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40 Na 23,94%,二氧化碳占0,6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S 32 C1 35.5 Ca 40 Na 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研究发现,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氩气等。以下关于火星和地球上大气成分的对比,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是所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B.火星大气中没有稀有气体,但地球大气中有
C.地球和火星大气都属于混合物,且部分成分是相同的
D.地球和火星大气在形成之后,其成分都是固定不变的
2.中国空间站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部分循环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物质X为二氧化碳
B.该循环产生与消耗水的质量相等
C.该循环实现了氧气的再生
D.该循环产生的甲烷,可以作为燃料
3.臭氧(化学式为)是一种淡蓝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当大气中的氧气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形成了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因组成元素相同,则化学性质也相同
B.大气中的含量越高越好
C.转化为属于物理变化
D.和组成的气体属于混合物
4.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两者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遇水反应产生的热量使白磷燃烧
B.为了保障结果准确,白磷需要足量
C.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D.该实验中的注射器起到对试管内气压的缓冲作用
5.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B.选择发生装置需要考虑药品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和气体的密度
C.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越快越好
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6.以下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P2O5C.NaOHD.KClO3
7.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对下列实验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图A:该实验说明单位空间里氧分子数目越多,燃烧更剧烈
B.图B:该实验最终没能观察到天平平衡,但是发生的化学反应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图C: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D.图D: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其表面有水,会吸收热量降低白磷温度
8.家用天然气中常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一旦泄露及时预警。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C.X的化学式为
D.家用天然气的一大优点是无污染
9.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氧气几乎被消耗尽
B.蜡烛熄灭后容器内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C.蜡烛燃烧需要有氧气,也需要氧气足够充足
D.图2说明容器内气压明显减小
10.燃烧是人类很早就利用的化学反应。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B.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属于燃烧
C.鼓风机的工作原理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
D.“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生热,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11.陆游的笔记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夹瓷盏中的冷水,起到吸热降温的作用
B.夹瓷盏需要及时添加水,是因为水受热会蒸发减少
C.灯芯中棉绳的着火点低于灯油
D.吹灭夹瓷盏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12.用火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有效方法之一是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严禁在加油站附近吸烟或者拨打手机
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角跑离着火区域
13.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发生了分解反应
B.煤的气化和液化,不同于一般的状态改变,其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
D.石油化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14.如图,往容器(用塑料矿泉水瓶制作)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爆炸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起爆炸的可燃物是没有来得及燃烧的石蜡蒸汽
B.硬纸板和矿泉水瓶为爆炸提供了有限空间
C.蜡烛熄灭主要是因为爆炸后周围空气中瞬时缺少氧气
D.面粉厂应该保持一定湿度,并严禁烟火
15.质量守恒定律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伟大发现之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一定都发生改变
C.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一定不发生改变
16.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丙、丁由分子构成,乙直接由原子构成
B.丙、丁都属于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乙微粒个数比为4∶5
D.产物丙一旦泄露,会造成空气污染
17.在化学反应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 当6.4g 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D.则在此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
A.8∶11B.2∶11C.16∶11D.4∶11
18.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64D.96
19.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是41
B.丙的性质在反应前后一定不变
C.丁一定属于化合物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3∶16
2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及、时刻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丙在该反应中一定作催化剂
C.反应后容器内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1∶8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个5小题,共34分)
21.“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三大重要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主要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在微观上是 的结果,它与“氧循环”和“碳循环”在本质上的区别是 。
(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图1主要是通过江河、湖泊和海洋实现的。图2则主要借助绿色植物。图1中转化2的反应方程式为 。若图2中转化1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据此推断Y的化学式为 。图1、图2中的转化1发生的两个反应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
(3)下列关于“氧循环”“碳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增大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提升
C.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D.“氧循环”与“碳循环”相对独立,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22.化学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如图①②是硼和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③~⑥分别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铝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硼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③和⑤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3)⑥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则x的值为 ,③和⑥所对应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铝粉像铁丝一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3.居民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柴草中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柴草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通过 来促进燃烧。
(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居民家中主要采用蜂窝煤作燃料。
在引燃蜂窝煤炉时,先在炉膛中自下而上依次加入废报纸、小木块和蜂窝煤,然后将进风口打开,点燃废报纸。打开进风口的目的是 ,先点燃废报纸是因为 。用煤作燃料的一个缺点是 。
(3)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氢气是理想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氢气作燃料的一条优点是 。
24.我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少空气中含量的有效措施包括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与利用等。回答下列问题:
(1)吸附法是利用固态吸附剂对气体进行有选择性的可逆吸附来分离回收。吸附本质上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吸附剂一般具有 的结构。将捕集到的转化成流体态(气态、超临界态和液态共存)输送到封存地点,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 (填“有”或“没有”)改变。
(2)我国自主研发的“液态太阳能燃料合成技术”可将转化为(甲醇)等物质,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过程把电能转化为 。催化合成阶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正确构建知识体系,可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图是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已知:Z物质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X物质与CO元素组成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X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Y物质的化学式为 。为促使反应②按照反应①的方向转变,常采用的措施是 。
(2)X物质与CO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的微观原因是 。反应⑤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使X与Y化合而实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反应④是通过Z物质的高温分解实现的,在生成X的同时,还生成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
