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卷05-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陕西卷)(解析版)

    [生物]卷05-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陕西卷)(解析版)第1页
    [生物]卷05-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陕西卷)(解析版)第2页
    [生物]卷05-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陕西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卷05-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陕西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卷05-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陕西卷)(解析版),共30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有应激性
    C.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的非生物因素
    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D
    【分析】(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3)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又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环境中的温度、风等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因此属于环境影响生物,故A错误。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征,故B错误。
    C.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故C错误。
    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海水稻和普通稻种子在不同浓度食盐水下的萌发率。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
    A.普通稻更适合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
    B.实验中,设置普通稻组起对照作用
    C.浸种要选择籽粒饱满且胚是活的种子
    D.稻种萌发率随食盐水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答案】A
    【分析】1.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据图可知,随着实验水浓度的增加,普通稻的萌发率逐渐降低,远低于海水稻的萌发率。因此海水稻更适合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A错误。
    B.对照组是科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本实验中,设置的普通稻组是对照组,起对照作用,B正确。
    C.浸种要选择籽粒饱满且胚是活的种子,这样做可以防止种子自身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结合题图可知,海水稻和普通水稻的稻种萌发率都随食盐水浓度的升高而降低,D正确。
    故选A。
    3.登革热是由一种RNA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白纹伊蚊是传染病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实验检测发现,施用化学杀虫剂溴氰菊酯一段时间后,白纹伊蚊抗药性个体逐渐增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登革热病毒同白纹伊蚊一样具有遗传、变异等生命现象
    B.伊蚊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C.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溴氰菊酯使白纹伊蚊产生抗药性变异
    D.给家中水生植物每两周换一次水,可有效控制伊蚊繁殖
    【答案】C
    【分析】(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登革热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但是它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等生命现象,A正确。
    B.蚊、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中孑又是蚊子的幼虫,发育中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有蜕皮现象,B正确。
    C.根据分析,使用溴氰菊酯杀虫剂前,白纹伊蚊就具有了抗药性的变异,即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抗药性强的白纹伊蚊能够存活下来,也能将抗药性的特征遗传给后代,C错误。
    D.伊蚊在水中生殖,孑孓在水中发育,所以生殖发育在水中;给家中植物换水,伊蚊的卵和幼虫就无处藏身,可以控制伊蚊的繁殖,D正确。
    故选C。
    4.柽柳广泛分布于荒漠地区,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等不同方面表现出对荒漠环境的适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的根系、鳞片状的叶,都是柽柳减小蒸腾作用的主要途径
    B.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具有大液泡,能够贮存水分
    C.随着柽柳的生长,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可通过测定沙包的厚度、宽度等指标,反映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
    D.可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从被沙层掩埋的枝条上长出新植株
    【答案】C
    【分析】(1)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详解】A.柽柳叶特化成鳞片状,减小了叶面积,避免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是柽柳减小蒸腾作用的主要途径;发达的根系利于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不是柽柳减小蒸腾作用的主要途径,A错误。
    B.根尖成熟区的细胞中具有大液泡,能够贮存水分,B错误。
    C.沙包是由落叶和沙层组成,随着柽柳的生长,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形成题图所示的隆起沙包,起到固沙作用。故可通过测定沙包的落叶、沙层厚度、宽度等指标,反映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C正确。
    D.柽柳从被沙层掩埋的枝条上长出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称为无性生殖,D错误。
    故选C。
    5.小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 (如下图所示)。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d→c→b→a
    B.对光时应依次调节①③⑦
    C.观察图像由甲到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⑤
    D.如果目镜上有污点,应用纱布擦拭干净
    【答案】B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c滴(清水)、d取、b展 、a盖、 染 、吸。
    ①转换器、②目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
    【详解】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c滴(清水)→d取材→b将表皮展平→a盖盖玻片 →染 →吸,A错误。
    B.对光步骤:转动①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③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最后转动⑦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B正确。
    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观察图像由甲到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⑥细准焦螺旋,C错误。
