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6页,19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考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不得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从国际发展经验看,后发国家实现“非常落后→后发赶超→较高水平”的过程,需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区域协调发展呈现U形四阶段特点:低水平协调发展、非协调发展、转型协调发展、高水平协调发展。下图示意区域协调发展四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正处于( )
A. 阶段1B. 阶段2C. 阶段3D. 阶段4
2. 与阶段2相比,阶段3( )
A. 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更高B. 矿产资源主导区域经济发展
C. 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变低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占比更高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中国从落后经济体到世界大国的成功转型、再从世界大国到世界强国的跨越,区域发展始终是贯穿于总体国家战略,区域间关系既遵循后发赶超导向下的普遍性演进路径,也因机制体制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特征事实。依据区域协调发展四阶段判别标准,我国经历了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和非协调发展阶段,已进入转型协调发展阶段,向高水平协调发展阶段跨越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目前还未达到阶段4,C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C。
【2题详解】
阶段3为转型协调发展阶段,阶段2为非协调发展阶段,故阶段3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较阶段2提高,产业以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为主,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但距发达国家水平仍有相当距离,区域协调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转型协调发展阶段战略导向通常由 “效率”逐渐转为“兼顾效率与公平”,着力探求通过改善区域间关系挖掘经济发展潜能的有效路径。 然而,在兼顾经济增长基础上、实现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的转型任务极具挑战性。高水平协调发展阶段,呈现经济发展水平高、协调发展程度高的双优特征。
根据城市联系强度,可绘制高铁网络结构,即网络中的节点通过一个或几个枢纽节点构建联系。其中,网络中的枢纽节点成为轴心,彼此间的连接被称为“轴”,一般节点与轴心相连构成“辐”,轴辐越宽联系越密切。下图示意2010~2020年环渤海城市高铁网络“轴一辐”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环渤海地区( )
A. 属地势第一阶梯B. 都在东部季风区
C. 全部属黄河流域D. 地处我国湿润区
4. 2010~2020年期间,该地区的高铁网络变化特点是( )
A. 各轴心城市地位不断提高B. 北京的经济腹地不断缩小
C. 辽中南地区内部联系减弱D. 组团式网络结构特征凸显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环渤海地区都在东部季风区,B正确;属地势第三阶梯,A错误;没有全部属黄河流域,例如:沈阳、本溪等,C错误;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区,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读图,2010~2020年期间,该地区的高铁网络结构由连片分布到呈组团式分布,组团式网络结构特征凸显,D正确;据材料无法判断,各轴心城市地位是否提高,A错误;随着高铁的建设发展,北京的经济腹地不会缩小,B错误;辽中南地区内部联系增强,C错误。故选D。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为环渤海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3年10月,我国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包头市发现了铌包头矿,它是一种富含钡、铌钛、铁、氮的硅酸盐矿物,伴生于铌-稀土-铁矿石中。全球铌矿资源集中在巴西和加拿大,我国铌矿石主要从巴西进口,用于制造超导材料、高温合金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本次发现的铌包头矿( )
A. 是可再生资源B. 属于战略性矿产
C. 提取难度较小D. 可满足国内需求
6. 包头市在新矿物的开发中,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荒漠化B. 水土流失C. 滑坡、泥石流D. 土地石漠化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铌包头矿它是一种富含钡、铌钛、铁、氮的硅酸盐矿物,伴生于铌-稀土-铁矿石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错误;由于铌在核工业等领域的关键作用,含有铌的铌包头矿因此被视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矿产,铌包头矿属于战略性矿产,B正确;铌包头矿伴生于铌-稀土-铁矿石中,提取难度较大,C错误;全球铌矿资源集中在巴西和加拿大,我国铌矿石主要从巴西进口,满足不了国内需求,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我国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包头市发现了铌包头矿,此地区降水少,包头市在新矿物的开发中,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A正确;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的地区,BC错误;土地石漠化主要是石灰岩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区,D错误。故选A。
