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解析版).docx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01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02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03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01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02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文件包含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原卷版docx、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例题1 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图中字母A所在大洋的名称是( )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2.图中字母B所在大洲的名称是( )
    A.欧洲B.亚洲C.南美洲D.南极洲
    3.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B.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C.北极熊最有资格代表北极地区D.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
    【答案】1.A 2.B 3.B
    【解析】1.读图可知,东经170°穿过A所在的大洋,所以可以判断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A正确;故选A。
    2.读图分析可知,B大洲北临北冰洋,东临A太平洋,东北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根据大洲分布及相对位置判定,图中B应是亚洲,B正确;故选B。
    3.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北极熊最有资格代表,北极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A、C、D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B符合题意;故选B。
    【解题技巧提炼】
    题型二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
    例题1 2020年2月13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上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以来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读“南极地区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导致这一极端天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纬度较高B.此时为当地夏季
    C.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D.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温和湿润C.全年严寒干燥D.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3.若这一变化持续加剧,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 )
    ①紫外线照射增强②冰川融化加速③海平面上升④动植物种类增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1.D 2.C 3.A
    【解析】1.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气候将明显变暖,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导致这一极端天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读图可知,全年高温多雨的属于热带,A错误。全年温和湿润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错误。南极地区气温全年都在-30°C以下,降水少,气候特征全年严寒干燥,C正确。冬冷夏热,全年少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误。故选C。
    3.若这一变化持续加剧,气温升高,加剧冰山的融化会加剧,海平面会上升,气温的不断上升意味着大气层的不断变薄,也就是对紫外线的阻挡能力在下降,这对地球上生活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有严重的危害,植物会枯萎,动物会失去他们的家园,企鹅不能生活。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解题技巧提炼】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1)原因: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
    ②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
    ③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
    题型三 科学考察的宝地
    例题1 2014年2月8日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仓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考站。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我国在南极建立的四个科考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
    B.从东西半球看,四个科考站的都位于同一个半球
    C.当我们在参加地理二模考试这一天时,长城站昼短于夜
    D.四个科考站的温度带相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
    B.中山站临太平洋
    C.当长城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意大利此时的气候温暖多雨
    D.当长城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我国的黄河进入汛期
    3.南极地区的特征与称谓搭配正确的是( )
    A.干旱——自然资源“大仓库”B.大风——“风库”
    C.矿产丰富——“冰雪高原”D.寒冷——“白色荒漠”
    【答案】1.C 2.C 3.B
    【解析】1.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判断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故A不正确;从东西半球看,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其它三个位于东半球;故B不正确;当我们在参加地理二模考试这一天时是北半球夏季,长城站昼短于夜,故C正确;长城站位于南温带,其他三个位于南寒带。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2.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更高、降水更多,故A不正确;中山站临印度洋,故B不正确;当长城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是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意大利冬季温暖多雨,故C正确;当长城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我国是冬季,黄河进入枯水期,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3.南极地区干旱是因为降水少,有“白色荒漠”之称,故AD不正确;南极地区风力大,有“风库”之称,B正确;南极地区以高原为主,地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川,被称为“冰雪高原”,C不正确;故根据题意选B。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洲和周围的海洋,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因特殊的自然环境,这里是称为科学考察的宝地。
    【解题技巧提炼】
    1、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
    (1)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2)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2、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
    3、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
    因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些;其次这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
    4、科考时间:到极地科考的时间均是选择气候条件相对温暖的季节——夏季去科考。南极与北极的季节相反,北极的适合科考时间是6-8月份,南极的适合科考时间是11月到第二年的3月份。
    题型四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例题1 日本每年在南极洲鲸类保护区以科研名义猎捕数百头鲸,违背了( )
    A.《极地保护条约》B.《全球禁止捕鲸公约》
    C.《南极环境保护战略》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答案】4.B
    【解析】4.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禁止商业捕鲸,但允许捕鲸用于科学研究。反捕鲸人士说,日本利用公约这一漏洞,每年在南极洲鲸类保护区以科研名义猎捕数百头鲸,而这些被捕杀的鲸最后是到了餐桌上,而不是实验室。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B符合题意,故选B。