    D.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D错误。
    故选B。
    6.岳飞是南宋时的抗金将领,宋词《满江红》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满江红不仅是一个词牌名,它也是一种蕨类植物,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茎叶内有输导组织
    B.“青苔满阶梯”描述的苔藓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海带依靠根固定在岩石上,从海水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蕨类、苔藓和海带都不能形成种子
    【答案】C
    【分析】(1)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2)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详解】A.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不符合题意。
    C.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活在海水中,C符合题意。
    D.蕨类、苔藓和海带都不能形成种子,产生孢子繁殖生代,属于孢子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农业生产措施及其生物学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是为了提高蒸腾作用
    B.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C.给农田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D.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
    【答案】A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是指主要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A.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在移栽树苗时,减去部分枝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树苗的成活,故A错误。
    B.合理密植是让最多的叶面接受光的照射,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使用光能合成能量,也能减少因为过度密植使得一些叶片无法接受光照而浪费能量。因此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故B正确。
    C.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给农田松土使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农作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故C正确。
    D.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在贮存粮食时,环境干燥和低温,能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D正确。
    故选A。
    8.玉米可煮着吃,爆成米花吃,也可碾粉制饼、作糕、调羹吃,是中国部分地区人民主食之一。下图表示玉米的一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滴碘液于玉米粒剖面,剖面的子叶变蓝
    B.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了玉米种子的胚
    C.图中①过程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芽
    D.②代表玉米植株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答案】D
    【分析】本题图表示玉米的一生:种子、幼苗、植物体成熟(开花结果)。玉米种子由种皮、胚、胚乳三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详解】A.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滴碘酒于玉米粒剖面,剖面的胚乳变蓝色,A错误。
    B.胚的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B错误。
    C.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胚乳中的营养通过子叶转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芽,芽进一步发成茎和叶,C错误。
    D.②代表玉米植株的生长,需要氮、磷、钾等多种无机盐,D正确。
    故选D。
    9.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de段表示植物甲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浓度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C.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甲比植物乙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
    D.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下降,a、b点位置会下移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作用利用,这时在光照下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具体表达为:光合作用消耗总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A.de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为正值,表示此段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de段表示植物甲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B错误。
    C.在光照强度为0时,甲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比乙植物更多;在图中e点时,甲乙两植物的表观光合速率相等。说明,f点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比乙植物的更强,植物甲比植物乙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C正确。
    D.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氧气的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即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大,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因此a、b点位置会下移,D错误。
    故选C。
    10.2023年植树节的主题是“气候、人类、社会,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中国”。关于植树造林的好处,叙述错误的是( )
    A.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提高大气温度
    【答案】D
    【分析】森林等植被调节碳——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A正确。
    B.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B正确。
    C.绿色植物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起到降温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1.如图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胎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是通过③和②获得的
    B.①受精卵形成的场所
    C.胎儿发育成熟后会通过①从母体产出
    D.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时间大约为200天
    【答案】A
    【分析】图中①子宫,②胎盘,③脐带,④阴道。
    【详解】A.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
    B.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B错误。
