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莫姜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材料一: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一种“特殊情形”,在民事纠纷、刑事犯罪案件中,可以免于承担不利责任。正当防卫制度有其规范价值。法律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准则而建立,在现代社会,人权和公民的安全是法律保护的重要对象。当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使公民能够在合法范围内保护自身安全和权益。此外,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公民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但正当防卫具有一定限制和条件,需要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等,综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
    ②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面临诸多困难。司法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来认定。首先,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但司法实践中,许多不法侵害并非真正的不法侵害,而是由挑衅、误判、误解等行为引起,防卫人在进行自卫时往往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侵害。其次,正当防卫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但司法实践中,不法侵害者范围相对模糊,可能包括直接侵害者与间接侵害者。司法理论和实务相关研究均认为,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即便能够达到制止不法侵害的效果,也不可对无关的第三者进行相关行为。再次,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但在一些情况下,如长期遭受不法侵害,当事人可能会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而失去判断力,甚至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仍然做出自卫行为。此时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则易引起社会的质疑和争议。最后,正当防卫的限度,是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但在一些情况下,如当事人在受到威胁时,可能会因为保护自身安全而采取过激措施,进而构成防卫过当。
    ③因此,优化正当防卫规范实施十分必要。正当防卫的法律困境主要表现在对其认定标准的把握上,涉及伦理、法律和宣传教育三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在尊重伦理原则的基础上,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助力正当防卫制度的实施运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第一,适用中注入伦理考量。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属于较难把握的法律课题,需要从伦理层面进行分析。第二,规范上注重清晰明确。司法实践中,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理解和界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充分吸纳和尊重学术界与正当防卫条件相关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正当防卫的具体适用和性质,对正当防卫的各个条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分歧与彷徨进行了明确回应,使正当防卫的认定界限更清晰、标准更统一,鼓励公民积极捍卫自身权利,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正当防卫认定程序。第三,实施时重视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和法律价值,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普法是走出正当防卫误区的重要环节。
    (摘编自汤华至《正当防卫背后的法律困境与伦理思考》)
    材料二:
    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认定防卫过当应当同时具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了正当防卫的一般成立要件,第二款规定了防卫过当的限度条件,是第一款的补充规定。因此,适用第二款的前提是防卫行为已经符合第一款的规定,第二款不具有独立适用的空间。对第二款“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理解,应当确立正当防卫的边界限度和防卫过当的可罚限度这两种限度,前者为必要限度的判断,后者为防卫过当可罚性的判断,二者构成了统摄性的防卫限度。具体而言,防卫行为的判断可区分为递进的两个阶层:第一阶层是必要限度的质的判断,第二阶层是可罚限度的量的判断;第一阶层是第二阶层的前提。所有符合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防卫行为,都要进行第一阶层的必要限度判断。如果防卫行为在必要限度内,则成立正当防卫。如果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则成立一般的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一般的防卫过当要具备刑事可罚性,还要进行第二阶层的整体性的可罚性判断。所谓整体性判断,即把“明显超过”和“造成重大损害”作为成立可罚的防卫过当的整体性可罚要素,二者的判断都在第一阶层的判断之后进行。在第一阶层,根据保障权利行使的规范目的对防卫必要性进行判断,是违法性有无的判断,这属于质的判断;在第二阶层,根据处罚必要性的规范目的,对超过必要限度的一般防卫过当进行可罚程度判断,这属于量的判断。
    (摘编自高巍《防卫过当的阶层式判断规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当防卫是公民的自身安全和权益遭受不法侵犯时依法实施自我保护的权利手段。
    B.长期遭受不法侵害的当事人受心理压力影响做出的一些自卫行为在认定上有争议。
    C.尊重伦理原则、增强法律规范、重视宣传教育等有助于走出正当防卫的法律困境。
    D.《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能使公民完全避免陷入防卫过当的误区。
    2.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图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时,若公民不采取正当防卫手段,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B.正当防卫鼓励民众与不法侵害作斗争,因此遭受严重威胁时可以采取过激措施。
    C.依照刑法,只有结果和行为双过当才属防卫过当,故不能对正当防卫求全责备。
    D.高巍提出了防卫过当的阶层式判断规则,可见他认为法律同条不同款的关联弱。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四个案例中,哪一个在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判定上会存在争议?争议点在哪里?(4分)
    ①被告人彭某被男友言语威胁并遭受其用桌球棍重击头部,彭某为摆脱殴打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中男友腿部三刀,在对方受伤倒地后逃跑。
    ②开轿车男子刘某与骑电动车男子朱某在路口发生争执,刘某从车中拿出长刀向被告人朱某连砍数刀后长刀掉落,朱某捡起刀还击将刘某杀害。
    ③被告人李某被传销人员张某骗至传销窝点,察觉对方意图通过洗脑、恐吓等措施实施威逼时,李某迅速逃离并点火焚烧传销点,致多人烧伤。
    ④赵某天黑时强行踹开纱门闯入被告人汪某家翻找财物,汪妻惊恐中正欲报警,赵某右手持刀砍向汪妻,汪某拿起扳手砸向对方右手致其残疾。

    5.当下对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法律界定更加完善与清晰,有哪些层面的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豆汁记(节选)
    叶广岑
    ①莫姜被父亲领进家门的时候,我正趴在桌上做作业。莫姜来的那天下了雪,是入冬的第一场,雪不大,下得羞羞怯怯,但是很冷。父亲进来了,随着父亲进来的是一股冷风和他身后一个已不年轻的妇人。
    ②父亲身后的女人穿得很单薄,就是一件青夹袄,胳膊肘有两块补丁,挎着个紫花小包袱,冻得在微微颤抖,看得出她在克制着哆嗦,努力地使自己显得舒展。灯光下,女人的面部青黄黯淡,脸上从额头到左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这道痕迹使她的脸整个破了相,破了相的脸又做出淡淡的微笑。这让我想起京剧《豆汁记》里穷秀才莫稽的唱词,“大风雪似尖刀单衣穿透,腹内饥身寒冷气短脸抽”,眼前这张脸大概就属于“气短脸抽”的范畴了。戏里边金玉奴在风雪天为自己捡了个丈夫,在同样恶劣的天气里不知父亲为我们捡回个什么!
    ③父亲告诉母亲女人叫莫姜,是他在颐和园北宫门捡的,父亲特别强调了,他不把莫姜捡回来,莫姜今天就得冻死在北宫门,因为她无家可归了。父亲说得很轻松,就像他在外头捡了块石头,捡了块砖,自然极了。母亲看莫姜头顶梳着发髻,没有缠裹过的脚上穿着一双烂旧的骆驼鞍儿毛窝,说,你是旗人?
    ④莫姜说是。说老家在易县常各庄,祖父是皇帝陵前负责点灯的包衣,祖姓他他拉,莫姜是她的名。母亲问她怎的没了住处,莫姜说原本在北宫门西边的西上村租了间房,今天到期了,房东把房收回去了。问她家里还有谁,莫姜说娘家没人了,婆家男人叫刘成贵,是厨子,前些年死了,她就一个人生活。母亲还想问她脸上的疤,张了张嘴,终没好意思说出来。莫姜窥出母亲的意思,淡淡地说这道疤痕是她已故的男人给她留下的,她男人脾气不好,那天正好在剁饺子馅,两口子拌嘴……其实就划了层皮,划在脸上就长不好了。
    ⑤父亲说晚饭他在老三那儿吃过了,只这个莫姜从中午就没有吃饭。母亲说厨房的火已经熄了,柜橱里还有一碗豆汁稀饭,凑合一下吧。莫姜却感到很不好意思,但也没有拒绝,看来是饿得狠了。母亲端来了豆汁,就着房内的铁皮炉子热。母亲不可能为了一碗豆汁在厨房重新生炉子,那是一件太麻烦的事情。母亲端来的豆汁是我晚上吃剩下的。豆汁饭酸馊难闻,我吃了两口,不吃了。莫姜双手接过了那碗温吞的、面目甚不清爽的豆汁,认真地谢过了,背过身静悄悄地吃着,没有一点儿声响。从背影看,她吃得很斯文,绝不像父亲说的“从中午就没有吃饭”。我就纳闷,一个落魄之人,怎就拿捏得这般沉稳,这般矜持?