    【解题技巧提炼】
    《南极条约》
    1、目的:为了和平利用南极地区。
    2、时间、地点:1959年12月,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南极条约》
    3、中国1983年加入。
    4、意义:缓和了有关国家对南极洲领土的端,促进了各国在南极洲科学考察方面的合作。
    题型五 极点辨方向
    例题1 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③地位于④地的( )
    A.正东B.正南C.正西D.正北
    2.(30°W,60°S)位于图中(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3.④地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沙尘暴B.大风C.雷电D.暴雨
    【答案】1.D 2.B 3.B
    【解析】1.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方。读图可知,图中④位于南极点上,可判定,③地位于④地的正北方向。故选:D。
    2.读图可知,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示相邻两条经纬线均间隔30°,结合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可判定图中②地的经纬度为(30°W,60°S);故B符合题意。故选:B。
    3.图中④地为南极地区,南极地区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气候特点,B正确。故选:B。
    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
    【解题技巧提炼】
    1、以北极为例:人站极点:面对方向:南方 脚踏方向:南方 头顶方向:北方 引申:旗帜飘向何方:南方
    2、规律:极点辨方向:离南(北)极越近,越靠近南(北)极点,极点是地球上最高(北)
    用地球自转方向辨东西和:在要辨别的两点画出自转方向(南极顺时针,北极逆时针。箭头指向东,箭尾指向西)
    同一纬度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不用辨南北
    同一经度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不用辨东西
    3、南北极跨经度360度。站在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北方;而在北极点,四周都是南。
    题型一 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
    读“南极洲大陆示意图”,完成下列1-2小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2.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丰富 ②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人类定居的大洲 ③每年的 11月至次年2月适宜进行科学考察 ④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B 2.D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三个大洋中,①海洋是有0°经线穿过的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②是由东经90°经线穿过的印度洋,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③是有180°经线穿过的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故选B。
    2.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平均海拔高,气候特征是酷寒、烈风、干燥,有“白色荒漠”称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人类定居的大洲;每年的 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在南半球,适宜进行科学考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约2300米,主要是由厚厚的冰雪覆盖导致海拔高,故选D。
    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在某科考营地的当地时间12月25日17:30左右,科考队员正进行露天足球赛时,有两位“不速之客”毫不畏惧地冲入了比赛场地。据图,回答下面3-4小题。
    3.依图示信息可知,该科考营地应位于( )
    A.格陵兰岛B.青藏高原C.南极大陆D.北极地区
    4.12月下旬,该地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为( )
    A.狂风暴雨B.太阳终日不落C.阴雨连绵D.泥石流时有发生
    【答案】3.C 4.B
    【解析】3.图中所示有企鹅,所以该科考营地位于南极大陆,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12月下旬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即太阳终日不落的现象,且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不会有狂风暴雨、阴雨连绵和泥石流的发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俄罗斯石油公司2014年9月27日宣布,该公司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勘探项目发现了大型油气田,石油储量堪比墨西哥湾。结合北极地区图和材料,回答5-6题。
    5.对于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对应错误的是( )
    A.A——格陵兰岛B.B——北美洲C.C——长城站D.D——欧洲
    6.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范围一般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海域
    B.降水稀少却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淡水资源
    C.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的方向都是北方
    D.我国到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6~9月
    【答案】5.C 6.D
    【解析】5.由图可知,图中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B是北美洲,C是黄河站,D是欧洲,故选C。
    6.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故A错误。北极地区降水较少,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存站是南极地区,故B错误。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的方向都是南方,故C错误。去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6-9月,故D正确。故选D。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 -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读南极地区主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7-9小题。
    7.下列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科考站是( )
    A.中山站B.泰山站C.昆仑站D.长城站
    8.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在2月份,原因是( )
    A.有极昼现象,宜于科学考察B.有极夜现象,利于星空观测
    C.此时正值南极的暖季,降水丰富D.此时正值南极的冬季,风力较小
    9.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
    A.袋鼠B.斑马C.企鹅D.鸸鹋
    【答案】7.D 8.A 9.C
    【解析】7.我国在南极地区的四个考察站中,只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的南温带,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余科考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选D。
    8.我国在南极地区的考察站建站都选在2月份,因为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气温较高,适合科学考察,与其余三项无关,故选A。
    9.南极地区气候极其寒冷,不适合生物生存,有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有“南极的主人”称号,袋鼠和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斑马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上,故选C。
    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地球表面依据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人们将北极图以北称为北极地区,下图为北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北极地区与北半球北极以外地区相比( )
    A.纬度位置最高B.跨越所有经度C.主要包括太平洋D.完全由海洋构成
    11.北极地区属于北半球( )
    A.气温最高的地方B.降水最多的地方C.海拔最高的地方D.冬季白昼最短的地方
    12.目前我国一些中学生参加了探索北极地区的活动,未来你也可能成为“极先锋”中的员,下列能入选“极先锋”队员考查课题的是( )
    ①农耕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②茂密森林的保护与开发③冰川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④极夜状态下的鱼类活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0.A 11.D 12.C
