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l PH3被氧化,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已知:常温常压下,乙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放出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2.已知及25℃下,葡萄糖的燃烧热为。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是
A.曲线1B.曲线2C.曲线3D.曲线4
3.常温下,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固体体积忽略不计)发生反应:H2NCOONH4(s) 2NH3(g)+CO2(g) ΔH,达到平衡时测得c(CO2)=a ml·L-1。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容积至原来的一半,达到新平衡时测得c(NH3)=x m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达到新平衡时x=2a
B.达到新平衡时,ΔH为原来的2倍
C.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
D.上述反应体系中,压缩容器容积过程中n(H2NCOONH4)不变
4.已知化学反应,下列有关外界条件改变对该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正确的是
A.由图a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图b可知:m+n>p
C.若反应在绝热条件下正向发生,由图c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由图d可知:a曲线一定是加入了催化剂
5.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铅资源,通过如图流程实现铅的回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膏”中主要来源于该电池的正极材料
B.“脱硫”是利用了
C.“酸浸”后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和
D.“沉铅”后的滤液中存在:
6.一种新型锂钒固体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放电时移向电极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碳管作为金属锂的载体,为该电池的负极
B.放电时,电子由引线端子A流出
C.充电时,引线端子A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
D.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铅蓄电池进行充电时,铅电极应连接外电源的正极
B.增大气体压强或使用催化剂能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C.N2(g)+3H2(g)2NH3(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将图中的活塞快速推至A处固定,气体颜色先变深、再变浅,但比起始时深
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分别是元素X、Y的单质,甲是常见的固体,乙是常见的气体。K是无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0.05丙溶液的pH为1,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Y>X
C.化合物XZ2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X、Z的单质分别直接与Y的单质反应,都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9.依据物质结构与反应原理分析,下列演绎或推论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氯化铝为分子晶体,可推知也为分子晶体
B.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使铁钝化,可推知钴、镍也可能会钝化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推知也不能使之褪色
D.如图装置可以制备无水氯化镁,也可由制备
10.观察下列模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体堆积属于分子密堆积
B.晶体中Si和Si-O键个数比为1:4
C.石墨烯中碳原子和六元环个数比为2:1
D.原子数相同的金刚石和碳化硅,共价键个数之比为1:2
11.化合物c的制备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还有生成
B.化合物a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C.化合物b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D.化合物c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有一种产物能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
12.化合物R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为。R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3,其核磁共振氢谱与红外光谱如图,则R的结构可能是
A. B.
C. D.
13.用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含CaS、Ca3P2等)制取乙炔时,通常会产生H2S、PH3等杂质气体。常用CuSO4 溶液进行除杂,具体反应如下:
i.CuSO4 + H2S = CuS↓ + H2SO4
ii.11PH3 + 24CuSO4 + 12H2O = 3H3PO4 + 24 H2SO4 + 8Cu3P↓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杂质气体H2S及PH3产生的原因是:CaS + 2H2O = Ca(OH)2 + H2S↑ 、Ca3P2 + 6H2O = 3Ca(OH)2 + 2PH3↑
B.反应i发生的原因是:H2S酸性强于H2SO4
C.反应ⅱ中每消耗12 ml CuSO4 ,有5.5 ml PH3被氧化
D.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乙炔还原性时,无需用CuSO4溶液进行除杂
14.化合物Z是合成抗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帕比司他的重要中间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含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
B.Y、Z均可以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
C.过程中的所有有机物均存在sp2杂化的碳原子
D.Y与足量H2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中含2个手性碳原子
15.某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苯酚的电离常数 a-10,H2CO3的电离常数a1a2-11。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1、操作2 均为分液
B.-123溶液中存在:
C.反应1 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2+H2O+CO2
