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44份)
专讲4 示意图 课件2024年中考地理专题突破(广东专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讲4 示意图 课件2024年中考地理专题突破(广东专版),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冰雪融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 A.ab段B.bc段C.cd段D.da段(2)这一天,广西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昼夜平分B.昼短夜长C.昼长夜短D.出现极昼【解析】第(1)题,6月5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即图中的ab段,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故选A。第(2)题,6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广西省昼长夜短,故选C。该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该地昼夜平分在春分日或秋分日这两天才会出现。【答案】(1)A (2)C
玉溪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在5月23日,在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ACD符合,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D方向错误,C正确;B图地球位于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时间不对,且公转方向错误,B错误。
第2题,读图可知,雨季3-4月开始,8-9月结束,故A正确。夏季风5-6月一般推进到北纬35度至40度之间的地区,故B错误。雨季我国季风区降水明显增多,有的地方也会出现干旱,故C错误。如果夏季风某年推进迟缓,南方容易发生洪涝,故D错误。第3题,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风向有规律地更替。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西北风和东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故选A。
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解析:读图分析,“药光互补”模式是光伏电池板利用太阳能发电,电池板下种植中草药,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1)能正确反映华北平原形成过程的排序是( ) A.②④③①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2)下面是同学们对此变化过程的讨论和思考,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所有海湾最终都会变成陆地B.地壳变动是此变化的主要原因C.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变化中D.此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解析】第(1)题,黄河在中游携带着大量的泥沙,流至下游地区。由于地形趋缓,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华北平原。所以华北平原形成过程中,海湾面积不断缩小,华北平原的面积是在不断扩大的。读图和材料可知,②④③①符合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故选A。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是在不断变化的,海陆变化的原因有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此图中海陆变化的原因是黄河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沉积形成了华北平原。故选C。【答案】(1)A (2)C
第5题,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照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场放牧,秋季天气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影响图中四个牧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A正确;风力、坡向、土壤对牧民转场影响不大,因而不是主要因素。第6题,天山牧场为山地牧场,由于山地有垂直地带性,夏季时山上冰雪融化,牧民可以上山放牧,冬季时由于山上积雪不能放牧,因此牧民下山放牧,牲畜能觅食牧草。读图可知,①为冬季牧场,③为夏季牧场,结合迁移路线可进一步推知,②为春季牧场,④为秋季牧场,春、夏、秋、冬四季的轮牧地点排列顺序是②→③→④→①,故选B。
第7题,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河堤易决口改道,引发洪涝灾害,A正确;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滑坡多发生在山区,海冰主要发生在海域。第8题,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因此“地上河”的主要形成过程依次是④②①③,C正确。
【解析】第(1)题,古徽州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特点是沿河流分布,沿山脉分布较少,东部、北部均有分布,并非集中于南部,分布不均匀,B正确。第(2)题,古徽州传统村落北部为黄山山脉,东北部为天目山脉,东南部为白际山脉,山脉众多,地形封闭,交通不便导致其受影响小,保存完整度高,C正确;资源、土壤、气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答案】(1)B (2)C
9.法拉吉和都江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10.两工程均( )A.因全年降水稀少而引水B.通过减少蒸发避免水资源浪费C.因降水季节不均而蓄水D.通过调配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11.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C.灌溉农田D.蓄水发电
第9题,读图可知,法拉吉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都江堰位于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A。第10题,都江堰位于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A错误。都江堰目的不是减少蒸发,B错误。法拉吉终年高温干旱,不是因降水季节不均而蓄水,C错误。两个工程都是通过调配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D正确。第11题,法拉吉将山泉水和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到山麓地带的村庄,用于生产生活。都江堰通过渠、堰调节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故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灌溉农田,C正确。跟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 、 蓄水发电无关。
第12题,由图可知,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人口密度大,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布里斯班、悉尼、墨尔本、阿德莱德等,C正确。第13题,澳大利亚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该地海上交通便利,C正确;该地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气候温和湿润,A错误;与河湖星罗棋布、地形以高原为主无关,B、D错误。
