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期末质量检测卷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B.丙烷的结构式:
C.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D.羟基的电子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氧化硫可作食品的抗氧化剂B.高纯硅可以制成芯片和硅太阳能电池
C.乙酸乙酯可用作有机溶剂和香料D.亚硝酸钠可作肉制品的防腐剂和护色剂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鉴别和气体可选用碘水、硫化钠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
B.某钠盐水溶液,滴加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钠盐为NaCl
C.不慎将烧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D.配制一定浓度稀硫酸时,应在容量瓶中先加入适量蒸馏水,再将浓硫酸滴入,并不断振荡
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l/L 溶液中,数目为
B.49.0g 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数目为
C.11.2L 与足量完全反应,生成的分子数目为
D.0.5ml 与足量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5.从单质到盐存在如下物质转化关系: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物质盐,若盐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可能为Na或SB.氧化物可能为或
C.酸或碱可能分别为和NaOHD.物质X可能为或
6.钛(Ti)和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等领域。工业上以钛铁矿(FeTiO3,其中Ti为+4价)为主要原料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TiCl4的熔点―25℃,沸点136.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的反应过程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步骤③的操作名称是加热或高温煅烧
C.步骤④的反应方程式TiO2+2C+2Cl2TiCl4+2CO
D.由TiCl4制备Ti的过程中,可以加入氮气做保护气体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B.反应为放热反应
C.碳酸氢钠固体溶解时伴随着吸热现象
D.铝热反应需高温条件,是吸热反应
8.如图为锌锰干电池构造示意图。锌锰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铵糊作电解质溶液B.是负极反应物
C.电子由锌筒通过导电流向石墨棒D.随着电池的使用锌筒会逐渐变薄
9.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分解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属于共价化合物
B.过程②吸收能量,过程③放出能量
C.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断裂,有非极性键形成
D.反应过程中N元素被氧化
10.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流方向由D→导线→C;
③A、C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可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B.A>C>D>BC.C>A>B>DD.B>D>C>A
11.化学反应A+B→C(吸收能量)分两步进行:①A+B→X(吸收能量),②X→C(放出能量)。下列示意图中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B.
C.D.
12.下列提纯过程中使用的除杂试剂和操作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13.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有机物B、C、D、E,E是油状液体,有浓郁香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ABCDE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态烃A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B.实验室常用饱和NaOH溶液除去E中B、D杂质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鉴别C、D、E三种无色液体
D.相同质量的C和E分别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1分。
14.废旧锌锰干电池内部的黑色物质A主要含有、MnOOH、、、碳单质,用黑色物质A制备高纯的流程如图:
已知:(未配平)。
(1)第Ⅰ步操作是为了除去可溶性的 (填化学式)。
(2)第Ⅰ步后在空气中灼烧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将MnOOH转化为,另一个是 为灼烧时,MnOOH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难溶于水和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时开始分解;在pH大于7.7时,开始转化为沉淀。第Ⅳ步中的多步操作可按如图步骤进行:
操作①加入溶滴调节溶液pH的过程中有产生,则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你认为操作③中检测的方法及现象是 时可继续进行操作④:操作④中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答一条即可)。
15.根据如图,已知有机物有以下转化关系。A是分子量为28的气体烯烃,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D是食醋的主要成分,E是不溶于水且具有香味的无色液体,相对分子质量是C的2倍,F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结合如图关系回答问题:
(1)写出中官能团的名称:B 、D ;
(2)写出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物质的结构简式 ;
(3)写出与D互为同系物且为该同系物中最简单的一种物质的结构式 。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是 。
(5)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实现反应④,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试管1中装入药品后加热。图中X的化学式为 ,其作用是溶解乙醇和 。
