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支原体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小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某些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发烧、咳嗽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支原体主要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B. 支原体与其他细胞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C. 组成支原体的蛋白质在人体细胞核糖体上合成
D. 支原体的DNA上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2. 下列有关某雄性生物体中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 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 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3. 某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的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DNA全部碱基数的19%,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的20%,则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DNA全部碱基数的( )
A 20%B. 21%C. 40%D. 42%
4. 某生物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a、B/b和C/c表示,不考虑互换,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数比为( )
A. 4:1B. 2:1C. 1:2D. 1:1
5. 如图为某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B. ①③过程所需原料相同
C. 该病毒的RNA不能直接做为翻译的模板
D. ①②③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
6. 下列有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含两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含四条X染色体
B. 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
C. 精子产生过程与雄性激素有关,卵细胞的产生过程与雌性激素有关
D. 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不同
7. 某班级分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采用了如下流程:制作脱氧核苷酸→制作脱氧核苷酸链→制作双链DNA→螺旋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制作脱氧核苷酸时,将磷酸和碱基连在脱氧核糖的特定位置
B. 制作脱氧核苷酸链时,相邻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直接相连
C. 制作双链DNA时,两条链之间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
D. 各组DNA模型的碱基序列往往不同,反映了DNA分子的多样化
8. 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中甲~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
B. 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C. 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
D. 甲、丁、戊中的蛋白质完全不相同
9. 下列能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的依据是( )
A. 细胞中有胰岛素的mRNAB. 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C. 具有天花病毒抗体的基因D. RNA聚合酶结合到DNA上
10. 如图所示为某真核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三条肽链,根据肽链长短可以判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B. 因为模板相同,所以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
C.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用到了45个密码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44个氨基酸
D. 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肽链所需的时间越短
11. 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
B. 图中3种细胞的基因组成具有特异性差异
C. 图解可说明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图中白色方框表示“沉默”的基因
12. 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基团),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⑤D. ⑥⑦
14. 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
A. 马蛔虫受精卵B. 桃花雌蕊C. 小鼠睾丸D. 叶芽
15. 艾弗里做了如图所示的若干组重复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 每组培养皿中的全部菌落都是光滑型
B. 每组培养皿中都长有部分光滑型菌落
C. 只有部分培养皿中全部菌落都是光滑型
D. 只有部分培养皿中有少数光滑型菌落
16.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多次后共消耗游离的嘌呤类脱氧核苷酸150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经复制后产生了16个DNA分子
B. 若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小于1
C. 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其互补链中A:T:G:C=4:3:2:1
D. 该DNA分子片段中共有腺嘌呤60个,复制多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17. 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下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
B. 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
C. 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18. 某精原细胞(8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用 15N 标记后置于含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 过细胞分裂得到 4 个子细胞。下列推断正确的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 15N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 50%
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 15N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 100%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 14N 的染色单体有 8 条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 14N 的染色单体有 4 条
19. 如图为DNA复制可能的两种方式,甲组实验用15N(无半衰期)标记细菌的DNA后,将细菌 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乙组实验用甲组培养的子代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 下列有关甲、乙两组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只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
B. 只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
C. 只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可确定复制方式
D. 只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
20.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全部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且各占一半
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可相互融合
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流动性完成的
第Ⅱ卷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0分。
21. 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两种,分别由A和a控制。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____性状。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互为__________。
(2)残翅果蝇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因为__________。
(3)温度影响果蝇翅的发育,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果蝇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的活性。而这种物质又是由基因经__________过程合成的。
(4)此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控制的。
22. 作为生物学的核心规律之一,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过程,需要的原料为__________, 需要解旋酶、__________酶参与。
(2)RNA复制酶可以参与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该过程需要的原料为______