D.反应2 中通入 CO2至溶液 pH=10时, 此时溶液中存在: (C6H5O-)(C6H5OH)
16.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A.AB.BC.CD.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I、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量热计来测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装置如图所示。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
(2)做一次完整的中和反应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 次;
(3)现用50mL0.5ml·L-1的稀盐酸与50mL0.55ml·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以下操作可能会导致测得的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数值偏大的是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稀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
II、某同学欲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0ml/L的盐酸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其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
①移取20.00mL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溶液。
②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③把盛有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④取标准盐酸注入酸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mL处。
⑤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⑥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4)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填序号)。
(5)步骤②操作的目的是 。
(6)步骤⑥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直到加入 酸后,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 内不变色。
(7)结合下表数据,计算被测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l/L。
18.滴定是分析化学中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根据其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Ⅰ.酸碱中和滴定是最基本的滴定方法。
(1)滴定管是酸碱中和滴定中重要的仪器,向25 mL碱式滴定管中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滴定管的读数为0.00,将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放出NaOH溶液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00 mL。
(2)向碱式滴定管中注入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之前的一步操作为 。
(3)由下表可知,三次滴定中,有一次滴定所用标准盐酸体积有明显偏差,其可能的原因是 。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溅出瓶外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Ⅱ.高锰酸钾常用于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欲测定某样品中NaNO2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①称取样品a g,加水溶解,配制成100 mL溶液。
②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020 00 ml·L-1 KMnO4标准溶液(酸性)进行滴定,滴定结束后消耗KMnO4标准溶液V mL。
(4)在进行滴定操作时,KMnO4标准溶液盛装在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5)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
(6)测得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 。
19.硼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ⅢA族硼(B)、铝(Al)、镓(Ga)等元素。工业上提取铝一般分两步进行:先从铝土矿中提取,然后电解得制Al。回答下列问题:
(1)书写电解制备铝单质的方程式: ;工业上不通过电解而通过电解制备铝单质的原因是: 。
(2)将和,一同溶于氢氟酸,可得到电解法制铝所需要的助熔剂冰晶石(),配平该反应的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硼的卤化物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3)上表中三种卤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由此推断F-B-F的键角为 。
(4)解释表中三种卤化硼沸点存在差异的原因: 。
硼酸()是一种具有防腐作用的弱酸,其电离过程的微观图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5)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硼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在氧化剂存在下,硼和强碱共熔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偏硼酸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平上述反应 。
20.化合物H是一种抗艾滋病药物,某课题组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机物A的名称 。
(2)过程A→B的作用是 。
(3)写出在一定条件下,B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是 。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E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3种
b.合成H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均为取代反应
c.F与足量H2加成后,产物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d.化合物G可以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易溶于水
(6)化合物N()是另一种合成路线的中间体,化合物N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写出其中一种结构简式 。
①含有苯环;②H-NMR谱显示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③能发生水解反应,产物之一是甘氨酸。