16.在2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2mlSO2和1m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如图是SO2和SO3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前10min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 。
(2)下列叙述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①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
②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③SO3的质量不再改变
④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SO2的消耗速率和SO3的生成速率相等
(3)以下操作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快的是 (填字母)。
A.向容器中通入氦气 B.升高温度 C.扩大容器的容积 D.向容器中通入O2 E.使用催化剂
(4)潜艇中使用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极a是 。(填“正极”或“负极”)
②电解质溶液中OH-离子向 移动(填“电极a”或“电极b”)。
③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 。
17.《物理小识·金石类》记载:“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气凝即得矾油”。“青矾”是指,“青矾厂气”是指和,“矾油”是指硫酸溶液。实验室模拟古法制硫酸并进行性质探究。
已知:熔点,沸点熔点,沸点。
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硫酸
实验开始前打开活塞,关闭活塞,通入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打开活塞,用酒精喷灯高温加热青矾。
(1)盛放钡盐溶液仪器的名称为 。A装置中反应后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
(2)B装置的作用 。
(3)D的作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探究的性质
在装置中先后使用同体积的蒸馏水(①已预先煮沸,②未预先煮沸),控制食用油油层厚度一致、通入流速一致。两次实验分别得到如图图:
(4)C装置中覆盖食用油的目的是 。
(5)图中,②的曲线出现骤降,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对比分析上述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选项
被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和操作
A
溶液
加入适量铜粉,过滤
B
溶液
加入适量盐酸
C
KCl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D
气体
加入适量氢气,加热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的电子式:,A错误;
B.丙烷的结构式:,B错误;
C.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C正确;
D.羟基的电子式:,D错误;
答案选C。
2.A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适量食用可作食品的抗氧化剂,A错误;
B.高纯硅可以制成芯片和硅太阳能电池,B正确;
C.乙酸乙酯有特殊的香味,可用作有机溶剂和香料,C正确;
D.亚硝酸钠可用作肉制品的防腐剂和护色剂,但需要控制用量,D正确;
故选A。
3.A
【详解】A.SO2具有氧化性可以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SO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碘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碳只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碘水、硫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均不发生反应,A正确;
B.若溶液中存在碳酸根,加入AgNO3溶液后也会产生白色沉淀,B错误;
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错误;
D.容量瓶只能用作定容,应在烧杯中对浓硫酸进行稀释,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一定量程的容量瓶中,加水,最后用胶头滴管进行定容,D错误;
故答案为:A。
4.B
【详解】A.未给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离子个数,A错误;
B.,则H原子数1NA,B正确;
C.未给出物质状态,无法根据体积计算物质的量,C错误;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完全,D错误;
故答案为:B。
5.B
【分析】若盐为,单质则为Na或S,对应的氧化物为Na2O2或SO2,则酸或碱物质为NaOH或H2SO3,对应的X可能为H2SO3(或)或Na2O2,对应的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单质可能为Na或S ,A正确;
B.氧化物可能为或,因为S和氧气燃烧只能生成SO2,B错误;
C.酸或碱可能分别为和NaOH,C正确;
D.物质X可能为或,D正确;
故选B。
6.D
【分析】由题干流程图可知,以钛铁矿(FeTiO3,其中Ti为+4价)为主要原料加入硫酸,生成硫酸氧钛TiOSO4,反应方程式为:FeTiO3+2H2SO4=FeSO4+TiOSO4+2H2O,然后TiOSO4发生水解生成钛酸H2TiO3,H2TiO3加热或灼烧进行TiO2,TiO2和C、Cl2混合加热发生反应TiO2+2C+2Cl2TiCl4+2CO,最后用Mg还原TiCl4得到Ti,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步骤①的反应FeTiO3+2H2SO4=FeSO4+TiOSO4+2H2O,该过程种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步骤③的操作名称是加热或高温煅烧,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步骤④的反应方程式为TiO2+2C+2Cl2TiCl4+2CO,C正确;
D.由于N2能与Mg发生反应生成Mg3N2,故由TiCl4制备Ti的过程中,可以加入氩气做保护气体,不能用N2作保护气,D错误;
故答案为:D。
7.D
【详解】A.液氨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操,A正确;
B.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
C.碳酸氢钠固体溶解会吸收热量,会伴随吸热现象,C正确;
D.铝热反应需是放热反应,D错误;
