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代化属性和文化性质, 既是相对世界文明、外国文明而言的, 也是相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而言的。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物质文明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对不断发展生产力、积累物质财富提出了新要求。精神文明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撑, 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基础, 对不断发展先进文化、丰富精神财富提出了新要求。要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必须并驾齐驱, 比翼双飞,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是硬道理,要一以贯之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打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要求物质文明的丰富,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核心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应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文化是软实力, 要一以贯之地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巩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确立的是理想信念, 弘扬的是思想道德,形成的是文明风尚, 促进的是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为此, 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筑起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高地, 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实现精神上的完全独立自主,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 凝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伟力。
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以现代文明因素为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活力与发展动力,让中华文明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在真空中生成的, 而是在世界文明的万花筒中、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过程中、在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生长的。要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在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独立自主的基点塑造中华文明的现代形象, 从“民族的”走向“世界的”。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进程中又焕发出新的光辉。 中华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 又是现代文明史的“亲历者”, 有着鲜明和普遍的世界意义。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 这要求我们在体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民族性的同时,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 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在精髓发扬光大,挖掘中华文明蕴含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高二语文第和智慧,阐释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同时,要加快构建中华文明的话语体系,打破“有理说不清”的传播藩篱,将中国的故事在国际社会中讲好、传播好, 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
以开放包容的气度构建现代文明的中国形式, 以“世界的”滋养“民族的”。 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与其他文明相互借鉴, 才造就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底蕴。我们要主动融入世界发展浪潮之中, 寻找发展道路的“契合点”、 价值理念的“共同点”、文化建构的“接合点”, 创造出融通中外、 汇通古今的现代文明新成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建构自身的同时也为全世界展示了民族文明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在确立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强化着各国人民对自身文明的信心。
(摘编自何虎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进路》)
材料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强大的文明韧性、不竭的文明活力和深厚的文明智慧,为人类文明的生存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了文明间交流互鉴、平等相待与和谐共存。
近代以来, 西方在全球推行其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生活习俗,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本土文化、传统习俗和语言被逐渐边缘化, 文明的独立性和多元性受到冲击。中华文明以深厚的文化底蕴、 包容开放的文明张力和创新的现代文明发展路径, 保持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维护和丰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绵延五千年而未中断的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有突出的连续性、 突出的创新性、 突出的统一性、 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是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性的社会主义文明样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优势,克服了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弊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人民为中心, 西方文明以资本为中心;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西方文明强调发展经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追求和平发展,西方文明追求掠夺扩张。这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论调,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
