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51/1-17203350780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51/1-17203350781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51/1-1720335078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51/0-17203350736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51/0-17203350736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949551/0-17203350737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四升五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
梅
最近,芳圆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以“梅”为主题开展了跨学科学习,来看看他们的学习成果吧!
展板一:梅之名片
展板二:
展板三:
展板四:梅之史话
1.结合所给材料,照样子给展板二和展板三加上主题。
2.展板一“梅之名片”中依次介绍了梅的枝、 、花和 。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展板二中的两幅画都属于水墨画,都包含诗、书、画、印。
B.《梅花三弄》和《踏雪寻梅》都表达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
C.从展板四可知,南北朝以前人们根本不知道梅树会开花。
D.隋唐时期,人们也会赏梅,但并不像宋代人那么重视梅花。
4.此次成果汇报拟邀请其他年级的同学前来观摩,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宣传语,力争吸引人。(一两句即可)
阅读
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选文一】河南省运动会,简称“省运会”,每四年一届,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是全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综合性运动会。1959年4月26日,河南省第一届运动会开幕,至今已走过了十四届、六十多年的历程。
附:历届河南省运动会概况一览
【选文二】运动会会徽的设计,往往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主题明确:能反映运动会的核心主题或精神。
2创新独特:能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3图形元素:能融入和运动或举办地相关的特殊元素,宣传或传承文化。
【选文三】2023年8月18日晚,以“奋进河南新时代,健康中原更出彩”为主题,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开幕。
作为本届省运会的重头戏,开幕式首次从室内转向室外,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应天门举办,以城市为背景、以遗址为舞台,通过场景化表演和全景式影像,呈现一场融合文体和旅游元素的多彩嘉年华。
5.迄今为止,洛阳已分别在 年、 年和 年,成功举办 届河南省运动会。第十四届河南省运动会的主题是: ,开幕式的亮点是: 。
6.【选文一】画“_____”是 。
7.如果请你重新为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设计会徽,你重点想突出的一个图形元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二】写一写,并说明理由。
8.阅读二。
【材料一】过年(节选)
ㅤㅤ我清楚地记得,从除夕下午开始,母亲和姐姐们就一直在厨房忙碌着,有蒸馒头的,有炸东西的,有剁饺子馅儿的,还有剔骨煮肉的,总之是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是包饺子,全家人齐上阵,有揉面的,有擀面皮的,有包饺子的。 ㅤㅤ
“开饭啦!”终于,母亲发出了命令,我如饿虎扑食般冲到饭桌旁。真是丰盛极了!红烧肉不油不腻,油炸丸子外酥里嫩,炒素菜脆中带甜……压轴饭当然是饺子了,这也是年夜饭的核心,多少人千里迢迢赶回家,就是为了这碗热乎乎的饺子。 ㅤㅤ
晚饭后,一家人来到院子里,点燃长长的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炫彩夺目的光亮在暗夜里格外醒目。孩子们蹦啊跳啊,有的捂着耳朵,有的半眯着眼,但每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像是绽开了一朵朵花。 ㅤㅤ
正月初一,每个人都自觉地早早起床。早饭后就开始拜年,中年人三三两两走到街上,见面就是双手抱在胸前,互问“过年好”。小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人群里叽叽喳喳、钻来钻去。老年人守在家里,把火炉拢得旺旺的,桌上摆上瓜子、糖果等食物,等待晚辈来拜年,然后大家轮流围坐在火炉旁闲聊。
【材料二】
ㅤㅤ春节将至,“年味”话题总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因此,我们从“你看重哪些年味”和“哪些年味正淡出你的生活”两个方面对身边的人进行了调查
【材料三】