(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可发生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菠菜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可发生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
(4)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则此酶参与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__,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
(5)b过程为_____,需要________酶参与。
23. 下图为某家系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此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Ⅲ2和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
(3)若Ⅲ1与一个该病女性携带者婚配,则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
(4)如果Ⅲ1患有红绿色盲(基因b),其双亲色觉正常,则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Ⅱ1和 Ⅱ2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_____。
24. 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25. 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____,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_____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其智力低下,且患者尿味异样。
(2)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酶①基因均正常)生了2个正常的孩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3)若在其他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③易使人患_____症。
(4)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来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
红二×黄多
红二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
红多×黄二
红二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
乙
圆单×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
圆复×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绝密★启用前
怀仁市大地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四次月考
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支原体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小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某些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发烧、咳嗽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支原体主要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B. 支原体与其他细胞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C. 组成支原体的蛋白质在人体细胞核糖体上合成
D. 支原体的DNA上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1、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2、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所以说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
【详解】A、支原体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是DNA而非RNA,A错误;
B、支原体与其他细胞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B正确;
C、支原体是细胞生物,具有核糖体,组成支原体的蛋白质在自身细胞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故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
故选B。
2. 下列有关某雄性生物体中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 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 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像可得,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④表示减数分裂结束得到的配子细胞
【详解】A、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的中期,细胞内有四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此时着丝粒断裂,细胞内无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说明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四条,C错误;
D、按细胞分裂顺序对四幅图进行排列可得顺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先该生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3. 某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的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DNA全部碱基数的19%,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的20%,则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DNA全部碱基数的( )
A. 20%B. 21%C. 40%D. 42%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A+T)/(A+T+C+G)=(A1+T1)/(A1+T1+C1+G1)=(A2+T2)/(A2+T2+C2+G2)。
【详解】ABCD、由题意“某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的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DNA全部碱基数的19%可知,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DNA全部碱基数的38%,因此该链上的G + C占38%,又因为T占20%,则A= 100% - 38%- 20%=42%,由此可知另一条链上的T占另一条链碱基的42%,则占整个DNA分子的21%,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 某生物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a、B/b和C/c表示,不考虑互换,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数比为( )
A. 4:1B. 2:1C. 1:2D. 1:1
【答案】D
【解析】
【分析】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作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作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Ⅱ也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又分裂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就形成了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精子,这四个精子两两相同,即只有两种精子(可能是ABC、abc或ABc、abC或Abc、aBC或AbC、aBc),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两个相同的精细胞,即产生一种类型的精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这个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8种中的一种。因此它们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例为1∶1,综上分析,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如图为某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B. ①③过程所需原料相同
C. 该病毒的RNA不能直接做为翻译的模板
D. ①②③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逆转录酶,A错误;
B.①③过程所合成的产物都是RNA,因此所需原料相同,B正确;
C.由图可知,该病毒的RNA不能直接做为翻译的模板,要先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在以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C正确;
D.①②③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A。
6. 下列有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含两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含四条X染色体
B. 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
C. 精子产生过程与雄性激素有关,卵细胞的产生过程与雌性激素有关
D. 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含一条X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含两条X染色体,A错误;
B、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B正确;
C、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成熟和生殖细胞的生成,C正确;
D、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得到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得到1个卵细胞,D正确。
故选A。
