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孔子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79/0-17203356366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5讲:孔子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79/0-17203356367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5讲:孔子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79/0-17203356367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5讲:孔子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79/0-172033563679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5讲:孔子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79/0-172033563683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5讲:孔子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79/0-172033563686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5讲:孔子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79/0-172033563688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5讲:孔子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79/0-172033563693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5讲:孔子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
展开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父亲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以勇力闻于诸侯。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孔子3岁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庸俗的)事”。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19随娶亲。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左右,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逐渐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便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即鲁桓公的后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后来鲁昭公失败后,时年35岁的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为了维护礼的尊严而离鲁适齐。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便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但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甚至怀疑他为间谍,于是不得不作罢。孔子不久便返回鲁国。
孔子要去周面见老子,鲁人南宫敬叔对鲁君说:"请让我的儿子跟他一起到周去吧。”鲁君给了他一辆车,两匹马,一个值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周礼。告别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别时赠送财物,仁德的人送别时赠送言辞。我不够富贵,就盗用仁德之人的名号,用言辞为你送行,这些言辞是说:‘聪明深察的人常常靠近死亡,这是因为他喜欢非议别人。博学善辩、见识广大的人常常危及自身,这是因为他喜欢揭发别人的罪恶。做子女的不应该只想到自己,应该一心想着父母,做臣子的不能够只顾及自己,而应该—心想着君主。'"孔子从周室返回鲁国后,门下的弟子渐渐多起来。
孔子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他的学说也更加完善。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由于为政有方,52岁时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夹谷会盟”,在大会之上,孔子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孔子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从地图上看,孔子周游所及的地方,范围不出今天的山东省和河南省。大致是从鲁国出发,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 。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孔子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孔子的治史观不仅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主张上,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孔子认为历史在不断“损益”,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在南宋后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微言大义”。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生来就明白人生正途的是上等人;学习之后明白人生正途的,是次等人;遇到困难才去学习人生正途的,是更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肯学习的,就是最下等的人了。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爱耍聪明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自己受害;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说话尖酸刻薄;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容易出乱子;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我每天多次省察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相交有没有足够真诚,传授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验证过。
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在做什么,观察他的来由始末,看清他的心理寄托,这就足够了。
广泛学习,志向坚定,提出问题并且实际思考,这就是仁德。
聪明又好学,还喜欢虚心向别人请教,这就是文。
子路问孔子的志向,孔子回答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德重于才,年轻人要先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和睦,信守承诺,亲近仁爱,做到这些之后,再学习知识。
不要老是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你要先去了解别人。
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人就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会显得浮夸。二者相互平衡,才能成为君子。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教导学生,一定要等他冥思苦想仍然不能领会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教导他。
译文:缺乏高尚品德的人不能长久忍受生活的贫困和不幸,也不能享受持久的荣华富贵。
君子和睦相处却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不要根据言论来推举人才,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有错误就不听取他的言论。
第9讲:《大学》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9讲:《大学》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学》文化背景,在宋代以前,课题释义,“大学”与“小学”,一部总括性著作,未之有也,理解与思考,课外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8讲:《道德经》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8讲:《道德经》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道德经》,壹·《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贰·道可道非常道,绝对和相对,叁·绝对和相对,常道走向非常道,肆·常道走向非常道,本我和义我,伍·本我和义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讲:《论语》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7讲:《论语》精讲-小升初暑假语文必学国学拓展课件(2024统编版),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简介,“四书”之一,《论语》的阅读建议,做好整体规划,《论语》的思想内容,儒家经典,《论语》的艺术特色,文章特色,描述中心,语言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