    【解析】10.北极地区主要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北美洲、欧洲、亚洲的部分地区,因此可排除B、C. D选项,故选A。
    11.全球在纬度位置的影响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因此排除A、B选项。北极地区并不是北半球海拔最高的地方,因此排除C选项。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因此是北半球冬季白昼最短的地方,故选D
    12.北极地区可以考察的是③冰川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和④极夜状态下的鱼类活动,故③④正确,北极地区气候寒冷,以 海洋为主,不可能考察农耕文化和茂密的森林,故①②错误。故选C。
    北极地区或北极地方(有时也直接用"北极"一词来指代)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州、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题型二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
    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开展主题为“企鹅王国,三岛云游”的南极旅游活动。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去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3月—5月B.6月—8月C.9月—11月D.12月—2月
    14.有关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多平原地形B.南极终年极夜
    C.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D.南极中心是海洋
    15.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 )
    A.北极熊B.企鹅C.磷虾D.北极狐
    【答案】13.D 14.C 15.B
    【解析】13.极地地区气候恶劣,考察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一次年3月, 即我国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或旅游。故选D。
    14.南极地区多高原地形,有冰雪高原之称,故A错误。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故B错误。南极地区矿产资源都比较丰富,故C正确。南极中心是陆地,故D错误。故选C。
    15.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大陆,由于气候恶劣,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动植物种类少,代表动物是企鹅,故选B。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16.读“南极剖面图”(下图),据图判读,南极大陆( )
    A.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冰原大陆B.矿产资源不丰富
    C.动植物稀少,只有企鹅生存D.年降水量较大
    【答案】16.A
    【解析】16.由南极大陆剖面图可以看出,南极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冰雪高原”,故A正确,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动植物除了企鹅还有其余生物生存,气候寒冷、降水稀少,有“白色沙漠”称号,而且后面三选项在图中未显示出来,故选A。
    为了标示南极点的位置,科考队员在南极点设立了实体标志。由于南极冰盖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不断运动状态,从而导致南极点实体标志发生移动。为此每年12月科考队员都要重新测定南极点,并在准确的位置上设立新标志。如图是南极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7-19小题。
    17.科考队员每年为南极点重新设立标志时,发现旧标志总是在新标志的( )
    A.东方B.西方C.北方D.南方
    18.图示时间内,南极地区( )
    A.南极点气温最低B.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升高
    C.等温线与纬线完全平行D.正值暖季,适合开展科考活动
    19.关于南极气候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处于高纬度,太阳终年斜射,一年中接受太阳光热少
    B.巨厚的冰层将太阳的光热大量反射回空中
    C.海拔高,地形以高原为主,气温低
    D.处于强大的低压中心,使得降水少风力大
    【答案】17.C 18.D 19.D
    【解析】17.南极点为地球的最南端,其四周全是北。因此南极点前、后、左、右都朝向北。故旧标志应在新设标志的北方。故选C。
    18.据图可知,南极点的气温在零下20℃一零下30℃之间,最低地区可达零下30℃以下;故A错误。气温值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故B错误。气温除受纬度的影响外,还受地形的影响,南极地区的等温线与纬线不完全平行;故C错误。正值暖季,适合开展科考活动。故D正确。故选D。
    19.南极洲处于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处于强大的高压中心,使得风力大,选项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左图为我国广东汕头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在每年某一特定时刻,游客都可观看到阳光从北回归线标志塔顶部的圆孔直射到地面的景象。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20-21小题。
    20.游客能在广东汕头观看到,阳光从北回归线标志塔顶部的圆孔直射到地面的当天( )
    A.地球直射点到达一年中的最南端B.许昌正午旗杆影子最长
    C.澳大利亚昼长夜短D.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21.北回归线标志塔中,对甲大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北寒带B.位于地球最北端
    C.冰雪覆盖,气候湿润D.该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20.D 21.D
    【解析】20.由题目可知,如果在汕头看到阳光从北回归线标志塔顶部的圆孔直射到地面的当天,说明这一天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的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地球直射点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位于北温带的许昌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昼短夜长;地中海沿岸地区是炎热干燥的气候,故选D。
    21.由图可以看出,甲大洲是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地球上的南寒带;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一个冰雪覆盖、气候干燥寒冷的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选D。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长短、四季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南极大陆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右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面22-25小题。
    22.最适合描述南极大陆的别称是( )
    A.沙漠王国B.冰雪世界C.世界花园D.动物乐园
    23.纬度最高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B.中山站C.罗斯海新站D.昆仑站
    2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不包括( )
    A.多狂风B.湿润C.降水少D.严寒
    25.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是( )
    A.B.C.D.
    【答案】22.B 23.D 24.B 25.D
    【解析】22.南极大陆主要位于南极圈内,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有冰雪世界之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由图可知,南极考察站中,最接近南极点附近的是昆仑站,故纬度最高的考察站是昆仑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由于南极的纬度高,海拔高,使南极的气候形成严寒、烈风、干燥的气候特点,南极降水少,气候干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D正确,A为长颈鹿,非洲分布较多,A错误;B是袋鼠,为澳大利亚特有动物,B错误;北极熊为北极地区特有动物,C错误,故选D。
    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海拔高,气候严寒、烈风、干燥,特有动物为企鹅,我国在南极目前共有5个考察站,离南极最近的为昆仑站。
    题型三 科学考察的宝地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如图示意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读图完成下面26-28小题。
    26.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积雪少,降水多B.有极昼,较温暖C.有极夜,冰山少D.光照好,风力大
    27.关于罗斯海新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寒带B.临太平洋C.位于中纬度地区D.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向
