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古诗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7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请用正楷将下面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矢 志 向 学 不 负 韶 华
【答案】矢志向学不负韶华
【解析】
本题依题目要求,用正楷抄写“矢志向学不负韶华”即可,注意“矢”的正确写法。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秩序(zhì)羸弱(1éi)殷红(yīn)巅沛流离(diān)
B. 吞噬(shì)修葺(qì)震悚(sǒng)不可捉摸(zhuō)
C. 契约(qiè)矜持(jīn)镶嵌(qiàn)深恶痛极(jí)
D. 抹杀(mǒ)猥琐(suǒ)竹蔑(miè)忍俊不禁(jìn)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殷红(yīn)——yān,巅沛流离——颠沛流离;
C.契约(qiè)——qì,深恶痛极——深恶痛疾;
D.竹蔑——竹篾,忍俊不禁(jìn)——jīn;
故选B。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人物虽然普普通通,且有弱点,__________会让人心生厌恶,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杨绛对老王的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善良的人性;阿长__________的关心让鲁迅体会到人间最美的温情;__________的老父亲让我们体会到了淳朴农民的本分厚道。
A. 时而 惭愧 无微不至 怅然若失B. 有时 愧怍 细致入微 惆怅满怀
C. 时而 惭愧 细致入微 惆怅满怀D. 有时 愧怍 无微不至 怅然若失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
第一空:时而:是指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表示间或不定。
结合“会让人心生厌恶”表达出偶然会心生厌恶的意思。可知选择“有时”更合语境;
第二空: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心里不安。愧怍:惭愧。区别在于愧怍是书面语,惭愧偏向于口语。
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善良的人性”表达出杨绛先生对老王帮助不够好而感到惭愧。用书面语表达,可知应选“愧怍”合适;
第三空: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无微不至:意为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应,极言细微之至。
结合“关心”一词,写出阿长对鲁迅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可知应选“无微不至”合适;
第四空:惆怅满怀:形容伤感失意的样子。怅然若失:指心情沮丧,像丢了什么东西。形容心情失落的样子。结合主语“老父亲”可知应选“怅然若失”合适,作定语修饰主语“老父亲”;
故选D。
4. 对下列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足球比赛结束后,比赛完的队友们都坐上车走了。②我没有上车,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③因为比赛失利,我心里很难受。④不知不觉中站在了家门口,此时,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明白了失败的原因,接受了失败的结果。
A. 第①句“比赛结束”与“比赛完”表意重复,删除“比赛完”。
B. 第②句“默默地走”是偏正短语中,第③句中“比赛失利”是主谓短语。
C. 第③句中“因为”是连词,“很”是形容词。
D. 第④句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C.“很”是表示程度的,是副词,不是形容词;
故选C。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5.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骆驼祥子》中祥子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坚韧的精神。他最终走向堕落是因为虎妞的死造成的。
D. 梁生宝与骆驼祥子、梁三老汉的创业不同,他带领互助组,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掌握。
C.有误,祥子最终走向堕落是因为他爱恋的对象小福子自杀而死造成的;
故选C。
6. 根据《海底两万里》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下图呈现了《海底两万里》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情节。________经过这件事阿龙纳斯第一次给予尼摩船长高度的评价:_________。
【答案】 ①. 情节:尼摩船长带我们去看他培育的超级大珍珠,发现了一个印度采珠人,被鲨鱼打倒,他勇敢地冲上去,舍身与鲨鱼搏斗。千钧一发时刻,尼德·兰上前助战,杀死鲨鱼,救下印度采珠人。 ②. 评价:无比英勇,舍身救人,人性尚在,良心犹存,善良。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由图中的大鲨鱼和一个人手持钢叉准备刺向大鲨鱼的动作,可以判断出自《海底两万里》中的“为救采珠人,同鲨鱼搏斗”一节。
主要描写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及他的仆人康赛尔、捕鱼手尼德·兰和尼摩船长在周游海底世界途径太平洋时,遇到了一名印度采珠人,正当采珠人全神贯注采珠时,不幸的是,被一条张着巨大嘴巴的成年鲨鱼袭击。眼见着这个可怜的采珠人就要被切成两半儿了,此时,勇敢的尼摩船长随身携带短刀冲出去与鲨鱼展开生死搏斗,就在船长生命垂危时,尼德·兰戳中了鲨鱼的心脏之处,将其一刀致命。幸运的是,经过尼摩船长和康赛尔的有力按摩,那个不幸的采珠人恢复了知觉,同时,还获得了船长的一包珍珠。
