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
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内在也于借重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纽带。
(选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
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
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反抗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
(选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
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面向的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经验。
自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逻辑中抽离出真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寻找,其实意义甚微。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构出的“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样:“对于一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结果。”
(选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不能脱离真实的现实生活。
B.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象,但是必须遵循“现实逻辑”的原则,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C.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应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
D.要使一部作品具有“文学的真实性”,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靠各种艺术手法,如夸张、想象等。
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实经验分两种,一种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一种是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而前者往往更能引起社会共鸣。
B.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C.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将文学形象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的做法意义甚微。
D.以上三则材料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
3.下列各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 )(3分)
A.《水浒传》中林冲被高俅多次设计陷害,忍无可忍,最终在雪中杀死仇人,上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B.《项羽本纪》中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在乌江畔自刎而死。
C.《祝福》中祥林嫂遭遇丧夫丧子之痛,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在别人祝福时惨死在冰天雪地里。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在父亲被谋杀后,担起重振乾坤的重任,优柔的性格使他在复仇中迟疑,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如何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冲 (犹豫地)爸爸。
朴 (知道他又有新花样)嗯,你?
冲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朴 什么?
冲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朴 哦。
冲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四凤端茶,放朴面前。
朴 四凤,——(向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四 煎好了。
朴 为什么不拿来?
四 (看繁漪,不说话)。
繁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朴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繁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朴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四 药罐里还有一点。
朴 (低而缓地)倒了来。
繁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朴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朴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繁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朴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朴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 (声颤)我不想喝。
朴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冲 (反抗地)爸!
朴 (怒视)去!
[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朴 说,请母亲喝。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朴 (高声地)我要你说。
萍 (低头,至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繁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朴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朴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萍 爸!我——
朴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繁漪面前。
萍 (求恕地)哦,爸爸!
朴 (高声)跪下!(周萍望着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
[萍正向下跪
繁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朴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冲 (抬头,慢慢地)什么?
朴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冲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朴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冲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节选自《雷雨》第一幕)
材料二:
偏生这日贾政回家早些,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谈。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众清客相公们都早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的手出去了。
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外面答应了两声,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贵。因向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撑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李贵忙答“是”,见贾政无话,方退出去。
此时宝玉独站在院外屏声静候,待他们出来,便忙忙的走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冲说“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时被周朴园打断,是因为周朴园非常吝啬,不想把学费给他人。
B.“(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居然敢违背我的话,私下把药倒了!
C.相公清客们说“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是觉得贾宝玉做得不对,不应该这么迟才来向贾政请安。
D.“宝玉独站在院外屏声静候”体现宝玉内心的惶恐,李贵还未出来,他担心李贵会故意在背后说他坏话。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属于舞台说明,说明了人物的心理、神态和动作方位,从而更好地展示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B.“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一连串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体现出繁漪内心的激烈斗争。
