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与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食疗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融入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材本身的特性来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生理功能,使人体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璀璨亮丽的一部分,而食疗尤以其营养保健功能深得大众接受与喜爱。
    按照中医药理论,食物中有大量的平性食物,也有一定的偏性食物。在利用食物调理身体的时候,应当遵循“辨证施膳”的原则。具体来说,人们的体质、病证具有个体差异,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等九种类型,病证有虚实寒热之分,因而无论是使用食物调理体质还是进行疾病康复,都需要以辨体质、辨病证为前提。在具体应用的时候,需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以免造成相反效果,影响身体健康。
    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指导着食疗中的“辨证施膳”要求。四性即寒、热、温、凉,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归经是指食物作用部位的归属,是药效发挥作用的部位所在。当我们称某药物或食物有“寒凉性”时,是因为它通常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的阴液,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如性属凉的鸭子肉,可以清虚热、滋阴血。当某药物或食物具有“温热性”时,大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的作用,能扶助人的阳气,减轻或消除寒性病证。如羊肉性热,能补肾壮阳、益气温中。《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写道:“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概括食物的效用,指导日常饮食。此外,五味入五脏,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我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也可据此选出适合自己的膳食进行食疗。那么,食物具体作用的脏腑怎么确定呢?此时就要看食物的归经了。比如寒性食物,虽都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心火,因此适宜用哪道膳食还需结合其归经来考量。
    除了要了解食物的基本特点,膳食的选用还需顺应时令,这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天人合一”观念是相符的。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民间素来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乍一听好像不太符合自然规律,可能会疑惑夏季食用温性的生姜难道不会加重热象吗?但实际上,冬吃萝卜可以消除人们过多食用补品、火锅等热性食物所造成的滋腻胀满,夏吃姜则可以解决在夏季过食生冷导致的脾胃虚冷,这些都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可见,“因时施膳”需考虑到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忽视人为因素导致的一些不符合自然气候变化的现象,真正做到“辨证施膳”,因人制宜。
    中医食疗是中国人民经过数千年探索、积累而形成的。在钟鸣鼎食的权贵之家,食养食疗作为一种日常养生方式,已经融入了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红楼梦》中的饮食数量达一百八十多种,其品类之丰富也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汤就有近二十种,皆是因人、因时而异。这其中有药用汤剂,如独参汤、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也有味咸的膳食汤水,如野鸡崽子汤、火腿鲜笋汤;还有味甜的食养汤水,如建莲红枣汤、桂圆汤。尽管其中有些仅是家常汤水,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养生理念,将美味与营养真正融合在一起。
    (摘编自王珊珊《红楼食话》)
    材料二:
    食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就提出了食疗的理论,他说:“为医当细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由此可见,利用食物治病,在古代早就受到了重视。
    食疗有许多优点:一是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饮食中摄取营养。把饮食与营养、饮食与治病结合起来,科学配膳,可收健康与长寿双效之功;二是食疗较药疗性味平和,缓而不峻,副作用较小;三是食疗取材方便,经济有效,易于家庭施用。
    食疗包括两个主要的方法:一是将食物经过一定的调制烹饪,充分发挥其医疗作用;二是在食物中加入适当的药物,虽然是药,但经过技术的处理而赋予食物的形式,使患者乐于接受。
    食疗既然是一种治病的方法,就要求使用适当,“细察病源,知其所犯”,然后使用。《内经》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金匮要略》也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食疗多为滋补,但滋补之物食之过多,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所以饮食要有节制,方能去病强身,兼收滋养与治疗之效。
    (摘编自石赟《食疗》)
    材料三: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四十五回,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疗可以使人体获得健康,“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可以收到健康与长寿双效之功。
    B.“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看似与自然规律不符,却是百姓在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
    C.中医食疗的方法是经过数千年探索、积累而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D.材料二中《金匮要略》有关食疗的观点与材料一“辨证施膳”的原则具有一致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利用食物调理身体前须先辨明个人体质和病症,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B.具有滋阴、清热等作用的食物属于“寒凉性”,“热者寒之”,因此可用来清肺热。
    C.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仍普遍遵循扁鹊提出的“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食疗理论。
    D.食疗不仅能发挥医疗作用,且患者乐于接受,取材方便,相比药物而言更经济有效。
    3.下列对脾虚者的建议,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食用的补脾之物应多多益善。
    B.脾对应“甘”,可食大枣、龙眼等甘味食物益气补血。
    C.夏季炎热,在食生冷食物后应立即用热性食物来补。
    D.只需在饮食上多加注意,精细调养,脾虚便可痊愈。
    4.材料一围绕“食疗”进行阐说,请简要分析其行文思路。(4分)
    5.请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宝钗建议的合理性。(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根的手机
    黎筠
    老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在京城,一个在省城;一个女儿在县城。老根和妻子住在乡下。老根爱三个孩子,但老根更爱的好像是自己的妻子。可他的妻子去年和地里成熟的麦子一起被大地收割了,成为大地上一颗最饱满的麦子,被泥土、日月星辰安置了。
    妻子是在老根的怀里闭的眼,老根连喊三声:“孩儿他娘——”可他的妻子再也听不见了。喊完三声“孩儿他娘”,老根心头一急,一瞬间失去了听力,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老根的一双耳朵好像被妻子带走了。
    半个月后的一个早上,老根清早起来甩两把清水鼻涕,然后朝着天空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喷嚏,耳朵突然就开窍了。老根又听到树上小鸟的叫声了,也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老根高兴得像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逢人就说:“通了,我的耳朵通了,一个喷嚏把我的耳朵打通了!”