近千年来,人类文明在战争冲突与矛盾对抗中跌宕走过,探索一种和平与平等的文明互动方式至关重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所有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世界各文明的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和社会生活习惯,从不试图改造或取代其他文明,也不会将自身文明理念强加给其他文明,这破解了“西方中心论”和“文明优越论”。
(摘编自吕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物质文明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以物质文明建设比精神文明建设更重要。
B.精神文明建设指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实现人在精神上的完全独立自主。
C.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从未中断的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D.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页 共 4 页2.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B.我们在体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民族性的同时,也要挖掘中华文明蕴含的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智慧,阐释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
C.近代以来,文明的独立性和多元性受到冲击。中华文明保持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D.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所有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注重自我发展、独立发展。
3.下列关于两则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中“……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说理非常生动、 形象。
B.材料一采用总一分式结构,先总说,提出观点,再分层深入论证,层层递进,论证有说服力。
C.材料一引用“有理说不清”的俗语,论证了要加快构建中华文明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D.材料二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西方文明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优势。
4.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世界意义”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丰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B.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其他国家的现代文明建设提供选择。
C.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D.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了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
5.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一 天
陈村
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张三睡得正香。“三儿!三儿!”张三很不情愿地睁开半只眼睛。张三从来没有这么早就起床过。
张三就睁着半只眼睛吃着热的泡饭。母亲在一边把饭给他装进饭盒子里,饭盒子是父亲留下的。父亲还在的时候,母亲天天也这么早就起来,给父亲把饭装进饭盒子里。
母亲关照张三,第一天去学生意要听师傅的话。张三的父亲活着的时候也是一个师傅,他这个师傅也是学生意学出来的。
弄堂的路面靠一块块石头铺起来,张三走在石头路上,脚底板的冻疮就痛了起来。石头路很长,张三知道脚底板要痛上一段时光。张三是很吃痛的,他天天走在这石头路上,天天要痛好多时光。张三就这样一痛一痛地走出石头路。等他走到柏油路上,脚底板不那么痛了,心里就高兴起来。柏油路的路面要比石头路平得多。
这条柏油路张三是很熟悉的。 有轨电车开过来的时候, “丁丁当当”地响, 那个声音张三是很熟悉的。小时候到这里来看电车,觉得路很远很远。看到电车“丁丁当当”开过来,就高兴得不得了。现在张三却觉得不像小时候那么好听了。张三现在天天走这条路去上工,天天听“丁丁当当”的声音, 越听就越熟悉, 也就越没有什么好听的了。
天倒开始有点亮了起来。等天再亮上一点,路灯就要关掉。天天都是这样的,张三天天看到路灯亮着亮着就关掉了。张三现在就跟着铁轨在走,跟看铁轨走上一个小时就能到厂里了。
张三从小到大,也是坐过几次有轨电车的。坐在有轨电车上往马路上看,是非常有意思的。张三长大以后也不大乘电车。现在张三去上工也不乘电车, 买电车票是要钞票的。走在柏油马路上, 张三的脚就不大痛了, 柏油马路是很平很平的。
做人做到大人了,总要去上工的,不上工就没有饭吃,张三的女人也就没办法拎着小菜篮到菜场上去买小菜了。做工吃饭张三觉得是应该的。
张三跟着铁轨朝前头走,一直走到厂门口。厂门口的门房里有一只电钟,张三知道自己今天早了十二分钟。早一点到厂总是比较好的。 车间里还很安静, 工友们还没有到厂里来。
张三在学生意的第一天就知道冲床怎样开了。开起冲床其实是非常容易的。张三的师傅教过张三一遍,张三就把怎么开冲床记牢了。张三找了团回丝把冲床又揩了一遍。昨天晚上回去的时候, 张三就揩过一遍了, 今天早上来, 张三又把它揩了一遍。
上工的铃刚刚响过, 张三就把电门合上了。 电门一合上冲床的马达就转起来了。张三坐在那只高脚凳上, 当初张三的师傅把高脚凳留给他的时候, 凳面已经非常光滑,现在这只高脚凳的凳面就更光滑了。张三坐在高脚凳上, 手一伸就把铁皮拿了过来,铁皮放到冲头的下面, 张三就用脚去踏开关了, 冲床就“匡汤匡汤”地响了起来。 张三觉得冲床响起来时的“匡汤匡汤”是好听的。 冲头一落下来铁皮上就会有一个洞,冲下来的小铁皮被推到旁边,旁边有根钢棒把小铁皮拦腰一撞小铁皮就折了起来,一只别针头子的毛坯也就造出来了。张三觉得这样造别针是很有意思的。
张三冲起别针头子的时候思想是不敢开小差的, 一开小差手就会伸到冲头下面,手指头也就没有了。张三开冲床是开得很好的,把脚放在冲床开关上踏下去一直不松开, 一直到一张铁皮上冲得都是洞洞眼了才松开踏板换一张铁皮。 张三连换铁皮时冲床也一直不停地响。张三铁皮上的洞洞总是排得非常的整齐, 洞和洞之间的铁皮总是非常的少的, 张三知道, 多冲十只别针头子也是好的。张三一学会就开始冲别针头子, 一直冲到今天还在冲, 明天还要冲。
冲床的冲头一落下来就会发出“匡汤匡汤”的声音,一直响到吃中饭的铃响了,张三的脚才松开冲床的脚踏开关,洗洗手去吃中饭。吃过中饭再冲起来, 张三还是把脚放在踏板上, 一直没有松开。