尼摩船长手拿短刀,挺身跟鲨鱼搏斗。在尼摩船长被鲨鱼的巨大躯体所压倒,危在旦夕时,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船长救起印度采珠人。因此可用“无比勇敢,舍身数人”来评价尼摩船长;由文中语句“看来,这个古怪的人还没有完全斩断他爱人类的感情”可知,不管他平时嘴上怎么说,但这个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还未完全泯灭,可用“善良有爱心,人性尚在,良心犹存”等来评价尼摩船长。
7. 古诗文默写。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____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气概。
(6)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披荆斩棘,挥洒汗水。只有历尽千帆抵达彼岸之时,才会有“_______,______。”的人生豪迈感叹!(请用杜甫《望岳》中诗句回答)
【答案】 ①. 可怜夜半虚前席 ②. 不问苍生问鬼神 ③.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⑥.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⑦. 万里赴戎机 ⑧. 关山度若飞 ⑨. 浩荡离愁白日斜 ⑩. 吟鞭东指即天涯 ⑪. 会当凌绝顶 ⑫. 一览众山小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易错字有:虚、畏、遮、缘、忧郁、须、戎、度、浩荡、斜、吟鞭、涯、凌、览。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2分)
8.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 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②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③。
【注释】①青枥: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②缲丝:煮茧抽丝。③岛云:白云飘浮山间,有如水中岛屿。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诗都写了山村自然风光的秀丽和农事丰收的盛景。
B. 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C. “山重水复疑无路”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D. “不惜相随入岛云”一个“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惋惜。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
D.有误,“不惜相随入岛云”意思是: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不惜:不顾惜;不吝惜。“不惜”随卖药归来客遁迹空寂的云山,表现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怀;
故选D。
(二)(13分)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2)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③之以卉药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④孔子之言。
(《何陋轩记》节选)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指京城。③莳:栽种。④信:通“伸”,伸张。
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B. 孔子云:何陋之有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C. 昔孔子欲居九夷常一人居外(《穿井得一人》)
D. 安而乐之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 选文【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B.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C.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D.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
12. 【甲】【乙】两段选文都是围绕_____来写的。两文的作者虽都身处_____之境,但两人都有着_______的人生态度。
【答案】9. C10. B
11. (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
12. ①. 陋室不陋(意思对即可) ②. 贬谪(被贬)(同意的理解即可) ③. 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君子的品性、高尚的节操、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等等均可)
【解析】
【9题】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出名,有名/名词,名字;
B.代词,什么/副词,怎么;
C.动词,居住/动词,居住;
D.形容词,安宁/副词,怎么;
故选C。
【10题】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我于是用桧竹遮蔽它,用花卉草药栽种它,来游玩的学士也逐渐聚集。
“翳之以桧竹”与“莳之以卉药”为并列关系;“学士之来游者”点明“亦稍稍而集”的人;
正确的断句应为: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故选B。
【11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斯:这;陋室:简陋的屋子;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居:居住。
【12题】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可知,刘禹锡认为简陋的屋舍,只因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根据乙文“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可知,孔子认为只要是君子居住的地方就不会是简陋的,因为自己的居住,简陋的房子周围聚集了很多人,好像在四通八达的都市,所以“我”把它命名为“何陋”。综上甲乙两段选文都是围绕“陋室不陋”来写的;
