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物块在1 N的合外力作用下沿x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的二次方的关系图线,则关于该物块的有关物理量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D )
A.质量为1 kg
B.经过坐标原点时速度为2 m/s
C.加速度为1 m/s2
D.加速度为0.5 m/s2
[解析] 本题根据xv2图像考查根据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根据图像求出解析式为x=v2-2,与v2-veq \\al(2,0)=2ax对比可得a=0.5 m/s2,由F=ma可得m=2 kg,由图像可看出x=0时,veq \\al(2,0)=2 m2/s2,则v0=eq \r(2) m/s,D正确。
2.(2023·全国卷Ⅰ,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
AB
CD
[解析] 设弹簧原长为L,物块P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x0,
物块P受重力mg、弹簧弹力k(l-x0-x)及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k(l-x0-x)-mg=ma
且k(l-x0)=mg
故F=kx+ma
根据数学知识知Fx图像是截距为ma的一次函数图像。A正确。
3.(2023·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如图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均为m,B、C分别固定在竖直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整个系统在轻绳悬挂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在轻绳刚被剪断的瞬间( D )
A.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
B.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2g
C.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g
D.吊篮A与物体C间的弹力大小为0.5mg
[解析]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轻绳被剪断瞬间,弹簧弹力不能突变,物体B的加速度为0,A错误;吊篮A和物体C的加速度相同,取吊篮A和物体C为整体,则有a=eq \f(3mg,2m)=1.5g,B、C错误;取吊篮A为研究对象,则有a=eq \f(mg+N,m)=1.5g,解得N=0.5mg,D正确。
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方的A点处斜放一光滑的木板AB,B端刚好在斜面上,木板与竖直方向AC所成角度为α,一小物块由A端沿木板由静止滑下,要使物块滑到斜面的时间最短,则α与θ角的大小关系为( B )
A.α=θ B.α=eq \f(θ,2)
C.α=2θD.α=eq \f(θ,3)
[解析] 如图所示,在竖直线AC上选取一点O,以适当的长度为半径画圆,使该圆过A点,且与斜面相切于D点。由等时圆模型的特点知,由A点沿斜面滑到D点所用时间比由A点到达斜面上其他各点所用时间都短。
故将木板下端B点与D点重合即可,而∠COD=θ,则α=eq \f(θ,2)。
5.(2023·河南开封质检)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模型火箭,由测力计测得其重力为G。通过测量计算得此火箭发射时可提供大小为F=2G的恒定推力,且持续时间为t。随后该小组又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采用二级推进的方式,即当火箭飞行eq \f(t,2)时,火箭丢弃一半的质量,剩余eq \f(t,2)时间内,火箭推动剩余部分继续飞行。若采用原来的方式,火箭可上升的高度为H,则改进后火箭最高可上升的高度为(不考虑燃料消耗引起的质量变化)( C )
A.1.5H B.2H
C.2.75H D.3.25H
[解析] 本题考查由受力求解运动的问题。采用原来的方式时,模型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G=ma,解得a=g,故火箭加速上升的高度h1=eq \f(1,2)gt2,t时刻火箭的速度大小v=at=gt,失去推力后,火箭做竖直上抛运动,火箭上升的高度h2=eq \f(v2,2g)=eq \f(gt2,2g)=eq \f(1,2)gt2,则H=h1+h2=gt2。改为二级推进的方式后,火箭在前eq \f(t,2)时间内加速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G=ma1,解得a1=g,eq \f(t,2)时间内火箭加速上升的高度H1=eq \f(1,2)a1·eq \b\lc\(\rc\)(\a\vs4\al\c1(\f(t,2)))2=eq \f(1,8)gt2,eq \f(t,2)时刻火箭的速度v1=a1·eq \f(t,2)=geq \f(t,2);丢弃一半的质量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eq \f(1,2)G=eq \f(1,2)ma2,解得a2=3g,后eq \f(t,2)时间内火箭加速上升的高度H2=v1·eq \f(t,2)+eq \f(1,2)a2eq \b\lc\(\rc\)(\a\vs4\al\c1(\f(t,2)))2=eq \f(5,8)gt2,t时刻火箭的速度v2=v1+a2eq \f(t,2)=2gt,失去推力后,火箭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高度H3=eq \f(v\\al(2,2),2g)=eq \f(2gt2,2g)=2gt2,则H′=H1+H2+H3=eq \f(1,8)gt2+eq \f(5,8)gt2+2gt2=eq \f(11,4)gt2=eq \f(11,4)H=2.75H,故C正确。
6.如图所示,建设房屋时,保持底边L不变,要设计好屋顶的倾角θ,以便下雨时落在屋顶的雨滴能尽快地滑离屋顶,雨滴下滑时可视为小球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倾角θ越大,雨滴下滑时的加速度越大
B.倾角θ越大,雨滴对屋顶压力越大
C.倾角θ越大,雨滴从顶端O下滑至屋檐M时的速度越大
D.倾角θ越大,雨滴从顶端O下滑至屋檐M时的时间越短
[解析] 设屋顶的坡面长度为x,雨滴下滑时加速度为a,对雨滴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受重力mg和屋顶对雨滴的支持力FN,垂直于屋顶方向:mgcs θ=FN,平行于屋顶方向:ma=mgsin θ。雨滴的加速度为:a=gsin θ,则倾角θ越大,雨滴下滑时的加速度越大,A正确;雨滴对屋顶的压力大小FN′=FN=mgcs θ,则倾角θ越大,雨滴对屋顶压力越小,B错误;根据三角关系判断,屋顶坡面的长度x=eq \f(L,2cs θ),由x=eq \f(1,2)gsin θ·t2,可得t= eq \r(\f(2L,gsin 2θ)),可见当θ=45°时,用时最短,D错误;由v=gsin θ·t可得v=eq \r(gLtan θ),可见θ越大,雨滴从顶端O下滑至屋檐M时的速度越大,C正确。