ㅤㅤ从农耕文明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基础变了、文化生态变了,节日习俗也随之变化。“年俗实践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年俗的边界不断扩展,才彰显出春节文化的延展性、包容性和它强大的生命力。”一位年俗专家说。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仍保留着除夕夜吃团圆饭、看春晚、守岁的习俗。与此同时,近90%的受访者体验过新兴过年方式,其中,76.4%的人在线上收发红包、49.1%的人编辑语音视频等“云拜年”。23.2%的人跨越地域限制,快递邮寄礼物或年货。17.8%的人选择燃放电子烟花爆竹。2023年春节期间,来温州旅游的游客增长了85%。过年、拜年的形式变了,喜庆团圆的内涵却没变。
(1)材料一中主要写了准备年夜饭、 、夜晚放鞭炮、 这四个场景。“准备年夜饭”这个场景写得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 。
(2)从以上三则材料推测小鹿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春节的习俗
B.年味的变与不变
C.家乡的年味
D.新兴的过年方式
(3)根据以上材料,小鹿得出以下结论。请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吃顿团圆饭”是人们最看重的“年味”,所以很多人除夕那天千里迢迢赶回家。
②有一半多的人认为一起看“春晚”体现年味,但它又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③专家认为节日习俗和社会变化有关。社会进步,年味就会变淡。
④材料三用了多个数据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体验新兴的过年、拜年形式。
(4)阅读材料二的调查表,同学们觉得“放烟花爆竹”的数据有意思,于是对“禁燃烟花爆竹”展开讨论。大家有不同的观点:
①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②不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③可以在指定时间、区域,有限制地燃放烟花爆竹
你支持哪个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或者生活实际来说明理由。
我支持观点 ,理由:
少年知天下,生活事事留心。
龙年说龙
材料一:
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之物,在它身上寄托着无数美好的愿望。数千年来,作为蕴涵着喜庆祥和、繁荣昌盛之意的中华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绵延起伏、生生不息的神圣象征。
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dá dá),欣欣家国”和以“龘”为视觉符号的主标识正式发布。12月6日正式发布吉祥物形象“龙辰辰”,呈现了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
材料二:
“龙辰辰”鼻子的灵感来源绿松石龙形器,参考了其外形特征。绿松石龙形器长64.5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细片拼合而成,每片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0.1厘米左右。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龙辰辰的眉、肩便来自铜禁上的云纹,展现了中国传统纹样艺术的魅力。龙辰辰腹、脊的灵感来源何尊。取何尊上云雷纹浮雕,作为龙辰辰腹部标志性纹饰,“龙辰辰”眉、肩的灵感来源云纹铜禁,展现了中国传统纹样艺术的魅力。“龙辰辰”腹、脊的灵感来源何尊。取何尊上云雷纹浮雕,作为“龙辰辰”腹部标志性纹饰,依据何尊上的扉棱设计龙脊,以这样的纹饰表现“中国龙”的厚重历史。“龙辰辰”鳍的灵感来源鎏金走龙。唐代鎏金走龙背脊呈锯齿状,长尾拖在身后并上卷,是一条器宇轩昂的“小细龙”,处处流露着蓬勃的生命力,主打一个自信。“龙辰辰”爪的灵感来源九龙壁,北京故宫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上的龙均为五爪。集万千神思于一身的“龙辰辰”昂首行步、意气风发,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灵动之美和雅正之气。
9.2024年春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作为题眼的“龘”,迅速引发了关注。联系材料一,下面不是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来源的一项( )
A.‘龘’字由三条‘龍’组成,‘三’在这里是虚数,表示众多,可以理解为所有龙的传人一起腾飞。
B.“龘”字笔画繁多,设计师对整个字进行了简化。
C.“龘”主标识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从古老汉字到现代科技,龙年春晚主标识连接古今、融通未来。
10.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11.“龙辰辰”从“头”到“尾”,灵感来自5件国宝级文物的元素,分别是: 、 、 、 和 。
12.欣赏图片,阅读材料,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龘”标识的发布和龙辰辰的亮相,意在号召中华儿女传承龙的精神,在龙年继续奋发前行。( )
