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沪教版202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解析版).docx
    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原卷版)第1页
    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原卷版)第2页
    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原卷版)第3页
    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解析版)第1页
    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解析版)第2页
    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沪教版2024)

    展开

    这是一份第03讲 怎样学习化学-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沪教版2024),文件包含第03讲怎样学习化学原卷版docx、第03讲怎样学习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实验探究“铜绿”的性质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2)实验探究金属镁的性质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1)元素符号:用于表示元素的符号。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组成。
    指出下表中组成各物质的元素:
    (3)化学变化的表示:用文字书写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来描述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但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元素本身并未发生变化,只不过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物质。
    考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答案】C
    【解析】A、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正确;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正确;
    C、科学探究也是需要合作的,错误;
    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正确。
    故选C。
    2.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
    【答案】D
    【解析】“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属于猜想;“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属于探究中的实验;“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属于推理;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归纳。选D。
    3.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稀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稀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猜想假设B.进行实验C.查阅资料D.交流讨论
    【答案】B
    【解析】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确定是否为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B、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等可以确定是否为稀盐酸,符合题意;
    C、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确定是否为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但是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确定是否为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白色粉末药品,有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铵。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A
    【解析】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白色粉末药品,有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铵。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
    故选:A。
    5.小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C。
    6.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
    (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__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
    【答案】(1) (2)(4) (3) (5)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解析】(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属于提出问题;
    (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属于收集证据;
    (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
    (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收集证据;
    (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属于反思与评价。
    考点2 初步进行探究实验
    7.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
    【答案】D
    【解析】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正确;
    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正确;
    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正确;
    D、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故D错误;
    故选:D。
    8.做加热“铜绿”实验时,下列仪器中没有用到的是( )
    A.试管B.酒精灯C.燃烧匙D.铁架台
    【答案】C
    【分析】根据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
    【解析】做加热“铜绿”实验时,需要试管盛装铜绿、铁架台固定试管、酒精灯提供热源,下列仪器中没有用到的是燃烧匙。
    故选C。
    9.在给铜绿粉末加热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绿色粉末变成红色的铜B.试管内壁上出现小水珠
    C.有无色气体二氧化碳产生D.试管内产生浓厚的黑烟
    【答案】B
    【解析】A、绿色粉末变成红色的铜,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B、试管内壁上出现小水珠,正确;C、有无色气体二氧化碳产生,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二氧化碳无色无味,人的感觉器官感觉不到,错误;D、实验过程中不产生黑烟,错误。故选B。
    10.维生素C片放入了水中,结果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的如下实验探究环节。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是
    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
    ②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③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①④③②⑤D.①④②③⑤
    【答案】B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析】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属于提出问题环节;②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得出结论环节;③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属于作出假设环节。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属于实施计划环节。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属于表达和交流环节。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综上所述:选择B。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为低钠盐(一种含有氯化钾的盐)。小婷看了包装后想:这两种盐哪一种更咸?于是她开始了探究。
    11.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对于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D.得出结论
    12.照小婷的想法进行探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配制盐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取用盐的质量B.取用水的质量C.取用盐的颗粒大小D.取用水的温度
    【答案】10.C 11.C
    【解析】10.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C。
    11.为了比较哪种盐更咸,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在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相同质量的两种盐,这样得到的结论可靠,取用盐的颗粒大小对实验结论没有影响。选择C。
    1.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于是,小莉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A.作出猜想B.设计方案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属于实验的环节;故选C。
    2.某同学想要证明桌上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准备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看是否复燃,这属于实验探究的哪一个过程( )
    A.猜想和假设B.设计实验方案C.进行实验D.分析和总结
    【答案】B
    【解析】A、题干中“某同学想要证明桌上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属于猜想和假设;故选项错误;
    B、题干中“准备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看是否复燃”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C、题干中未涉及进行实验的描述;故选项错误;
    D、题干中未涉及分析和总结的描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
    【答案】B
    【解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实验反思与评价,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故选B。
    4.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答案】D
    【解析】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正确;
    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正确;
    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正确;
    D、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故错误。
    故选D。
    5.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B
    【分析】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探究形成原因,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可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咨询老师,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解析】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根据产生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此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此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C、找资料,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此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老师请教出现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此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实验室进行了加热铜绿的实验探究后,同学们的下列描述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甲:“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B.乙:“它的颜色是绿色”
    C.丙:“它是一种粉末状固体”D.丁:“它受热时易分解”
    【答案】D
    【解析】物质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没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A、甲:“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不属于化学性质;
    B、乙:“它的颜色是绿色”,不属于化学性质;
    C、丙:“它是一种粉末状固体”,不属于化学性质;
    D、丁:“它受热时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D。
    7.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超市出售两种食用盐,一种标明是加碘盐,一种是低钠盐,这两种盐哪一更咸?小组同学开始探究∶
    同学们认为可以将这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
    (1)问题一∶这样的盐水能不能尝?________。
    (2)问题二∶对于同学们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填字母序号)。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得出结论D.设计实验方案
    (3)问题三∶若按照以上想法进行探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配制食盐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字母序号)。
    A.食盐的用量B.取用盐的颗粒大小
    C.取用水的量D.食盐是否完全溶解
    【答案】(1)能尝;(2)D;(3)B
    【解析】(1)由于这样的盐水为超市出售的两种食用盐配制而成,所以此盐水是能品尝的;(2)问题二∶对于同学们的想法(同学们认为可以将这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方案,故选D;(3)问题三∶若按照以上想法进行探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为了比较哪种盐更咸,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在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相同质量的两种盐,所以在配制食盐水时,需要考虑食盐的用量、取用水的量,食盐是否完全溶解,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取用盐的颗粒大小,故选B。
    8.张梅同学在做完“铜绿性质研究实验”后,要填写如下实验报告,请协助她完成。
    [实验目的] 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 (略)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呈 色。
    (2)将铜绿粉末用 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
    (3)用 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 ,溶液为 色,同时有大量 产生。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 焰上加热(注意:加热时要先 加热,再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 色,试管口有 出现。
    [结论] 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
    ① ;② 。
    [实验探究] 小欣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铜绿在加热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帮她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
    【答案】 绿 药匙(或纸槽) 胶头滴管 逐渐溶解(或消失) 蓝 气泡 外 均匀 对准药品部位集中 黑 小水滴 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加热能分解(合理即可) 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解析】[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1)铜绿是绿色固体粉末;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要用药匙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
    (3)用胶头滴管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溶解,因为有铜离子,故溶液呈蓝色,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注意:加热时要先均匀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口有水滴出现;
    [结论]“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①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②加热能分解;
    [实验探究]根据铜绿在加热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将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内,如果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故填: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9.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2)作出预测: 。
    (3)实验及结论: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
    (4)问题与讨论:
    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为什么?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现象及结论 。
    【答案】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 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不行,因为所取水的量不同,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相等,为了研究火焰的不同位置温度的情况,其他条件应都保持一致 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发现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位碳化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解析】(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猜测是用外焰加热;
    (3)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第三种情况所需时间最短,也就是温度最高。因此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4)①设计对照实验时只能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都必须相同,因为所取水的量不同,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相等,为了研究火焰的不同位置温度的情况,其他条件应都保持一致。
    ②由于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各层温度不一样,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可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发现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位碳化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块三 教材习题学解题
    模块四 核心考点精准练(四大考点)
    模块五 小试牛刀过关测
    1.能认识科学探究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3.能认识用化学符号表示新质组成和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铜绿”和盐酸作用
    ①绿色固体减少至消失
    ②有气泡产生
    ③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铜绿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和一种可溶于水的物质
    (2)“铜绿”受热的变化
    ①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
    ②试管口有水珠产生
    ③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铜绿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颜色状态
    银白色固体
    是否可以导电

