和表达,如果细胞内存在降解R环结构,保证基因表达顺利进行。
故答案为:
(1)c
(2)从右到左 A﹣U 180
(3)a、b、c
(4)利用少量的mRNA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5)有利于DNA复制,保证基因表达顺利进行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10分)在某种小鼠中,毛色的黑色为显性(E),白色为隐性(e),亲代小鼠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小鼠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小鼠C与小鼠D的表型不同,说明表型是 基因型和环境 作用的结果。
(2)现将小鼠C与小鼠R交配:
①若子代在﹣15℃的环境中成长,其表型及比例最可能是 黑色:白色=1:1 。
②若子代在30℃的环境中成长,其表型最可能是 全为白色 。
(3)现有一些基因型都相同的白色小鼠(雌雄均有),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
A.设计思路:
① 让这些白色小鼠相互交配,在﹣15℃的温度下培养 ;
②观察子代小鼠的毛色。
B.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①若子代小鼠都是白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 ee ;
②若子代小鼠都是 黑色 ,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③若子代小鼠 既有黑色又有白色 ,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 Ee 。
【分析】生物的表型=基因型+外界环境影响,亲代小鼠A、B、P、Q均为纯合子,A、B表型不同,则杂交后代均为杂合子,子代在﹣15℃的温度下培养,均为黑色,而在30℃的温度下培养,均为白色。而白色ee的个体无论在﹣15℃的温度下培养,还是在30℃的温度下培养,均为白色。
【解答】解:(1)根据题干可知A的基因型是EE,B的基因型为ee,C、D所处的温度环境不同导致C和D性状不同。
(2)由题意知,小鼠C的基因型为Ee,小鼠C与小鼠R交配。
①若子代在﹣15℃的环境中成长,Ee表现为黑色,因此黑色:白色=1:1。
②若子代在30℃的环境中成长,Ee表现为白色,因此全是白色。
(3)A.由于在﹣15℃的温度下培养,ee表现为白色,在﹣15℃的温度下培养。
B. ①若子代小鼠都是白色;
②若子代小鼠都是黑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③若子代小鼠既有黑色也有白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故答案为:
(1)基因型和环境
(2)黑色:白色=4:1 全为白色
(3)让这些白色小鼠相互交配,在﹣15℃的温度下培养 黑色 Ee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利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16 22:46:52;用户:物化生;邮箱:17613376695;学号:50818988实验一
实验二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实验一
实验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