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京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北京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第2页
    北京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12页。

    一 、基础·运用(共13分)
    为更好地了解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班委会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自
    己的情况选择小组并准备了资料,请你帮助完善。
    下面是“乐游中轴”小组整理的中轴线景观的部分材料,阅读后完成第1~2题。 (共4分)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它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 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组成。始建于13世 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经过历朝历代锲而不舍地完善,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 市建筑群。
    中轴线城市景观序列长7.8公里,由北段、中段、南段构成。
    中段北部
    中段北部的城市景观主要由明清时期的皇家宫苑和祭祀建筑构成。这里有北京中 轴线上等级最高、妇 ① 皆知的建筑,也有斑 ② 闪耀的琉璃瓦顶、富丽堂皇的建 筑色彩。景山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也是俯瞰南北景观的最佳视觉节点。从景山 山巅的万春亭沿北京中轴线向南、北眺望,笔直宽阔的街道、重叠对称的建筑形成了严 整、壮丽的城市景观。
    南段
    北京中轴线南段由正阳门,经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止于永定门。它的北部前门 大街北段周边是繁荣、热闹的商业街市;而南部则 ③ 乎不同,这里是明清皇家祭祀 礼仪活动的核心区域,森然的古柏与掩映其间的宏大祭祀建筑构成了自然、寂寥和神秘 的景观形态。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锲而不舍qì 俯瞰kàn 对称 chèng B.锲而不舍 qiè 俯瞰kàn 对称 chèn
    C.锲而不舍qiè 俯瞰gǎn 对称 chèng D.锲而不舍 qì 俯瞰gǎn 对称chèn
    东城区初一语文 第1页(共8页)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结合语境,横线处填入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孺 ②澜 ③炯 B.①儒 ②镧 ③迥
    C.① 儒 ②斓 ③炯 D.①孺 ②斓 ③迥
    3.“创意表达”小组的某位同学在摘抄本上贴了一幅绘有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的作品,请
    《梦象·祈年》(刘鹏画)
    帮助选择最符合左面画作中建筑特点的一个词语,并用正楷
    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3分)
    A. 耀武扬威 B. 海市蜃楼
    C.气冲斗牛 D. 垂垂暮老
    “使者达人”小组的同学为更好地传播中轴线文化,还阅读了作家张之路的小说《雨 燕飞越中轴线》 一书。以下是其中一位同学写的读后感,阅读后按要求完成第4~5题。
    ( 共 4 分 )
    北京中轴线南北延伸,如城市的脊梁,挑起北京城厚重的历史与现实。《雨燕飞越 中轴线》一书里,中学生罗燕凌救助一只受伤的雨燕,进而得以从雨燕的视角由南向北 俯瞰中轴线,了解和感受她的魅力和底蕴。这是一场在想象力的托举下不断打开视野 的中轴线之旅。作者巧妙选取中轴线上的树作为线索,以树的历史故事串起中轴线的 文化脉络:永定门前银杏树的叶子 ;太庙中的“树上柏”如屹立的守望者,与雨 燕共诉历史沧桑;社稷坛的槐树和柏树如亲密相拥的挚友,与雨燕随风共舞……这些古 老的树木屹立千年,亲历了古都的变迁发展,也展现了今日的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 成果。
    4.小组同学想用“这本书妙在 来讲述中轴线文化”的句子评价这本书,根据语
    境,从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介词和一个偏正短语将句子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感受 魅力和底蕴 B. 以 雨燕的视角
    C. 和 受伤的雨燕 D. 由 雨燕飞越
    5.语段横线处的话还没有写完。根据语段的内容、语言表达特点,将该句补写完整。(2分)
    6.教材中,唐代诗人 ① 的诗作《 ② 》也涉及了北京的文化古迹。诗题中的建
    筑,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2分)
    东城区初一语文 第2页(共8页)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5分)
    7.第(1)~(3)小题任选一题作答,第(4)(5)两个小题必答。所有试题须按顺序作答。
    (1)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2)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3)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
    (5)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由此衍生出新的意义。你积累的古诗
    文句中,“ ”具有这一特点。(本试卷中已出现的古诗文句除外)
    (二)阅读《望岳》一诗,完成第8~9题。(共5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8.诗歌中,诗人常常以寄寓了主观情感的事物为意象,构筑传达独特情感的意境。联
    系上下文,体会画线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传达出的意境。(3分)
    9.下列说法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全诗扣住“高大”二字写泰山,前六句描写泰山景物,表现它的高大雄奇,七八句则
    用“小”反衬泰山的高大。
    B. 一二句以问答开篇,诗人没有单从海拔角度形容泰山之高,而是以它横跨齐鲁的
    空间之广烘托泰山的高耸绵延。
    C. 三四句写近望中所见的泰山,“钟”字把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蕴含着诗人对泰山
    壮美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 七八句直抒胸臆,从“会当”这一词语,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
