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37页。
第一单元复习1.重点字词惮(dàn) 踊跃(yǒnɡ) 棹(zhào) 归省(xǐnɡ) 行辈(hánɡ)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皎洁(jiǎo) 旺相(xiànɡ) 絮叨(xù dɑo) 屹立(yì) 宛转(wǎn)撮(cuō) 桕树(jiù) 怠慢(dài) 漂渺(miǎo) 潺潺(chán) 弥散(mí) 蕴藻(yùn) 家眷(juàn)楫桨(jí) 嘱咐(zhǔ) 纠葛(jiū) 欺侮(wǔ)搂定(lǒu) 羊羔(ɡāo) 糜子(méi) 满窑(yáo)油馍(mó) 气喘(chuǎn) 脑畔(pàn) 白羊肚(dǔ)眼眶(kuànɡ) 登时(dēnɡ) 柳林铺(pù) 骤雨(zhòu)恬静(tián) 亢奋(kànɡ) 晦暗(huì) 羁绊(jī)蓦然(mò) 束缚(fù) 困倦(juàn) 磅礴(pánɡ bó)瞳仁(tónɡ) 冗杂(rǒnɡ) 烧灼(zhuó) 捶(chuí) 戛然(jiá) 淋漓(lín) 争讼(sònɡ) 领域(yù)斡旋(wò xuán) 静穆(mù) 褪色(tuì) 熙熙然(xī)思慕(mù) 可悯(mǐn) 锵然(qiānɡ) 怅惘(chànɡ wǎnɡ)2.多音字省 ①(xǐnɡ)归省 ②(shěnɡ)省心哄 ①(hònɡ)起哄 ②(hǒnɡ)哄骗 ③(hōnɡ)哄堂大笑行 ①(hánɡ)行辈 ②(xínɡ)行走吁 ①(xū)吁气 ②(yù)呼吁解 ①(jiě)解剖 ②(jiè)解元 ③(xiè)浑身解数铺 ①(pù)店铺 ②(pū)铺开肚 ①(dǔ)羊肚 ② (dù)肚皮糜 ①(méi)糜子 ②(mí)糜烂踏 ①(tā)踏实 ②(tà)踏步挑 ①(tiāo)挑担 ②(tiǎo)挑拨 卷 ①(juàn)答卷 ②(juǎn)卷起3.形近字贴(tiē)心/ 画帖(tiè) 延(yán)长 /朝廷(tínɡ)竹篙(ɡāo) / 蓬蒿(hāo)/嵩(sōnɡ)山家眷(juàn)/ 誊(ténɡ)写/名誉(yù)偏僻(pì) /躲避(bì)/精辟(pì) 撺掇(duō) / 辍(chuò)学/点缀(zhuì)熙(xī)熙然 / 和煦(xù) 燎(liáo)原/瞭(liào)望/缭(liáo)绕思慕(mù)/夜幕(mù)/坟墓(mù)/临摹(mó)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归省( xǐng) 行(háng)辈 偏僻( bì) 宽慰( wèì) B.皎(jiǎo)洁 撺掇(duō) 羁( lī)绊 恬(tián)静 C.屹(yì)立 眼眶(kuàng) 脑畔(pàn) 震撼( hàn) D.怠(dài)慢 亢(hàng)奋 闭塞(sè) 怅惘( wǎng ) 【答案与解析】C A项,偏僻(pì); B项,羁(jī)绊; D项,亢(kànɡ)奋。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冗杂 熙熙然 凫水 暗然失色 B.晦暗 暖融融 家眷 正襟危坐 C.严峻 马前卒 束傅 孤苦伶仃 D.糜子 信天游 斡旋 粗制烂造【答案与解析】B A项“暗然失色”应为“黯然失色”;B 项“束傅”应为“束缚”:D 项“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学习完第一单元,我们在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中,与迅哥儿一起随着归①(xǐng) 的母亲,回到偏②(pì) 的平桥村,在几个少年的撺③(duo) 下,伴着皎洁的月光去看社戏;跟随着刘成章的脚步,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当震憾人心的鼓声戛然而止时,我们耳畔仍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跟随吴伯箫暖融融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潦原的盛况,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事故……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2)语段中有三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并改正。(3分)【答案与解析】(1)①省 ②僻 ③掇(每空1分)(2)憾—撼 潦—燎 事—世(每字1分)词语(成语)运用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人情世故: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B.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C.别人都以为他深藏不露,其实他是真的不通晓人情世故。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答案与解析】A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含有褒义色彩,这里形容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感情色彩不当。• • • • • • • • • • • • • • • • 文 学 文 化 常 识一、文体知识1.小说2.散文文 学 文 化 常 识2.信天游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是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 ,下句点题。短的只有一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歌手演唱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二、作家作品1.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2.贺敬之贺敬之,生于1924年,诗人,剧作家,山东枣庄人。1945年与丁毅联合执笔写成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诗作有《放声歌唱》《十年颂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3.刘成章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著有散文集《黄土情》《转九曲》《羊想云彩》《纤丽的阳光》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4.