    ⑥喝完豆汁的莫姜坚持要自己把碗送到厨房,一再说自己在堂屋吃饭已经很失礼了,不能再让太太受累。母亲就领着莫姜到厨房,母亲和莫姜一走,父亲就对我说,别告诉你娘,这个莫姜,是北宫门卖花生米的。父亲说莫姜的花生仁儿炒得好吃,脆香入味,咸甜适口,是泡过之后烤的,非一般拿盐土炒出的花生仁儿能比。
    ⑦第二天早晨醒来是满天的大太阳,伸了个懒腰,洒满阳光的窗户纸上有树影在摇曳。猛然想起房内还有一个莫姜,就朝外屋床上看,母亲说那娘儿们正在厨房做早点,天没亮就起来把火笼着了。不知卖花生仁儿的能做出怎样的早点,以她的出身手艺不会比母亲更精彩。
    ⑧我来到堂屋,看见父亲正坐在八仙桌前喝粥,小米粥熬得黏稠腻糊,小酱萝卜切得周正讲究,一碟清爽的腌脆白菜,两个煎得恰到好处的鸡子儿,简单普通的早点看着就很赏心悦目。桌上的“螺蛳转儿”烙得的确好,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比我们平时吃的小了一半,小点心一样,看着焦黄,闻着喷香。这些都是莫姜所为。父亲吃得很滋润,满面红光,告诉母亲,就让莫姜在厨房干活儿。莫姜就成了我们家的临时厨子。
    ⑨莫姜不善言语,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父亲让她“在厨房干”,她就总在厨房待着,院里屋内根本看不到她的影子,好像我们家里就没有这个人。
    ⑩莫姜的性情静得像水,手却老不闲着,总是在做着与饮食有关的事情。在漫长的冬日,我与莫姜围炉而坐,我们凑在一起是因了火炉的温暖。我在折腾那永远搞不清楚的数学,莫姜不知在鼓捣什么,待我疲倦地放下书的时候,炉圈上则站满了洁白如雪的兔子、刺猬、鸭子、乌龟……都是莫姜捏的小点心,精巧美丽,里面的馅是豆沙和枣泥。我忘乎所以地将那些兔子、刺猬一口一个地往嘴里填。莫姜坐在对面,抬起她轻易不抬起的头,微笑地看着猛如饕餮的我,看得出我这毫不遮掩的性情让她高兴。
    (11)莫姜做饭的手艺是化腐朽为神奇,极普通的东西到了她手里就会变得绝妙无比。比如我们家后院那些堆积如山的松树枝子,一度成为累赘。莫姜闲下来的工作是烧松树枝,正如她的性情,不是烈焰蒸腾地猛烧,是只冒烟不出火地慢燃,松树枝上架铁算子,算子上摆着她灌制的肉肠。这种自制松肠成了我们家的传统食品,父亲拿它来待客,送人。
    (12)莫姜在我们家待了近二十年,真跟她学了不少,醋焖肉、樱桃肉、核桃酪、鸽肉包、奶酥饽饽、炸三角。自信已深得真传,就是今天,已近暮年的我,仍旧是我们家节假日的大厨。也有朋友买了材料,提着上门来,言明要学某某菜,倾心地教了可味道总差着一层,作料工艺都对,缺的是莫姜那不愠不火的心劲儿。
    (13)这样精彩的厨师,母亲似乎并没看上眼。在莫姜跟前,母亲时刻要体现出一种“救世主”的优越,在她的心里永远记忆着她从厨房端来的那碗豆汁,记忆着莫姜跟随父亲初到我们家穷途末路的落魄。
    (14)母亲私下说莫姜薄唇细眼,骨瘦肩削,一副贫穷之相,特别是脸上的疤,让她这辈子彻底完了,别再做富贵安泰之想。父亲则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疤痕是浮着的东西,疤痕之下,莫姜相貌平静像寒玉,神色清朗如秋水,那气质不是谁都有的。其时莫姜已不年轻,将近六十岁了。
    (15)莫姜的包袱里有一根梳头用的翠绿扁方。她不让我碰,只能她拿着让我摸,说是万一掉地上就碎了。我摸着那扁方,故意挑剔说扁方上有几处黑点。莫姜收了扁方说那是翡翠上的瑕疵,我说有瑕疵的就不是好东西。莫姜说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物件和人一样,人尚无完人,更何况是物。一直到今天,我才理解“大羹必有淡味”的含义。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次见面,莫姜克制住哆嗦,做出淡淡的微笑,是努力使自己不显得过于落魄。
    B.父亲带回莫姜说是“捡”的,体现了父亲救助莫姜的智慧,避免了无端的猜疑。
    C.第⑦段“满天的大太阳”“洒满阳光”的描写,渲染了“我”对莫姜到来的喜悦。
    D.莫姜来我家当厨子,祥林嫂到鲁镇打工,二人身份相似,但性格上却差异明显。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从“我”的有限视角出发,辅以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莫姜其人。
    B.关于莫姜的身世,作者安排由母亲来“问”,巧妙地突出了母亲在家中的强势地位和小女人的心机。
    C.小说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莫姜的厨艺高超,美食的介绍也体现了京味儿色彩。
    D.第段父母对莫姜的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的识人之智,也间接反映了莫姜的独特气质。
    8.“豆汁”在文中多次出现,其中“京剧《豆汁记》”和“母亲还记着豆汁”在人物刻画上有何作用?(4分)
    9.莫姜曾说:“大羹必有淡味”。结合文本谈谈莫姜的“淡味”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进山中,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欲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未几,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臣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谏之,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伏剑而死。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当伯请地无厌A之日B纵欲荒暴C之时D为臣者E正宜陈力就列F谆谆然G而谏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今智伯知我”与“使形状不可知”中的“知”意思相同。
    B.“襄子乃数豫让”与《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的“数”意思不同。
    C.“臣固伏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固前知其如此也”的“固”意思相同。
    D.“俾身全而主安”与《促织》中“又嘱学使俾入邑庠”的“俾”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被灭,豫让为了给他报仇,改名换姓,漆身吞炭,残身苦形,连妻子都认不出他。