(2)无论是“龘”标识还是龙辰辰,设计都非常新颖,目的在于展现优秀设计者的创作能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
13.阅读。
民间故事
【材料一】民间故事是活态的民间文学,是当地百姓向社会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渠道,主要特征有:时代久远,口头传播,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多采用象征手法。由于它们口传性强,为百姓所承认和保存,所以地方方言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一个故事常有多个版本。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语言生动,深受群众喜爱。它们既保留了当地的民间故事资料,传承了历史文化典故,拓展了民间文化空间,增添了地域文化魅力,同时也丰富了旅游文化资源。
【材料二】
《平阳民间故事集》部分目录
【材料三】
巧食猪脚
有个人叫肖气轨,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务农养家,次子经商资家,三子就读求官。一日他口淡,买了几个猪脚蹄准备独自享受。凑巧,三个儿子都在家。为难的他想了个办法,便说:“为父和你三人吟诗,诗中必带有‘尖尖’‘朝天’‘辛苦’‘然’字,谁做得好就请谁吃猪脚蹄。”读书人老三讲:“笔头尖尖,笔尾朝天。读书辛苦,做官威然。”老二也讲自个本行:“秤尾尖尖,秤钩朝天。经商辛苦,发财必然。”种田人老大也懂些文墨:“犁头尖尖,犁地朝天。种田辛苦,生活安然。”老父听了,笑道:“为父也和上一首。猪蹄尖尖,碗面朝天。养子辛苦,孝敬当然。”三个儿子听罢,就让给老爸独尝了,以尽一片孝心。
(1)根据材料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小阳听奶奶讲《巧食猪脚》时发现和材料三情节不同,肯定是他奶奶讲错了。( )
②《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主人公化为蝴蝶是民间故事时代久远的体现。( )
③民间故事以多种方式流传,往往寄托了当地百姓的美好情感与愿望。( )
(2)为宣传家乡民间故事,学校文学社正编写一本《平阳民间故事集》。
①小阳应选择 作为第一章目录的标题,选择 作为第三章目录的标题。
A.生活故事
B.民间笑话
C.动物故事
②材料三也被选入了《平阳民间故事集》,小阳应该把它收录在( )
A.第一章
B.第二章
C.第三章
(3)小阳读完民间故事后做了一张读书卡,填一填,写一写。
1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小学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关于读书的问卷调查。
【材料一】为什么读书?
【材料二】
平均一年阅读的书籍本数
影响阅读的因素
【材料三】校园的“爱上读书”论坛曾流传过这么一段对话:
书卷气: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墨香书客:当我牙牙学语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不记得吃过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1)判断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从材料一可知,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通过阅读拓展知识。
②从材料二可知,平均一年阅读10本书以上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
③在影响阅读的因素中,“没时间”这一因素的占比达到了一半以上。
(2)下面对材料三中的对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从小就应该多阅读书籍,这样长大了才不会忘记。
B.阅读对人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多阅读书籍,人的思想会发生改变。
C.读书和吃饭一样,细嚼慢咽地阅读,才能领会书中的意思。
(3)材料二中有一项影响阅读的因素是“不知道读哪些书”,请你结合第八单元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两种选书的方法。
郑州地铁12号线闪亮登场
【材料一】
2023年12月20日,郑州地铁12号线一期正式投入运营。12号线一期起于经开区梁湖站,止于郑东新区龙子湖东站,整体呈南北——东西的L形走向,可与多条线路换乘。
12号线一期以“科创绿都•跃动之城”为设计主题,突出科技感,打造一个现代大气的地铁空间,“智汇蓝”的融入愈加彰显人文魅力。作为智慧地铁示范线,12号线一期按照智慧服务、智能列车运行、智慧车站、智能运维四个智慧化方向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龙子湖站设计主题为“智汇郑州”。
据悉,12号线二期工程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通车。
【材料二】郑州地铁12号线一期线路图
【材料三】
15.郑州地铁12号线一期以 为设计主题。
A.智汇郑州B.科创绿都•跃动之城C.智慧蓝
1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2023年12月20日,郑州地铁12号线全线正式投入运营。
(2)郑州地铁12号线一期起于梁湖站,止于龙子湖站。
(3)郑州地铁12号线一期在整体上呈现出L形走向。
17.小宇家在高铁公园站附近,他计划周六去福塔游玩,从线路图看,他应乘坐的是 【梁湖 龙子湖东】方向的地铁。(划去不正确的选项)
