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移动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22362/0-1719890543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移动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22362/0-17198905440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移动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22362/0-1719890544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移动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22362/0-171989054409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移动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22362/0-17198905441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移动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22362/0-171989054416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移动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22362/0-171989054418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移动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922362/0-171989054421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移动
展开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半球“寒极”——奥伊米亚康
奥伊米亚康为北半球“寒极”之一,奥伊米亚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居住地之一,经纬度位置63.27°N 142.77°E。 1926年1月26日,人们在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地区测得过-71.2℃的最低气温,奥伊米亚康因此获得北半球“冷极”称号。 这里的土地是永久冻土,所以居民的房屋都必须建筑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房屋与地面最少有1米的间隔,不能直接建在冻土上,否则室内热气会融解冻土地基,发生房屋倒塌,房子不但特别厚实,而且门窗要四五层,以防室外寒气侵入。水管不是埋在地下而是铺在地面上,沿途设加热站,以防管内水冻结。 此时在户外,如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脸可能在几秒之内就会被冻伤,甚至被风吹伤。在室外呼吸,人们可以听到自己呼出的气变成冰渣的声音;气温只有下降到-52℃,村里唯一的一所学校才开始停课。提问:是什么原因让此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呢?
气温分布特点:气温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逐渐递减。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
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暖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高,背风侧气温较低。
冷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低,背风侧气温较高。
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气温分布特点:暖流对沿岸有增温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有降温的作用。
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
知识点1 气温(重点)
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如果夏温明显偏低
地形因素(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
4. 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
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山区气候寒冷,人烟稀少。位于印迪吉尔河上游山间盆地的奥伊米亚康村最冷月月均温—50.1℃,有北半球“寒极村”之称,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只有6—8月月均温度在10℃以上。奥伊米亚康村所在盆地的底部海拔约740米,有季节性草甸,四周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针叶林分布。
(1)分析奥伊米亚康村称为北半球“寒极村”的原因。(6分)
①奥伊米亚康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白昼时间较短,获得太阳辐射少;
②距离亚欧大陆冬季风源地近,受其影响冬季寒冷;
③盆地地形且南高北低,利于寒冷气流侵入堆积;
⑤山地海拔较高,山地夜间冷却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加剧低温;
④积雪时间长,雪地反射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8月表层水温最高,约为9-10℃,冬季有88-146天的结冰期。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内,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
(1)贝加尔湖被称为冷暖双制的“天然空调机”,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①贝加尔湖蓄水量大,湖水的热容量大,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
②贝加尔湖结冰期长,冬季湖水结冰释放潜热(或热量),减轻酷寒;
③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炎热程度。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想一想: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
①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根据单位时间(一般为1天)的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等不同等级。
小雨: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中雨:24h降雨量10~25mm者。大雨:24h降雨量25~50mm者。暴雨:24h降雨量50~100mm者。大暴雨:24h降雨量100~250mm者。特大暴雨: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
1. 概念: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
3. 降水的形成条件:
二、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
充足的水汽供应;有足够的凝结核;气温下降使水汽含量达到过饱和状态;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 形成过程:近地面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
成因: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在高空冷却 凝结。
特征: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
分布:主要在赤道地区,我国夏季的午后也会出现。
成因: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凝。
分布: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
成因: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特征:强度大,多为暴雨,且常伴有狂风、雷电,历时短。
分布:我国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
知识点2 降水(重点)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位于沿海,海洋性强,降水丰富。
①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压带;②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形成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③而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形成降水,如夏季风。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充足。
雨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对流活动,再加之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灰尘(凝结核),导致城市降水较多。
西班牙的耶罗岛(右图为“耶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读图回答1~2题。1.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2.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 )A.受信风影响 B.受副高影响C.受洋流影响 D.受人类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体分布在纬度为25°~35°的大陆东岸,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北方界线比理论上的界线明显南移。读右图,回答3~4题。3.和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部纬度位置明显向南偏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势力较强B.夏季风势力较强 C.缺少高大的东西向的山脉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4.同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34°N)的纬度明显高于淮河(32°N)的纬度,其原因主要是( ) A.距海的远近不同,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别 B.地形因素 C.大气环流因素 D.与冬季风的源地距离不同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问题: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判断图中A,B,C,D,E,F,G,H,I,J各地点的气候类型。
答案:A.热带草原气候 B.地中海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E.温带海洋性气候 F.热带季风气候G.温带季风气候 H.亚热带季风气候 I. 热带沙漠气候 J.热带雨林气候
在气候统计图中,我们是如何识别不同气候类型的?