    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在食醋中的变化
    固体减少至消失,有气泡产生
    物质
    组成元素
    物质
    组成元素
    氧气(O2)

    氯化氢(HCl)
    氢、氯
    金刚石(C)

    氧化镁(MgO)
    氧、镁
    镁条(Mg)

    二氧化碳(CO2)
    碳、氧
    氨气(NH3)
    氢、氮
    碳酸氢铵(NH4HCO3)
    氢、碳、氮、氧
    教材习题02(P30)
    加热“铜绿”粉末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是
    A.绿色粉未变成黑色
    B.试管内壁上出现小水珠
    C.有黄绿色的气体生成
    D.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题方法
    加热“铜绿”粉末时,有无色的二氧化碳生成,而不是黄绿色的气体
    【答案】C
    教材习题03(P30)
    下列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A.氧气(O2)
    C.氧化铜(CuO)
    B.氧化镁(MgO)
    D.碳酸氢铵(NH4HCO3)
    解题方法
    碳酸氢铵中含有氢、碳、氮、氧四种元素
    【答案】D



    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
    57 s
    48 s
    25 s
    结论

    相关学案

    第10讲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沪教版2024):

    这是一份第10讲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沪教版2024),文件包含第10讲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原卷版docx、第10讲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9讲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沪教版2024)-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沪教版2024):

    这是一份第09讲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沪教版2024)-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沪教版2024),文件包含第09讲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卷版docx、第09讲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7讲 氧气的制备-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沪教版2024):

    这是一份第07讲 氧气的制备-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沪教版2024),文件包含第07讲氧气的制备原卷版docx、第07讲氧气的制备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