    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三)阅读下面选自《梦溪笔谈》的材料,完成第10~13题。(共 8 分 )
    【材料一】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
    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
    东城区初一语文 第3页(共8页)

    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 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 一板印刷, 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 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
    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卷十八·技艺》)
    【材料二】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②多荡摇,指爪及碗唇 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统中独茧缕③,以芥子 许①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⑤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
    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①,莫可原其理。
    (《卷二十四·杂志一》)
    ①方家:方术之家,泛指医卜星相之类人。②水浮:指针穿过灯心草,浮在水面上的情形。③新 犷(kuàng)中独茧缕:新缫出的单根蚕丝。新丝的纤维弹性及韧性较强,采用新丝,以保证悬针所指 方位的准确性。 ④芥子:芥菜籽。许:表示约计的数量,意思为大小。用蜡粘结针与缕,是为防止 缕直接结、扭针腰产生的弹性对精度发生影响。⑤磨而指北:摩擦后针尖指向北方。 ⑥柏之指
    西:古代有柏树生长倾向西的说法。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用讫再火令药镕 火 :
    (2)莫可原其理 原 :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之”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是(1分)
    例句:持就火之
    A.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
    B.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C.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12.从【材料一】或【材料二】中任选一个画线句,结合语境用现代汉语翻译。(2分)
    13.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说说它们体现了作者沈括作为科学家的哪些特点。(答出两点
    即可,3分)
    东城区初一语文 第4页(共8页)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紫藤萝瀑布》选段,完成第14~15 题。( 共 5 分 )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 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 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 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 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 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 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 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 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 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 行。 ……
    14.选段写作者因紫藤萝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见到眼前 ① 的紫藤萝花瀑,感受到 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再和十多年前家门外稀落伶仃的紫藤萝对比,感悟
    到② 。(两空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5.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揣摩,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3分)
    (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化静为动)
    (2)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物我交融)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16~18题。(共7分)
    【材料一】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 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 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楚那到底 是些什么。
    (《太空一日》,杨利伟文)
    东城区初一语文 第5页(共8页)
    【材料二】
    近年来,空间碎片(本文提到的空间碎片特指太空垃圾)数量迅速增长,原因除了人 类空间活动更频繁之外,还源于空间碎片、航天器之间碰撞情况加剧。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唐纳德·凯斯勒认为当空间碎片数量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就 会引发连锁在轨碰撞,使航天器无法在外层空间安全运行。
    2021年6月,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提出了4条空间碎片减缓措施:第一,限 制航天器在轨期间产生碎片。第二,最大限度地降低航天器在轨解体的可能性。第三, 对到寿航天器进行离轨处置。第四,尽力避免航天器发生在轨碰撞。