7.如图所示为跳伞者在下降过程中竖直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0~t1时间内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
B.伞在水平方向上越飞越远
C.tan θ=g(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D.在t1和t2之间,跳伞者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 本题借助vt图像考查超重和失重问题。vt图像斜率代表加速度,0~t1时间内图像斜率变小,则加速度变小,由f=mg-ma知,空气阻力变大,故A正确;图像反映的是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无法观察水平运动情况,故B错误;斜率代表加速度,在加速下降过程有ma=mg-f,加速度小于等于g,则tan θ≤g,故C错误;t1~t2时间内跳伞者减速下降,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D正确。
8.(2023·广东佛山月考)如图甲所示,物体置于一固定的斜面上,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物体施加水平向右、大小变化的外力F,保持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不脱离斜面的条件是F≤20 N,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分析计算可以求出( ABD )
A.物体的质量
B.斜面倾角的正弦值
C.物体运动6 s时经过的位移
D.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斜面的倾角为θ,当F=0时,mgsin θ-μmgcs θ=ma1,a1=2 m/s2;当F=20 N时,Ff=0,Fcs θ+mgsin θ=ma2,a2=eq \f(40,3)m/s2,FN=0,Fsin θ=mgcs θ,联立解得μ=eq \f(11\r(7),35),m=eq \f(6\r(7),7)kg,sin θ=eq \f(3,4),故A、B正确;由于物体的初速度及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未知,因此无法求解物体运动6 s时经过的位移,故C错误;当a=6 m/s2时,可求得F=eq \f(120,17)N,由FN+Fsin θ=mgcs θ ,可得物体所受的支持力FN=eq \f(165,17)N,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N=eq \f(165,17)N,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9.国产大飞机C919逃生系统打开后是一条倾斜的滑道,为了不造成二次伤害,乘客滑到地面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eq \r(2)m/s。假设逃生口距地面的高度为4 m,人与滑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滑道打开后滑道的最小长度。
[答案] 5 m
[解析] 本题可以看成斜面模型,如图:
设滑道最短长度为x,此时滑道倾角为θ,乘客滑到地面时的速度v=5eq \r(2)m/s,
则有:sin θ=eq \f(h,x),cs θ=eq \f(\r(x2-h2),x)
设乘客质量为m,对沿滑道下滑的乘客受力分析可得:mgsin θ-μmgcs θ=ma
对乘客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可得:v2=2ax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可得x=5 m。
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现小球在F=20 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eq \f(\r(3),6),g取10 m/s2。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F作用1.2 s后撤去,求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
[答案] (1)2.5 m/s2 (2)2.4 m
[解析] (1)在力F作用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 30°-μ(F-mg)cs 30°=ma1
解得a1=2.5 m/s2。
(2)刚撤去F时,小球的速度
v1=a1t1=3 m/s
小球的位移x1=eq \f(v1,2)t1=1.8 m
撤去力F后,小球上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0°+μmgcs 30°=ma2
解得a2=7.5 m/s2
小球上滑时间t2=eq \f(v1,a2)=0.4 s
上滑位移x2=eq \f(v1,2)t2=0.6 m
则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为
xm=x1+x2=2.4 m。
11.(2023·山东高考模拟)如图甲所示,在高速公路的连续下坡路段通常会设置避险车道,供发生紧急情况的车辆避险使用,本题中避险车道是主车道旁的一段上坡路面。一辆货车在行驶过程中刹车失灵,以v0=90 km/h的速度驶入避险车道,如图乙所示。设货车进入避险车道后牵引力为零,货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0,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1)为了防止货车在避险车道上停下后发生溜滑现象,该避险车道上坡路面的倾角θ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结果用θ的正切值表示。
(2)若避险车道路面倾角为15°,求货车在避险车道上行驶的最大距离。(已知sin 15°=0.26,cs 15°=0.97,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tan θ≤0.30 (2)57 m
[解析] (1)当货车在避险车道停下后,有
fm≥mgsin θ
货车所受的最大摩擦力fm=μN=μmgcs θ
联立可解得
tan θ≤0.30。
(2)货车在避险车道上行驶时
a=eq \f(mgsin θ+μmgcs θ,m)=5.51 m/s2
货车的初速度
v0=25 m/s
则货车在避险车道上行驶的最大距离为
x=eq \f(v\\al(2,0),2a)≈57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超重与失重,两类动力学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8]第3章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含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瞬时问题,超重和失重,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