    C.胎儿发育到280天左右时,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即分娩,C错误。
    D.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时间大约为280天,D错误。
    故选A。
    12.如图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结构,a、b代表气体,c、d代表该处的血液,虚线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气时,膈肌舒张,①的体积增大
    B.气体a代表氧气,气体b代表二氧化碳
    C.②表示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血液c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血液d中的
    【答案】A
    【分析】图示表示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①表示肺泡,②表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③表示肺泡周围毛细血管,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c代表流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d代表流出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
    【详解】A.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体积增大,①的体积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A错误。
    B.根据图中气体扩散的方向可以判断,气体a代表氧气,气体b代表二氧化碳,B正确。
    C.②表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正确。
    D.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血管c中流动的是含二氧化碳高的静脉血,血管d中流动的是含氧高的动脉血,D正确。
    故选A。
    13.《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B.图中②④为动脉,其中②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C.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图中毛细血管网乙位于小肠处,则流经此处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减少
    【答案】D
    【分析】图中:①肺静脉、②肺动脉、③上、下腔静脉、④主动脉。
    【详解】A.图中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在左心室,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A正确。
    B.图中②为肺动脉,④为主动脉,②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B正确。
    C.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C正确。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若图中毛细血管网乙位于小肠处,则经过小肠的吸收后,③中营养物质高于④,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
    A.家鸽体内有许多气囊,能辅助肺呼吸
    B.蝗虫体表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青蛙的皮肤裸露且湿润,可辅助呼吸
    D.人的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食物消化
    【答案】D
    【分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详解】A.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A不符合题意。
    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陆地生活,B不符合题意。
    C.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着毛细血管,能分泌黏液,辅助肺进行呼吸,利于青蛙适应水陆两栖的生活,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小肠绒毛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食物吸收,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可在体外对胚胎细胞进行遗传诊断,筛选出健康的胚胎再进行移植,以防止某些遗传病的发生。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是利用了无性生殖的原理来研发的
    B.通过检测胚胎细胞的遗传物质可以实现健康胚胎的筛选
    C.患遗传病的性状可能随生殖细胞由亲代传给“试管婴儿”
    D.“试管婴儿”的性别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答案】B
    【分析】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是指精子进入卵细胞后,雌雄原核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受精卵的场所是在女性的输卵管)。受精卵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早期胚胎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详解】A.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属于有性生殖,A错误。
    BC.第三代试管婴儿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筛查出可能携带严重遗传缺陷的胚胎,选择健康胚胎移植,从而防止遗传病向子代的传递,所以患遗传病的性状不可能随生殖细胞由亲代传给“试管婴儿”B正确,C错误。
    D.“试管婴儿”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16.内蒙古红花是常见中药材,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肌缺血的功效。口服红花后,其有效成分会被吸收进入人体,若从血浆进入心肌细胞穿过的细胞膜层数是( )
    A.1B.2C.3D.4
    【答案】C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详解】内蒙古红花中的有效成分从血浆进入心肌细胞要穿过一层毛细血管壁,然后再穿过一层心肌细胞膜进入心肌细胞,毛细血管壁是由一层细血管壁细胞构成,穿过一层细胞即穿过两层细胞膜,所以一共需要穿过三层细胞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甲、乙两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检查后发现他们的脑部活动正常。为检查神经系统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医生进一步做了如下表列出的测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是不需要大脑参与的简单反射
    B.神经胶质细胞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
    C.甲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脊髓
    D.乙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脑
    【答案】D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详解】A.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
    B.神经系统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很多,主要功能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支持,B正确。
    C.感觉痛但没有缩手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脊髓,包括感受器、神经中枢。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最有可能是灰质中的神经中枢受损或传出神经受损,不能完成反射,表明反射弧完整,说明没有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最有可能是脊髓白质内的上行传导神经纤维受损,C正确。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乙立即缩手,表明反射弧完整。但完全不知,说明没有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而脑部活动正常,因此最有可能是脊髓白质内的上行传导神经纤维受损,D错误。