    老根的耳朵打通后再次听到了手机铃声。妻子在世时接听电话的权利基本归妻子,现在妻子不在了,老根就没有任何悬念地拥有了手机掌控权。女儿打来了电话,在电话里说,父亲一个人在家,她实在不放心,周末她说啥也得回去把父亲接到县城。
    其实,老根的妻子安葬后,老根的女儿就要老根和她去县城同住。可老根摇着一头稀疏的白发就是不肯,说啥也不想给女儿一家添麻烦,哪有一直住亲戚家的。老根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我都八十多了,哪能在外边过夜?”
    村东的老刘头死了,死了很长时间才被人发现。老刘头的两个孩子有出息,听说都在国外工作,挣大钱,给了老刘头不少钱,但就是见不着人,连过年都不回家。女儿听说了这件事,没等老根去送老刘头最后一遭,就把老根接走了。老的拗不过小的。临走,老根不舍地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想想妻子走后,一个人冷冷清清,又一想老刘头,老根不禁洒了一把老泪,①颤颤巍巍地从相框里取出那张全家福,包在行李包里,最终来到了县城。
    在县城里,除了家人,老根一个人也不认识,老根又不爱看电视,只能在屋里闷着,卧室、客厅、厕所,三点一线,眼见得瘦了一圈儿。女儿、女婿工作也很忙,没有办法一直待在家里陪伴老根。女儿让他出去到附近的公园转转,跳跳广场舞,结交些新朋友。可女儿忘了老根已经是八十出头儿的人了。老根年轻时脚步轻盈,走路带风,现在走一步一拖拉,老蜗牛似的。再说,老根认为,自己是个乡下人,咋能轻易结交上城里的朋友呢?
    老根在女儿家,一天到晚握着他的手机,像紧紧抓着牛缰绳。老根过去养牛时很喜欢听牛的叫声。牛饿了,向老根呼叫;牛渴了,向老根呼叫;牛累了,也向老根呼叫。有时什么事儿也没有,纯粹是一种撒娇,这时老根就会给牛挠挠背,陪老伙伴说说话。
    现在在城里,没有了牛,老根最喜欢听的就是手机的铃声了。老根觉得手机铃声比牛叫声好听得多。老根这样想着的时候撇撇嘴,觉得自己老了老了有点儿忘恩负义了,进了小县城就把过去的老伙伴忘了。
    住到女儿家的老根心里一直在等待儿子们的电话,可老根的手机跟哑巴一样。每次女儿的手机响了,老根就屏住呼吸,耳朵偏向女儿,紧张地听着电话里说的什么。老根想:是不是儿子们怕我听不见,给女儿打电话?有没有提到我?会不会把手机转交给我来接听?我要说些啥?②说我很好,让他们好好工作,不用记挂着我……可是每次老根支起的耳朵都不得不塌下去,女儿看出了老根的失落,也明白老根的心思,就为两个哥哥帮腔说城市越大,人越忙。老根焦躁的心暂时得到了安抚。
    有一天,老根生气地对女儿说:“怪不得我接不到电话呢,原来手机没电了。”为这,老根几天没给女儿好脸色。
    从这以后,老根每天都检查手机,亲自给手机充电。只有手机充满电,老根才吃得香,才睡得踏实。可一天天过去,充满活力的手机还是没有电话打来,老根又睡不踏实了。老根的女儿给两个哥哥打电话,说:“你们抽空给老爹打个电话吧,求求你们了。老爹现在天天就一件事——等你们的电话。”
    城市越大,人越忙。老根的手机铃声还是很少响起,像老根的头发,越来越稀少。偶尔接到一个骚扰电话,③老根也激动得跟人家讲上一通,久久舍不得放下手机。
    每天,老根把手机攥得紧紧的,生怕它长翅膀飞了。老根现在没啥要求,就是隔几天手机能响一次,他能和远方的儿子说说话。当然老根也有贪心,巴不得他的手机铃声一天响一次,或者一天响几次。
    有一段,老根的手机一直“哑巴”着,老根急得都不好好吃饭了,老根的女儿也急得上了火。老根的女儿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在办公室隔几个小时抽空往家打:“爹,您在家好吗?饭菜在保温箱里,您记得拿出来吃……您可要听话啊……爹……”电话那头儿,老根每次都激动得颤抖:“我好啊,我可好啦,吃饱了,也喝水了,你啥时候下班啊?”