7. 某班级分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采用了如下流程:制作脱氧核苷酸→制作脱氧核苷酸链→制作双链DNA→螺旋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制作脱氧核苷酸时,将磷酸和碱基连在脱氧核糖的特定位置
B. 制作脱氧核苷酸链时,相邻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直接相连
C. 制作双链DNA时,两条链之间的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
D. 各组DNA模型的碱基序列往往不同,反映了DNA分子的多样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制作脱氧核苷酸时,磷酸连接5号碳原子上,碱基连在1号碳原子上,A正确;
B、制作脱氧核苷酸链时,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以磷酸和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
C、制作双链DNA时,两条链之间的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C正确;
D、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各组DNA模型的碱基序列往往不同,反映了DNA分子的多样化,D正确。
故选B。
8. 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中甲~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
B. 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C. 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
D. 甲、丁、戊中蛋白质完全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加,属于有丝分裂,b过程使细胞种类增加,属于细胞分化,丁与戊的遗传物质相同,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故A错误,C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则染色体组成不变,所以乙和丙染色体组成相同,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甲、丁、戊中信使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
9. 下列能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的依据是( )
A. 细胞中有胰岛素的mRNAB. 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C. 具有天花病毒抗体的基因D. RNA聚合酶结合到DNA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有胰岛素mRNA,说明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B错误;
C、有天花病毒抗体的基因是每个细胞中都有的,如果能产生抗体才能说明发生了分化,C错误;
D、RNA聚合酶结合到DNA上是在每个细胞中只要进行转录就会发生的,D错误。
故选A。
10. 如图所示为某真核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三条肽链,根据肽链长短可以判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B. 因为模板相同,所以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
C.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用到了45个密码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44个氨基酸
D. 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肽链所需的时间越短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mRNA分子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过程,这样可以加快翻译的速度,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根据图中多肽链的长度可以判断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动方向。
【详解】A、图示表示翻译过程,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A正确;
B、由于控制多肽合成的模板相同,所以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都相同,B正确;
C、若合成某条肽链时用到了45个密码子,除去一个终止密码子,所以至少含有44个氨基酸,C正确;
D、多聚核糖体上的核糖体各自独立合成肽链,所以一条肽链合成所需要的时间与核糖体数目无关,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翻译过程图,考查基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关键是理解多聚核糖体的形成意义。
11. 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
B. 图中的3种细胞的基因组成具有特异性差异
C. 图解可说明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图中白色方框表示“沉默”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胰岛B 细胞、眼晶状体细胞和神经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分化得到,遗传物质相同;性状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眼晶状体细胞中眼晶状体蛋白基因表达了,其他体细胞中此基因没有表达;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表达了,其他体细胞中此基因没有表达,呼吸酶基因在所有活细胞中都表达了。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原理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 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基团),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T、G、C)组成,其中磷酸和含氮碱基分别连接在脱氧核糖的两侧。
【详解】A、脱氧核苷酸是由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磷酸基团和1分子碱基构成的,碱基可能是A、C、G、T,不可能是U,A错误;
BCD、脱氧核苷酸中脱氧核糖是五碳糖,其中1号碳上连着碱基(可能为A、T、G、C),5号碳上连着磷酸基团,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⑤D. ⑥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分裂,①正确;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③错误;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核DNA 数也减半,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⑤正确;
⑥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故复制后染色体联会,⑥错误;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的末期,⑦错误。
故正确的有①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 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
A. 马蛔虫受精卵B. 桃花雌蕊C. 小鼠睾丸D. 叶芽
【答案】C
【解析】
【分析】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能统计到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多,而卵巢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统计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少。因此,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适宜选择雄性动物的精巢或植物的雄蕊。
【详解】A、马蛔虫受精卵只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
B、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能统计到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多,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统计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少。因此,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不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B错误;
C、小鼠的睾丸是雄性生殖器官,该器官进行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而且产生的精子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材料,C正确;
D、叶芽只能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C。
【点睛】
15. 艾弗里做了如图所示的若干组重复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 每组培养皿中全部菌落都是光滑型
B. 每组培养皿中都长有部分光滑型菌落
C. 只有部分培养皿中全部菌落都是光滑型
D. 只有部分培养皿中有少数光滑型菌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将DNA,蛋白质,多糖分别加在不同的含R型活菌的培养基上,培养出来的细菌中,只有加了DNA的培养基中有S型菌出现。说明DNA就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详解】R型菌无荚膜,无毒,S型菌有荚膜,表面光滑,有毒,结合图示将S型菌的DNA加入有活的R型菌的培养基,会有S型菌和R型菌,但转化效率非常低,故只有部分培养皿中有少数光滑型菌落即S型菌。
故选D。
16.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多次后共消耗游离的嘌呤类脱氧核苷酸150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经复制后产生了16个DNA分子
B. 若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小于1
C. 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其互补链中A:T:G:C=4:3:2:1