战略性矿产资源与国家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它一是反映在国家危急时期的战略需要;二是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时期减少潜在发展危机的战略需要上。
四川省泸州市画稿溪于2003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原始常绿阔叶林和彬椤(第四纪冰期幸存的蕨类植物)等为保护对象。保护区成立前,该区域有大量村民居住,以竹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沿河修筑的公路是保护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下图示意画稿溪保护区及杪椤适生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保护区将杪椤作为保护对象的主要目的是( )
A. 拦蓄画稿溪泥沙B. 保持土壤墒情
C. 维护生物多样性D. 增加湿地面积
8. 为更好地促进杪椤种群繁衍,画稿溪保护区应( )
A. 大量砍伐竹林B. 严禁所有车辆出入实验区
C. 退耕还林还草D. 将杪椤适生区划入核心区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桫椤树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属蕨类乔木,目前已濒临灭绝,现有的桫椤是受过第四纪冰川破坏的残存古老物种,桫椤与恐龙同时代生长,是恐龙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与恐龙同时代唯一幸存的植物,素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画稿溪桫椤树的发现,对研究川南一带古代生物进化和地质变化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故将将杪椤作为保护对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并非拦截泥沙、保护土壤,其物种多样性价值高于湿地价值,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画稿溪杪椤适生区主要分布画稿溪河流沿线,此处并非保护区核心区,为加强保护并促进繁衍,应逐步将适生区划定为核心区,促进植物保护和生态管理,D正确;大量砍伐当地竹林也不一定会促进杪椤发展,材料并未说明竹林限制了杪椤的发展,A错误;实验区应减少非必要的车辆通行,并非限制所有车辆,B错误;当地以竹产业为主,耕作业并不多,退耕效果并不显著,C错误。故选D。
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画稿溪,位于泸州市叙永县城东北40公里处,最高海拔1787.3米,最低海拔332米,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要支流赤水河上游,位于云贵高原黔山地北缘与四川盆地中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属于华南古陆和古地中海的边缘部分,有山地、丘陵、河谷三个阶梯。区内广泛露出白垩系地层,属丹霞地貌。
浑太水系由浑河和太子河2条独立的水系构成,最终汇入大辽河。2021年,浑太水系修复工程入选我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以期实现“绿满辽宁”的目标。下图示意浑太水系干流及其水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与浑河相比,太子河整体( )
A. 落差更大B. 凌汛显著C. 无结冰期D. 水质更差
10. 与水生态I区相比,水生态Ⅲ区的治理措施应侧重于( )
A. 治理水体污染B. 增加耕地资源C. 保育天然植被D. 拓展城市绿地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浑河源地海拔750m,太子河源地海拔1325m,两河最终汇入大辽河,故太子河整体落差更大,A正确;河流流向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无凌汛B错误;纬度较高,有结冰期,C错误;太子河流经水生态Ⅲ区,山脉较多,植被覆盖率较高,水质较好,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水生态Ⅲ区,山脉较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应当保育天然植被,才能保证河流水量水质,C正确;水生态I区城市众多,位于河流下游,应侧重于治理水体污染、拓展城市绿地,AD错误;水生态Ⅲ区,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增加耕地资源,水生态I区城市数量多,城市化水平较高,也不利于增加耕地资源,B错误。故选C。
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凌汛等。水系特征包括水系形态(如:树枝状、向心状、羽状等)、支流湖泊状况、流程一、流域、河道(宽窄、深浅)等。
滩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以煤炭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域。自20世纪末以来,煤炭渐趋枯竭,县域产业和用地结构发生了变化。下图示意滩溪县三个发展阶段的土地利用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滩溪县土地利用特征体现为( )
A. 空间布局趋向集中B. 土地利用方式更丰富
C. 商业和居住相分离D. 采矿区分割作用增强
12. 为优化产业结构,滩溪县第三阶段的发展举措包括( )
①修复矿区生态环境②引导城镇人口向外迁移③发展工业旅游产业④改造矿井成为农业用地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1. B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增多了,出现了风景区、文教区等,这体现了土地利用方式更丰富,B选项正确;空间布局是否趋向集中仅从图中信息难以明确判断,A选项错误;图中不能看出商业和居住相分离,C选项错误;从图中看采矿区并没有把城市分割,分割作用并没有增强,D选项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据图文可知,滩溪县第三阶段出现了风景区、文教区等。说明为优化产业结构,滩溪县修复矿区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①正确;引导城镇人口向外迁移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不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举措,②错误;发展工业旅游产业可以促进产业多元化,③正确;将矿井改造成农业用地不太现实,且不利于发挥原有产业优势,④错误。所以正确的是①③。故选B。