18.小宇打算乘坐首班车前往福塔,图是他的起床时间,他赶得上乘坐首班车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梅之图画 梅之声音 2. 叶 核果 3.C 4.此梅之展会,与汝共赏之。
【解析】1.本题考查取标题。
展板一和展板四的名称格式为“梅之……”,给展板二和展板三取主题要结合展示内容和仿照展板一和展板四的名称格式。
展板二展示了两幅梅花图,主题名称可取为:梅之雅姿、梅之图画。
展板三中介绍了两首曲《梅花三弄》与《踏雪寻梅》各显其妙。《梅花三弄》宛如一幅古韵悠长的画卷,展现了梅花的高雅与傲骨。其旋律优美,格调高雅,仿佛将人们带入晋朝桓伊的笛声之中,感受那梅花独放的清雅与宁静。主题名称可取为:梅之歌韵、梅之声音。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展板一“叶卵形,长5~8厘米,边缘细锯齿”可知,该展板介绍了梅的叶;从展板一“核果近球形,外果皮有沟,上有短绒毛,味道极酸”可知,该展板介绍了梅的核果。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从展板四“南北朝以前,栽培梅树是专为收取果实的”“赏梅的风气大概始于汉代,不过汉晋两代并无咏梅诗。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对梅花也不甚重视。”可知,在南北朝以前,栽培梅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取果实,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对梅花也不甚重视,而不是南北朝以前的人们“根本不知道”梅树会开花。
故选C。
4.本题考查写宣传语。
分析题目可知,此次成果汇报活动旨在展示某个团队或个人的成果,并希望吸引其他年级的同学前来观摩。宣传语需要简短有力,既能准确传达活动的核心内容,又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示例:梅韵芬芳,诚邀品鉴!赏梅成果,共话风采无限!
5. 1986 2010 2023 三 奋进河南新时代,健康中原更出彩 从室内转向室外,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应天门举办,以城市为背景、以遗址为舞台,通过场景化表演和全景式影像,呈现一场融合文体和旅游元素的多彩嘉年华 6.河南省第一届运动会开幕至今走过的历程 7.我重点想突出的一个图形元素是应天门。首先,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与运动会的举办地密切相关,能够充分展现河南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应天门的独特造型和庄重大气的风格,能够很好地体现运动会的主题和精神。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选文一】图表可知,迄今为止,洛阳已分别在1986年、2010年和2023年,成功举办三届河南省运动会。
从【选文三】“2023年8月18日晚,以‘奋进河南新时代,健康中原更出彩’为主题”可知,第十四届河南省运动会的主题是:奋进河南新时代,健康中原更出彩。
从【选文三】“作为本届省运会的重头戏,开幕式首次从室内转向室外,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应天门举办,以城市为背景、以遗址为舞台,通过场景化表演和全景式影像,呈现一场融合文体和旅游元素的多彩嘉年华。”可知开幕式的亮点。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从【选文一】“1959年4月26日,河南省第一届运动会开幕,至今已走过了十四届、六十多年的历程。”可知,这句话写了河南省运动会从第一届至今的发展历程,包括起始年份、举办的届数以及时间跨度。
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解答本题,需结合【选文二】重新为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设计会徽,想好重点想突出一个什么图形元素,并说明理由。
示例:在设计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会徽时,我重点想突出的图形元素是“中原鼎”。这一选择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中原鼎作为古代文明的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中原鼎的形状稳重而有力,能够很好地体现运动会的主题和精神。
8.(1) 包饺子 拜年 浓浓的年味
(2)B
(3) √ √ × √
(4) ① 污染空气。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从材料一“我清楚地记得,从除夕下午开始,母亲和姐姐们就一直在厨房忙碌着,有蒸馒头的,有炸东西的,有剁饺子馅儿的,还有剔骨煮肉的,总之是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是包饺子,全家人齐上阵,有揉面的,有擀面皮的,有包饺子的”“晚饭后,一家人来到院子里,点燃长长的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炫彩夺目的光亮在暗夜里格外醒目。”“正月初一,每个人都自觉地早早起床。早饭后就开始拜年”可知,材料一可以概括为准备年夜饭、包饺子、夜晚放鞭炮、拜年这四个场景。而“年夜饭”写得详细,体现了浓浓的年味及过年时家里欢快地氛围。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材料一准备年夜饭、包饺子、夜晚放鞭炮、拜年这四个场景。材料二是关于“你看重哪些年味”和“哪些年味正淡出你的生活”两个方面对身边的人进行了调查。从材料三“从农耕文明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基础变了、文化生态变了,节日习俗也随之变化”可知,这则材料是节日习俗的变化原因及变化的趋势。故三则材料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年味的变与不变”来讨论。