吴伯箫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散文常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引申出深刻的内涵。代表作主要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B.《回延安》的作者贺敬之,诗人、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诗作有《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C.《安塞腰鼓》的作者刘成章,陕西延安人,已出版多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D.《灯笼》的作者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其作品的创作基调单纯简练,峭拔明朗,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主要作品有《羽书》《难老泉》《记一辆纺车》《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答案与解析】C 《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口 语 交 际 :应 对应对态度针对一般性询问:客观公正针对善意的玩笑:友善幽默针对诚恳的道歉:善意或自嘲针对恶意的刁难:给予有力回应应对前提认真聆听: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准确理解:分辨对方的态度和情感随机应变:思维敏捷,做出判断应对策略归谬法:假设被反驳的命题是正确的→加以引申、放大→ 得出错误推断→该命题错误自嘲:自我嘲笑,自我解嘲针锋相对:双方在论点及策略上尖锐对立巧换概念:一种常见的诡辩手法……1.【2022杭州月考】下列选项的应对最为巧妙的是 ( )(2分)学校举行“迎新年”艺术节,晖晖准备在开幕式上表演小品。到他上场时,同学们掌声不断。可是,他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掌声瞬间停止,有的同学发出了笑声。这时,一瞬间,台下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开心地笑了。A.节目主持人赶紧上场,报幕下一个节目先表演,让晖晖先去平复心情,过会儿再登台表演,请大家给晖晖鼓励的掌声。B.节目主持人赶紧上场:小小的失误,并没有关系,请大家给晖晖热烈的掌声,相信他接下来会有精彩的表演。C.晖晖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马上就到新年了,刚才我是先给大家拜个早年。接下来,我可就要表演喽。有大家热烈的掌声,我会表演得更好!D.晖晖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真是不好意思,我有点紧张。请再给我一次机会,给我一些鼓励,我会表演得更好。【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结合语境来思考即可。是晖晖在上场表演的时候失误,因此应该是晖晖自己救场,排除A、B两项。在救场的时候要体现晖晖的机智:结合语境“他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晖晖可以趁机说这个动作是给大家拜年(这是“迎新年”艺术节),然后话题一转,说自己要进入正式的表演了,再呼吁大家给点掌声(又和下文“一瞬间,台下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开心地笑了”相契合)。这里的救场发言要表现得落落大方,不能有紧张的情绪。D项说法说明晖晖很紧张,还有乞求大家原谅之意。应排除。故选C。2.【2022荆门中考】小明的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小明一家已有半年没回去看望老人了。放暑假了,小明想劝爸爸常回去看看。下面是小明和爸爸的交谈,请结合情境,完成对话。(6分)小明:爸爸,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没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了。爸爸:嗯,是应该回去看看了,只是爸爸最近工作太忙。小明:① 爸爸:儿子,你说的很对。我前几天才给爷爷奶奶寄了一笔钱和一些生活用品。小明:② 爸爸:好,好,那我们今晚和爷爷奶奶视频!小明:③ 【答案】①爸爸,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啊!②爸爸,钱财无法传递亲情的温度。③爸爸,线上视频无法替代现实的探望。(大致意思符合语境即可)现 代 文 阅 读情节的作用【考查方向建构】“情节的作用”类题目一般考查的就是人物对话作用、故事内容作用、反复写某个动作或某个事物的作用,以及故事的细节等。需要从文章结构、作者情感以及文章主旨等多方面思考分析。现代文阅读《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课后阅读这些文字,体会一下,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八下《社戏》积累拓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训练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答题方向:作者情感参考答案:在北京看戏的挫败经历,使“我”怀念小时候在外祖母家乡所看的“社戏”。虽然过去几十年,但是当时的难忘经历如在眼前。如此对比地写来,眼前的戏不适合看,过去的戏永生难忘,一贬一褒尽在文中。以眼前的戏为写作的由头,反衬早年“社戏”的好看;其实未必真好看,主要是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让“我”神往,“我”在心里的一角永远保持着对家乡的爱、对乡民的爱、对乡村文化的爱。揣摩人物心理【考点解读】人物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悟等的内心活动。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变化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本课课后习题的第四题,便是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题目。