张三换铁皮的时候冲床就不再“匡汤匡汤”了,现在眼睛看不清楚。张三觉得吃过中饭以后力气就又会长一点出来, 不过再冲两三个钟头力气就不大足了。他知道用不了多少时间也就能下班去了。 等到一觉睡醒, 又好来上班了。
张三的脚踏在冲床踏板上, 可是张三正在冲着,冲床居然就不再“匡汤匡汤”了。原来是徒弟把电门拉掉了。徒弟把张三从高脚凳子上拉起来,张三就把这只高凳送给他了。张三看到石头路边自己的家门, 大门上的“光荣退休”是徒弟亲手贴的。
张三想想老早的事情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张三站起来走到五斗橱的前面,看看墙上挂着的“光荣退休”的镜框, 用手把老婆照片上的灰揩了一揩。张三举起两只手看了又看, 记得父亲活着的时候告诉过自己, 一个冲床工到老了还有十只手指头是非常难得的。想到这个张三就高兴起来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张三是一个吃苦耐劳、质朴本分、聪明敬业、责任感强、安于现状、易于满足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形象。
B. 小说两次说到“柏油马路是很平的”,含蓄地表现了张三心情的变化和为了省钱不乘电车而走路的安然心理。
C.张三觉得冲床响起来时的“匡汤匡汤”是好听的,暗示了张三对工作的喜爱、觉得工作能让家人有了生活依靠的愉悦及安于工作等心理。
D.张三认为老早的事情比较有意思,源于对自己工作认真、生活充实、家庭美满、光荣退休的满足感和对当下退休生活的孤独感。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多次写到张三父亲,有与张三形象相互映衬、表现子承父业、生活一成不变及父子性格精神上同一的效果。
B.小说以客观冷静的笔法,不掺杂作者个人的感情判断和不影响读者的理解判断, 体现出“零度写作”的特点。
C.小说发表于1985年,体现了作者对七八十年代转折时期,关于物质生活需求与精神生活需求的矛盾关系的思考。
D.作为劳动者的张三把平常的生活过得一生如一日,有着很多优秀的品质,小说被赋予了要健康向上、歌颂劳动者的主题。
8.荒诞派文学是形成于20世纪的文学流派之一,荒诞是上帝“死”(不再相信上帝)后现代人的基本处境,表现为人的生存的无意义。有人认为本文具有荒诞的特质,请加以简析。 (5分)
答: 。
9.陈村说:“如果非要给我的作品加一个主题,那我的主题就是没有英雄主义……就是为了纪念日常生活。”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想法的。 (6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 天下和洽, 而固当改正朔, 易服色,法制度, 定官名, 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 色尚黄, 数用五, 为官名, 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
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 灌、 东阳侯、 冯敬之属尽害之, 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 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 不用其议, 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 闻长沙卑湿, 自以寿不得长, 又以适去, 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有鸮飞入贾生舍, 止于坐隅。 楚人命鸮曰“鹏”。 贾生既以适居长沙, 长沙卑湿, 自以为寿不得长, 伤悼之, 乃为赋以自广。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材料二: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 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 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 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 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 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夫谋之一 A 不见B用C 则安D知终E 不复用也F不知默默以待G 其变H而自残至此。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国, 这里指诸侯封地, 与《过秦论》“享国之日浅”中的“国”意思相同。
B. 害,这里是伤害、损害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争宠而心害其能”中的“害”意思相同。
C.得,这里是满足、满意的意思,与材料二“上得其君, 下得其大臣”中的“得”意思不同。
D.举,这里是全、都的意思,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举天下之豪杰”中的“举”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汉文帝初即位,贾谊制定并实施了改历法、变服色、定法制,定官名、兴礼乐等礼法制度,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B.汉文帝本想重用贾谊,但在别人的挑拨下疏远了他,并将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在渡过湘水时, 他以作赋凭吊屈原的方式自伤。
C.苏轼认为贾谊若得君臣支持,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便不会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
D.苏轼认为贾谊才华出众、志向远大,本有机会实现抱负,但因气量狭小和见识不足而抱憾终身。
页 共 4 页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此其君臣相得之分, 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4分)
答: 。
(2)其后以自伤哭泣, 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4分)
答: 。
14. 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臣子应如何避免贾谊式的悲剧。 (3分)
答: 。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5~16题。
赠阙下①裴舍人
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②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 霄汉长怀捧日③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①阙下:宫阙之下,借指朝廷。②长乐:汉朝宫名,这里指唐宫。③捧日:三国魏名臣程昱,年轻时曾梦见两手捧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题目中“赠”字表明这是一首投赠之作,“阙下”二字暗示了裴舍人地位的显贵。
B.首联写上林苑中黄鹂翻飞,清早的紫禁城内树荫斑驳,描绘出一幅明丽的宫苑春景图。
C.颈联运用典故,意在表明自己虽有怀才不遇的感伤,但保持着为君王效命的热忱。
D.整首诗语言清新典雅,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穷且益坚的高洁情怀。