    故选D。
    18.某同学在食用了路边摊食物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医生检查后说他患上了急性肠胃炎。医生的判断依据之一,是他的血常规报告中数量(含量)过高的指标是( )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红蛋白
    【答案】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
    【详解】AD.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AD错误。
    B.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因此,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B正确。
    C.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错误。
    故选B。
    19.2024年科研人员在广东莲花山脉发现了新物种“莲峰角蟾”,下列有关“莲峰角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两栖动物
    B.进行体内受精
    C.生殖发育过程需要水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答案】B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题干中莲峰角蟾符合两栖动物的特征,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生殖发育过程都需要水,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20.作为生物圈的一员,动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
    A.草原上雄狮捕猎斑马B.蝌蚪发育过程中鳃和尾逐渐消失
    C.草场上的屎壳郎将牛粪推成粪球D.油菜花田里,到处是飞舞的蜜蜂
    【答案】B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雄狮作为捕食者,通过捕食斑马来维持其生命活动。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还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蝌蚪发育过程中鳃和尾逐渐消失,说明蝌蚪逐渐从水生生活转变为陆生生活,其身体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然而,这个过程更多地是体现了动物个体发育的生物学特性,而不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B符合题意。
    C.屎壳郎将牛粪推成粪球,并将其埋入地下,这个过程有助于分解牛粪中的有机物,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不符合题意。
    D.蜜蜂在油菜花田中飞舞,不仅帮助油菜花进行传粉,还促进了油菜花的繁殖。这个过程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生态功能,即帮助植物进行传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如图为2024年春晚某节目中演员周深表演八段锦的画面,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熊猫和人体的运动系统都主要由骨、肌肉和关节组成
    B.图中周深右手臂的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整个运动过程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D.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配合
    【答案】B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肌肉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的作用。
    【详解】A.大熊猫和人体的运动系统都主要由骨、肌肉(骨骼肌)和关节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A正确。
    B.图中周深在做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错误。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C正确。
    D.运动的完成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因此,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正确。
    故选B。
    22.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秦岭地区受威胁的兽类有54种,占秦岭兽类物种数的39.1%,包括极危种(CR)3种、濒危种(EN)10种、易危种(VU)23种、近危种(NT)18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同属比同种的生物相似程度更高
    C.此名录无法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D.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D
    【分析】(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因此,同种比同属的生物相似程度更高,B错误。
    C.名录中共收录兽类有54种,占秦岭兽类物种数的39.1%,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物种的多样性,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C错误。
    D、环境影响生物,物种数量的增加与生态环境改善有关,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23.合成生物是一项新兴科技,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通过导入相关基因,能够生产青蒿素的前体物质或直接合成青蒿素,为解决青蒿素供应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与这一新途径为最相似的技术是( )
    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
    C.植物组织培养D.杂交育种技术
    【答案】B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详解】A.克隆技术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 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与题干描述的技术不同,A错误。
    B.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合成生物通过导入相关基因,能够生产青蒿素的前体物质或直接合成青蒿素,为解决青蒿素供应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与这一新途径为最相似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B正确。
    C.植物的组织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 与题干描述的技术不同,C错误。
    D.交育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技术。 与题干描述的技术不同,D错误。
    故选B。
    24.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B.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清除体内损伤的细胞
    C.经常抠鼻孔会损伤鼻黏膜,破坏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免疫可防止疾病发生,都是对人体有益的
    【答案】B
    【分析】1.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A.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不是传染源,A错误。
    B.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可见,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清除体内损伤的细胞,B正确。
    C.经常抠鼻孔会损伤鼻黏膜,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错误。