联系《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后写下《陋室铭》;根据乙文“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可知,王守仁因罪被贬谪到龙场。综上甲乙两段选文的作者都身处贬谪之境;
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知,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虽居陋室,但品德高尚,不被物质条件所困扰,享受精神上的富足,体现出安贫乐道的态度;根据乙文“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可知,王守仁被贬谪到龙场这一偏远之地,别人都认为此地简陋不能居住,而他却能安然处之并且感到快乐,他还对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吸引学士前来,展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综上两段选文的作者都有着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谪到龙场,龙场在古代是夷蔡(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这里住了十个月,却安然自得,很快乐。起初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荆棘丛中,非常郁闷;后来搬到东峰,住在石洞里,又阴暗潮湿。我曾在荆棘丛的右边种菜,百姓们一起砍伐木材,在那里建造了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用桧竹遮蔽它,用花卉草药栽种它,来游玩的学士也逐渐聚集。于是到我房子的人,就好像在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自己居住在边远地区。于是把它命名为“何陋”,来证实孔子的话。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青少年膳食营养均衡注意的要点
一、饮食多样化
按营养学要求,青少年的膳食应该做到食物多样,谷物为主,有荤有素。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和豆制品,经常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根据营养学家建议,主食除米饭、面粉制品之外,还应吃玉米、小米、荞麦、高粱米、甘薯等杂粮,早餐除主食外,要坚持喝牛奶或豆浆。
二、每天必需的食物
如粮食300~500克,男生(14到17岁)要保证每天有500克主食,肉、禽类100~200克,豆制品50~100克,蛋50~100克,蔬菜350~500克。其它还应多吃水果和坚果类食品和海带、紫菜等海产品,香菇、木耳等菌藻类食物每周也应选择食用。青少年需要钙较多,应多吃些虾皮、糖醋排骨、油煎小鱼(鱼骨可食)等。
三、三餐营养合理
早餐要选择热能高的食物,以足够的热量保证上午的活动。如牛奶、鸡蛋、果酱、馒头、豆包、面包和肉类食品。午餐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可要为下午消耗储备能量,因此午餐食品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晚餐吃得少”,这是对成年人而言,但对儿童晚餐要做到吃得适量吃得好。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适量的蛋白质、脂肪。晚餐不要吃得太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而影响睡眠。
【材料二】
【表一】营养午餐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列表
每种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如下表:
【表二】xx中学初二(6)班最喜爱午餐搭配方案
【材料三】
①目前,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膳食热量供给基本达到标准,但蛋白质供给量偏低,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明显不足。由于膳食中铁的吸收利用率低,我国20岁以下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6—29%。城市中小学学生一日三餐普遍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而实际上应该早餐丰富才对。学生膳食中植物源性铁的比例过高,铁的质量差,吸收少。学生钙摄入不足,仅为有关标准的40.6%,这与学生膳食中奶制品、豆类消费量偏低有关。
②饮食习惯不良,中小学学生中挑食、厌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导致学生中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再加上学习、精神的压力很大,这就容易患上贫血等疾病。
③另外,由于很多学生和家长缺乏合理营养知识,学生片面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运动量不足,我国青少年肥胖症发生率逐年升高,有的地方高达15.3%。而青少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埋下了“定时炸弹”。
【材料四】
我们国家将每年的5月20日定为全国学生营养日,其目的在于广泛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以上素材均来自网络)
13. 依据【材料一】的内容,请结合自己的饮食状况,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14. 依据【材料二】中两个表格内容,请判断一下初二(6)班最喜爱午餐搭配方案中,哪一种搭配所含的蛋白质最多( )
A. 方案1B. 方案2C. 方案3D. 方案4E. 方案5F. 方案6
15.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材料三】的内容。
16. 根据下文学生营养日的两则公益广告,仔细品味,模仿任意一句,为你校的营养午餐写一则广告词。
(1)均衡营养更健康!