    B.赵襄子虽然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的忠义,最终把企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了。
    C.赵襄子对豫让不为范、中行氏找智伯报仇,却为了智伯找自己报仇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D.豫让刺杀未能成功,求刺衣复仇,以报答智伯。赵襄子允准了,豫让完成心愿后自刎。
    13.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4分)
    (2)未几,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4分)
    14.按照方孝孺的看法,豫让怎样做才能“虽死犹生”?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
    新柳
    薛能
    轻轻须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
    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
    天钟和气元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
    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因此建雄名。
    【注】将军:指西汉周亚夫,曾屯兵名叫细柳的地方。
    15.下列对这首诗歌所采用的对比手法的理解和分析,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态度对比:第一句加点的一“重”一“轻”对比,鲜明地表明人们对“新柳”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②类别对比:第二句“新柳”与“众木”对比,“新柳”在众木无生机时就已发芽生长,突出其早熟的特点。
    ③性质对比:第三句“柔性”与“刚性”对比,“新柳”的轻柔能够压倒刚劲之物,赞美其轻柔的特性。
    ④数量对比:第四句“一枝”与“万枝”对比,“新柳”能够以少胜多,独领风骚,表现其生命力的强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 ②③
    16.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别有怀抱。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愿。(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能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那么就能轻松管理好国家。
    (2)面对司马光的责难,王安石考虑到即使勉强解释,也“ ”,所以只简单回复;又考虑到“ ”,回信不应该草率,故又写了第二封信,即《答司马谏议书》。
    (3)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房屋大致都是使用榫卯结构,但是,并不等于完全不用钉子,我们在《阿房宫赋》中就能找到例证:“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①荣国府中“荣禧堂”的匾额与题词,就显示了贾府与皇家不同寻常的关系。所谓“赤金九龙青地大匾”,金为富贵之色,龙乃皇家专用之物,九是数字之极,三者合一尽显贾府的高贵富有和赫赫权势。而匾上“荣禧堂”三字竟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下面还有皇帝的“万几宸翰之宝”。这在封建社会,堪称 的荣耀。
    ②堂前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两句话其实不难理解,()。珠玑即珍珠、美玉,我们常用 来比喻人有文采,或文词优美。诗句里也有“羽翼便从吟处出,珠玑续向笔头生”。这也暗合了贾府是诗礼簪缨之族,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黼黻有借指爵禄之意,同时也引申为指人有文采,文章辞藻华丽等,无论哪种意思,用来形容贾府都是非常贴切的。诗句里有“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黼黻之美,在于杼轴”、“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等。
    ③值得一提的是,荣禧堂摆设的“交椅”是楠木制成。楠木在清代为御用之材,可见其稀有珍贵。荣禧堂里的交椅,共有16张,都是楠木的,是荣禧堂一口气摆出来的,自然也体现了它的尊贵、气派和荣耀。“交椅”同样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在一些古典章回小说里,“ ”干脆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18.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或熟语。(3分)
    19.下列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直白地讲,就是荣禧堂环境优美,真是“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
    B.简单地说,就是座上客高雅富贵,恰似“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由此可见,贾府堂中人心高气傲,正如“箕踞华屋下,白眼看世人”。
    D.通俗地讲,就是所用物品高档奢华,如同“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0.请将第③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个单句。(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少时读《三国演义》最爱此段:关云长胯下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战阵厮杀,勇猛无俦;战后暂歇却手不释卷,月夜孤灯,帐中夜读《春秋》。《春秋》真有如此魅力,引得忠义无双的关二爷如此着迷?后世之人只见其忠义无双,无不争相模仿,却落了个东施效颦,不知武圣人的忠义源泉,正在孔老二作的《春秋》!