    D.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当人体的免疫能力并非越强越好,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B。
    25.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以人为唯一的宿主,非常耐受干燥并可以长期保存。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99%的宫颈癌是由HPV引起的。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我国已在多省份试点推行适龄女性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项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PV疫苗是抗原
    B.接种HPV疫苗后,人体内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C.引起宫颈癌的病原体可以是HPV
    D.接种HPV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答案】D
    【分析】(1)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HPV疫苗是抗原,故A正确。
    B.接种HPV疫苗后,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正确。
    C.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因此引起宫颈癌的病原体可以是HPV,故C正确。
    D.接种HPV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故选D。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6题,共35分。
    26.生物圈中各生物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和绿色植物之间物质和能量的关联,其中A、B、C、D表示心脏四腔,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1至10表示血管。请回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b,释放a,对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植物制造的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人体内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 。葡萄糖通过[ ]过程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脑。
    (3)植物释放到大气中的物质a,经①过程进入肺泡,再进入5与血红蛋白结合,沿5→ 路径进入脑部毛细血管(用图中的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在a的参与下,有机物主要在脑细胞的 中被分解,释放能量。
    (4)脑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b经②过程排出体外时,膈肌处于 状态。
    (5)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与肾单位中发生的 作用有关。
    (6)肾脏排出的物质c包含的成分有 ,这些成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答案】(1)碳—氧
    (2)唾液、肠液、胰液 ③
    (3)7→C→D→1→6 线粒体
    (4)舒张
    (5)肾小管的重吸收
    (6)水、无机盐、尿素
    【分析】图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尿液,d是有机物,①是吸气过程,②是呼气过程,③吸收过程,1是主动脉,2是肺动脉,3是上腔静脉,4是下腔动脉,5肺部毛细血管,6、8体动脉,7是肺静脉,9是肾动脉,10肾静脉。
    【详解】(1)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放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也不断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正在大量消耗着各种各样的燃料,以便获得所需要的能量,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然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b二氧化碳,又将a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因此,人体内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胰液。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葡萄糖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脑。
    (3)物质a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到脑部的路径,氧气→肺泡→5肺部毛细血管→7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1主动脉→6上肢动脉→脑部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因此,在a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主要在脑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脑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b二氧化碳经②呼气过程排出体外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5)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与肾单位中发生的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6)肾脏排出的尿液中包含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因此,肾脏排出的物质c尿液包含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这些成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27.智慧农业是利用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控,通过智能化的农业设备进行精准播种、施肥、喷药等操作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图一是某地农业部门指导农民构建的循环型农业生态系统;图二表示在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下温室大棚内西瓜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图三表示大棚内不同波长光(光的波长不同,其颜色不同)的吸收值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所示循环型农业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分解者的生物是 ;牛和鸡的种间关系是 。
    (2)进入图一所示温室大棚中,会感觉空气非常湿润,从植物生理的角度分析,这主要是植物 的结果,该生理活动产生的动力可以促进 。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流经图一所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干 。该生态系统的优点是 。
    (4)根据图二分析,为提高大棚内西瓜产量,建议白天大棚内温度控制在 ℃左右,其原因是 。
    (5)根据图三分析,温室大棚通常不采用绿色玻璃(只允许绿光透过)作为顶棚的原因是 。
    (6)在西瓜种植过程中,使用“农家肥”可以增加西瓜的产量,其原因是
    【答案】(1)蘑菇、蚯蚓 竞争
    (2)蒸腾作用 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
    (3)太阳能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4)25 光合作用强,有机物积累多
    (5)植物对绿光的吸收弱,不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6)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能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1)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图一所示的生态系统中,蚯蚓和蘑菇可以分解秸秆、动物粪便,相当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牛和鸡都以农作物为食,两者是竞争关系。