(2)为了我们的健康,请拒绝零食,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
【答案】13. 例如:家里的菜一直以肉类为主,妈妈多做点新鲜蔬菜吧。(合理的表达,意思对即可)14. E
15. 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意思合理即可)
16. 为了我们的健康,请抵制外卖,拒绝劣质食品。
【解析】
【13题】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与运用材料内容。注意结合材料内容,给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材料一“饮食多样化”的要点与“按营养学要求,青少年的膳食应该做到食物多样,谷物为主,有荤有素。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和豆制品,经常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及自己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实际情况可提出建议:爸爸(妈妈),我们的食物要多样化,除了主食肉菜,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和豆制品,少吃肥肉和荤油;
结合材料一“每天必需的食物”的要点与“如粮食300~500克,男生(14到17岁)要保证每天有500克主食,肉、禽类100~200克,豆制品50~100克,蛋50~100克,蔬菜350~500克。其它还应多吃水果和坚果类食品和海带、紫菜等海产品,香菇、木耳等菌藻类食物每周也应选择食用。青少年需要钙较多,应多吃些虾皮、糖醋排骨、油煎小鱼(鱼骨可食)” 及自己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实际情况可提出建议:爸爸(妈妈),为了让我更好地补钙,我们家的菜单可以加上虾皮、糖醋排骨、油煎小鱼,当然还要备上海带、紫菜等海产品,香菇、木耳等菌藻类食物;
结合材料一“三餐营养合理”的要点与“早餐要选择热能高的食物,以足够的热量保证上午的活动。如牛奶、鸡蛋、果酱、馒头、豆包、面包和肉类食品。午餐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可要为下午消耗储备能量,因此午餐食品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晚餐吃得少’,这是对成年人而言,但对儿童晚餐要做到吃得适量吃得好。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适量的蛋白质、脂肪。晚餐不要吃得太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而影响睡眠” 及自己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实际情况可提出建议:爸爸(妈妈),早餐我们可以选择热能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果酱、馒头、豆包、面包和肉类食品;午餐食品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晚餐也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但注意不要吃得太晚。
【14题】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材料内容。
A. 方案1所含的蛋白质为10g;
B. 方案2所含的蛋白质为22g;
C. 方案3所含的蛋白质为14g;
D. 方案4所含的蛋白质为31g;
E. 方案5所含的蛋白质为49g;
F. 方案6所含的蛋白质为34g。
故选E。
【15题】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材料内容。
结合材料三第①段“目前,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膳食热量供给基本达到标准,但蛋白质供给量偏低,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明显不足”,第②段“饮食习惯不良,中小学学生中挑食、厌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导致学生中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再加上学习、精神的压力很大,这就容易患上贫血等疾病”,第③段“另外,由于很多学生和家长缺乏合理营养知识,学生片面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运动量不足,我国青少年肥胖症发生率逐年升高,有的地方高达15.3%。而青少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埋下了‘定时炸弹’”可知,材料三从青少年饮食习惯不良,缺乏合理营养知识,运动量不足等方面来说明目前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故材料三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16题】
本题考查拟写广告。广告语的拟写要符合主题要求,题目要求为学校的营养午餐写一则广告词,故可围绕“营养健康”等主题进行拟写。拟写时,注意仿造例句的句式。