抓住气候与降水特点 轻松判断气候类型
北半球 : 夏季(7月) 冬季(12月)南半球 : 夏季(12月)冬季(7月)
第一步:以“温”定“半球”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以温定带(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
第三步:以“水”定“型”
(1)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各月份降水均匀)(2)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3)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干燥)(4)少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读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10~11题。
1.判断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2.下列对该地气候类型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高温 B.全年多雨C.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D.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类型二:气温和降水统计表
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5~6题。
3. 影响该城市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 A. 暖流B. 西南风C. 西北风D. 东南风4. 该城市可能属于的国家是( ) A. 美国B. 南非C. 巴西D. 意大利
类型三:气温和降水点状、折线图
类型四:气温和降水玫瑰图
类型五:气温和降水坐标图
▲ 1月 ● 7月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类型七:气温和降水单元格图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
读“某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1~2题。
①②③④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 (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2.③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 A.受季风影响 B.受西风带控制 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考点四 气候类型的判定
知识点2 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东南亚马来群岛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特征①: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特征②:有数量丰富的藤本、附生植物。特征③:常见茎花、板根现象。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南北纬10°-20°(23°26′)大陆西岸
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偏东及偏南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
湿季高温多雨,草原一片葱绿,生机盎然。
干季晴朗少雨或滴雨不下,土壤中水分严重不足,植物凋萎,一片枯黄。
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由于塞伦善蒂地区进人干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湿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
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南北纬20°(23°26′) - 30°大陆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植物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披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具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很广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纬10°~25°(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与热带雨林相比,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种类较少,群落较简单,优势物种较明显,板状根和茎花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木、附生、寄生植物也较少,季相变化明显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其他大洲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澳大利亚东南部与西南部
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叶片常绿坚硬,机械组织发达,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 — 淮河以南地区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春季会落叶;群落结构较简单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 — 淮河以北地区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冬季落叶,季相变化明显
全年温和湿润(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其他大洲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叶小、叶片内卷,地下部分强烈发育。季相变化明显
将各类气候类型与其分布规律连线。
30°-40°大陆西岸
10°N-25°N大陆东岸
10°S-10°N之间
40°-60°之间大陆西岸
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25°N-35°N大陆东岸
35°N-55°N的大陆东岸
30°-40°至60°-65°的大陆内部与东岸
北纬50°至北极圈的大陆
题型08 气候及影响特征
“蜂巢屋”是叙利亚阿勒颇地区的传统民居,石质基底上全是土坯堆砌而成,墙体厚达80厘米,具有圆锥形屋顶,仅一座拱形大门,没有窗户,下图为叙利亚周边地区区域图及“蜂巢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叙利亚沿海地区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A.全年均匀西风带影响 B.全年稀少信风带影响C.夏季集中夏季风影响 D.冬季集中西风带影响
2.“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A.抵御夏季的雨水 B.防御冬季的风沙C.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D.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读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地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
4.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受高峻地势的影响B.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C.甲地全年受信风带影响D.乙地处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5.有些年份,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导致甲处附近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该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附近海岸降水比往年偏少B.甲处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减少C.乙处附近海岸降水比往年偏多D.乙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加强
知识点3 气候类型的判读(重点)
(4)根据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
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区的高原内陆地区
地势较高、气温低,上升气流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
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受大陆轮廓的影响)
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
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非洲索马里半岛沿岸
北半球同一种自然带,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西岸较高
东岸受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
知识点4 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基础)
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影响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方面。
2. 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1)概念:是一个地方所呈现的自然风景或景色,包括植物和动物、地表形态、土壤类型、河湖特征等方面。(2)形成因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
3. 同一纬度地区,不同气候类型自然景观不同
4. 不同纬度地区,同一气候类型的不同时间,自然景观不同
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第3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第3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寒带冰原或者苔原,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1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1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共35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4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4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复习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气候的因素,1陆地气温的变化,③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影响因素,3降水的类型,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