16.前人评价本诗颔联“特出意表,标雅古今”,请据此赏析此联的精妙之处。 (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临安春雨初霁》中写诗人一夜未眠,静听春雨,次日清晨又遥闻深巷中杏花叫卖之声,表现诗人郁闷惆怅的诗句是“ , ”。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比喻手法形象写出祖母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句子是“ , ”。
(3) “竹”因 其 独 特 气 质 , 被 无 数 文 人 引 入 诗 词 , 如 唐 宋 诗 词 中 的“ , ”就是含有“竹”字的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Ⅰ(本题共 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年来,许多地区的特色景点或美食网上爆火,带动了地区的消费和发展,例如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西安永兴坊的“摔碗酒”等。每当一个像这样的网络热点出现, A ,他们貌似发现了赚钱的商机,想要乘着网红产品的热度顺势“起飞”,但热度散去,才发现自己重重地摔倒在地,损失惨重。无数案例似乎都在证
明“网红经济”不会长久,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甘肃麻辣烫依然火爆、 淄博烧烤也依然吸引着大批游客,所以跟风者应该反思,并非是“网红经济”不长久, B 。一个网络热点的出现看似偶然事件,实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①以甘肃麻辣烫为例,②普普通通的街边小吃之所以能够出圈,③不是因为人们对地域美食的钟爱,④更是因为这碗热腾腾的麻辣烫,⑤看到了天水这座城市传递出的温情与烟火气。拥有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才使得甘肃麻辣烫成为现象级的热点。而跟风者却没有看到这些背后原因,就赶紧加入想要分一杯羹。诚然,抓住机遇、拥有行动力确实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C 。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6分)
答: 。
19.文中画波浪线的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答: 。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 题。
樱花说不上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它( )不如桃花, ( )不如海棠, ( )不如梨花, 简直没有什么香味。它的好处在乎“盛”:每一丛有十多朵,每一枝有许多丛;再加上一株挨着一株,看过去是一团团的白雪,微染着朝阳在雪上映出的一点浅粉。来一阵微风,樱树没有海棠那样的轻动多姿,而是整团的雪全体摆动;隔着松墙看过去,不见树身,只见一片雪海轻移,倒还不错。设若有下判断的必要,我只能说樱花的好处是使人痛快, 它多、它白、它亮, 它使人觉得春忽然发了疯,若是以一朵或一株而论,我简直不能给它六十分以上。
20.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艳丽玲珑清素
B.清雅妩媚明艳
C.娇美灵动鲜艳
D.绚丽芬芳素净
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改成“微风吹来,樱树随风摇摆;隔着松树林,只看见雪白的樱花”,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答: 。
22.最后一句有意连续使用多个“它”,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真正的成长是不断超越自己,追求完美;也有人认为真正的成长是不断悦纳自己,接受不完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真正的成长”的认识与理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高二语文答案
1.C (A项,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更重要”于文无据。B项,“指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实现人在精神上的完全独立自主”以偏概全,精神文明的内涵外延丰富。D项,“……才……”分析不当,原文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形态……这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论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
2.D (“注重自我发展、独立发展”曲解文意,文中强调交流互鉴,尊重其他文明)
3.B (“层层递进”分析不当,分说部分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4.C (C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阐述的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点,不属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世界意义”范畴)
5.①材料一侧重阐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处理好两组关系: (2分)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在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分)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2分)为人类文明的生存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了文明间交流互鉴、平等相待与和谐共存。 (1分) (意思答对即可)
6.D(D项,退休与“认为老早的事情比较有意思”无关,“孤独感”错误。)
7.D(D项,“小说被赋予了要健康向上、歌颂劳动者的主题”无中生有。)
8.①“一天”本是短暂的生命瞬间,但在本文中却伴随着人的魔幻般生命巨变,时间的变形夸张显示了荒诞反常(或是从情节的角度答题也可)。②一天天以至一辈子周而复始的生活,消解了生活与生命的一般的意义,表现出了荒诞的审美特质。③以凝固的生命状态表达了对无始无终、无变无化的生存情状中所潜藏的非理性生命和生活的展示与思考。(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9.①小说通过普通的家庭、城市街道的弄堂、造别针的工厂等生活工作环境,真实地描绘了普通人平凡的生活状态。②小说刻画了张三这样一个连名字都很随意的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对普通人冷暖自知的生活的关注。③小说以主人公一天的生活对应他一生的不同阶段,以上班、下班、吃饭、死亡等按部就班的情节设计,表达了对普通人一生如一天般平常生活的纪念。④小说以反反复复、絮絮叨叨的看似枯燥的语言叙述张三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生活,表达了对普通人生活的思考。(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
10.CFH(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 B(B项,“意思相同”错误.“争宠而心害其能”中的“害”意思是嫉妒。)
12.A(A项.由材料一原文“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可知.还没来得及实施。)
