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湖北卷)课件PPT
展开2023年6月30日,湖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统一命题工作的通知:从2024年开始,全省实施中考统一命题。武汉市按省统一要求单独组织中考命题。根据教育部对各地中考命题的跟踪评估,“双减”政策实施后,一些地方还存在超标命题、试卷难度不合理、记忆性试题比例偏高等问题。教育部为此要求,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以引导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减负提质、巩固“双减”成果。 上面一段内容是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于中考进行省级统一命题的深层考虑因素。那么,我们来看看2024年湖北省中考化学第一次统一命题的试卷,其结构、题型、难易度、知识点和考法特点等到底如何。
试题的最大特点——稳。“稳”表现在一如既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等仍然是重中之重。所以平时教学要夯实“双基”,重视科学素养和学科思想的培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题非常重视初中化学基础主干知识考查,选择题命题常规,第24~31题比较基础,难度很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日常考点,如化学变化(第24题)、营养素(第25题)、化学式的意义和计算(第26题)、环保措施(第27题)、溶液的形成(第28题)、微观示意图(第29题)、实验基本操作(第30题)等,大部分考生应该能得全分才是正常的。第32~36题综合性稍微有所加大,难度有所提升,但思维量依然比较低。
试题多处考查教材实验,且突出对控制变量法实验的考查,如选择题第31题考查了4个探究实验,其中B项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和D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铁生锈的条件,都是控制变量法实验;第35题的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实验,依然为对比实验。第42题的科学探究题,探究作为抗酸药的适应性时,依然采取了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这种命题方式是湖北省中考化学的一大风格。试题选材凸显人文气息、地域文化、化学学科价值和科技热点。如选择题24~26题,是以“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糯米等蒸煮而成的食品,因粽叶中含有对乙烯基苯酚,会散发出清香。”这一段文字为背景的,体现出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第32题以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越王勾践青铜剑为素材,考查了合金的知识;第34题考查劳动项目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最后一道题第43题则将科技热点与化学知识高度融合进行考查,所考查问题既源于教材和课标,又源于题干本身,要求考试具体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方可解答。
非选择题题型基本固定下来。第32题为填空,考查生活与化学常识,第33题为科普阅读题,考查能源,第39题考查流程图题,第40题为化学计算题,第41题考查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第42题为科学探究题,第43题为跨学科科技材料题。结合往年的湖北省各市的中考命题,以及这一年的考试信息,可确定来年的中考非选择题各题命题形式将与2024年的基本会保持一致,每道题都有其各自的命题特点和方向。
一、读懂中考化学的命题之本1.依据《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命题,考查核心和主干知识——基础性2.关注素养目标,突出化学观及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养成——时代性3.关注化学、技术、社会及环境的相互关系,考查学科知识的应用——应用性4.突出考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导向性5.突出化学学科特征,考查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性二、明确方向,抓标务本,以不变应万变课标就是方向,我们要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基础知识为依据,能力培养为宗旨,探究实验为重点,创新思维为核心,联系实际、促进发展,全面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试能力的提升。我们要用好教材,把好方向,制定切实可行复课计划,搞好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以不变应万变。
三、把握重点,狠抓双基,构建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是影响考试分数的关键,也是复习的重点。初中化学是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核心主干知识为主要线索,将“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等主题的重要考点融入其中而形成的网络。复习时可以沿着空气和氧气,碳及其化合物,水和溶液,金属和金属矿物,酸碱盐,物质构成的奥秘和变化6个主线展开。对双基的复习不能死记硬背。应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双基牢靠,逐点过关。复习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灵活应用。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分类、归纳、综合、使之系统化,将基础知识整理成“知识点”,相关联的串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知识网”;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或让他们自己建立知识网络图和知识结构表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出它们的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
四、加强联系,归纳迁移,强化能力基础牢固了才能灵活运用它解释一些化学现象,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复习时要在扎实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复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所学化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关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重大发现和高科技的应用,引导学生阅读科技资料,了解世界大事,关心环境变化与化学健康与化学、日常生活与化学的联系。
五、加强实验复习,训练观察、分析、评价、探究实验的能力在复习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向学生适当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真正理解实验的每一步操作及各步骤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应用能力,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和实验方案的选择、评价能力对实验的复习,要特别注意探究性实验,要能了解实验原理,书写较规范的操作步骤,总结出合理的结论,清楚整个探究的过程。同时要加强对实验思想的培养和实验方法的指导,对方法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复习时,注意把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并与简单数据的处理结合起来加以训练,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糯米等蒸煮而成的食品,因粽叶中含有对乙烯基苯酚,会散发出清香。完成下面小题。
24.在下列粽子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粽叶 B.洗粽叶 C.包粽子 D.煮粽子
【解析】A、采粽叶过程中只是将粽叶采摘下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洗粽叶过程中只是洗掉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包粽子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煮粽子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25.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解析】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A。
27.2024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C.推广使用煤炭燃料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解析】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故做法正确;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工业废水净化达标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做法正确;C、推广使用煤炭燃料,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故做法错误;D、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故做法正确。故选C。
28.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土 B.蜡烛 C.蔗糖 D.汽油
【解析】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符合题意;B、蜡烛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不符合题意;故选:C。
29.液氢、液氧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其反应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0.安全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A、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31.同学们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夹持装置已略去),能达到目的的是( )