    一次,老根做梦听见妻子从遥远的地方打电话过来,问他:“吃饭了没有?夜里起几次夜?脑子是不是越来越糊涂了?戒了烟,咳嗽是不是轻点儿了?”老根接听妻子的电话时呼吸急促,心跳声蹦到了黑夜的墙上。老根在黑夜里竟然看到了一片光,比太阳还亮的光,这光一直照着他。醒来时一身大汗,老根用手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定了定神,意识到刚才是一场梦,梦见了妻子给他打电话。但哪里是梦啊?分明是真的。电话铃声真真切切的,妻子的声音也真真切切的。“是真的。”老根自言自语地说。老根翻了个身儿,不一会儿又睡着了。
    老根再没有醒来,老根的手机也在他的怀里睡着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根不想去女儿家住,说明他把嫁出去的女儿当做亲戚,体现他重男轻女、只在意儿子的思想。
    B.小说将老根年轻时的脚步和现在相比较,表明女儿为他提出的融入城市生活的方式难以实现。
    C.“城市越大,人越忙”,在女儿口中是劝慰父亲,替哥哥开脱;在作者笔下则点出了如今的社会现状。
    D.小说最后老根梦见妻子给他打电话的情节,既照应前文,又引发读者对现代老人生活状况的思考。
    7.关于文中牛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曾是老根的老伙伴,把“握着手机”比喻成“抓着牛缰绳”,符合老根农村人的身份。
    B.老根想到牛,说明他熟悉农村生活,这是他无法与城里人交朋友而产生孤独的原因之一。
    C.牛与上文的“地里的麦子”、老根“是个乡下人”相呼应,使小说内容更真实,情节更合理。
    D.老根觉得自己进了小县城就把牛忘了,就像儿子们进了城就忘了父亲一样,有点忘恩负义。
    8.从小说画横线的三处细节描写中,任选两处,赏析其艺术魅力。(4分)
    9.小说中有多处“突发事件”,找出其中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始皇推终始五德①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䝦,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每破诸侯写放②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柑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朱年,非到民而王者,若无功上所术里而侯者,天下共谏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首有除人⋯⋯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盛疏,诸侯或骄奢。惔③邪臣计谋为淫乱,夫者叛逆,小者不敢于法,以危莫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敌弃分为七,赵穷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
    (节选自《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注】①终始五德:战国时期形成的阴阳学说,以五行为五德,用相生相党的关系象征王朝更善。②写放:仿照。放,通“仿”。③惔:习惯。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秦每破A诸侯B写放C其宫室D作之E咸阳F北坂上G南H临渭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崇尚,提倡,与《答司马谏议书》“未能助上以抗之”的“上”意思不相同。
    B.置,设置,安置,与《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的“置”意思相同。
    C.“则安宁之术也”与《促织》“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的“则”用法不相同。
    D.“以充入之”与《六国论》“以有尺寸之地”的“以”词性相同,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信奉阴阳五行之说,推算秦属于水德。一切事务的安排都取决于此,甚至黄河也改名为德水。
    B.丞相王绾等人认为,天下初定,请立诸位皇子为王,有助于镇守边关,此提议得到大臣们的认同。
    C.秦始皇更改平民百姓的称呼为“黔首”,收集天下的兵器,统一法令制度和度量衡,统一车轨距离和文字。
    D.汉朝建立后百年之间,有的诸侯王变得骄奢,轻者不守法度,重者谋反叛逆,以致危及性命,丧身亡国。
    13.综合两则材料,分析秦汉王朝统治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3分)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胭脂井次汤碧山教授韵
    许有壬
    他山一卷石,何意效时妆。天生偶然斑驳,兰麝不能香。驚①作陈家宫井,浇出后庭玉树,直使国俱亡。故邑久弩②废,陈迹草茫茫。
    叹人间,才璇室,又阿房。丽华冀③发如鉴,曾此笑相将。一旦江山瓶坠,犹欲夫妻同穴,甚矣色成荒。五色补天缺,万世仰娲皇。
    【注】①斃(zhòu):砖砌。②昝(yuān):枯竭。③鬓(zhěn):黑而密的头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头四句从胭脂石落笔,写它本自天成,无意于人间的繁华,不为尘世所浸染。
    B.上片结句由历史而及现实,写眼前宫井荒废、野草茫茫的衰败景象,流露出今昔之感。
    C.下片开头三句直接揭示了统治者不恤民命、穷奢极欲从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下片的“江山瓶坠”是“此笑相将”的结果,“犹欲”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深沉喟叹。