故选D。
8.B
【分析】锌锰干电池为原电池装置,属于一次电池,其中锌筒作负极,石墨棒作正极,氯化铵糊为电解质溶液。
【详解】A.根据分析,氯化铵糊作电解质溶液,A正确;
B.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因此是正极反应物,B错误;
C.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即由锌筒通过导线流向石墨棒,C正确;
D.锌锰干电池,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使用一段时间锌筒会变薄,D正确;
故答案选B。
9.D
【详解】A.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共价化合物,NO属于共价化合物,则A正确;
B.由图可知,过程②NO中化学键发生断裂形成氮原子和氧原子,此过程需要吸收能量,过程③形成了新的化学键N≡N键和O=O键,此过程释放能量,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过程②NO中氮氧极性键发生断裂,过程③形成了N≡N非极性键,故C正确;
D.该过程中NO转化为N2,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一般情况下,原电池中金属活动性:负极材料>正极材料。
【详解】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极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B;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流方向由D导线→C,则C是负极、D是正极,金属活动性:C>D;
③A、C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则C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是正极、A是负极,金属活动性:A>C;
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则D是负极、 B是正极,金属活动性:D>B;
综上: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C>D>B,
故选B。
11.D
【详解】A.化学反应A+B→C(吸收能量)的反应,说明反应物A、B的总能量比生成物C的总能量低,图示是反应物A、B的总能量比生成物C的总能量高,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与反应事实不吻合,A错误;
B.化学反应A+B→C(吸收能量)的反应,说明反应物A、B的总能量比生成物C的总能量低,图示是反应物A、B的总能量比生成物C的总能量高,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与反应事实不吻合。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反应①A+B→X(吸收能量),而图示A、B的总能量比中间产物X的能量高,反应是放热反应,也与反应事实不吻合,B错误;
C.化学反应A+B→C(吸收能量)分两步进行:①A+B→X(吸收能量),而图示显示的反应物A、B的总能量比中间产物X的总能量高,反应是放热反应,与题意不符合,C错误;
D.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低。图像显示反应事实吻合,D正确;
答案选D。
12.C
【详解】A.加入适量铜粉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生成杂质FeCl2,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A错误;
B.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以通过通入适量CO2除去,B错误;
C.KCl固体中的K2CO3可以通过加入过量盐酸,蒸发结晶除去,C正确;
D.C2H6气体中的C2H4,通过溴水后干燥可以除去,D错误;
故选C。
13.B
【分析】A的密度为1.25g/L,其摩尔质量为1.25g/L×22.4L/ml=28g/ml,A为CH2=CH2,和水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后被氧化成乙醛,在被氧化成乙酸,而后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B为CH3CH2OH,C为CH3CHO,D为CH3COOH,E为CH3COOCH2CH3。
【详解】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A正确;
B.实验室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B错误;
C.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酸乙酯不反应,C正确;
D.C为CH3CHO,可看成是C2H2H2O,E为CH3COOCH2CH3,可看成是,反应后生成水,故化学式中H2O对耗氧量无影响,乙醛与乙酸乙酯的最简式是相同的,都是CH,故相同质量的乙醛与乙酸乙酯分别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D正确;
故选B。
14.(1)NH4Cl、ZnCl2
(2) 除去碳单质
(3)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已经洗涤干净 有利于低温条件下快速干燥
【分析】黑色物质A主要含有MnO2、MnOOH、NH4Cl、ZnCl2、碳单质经过I过滤得到MnO2、MnOOH、碳单质,除去了可溶的NH4Cl、ZnCl2,第Ⅱ步空气中灼烧除去碳单质同时将MnOOH转化为MnO2,得到的在Ⅲ中转化为MnSO4,MnSO4经多步操作得高纯MnCO3,据分析答题。
【详解】(1)黑色物质A主要含有MnO2、MnOOH、NH4Cl、ZnCl2、碳单质经过I过滤得到不溶的MnO2、MnOOH、碳单质,除去了可溶的NH4Cl、ZnCl2,故答案为NH4Cl、ZnCl2;
(2)第Ⅱ步空气中灼烧除去碳单质同时将MnOOH转化为MnO2,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①除去碳单质②;
(3)MnSO4溶液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操作③中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通过检验验证: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已经洗涤干净;操作④中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有利于低温条件下快速干燥;故答案为:①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已经洗涤干净③有利于低温条件下快速干燥。
15.(1) 羟基 羧基
(2)CH3OCH3
(3)
(4) 氧化反应