    ②《春秋》之义,得圣光加持,成汉儒热血,理学阐释,心学发挥,一路高光。逮至明亡清兴,则沦为故纸堆。清末民国时代,以《春秋》为代表的“四书五经”,被称为旧学。陈独秀、鲁迅、蔡元培、胡适……等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改变旧文化,传播新文化,其宗旨是达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目的。可惜抗日战争爆发,新文化运动功亏一篑。
    ③仲尼作《春秋》,据实写史,不褒不贬,但“微言大义”,《孔子世家》说“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武圣人夜读《春秋》不倦,正是读出了“微言大义”,知而行之,故此得“忠义无双”的赞誉!
    ④两千年雨打风吹,《春秋》等六经之义,已经融入民族血脉,《春秋》不朽,血脉长存。春秋仍在,《春秋》仍在!忠义仍在!
    2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1)~(2)题。
    (1)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和一处语病,请修改。(4分)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第④段中“雨打风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C.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22.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坚定且强烈的文化自信。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取得这个效果的。(4分)
    四、写作(本题共1小题,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贾平凹说,年轻时,我们为了追求“高档的住所、豪华的车子、风光的工作……,在
    匆忙中度日,以为这就是所谓的高配生活。到了晚年,尝遍生活百般滋味之后,才终于明
    白:人这一生,最高配的生活,其实是拥有一个得体的形象、健康的身体、平和的心态、
    丰盈的灵魂。
    你对“高配生活”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26届高一(下)期末考试题语文
    试题答案
    1.D【D项错误,材料一第三段的《指导意见》只是明确了正当防卫的界定标准,并不能让公民“完全避免”陷入防卫过当的误区。A项正确,来自材料一第一段。B项正确,来自材料一第二段“此时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则易引起社会的质疑和争议”。C项正确,来自材料一第三段第一、二行。】
    2.D【D项图示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仅有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防卫限度四个维度,并不包括“防卫结果”。材料二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即防卫限度和防卫结果。故“防卫结果”只能标示在“防卫过当”的认定中。】
    3.C【C项正确,由材料二第一、二行对防卫过当的法律规定中“同时具备”可以推知。A错误,说法绝对化,材料一第一段“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公民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还可能有其他方式。B项错误,因果不当,材料一第二段结尾,过激措施可能导致防卫过当,不属于正当防卫范畴。D项错误,材料二高巍的递进的两个阶层恰恰说明法律同条不同款之间相互补充,关联紧密。】
    4.②存在争议。争议点在于朱某捡起刀还击时不法侵害是否已经结束以及将刘某杀害是否超过必要限度。【①④符合正当防卫条件,③项李某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其防卫行为发生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时且防卫对象超出不法侵害者,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应属纵火罪。】
    5.①法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正当防卫面临的法律困境,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成果。
    ②伦理:更加尊重伦理原则,符合公民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需求。
    ③公民权益:有利于维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等权益。
    ④社会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每点2分,任答两点满分。)
    6.C【从原文“不知卖花生仁儿的能做出怎样的早点,以她的出身手艺不会比母亲更精彩”的心理看,“我”这时是瞧不起莫姜的。】
    7.B【“突出了母亲在家中的强势地位”错。从文中表现来看,父亲才是家中主宰,母亲几乎是对其言听计从。】8.①京戏演豆汁,以表现莫姜穷途末路(穷愁潦倒)的境遇:(处境艰难类均可)
    ②母亲记豆汁,表现母亲对莫姜的鄙视(或在莫姜面前的优越感)。
    9.①态度方面,不论是对过去苦难还是对现在寄人篱下处境都平淡随和:
    ②性情方面,有着总在厨房待着,静得像水的自守、矜持和稳重;
    ③厨艺方面,有不愠不火的心劲儿。
    10.BDF【当智伯要求割地不知满足的时候,放纵情欲,荒淫暴虐的时候,作为臣子正应该贡献才力承担相应的职责,耐心诚恳地劝谏他。】
    11.A【A项“今智伯知我”的“知”是“了解,赏识”,“使形状不可知”的“知”是“认识,辨认”,两者意思不同。B项“襄子乃数豫让”的“数”是“责备”,“则胜负之数”的“数”是“命数,气数”。C项的两个“固”都是“本来”。D项的两个“俾”都是“使,让”。】
    12.B【“最终”错误,赵襄子第一次放了他,第二次没有。见原文“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寡人不复释子!”】13.(1)赵襄子到厕所去,心里一惊,突感不安,逮捕讯问修整厕所的受刑之人,原来就是豫让。
    【如厕:去厕所,上厕所:心动:心跳,突感不安/内心紧张、恐惧/心惊等意同即可:执:逮捕,抓捕,将“执问”连起来翻译成“拘留审问”等亦给分;刑人:受刑之人,意思接近者酌情给分。】
    (2)不久,豫让埋伏在他必定(将要/应当)经过的桥的下面,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