示例1:合理膳食更营养!
示例2:为我们的健康,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从你我开始!
(二)(18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题目_____________
①三年如一日,一老一少,腹背相依。两个人,共用一双腿,从家到学校,跨过一级级台阶,走向辽宁行政学院二楼的多媒体教室。后面,几个男生抬着轮椅。轮椅放到讲台上,再把老师轻轻放到轮椅上,男生们回到座位,仰起脸,认真听讲。
②这样的场景,已循环三年。
③单希光,55岁,辽宁行政学院老师,教授工程制图,20多年教龄。虽已头发斑白,衣着色旧,仍掩不住教师特有的尊严和气质。10年前,因为脉管炎,他被锯掉一条腿。5年前,另一条腿也未能幸免,曾经高大魁梧的身躯只剩下一半,把他的人生也陡然锯成上下两截。
④最初,单希光住在四楼。很多个夜不能寐的晚上,他把轮椅摇到阳台上,想纵身从窗口跃下。生活的跌宕扫平了他的勇气和曾经的风光,现实的难题更让人心灰意冷——别说活着,想死,或许都不能独自完成。
⑤惟一的儿子学业有成,上完硕士上博士,他不能把儿子捆在身边。课还是要上的,他从来没想过离开讲台。可是,去上课,那些水泥的楼梯和台阶,变成生活里最坚硬的障碍。他花钱雇人背他去上课,下课后再背回家。可是这看似简单的活儿却没人愿意干。一周只有两天有课,雇来的人总要去找别的活儿干,找到别的活儿这个背人上班的活儿难免中断。
⑥万幸的是,他的工作是当老师,他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学生们承担了背他去上课的重任,这一背,就是三年。
⑦失去双腿独自生活的艰难,不胜枚举。一次,他从床上往轮椅里挪动,摔到地上,肋骨折断。马上给学生打电话,孩子们立刻从学校赶来,送他去医院。凌晨三点,他心脏病突发,按下的电话,不是儿子的,而是学生。仅去年一年,他住过的医院就有四五家之多。伫立床边端水喂饭的,总是学生——那些90后的孩子,可都是家里的独苗、宝贝疙瘩啊。
⑧不光是这些。
⑨没课的时候,男孩们不时来到他家,陪他谈天说地,干些家务活。天好的时候,推他出去散步。女孩子们不时来到他家,给他收拾屋子,做饭。每个星期,男孩们都带他去浴池洗澡。所有吃的用的,都是学生们给他买回家。“他们真是招之即来。”他这样感慨。
⑩从家里到课堂,师生一起走过了三年。
⑪“咚咚咚——”下午1点,敲门声准时响起在这间只有30多平方米的陋室。单老师摇着轮椅去开门,他如今已搬到一楼。两个瘦瘦的大男孩走了进来,唇边一层小绒毛,都不到20岁的样子。
⑫“老师,咱们该走了。”叫廉博琳的男孩摘下衣挂上的外套,细心地给老师穿上,另一个叫黄长亮的男孩跑到楼道里,拿出门背后一块大木板,熟练地搭在两级台阶上。木板的宽度和台阶的宽度刚好一样。“老师,今天风大,你用不用戴帽子?”“不用了,走吧。等等,我钥匙呢?”“别着急,老师。”两个男孩四下里找钥匙。找好钥匙,又帮老师拿上手机,最后还不忘提醒:“还有要拿的吗?”两个男孩小心地把轮椅抬出门口,锁好门,顺着搭好的木板将轮椅慢慢移下。
⑬早春的午后有些风,但阳光明媚。出了辽宁行政学院的家属院向南,是一条安静的小马路,十来分钟后,便进入学校大门。
⑭教学楼前,几个稍大点的男孩等在那里,他们都是2009级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班的,单老师去年教过的学生。
⑮一个身材壮壮的男孩马步半蹲,单老师伸出双臂,搂住他的脖子,男孩就势回手抓住老师的胳膊,让老师紧紧地趴在自己身上,然后一起身,背着老师向二楼的教室走去。后面的几个男孩很默契地抬起轮椅,跟着上了楼。正往楼里涌的学生们自动让出一条道,目视着已经习以为常的一景。
⑯一老一少,紧紧相依。两个人,共用一双腿。
⑰来到教室,轮椅已经摆到讲台上,背着老师的男孩小心把他放回轮椅中。其他几个男孩熟练地打开讲台上的电脑,帮老师准备上课前的工具。
⑱铃声响起……
⑲他感谢学生,可学生们说老师给的更多。
⑳三年,一如既往。他很少对这些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学生说一句谢谢,不是不感谢,是因为一句谢谢,实在太轻了。他这样评价孩子们带给他的东西:“如果没有他们,我现在不会活着。”
㉑但是学生们却说:“单老师太不容易了,他这样还给我们上课,对我们本身就是一种鼓舞,老师怎么用得着对学生说谢呢。”
㉒截去一双腿,他多了许多双腿。
㉓生命如水,唯有被爱镀过金的日子永远闪着光。
(文/张萍摘自《沈阳晚报》,有删改)
17.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18. 请从结构和内容上体会“一老一少”“两个人,共用一双腿”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19. 文章中第⑮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20. 请为文章选择一个能揭示主题的题目( )
A. 《镀过金的日子》B. 《生命如水》C. 《双腿》D. 《至深至纯师生情》
21.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㉒段画直线句子的含义。
【答案】17. (1)概括叙述了学生对单老师平日里的照顾
(2)详细描述了某天学生接单老师上班全过程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8. 前后呼应(前后照应亦可),结构完整;加深读者印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可);突出了师生间的真挚情谊。