D. 该DNA分子片段中共有腺嘌呤60个,复制多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假设A=T=X,则C=G=100-X,由于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2X+3×(100-X)=260,解得X=40,即 A=T=40,则C=G=60,该DNA分子中含有嘌呤数(A+G)是碱基总数的一半,即100个,假设该DNA分子复制n次,则(2n-1)×100=1500,解得n=4。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DNA共复制4次,因此经复制后产生了24=16个DNA分子, A正确;
B、若一条链中(A1+G1)/(T1+C1)<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1=T2,T1=A2,G1=C2,C1=G2,其互补链中A2+G2=T1+C1,T2+C2=A1+G1,因此其互补链中(A2+G2)/(T2+C2)=(T1+C1)/(A1+G1)大于1, B错误;
C、若一条链中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1=T2,T1=A2,G1=C2,C1=G2,因此其互补链中A2:T2:G2:C2=T1:A1:C1:G1=2:1:4:3,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40个,共复制4次,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每个DNA分子都含有14N,即子代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D错误。
故选A。
17. 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下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
B. 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
C. 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表示减数第一分裂前期;③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即图中细胞⑥,A错误;
B、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
C、④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⑥细胞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
D、②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⑤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而④中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C。
18. 某精原细胞(8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用 15N 标记后置于含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 过细胞分裂得到 4 个子细胞。下列推断正确的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 15N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 50%
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 15N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 100%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 14N 的染色单体有 8 条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 14N 的染色单体有 4 条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3、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由分析可知,如果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 1/2 ~1,A错误;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都有15N染色体,B正确;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15N-14N,再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中期存在于2条染色单体上,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C错误;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都含有14N,因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识记DNA分子复制特点,能结合两者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对应用层次的考查。
19. 如图为DNA复制可能的两种方式,甲组实验用15N(无半衰期)标记细菌的DNA后,将细菌 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乙组实验用甲组培养的子代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 下列有关甲、乙两组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只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
B. 只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
C. 只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可确定复制方式
D. 只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甲组实验用15N(无半衰期)标记细菌的DNA后,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假如是全保留复制,则一半是重带,一半是轻带;假如是半保留复制,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全部是中带。
根据题意分析:乙组实验用甲组培养的子代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假如是全保留复制,则重带:轻带=1:3;假如是半保留复制,中带:轻带=1:1。
【详解】A、甲中DNA都用15N标记,在离心管中处于重带,在含14N的培养液中繁殖一代,若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合成的DNA的两条链的标记情况为15N和15N、14N和14N,在离心管中的位置分别为重带、轻带、宽度相同,A正确;
B、15N(无半衰期)无放射性,无法通过观察放射性来判断复制方式,B错误;
C、乙组实验无论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离心管中的条带都是两条,C错误;
D、15N(无半衰期)无放射性,无法通过观察放射性来判断复制方式,D错误。
故选A。
【点睛】
20.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全部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且各占一半
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细胞核可相互融合
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流动性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据此答题。
【详解】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A正确;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B正确;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后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C正确;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完成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实质,掌握受精卵中染色体、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来源,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两种。
第Ⅱ卷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0分。
21. 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两种,分别由A和a控制。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____性状。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互为__________。
(2)残翅果蝇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因为__________。
(3)温度影响果蝇翅的发育,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果蝇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的活性。而这种物质又是由基因经__________过程合成的。
(4)此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控制的。
【答案】(1) ①. 相对 ②. 等位基因
(2) ①. 未发生 ②. 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3) ①. 酶 ②. 转录和翻译
(4)基因和环境共同
【解析】
【分析】1、“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说明温度影响了后代的表现型,由此可见,表现型=基因型+环境。2、“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说明温度没有改变基因的结构。
【小问1详解】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和a控制。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小问2详解】
长翅果蝇幼虫经处理后得到的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所以它们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小问3详解】
温度影响果蝇翅的发育,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果蝇发育过程中酶的活性,而这种物质又是由基因经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的。
【小问4详解】
此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控制的。
22. 作为生物学的核心规律之一,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过程,需要原料为__________, 需要解旋酶、__________酶参与。
(2)RNA复制酶可以参与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该过程需要的原料为______