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通过对材料二调查表的观察可知,看重吃顿团圆饭占比高达90.26%,故“吃顿团圆饭”是人们最看重的“年味”说法正确。
②通过对材料二调查表的观察可知,有59.48%的认为一起看“春晚”体现年味,但是也有54.75%的人认为一起看“春晚”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故说法中正确。
③从材料三“‘年俗实践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年俗的边界不断扩展,才彰显出春节文化的延展性、包容性和它强大的生命力。’一位年俗专家说。”可以看出专家说年俗会变,不是变淡。故有误。
④从材料三“与此同时,近90%的受访者体验过新兴过年方式,其中,76.4%的人在线上收发红包、49.1%的人编辑语音视频等“云拜年”。23.2%的人跨越地域限制,快递邮寄礼物或年货。17.8%的人选择燃放电子烟花爆竹。”可知,题干说法正确。
(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结合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即可。
示例:我支持可以在指定时间、区域,有限制地燃放烟花爆竹,因为春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在除夕这种节日适当的燃放烟花,更能体现出年味,而且在特定的区域燃放并不会产生火灾等安全隐患。
9.B 10. 列数字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64.5厘米”“2000余片”“0.2——0.9厘米”等数据,准确说明了“龙辰辰”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的特征。 11. 绿松石龙形器 铜禁上的云纹 何尊 鎏金走龙 九龙壁 12. √ ×
【解析】9.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理解。
B.通读材料一可知,设计师并没有对“龘”字本身进行简化。这个字在设计中保持了其原有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作为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的题眼,并以“龘”为视觉符号的主标识正式发布。凸显了龙年的庄重与吉祥。
故选B。
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从材料二“绿松石龙形器长64.5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细片拼合而成,每片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0.1厘米左右。”中的“长64.5厘米”“2000余片”“0.2—0.9厘米”“0.1厘米左右”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得描述更加具体、准确、生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绿松石龙形器的特点和价值。
1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理解。
从材料二“‘龙辰辰’鼻子的灵感来源绿松石龙形器,参考了其外形特征。”“龙辰辰的眉、肩便来自铜禁上的云纹,展现了中国传统纹样艺术的魅力。龙辰辰腹、脊的灵感来源何尊。”“‘龙辰辰’鳍的灵感来源鎏金走龙。”“‘龙辰辰’爪的灵感来源九龙壁,北京故宫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上的龙均为五爪。”可知,“龙辰辰”从“头”到“尾”,灵感来自绿松石龙形器、铜禁上的云纹、何尊、鎏金走龙、九龙壁这5件国宝级文物的元素。
12.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理解。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图片可知,“龘”标识的发布和龙辰辰的亮相,确实意在号召中华儿女传承龙的精神,在龙年继续奋发前行。“龘”字作为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的题眼,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彰显了龙的威严与力量。它不仅是中华龙文化的象征,更是对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奋发向前的精神寄托。故此题判断为正确。
(2)从材料二可以得知,“龘”标识和龙辰辰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各种中国传统文物和纹样,这些设计是为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中华文明的灵动之美和雅正之气,而并非仅仅为了展现设计者的创作能力或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故此题判断为错误。