C.李贵说“呦呦鹿鸣,荷叶浮萍”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描写,听错《诗经》诗句,这既说明李贵不懂文化,又体现他尽心尽责。
D.材料二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贾政对宝玉和相公清客们的不同态度、对宝玉和李贵的不同态度,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8.周朴园和贾政都属于封建大家长,二人在性格特征和对待家人态度上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6分)
9.周萍、周冲、鲁大海人物形象各异,如果贾宝玉要从中挑选一位给自己作伴读,你认为谁更合适,请说明理由。(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足自立哀此儿犹小也。
(选自《古文苑·手敕太子书》,有删改)
材料二: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子房、萧何、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注]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复,免除(赋税徭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吾得疾A遂困B以如意C母子相累D其余E诸儿皆足F自立G哀此儿H犹小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践祚,文中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
B.是,文中指对、正确,与“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是”意思不同。
C.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与“财物无所取”(《鸿门宴》)中的“无所”意思相同。
D.比,文中指等同,与“比及三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比”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是汉高祖刘邦病危时以父亲和帝王的身份对儿子的谆谆告诫。
B.年轻时的高祖不愿跟着家里做生产之事,做亭长时喜好喝酒和美色。
C.高祖攻城略地能与天下共享,贤才谋士能充分利用,所以能够一统天下。
D.高祖心系沛县和丰邑,主动免除两地的赋税徭役,百姓们感恩戴德。
13.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4分)
(2)乃去。沛中空其皆之邑西献。(4分)
14.帝王因其身份的特殊,往往表现出严肃不可亲近之感,这两则材料却呈现出了汉高祖刘邦与此不同的一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兴①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②,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作这首诗时诗人59岁,闲居山阴。②迮(zé):狭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作此诗时诗人已头发花白,赋闲在家多时,仕途前景不容乐观。
B.颔联中的“乾坤迮”描写诗人凭栏高阁之上空怀满腔愤懑,有较浓厚的主观色彩。
C.颈联中的“五更画角”本指军中画角在五更时的报晓声,这里代指军营或者战争。
D.尾联中,诗人使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描写自己将在烟雨中、丹枫下垂钓的画面。
16.后人评价此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之风,所谓“沉郁”,指诗歌的情感深厚、浓郁、忧愤,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沉郁”的情感。(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政治理想与其他弟子有所不同,所以当孔子刚开始询问他时,他回答“ ”,曾皙所述之志与孔子“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老者安之”的愿望不谋而合,这使得孔子不禁发出感叹:“ ”。
(2)《阿房宫赋》中提到秦始皇对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搜刮,而挥霍起来又毫不珍惜,以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丢弃得到处都是。
(3)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 “ , ” ,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
三、语言知识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18. 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19. 文章结尾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2. 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B. 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
C. 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四、写作(60分)
23.根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60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长时间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体悟了《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学说的智慧,领略了中国传统建筑和戏曲的风采,感受了《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的魅力。当然,我们也看到了鲁迅笔下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与“祝福”文化、封建礼教有关。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能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但也有极个别同学对传统文化没有太多热情,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背诵而背诵,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是太强。
校学生会邀请你作为主讲嘉宾与高一学生在复兴中学文化节开幕式上进行交流。你作为学校国学社的一员,你会讲些什么呢?请写一篇演讲稿,针对上述现象谈谈你的思考和主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级高一下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应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错误。材料一第4段原文是“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
2.D 【解析】A项,“而前者往往更能引起社会共鸣”错误。材料一第2段说“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所以按选项的表述应是“后者”更能引起社会共鸣。B项,“因此十分流行”错,强加因果,材料二第2段说“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并未提到这类作品流行的原因。C项,“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错,材料三第2段说“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可见选项说法错误。
3.B 【解析】选项表述的项羽的结局是历史上真实的结局,没有经过艺术加工,是“历史真实”,不能体现“文学的真实性”。
4. 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观点鲜明。②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严谨周密。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分说“艺术真实”为什么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以及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最后一段再次总结“文学艺术是‘真实’的”,回扣中心论点,提出希望。③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论据典型,有说服力。比如第四段从“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的角度论述,并举了杜丽娘、孙悟空、贾宝玉的例子来论证。(满分4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如果没有具体事例,或从论证语言等角度作答皆酌情给分)
5.①《窦娥冤》存在着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该剧情取材于汉代“东海孝妇”这一民间故事,面向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表现了善恶有报的思想,表明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中遭受重重压迫的人民大众的同情,对他们的拼死抗争给予关切,它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真正的现实关怀,是一种“文学的真实”。