13.(1)他们这种君臣互相投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兄弟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 (“相得”“分”“特”各1分.句意1分)
(2)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伤”“夭绝”“穷”各1分, 句意1分)
14.臣子要能等待时机、有所忍耐;(1分)不招疑忌,善于处穷;(1分)气量宽宏,见识高远。(1分)
15.D【解析】本诗是一首干谒诗,是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诗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通篇表达的是一种恭维、求援之意。
16.①颔联写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余音散落在花林之外;龙池周围的杨柳,在细雨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摹出宫中春色的明媚怡人。②诗人借写禁宫春色烘托出裴舍人随侍皇帝左右的高贵身份,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裴舍人身份显要的夸赞和恭维,手法高妙,不露痕迹。 (围绕内容、手法、情感三个角度来答,内容概括得当2分,写景手法明确1分,情感归纳准确2分,抒情方式委婉含蓄1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评分细则)围绕内容、手法、情感三个角度来答,内容概括得当2分,写景手法明确1分,情感归纳准确2分,抒情方式委婉含蓄1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3)示例一: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示例二: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示例三: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示例四: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
18.A.就会涌现出一大批模仿者、跟风者
B. 而是盲目跟风不长久
C.但成功更需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
(评分细则)(第一个空抓关键词“跟风者”;第二个空抓关联词“而是”并且内容写的和“跟风并不能持久”相关都可以,有同学写“而是跟风者并未抓住背后本质原因”,可酌情给分;第三个空抓关联词“但是”,内容涉及到“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厚积薄发”等都可以酌情给分。)
19.③关联词使用不当,“不是”改为“不仅是”;⑤成分残缺,句首加上“使人们”。
(评分细则)选对序号未改对不给分。
20.A【解析】桃花的特点是艳丽,海棠的特点是轻动多姿,梨花的特点是清新素净。
(评分细则)突出主体地位1分;增强语气和节奏1分;强化情感表达1分。
21.①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满树的樱花比作“整团的雪”,将随风摇动的樱花树林比作“一片雪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樱花之多之密,给读者强烈的视觉感受,改句无此效果;②原句将樱树和轻动多姿的海棠相比较,既照应了前文,又强调了“樱花的好处在乎‘盛’”这一特点,改句无此意思。
(评分标准:从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和语意表达的侧重两个角度切入,一点2分。两处比喻,一处一分。)
22.①反复强调“它”这一主语,更能体现樱花作为作者欣赏对象的主体地位。②多个“它”连用,增强了语气,使节奏更加鲜明,同时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欣赏樱花时的畅快和愉悦。
(评分标准:突出主体地位1分;增强语气和节奏1分;强化情感表达1分)
23.【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二元思辨类”作文。
“有人认为真正的成长是不断超越自己,追求完美”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人生观,是勇敢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我,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有人认为真正的成长是不断悦纳自己,接受不完美”代表了一种恬然自适、理性豁达的人生观,是接受成长中的遗憾,正确认识自我,从而获得内心的平和安定。两方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局限性。过于追求完美会导致精神上的焦虑不安,丧失了成长的快乐;而过分追求悦纳自我则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人生也会缺乏更多可能性。
学生在写作时,须围绕“真正的成长”这一主题展开行文。可以侧重一方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论证;也可以两者兼顾,如接纳不完美,理性之光闪耀;不断追求完美,价值塑造生命;接纳不完美塑造成长姿态,追求完美成就伟大人格。
“有人认为真正的成长是不断超越自己,追求完美”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人生观,是勇敢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我,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有人认为真正的成长是不断悦纳自己,接受不完美”代表了一种恬然自适、理性豁达的人生观,是接受成长中的遗憾,正确认识自我,从而获得内心的平和安定。两方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局限性。过于追求完美会导致精神上的焦虑不安,丧失了成长的快乐:而过分追求悦纳自我则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人生也会缺乏更多可能性。
学生在写作时,须围绕“真正的成长”这一主题展开行文。可以侧重一方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论证:也可以两者兼顾,如接纳不完美,理性之光闪耀:不断追求完美,价值塑造生命:接纳不完美塑造成长姿态,追求完美成就伟大人格。
本次作文重在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大部分学生当能够很好完成。但我以为更高层次上还考察了学生的人生格局。客观上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可能是完美的,因而不断挑战自我,也是一件极具价值和意义的事。然而,从人生格局的角度来讲,接受不完美,悦纳自己的不足,或许别有一番风味。
【参考立意】1.超越自己,蝶变人生2.悦纳自己,恬然自适3.明超越悦纳之境,悟成长成人之义(评分细则)“真正的成长”作文一、审题:这是一道“二元思辨类”作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周口市4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语文押题卷1-3答案pdf、河南省周口市周口市4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联考-语文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目的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