2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 。
(2)实验室运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作为药品,制取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时,各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小写字母)。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常用药品名称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大写字母)。
27.实验是化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个塑料袋,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 ,该过程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2)如图二,①、③是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条,②是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条。能说明与水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还可以证明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物理性质是 。
(3)如图三,探究汽油的元素组成(忽略空气中的和的影响)。实验中,要使汽油燃烧生成的气体能通过漏斗被吸入试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到漏斗内壁出现水珠,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推测汽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分析与计算 (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8.“蛟龙号”是我国研制出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为保证载人潜水器长时间潜水,需要在潜水器里配备供氧装置,利用过氧化物供氧是一种常见的供氧技术。过氧化钠()作供氧剂的化学方程式为。
(1)X的化学式为 。
(2)理论上消耗7.8g,可以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9.青少年适量补钙有助于身高发育,可减轻生长过快引起的骨骼发育疼痛等症状。为测定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钙片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取20片钙片,如图进行如下实验:
(1)过滤操作中用到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漏斗和 。
(2)计算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C
【分析】空气中氮气约占体积的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为0.03%。
【详解】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则火星大气中也含有稀有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地球和火星的空气中都含有多种物质,均属于混合物,且均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氩气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D、地球和火星大气在形成之后,成分发生过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而氢气和X在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反应生成甲烷和水,依据元素守恒,X中应含碳和氧元素,所以X为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B、由于流程中有甲烷生成,而甲烷中的氢元素来自于水,则根据元素守恒,电解的水与生成的水质量不相等,故说法错误;
C、由流程可知,在萨巴蒂尔反应器中有水生成,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实现氧气的再生,故说法正确;
D、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作为燃料,故说法正确。
故选B。
3.D
【详解】A、氧气和臭氧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由空气的成分可知,臭氧不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中臭氧含量越高,越不有利于人体健康,该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两种或多种成分混合在一起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混合后的气体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滴入水后,白磷燃烧,说明生石灰遇水反应会产生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实验中,为了将氧气完全耗尽,白磷需要足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C、注射器减少的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实验中,试管和注射器之间有弹簧夹,注射器没有起到气压缓冲的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样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该项正确;
B、选择发生装置需要考虑药品的状态、反应的条件,不考虑气体的密度,该项错误;
C、制取气体时,反应速率应适中,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该项错误;
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该项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 氧气只含氧元素一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B. 五氧化二磷是由磷、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是氧化物。
C. 氢氧化钠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D. 氯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故选:B。
7.D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说明物质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的空间里氧分子的数目越多,反应就越剧烈,故说法正确;
B、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正确;
C、图中实验,除了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用于研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正确;
D、浸在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说法错误。
故选D。
8.A
【详解】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
B、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32=12:3:16,故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前含有4个C、12个H、2个S和18个O,反应后有4个C、14个O和12个H,则X的化学式为SO2,故说法错误;
D、乙硫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污染,故说法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由图可知,蜡烛熄灭时,空气中的氧气还有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空气中氮气约占78%,蜡烛燃烧不消耗氮气,则熄灭时仍是氮气含量最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蜡烛燃烧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图2只能说明容器内的氧气含量减小,但不能说明气压明显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A、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发生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两种生成物,故说法不合理;
B、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燃烧,例如灯泡发光放热,故说法不合理;
C、鼓风机的工作原理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燃烧更充分,故说法合理;
D、“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生热,提高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使可燃物燃烧,并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说法不合理;
故选C。
11.D
【详解】A、夹瓷盏能省油是因为下层的水吸热降低油的温度,从而减少上层油的蒸发,故说法正确;
B、夹瓷盏需要及时添加水,是因为水受热会蒸发减少,故说法正确;
C、夹瓷盏的照明过程中主要可燃物是油,所以芯中棉绳的着火点低于灯油,故说法正确;
D、吹灭夹瓷盏,可以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故正确;
B、扑灭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的隔离可燃物,故错误;
C、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可燃性的气体,遇火花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不能在加油站吸烟或拨打手机,故正确;
D、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角跑离着火区域,正确;
故选B。
13.A
【详解】A、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组成成分的沸点不同,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B、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属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煤可以直接液化,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也可以间接液化,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都是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故说法正确;
D、以石油等化石燃料作原料,可转化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4.A
【详解】A、吹入空气的作用是将面粉分散到空气中,以使面粉颗粒和氧气充分接触,燃烧后发生爆炸,故说法错误;
B、硬纸板和矿泉水瓶为爆炸提供了有限空间,故说法正确;
C、发生的爆炸是面粉在有限空间内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发生爆炸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消耗氧气,导致氧气不充分蜡烛熄灭,故说法正确;
D、面粉是可燃物,面粉厂空气中混有大量的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厂应该保持一定湿度,并严禁烟火,以防发生爆炸事故,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5.B
【详解】A、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不解释物理变化,故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但分子的个数不一定改变,故错误;
C、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故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故正确;
故选B。
16.A
【详解】A、甲为NH3,乙为O2,丙为NO,丁为H2O,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丙是NO,丁是H2O,都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
C、由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微粒个数比为4∶5,故说法正确;