②《窦娥冤》又体现了艺术真实,融合了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该剧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有窦娥临终前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实现,又有窦娥的冤魂托梦给父亲窦天章,虽然这些不符合生活真实,但窦娥敢于反抗的人格魅力和盼望申冤昭雪的愿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是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
(满分4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6.B(A.“是因为周朴园非常吝啬,不想把学费给他人”错误,打断是因为周朴园想到了更重要的事。C.“是觉得贾宝玉做得不对,不应该这么迟才来向贾政请安”错误,这是给贾政台阶。D.“他担心李贵会故意在背后说他坏话”错误,应该是宝玉对父亲的恐惧,怕他还有什么教诲。)
7.D(“对比……对宝玉和李贵的不同态度”错误,文中贾政对待宝玉是“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对待李贵的态度是“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态度同样严厉,所以“对宝玉和李贵的不同态度”不构成对比。)
8.(1)两者都表现出专制、顽固、守旧。(2分)(2)但在对待家人态度上有所不同,周朴园看起来处处为妻子、儿子好,但实际上是自私自利;(2分)贾政看起来对贾宝玉是怒其不争,但实际上还是寄予厚望。(2分)
9.周冲。理由:①本性善良,尊重女性,和贾宝玉有相同之处,能够和宝玉友好相处(2分);②没有不良习气,有反抗意识,可以帮助贾宝玉走上正道(2分);③周萍性格软弱,缺少担当;鲁大海脾气暴躁,性格鲁莽,都不利于贾宝玉成长。(2分)(选其他人,根据理由,酌情给分。)
10.BDG [(原文标点)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足自立,哀此儿犹小也]
11.D(“意思相同”分析有误,“比及三年”中的“比”意为“等到”)
12.D (“主动免除两地的赋税徭役”理解有误,主动免除的是沛县的赋税徭役,后经过沛县父老的坚决请求,高祖才一并答应丰邑(免除赋税徭役)的要求)
13.(1)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一百二十名儿童,教他们唱歌。(关键点“悉”“纵酒”“发”每点1分,大意1分)
(2)于是离开沛县。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酒食)。(关键点“去”“之”“献”每点1分,大意1分)
14.①真实坦荡的个性:反思自己对读书的态度,做亭长时率性不羁。②慈爱深情的父亲形象:教导儿子勤勉读书,关爱幼弟,③仁爱重情的故土之子:还乡告慰父老乡亲,免除乡土的赋税。(每点1分,2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给满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生逢乱世,正赶上秦朝焚书坑儒,禁止百姓读书求学,我很开心,因为我一直都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处。直到登基,我才明白读书是为了让人了解先贤开创道德、学问的意图。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我平生没有认真学习过写文章,不过是通过读书问字了解一些而已。因此文章写得不大工整,但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现在看你写的文章,还不如我。你应当勤奋学习,每次呈上的奏议都应该自己写,不要让人代笔。
萧何、曹参、张良、陈平他们,都是和我同一辈的公侯,岁数比你都大上一倍有余,你见到他们一定要依礼下拜。另外你也要把这些话转告给你的弟弟们。
我一病不起,唯有把如意母子托付给你。我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只是可怜如意这个孩子,他还太小了。
材料二:
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常有大的志向,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泗水的亭长,官府中的小吏没有不被他欺侮的。喜好喝酒和美色。
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的地方就分封给他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对有功的人进行伤害,对有才能的人随便怀疑,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子房(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物啊,我会运用他们(的能力),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
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一百二十名儿童,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击着筑琴,唱起自己编的歌,让儿童们跟着学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定都关中,但是我死后我的魂魄还要思念沛县。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最终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的男女老少亲戚朋友们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过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沛县父老坚决挽留高祖。高祖说:“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于是离开沛县。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酒食)。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沛县父老坚决请求,高祖才一起答应丰邑(免除赋税徭役)的要求,跟沛县一样。
15.D 【解析】“使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错,两句都是虚写。
16.①年老多病,时日无多之悲。作者在首联、颔联写到自己快要满头白发,晚年多病,感慨岁月无多,直抒胸臆。②国土沦丧,战事未停之愁。“乾坤迮”一语双关,暗指国土沦丧,“五更画角”虽为虚写,但可见作者心系战场,仍为战事忧愁。③报国无门,无奈隐居之叹。由颈联可知作者仍关注国事,但只能“空许国”,所以尾联所言的隐居垂钓实为报无门时的无奈之举。
(满分6分,每点2分,有其他相近见解也可适当给分)
17.(1)异乎三子者之撰 吾与点也
(2)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8. 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步骤为:提取主干;切分修饰成分,转换成主谓句子;根据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语序。
第一步,提取原句的主谓宾:大块云和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第二步,将定语转换成主谓句:将定语“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变成主谓句“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将定语“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 变成主谓句“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去掉连词“和”。
第三步,按照逻辑关系调整语序:先分别叙述“大块云”“小块云”的特征,然后对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总结,故答案为: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19. 本句是无疑而问的反问句,故意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增强情感力度,强调作者和朋友们不打伞在雨中淋着而行的惬意美好,表达对北京的云和太阳雨的喜爱和享受。(共5点,1点1分,意思对即可,答4点满分。)
20.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为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或: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句式杂糅),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语序不对)
21. ①虽然身体很累(虽然身体很疲惫);②都能进行高强度运动。
22. C(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相信”表示认为某事是正确的,表达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坚定不移。A.“相信”是信任自己,充当谓语。B.“相信”是信任他人,充当谓语。C.与文中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D.“相信”信任自己的祖父,充当谓语。)
23.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举了必修下学过的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第二段谈不同的同学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一是“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能够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一是“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背诵而背诵,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是很强”。