    28.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煤炭资源的勘探 ②因纽特人的分布 ③冰川面积的变化 ④企鹅的生活习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26.B 27.B 28.D
    【解析】26.罗斯海新站之所以选择在2月份建设,这是因为由于地球公转运动的影响,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份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气温较高,适合建设,B正确。南极地区降水少,有极夜和风力大不适合建设,ACD错误。故选B。
    27.由图可以看出山,罗斯海新站是位于南极圈以内的南寒带,故A错误。从经度位置看,该站濒临太平洋,故B正确。位于60°- 90°之间的高纬度地区,故C错误。根据经纬网定向,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故D错误。故选B。
    28.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冰川面积的变化、企鹅的生活习性、煤炭资源的勘探等。因纽特人分布在北极地区。故D①③④正确。故选D。
    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读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B.南临太平洋C.位于北寒带D.距北极点约610千米
    30.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 )
    A.气温相对温和B.海拔相对较高C.科学考察相对较多D.人口相对较少
    【答案】29.C 30.A
    【解析】29.图中黄河站的经纬度位置是(78 º55′N,11 º56′E),地处北半球的北寒带和东半球,南临大西洋,距北极点为(90 º-78 º55′)×111≈1229.88千米,故选C。
    30.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比气温更低,平均海拔较高,科学考察站较多,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北极地区生活着因纽特人等,其常住人口比南极地区多,故选A。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两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31.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月7日正式选址莫基。图为“南极地区”,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在2月份,原因是( )
    A.此时积雪最多,降水丰富B.白昼时间长,气温相对较高
    C.有极昼现象,草类茂盛D.是南半球的冬季,风力较小
    【答案】31.B
    【解析】31.2月份南极地区积雪少,南极终年干燥,故A错误。2月份南极地区是暖季,气温相对较高,并伴有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故B正确。2月份南极地区是暖季,并伴有极昼现象,仍是一片冰天雪地,故C错误。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是暖季,风力较小,气温相对较高,并伴有极昼现象,故D错误。故选B。
    我国在南极已经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读图完成下面32-34小题
    32.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下面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
    A.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B.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C.各国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D.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应大力开采
    33.四个科学考察站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泰山站
    34.我国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 )
    A.风力较小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C.降水较多D.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
    【答案】32.C 33.C 34.D
    【解析】3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 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各国加强合作,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应大力开采会破坏南极生态。依据题意,故选C。
    33.读图可知,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学考察站纬度位置最高的是昆仑站,纬度最低的是长城站。依据题意,故选C。
    3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南极考察站如长城站和中山站,建站都选在2月份的原因是该季节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便于考察。依据题意,故选D。
    题型四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北冰洋是世界上温度最低的大洋,大部分洋面上常年覆盖着3~4米厚的坚实冰层。北极熊是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随着环境变化,北极熊的生存面临困境,有人把它画成漫画b所示。a为北极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35-37小题。
    35.白令海峡( )
    A.位于中纬度B.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C.位于东半球D.是欧洲和北美洲分界
    36.北冰洋洋面常年覆盖坚厚冰层的原因( )
    A.海拔高、缺氧B.淡水资源丰富C.纬度高、严寒D.年降水量丰富
    37.漫画显示北极熊面临的生存困境是( )
    A.北半球陆地面积缩小B.当地人口密度加大
    C.世界的能源消耗增加D.冰层融化速度加快
    【答案】35.B 36.C 37.D
    【解析】35.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白令海峡位于北极圈附近,属于高纬度,A错误。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B正确。白令海峡位于180°到160°W之间,位于西半球,C错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B。
    36.北冰洋是地球上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水深最浅、跨经度最多、面积最小的大洋,北冰洋洋面常年覆盖坚厚冰层的原因纬度高、气候严寒,C正确。北冰洋海拔不高,A错误。北冰洋常年覆盖坚厚冰层是海冰,不是因为淡水资源丰富才结冰的,B错误。北冰洋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错误。故选C。
    37.漫画显示北极熊面临的生存困境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北极熊的生存空间不断变小,D正确。漫画没有显示北半球陆地面积缩小、当地人口密度加大和世界的能源消耗增加,ABC错误,故选D。
    随着人类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读两极地区图,回答下面38-39小题。
    38.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啸B.气候变暖C.板块的运动D.注入的海水增多
    39.有关两极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B.B处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C.乙图中,C处是我国的长城科考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答案】38.B 39.C
    【解析】38.在两极地区图上,白色表示冰雪,蓝色表示海洋,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说明北极地区冰雪出现融化现象,使得冰雪面积逐年减少,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B正确。故B。
    39.甲图为北极地区图,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A说法正确;B处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B说法正确;乙图为南极地区图,C处是我国的长城科考站,但这里位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C说法错误;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极地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这里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但近年来,科学家观测到两极地区出现冰雪融化、冰川变薄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极地冰雪融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临海城市将被淹没,不但会使陆地面积减少,经济损失也不可估量。此外,极地地区冰雪融化,生态环境恶化,一些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目前,中国已成为登陆南极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40-42小题。
    40.游客们在南极地区可能看到的代表性动物是( )
    A.B.C.D.
