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设计,共2页。
课题
6.1.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课时
2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周次
教案主备
课标要求
能够描述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2.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特点
3.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学习重难点
1. 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评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观察
菌落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基本条件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小结
展示:洗净的拿着翻页笔的双手。
提问:
(1)老师的手上都有些什么呢?(2)老师的手已经用洗手液洗过了,还会有细菌和真菌吗?
(3)你怎样证明老师的手上确实存在细菌和真菌呢?
展示:电镜下呈现生活中抹布、砧板、针头上的细菌。
提问:你们认为我手上也有细菌和真菌,那么怎样才能证明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它们的分布,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各组的探究方案。
(适当板书记录探究方案的要点并讲解某些理由)
利用ppt展示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是什么,有哪些步骤?
提问: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大家都有了证据来证明老师的手上有细菌或真菌的存在,那么老师的手上到底是细菌还是真菌,还是两者都存在呢?我们怎么区分它们,依据是什么?
展示:利用培养菌落实物、ppt图片展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提问:
(1)夏天,食物很容易腐烂,但冰箱中的食物却可以保存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2)为什么晒干的咸鱼比新鲜的鱼可以储存的时间更长?
(3)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为什么受潮的玻璃、石头、水泥墙不易发霉?
根据以上问题,你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吗?
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和生活常识,大家来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或完善导学稿上的思维导图吧
根据所见和生活常识回答问题(翻页笔和细菌、真菌;还是会有,只不过会比洗手之前少些;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证明自己的观点)
1.学生自主阅读书本68-69页的“探究活动”,小组内讨论、交流、制定粗略的探究方案。
2.小组代表展示各自的探究方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质疑,达成共识。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内总结归纳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利用老师的实物和ppt图片展示,结合书本内容,找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和区别
根据生活常识回答问题,并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基本条件:
1.水分
2.适宜的温度
3.有机物
思考、回答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在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很热的热泉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自主独立完成、完善导学稿上的思维导图
采用三个有梯度层次关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怎样证明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如何检测不同环境中(老师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
通过探究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初步形成探究方案的同时,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小组合作、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对比分析学习。
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有生物,生物为生活服务。
前后呼应
回顾课堂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老师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来进行,教学中,通过思维主线“老师手上究竟有没有细菌、真菌,如何证明?”让学生把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及分布特点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逐一实现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得到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学会了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在突破难点的课堂组织方面还有待加强,争取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共3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