判读4 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判读这类图的关键是读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关联图的各构成部分都有对应的因果关系,分析图的关键在于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的文字表述与关联图之间的互译,透析各部分的成图原理及因果推理,让整图“动”起来。在解读这类示意图时,应先弄清楚该图的中心思想,要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然后根据图中的符号,如箭头指向以及箭头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各关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顺序、因果关系等。
(1)图中甲、乙处分别填入的序号是( ) 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2)当地居民滥伐森林主要是为了( )A.增加城市用地B.获取林草资源C.扩大耕地面积D.完善基础设施(3)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A.粮食产量下降B.自然灾害频发C.人口增长过快D.滥伐森林
【解析】第(1)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粮食供应不足,当地居民为了满足粮食供应,因此进行滥伐森林和滥垦草地活动,但也因此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进而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当地被迫再次进行毁林开荒,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故甲处应填写①,乙处填写②,故B正确。第(2)题,当地居民滥伐森林主要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故C正确。第(3)题,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当地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的产量增长速度,因此当地迫进行毁林开荒,进而导致当地的人地关系恶性循环。故C正确。【答案】(1)B (2)C (3)C
14.框图中,各数码与其填入的内容,恰当的是( )A.①位于南半球B.②地处温带C.③各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D.④热带沙漠气候15.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与框图所探究的气候无关的是( )A.大多居民信仰基督教B.骆驼为传统交通工具C.墙厚窗小的传统民居D.宽大的白色长袍为传统服饰
第14题,沙特阿拉伯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A错误;沙特阿拉伯地跨热带和北温带,B错误;沙特阿拉伯全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C错误;沙特阿拉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D正确。第15题,沙特阿拉伯大多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且信仰宗教与气候无关,A符合题意;骆驼为传统交通工具,墙厚窗小的传统民居,宽大的白色长袍为传统服饰与当地热带气候有关。
解析: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区域以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由于城市和人口主要集中在盆地外围呈现环状分布,铁路连接各城镇也呈环状分布。
资源循环再利用;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减少土壤污染。
解析:棉花秸秆一般具有栽培双孢蘑菇、用作燃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生产高密度纤维制品、用作堆肥和牲畜饲料等用途。秸秆覆盖还田,秸秆腐烂发酵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减轻风力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土壤肥力流失,秸秆覆盖地面使得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有利于保持土地含水量;秸秆覆盖还田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地理剖面示意图是地理示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剖面图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土壤剖面图、天气剖面图等,其中以地形剖面图最为常见。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
判读5 地理剖面示意图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①地海拔为400-500米,A错误。②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地处山谷,发育河流,B正确。图中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③地向东眺望,被①地阻挡,不能看到大海,C错误。④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D错误。第(2)题,读沿MN绘制的地形剖面示意图,M处为陆地,海拔较高,N处为海洋,海拔低,排除CD;MN穿越山峰,海拔高于500米,排除B,故选A。【答案】(1)B (2)A
18.该剖面图所在国家是( ) A.日本B.巴西C.美国D.法国19.相比东部,西部山区( )A.宽度大且海拔高B.宽度小但海拔高C.宽度大但海拔低D.宽度小且海拔低20.密西西比河流经的中部平原区,可能是该国重要的( )A.工业区B.农业区C.草原区D.商业区
第18题,该国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有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分布,为美国,C正确。第19题,相比东部,西部山区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些甚至超过3000米,海拔高,西部到中部距离占比宽度较大,故宽度大且海拔高,A正确。第20题,密西西比河流经的中部平原区,分布着玉米带、小麦区、棉花带等农业带,是该国重要的农业区,B正确;与工业区、草原区、商业区无关。
第21题,坎儿井位于新疆地区,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主要来自于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B正确。第22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里属于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为了避免大量的水分蒸发,采用地下输送,故坎儿井修建暗渠而不修建容易开凿的明渠,C正确。
第23题,图示区域地处横断山区,地形坡度相对较大,地表径流较为明显,森林的作用是为了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作用,从而涵养水源,A正确;该区域风沙灾害较少,森林的作用并非防风固沙,B错误;提供木材、净化空气不是该区域森林的主要作用,C、D错误。第24题,该地位于云南省,属于南方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A正确;玉米和小麦主要位于北方地区,B、C错误;甘蔗不是粮食作物,D错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专讲3 统计图表 课件2024年中考地理专题突破(广东专版),共40页。
这是一份专讲3 践行“两山”理论 课件2024年中考地理专题突破(广东专版),共12页。
这是一份专讲3 区域认知 课件2024年中考地理专题突破(广东专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