13.(1) × × √
(2) C A C
(3) 孟姜女 田螺姑娘 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无依,而且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天帝派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因此,我觉得做人要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助人为乐,所谓善因必结善果。
【详解】(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理解。
结合语段内容来辨析题干内容。①阅读材料一“由于它们口传性强,为百姓所承认和保存,所以地方方言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一个故事常有多个版本。”可知,小阳听奶奶讲《巧食猪脚》虽然与材料三情节不同,但是不一定是奶奶讲错了。故此说法错误;
②阅读材料一“时代久远,口头传播,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多采用象征手法。”可知,《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主人公化为蝴蝶是民间故事情节夸张,充满幻想的体现。故此说法错误;
③阅读材料一“民间故事是活态的民间文学,是当地百姓向社会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渠道”“由于它们口传性强,为百姓所承认和保存,所以地方方言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一个故事常有多个版本。”可知,民间故事以多种方式流传,往往寄托了当地百姓的美好情感与愿望,故此说法正确。
(2)本题考查习作方法。
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整理。①根据材料二“金牛和银蝉、水潺和鲳鱼、白虾借眼睛”等标题可知,内容均与动物有关,故可用“动物故事”作为第一章目录的标题;根据材料二“婆婆碗、三兄弟淘金、买汤圆”等题目可知,内容均与生活息息相关,故可用生活故事为第三章目录的标题。故依次选C、A。
②阅读材料三“巧食猪脚”,主要写了父亲以吟诗的方式,表达了儿子孝顺长辈是理所当然的。故应把它收录在生活故事当中,即第三章。故选C。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①根据小阳的感受,结合题中关键词“秦始皇”“辉煌建筑”“妻离子散”可知,小阳读的民间故事是《孟姜女》。
②根据自己读的民间故事与收获,制作读书卡。示例:我读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我的阅读感受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命运和社会背景的深刻探讨。在阅读这个故事时,我被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那种纯真而坚定的爱情所打动,他们敢于挑战和反抗。他们的爱情,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个时代的自由和进步。我相信,这个故事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成为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14.(1) √ × √
(2)B
(3)①了解自己的阅读偏好:首先,你需要明确自己喜欢的阅读类型,比如小说、传记、历史、科幻等,以及你感兴趣的主题,如爱情、冒险、探险、科技等。
②向他人寻求建议:你可以向周围的朋友、家人或同事等人寻求意见,因为他们通常对你的阅读喜好有一定的了解,可能会推荐一些符合你口味的好书。
【详解】(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①正确。根据材料一图表可知,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通过阅读拓展知识,占比78.5%
②有误,根据材料二平均一年阅读的书籍本数表中数据可知,平均一年阅读10本书以上的人数为12.5%,未占到总人数的一半。
③正确。从材料二影响阅读的因素可知,没时间的为57.6%,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2)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材料三中的对话提到:“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这说明阅读不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而是为了拓展知识、改变思想。因此,选项B正确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选项A和C都没有在对话中提到,因此不是正确答案。故选B。
(3)考查推荐介绍。