    41.“除了脚印,什么也不带来;除了回忆,什么也不带走”,下列做法符合极地生态旅游的是( )
    A.追逐着企鹅拍照B.给动物投喂食物C.品尝当地野味D.把生活垃圾带走
    42.我国去南极科学考察一般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 )
    A.为雨季B.冰雪大量消融C.为暖季D.极夜时期,风雪小
    【答案】40.D 41.D 42.C
    【解析】40.读图可得,A是长颈鹿,B是袋鼠,C是北极熊,D是企鹅。其中游客在南极地区可能看到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故选:D。
    41.把生活垃圾带走符合生态旅游,撵着企鹅拍照、给动物投喂食物、品尝当地野味都是错误的做法,不符合生态旅游。故选:D。
    42.我国去南极科学考察一般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处于极昼期,有利于科学考察,C正确。南极气候干燥,没有雨季,A错误。南极气候酷寒,冰雪不会大量消融,B错误。此时是极昼期,D错误。故选C。
    南极圈内(南纬66°33′以南)终年寒冷, 极夜和极昼最长可达半年的气候被称为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和烈风是这种气候的三个显要特征。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 有"白色沙漠"之称。
    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2017年7月20日我国“雪龙”号首次环北冰洋航行,开展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下图为一幅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海豹”图。据此回答下面43-44小题。
    43.此次科考在环北冰洋航行期间,科考队员可能看到( )
    A.浮冰B.橄榄树C.企鹅D.橡胶树
    44.去北极旅游,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大量捕杀北极熊
    B.将生活垃圾装袋带回来
    C.在海豹的栖息地,将幼崽带回家
    D.在考察站的旗杆上刻上“××到此一游”
    【答案】43.A 44.B
    【解析】43.环北冰洋航行会看到浮冰,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企鹅位于南极地区,橡胶树分布在热带地区,故A正确。故选A。
    44.在南极地区不能捕杀企鹅,故A错误。将生活垃圾装袋带回来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的环境,故B正确。不能把海豹的幼崽抱回家,故C错误。在南极地区的考察站的旗杆上不能乱刻乱画,故D错误。故选B。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题型五 极点辨方向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B为我国的两个科考站,完成下面45-46小题。
    45.下列现象与图中所示时间不相符的是( )
    A.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B.南半球昼长夜短
    C.北半球的冬至D.从上海到达A站比到B站近
    46.飞机从A站沿所画线路飞往B站,方向的变化是( )
    A.先向东南再向东北B.先向南再向北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答案】45.D 46.A
    【解析】45.由图可以看出,此时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故A正确。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B正确。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故C正确。根据经度位置可知,B点位于东半球,A点位于西半球,所以上海到达B站比到A站更近,故D错误。根据题意选择错误的,故选D。
    46.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飞机从A站沿所画路线”飞往B站,其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南飞,再向东北飞。故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2020年2月底,乌克兰沃纳德斯基南极科考站附近出现粉红色“西瓜雪”,经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极地雪藻微生物,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因其体内含有虾青素,所以呈红色。下图为南极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47-48小题。
    47.昆仑站位于沃纳德斯基站的( )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48.“西瓜雪”不易在昆仑站出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降雪量少B.紫外线强C.风力强劲D.气温太低
    【答案】47.A 48.D
    【解析】47.昆仑站和沃纳德斯基站均为南极科考站。昆仑站较沃纳德斯基站更靠近南极点,纬度更高,所以应位于沃纳德斯基站南部。从东西方向来看,南极俯视图是顺时针方向的,自西向东,昆仑站位于沃纳德斯基站东侧,所以昆仑站位于沃纳德斯基站的东南方向。故选A。
    48.由材料可知,粉红色的“西瓜雪”是一种存在于积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它们一般保持“休眠”状态。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因其体内含有虾青素,所以呈现红色,说明其出现的因素主要与气温有关,而昆仑站纬度较高,气温更低,该藻类不适宜迅速生长而呈现红色。故选D。
    本题考查地球上方向的判断及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2018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愿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据此完成下面49-50小题。
    49.黄河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其位于北京(40°N,116°E)的( )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50.1月时,黄河站所在地( )
    A.可在午夜看见太阳B.正值科考的旺季C.可能会欣赏到极光D.正值企鹅繁育季
    【答案】49.B 50.C
    【解析】49.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从图可以看出,黄河站是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故选B。
    50.1月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位于北极圈的黄河站出现极夜现象,故A错误。此时是北极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不适合进行科学考察,故B错误。可在夜晚欣赏到极光现象,故C正确。可爱的企鹅分布在南极地区,故D错误。故选C。
    51.南极地区四周的大洋,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依次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答案】51.A
    【解析】51.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是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地球自转的方向依次是大西洋 、印度洋、太平洋,故答案选A。
    一、选择题
    中俄两国提出了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俄罗斯邀请与中国合作共建的是东北航道,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读海上和冰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下列1-4小题。
    1.“冰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大洋有(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2.中欧贸易“冰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其优势是( )
    A.航行条件好B.航程短C.沿途停靠条件好D.通航时间长,运量大
    3.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个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B.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
    C.西部海岸线较短D.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他国海域
    4.下面关于俄罗斯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唯一地跨亚、欧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B.拥有世界上最大针叶林区
    C.有世界最深、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D.圣彼得堡是太平洋最大港口
    【答案】1.D 2.B 3.A 4.D
    【解析】1.由图可知,“冰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大洋有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没有经过印度洋,故选D。
    2.中欧贸易走“冰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具有航程短的优势,航行条件、停靠条件都更差,通航的时间也更短,故选B。
    3.俄罗斯海岸线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北冰洋沿岸冰封期长,但也有不冻港,如摩尔曼斯克,故A错误。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故B正确。西部海岸线较短,故C正确。最大东口通往大西洋需要经过他国海域,故D正确。故选A。
    4.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地跨亚、欧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故A正确。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针叶林区,故B正确。有世界最深、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故C正确。圣彼得堡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故D错误。故选D。
    我国将在罗斯海难言岛建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5-7小题。
    5.规划建设中的南极科考站( )
    A.大致位于 75°S,163°WB.位于南寒带
    C.将成为纬度最高的科考站D.濒临大西洋
    6.在建站过程中,建设者可能遇到( )
    A.北极熊的袭扰B.暴雨影响工程进度C.酷寒导致冻伤D.潮湿导致衣服发霉
    7.我国南极科考的目的是( )
    A.捕获大量极地动物B.更好的保护地球环境
    C.建设永久性居民点D.大规模开发极地矿产
    【答案】5.B 6.C 7.B