    在积极预防空间碎片产生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对在轨空间碎片进行治理。如果能 够将较大的空间碎片移除,将会显著改善空间环境,有效遏制“链式碰撞”的发生。
    美国维维卫星公司希望发射太空机器人,将退役后“搁浅”的卫星重新定位到不同 的轨道。美国系绳无限公司希望借助较复杂的在轨飞行器组合体,大量捕获退役的小 型航天器,使其尽快再入大气层。
    (《罚单督促!空间碎片清理与减缓招数翻新》,于远航文。有删改)
    16.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的话题,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17.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杨利伟客观记录了在太空中的所见,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
    B. 在飞船里感觉不到物体的任何撞击,所以太空垃圾没有危害。
    C. 现在,既要预防空间碎片产生,又要对在轨空间碎片进行治理。
    D.空间碎片安全问题虽然日益突出,但也创造了新的航天市场需求。
    18.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为班级黑板报“太空知识我来讲”栏目提供一段介绍“太空垃
    圾”的文字。(70~100字,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9~21题。(共10分)
    落红萧萧为哪般
    迟子建①
    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 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 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由于被日 军占领,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紧缺,端木燕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的花瓶, 替代骨灰盒。这个无奈之举,在我看来,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因为萧红是一朵 盛开了半世的玫瑰,她的灵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
    香港沦陷,为安全计,端木燕良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中, 一只埋在浅水湾, 卧听着“海涛闲话”;另一只埋在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 树下,仰看着花开花落。
    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从暂住的寓所,向南行五六分钟吧,可看到一个小
    东城区初一语文 第6页(共8页)
    山坡。我无意中散步到此,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时,心下 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
    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
    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 艰辛, 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 《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茅盾先生作序。而《生死场》的 原名叫《麦场》,标题亦是胡风先生为其改的。可以说,萧红踏上文坛,与这些泰斗级人 物的提携和激赏是分不开的。不过,萧红本来就是一片广袤而葳蕤②的原野,只需那么 一点点光, 一点点清风,就可以把她照亮,就可以把她满腹的清香吹拂出来。
    萧红在情感生活上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爱慕她的人很多,她也曾有过欢欣和 愉悦;不幸的是真正疼她的人很少。她两度生产,第一个因无力抚养,生下后就送了人; 而在武汉生下第二个孩子时,萧红身边,却没有相伴的爱人,孩子出生不久即夭折。婚 姻和生育,于别人是甜蜜和幸福,可对萧红来说,却总是痛苦和悲凉!
    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 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她用 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 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 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 经久不衰。
    萧红去了,但她的作品留下来了,她用作品获得了永恒的青春!
    圣士提反女子中学规模不大,但管理极严,平素总是大门紧锁。有一天放学时分, 我混进门里。 一进去,就被眼尖的门房发现,将我拦住。我向她申明来意,她和善地告 诉我,萧红的灵骨确实在园内,只是具体方位他们也不知道。如果我想进园凭吊,需要 与校方沟通。我怅惘地出园的一瞬,忽闻一阵琴声。循声而望,那座古朴的米黄色小楼 的二层,正有一位梳短发的女孩,倾着身子,动情地拉着小提琴。窗里的琴声和窗外的 鸟鸣呼应着,让我分不清鸟鸣是因琴声而起呢,还是琴声因鸟鸣才如泣如诉。
    我想,既然萧红就在园内,我可以在与她一栏之隔的城西公园与她默然相望。
    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 子中学,祭奠萧红。萧红是黑龙江人,我多想洒一瓶呼兰河畔生产的白酒给她呀,可是 遍寻附近的超市,没有买到故乡的酒。我只能以我偏爱的红酒来代替了。
    女校静悄悄的。我隔着栏杆,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杆 相距半米,适合我洒酒。 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 一棵则是冠盖入云、枝干道劲的榕树。 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默念着萧红的名字, 一半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洒在树身如水泥浇筑的大榕树下。
    洒完红酒,我来到圣士提反女校旁的城西公园。 一双黑色的有金黄斑点的蝴蝶,在 棕榈树间相互追逐,它们看上去是那么快乐;而六角亭下的石凳上,坐着一个肤色黝黑
    东城区初一语文第7页(共8页)
    的女孩,她举着小镜子,静静地涂着口红。也许,她正要赶赴一场重要的约会。 我想萧 红一生历经风寒,她的灵骨能留在温暖之地,落地生根,在香港与拉琴的女生和涂红唇 的少女为邻,也是幸事。更何况,萧红临终有言,她最想埋葬在鲁迅先生的身旁。