    (2)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为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提供了向上的动力。
    (3)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可以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其他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图一所示的生态系统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4)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由图二可知,在25℃左右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减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的差值最大,即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大。故大棚利用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温度在白天一般控制在25℃左右,原因是光合作用强,有机物积累多
    (5)据图三可见:绿色植物主要吸收红光、蓝紫光,对绿光吸收量最少,所以温室大棚顶棚一般采用无色玻璃,不采用绿色玻璃,原因是:植物对绿光的吸收弱,不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6)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农家肥可以增加西瓜产量的原因是: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能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28.如图为眼球结构及近视的相关成因图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2020年9月到12月国家开展近视专项调查,覆盖全国8604所学校,共筛查247.7万名学生。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 (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靠眼球结构中[ ] 的调节。
    (3)“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眼底”是指形成物像的部位[ ] 。若人的眼球结构完好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4)由图可知,近视发生时会导致外界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前方,主要是由 或 导致的。
    (5)近视的成因非常复杂,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而大多数人是由于外因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的,请举例说出一项引起近视的外因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采取 措施预防近视的发生。
    (6)当眼前有物体突然飞过时,我们会发生眨眼反射,这种反射的感受器位于[ ] 。
    【答案】(1)抽样调查法
    (2)⑤晶状体
    (3)⑧视网膜 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4)晶状体曲度过大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5)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太近 不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厘米左右(合理即可)
    (6)⑧视网膜
    【分析】图中:①角膜;②虹膜;③瞳孔;④睫状体;⑤晶状体;⑥巩膜;⑦脉络膜;⑧视网膜;⑨玻璃体;⑩视神经。
    【详解】(1)采用的调查方法覆盖全国多所学校,但并未涵盖所有学生,因此属于抽样调查法。
    (2)⑤晶状体通过其调节功能来实现对远近物体的成像调节。这种调节功能依赖于睫状肌的收缩和松弛以及晶状体本身的弹性。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增加屈光力,使近处物体能够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得扁平,减少屈光力,使远处物体能够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
    (3)“眼底”在医学上通常指的是视网膜,这是光线聚焦并形成物像的部位。如果眼球结构完好无损但看不见物体,那么问题可能出在视神经或视觉中枢,因为这些部分负责将视网膜上的图像信息传送到大脑进行处理。
    (4)近视发生时,外界物体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主要是由于晶状体变得过度凸起,或者眼球的前后径(即从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过长。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光线过早地聚焦,使得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5)近视的成因包括多种外因因素,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在不良的光线环境下阅读等。这些行为都会使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近视。为了预防近视,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定期做眼保健操以放松眼睛、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在光线不良的环境下阅读等。
    (6)眨眼反射是一种快速的、自发的眼部保护动作,当眼前有物体突然飞过时,我们的眼睛会迅速眨眼以防止异物进入眼睛。这种反射的感受器主要位于⑧视网膜上,因为视网膜是眼球的光感受器,对外界刺激敏感。当视网膜感受到异物接近时,会迅速触发眨眼反射以保护眼睛。
    29.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部分结构和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序号①-⑤表示相关结构,字母a-g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心腔①与②之间,③与④之间能够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具体名称是 。
    (2)当肺泡里进行气体交换时,生理过程c和d参与,血液成分发生变化,最终变成 血。
    (3)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主要是由于发生 (填“a—g”字母)作用的结果。
    (4)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内,需要结构⑤ 的消化液参与,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再经过e 过程进入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答案】(1)房室瓣
    (2)静脉
    (3)g
    (4)小肠 吸收
    【分析】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小肠、a呼气、b吸气、c二氧化碳、d氧气、e吸收、f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g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1)图中心腔①右心房与②右心室之间,③左心房与④左心室之间能够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名称是房室瓣,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2)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c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d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尿液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的。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主要是由于发生g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内,需要结构⑤小肠中的消化液参与,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再经过e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进入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30.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植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同株异花传粉(如Ⅰ),也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如Ⅱ)。已知玉米的非糯性(A)和糯性(a),高茎(D)和矮茎(d),籽粒饱满(E)和籽粒凹陷(e)互为一对相对性状,其中非糯性花粉(生殖细胞)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生殖细胞)遇碘液变棕色。