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种选出的方法即可。如: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本推荐选书。本学期的学习中,课本往往会推荐一些适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书籍。这些推荐通常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本的推荐来选择书籍。例如,如果课本推荐了一些经典童话、寓言故事或者科普类书籍,我们可以从这些推荐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所选书籍的适宜性,还能与课堂学习形成有效衔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的选书。每个人的兴趣点都不同,有些人可能喜欢冒险故事,有些人可能喜欢科普知识,还有些人可能喜欢文学名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书籍进行阅读。例如,如果你对科幻感兴趣,可以选择《三体》等科幻小说;如果你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可以选择《昆虫记》等科普读物。
15.B 16. × √ √ 17.龙子湖东 18.赶不上,因为前往福塔的首班车发车时间是6:07,而小宇6:30才起床,错过了首班车发车时间。
【解析】15.本题考查文章关键信息提取能力。
结合材料一“12号线一期以‘科创绿都•跃动之城’为设计主题”,可知答案选B。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结合材料一“2023年12月20日,郑州地铁12号线一期正式投入运营。”可知是一期正式投入,不是全线。故判断错误。
(2)结合材料一“12号线一期起于经开区梁湖站,止于郑东新区龙子湖东站。”可知该句判断正确。
(3)结合材料一“12号线一期起于经开区梁湖站,止于郑东新区龙子湖东站,整体呈南北——东西的L形走向,可与多条线路换乘。”可知该句判断正确。
17.本题考查图标分析能力。
结合材料三,可知从高铁公园往福塔,要乘坐12号线往梁湖方向的地铁。故划去龙子湖东。
18.本题考查图标的分析能力。
结合材料三,从高铁公园站出发去福塔东站的首班车是6:07分,小宇的起床时间是6点半,他不能赶上做首班车。
梅: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枝平滑;叶卵形,长5~8厘米,边缘细锯齿;花,单生或2~3朵簇生,有淡香;核果近球形,外果皮有沟,上有短绒毛,味道极酸。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旋律优美,格调高雅,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踏雪寻梅》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曲、词作者分别是著名的音乐家黄自和刘雪庵,歌曲再现了骑驴赏梅的情景,抒发了人们赏梅时愉悦的心情。
南北朝以前,栽培梅树是专为收取果实的,因为梅实可以作为调味品(当作醋)。因此,《诗经》《楚辞》中不提梅花而只言梅实。赏梅的风气大概始于汉代,不过汉晋两代并无咏梅诗。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对梅花也不甚重视。宋代之后,梅花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高人雅士争相在庭院内栽植梅树观赏。因此,咏梅诗大量问世。
第一章 ________金牛和银蝉……3
水潺和鲳鱼……6
搁工鸟……8
雄鸡两只角…10
白虾借眼睛…13
第二章 幻想故事宝鼓………20
阿三得宝………23
宝磨………26
蛇精…………30
无头佛…………32
第三章 ________婆婆碗…………52
井边讲治家……53
三兄弟淘金……56
买汤圆…………60
打虎亲兄弟…63
小阳读的故事:
小阳的阅读感受:秦始皇为了一己利,不顾老百姓的生死,在辉煌建筑的背后,有许多妻离子散的悲惨故事。皇帝不爱护老百姓,终将会被愤怒的百姓所推翻。
我读的故事:《 》
我的阅读感受:
本数
15本以上
10﹣15 本
5﹣10 本
5本以下
占比
19.6%
12.3%
38.5%
29.5%
因素
没时间
借不到书
不知道读哪些书
不善于阅读
其他
占比
57.6%
26.6%
8.4%
6.7%
1%
Day10:语文知识全能冲刺-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 这是一份Day10:语文知识全能冲刺-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文件包含Day10语文知识全能冲刺-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学生版docx、Day10语文知识全能冲刺-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家长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 这是一份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文件包含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学生版docx、Day07非连续性文本洞察-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家长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Day01:字音字形大突破-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 这是一份Day01:字音字形大突破-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文件包含Day01字音字形大突破-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学生版docx、Day01字音字形大突破-2024年五升六暑假作业语文全能训练营家长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