题目给的情景是:你是学校国学社的一员,被学生会邀请作为主讲嘉宾和高一学生在复兴中学文化节开幕式上进行交流。给的任务是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要求你针对上述现象谈谈思考和主张。“上述现象”一是指传统文化里的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两种态度。“思考和主张”,就是找出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表明你个人的观点和主张。
写作时注意要求写演讲稿,所以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同时情景意识要强,要关注听众是高一学生,是在文化节开幕式上的演讲,是针对关于传统文化的现象进行的演讲,这一些都要在文本中体现出来;主题要鲜明,也要涉及到传统文化糟粕的一面,举例子要举课本中学过的例子;语言方面,要多用短句,多用排比句,这样让演讲具有力度和煽动性。多用比喻可感染听众的情绪,可多用一些书面语,这样更能够让听众接受,信服。
立意:
1.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对待传统文化的方式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例文:
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与‘承’”,希望能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探讨、进步。
整整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我们一直行走在古代传统文化的潇潇细雨中,无须撑伞,无须疾行。在这细雨的滋润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萌芽,扎根,灼灼绽放。因此,我们更要承担好“传”和“承”的责任。
“传”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领悟。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地去观看、欣赏、存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之花。我们需要认真体悟孔子“为国以礼”的谆谆教诲;我们需要认真体悟孟子“保民而王”的治国情怀;我们还要深深体悟庄子“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游刃洒脱。烛之武的审时度势,机智勇敢;窦娥的善良决绝,战天斗地;李斯大气磅礴的胸襟格局,林觉民深情勇决,缠绵大义的家国情怀,都值得我们牢记于心。让那些“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警醒,那些“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教诲,永远回荡在人们心间。
体验传统文化的美丽,尽最大努力的把它们保护留存,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义务。而有的同学却只为学习而学习,对传统文化少了一点喜爱,缺了一份热情,丢了一份认同感。久而久之,就会丢失传统文化的根脉,也丢了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园。
“承”就是要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撇掉传统文化浮面的泡沫,挖掘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孟子说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是告诉我们要抓好物质生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告诉我们要抓好精神教育。这就启示我们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曾子的小康社会图景,正是我们新时代践行的方向。“祝福”里的祭祀礼仪,是乡村风俗的一种,也是家族凝聚的动力。祈求幸福,追求福祉的愿望,又怎么能消失?只是那些封建的忌讳思想,对妇女的歧视行径,应该被我们远远地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才好。有辨别的拿来,有创新的继承,让他们在新时代赋予新的价值,这样我们才能把传统文化承续下去。
只有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不会有“雾里看花”的迷惑;面对当今,不会有“乡愁何寄”的困扰。当然,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这次举办的文化节,就是我们体味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舞台。呼吁大家在文化节上,积极学习,深刻体悟,热心传播,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尽属于自己的力量。
再次预祝学校文化节圆满成功,预祝同学们收获满满。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浸润传统文化,点亮智慧之光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能以主讲嘉宾的身份被邀参加文化节开幕式,深感荣幸,也颇感不安,作为学校国学社的一员,能不能不辱使命,与同学们交流好,并产生共鸣,从而推动传统文化进一步开展,我心怀忐忑;但另一方面,我又充满信心,因为悠久的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十足的魅力和强大强大的穿透力,即使我学有未逮,也丝毫不会影响它夺目的光芒。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应接不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那些古老而深沉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有何意义?是否曾经思考过,那些悠久的文化,能否为我们的现代社会带来一些启示和引导?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到哪些智慧呢?
我认为,首先是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天人合一、君子人格、忠恕之道等。在面对个人仕途失意与国家危难之间,烛之武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家国情怀在人生选择时的分量,并由此联想起了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胸襟,范仲淹“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的境界,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操,正是他们延续了中华民族这一强大而深厚,历经上千年而绵延不绝的文化根脉。
其次,深厚的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认识与实践的价值。章学诚曾云:“六经皆史也。”何止是经?史部自不必说,即使子部、集部也都承载着极为丰厚的传统文化。而其中的精华部分不仅不会被时间的长河所湮没,有时反而会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比如我们的中医药,在今天依然在发挥着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屠呦呦在寻找治疗疟疾过程中对中医药典籍的研究与利用了,假如果没有中医文献的记载,青蒿素的作用能不能被发现以及如何正确的利用,都将是一个大问题。
再次,悠久的传统文化还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大量的古诗词自不待言,《红楼梦》更是荟萃我国审美文化的渊薮,即使像《庄子》这样的子书,也会给人带来极其强烈的审美感受,比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在我们为故事的精彩而赞叹不已之时,同时还悟得了养生之道,明白了技与道的关系等等。
当然,在我们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击节赞叹之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其中存在的诸多糟粕。比如《祝福》中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摧残,《窦娥冤》里官场文化对窦娥的迫害,《儒林外史》中科举文化对人性的扭曲等,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糟粕,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深刻的认识价值,甚至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糟粕性的文化的认识价值,要远在对精华文化认识之上,而这也正是我们革新的动力之源。
明于此,我们高一学生在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作品时就不仅不能产生厌倦心理,还要摈弃那种仅仅将其当作敲门砖的学习态度。以为只要能考个好分数,就万事大吉的心态,就相当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韩愈的话说,就是“吾未见其明也。”
我们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将学习传统文化当成自己增长智慧和才干的武库,当成自己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食粮,当成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和水。要有责任感,有使命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成为点亮我们前行之路的智慧之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高一下期期中模拟考语文试题docx、模拟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知识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