    (1)若用碘液处理非糯性(Aa)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的颜色及数量比例为 。
    (2)自然状态下,将纯合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间行种植。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籽粒的基因组成为 ;若将矮茎玉米植株所结的籽粒全部种下,新长成玉米植株的性状为 ,原因是 。
    (3)现有一批籽粒基因组成相同的玉米种子。若籽粒均为凹陷,则该批玉米籽粒的基因组成是 ;若籽粒均为饱满,则需进一步探究其基因组成。请仅以该批无米种子为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
    (4)用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杀虫剂广泛用于防治虫害虫有多年的历史,研究表明,某微生物的杀虫作用与基因B有关。为定向改良玉米的品种,获得具备可遗传抗虫特性的玉米植株,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采取的具体操作是 。
    【答案】(1)蓝色∶棕色=1∶1
    (2)DD或Dd 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矮茎玉米既进行同株异花传粉,也进行异株相互传粉,同株异花传粉时所结种子基因组成为dd,异株相互传粉时,所结种子基因为Dd
    (3)ee 将籽粒饱满玉米种子种下,开花后同株异花传粉统计子代籽粒情况 如果子代籽粒饱满,则基因组成为EE;如果后代出现籽粒凹陷,则基因为Ee
    (4)将微生物基因B转入到玉米细胞的基因中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详解】(1)杂合的非糯植株的基因型是Aa,按照分离定律产生的花粉的类型及比例是A:a=1:1,含有A的花粉(非糯性)遇碘呈现蓝色,含有a的花粉(糯性)遇碘呈现棕色,因此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同株异花传粉,也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纯合高茎玉米同株异花传粉时,子代的基因组成为:DD×DD→DD;纯合高茎玉米接受矮茎植物的花粉时,子代的基因组成为:DD×dd→Dd。故自然状态下,将纯合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间行种植。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籽粒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间行种植的矮茎玉米异花传粉时,子代的基因组成为:dd×DD→Dd;同株异花传粉时,子代的基因组成为:dd×dd→dd。故矮茎玉米植株所结的籽粒基因组成为Dd或dd,将矮茎玉米植株所结的籽粒(Dd或dd)全部种下,故新长成玉米植株的性状为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原因是矮茎玉米既进行同株异花传粉,也进行异株相互传粉,同株异花传粉时所结种子基因组成为dd,异株相互传粉时,所结种子基因为Dd。
    (3)籽粒饱满(E)和籽粒凹陷(e)互为一对相对性状,若籽粒均为凹陷,则该批玉米籽粒的基因组成是ee。若籽粒均为饱满,基因组成为EE或Ee,则需进一步探究其基因组成,具体的实验思路为:将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种下去,开花后同株异花传粉,统计子代籽粒的情况。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如果子代籽粒全为饱满,则基因组成为EE;如果后代出现了籽粒凹陷,则基因组成为Ee。
    (4)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故要使玉米具有抗虫特性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又由于某微生物的杀虫作用与基因B有关。故将微生物的基因B转入到玉米细胞的基因中,玉米就能产生杀虫的毒素,表现出抗虫性。
    31.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知是在科学探究和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深化的。很多科学家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在疫苗研发过程中,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为了探究注射脱毒炭疽杆菌能否增强绵羊预防炭疽的免疫能力,曾进行了以下实验。
    (1)炭疽杆菌与绵羊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炭疽杆菌 ,所以它被称为原核生物。
    (2)巴斯德所做实验的变量是 ,两组参与实验的绵羊在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方面均保持一致。设置乙组实验的目的是起 作用。
    (3)本实验中的脱毒炭疽杆菌相当于计划免疫中的 ,它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 。
    【答案】(1)无成形的细胞核
    (2)是否注射脱毒炭疽杆菌 对照
    (3)疫苗 抗体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炭疽杆菌是细菌,与绵羊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炭疽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它被称为原核生物。
    (2)本实验是为了探究注射脱毒炭疽杆菌能否增强绵羊预防炭疽的免疫能力。甲组和乙组除了注射脱毒炭疽杆菌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注射脱毒炭疽杆菌。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本实验中,设置乙组实验(对照组)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本实验中的脱毒炭疽杆菌相当于计划免疫中的疫苗,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它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抗体。伤者
    蒙上眼睛所接受的测试
    测试结果

    用针刺指尖
    感觉痛但没有缩手

    用针刺指尖
    立刻缩手但完全不知有针刺及缩手动作的发生
    组别
    对象
    第一次处理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
    每组25只健康绵羊
    注射脱毒炭疽杆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炭疽杆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
    不注射脱毒炭疽杆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炭疽杆菌
    患炭疽全部死亡

    相关试卷

    [生物]卷04-2024年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卷(陕西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卷04-2024年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卷(陕西卷)(解析版),共27页。

    卷01-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陕西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卷01-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陕西卷)(解析版),共19页。

    卷05-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山西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卷05-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山西专用)(解析版),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