    16.本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同为抒发兴亡之感,本词借物说理,王词借景抒情。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明来到西安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看到繁花盛开,树木苍翠,而前殿夯土台倒塌堆积,一片残败景象,不禁想起汤显祖《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两句,一时感慨万千。历史的风云变幻,总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教训,为之警醒。苏洵在《六国论》中曾经慨叹假如六国“______,______”,合力向西对抗秦国,那么秦恐怕不会轻易地一统天下。而杜牧《阿房宫赋》中也体现出秦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______,______?”的深刻反思。
    三、整本书阅读与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整本书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结合《红楼梦》全书,完成18~20题。
    一时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广来,听李纨出题限韵,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李纨等忙出来找着他两个说道:“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宝玉笑道:“没有的事,我们烧着吃呢。”李纨道:“这还罢了。”只见老婆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蒙来,李纨道:“仔细割了手,不许哭!”说着,同探春进去了。
    ……探春与李纨等已议定了题韵。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说着,也找了他们来。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吃不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
    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走罢。”小丫头去了。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摁上些,以完此劫。”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18.有人评价《红楼梦》“于平淡无奇之处洋溢着生活的乐趣”。请简要分析选文展现了哪些“生活的乐趣”。(4分)
    19.《红楼梦》人物的言行很好地体现其独特个性,下面表格中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选文中吃鹿肉情节后即为“芦雪广争联即景诗”,与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同为联诗,作者写来却各具特色和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当下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自媒体较为发达,一个小的信息点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较大事件;人们开始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言论自由的时代中,常常出现舆论性导向、网络暴力等问题,不当的言论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们必须学会 ① ,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判事件,获得正确的信息。
    互联网联通了世界,催生了很多自媒体的工具。当下,一些媒体为了博得公众的眼球,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以夸张的标题吸引公众阅读。这样很容易在网络上掀起大潮,误导人们的认知,形成网络暴力,给当事人的生命、隐私等带来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养成理性独立思考的习惯。一方面,在没有官方的信息通报、事实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要 ② ,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意识,保持客观的态度;另一方面,厘清信息的结构,思考其内在逻辑,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断语言运用的正误,做一个负责任的学习者。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下面这则消息的真实性可疑,请结合材料第二段简要分析。(5分)
    突发火灾,真相令人发指!
    今日,H市一公园发生火灾,根据名为“看尽天下新鲜事”的微博博主爆料:起火原因是园区内某处用电线路老化,加之工人操作不当,引发祸患。据说,火灾发生时,园区处于闭园状态,工作人员也都下班,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已有数十辆消防车参与救火工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富有恒久的魅力与启示意义;对当代中学生塑造自我、关注社会、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具有引导作用。
    复兴中学某班级就此举行主题班会,请写一篇演讲稿,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选项
    人物言行
    独特个性
    A
    湘云吃肉、喝酒、作诗,称自己“真名士自风流”,其他人假清高
    真实洒脱 不拘小节
    B
    宝钗劝宝琴吃鹿肉时先亲昵哄劝“尝尝去,好吃的”,又以黛玉劝诱
    温柔体贴 真诚智慧
    C
    宝琴看众人吃鹿肉说“怪脏的”,自己吃后“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
    精细讲究 心口不一
    D
    黛玉把贪吃的众人比作“花子”,把芦雪广的热闹场景说作“遭劫”
    聪慧俏皮 伶牙俐齿

    相关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积累与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