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展开新旧衔接
1.焦距(f): 到 的距离;物距: 到 的距离;像距: 到 的距离。
2.虚像:不是由 会聚而成的,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实像:由 会聚而成的,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3.照相机成 、 的实像,投影仪成 、 的实像,放大镜成 、 的虚像。
4.趣味小实验
我们手拿一个凸透镜观察窗外的景物,会看到 、 的实像,距离课本较近时会看到 、 的虚像,距离课本较远时又会看到 、 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预学新知
1.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即 有关。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发光物体、 、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 (填“虚”或“实”)像。
素养目标
1.(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课堂任务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思路: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初步判断凸透镜成像特点与 有关。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因此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f可能是个应该关注的参照距离。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如图所示,实验中要观察并记录物距大于、等于、小于2倍焦距,物距大于、等于、小于焦距时的成像情况。
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F”形光源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光屏,将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 相同,研究发光物体的成像情况。
(2)选择适当的物距进行实验,注意物距要涵盖各个范围:大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小于焦距,发光物体位置确定之后,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物距、像距。
(3)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完成下表。(物距用u表示,像距用v表示)
像与物距的关系
归纳总结
(1)物体在焦点以外成 像,在焦点以内成 像,即 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 的像,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 的像。
(3)比较物距和像距,判断成像性质。
交流评估
若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光屏都承接不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有:
(1)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 ;
(2)发光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
(3)发光物体在凸透镜的 ;
(4)物距稍大于焦距,成像在极远处,光具座的长度有限,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将蜡烛移至2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呈现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点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变式1[2023天津中考改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调至20 cm刻度线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是20 cmB.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C.像的位置在60~70 cm刻度线之间D.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的虚像
课堂任务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动态规律
分析课堂任务1实验表格中的内容,还发现当物距越来越小时,像距 ,像的大小怎样变化呢?有什么规律呢?同学们通过实验继续进行探究,将物体从距离透镜较远位置开始逐渐向透镜靠近,每改变一次物距同时寻找一次清晰的像的位置,记录物距、像距并观察像的大小。
归纳总结
(1)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 ,像越 ,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2)成虚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 ,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 ,即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②第1次实验成的是缩小的实像
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④当u=11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
变式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安装好器材,调节蜡烛、凸透镜与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固定凸透镜位置,他将蜡烛移到15 cm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课堂任务3 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比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1.照相机
(1)照相机成像原理:u>2f 时,成 、 的 像,f<v<2f。
(2)照相机的调节:物体靠近镜头,暗箱拉 ,像变 。
2.投影仪
(1)投影仪成像原理:f<u<2f 时,成 、 的 像,v>2f。
(2)投影仪的调节:投影片靠近镜头,投影仪 屏幕,像变 。
3.放大镜
(1)放大镜成像原理:u<f 时,成 、 的 像,像与物体在 侧。
(2)放大镜的调节:物体稍微远离放大镜,适当调节眼睛位置,像变 。
智能手机扫码功能可快速获取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二维码通过摄像头在手机中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时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 (填“实”或“虚”)像,该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填“投影仪”或“照相机”)。
一图看懂凸透镜成像规律
补充: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参考答案
【新旧衔接】
1.焦点;透镜光心;物体;透镜;像;透镜
2.实际光线;不能;实际光线;能
3.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放大
4.倒立;缩小;正立;放大;倒立;缩小
【预学新知】
1.物距
2.凸透镜;同一高度;中央;实
课堂任务1
实验思路:物距
实验过程:(1)高度
(3)如表所示:
归纳总结:(1)实;虚;焦点 (2)缩小;放大
交流评估:(1)同一高度 (3)焦点
例1 A 点拨:根据蜡烛、凸透镜的位置,首先找出物距大小并进一步确定物距所属的范围,即u=25 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变式1 C
课堂任务2
越来越大 (1)远;大 (2)小;大
例2 B 点拨: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表格中数据得u=v=2f=20 cm,则该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0 cm,故①错误;第1次实验中,u=60 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缩小的实像,故②正确;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像距越来越大,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故③正确;当f<u=11 cm<2f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故④错误。综上所述,只有②③正确,故选B。
变式2 10;向左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课堂任务3
1.(1)倒立;缩小;实 (2)长;大
2.(1)倒立;放大;实 (2)远离;大
3.(1)正立;放大;虚;同 (2)大
例3 凸透镜;实;放大;实;投影仪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大小
正倒
虚实
u>2f
2f>u>f
u<f
u=2f
u=f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大小
正倒
虚实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2f>v>f
2f>u>f
放大
倒立
实像
v>2f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v=2f
u=f
不成像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094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节 温度学案设计</a>,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201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及答案</a>,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教师版docx、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