【解析】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石蕊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红色物质,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应设计对比实验,故方案不能达到目的;B、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催化剂的种类均不相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故方案不能达到目的;C、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会涨大,会受到浮力,导致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左边量筒上部足量光亮的铁丝绒只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不会生锈;左边烧杯底部的铁丝绒只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不会生锈;右边左边量筒上部足量光亮的铁丝绒同时与空气和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会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对比三处足量光亮的铁丝绒的变化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量筒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就是足量光亮的铁丝绒消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方案能达到目的。故选D。
32.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其主要成分为铜锡合金。下列有关铜锡合金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材料 B.熔点高于纯铜C.硬度低于纯锡 D.铜、锡均能与稀硫酸反应
【解析】A、金属材料包含合金和纯金属,即铜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B、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其纯金属的熔点,即铜锡合金的熔点低于纯铜,故B错误;C、合金的硬度高于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即铜锡合金的硬度高于纯锡,故C错误;D、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的后面,无法与稀硫酸反应,故D错误。故选A。
33.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壤中含有钇元素的矿物盐,该盐被命名为“嫦娥石”。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A、钇带有“金”字旁,则钇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则钇的元素符号为Y,故B说法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钇的原子序数为39,故C说法在正确;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则钇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故D说法错误;故选:C。
34.在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解析】A、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该选项解释错误;B、气体分子间隔较大,给自行车胎充气,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该选项解释正确;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故可用厕所清洁剂(含盐酸)除铁锈,该选项解释正确;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能使植物油以很小的液滴在水中分散成小液滴,可用洗涤剂清洗油污,该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
35.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时,做了如下图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B.左侧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C.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 D.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解析】A、甲烷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故A说法正确;B、甲烷燃烧生成水,则左侧干冷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故B说法正确;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故C说法正确;D、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可得出甲烷中一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D说法错误;故选:D。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 D.“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解析】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不符合题意;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上生赤煤”是因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红色的铜,不是红色的煤,符合题意;D、“浸铜之法”中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故选C。
37.(4分)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图1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因为其具有______性。
【解析】图1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因为其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图2中的“锌”指的是______(填“单质”或“元素”)。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图2中的“锌”指的是元素;
2020年,我国“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投产运行。该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三个基本单元构成。标志着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液体燃料迈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甲醇作为液态阳光首要目标产物,能生产乙酸、烯烃等化学品,能用作内燃机燃料,也能用于燃料电池产生电能,还能通过重整反应释放出氢气。
(1)“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太阳能(或风能或其他某种可再生能源)
【解析】根据短文内容,“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为代表的液态燃料和有机化学品。“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或风能或其他某种可再生能源);
(3)可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氢气,液体燃料甲醇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便于储(贮)存和运输或便于储(贮)存,或便于运输,或安全性高
【解析】氢气贮存和运输较困难,相比氢气,液体燃料甲醇的优点有便于储(贮)存和运输或便于储(贮)存,或便于运输,或安全性高。
已知: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2)“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器1”产生的“滤渣”为______________。
【解析】硫酸钡难溶于水,且与酸不反应,故“过滤器1”产生的“滤渣”为硫酸钡;
(4)“结晶槽”中获得硫酸镁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结晶。
【解析】由表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结晶槽”中获得硫酸镁晶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从结晶槽中获得的硫酸镁晶体表面附着有杂质,需用试剂洗去。为避免晶体损失,最适宜的洗涤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结晶槽中获得的硫酸镁晶体表面附着有杂质,需用试剂洗去。为避免晶体损失,最适宜的洗涤试剂是饱和硫酸镁溶液,饱和硫酸镁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镁,但是可以溶解其它物质,可以除去杂质,且减少损耗。
41.(4分)以下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解析】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A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装置B来收集氧气,进气口为____(填“m”或“n”)。
【解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B收集氧气,氧气从长管端进入,即氧气应从导管口m端通入;
(4)图C中,细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_,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解析】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解析】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5)有小组成员提出,从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的角度看,“实验探究2”设计不够严谨,你认为不严谨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没有模拟人体的温度
【解析】该实验模拟人体分泌胃液进行实验,实验没有模拟人体的温度;
与胃酸反应产生气体,可能造成胃胀
【解析】碳酸氢钠会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产生气体会造成腹胀。
(1)由图1可知,透过钯膜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解析】由图1可知,透过钯膜的最小粒子为氢原子;
(2)由图2可知,氢气分子透过钯膜的推动力是膜两侧的______差。
【解析】由图2不同氢气压强下钯膜的透氢量可知,氢气分子透过钯膜的推动力是膜两侧的压强差;
防止升温(或加热)时氢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重庆A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重庆A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加强教考衔接,强化核心素养,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扬州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扬州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注热点,形成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天津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天津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突出学科特点,落实学科育人功能,加强教考衔接,引导遵循依标教学,关注学生感受,科学调控试题难度,强化核心素养,落实“双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