D、生成的NO跑到空气会造成污染,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7.C
【详解】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故在此反应中C和D的质量比为22:18, 当6.4g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生成C的质量为x。
A和C的质量比为6.4g:4.4g=16:11
故选C。
18.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8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列比例式得:28:14g=3x:48g
解得x=32
故选B。
19.C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13g=7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7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16g=4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7g+4g=11g,故x的数值为20+11=31。
【详解】A、x的数值为20+11=31,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物理性质有可能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g:4g=7: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C
【详解】A、由图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B、由图可知: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错误;
C、反应后容器中的甲质量是4g,丁的质量是32g,甲和丁的质量比4g:32g=1:8,故正确;
D、该反应中乙由16g减少到8g,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8g,丁的质量由4g增加到32g,生成了28g丁,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g:28g=2:7,故错误;
故选C。
21.(1) 分子在不断运动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C6H12O6 反应条件不同
(3)C
【详解】(1)水的三态转变,其实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水循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氧循环”和“碳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它们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2)图1主要是通过江河、湖泊和海洋实现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X为碳酸,则转化2为碳酸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C、H、O的个数分别为6、12、18,反应后除Y外,有12个氧原子,则Y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6H12O6;
图1、图2中的转化1的反应物相同,但条件不同,则说明反应条件会影响产物种类。
(3)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多,但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使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此选项错误;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此选项错误;
C、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此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碳循环和氧循环不是相互独立的,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2.(1) 金属 26.98 5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 20 CaO
(4)
【详解】(1)铝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则硼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
(2)决定元素种类的为最外层电子数,③⑤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
(3)若⑥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则⑥的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2,即x=2+8+8+2=20;
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8、20号元素分别为氧、钙,在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O。
(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1) 二氧化碳和水 增大柴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 提供充足的氧气 废报纸的着火点较低,易被点燃 煤燃烧可以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3)
(4) 无污染(合理即可)
【详解】(1)柴草中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纤维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是增大柴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在引燃蜂窝煤炉时,先在炉膛中自下而上依次加入废报纸,小木块和蜂窝煤(如图2所示),然后将进风口打开,点燃废报纸,打来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气;先点燃废报纸是因为废报纸着火点较低,易被点燃;煤燃烧可以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避免用煤做燃料能环保;
(3)由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丙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氢气燃烧能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氢气作燃烧除了发热量高外,还有资源丰富,或生成产物是水,无污染。
24.(1) 物理变化 疏松多孔 没有
(2) H2O 化学能
【详解】(1)吸附法是利用固态吸附剂对气体进行有选择性的可逆吸附来分离回收CO2,该吸附剂可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流体态的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则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该流程中,水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则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电解水时,能量的转化形式主要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作用下转化为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1) 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C 增加氧气的浓度
(2) 分子构成不同
(3)
【分析】Z物质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为碳酸钙;X物质与CO元素组成相同,则为二氧化碳;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Y为碳。
【详解】(1)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可用于灭火,且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Y的化学式为C;
反应②为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①为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想促使反应②按照反应①的方向转变,可增加氧气的含量。
(2)X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反应⑤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Z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6.(1)水槽
(2) ac 质量和化学性质
(3) 大理石和稀盐酸##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CO2↑+H2O BE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X的名称为水槽;
(2)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催化剂,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C进行组装,故各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可用装置E收集。
27.(1) 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中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吸收
(2) ①、③是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条先后变红,②是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条不变红 CO2+H2O=H2CO3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3) 外拉注射器活塞 碳元素和氢元素 Ca(OH)2+CO2=CaCO3↓+H2O
【详解】(1)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该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2)紫色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二氧化碳通过图二装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图中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红,因此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的实验现象为①、③是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条先后变红,②是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条不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实验中,要使汽油燃烧生成的气体能通过漏斗被吸入试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汽油燃烧生成的气体能通过漏斗被吸入试管中;观察到漏斗内壁出现无色水滴,说明反应生成水,水中氢元素来自于汽油,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汽油,因此汽油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试管中反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8.(1)CO2
(2)设理论上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x=1.6g
答:理论上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g。
【详解】(1)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O2+2X=2Na2CO3+O2可知,反应前 4 个钠原子,4 个氧原子,反应后 4 个钠原子,8 个氧原子,2 个碳原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2X 中含有 2 个碳原子、4 个氧原子,X 中含有 1 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则 X 化学式:CO2;
(2)见答案。
29.(1)玻璃棒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100g-115.6g=4.4g,设20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0g
则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详解】(1)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已知化学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