19.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亦可)。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学生熟练背起老师的过程(学生对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项),表现出师生间的默契。20. D
21.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单老师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双腿,但是有很多学生来照顾他,让他仿佛多了许多条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师生间的至真至纯的情谊。
【解析】
【17题】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评析。
第一空,根据提示“第⑦段至第⑨段”,找到第⑦段“一次,他从床上往轮椅里挪动,摔到地上,肋骨折断。马上给学生打电话,孩子们立刻从学校赶来,送他去医院。凌晨三点,他心脏病突发,按下的电话,不是儿子的,而是学生。仅去年一年,他住过的医院就有四五家之多。伫立床边端水喂饭的,总是学生”,第⑨段“没课的时候,男孩们不时来到他家,陪他谈天说地,干些家务活。天好的时候,推他出去散步。女孩子们不时来到他家,给他收拾屋子,做饭。每个星期,男孩们都带他去浴池洗澡。所有吃的用的,都是学生们给他买回家”可知,单老师活动不便,平时生活都是学生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这是概括描写学生找了老师生活。
第二空,根据提示“第⑪段至第⑮段”,找到第⑪段“‘咚咚咚——’下午1点,敲门声准时响起在这间只有30多平方米的陋室。单老师摇着轮椅去开门,他如今已搬到一楼。两个瘦瘦的大男孩走了进来……”,第⑫段“叫廉博琳的男孩摘下衣挂上的外套,细心地给老师穿上,另一个叫黄长亮的男孩跑到楼道里,拿出门背后一块大木板,熟练地搭在两级台阶上”,第⑮段“一个身材壮壮的男孩马步半蹲,单老师伸出双臂,搂住他的脖子,男孩就势回手抓住老师的胳膊,让老师紧紧地趴在自己身上,然后一起身,背着老师向二楼的教室走去”,可知:廉博琳等人无微不至接送单老师上课,这是详细记叙学生们接送老师上课的经过。
第三空,根据提示的段落内容“概括描写学生们对单老师生活无微不至地照顾”和“详细记叙学生们接单老师上课的经过”可知,文章概括描写与具体记叙相结合,点面结合,有详有略,突出表现了学生们对单老师的细致入微的关心和照顾,赞美了他们尊敬老师、善良、细心的美好心灵。
【18题】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根据第①段“三年如一日,一老一少,腹背相依。两个人,共用一双腿,从家到学校,跨过一级级台阶,走向辽宁行政学院二楼的多媒体教室”、第⑯段“一老一少,紧紧相依。两个人,共用一双腿”可知,“一老一少”“两个人,共用一双腿”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得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两个人,共用一双腿”,写出了学生背着老师爬楼的情节,这个典型的动作描写令读者印象深刻,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了“至深至纯师生情”的文章主旨。
【19题】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
根据“一个身材壮壮的男孩马步半蹲,单老师伸出双臂,搂住他的脖子,男孩就势回手抓住老师的胳膊,让老师紧紧地趴在自己身上,然后一起身,背着老师向二楼的教室走去。后面的几个男孩很默契地抬起轮椅,跟着上了楼”可知,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学生们互相配合背单老师上楼的情景;根据第⑮段“正往楼里涌的学生们自动让出一条道,目视着已经习以为常的一景”可知,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其他人对学生们背单老师上楼情景的习以为常,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师生情的感人至深。
【20题】
本题考查标题的选择。
根据要求“为文章选择一个能揭示主题的题目”,结合本文内容:记叙了单希光因病被迫锯掉双腿后,学生们三年如一日背他上下楼上课、回家,并且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的事,赞美了单老师和学生之间深厚的师生情,可知“至深至纯师生情”能概括全文内容,反映了全文主旨;
故选D。
【21题】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
结合第③段“10年前,因为脉管炎,他被锯掉一条腿。5年前,另一条腿也未能幸免”可知,“截去一双腿”指的是:单老师因病被迫截掉了一双腿,这是非常不幸的遭遇。
结合第⑦段“仅去年一年,他住过的医院就有四五家之多。伫立床边端水喂饭的,总是学生”、第⑨段“没课的时候,男孩们不时来到他家,陪他谈天说地,干些家务活。天好的时候,推他出去散步。女孩子们不时来到他家,给他收拾屋子,做饭。每个星期,男孩们都带他去浴池洗澡。所有吃的用的,都是学生们给他买回家”,第⑮段“一个身材壮壮的男孩马步半蹲,单老师伸出双臂,搂住他的脖子,男孩就势回手抓住老师的胳膊,让老师紧紧地趴在自己身上,然后一起身,背着老师向二楼的教室走去。后面的几个男孩很默契地抬起轮椅,跟着上了楼”等内容可知,单老师的病痛和残疾是不幸的,但是,他又是幸运的,无数学生的帮助使他获得了生活的幸福,就像“他多了许多双腿”一样。因此“截去一双腿,他多了许多双腿”表现了师生间的至真至纯的情谊。