城镇土地利用指城镇中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乡村土地利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浦东新区位于东海之滨,是上海市海洋开发利用的核心承载区。随着海洋开发利用需求的增长,浦东新区用海规模不断增大,实施海域空间资源立体分层开发成为了现实需要。下图示意海域空间立体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海域立体空间中水体层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式有( )
①海产养殖②潮汐发电③航空航线④矿产开采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14. 浦东新区实施海域空间资源立体分层开发的主要目的是( )
A. 拓展海洋空间分布范围B. 提高海域空间利用效率
C. 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D. 保障周边船舶航行安全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海域立体空间中水体层位于水面下方,海床上方,主要以近海水域为主,可发展海产养殖、利用潮汐发电,①②正确;航空航线应位于空中,不在水面下,③错误;矿产开采应位于海床下方,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14题详解】
材料提及“随着海洋开发利用需求的增长,浦东新区用海规模不断增大,实施海域空间资源立体分层开发成为了现实需要”,用海需求上升而海洋面积有限,故实施立体分层开发旨在提高海域空间的利用效率,并非拓展空间,A错误,B正确;立体空间开发可能会使海洋环境遭到破坏,并非改善,C错误;水下立体开发对水面航行安全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B。
海洋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发展空间,而且对沿海国家的安全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
建设农业强国,生态低碳农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桐庐县是杭州市粮油、畜禽蛋的重要产区。近年来,该县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农业碳减排成效显著。下图示意2015~2021年桐庐县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2018~2021年,桐庐县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为( )
A. 呈“降-升-降”的趋势B. 化肥使用的贡献率较小
C. 以畜禽养殖业排放为主D. 稻田甲烷排放量较稳定
16. 下列措施中,对桐庐县碳减排成效最明显的是( )
A. 加大化肥补贴力度B. 提高稻田灌溉面积
C. 推广高效施肥技术D. 扩大豆油基地规模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从图中总排放量可以看出,2018~2021年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呈先升后降的趋势,A错误;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包括化肥、粪肥、农药、农膜和秸秆还田等农用物资的使用所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从图中看,该项数据最高,故化肥使用的贡献率较高,动物粪便及肠道发酵排放少于农用地氧化亚氮,BC错误;稻田甲烷排放相对稳定,其排放量变化不大,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数据最高,为达成减排成效,应减少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可推广高效施肥技术,减少排放,加大化肥补贴,化肥施用会进一步增加,碳排放也会增加,C正确,A错误;稻田排放量并非最高,且提高稻田面积会增加碳排放,B错误;扩大豆类种植也可能会增加碳排放,D错误。故选C。
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是指化肥、粪肥、农药、农膜和秸秆还田等农用物资的使用所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而间接排放则值得是大气氮沉降所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和氮淋溶径流损失(简单来说就是因为降雨导致的含氮元素的水流在土壤中迁移导致的损失)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位于清远市的广清纺织产业园奠基。该困区采用“中心工厂+卫星工厂(即家庭作坊)”产业模式,把中心工厂的订单分散到周边村落的小型“卫星工厂”,利用乡村资源,促进产业振兴。2023年底,广清纺织产业园已落户企业48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409亿元。未来,该园区力求产业承接能够“接得住,留得下,可发展”,打造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新样板及面向世界的纺织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广清纺织产业园布局。
(1)说明广清纺织园区承接珠三角纺织产业的区位优势。
(2)分析该园区采用“中心工厂+卫星工厂”模式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处。
(3)广清纺织园区力求产业承接上能够“接得住,留得下,可发展”,请为此提出建议。
【答案】(1) 地理位置临近珠江三角洲,水路交通便利,利于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集群效果好,产业协作条件好; 配套设施较完善,便于组织生产;土地租金低、劳动力丰富廉价
(2) 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推动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优惠和便利服务;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广清纺织产业园为材料创设试题,涉及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及迁入地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清远市临近北江,地理位置临近珠江三角洲,且有公路通过,水路交通便利,利于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集群效果好,产业协作条件好;配套设施较完善,便于组织生产;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该园区采用“中心工厂+卫星工厂(即家庭作坊)便于组织生产,且土地租金低、劳动力丰富廉价。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该园区采用“中心工厂+卫星工厂(即家庭作坊),把中心工厂的订单分散到周边村落的小型“卫星工厂”可知,可以给乡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加快清远市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小问3详解】