金刚石
碳化硅
二氧化硅
石墨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将溴乙烷与饱和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共热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B
验证苯和液溴在FeBr3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将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上方,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C
提纯粗苯甲酸
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可以直接趁热过滤,并且用冰盐水迅速冷却结晶析出
D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取少量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出现淡黄色沉淀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20.00
2.34
20.39
第二次
20.00
3.20
23.20
第三次
20.00
0.60
20.80
待测NaOH溶
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10.00
0.40
20.50
10.00
2.10
24.20
10.00
4.10
24.00
卤化物
沸点/℃
-100.3
12.5
90
1.B
【详解】由分析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1ml乙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时放出热量,B项符合题意。
2.B
【详解】葡萄糖的燃烧热为。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吸收的热量小于2804kJ,故为曲线2。
故选B。
3.A
【详解】A.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定值,由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c2(NH3)•c(CO2)可知,在新的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肯定与原平衡相同,所以上述反应达到新平衡状态时x=2a,A正确;
B.△H与反应的限度没有关系,B错误;
C.由起始投料知,生成的NH3与CO2体积之比始终为2:1,故NH3的体积分数始终为,故NH3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C错误;
D.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压缩容器体积过程中n(H2NCOONH4)增大,D错误;
故答案选A。
4.B
【详解】A.图a为折线图,先出现拐点者先达到平衡,说明其反应速率快,反应速率快说明对应的温度高或压强大,故图a中T1>T2,对比两条曲线发现,平衡时温度越高,C%越少,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推得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比较m+n与p大小关系,需考虑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根据图b,压强增大,C%升高,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推得m+n>p,故B正确;
C.根据图c,反应起始一段时间速率加快,由于反应开始后,浓度是一直减小的,故不可能是浓度的原因,联想到绝热体系,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加快,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图d说明a对应改变的条件不影响平衡移动,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m+n=p,加压,所以曲线a不一定是加入了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B。
5.D
【分析】铅膏中加入碳酸钠,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过滤后滤渣中加入醋酸和双氧水,过氧化氢为还原剂,溶液中+4价的铅转化为+2价,过滤后滤液中含有Pb2+,最后加入NaOH沉铅,NaOH与Pb2+反应生成Pb(OH)2,过滤得到的氢氧化铅加热生成PbO。
【详解】A.铅蓄电池中Pb为负极,PbO2为正极,PbO2主要来源于电池的正极材料,A正确;
B.脱硫中,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铅反应生成碳酸铅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SO4(s)+(aq)PbCO3(s)+(aq),因为PbSO4的溶度积大于PbCO3,故能实现脱硫,B正确;
C.酸浸时醋酸与碳酸铅反应生成Pb2+,过氧化氢作还原剂将+4价的铅转化为+2价的Pb2+,因此酸浸后溶液中阳离子主要为Pb2+和H+,C正确;
D.氢氧化铅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沉铅后的滤液中还含有少量的Pb2+,因此溶液中,D错误;
故答案选D。
6.A
【分析】由放电时锂离子移向五氧化二钒形成LixV2O5可知,五氧化二钒为新型锂钒固体电池的正极,金属锂的载体纳米碳管为负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金属锂的载体纳米碳管为新型锂钒固体电池的负极,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五氧化二钒为新型锂钒固体电池的正极,金属锂的载体纳米碳管为负极,则电子由引线端子B流出,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五氧化二钒为新型锂钒固体电池的正极,则充电时,引线端子A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五氧化二钒为新型锂钒固体电池的正极,则充电时,五氧化二钒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LixV2O5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五氧化二钒和锂离子,电极反应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A.铅蓄电池中铅电极为负极,充电时,应连接外电源的负极,故A错误;
B.增大气体压强只能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不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用催化剂能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但二者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错误;
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移,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将图中的活塞快速推至A处固定,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大,故颜色变深,后平衡2NO2(g) N2O4(g)右移,故颜色又逐渐变浅,但由于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而不是抵消,故颜色比原来深,故D正确;
答案选D。