此类题目在中考阅读中也经常出现。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1.结合故事情节 具体的故事情节常常会影响人物心理的形成和变化。如本课通过写看社戏前的波折,表现出“我”当时想去看社戏却无法成行的着急、失望和沮丧的心情。2.直击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揭示人物的情感。如文中双喜说服母亲和外祖母后,“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里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了“我”得知能够和朋友一起去看社戏时兴奋、愉悦的心情。3.抓住行为动作 某一个鲜明的行为和动作,可以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特定情境下人物的一些下意识的行为和动作。如文中写“我”与朋友们看完社戏返航时,“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这一动作,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留恋社戏的心理。4.抓住环境描写 生动的环境描写,不仅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还能衬托出人物在此情此境中的心理状态。如写“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坐船去看社戏时,文中有这样的环境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里运用环境映衬法,表现了“我”想看社戏的急迫心情。5.结合语言描写 所谓言为心声,语言往往是人物心理的直接反映。如课文第 38 段六一公公说的话就透露出他的得意高兴之情。阅读下文,完成1~4题。(共16分)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去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作者:赵文静。有删改)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答案】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分)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答案】示例一: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 示例二:①正面(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侧面(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分)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答案】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父亲的心理:①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课程结束
第一单元复习1.重点字词惮(dàn) 踊跃(yǒnɡ) 棹(zhào) 归省(xǐnɡ) 行辈(hánɡ)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皎洁(jiǎo) 旺相(xiànɡ) 絮叨(xù dɑo) 屹立(yì) 宛转(wǎn)撮(cuō) 桕树(jiù) 怠慢(dài) 漂渺(miǎo) 潺潺(chán) 弥散(mí) 蕴藻(yùn) 家眷(juàn)楫桨(jí) 嘱咐(zhǔ) 纠葛(jiū) 欺侮(wǔ)搂定(lǒu) 羊羔(ɡāo) 糜子(méi) 满窑(yáo)油馍(mó) 气喘(chuǎn) 脑畔(pàn) 白羊肚(dǔ)眼眶(kuànɡ) 登时(dēnɡ) 柳林铺(pù) 骤雨(zhòu)恬静(tián) 亢奋(kànɡ) 晦暗(huì) 羁绊(jī)蓦然(mò) 束缚(fù) 困倦(juàn) 磅礴(pánɡ bó)瞳仁(tónɡ) 冗杂(rǒnɡ) 烧灼(zhuó) 捶(chuí) 戛然(jiá) 淋漓(lín) 争讼(sònɡ) 领域(yù)斡旋(wò xuán) 静穆(mù) 褪色(tuì) 熙熙然(xī)思慕(mù) 可悯(mǐn) 锵然(qiānɡ) 怅惘(chànɡ wǎnɡ)2.多音字省 ①(xǐnɡ)归省 ②(shěnɡ)省心哄 ①(hònɡ)起哄 ②(hǒnɡ)哄骗 ③(hōnɡ)哄堂大笑行 ①(hánɡ)行辈 ②(xínɡ)行走吁 ①(xū)吁气 ②(yù)呼吁解 ①(jiě)解剖 ②(jiè)解元 ③(xiè)浑身解数铺 ①(pù)店铺 ②(pū)铺开肚 ①(dǔ)羊肚 ② (dù)肚皮糜 ①(méi)糜子 ②(mí)糜烂踏 ①(tā)踏实 ②(tà)踏步挑 ①(tiāo)挑担 ②(tiǎo)挑拨 卷 ①(juàn)答卷 ②(juǎn)卷起3.形近字贴(tiē)心/ 画帖(tiè) 延(yán)长 /朝廷(tínɡ)竹篙(ɡāo) / 蓬蒿(hāo)/嵩(sōnɡ)山家眷(juàn)/ 誊(ténɡ)写/名誉(yù)偏僻(pì) /躲避(bì)/精辟(pì) 撺掇(duō) / 辍(chuò)学/点缀(zhuì)熙(xī)熙然 / 和煦(xù) 燎(liáo)原/瞭(liào)望/缭(liáo)绕思慕(mù)/夜幕(mù)/坟墓(mù)/临摹(mó)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归省( xǐng) 行(háng)辈 偏僻( bì) 宽慰( wèì) B.皎(jiǎo)洁 撺掇(duō) 羁( lī)绊 恬(tián)静 C.屹(yì)立 眼眶(kuàng) 脑畔(pàn) 震撼( hàn) D.怠(dài)慢 亢(hàng)奋 闭塞(sè) 怅惘( wǎng ) 【答案与解析】C A项,偏僻(pì); B项,羁(jī)绊; D项,亢(kànɡ)奋。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冗杂 熙熙然 凫水 暗然失色 B.晦暗 暖融融 家眷 正襟危坐 C.严峻 马前卒 束傅 孤苦伶仃 D.