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924410/0-17198758823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河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924410/0-17198758823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河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924410/0-17198758824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河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924410/0-171987588247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河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924410/0-171987588253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河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924410/0-171987588257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河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924410/0-171987588264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河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
展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原文呈现】(红色加线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写作背景】范仲淹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文学文化常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用典】化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出塞外天气极寒冷,与词人家乡吴地截然不同,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边地的荒凉,表现戍边将士无法回家的凄苦。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表明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还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主旨】本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词人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表现了边关将士的爱国之情和思乡忧国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
【常考名句理解】(1)《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渲染了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 (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1.(2021河南)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2分)
【答案】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2.(2023河南)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分)3.(2022河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一点1分,共2分)
【答案】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4.(2021河南)“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2分)
【答案】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合理即可。2分)
6.(教材思考探究)《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示例:秋霜洁白,岁月流逝,我头发渐白,朝廷何时才能修武备,重边功,我和士兵们何时才能归乡啊?(描述合理即可。2分)
5.请以词人的口吻,简单描述“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词人的心理活动。(2分)
【答案】情景:边塞秋来,风景与中原自是不同。南飞的大雁,决意离去,毫不犹豫。边声四起,角声犹厉,听之伤心。背负层峦叠嶂,在长烟落日中,一座驻军孤城,城门坚闭。戍边守土,将士之责;功业未成,泪洒滂沱。纵然乡关万里不得而归,只好借酒浇愁,暂忘烦忧。那悠然响起的羌笛之声,仿佛将寒霜洒落一地。(想象合理即可。2分)思想感情: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烟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1分)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在抒情的气氛中,也叠映出“浊酒一杯”“燕然未勒”“羌管悠悠”“将军白发征夫泪”等意象,可见作者是借助诸多意象来抒发情感的,表现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共4分)
7.(教材积累拓展)仿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2分)示例:“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
【答案】示例:“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闭”字,透露出边关战事紧张、防守任务重大的情形。(1分)“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坚闭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塞外的荒凉与寂寥。(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024河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0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 这是一份2024河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0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诗词曲鉴赏,塞北一带的天空,用珍珠缀成的帘子,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拉开弓弦,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指沙漠,纵横交错的样子,泛指西域的琴,领兵将帅的营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标古诗词曲分篇梳理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标古诗词曲分篇梳理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第35首十五从军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23篇比较整合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23篇比较整合课件,共25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