8.C
【分析】0.05丙溶液的pH为1,则丙为H2SO4,K是无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K能生成硫酸,K是SO2、乙是O2、L是H2O;Y是O元素;甲是常见的固体,甲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甲是单质C,则X是C元素;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是C元素、Z是S元素。
【详解】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电负性:O>C>H,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O>S>C,故B错误;
C.化合物CS2的电子式是,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
D.S、O2直接反应只能生成SO2,故D错误;
选C。
9.C
【详解】A.根据对角线规则,Al与Be性质相似,氯化铝为分子晶体,可推知也为分子晶体,故A正确;
B.铁、钴、镍都是第4周期第VIII族元素,具有相似性,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使铁钝化,则钴、镍也可能会钝化,故B正确;
C.没有还原性,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HCl能抑制MgCl2的水解,也能抑制的水解,故如图装置可以制备无水氯化镁,也可由制备,故D正确。
答案选C。
10.D
【详解】A.晶体为分子晶体,其堆积属于分子密堆积,A正确;
B.晶体中1个硅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Si和Si-O键个数比为1:4,B正确;
C.石墨烯中1个六元环平均含有个碳,则碳原子和六元环个数比为2:1,C正确;
D.金刚石和碳化硅中1个原子周围均存在4个最近的原子,则原子数相同的金刚石和碳化硅,共价键个数之比为1:1,D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A.a中-NH2的一个H原子断裂、b中C-Cl断裂,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和HCl,故A错误;
B.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形,a可看做氨气中一个H原子被苯环替代,则a中所有原子不一定共平面,故B错误;
C.化合物b分子中没有一个碳原子连接四种不同基团,则不含有手性碳原子,故C错误;
D.化合物c含有酯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羧基,能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
A. 核磁氢谱中有4组峰,面积比为1∶2∶2∶3,但分子中不含有C-O-C键,A不合题意;
B. 核磁氢谱中有4组峰,面积比为1∶2∶2∶3,且分子中含有 、C-H、C-O-C和碳氧双键,B符合题意;
C. 核磁氢谱中有4组峰,面积比为1∶2∶2∶3,且分子中不含有键,C不合题意;
D. 核磁氢谱中有5组峰,面积比为1∶2∶2∶2∶1,且分子中不含有C-O-C键,D不合题意;
故选B。
13.A
【详解】A.CaS、Ca3P2与CaC2和H2O的反应类似,A正确;
B.反应i发生的原因是生成难溶物CuS,B错误;
C.反应ⅱ中PH3部分被氧化,通过化合价的变化可知,每消耗12mlCuSO4,有1.5mlPH3被氧化,C错误;
D.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乙炔还原性时,需要除去还原性气体杂质H2S、PH3,避免干扰,D错误;
故答案选A。
14.B
【详解】A.X中含有醛基-CHO和羟基-OH,而Y中含有碳碳双键C=C、羧基-COOH、羟基-OH,A项错误;
B.Y中-COOH能与NaOH发生反应,而Z中-COOR酯基也能与NaOH发生反应,B项正确;
C.所有含苯环或者C=C的C均为sp2杂化,但CH3OH中的C为sp3杂化,C项错误;
D.Y与H2完全加成后无手性碳原子,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手性碳原子的判断: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
15.C
【分析】据流程图可分析,将苯酚废水用有机溶剂苯先进行萃取分液,得到苯酚的苯溶液,接着加入碳酸钠溶液,使苯酚转化成苯酚钠加入水溶液中,再通过分液分离有机层苯,随后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苯酚在水中溶解度小,析出后过滤即可得到苯酚。
【详解】A.结合流程分析,操作1、操作2均溶液分层,采取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A正确;
B.-123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B正确;
C.苯酚酸性小于碳酸,因此反应1不可能将苯酚与碳酸钠溶液混合逸出二氧化碳气体,C错误;
D.反应2 中通入 CO2至溶液 pH=10时,此时溶液中存在:,故 (C6H5O-)(C6H5OH),D正确;
故选C。
16.A
【详解】A.溴乙烷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因此该实验能验证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A符合题意;
B.溴易挥发,生成的HBr中含有溴,溴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也生成淡黄色沉淀,从而干扰实验,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苯甲酸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且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则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可提纯粗苯甲酸,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应该加入稀硝酸中和未反应的NaOH溶液,否则NaOH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AgOH沉淀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7.(1)环形玻璃搅拌棒
(2)9
(3)B
(4)②④③⑤①⑥
(5)避免溶液稀释、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
(6) 最后半滴 半分钟
(7)0.1005
【详解】(1)①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的测定需测定反应前酸、碱的温度以及反应后的最高温度,完成一次实验,需要测定温度的次数为3次,做一次完整的中和反应热测定实验,需要做3次平行实验,温度计需使用9次;
(3)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散失的热量会增多,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不选;
B.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偏多,放出的热量会增加,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符合;
C.测定中和热时,为减小热量损失,把氢氧化钠溶液一次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所以分多次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不选;
故答案为B;
(4)中和滴定的顺序为检漏、洗涤、润洗、装液、滴定、终点判断、数据处理、计算,则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②④③⑤①⑥,故答案为:②④③⑤①⑥;