(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可发生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菠菜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可发生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
(4)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则此酶参与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__,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
(5)b过程为_____,需要________酶参与。
【答案】(1) ①. DNA复制 ②. 脱氧核苷酸 ③. DNA聚合
(2) ①. e ②. 核糖核苷酸
(3) ①. b、c ②. a、b、c
(4) ①. d ②. RNA ③. RNA
(5) ①. 转录 ②. RNA聚合
【解析】
【分析】图中a表示DNA复制过程,b是转录,c是翻译,d为逆转录过程,e为RNA的自我复制,其中实线代表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虚线代表部分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小问1详解】
题图中a表示DNA复制过程,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
【小问2详解】
e为RNA的自我复制,需要RNA复制酶的参与,RNA复制的产物为RNA,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小问3详解】
a表示DNA复制过程,b是转录,c是翻译。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不能发生分裂)没有DNA的自我复制过程,故只有b、c两过程。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分裂,故有a、b、c三个过程。
【小问4详解】
d为逆转录过程,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逆转录过程的模板为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
【小问5详解】
b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23. 下图为某家系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此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Ⅲ2和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
(3)若Ⅲ1与一个该病女性携带者婚配,则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
(4)如果Ⅲ1患有红绿色盲(基因b),其双亲色觉正常,则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Ⅱ1和 Ⅱ2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常染色体隐性 ②. ③. ④. AaXBXb ⑤.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Ⅱ1和Ⅱ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Ⅲ3),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分析,遗传系谱中,Ⅱ1和Ⅱ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Ⅲ3),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于Ⅲ3患病,所以Ⅲ2的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Ⅲ2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根据Ⅱ4患病可知,Ⅲ5的基因型为Aa,所以Ⅲ2和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3)根据(2)中的分析可得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Ⅲ1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与一个该病女性携带者(Aa)婚配,则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4)如果Ⅲ1患有红绿色盲(基因b),其双亲色觉正常,结合(2)中的分析则其双亲Ⅱ1和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若Ⅱ1 和 Ⅱ2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是。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系谱图推断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4. 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答案】 ①. 非同源染色体 ②.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③. 一对 ④.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⑤. 1∶1∶1∶1
【解析】
【详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本题涉及四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分析,可以根据表中F1及F2的表现型及数量,推出控制四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
【详解】(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故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知F1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F2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9:3:3: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的F1的圆果、单一花序均为显性性状,F2中第一组:圆:长=(660+90):(90+160)=3:1、单:复=(660+90):(90+160)=3:1;第二组:圆:长=(510+240):(240+10)=3:1、单:复=(510+240):(240+10)=3: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不是9:3:3:1,说明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根据表中乙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F1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是1:1:1:1,所以用两个F1分别与“长复”双隐性个体测交,就不会出现1:1:1:1的比例。
【点睛】本题要运用分解组合法分析两组杂交的F2的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3:1和自由组合定律的9:3:3:1,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25. 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____,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_____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其智力低下,且患者尿味异样。
(2)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酶①基因均正常)生了2个正常的孩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3)若在其他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③易使人患_____症。
(4)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来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1) ①. 酶① ②. 神经系统
(2)这对夫妻分别为酶⑤基因、酶⑥基因缺陷
(3)尿黑酸 (4) ①. 酶的合成 ②. 代谢过程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酶①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酶⑦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丙酮酸,若酶①缺乏,苯丙酮酸积累过多会引起苯丙酮尿症;酶②能将酪氨酸转化为尿黑酸;酶③能将尿黑酸转化为乙酰乙酸;酶④能将乙酰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酶⑤⑥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图分析已知,如果人体细胞中缺少酶①,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随尿排出,会患苯丙酮尿症;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小问2详解】
由图示可以看出,缺乏酶⑤或者酶⑥,人体内都不能合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患白化病。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生了2个小孩都是正常的,最可能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分别缺陷酶⑤基因、酶⑥基因,其后代同时含有了这两种基因。
【小问3详解】
由题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尿黑酸在酶③的作用下会转变成乙酰乙酸,进而被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缺少酶③,人体的尿黑酸不能转变成乙酰乙酸,因此会患尿黑酸症 。
【小问4详解】
由题图可以看出 ,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
红二×黄多
红二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
红多×黄二
红二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
乙
圆单×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
圆复×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怀仁一中高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怀仁一中高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怀仁一中高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怀仁一中高一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