(5) 饱和Na2CO3溶液 反应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析】A是分子量为28的气体烯烃,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所以A为乙烯CH2=CH2,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B为CH3CH2OH,B被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D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所以D为CH3COOH,D与B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OOCH2CH3,乙酸乙酯的对分子质量为88,CH3CH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E相对分子质量是C的2倍符合题意,F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应为乙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乙烯,据此回答。
【详解】(1)B为CH3CH2OH,其官能团为羟基;D为CH3COOH,其官能团为羧基;故答案为:羟基;羧基;
(2)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物质为二甲醚,结构简式为CH3OCH3;故答案为:CH3OCH3;
(3)与D互为同系物且为该同系物中最简单的一种物质为甲酸,其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4)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氧化反应;
(5)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做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均具有挥发性,反应过程中经挥发冷凝后进入试管X中,故X中液体可以溶解乙醇,反应乙酸,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溶液分层,则X中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通过反应吸收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16.(1) 0.05ml/(L·min) 70%
(2)①③④
(3)BDE
(4) 负极 电极a
【详解】(1)前10minSO3的物质的量增加1.0ml,SO3的平均反应速率:;2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二氧化硫由2.0ml减少至0.6ml,其转化率:;
(2)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反应过程中压强不断减小,当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故压强不变可判断平衡状态,正确;
②容器中各物质均为气体,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容器中气体密度为定值,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改变不能判断达到平衡,错误;
③SO3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④各组分浓度不变是平衡的基本特征,因此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⑤结合系数关系,SO2的消耗速率和SO3的生成速率相等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错误;
答案选①③④;
(3)A.向容器中通入氦气,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不选;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B选;
C.扩大容器的体积,使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不选;
D.向容器中通入O2,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D选;
E.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E选;
答案选BDE;
(4)①根据氮的化合价的变化由-3价变为0价判断,电极a是失去电子的一极做负极,电极b做正极;
②根据原电池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实质是异性相吸,氢氧根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电极a移动;
③电极b是正极,根据通入的氧气及碱性环境判断电极反应为:。
17.(1) 锥形瓶 Fe2O3
(2)装置B中SO3和H2O冷凝得到硫酸溶液,分离SO2
(3)
(4)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干扰后续探究实验
(5) 氧气可将二氧化硫氧化
【分析】装置A中FeSO4·7H2O高温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H2O,在装置B中SO3和H2O冷凝得到硫酸溶液,装置C验证SO2与钡盐的反应,D吸收尾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盛放钡盐溶液仪器的名称:锥形瓶;装置A中FeSO4·7H2O高温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H2O,所得固体的化学式:Fe2O3;
(2)装置B中SO3和H2O冷凝得到硫酸溶液,分离SO2;
(3)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尾气SO2防止污染空气,离子方程式:;
(4)装置C用于验证SO2与钡盐不反应,若有氧气存在,则会生成白色沉淀,C装置中覆盖食用油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5)曲线①的变化说明SO2不与BaCl2反应,溶于水的SO2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SO3电离出氢离子,pH减小,曲线②的变化说明溶液中的O2将H2SO3氧化为强酸H2SO4,反应生成的H2SO4和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HCl,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迅速增大,溶液的pH下降,用离子方程式表达为:;两者对比可知氧气可将二氧化硫氧化。
高中化学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a href="/hx/tb_c40000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12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期末质量检测卷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期末质量检测卷鲁科版必修第二册,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期末质量检测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期末质量检测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