广清纺织园区力求产业承接上能够“接得住,留得下,可发展”,需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与周边合作,环境等方面分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政策优惠和便利服务;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注重环境防治与保护,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汞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主要通过含汞岩石的风化及人类工业活动等途径排放。在大气环流的驱动下,气态汞能够进行长距离迁移,并最终降落至地表,威胁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1871年以来,天山一号冰川持续退缩,冰川退缩区的土壤汞含量快速增加。2017年,我国签署并生效国际公约《关于汞的水侯公约》,共享汞浓度监测数据,并计划于2032年关闭所有汞矿。下图示意天山一号冰川位置。
(1)指出天山一号冰川地区汞的境外人为排放源,并分析其传输过程。
(2)解释天山一号冰川退缩导致土壤汞含量增加的原因。
(3)阐述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对维护我国资源与环境安全的意义。
【答案】(1)欧洲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欧洲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进入大气,随西风迁移到天山地区,受到地形阻碍,沉降到地表。
(2)冻结在冰川中的汞释放出来,进入土壤;裸露的岩石增多,含汞岩石风化,导致气态汞含量增加,沉积在土壤中的汞增多;裸露的土壤增多,大气中的气态汞沉降在土壤中。
(3)减少汞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能够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能够推广低汞技术的进步和使用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山一号冰川为材料,涉及环境污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汞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主要通过含汞岩石的风化及人类工业活动等途径排放。在大气环流的驱动下,气态汞能够进行长距离迁移,并最终降落至地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天山位于西风带,受西风带影响较大;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化水平较高,排放大量的废气;欧洲排放的工业废气随西风向东运动,受到天山的阻碍,气态汞大量在山前集聚,最终落至地表,转化为冰川地区的汞。
【小问2详解】
冰川地区的汞有较大的部分冻结在冰川中,冰川退缩,导致冻结在冰川中的汞释放出来,随地表径流直接进入土壤中;冰川退缩,导致裸露的土壤面积增大,气态汞直接沉降到土壤中的增多;冰川退缩,导致裸露的岩石面积增多,含汞岩石风化生成的气态汞增多,沉降到土壤中的更多。
【小问3详解】
减少汞污染排放: 通过禁止新建含汞生产工艺和逐步淘汰现有含汞工艺,有效减少了大气和水体中的汞污染,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履行公约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通过禁止新建原生汞矿和逐步停止原生汞开采,以及淘汰添汞产品,促进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保护公众健康: 通过减少汞的使用和排放,降低了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特别是减少了通过食物链传递的汞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禁止使用含汞工艺和淘汰添汞产品,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高环保标准产业的发展。推动无汞低汞技术的应用: 通过推广无汞低汞技术,实现了汞污染减排及用汞产品替代,进一步保障了环境和公众健康。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宁河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其干、支流上共建有20余座小型水坝,改变了河流的连续性。当前,永宁河以定居型鱼类为主,各河段鱼类区域分化明显,影响了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下图示意拦河筑坝后永宁河各河段鱼类种数。
(1)比较永宁河上游与下游鱼类种数的整体差异并分析原因。
(2)为缓解永宁河各河段鱼类区域分化,请提出具体措施。
【答案】(1)各鱼类和洄游型鱼类种数上游少、下游多。上游水量少、水域面积小、水流急,导致各鱼类种数较少;水坝的建设破坏水生环境、妨碍鱼类洄游,导致上游洄游型鱼类和数极少。
(2)拆除部分水坝;为鱼类洄游建设鱼道;人工投入鱼苗;禁止过度捕捞
【解析】
【分析】本题以拦河筑坝后永宁河各河段鱼类种数图为背景,设置2小题,涉及永宁河鱼类种数分布、原因及缓解鱼类区域分化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依据图例可知,各鱼类种数和洄游鱼类种数上游更多、下游更少。由材料“其干、支流上共建有20余座小型水坝,改变了河流的连续性”可知,水坝建设改变了河流的连续性,破坏了水生环境,妨碍了洄游鱼类的洄游,导致上游洄游型鱼类极少,再加上上游水量少、水域面积小、水流急,鱼类的生存空间和饵料有限,各种鱼类种数少。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其干、支流上共建有20余座小型水坝”“永宁河以定居型鱼类为主,各河段鱼类区域分化明显,影响了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可知,水坝妨碍鱼类洄游,可以拆除部分小型水坝;不能拆除的,建设鱼道,为鱼类洄游留出通道;为增加生态多样性,可以针对水域环境人工投入鱼苗以增加鱼类种数;同时制定政策严禁过度捕捞以恢复生态多样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