    【未几:不久,很快,意思相近即可:伏:埋伏,潜伏,潜藏,意思相近即可:当:必定、将要、应当意思相近即可:马惊:被动句。】
    4.①竭尽智谋,忠诚地劝告开导。(对应原文: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答到“尽智忠告”等意即可。)②反复劝谏,君主不从再伏剑而死。(对应原文: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臣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谅然而谏之,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伏剑而死。
    (答到“反复、多次劝谏”等意即可。)(一点2分,两点3分)
    15.C【关于第一句加点的“重”和“轻”,有两种理解:一是重视和轻视。①选项取此意。这一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首句表明的是作者的态度,鲜明且只有一种,虽然事实上或暗中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态度。二是庄重和轻浮,“须”作“是”解。如果取此意,那就是状态的对比,而不是态度对比了。④选项的“以少胜多,独领风骚”曲解诗意。“引”是“招来”之意。】
    16.表面上说周亚夫将军因为“新柳”(杨柳)而威名远扬,实际是说“新柳”(杨柳)获得了周亚夫将军这样的知己。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杨柳那样得到知己的赏识,从而建功立业。【知己+将军+反问语气=?答到得知己、建功,略有分析即可。】
    17.(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终必不蒙见察:蒙君实视遇厚:(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8.至高无上字字珠(坐)第一把交椅(头把交椅)【有错别字视为错误】
    19.B【从衔接看,C项的“由此可见”,是结论语,与前文衔接不紧。从内容看,对联是说人,不是说环境排除A:也不是展现物品,排除D.选择B】
    20.荣堂一口气摆出(来)16张楠木交椅。【如果写成“荣福堂一口气摆出(来)楠木交椅16张”也可,“荣禧堂一口气摆出(来)16张交椅,楠木的”也可:但不宜用“16张楠木交椅被荣禧堂一口气摆出(来)”这样的被动句式,否则后一句中的“它”指代就有问题了。也不能组合成偏正短语。】
    21.(1)删省略号(2分),删“其宗旨是”或删“达到的目的”(2分)。
    (2)C【C项是借代,其余为比喻。】
    22.①巧借“春秋”一词,将《春秋》置于岁月的长河,表明时光永恒,《春秋》不灭,忠义永在。信念坚定。②三个“仍在”的反复使用,语意肯定。
    ③三个短句排比,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④两个感叹号的使用,强化了坚定的信念。(建议:任答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是没什么名声。(后来)他离开他们去侍奉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宠幸他。赵襄子和韩、魏合谋消灭了智伯。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君子甘愿为赏识自己的人牺牲生命,女子愿为喜欢自己让自己愉悦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赏识我,我一定替他报仇而死。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想要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所去,心里一惊(心跳),突感不安,逮捕讯问修整厕所的受刑之人,原来就是豫让。左右的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放他离开。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让皮肤长出癞疮(“厉”通“癞”),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在集市上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不久,豫让埋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的下面,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于是襄子就责备他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天了,而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归附臣服做智伯的家臣,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优呢?”豫让说:“我待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你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我不能再放过你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以前您宽怒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用这种方式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伏剑自杀。
    材料二: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恶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太平,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活名钓誉,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当智伯要求割地不知满足的时候,放纵情欲,荒淫暴虐的时候,作为臣子正应该贡献才力承担相应的职责,耐心诚地劝谏他,一次不听,再来第二次,第二次不听,再来第三次,第三次劝谏还不听从,伏剑而死。假如这样,豫让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难道不胜过斩衣然后自杀吗?

    相关试卷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

    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这是一份语文-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共1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