糜子 信天游 斡旋 粗制烂造【答案与解析】B A项“暗然失色”应为“黯然失色”;B 项“束傅”应为“束缚”:D 项“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学习完第一单元,我们在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中,与迅哥儿一起随着归①(xǐng) 的母亲,回到偏②(pì) 的平桥村,在几个少年的撺③(duo) 下,伴着皎洁的月光去看社戏;跟随着刘成章的脚步,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当震憾人心的鼓声戛然而止时,我们耳畔仍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跟随吴伯箫暖融融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潦原的盛况,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事故……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2)语段中有三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并改正。(3分)【答案与解析】(1)①省 ②僻 ③掇(每空1分)(2)憾—撼 潦—燎 事—世(每字1分)词语(成语)运用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人情世故: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B.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C.别人都以为他深藏不露,其实他是真的不通晓人情世故。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答案与解析】A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含有褒义色彩,这里形容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感情色彩不当。• • • • • • • • • • • • • • • • 文 学 文 化 常 识一、文体知识1.小说2.散文文 学 文 化 常 识2.信天游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是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 ,下句点题。短的只有一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歌手演唱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二、作家作品1.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2.贺敬之贺敬之,生于1924年,诗人,剧作家,山东枣庄人。1945年与丁毅联合执笔写成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诗作有《放声歌唱》《十年颂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3.刘成章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著有散文集《黄土情》《转九曲》《羊想云彩》《纤丽的阳光》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4.吴伯箫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散文常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引申出深刻的内涵。代表作主要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B.《回延安》的作者贺敬之,诗人、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诗作有《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C.《安塞腰鼓》的作者刘成章,陕西延安人,已出版多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D.《灯笼》的作者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其作品的创作基调单纯简练,峭拔明朗,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主要作品有《羽书》《难老泉》《记一辆纺车》《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答案与解析】C 《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口 语 交 际 :应 对应对态度针对一般性询问:客观公正针对善意的玩笑:友善幽默针对诚恳的道歉:善意或自嘲针对恶意的刁难:给予有力回应应对前提认真聆听: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准确理解:分辨对方的态度和情感随机应变:思维敏捷,做出判断应对策略归谬法:假设被反驳的命题是正确的→加以引申、放大→ 得出错误推断→该命题错误自嘲:自我嘲笑,自我解嘲针锋相对:双方在论点及策略上尖锐对立巧换概念:一种常见的诡辩手法……1.【2022杭州月考】下列选项的应对最为巧妙的是 ( )(2分)学校举行“迎新年”艺术节,晖晖准备在开幕式上表演小品。到他上场时,同学们掌声不断。可是,他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掌声瞬间停止,有的同学发出了笑声。这时,一瞬间,台下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开心地笑了。A.节目主持人赶紧上场,报幕下一个节目先表演,让晖晖先去平复心情,过会儿再登台表演,请大家给晖晖鼓励的掌声。B.节目主持人赶紧上场:小小的失误,并没有关系,请大家给晖晖热烈的掌声,相信他接下来会有精彩的表演。C.晖晖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马上就到新年了,刚才我是先给大家拜个早年。接下来,我可就要表演喽。有大家热烈的掌声,我会表演得更好!D.晖晖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道:真是不好意思,我有点紧张。请再给我一次机会,给我一些鼓励,我会表演得更好。【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结合语境来思考即可。是晖晖在上场表演的时候失误,因此应该是晖晖自己救场,排除A、B两项。