(5)步骤②是润洗,操作的目的是避免溶液稀释、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故答案为:避免溶液稀释、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
(6)酸滴定碱,用酚酞作指示剂,因此步骤⑥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直到加入最后半滴酸后,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7)消耗标准酸的体积分别为20.39mL-2.34mL=18.05mL、23.20mL-3.20mL=20.00mL、20.80mL-0.60mL=20.20mL,18.05mL偏差大可舍去,则消耗标准酸的体积为(20.00mL+20.20mL)/2=20.10mL,由c(HCl)×V(HCl)=c(NaOH)×V(NaOH)可知,20.10mL×0.1000ml•L-1=c(NaOH)×20.00mL,解得c(NaOH)=0.1005ml•L-1,故答案为:0.1005。
18.(1)大于
(2)用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
(3)ac
(4)酸式
(5)当加入最后半滴KMnO4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
【详解】(1)向25 mL碱式滴定管中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滴定管的读数为0.00,将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由于尖嘴部分没有刻度,放出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25.00 mL。
(2)滴定管使用前要用待盛液润洗,向碱式滴定管中注入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之前的一步操作为用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
(3)三次滴定中,第二次滴定所用标准盐酸体积有明显多。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偏多,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故选a;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溅出瓶外,氢氧化钠物质的量偏少,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小,故不选b;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消耗盐酸体积偏大,故选c;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小,故不选d;
选ac。
(4)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在进行滴定操作时,KMnO4标准溶液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5)当NaNO2完全反应后,滴入得KMnO4不再反应,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当加入最后半滴KMnO4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设25.00 mL NaNO2溶液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xml;
x=5V×10-5ml,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
19.(1) 24Al+3O2↑ 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
(2)2123239
(3)120
(4)BF3、BCl3、BBr3均为分子晶体,组成结构相似,分子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
(5)H3BO3+OH-=[B(OH)4]-
(6)22323
【详解】(1)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24Al+3O2↑;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所以不通过电解而通过电解制备铝单质,故答案为:24Al+3O2↑;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
(2)HF与、反应生成冰晶石(),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水,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反应的方程式为:2123239,故答案为:2123239;
(3)BF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B位于正三角形中心,F位于正三角形顶点,可知F-B-F的键角为120,故答案为:120;
(4)BF3、BCl3、BBr3均为分子晶体,组成结构相似,分子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因此沸点依次升高,故答案为:BF3、BCl3、BBr3均为分子晶体,组成结构相似,分子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
(5)由图中电离过程可知,硼酸为一元弱酸,硼酸与氢氧化钠按1:1反应生成Na[B(OH)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BO3+OH-=[B(OH)4]-,故答案为:H3BO3+OH-=[B(OH)4]-;
(6)B从0价升高到+3价,失去3个电子,KNO3中氮元素从+5价降低到+3价,得到2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22323,故答案为:22323。
20.(1)对氯苯胺或4-氯苯胺
(2)为了保护氨基
(3)
(4)
(5)bd
(6) 4
【分析】
与CH3CO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将氨基保护,B与HClO反应生成C,C与CF3COOC2H5反应生成D,结合D的分子式分析,D的结构式应为:,D与M反应生成E,结合M的分子式分析,M应为,E在一定条件下生成F,F在H3O+条件下水解生成G,将氨基还原回来,G在COCl2条件下生成H,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详解】(1)有机物A的名称为:对氯苯胺或4-氯苯胺;
(2)由分析知过程A→B的作用是为了保护氨基;
(3)
B中含有酰胺键和卤素原子,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4)
由分析知,D的结构简式为;
(5)a.E含有苯环,碳碳三键,甲基,故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3种,a正确;
b.由图知,合成H过程中,不饱和度增加,涉及的反应类型不只有取代反应,b错误;
c.F与足量H2加成后的产物为,产物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c正确;
d.化合物G中含有氨基和羟基,可以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但难溶于水,d错误;
故选bd;
(6)
满足①含有苯环;②H-NMR谱显示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③能发生水解反应,产物之一是甘氨酸的化合物N()的同分异构体有,共4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3k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