    【解析】5.由图可知,我国规划建设中的南极科考站大致位于73°S,163°E,A错;位于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B对;濒临太平洋,D错;昆仑站是我国纬度最高科考站,而不是规划建筑的科考站,C错。故选B。
    6.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A错;南极地区气候干燥、烈风、酷寒,所以没有暴雨、气候也不潮湿(不会导致衣服发霉),建设者可能会遇到酷寒导致冻伤,C对,BD错。故选C。
    7.我国南极科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地球环境,B对;而不是捕获大量极地动物、建设永久性居民点、大规模开发极地矿产,这些行为都会破坏极地环境,ACD错。故选B。
    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统计,2008年中国去南极的人数不足100人次,而201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赴南极旅游客源地。读南极旅游热门线路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游客选择四条不同的热门线路抵达南极地区,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线路①:从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乘游轮,沿途看到许多漂浮的冰山和北极熊
    B.线路②:从亚洲出发直飞到南极点
    C.线路③:沿途经过许多岛屿,无论何时都可以观察到极昼现象
    D.线路④:航行距离最短,经济实惠
    9.以下关于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及其说法,合理的是( )
    A.当地暖季,河流解冻有淡水,正值极昼,适合去科学考察
    B.在“南极旅游”急剧升温之时,可大力开发南极旅游线路
    C.南极洲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宜受到外界干扰,应停止一切活动
    D.对南极洲适度的科学考察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答案】8.D 9.D
    【解析】8.由图可知,线路①从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乘游轮,沿途看到许多漂浮的冰山,但看不到北极熊,故A错误。线路②是从非洲出发直飞到南极点,故B错误。线路③沿途经过许多岛屿,夏季时可以观察到极昼现象,冬季会看到极夜现象,故C错误。线路④航行距离最短,经济实惠,故D正确。故选D。
    9.当地暖季旅游时,正值极昼,适合去科学考察,南极洲终年寒冷,无河流解冻,故A错误。在“南极旅游”急剧升温之时,应该减少南极旅游线路,否则会破坏当地的生态,故B错误。南极洲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宜受到外界干扰,适合进行一些科学考察活动,而不是停止一切活动,故C错误。对南极洲适度的科学考察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故D正确。故选D。
    2020年2月,南极洲西摩岛监测站记录到20.75℃的气温,成为有史以来南极地区的最高气温。下图为南极地区。读图,完成下面10-13小题。
    10.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该区域 ( )
    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气温高C.陆地广,风力大D.海域小,降水足
    11.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城站位于南极点以南B.2 月份适宜进行南极科考
    C.南极点是海拔最高点D.降水量多,淡水资源丰富
    12.此时,各科考站白昼时间( )
    A.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B.长城站>泰山站>中山站
    C.泰山站>昆仑站>长城站D.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
    13.近年南极地区的持续升温反映出( )
    A.臭氧层破坏B.水质恶化C.全球变暖D.土地沙化
    【答案】10.A 11.B 12.A 13.C
    【解析】10.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是极端寒冷的冰雪世界,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该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大范围的海冰。故选:A。
    11.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方,南极点的前后左右都朝北,所以长城站位于南极点正北方向,A错误;2月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时间长,气温较高,适宜进行南极科考,B正确;南极最高点应该是海拔5140米的文森峰,C错误;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D错误。故选:B。
    12.2月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整个地球越往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因此,各科考站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是: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故选:A。
    13.全球气候变暖,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持续升温,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故选:C。
    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是极端寒冷的冰雪世界;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由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下图是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面临的挑战是( )
    ①酷寒 ②干燥 ③湿热 ④缺氧 ⑤烈风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③④⑤
    15.关于我国南极科考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科考站均位于东半球
    B.长城站隔德雷克海峡与非洲相望
    C.昆仑站位于长城站东南方向
    D.泰山站是目前中国最靠近极点、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答案】14.B 15.C
    【解析】14.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候酷寒、干燥、烈风,①②⑤正确、③错误,平均海拔才2300米,不缺氧。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我国的科考站中,像长城站就在西半球,A错误。长城站隔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相望,B错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其四周全是北;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由此可判断,昆仑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向.C正确。昆仑站是目前中国最靠近极点、海拔最高的科考站,D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南极科考站的相关知识。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注意:长城站纬度62°S,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2021年2月13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上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以来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左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南极地区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列16-19小题。
    16.左图中虚线所示的圆圈是( )
    A.南回归线B.南极圈C.北回归线D.北极圈
    17.据右图可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温和湿润C.全年严寒干燥D.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18.南极地区气候变暖,对当地影响最大的动物是( )
    A.企鹅B.大象C.考拉D.北极熊
    19.下列缓解全球变暖的建议中,不可行的是( )
    A.植树造林B.积极开发新能源C.加强国际间合作D.停止使用煤、石油
    【答案】16.B 17.C 18.A 19.D
    【解析】16.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范围。南极地区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南,故图中虚线圆圈表示南极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读右图可知,南极地区各月气温均很低,降水稀少,终年严寒干燥,C正确。南极地区所处的纬度高,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平均海拔高,气温低;南极冰盖犹如一面巨大的反射镜,把太阳光热的90%反射回宇宙空间,因此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毫米,南极点附近只有5毫米,几乎没有降水现象,有“白色沙漠”之称,A、B、D错误。故选C。
    18.企鹅、大象、考拉和北极熊这几种动物中,只有企鹅是生活在南极的物种,因此南极地区气候变暖对企鹅影响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A不符合题意。积极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C不符合题意。停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不切实际,D错误。故选D。
    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也可以提高常规能源中水能的利用比重,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共享先进经验。2、植树造林,使森林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0年2月13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上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以来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读“南极区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20-22小题。
    20.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导致这一极端天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纬度较高B.此时为当地夏季