在救场的时候要体现晖晖的机智:结合语境“他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晖晖可以趁机说这个动作是给大家拜年(这是“迎新年”艺术节),然后话题一转,说自己要进入正式的表演了,再呼吁大家给点掌声(又和下文“一瞬间,台下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开心地笑了”相契合)。这里的救场发言要表现得落落大方,不能有紧张的情绪。D项说法说明晖晖很紧张,还有乞求大家原谅之意。应排除。故选C。2.【2022荆门中考】小明的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小明一家已有半年没回去看望老人了。放暑假了,小明想劝爸爸常回去看看。下面是小明和爸爸的交谈,请结合情境,完成对话。(6分)小明:爸爸,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没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了。爸爸:嗯,是应该回去看看了,只是爸爸最近工作太忙。小明:① 爸爸:儿子,你说的很对。我前几天才给爷爷奶奶寄了一笔钱和一些生活用品。小明:② 爸爸:好,好,那我们今晚和爷爷奶奶视频!小明:③ 【答案】①爸爸,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啊!②爸爸,钱财无法传递亲情的温度。③爸爸,线上视频无法替代现实的探望。(大致意思符合语境即可)现 代 文 阅 读情节的作用【考查方向建构】“情节的作用”类题目一般考查的就是人物对话作用、故事内容作用、反复写某个动作或某个事物的作用,以及故事的细节等。需要从文章结构、作者情感以及文章主旨等多方面思考分析。现代文阅读《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课后阅读这些文字,体会一下,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八下《社戏》积累拓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训练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答题方向:作者情感参考答案:在北京看戏的挫败经历,使“我”怀念小时候在外祖母家乡所看的“社戏”。虽然过去几十年,但是当时的难忘经历如在眼前。如此对比地写来,眼前的戏不适合看,过去的戏永生难忘,一贬一褒尽在文中。以眼前的戏为写作的由头,反衬早年“社戏”的好看;其实未必真好看,主要是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让“我”神往,“我”在心里的一角永远保持着对家乡的爱、对乡民的爱、对乡村文化的爱。揣摩人物心理【考点解读】人物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悟等的内心活动。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变化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本课课后习题的第四题,便是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题目。此类题目在中考阅读中也经常出现。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1.结合故事情节 具体的故事情节常常会影响人物心理的形成和变化。如本课通过写看社戏前的波折,表现出“我”当时想去看社戏却无法成行的着急、失望和沮丧的心情。2.直击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揭示人物的情感。如文中双喜说服母亲和外祖母后,“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里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了“我”得知能够和朋友一起去看社戏时兴奋、愉悦的心情。3.抓住行为动作 某一个鲜明的行为和动作,可以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特定情境下人物的一些下意识的行为和动作。如文中写“我”与朋友们看完社戏返航时,“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这一动作,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留恋社戏的心理。4.抓住环境描写 生动的环境描写,不仅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还能衬托出人物在此情此境中的心理状态。如写“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坐船去看社戏时,文中有这样的环境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里运用环境映衬法,表现了“我”想看社戏的急迫心情。5.结合语言描写 所谓言为心声,语言往往是人物心理的直接反映。如课文第 38 段六一公公说的话就透露出他的得意高兴之情。阅读下文,完成1~4题。(共16分)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去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作者:赵文静。有删改)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答案】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分)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答案】示例一: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 示例二:①正面(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侧面(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分)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答案】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父亲的心理:①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课程结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