    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女校外的另一条路——柏道。暮色渐深。走着走着,我忽 然感觉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 一样东西飘落在地。原来从女校花园栏杆顶端伸 出的扶桑枝条,送下来一朵扶桑花。没有风,也没有鸟的蹬踏,但看那朵艳红的扶桑,正 在盛时,没有理由凋零。我不知道,它为何而落。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 呢!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
    (有删改)
    ①迟子建:当代著名作家,曾多次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代表作有《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 鸦》等。②葳蕤(wēiruí): 形容枝叶茂盛。
    19.作者用凭吊的方式记录了著名作家萧红的一生。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萧红一生中
    遇到的不幸和取得的成就。(4分)
    20.联系上下文,下列对文章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2分)
    A.萧红一生颠沛流离,没有感受到人世的温暖。
    B. 虽然萧红能安葬在温暖的异乡,但作者还是为她没能葬在鲁迅身边而感到遗憾。
    C. 作者认为,萧红最终与拉琴的女生、涂红唇的少女为邻,能让她感受到生命的慰藉。
    21.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体会到的萧红的主要精神品质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四、名著阅读( 共 5 分 )
    22.从《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岩》中任选一部作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就你 专题探究时主要运用的阅读策略方式方法及采用的原因进行简要说明。(不超过
    150字)
    五、写作(习作40分十提纲2分)
    23.根据你的理解,以“认识陌生人”为题目,写一篇涵盖以下条件的文章:
    (1)要有具体的过程。
    (2)要有细节描写。
    文章可写实,可虚构,可发生在过去、现在或者未来。
    注意:(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文体不限。
    (3)写诗歌须写十行或十行以上。其他文体,字数400~500字。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东城区初一语文 第8页(共8页)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选择题部分。(共6分。每小题2分)
    其他试题部分。(共7分)
    3.答案:C
    评分:3分。选择2分,用正楷字书写1分。
    书写1分考虑:被书写的汉字在田字格的间架结构,是否用正楷字书写。
    5.示例:如活泼灵动的精灵,与雨燕共绘美丽画卷
    评分:2分。内容1分,语言表达1分。
    内容:和(分号内部)句子内、上下文的衔接,比如叶子会呈现的样态,与雨燕的关系。
    语言表达;比喻,句式(如……与雨燕……)
    6.答案: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评分:2分。每空1分。所填内容中,作者姓名、建筑物名称,错一字即该空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 一)默写(5分)
    7.答案:(1)莫笑农家腊酒浑(2)青草池塘处处蛙(3)烟笼寒水月笼沙(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 衣(5)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评分;5分。每空1分,错一字即该空不得分。
    题号
    1
    2
    4
    答案
    B
    D
    B
    (5题:非背诵文本也可。只要所答符合题干要求,
    (二)古诗理解与欣赏(5分)
    8.示例:画线句通过借助“曾云”“归鸟”这些意象以及动词“生”“入”,动态描事了诗人 细望泰山时日中层层白云不断翻涌、日蓉倦鸟扑入眼帘的奇异、动人之最,呈现基 山雄奇壮丽之意境,扦发了对泰山的痴迷与费叹.这两句与前四句通过里岳写泰山 壮美之景及震撼人心的力量,由此而生最后两句的登临之意,展现青年诗人的远大 志向和宽广胸怀。
    评分:3分。体会意境2分,结合上下文1分。
    体会意境2分:意境(样态或特点)1分,表达出的情感1分。
    9. 答案:D
    评分:2分。
    (三)文言文阅读(8分)
    10.答案:(1)用火烧。(2)推究,考查,追寻。
    评分:2分。每小思1分。
    10(2)题:三个词语中的一个词,或意思本质相同的词语皆可。
    11.答案:B
    评分:1分.
    12.示例:
    材料一句: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可以很快刻制它们.
    材料二句:只是(它)坚硬光滑容易坠落,不如用丝悬挂为最好。
    评分:2分。关键词语(材料一句“奇”“旋”,材料二句“滑”“若”)解释1分,整体
    意思1分。
    13.要点:(1)记录自己的亲身所见所闻,不虚(夸)谈。比如字印被他的“群从”得到并珍 藏,家中指南、北针皆有。(2)求真务实的核验,追寻背后的原理。比如对字印“活” 之特点、用胶泥而不用木头刻印原因的探求,对磁石指南原理的追寻。(3)对事物双 察入微。比如对制印材料及其厚度、对指南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磁偏角)
    细微观察。(4)如实记录发明(发现)人的身份、职业,让他们在中国科技史上发
    光大。比如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异出身于卑微的“布衣”,指南针发明者“方家
    评分:3分。每个要点1分,结合材料简要说明1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1分:指针对答出的两个要点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该分为整体给分。
    表述的逻辑。
    科学家的特点不仅限于以上四点,比如思维严谨,结合材料使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内
    用来呈现其思维特点,也可。
    答案表述上,可以是本参考答案的表述,比如两则材料体现得共同点、也可以从单个
    发现的科学家的特点。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 2 页 ( 共 6 页 )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课内散文文段阅读(5分)
    14.示例:①茂盛、闪耀、生机盎然 ②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评分:2分。每空1分.