四、作文(50分)
22. 题目
2023年的6月1日是你步入初中后的一个特殊的日子。至此,你将告别童年,步入人生新的阶段。这一天,你想了些什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请以“我的这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②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③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答案】例文:
我的这一天
6月1日,又一个六一儿童节,妈妈告诉我,我即将告别童年,迈入人生新的征途,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他们决定带我去爬山。
这是一个夏天,正值高温酷暑,我来到了会稷山的山脚下。这座山真高,郁郁葱葱的树木生长在这巍峨壮丽的山上,山矗立于天地之间,好不壮观,山顶的大禹像屹立着,披着披风,好英武。
我有些畏惧了,认为战胜不了这座高山,不想爬山。但在父母的深深催促下。我踏上了第一节台阶,开始了爬山的征程。
才爬了不到半个小时,妈妈泄气了。她紧锁眉头,脸上尽是汗,四肢有点瘫软,说:“我不行了,我肯定爬不上山顶,太累了”。无论如何,劝说妈妈都不肯再次上行。我也不想爬了,但看到了爸爸那严肃坚定的神眼神,想到自己在出发的路上许下的用双脚征服会稽山的豪言壮语,我揉了揉酸胀的膝盖,决定坚持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光越发毒辣,我口渴难耐,带上山的最后半瓶水也喝完了,也只能忍着。越往上台阶越陡,我只能专心爬山,不敢想别的。一路上绿树成荫,景色秀丽,鸟鸣阵阵。爸爸一路给我讲会稽山的历史:“卧薪尝胆”、“大禹治水”等等,“大禹治水”中的大禹就葬在此地。正当爸爸兴致勃勃的跟我讲知识时,我们已经爬到了山顶。山顶的大禹像头顶青天,脚踏大地,一脸严肃地俯视着世间万物。我从筋疲力尽立即转为兴致勃勃,内心非常激动
因为爬上来的大人居多,小孩也就只有我一个。所以大家都朝我投来了惊讶的目光,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回想一路爬山的旅程:在山脚,看着山过于高大,心里有了畏惧,我想着放弃;在山腰,腰酸膝盖痛,口渴难耐,我太疲惫了,但是还是心中藏着希望;在山顶,我享受到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我征服了这座会稽山会山,爬上山顶的那一刻,在欣赏着山顶最美妙风光的那一刻,我意识到我长大了。因为我学会了坚持。
这最后一个儿童节终于在这一天结束了,但是我并不遗憾,因为在这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成长,意识到我来到一个新的时间领域,在这我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尝试、去坚持。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我”限制了写作人称和选材范围,要用第一人称,要从自己生活出发进行选材创作。“这一天”意思是写作的时间范围就是一天,要写这一天之内的事情。结合材料可知,“这一天”是告别童年、步入人生新阶段的日子,小作者要写这一天所看到的、做的、想的事情。这里的“告别童年”一方面是年龄角度的告别,步入初中,走入新的时间领域,也走入了新的空间领域,离开小学,来到中学;另一方面,是精神、心灵角度的告别,告别曾经的幼稚、天真、迷茫,走入了一个逐渐成熟、逐渐有责任心、逐渐勇敢的阶段等。也就是说文章要求写在这一天内,印象比较深、感触比较深的事情和一些想法,进而突出某种成长变化。
第二,思路。题目要求写记叙文,那么先要明确,要写“这一天”的看到的、发生的哪些事情,要写这一天想到的哪些内容,这些事情和想法一定是有特殊性的,和内心的感受、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比如这个六月一日,家里人依然给自己过节,自己突然看到父母的无私付出、看到父母的毫不吝惜的疼爱,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比如这一天老师领着同学们去看校园里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醒我们告别童年,走入初中,要肩负责任等;比如这一天和父母回到老家,看到农人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等。总之,看到的、做的事情,应该会带来变化,带来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是积极的、正向的,展现小作者成长的。
编号
菜名
热量/千焦
脂肪/g
蛋白质/g
1
猪肉粉条
2462
25
6
2
炸鸡排
1254
19
20
3
土豆炖牛肉
1095
23
11
4
辣子鸡丁
1033
18
7
5
西红柿鸡蛋
899
15
16
6
香菜冬瓜
564
12
1
7
家常豆腐
1020
16
13
8
香菇油菜
911
11
7
9
韭菜豆芽
497
7
3
段落
简洁概括段落内容
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
第⑦段至第⑨段
(1)
(3)
第⑪段至第⑮段
(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