    C.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D.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
    21.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
    A.11月至次年2月B.3月至5月C.6月至8月D.8月至10月
    22.对于登陆南极游玩,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南极有极昼现象,气温高,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
    B.南极野生动物缺乏食物,建议携带食物投喂企鹅
    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
    D.南极多暴雨,建议携带雨伞和雨衣
    【答案】20.D 21.A 22.C
    【解析】20.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人类活动等,题干中描述的是南极地区气温升高,影响南极气温逐渐变暖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故选D。
    21.极地地区气候恶劣,旅游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旅游,应选择11至次年2月,即我国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旅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南极被冰雪覆盖,气温极低,需要携带保暖衣物,A错误。要保护南极野生动物,不能投喂企鹅,B错误。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酷寒、干燥、多狂风,登陆南极游玩,建议携带防风大衣,C正确。南极气候干燥,不用携带雨伞和雨衣,D错误。故选C。
    本题以南极地区升温为材料,考查了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需掌握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并理解回答。
    南极地区作为科考宝地,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读图,完成下面23-25小题。
    23.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面临的挑战是( )
    ①酷寒 ②干燥 ③湿热 ④缺氧 ⑤烈风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
    24.南极地区的动物极少生活在陆地上,大都生活在海洋或沿海地带,而且普遍脂肪层厚、耐黑暗、耐高盐。这些特征主要是适应南极地区的( )
    A.地形条件B.气候特征C.河流状况D.植物种类
    25.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11月到次年2月B.3月到5月C.6月到8月D.9月到12月
    【答案】23.D 24.B 25.A
    【解析】23.南极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候酷寒,南极大陆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面临的挑战是酷寒、干燥、烈风。故选D。
    24.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气候酷寒,所以生活在南极地区的动物普遍脂肪层厚、耐黑暗、耐高盐,是为了适应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故根据题意选B。
    25.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每年的11月-次年的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有极昼现象,方便进行科学考察。故选A。
    二、解答题
    26.结合“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南极地区环境特点补全框右图中的内容。
    (2)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中国新站(罗斯海站)正式选址奠基,科考人员选择在此季节开展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主要原因是____。
    (4)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你写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措施。
    【答案】26.(1)高;高
    (2)处于暖季;白天时间长
    (3)气候变暖
    (4)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使用新能源等
    【解析】26.本题以南极地区图为材料,设置了四道小题,涉及南极的位置特点,自然环境特点,科考站的建立时间的选择,冰川融化的原因,如何防止气候变暖等,考察了学生对极地地区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南极地区纬度高,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里,地表冰雪覆盖,平均海拔高,故气候寒冷,被称为冰雪高原,因此,生物稀少;但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淡水所在地,矿产丰富,故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
    (2)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中国新站(罗斯海站)正式选址奠基,科考人员选择在此季节开展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此时处于暖季,南极暖季是11月到次年3月;白天时间长。
    (3)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大量燃烧煤、石油等,使得二氧化碳增加,气候变暖。
    (4)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使用新能源等。
    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近年来,极地旅游日益受到追捧,俨然成为一个“高端旅游品牌”,旅游者通常选择乘飞机先到南美洲阿根廷,再乘游轮到南极地区观光游玩。
    材料二: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于2018年2月7日在罗斯海西岸的恩克斯堡高正式选址奠基,克服恶劣气候条件胜利完成了任务,预计2022年建成。
    材料三:南极地区分布有世界珍稀濒危生物,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1)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A代表_________。图中我国五个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_________方向。
    (2)南极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有_____________,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仪式时间选择在北半球冬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呼吁关于极地旅游不应“大力提倡”,而是要“严格限制”,理由是_________。
    (4)近年来,南极地区的冰雪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____,这对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_________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5)南极被称为“白色荒漠”,形成2000多米的巨厚冰层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27.(1)大西洋 长城站 东北方向
    (2)酷寒、干燥、烈风 北半球的冬季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有极昼
    (3)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或保护极地原始的自然环境)
    (4)全球气候变暖 企鹅
    (5)降水量少、寒冷蒸发量小,冰雪经亿万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层
    【解析】27.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 720米,被称为冰雪高原。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荒漠。
    (1)由图可知,图中A、B、C三个海洋中,A是有0°经线穿过的大西洋,图中我国五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长城站是位于罗斯海新站的东北方向。
    (2)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罗斯海新站之所以选择在北半球冬季奠基,因为此季节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时间长、气温高。
    (3)之所以要严格限制去南极旅游,是要保护南极地区的最后一块净土,保护极地地区的原始环境。
    (4)南极地区的冰雪面积不断减少,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加快导致,对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生存带来威胁。
    (5)南极被称为“白色荒漠”,形成2000多米的巨厚冰层的原因是:降水量少、寒冷蒸发量小,冰雪经亿万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层。
    28.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南极科考站中,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__方向,从图中①大洋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C__洲。
    (2)若夏季在东北航线上航行,乘客可能看到的景象是__。
    ①可爱的企鹅 ②漫长的极夜③因纽特人在捕鱼④漂浮的冰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__。
    A.光热资源丰富 B.我国极地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都有常住居民 D.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丰富
    (4)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更为寒冷,其原因是南极地区__。
    ①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②大部分陆地被冰雪覆盖
    ③以陆地为主且海拔较高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我国科考队去南极地区考察一般选择在1~2月抵达,其主要原因是__。
    (6)2020年2月9日,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气温为20.75℃,首次超过20℃。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主要原因是__。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缓解这种情况_?(至少回答一点)