    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空,空中答成“茂盛”或者“生机盎然”,或与这两个词语意思本质相同的词语管可。但
    横线上仅填写“闪耀”不得分。
    ②本质意思同可。单答“人生的美好”或“生命的美好”也可。
    15.示例:
    (1)句。“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 了,形象地写出光泽闪耀的静止的紫藤萝似真的瀑布般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突出了
    它蓬勃旺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句。在驻足凝望紫藤萝花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这条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 缓缓流过”。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带走了“我”关于生死的疑惑和疾病 的痛楚,让“我”深深感到生命的宁静和喜悦。
    评分:3分。结合句子内容且能按提示要求分析,2分:情感,1分。
    结合句子内容且能按提示要求分析,2分:结合句子内容1分,根据提示要求分析1分。
    (二)多材料阅读(7分)
    16.答案:我在太空中看到了可能是灰尘也可能是太空垃圾的类似棉絮状物体。
    评分:2分。“看到”1分,与话题“太空垃圾”的关系1分。
    17.答案:B
    评分:2分。
    18.示例:近年来,因人类空间活动频繁,太空垃圾数量迅速增长。这可能会带来危害,致 使航天器无法在外层空间安全运行,从而威胁航天员和科学家的生命。我们要采取
    多种措施,创新清理与减缓技术,加大对太空垃圾的治理。
    评分:3分。(太空垃圾的)现状(情况)1分,影响1分,措施1分。
    该题是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两则材料后,根据需要提取、整合相关信息与文字。所答内
    要与“太空垃圾”密切相关。
    三)课外散文阅读(10分)
    要 点 :
    不幸:遭遇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时代, 一生颠沛流离;情感上真正疼她的人少,
    经受了婚姻和生育的痛苦和悲凉;穷困,无力抚养自己的孩子;英年早逝。
    成就:作品获得不少泰斗级人物赏识;留下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尤其是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独一无二“后花园”的《呼兰河传》,生机盎然,经久不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3页(共6页)
    良(用作品狭得了水恒的直春)。
    评分:4分。
    19幽分值分配两种方案;
    其一.“不幸”3分,成就1分(“成就”的第二个要点。比如为留下两本传世之作).另
    一方案,不幸2分,成就2分。
    这两种方案可。
    “不幸”中.根据给分方案,学生只要答出所列要点的2或3个,即可。
    20.符案: A
    评分:2分。
    21.示例:内心始纤纯洁,面对各种困难不退缩。理山:全文采用大量篇幅记录了萧红经受 的诸多磨难。[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仍然通过苦难过池.写下对后世比响深远 的清丽优美的作品《呼兰河传),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这种情神品质的
    货美也是作家迟子建凭吊萧红之由,字里行间强烈表达了作者对萧红的怀念与改意.
    评分:4分。(体会到的)主要精神品质1分。理由3分。
    (围绕体会到的萧红的主要精神品质说明)理由3分:根据全文内容1分,具体理由2
    分(从文章上要内容和作者两个角度谈,各1分)。
    对体会到的主要精神品质,不强求与示例表述一致、比如答成“坚切”“顽强”亦可.关 健在很据企文内容谈自己怎么体会到或者为什么休会到萧红的这一或这些主要精神品质。
    四、名著阅读(共5分)
    选择的名著:《骆驼样子》 探究的专题:给祥子写小传
    22.示例:略读和精读结合。用略读,可以方便我梳理祥子一生大致经历及他生活的时代背 景:采用精读中的圈点、批注,可方便把握祥子经历中的关键点,比如他的“三起 三落”、他巨大的心理差异。二者结合,不仅能顺利完成专题探究,还能力助我发
    现作家借这个人物创作这部小说的意图。
    评分:5分。专题、主要阅读策略方式方法各1分,围绕专题、结合体会简要说明原因2
    分,表述逻辑1分。
    用绕专题、结合体会简要说明原因2分:说明原因时,可以整体说,也可入此示例分开说。 结合自己阅读该书籍的体会1分,具体原因1分。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4页(共6页)

    相关试卷

    北京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8页。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