    【答案】28.(1)东南 欧
    (2)D
    (3)D
    (4)C
    (5)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6)全球变暖 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解析】28.此题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为切入点,考查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可以判断罗斯海新站在中山站的东面,罗斯海新站纬度高于中山站的纬度,以南及为中心的经纬网纬度越高越靠南,可以判断罗斯海新站在中山站的南面;综上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依据经度的分布特点可知图中①大洋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C大洲,C在东经30°附近可知C属于东半球北冰洋沿岸的欧洲。
    (2)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气温最高的季节,此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夏季在东北航线上航行,乘客可能看到的景象是因纽特人在捕鱼,漂浮的冰山,企鹅属于南极典型动物。③④正确,故选D。
    (3)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光热资源少,A错误。我国极地科考站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B错误。南极地区气候恶劣无人居住,C错误。两极地区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
    (4)南极地区是陆地,陆地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北极地区是海洋,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能吸收较多的热;南极地区所环绕的海流,都是寒流,起降温作用,使南极地区气候酷寒,所以冰多;由于南极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冰的反射:南极地区覆盖着巨大的冰原,能反射几乎全部的太阳光,因而,所获热量极少,气温进一步降低,造成终年酷寒。②③正确,故选C。
    (5)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2月抵达南极洲,此时南极地区是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但仍然在0℃以下,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6)结合资料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气温为20.75℃,首次超过20℃。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可知,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采取措施: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合理使用土地(如退耕还林还草)等。
    2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阿联酋发明家和 企业家阿卜杜拉·阿尔谢希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拖冰山化水计划——斥巨资从南极拖个冰山给阿联 酋“解渴”。若该计划成功实施,预计可在 5 年内为 100 万人提供足够的水源。
    材料二 计划运输冰山路线示意图(图1)、中东地区图(图2)、南极地区图(图3)、阿拉伯联 合酋长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4)、南极地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5)。
    (1)读图1,计划运送冰山的起运地位于___________洋。
    (2)读图4可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干旱缺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读图5可知, 南极地区降水同样很少,却有地球上最丰富的淡水资源,这是因为南极地区____________。
    (3)虽然拖运冰川耗资巨大,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有实力完成这一计划,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出口______资源获得大量财富。读图2,这种资源在中东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海运出口必 经之地——①_________海峡,有“世界油阀”之称。
    (4)南极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历来受到各国关注。我国也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考站。读图3,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方向。
    (5)试分析各国争相去南极进行科考活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9.(1)印度
    (2)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 南极地区虽然降水少,但气温低,蒸发微弱,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3)石油 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霍尔木兹
    (4)西北
    (5)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解析】29.中东地区指从地中海东部南部到波斯湾沿岸的部分地区,包括除阿富汗外的西亚的大部分与非洲的埃及、地处于俄罗斯边界的外高加索地区。约23个国家与地区,1500多万平方千米,4.9亿人口。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包括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1)读图1可知,计划运送冰山的起运地位于印度洋,运往中东地区。
    (2)读图4可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中东地区,其干旱缺水的主要原因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读图5可知, 南极地区降水同样很少,却有地球上最丰富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南极地区虽然降水少,但气温低,蒸发微弱,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3)中东地区是世界石油宝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在中东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海运出口必 经之地——①霍尔木兹海峡,有“世界油阀”之称。
    (4)根据经纬网定向可知,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5)南极地区是人类最后发现的大陆,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没有受到人类改造),为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这是各国争相去南极进行科考活动的原因。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位置
    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海陆位置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包围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欧洲、亚洲、北美洲三大洲包围
    海陆状况
    以陆地为主
    以海洋为主
    气候
    地球最冷的地区,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
    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风库“
    漂浮的冰川是其独特的景观
    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气温不及南极地区严寒,降水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不及南极地区大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科学考察时间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每年6——8月
    位置
    考察站
    建成时间
    特点
    南极地区
    ①长城站
    1985.2
    首个南极考察站,极圈以外,南极唯一无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
    ②中山站
    1989.2
    ③昆仑站
    2009.2
    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④泰山站
    2014.2
    北极地区
    ⑤黄河站
    2004.7
    相关试卷

    2024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13 聚落(B卷):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13 聚落(B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依据深圳蛇口两张景观图,可推测,聚落甲、乙、丙、丁四个发展阶段,图中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古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撒马尔罕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13 聚落(A卷):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13 聚落(A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油画中的景观反映的是,泉州,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主要有,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九 西半球的国家及极地地区(1):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专题九 西半球的国家及极地地区(1),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两国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读图,回答下面小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末专题练习】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考点13 极地地区-(考点变式练习)(人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