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七单元二 唐诗二首登高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1.语言建构与运用
在诵读与分析中品味《登高》的语言魅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知人论世,深入思考杜甫选取特定景物的原因,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分析诗歌情感,掌握“意象分析”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诗中的典型意象并且理解其抒发的典型情感,从而把握杜甫诗歌的感情基调。
三、教学设想
高一学生基本上对诗歌鉴赏中的意象、意境及一般的鉴赏方法等要素有所认知,但是很难在具体的阅读中加以应用。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诗歌鉴赏。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将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来感受杜甫律诗抑扬顿挫之美,以合作探究的方法来领悟诗中蕴含的抑郁孤独之感和忧国忧民之情,以联想想象的方式再现诗中的景色描写,让学生置身诗境去更深入地领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上课!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看图说话”的互动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我会出示一些图片,你们根据图片的内容说出相关的诗句:出示“梅花图片”(坚强不屈:“梅花香自苦寒来”)、“月圆月缺”图片(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夕阳西下”图片(岁月流逝、漂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把这些赋予了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称之为“意象”。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分析诗歌情感,掌握“意象分析”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 背景资料:
公元 767 年秋天,九月九重阳节,56岁的杜甫,来到了夔州。这时的杜甫是“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还疾病缠身,患有消渴症、肺病、疟疾、风痹。这位老人, 穷愁潦倒、孤独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枯树,面对凛冽的秋风,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感到自己似乎已走到了生命的晚秋,于是写下了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诗。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1. 吟咏词韵,诵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渚清(zhǔ)
萧萧(xiā)
霜鬓(bìn)
潦倒(liá)
②学生单独朗读,教师点评读音和节奏;
③全班集体朗读。
(二)学生活动
1.齐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读准字音。教师纠正读音节奏后再读。
【教师活动】
纠正学生的节奏及读音。
【学生答案】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
语言韵律屈折有力——顿挫
2.理解诗意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施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今天又独自登临意台多病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渣倒新信浊酒杯。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问题】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鸟儿。
【问题】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问题】颔联写出了什么?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空间在横向纵向无限扩大,不仅使世人联想到无边落木之声,不尽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气势磅礴,沉郁悲凉。
【问题】颈联中每一个被老师标注出来的词,都表示了什么含义?
万里: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的地点一般是在自己家乡。
【问题】尾联中每一个被老师标注出来的词,都表示了什么含义?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苦恨:极其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新停:刚刚停止。
四、鉴赏景物,品味意境
(一)介绍“意象分析”的方法:
注意修饰语和意象之间的关系,当意象的简单罗列还不足以抒发诗人情感时,诗人往往会冠之以形容词来修饰润色。
(二)赏析首联中的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讨论:首联共写哪些意象?用了哪些修饰语?
明确:意象有风、天、猿啸、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哀”、“清”、“白”、“飞回”这些修饰语来形容。(十四字写六种景)
2.讨论: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老师就先来第一个意象,抛砖引玉了:风急,夔州位于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风之凄急、使人感到非常冷,触觉描写。
天高:开阔的天地,视觉描写,仰视
猿啸哀,巫峽多猿,叫声凄厉,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听觉描写。结合所学课文经典名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不难发现“猿啸”这一典型意象所抒发的典型情感:悲伤凄楚。
飞鸟,盘旋的飞鸟,因为风急,在原地徘徊不前,视觉描写,俯视
3. 讨论:诗人用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里,我们就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去分析(幻灯片展示诗人创作背景)
了解完诗人的创作背景我们再去看这些意象所抒发的情感就更加明确:
刺骨的寒风: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开阔的天地:人的渺小,很孤单。
悲伤的猿鸣:悲伤凄楚
盘旋的飞鸟:这只鸟就形同作者杜甫此时此刻孤单在外漂泊的情形,所以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痛。
4.小结:诗人用一幅苍凉壮阔的秋日图表达了孤苦无依的漂泊之痛。(板书)
(三)赏析颔联中的意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运用“意象”分析方法找出意象和描写意象的手法。
明确:意象有“落木”、“长江”。
手法:听觉、视觉描写
“无边”,表现的是空间的广阔性,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而下。
“不尽”二字,表现的是时间的永恒性,江流滚滚,是生命的奔流,是力量的涌动,状写江水之势。
2.颔联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称道,所以这里要重点讲解意象的含义。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可以看到“落木”就是“落叶”的意思,所以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探究:分析诗人为何用“落木”而不是“落叶”?
明确:这是杜甫登高看到的秋天景象。杜甫写秋天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用“落木”不用“落叶”,符合诗人此时的特定心境,此时的杜甫,已到垂暮之年,快要走完他生命旅程的最后一段路。看到枯叶不断的飘落,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心非常沉重。
3.幻灯片展示描写含有江水意象的“江水”的经典名句,引导学生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明确:暗示时间概念,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
4.表达了什么:大片的落叶离开枝头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慨。在这里用“萧萧”不用“飘飘”,实际上与杜甫的感情有关,“萧萧”让我们想到萧瑟、沉重。
长江的水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汹涌奔腾,壮人眼目,更激荡着诗人的胸怀。
通过视觉描写、远景近景结合,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宇宙的永恒。
小结:颔联中的这两句诗其实形成了对比,历史越久远,越反衬出人生的短暂。然而诗人却是豁达坦荡,人的生命如同落叶,总有结束,这是自然规律,宇宙之大,尽管沧海桑田,但总有一些东西像这江流一样,是不可阻挡不可磨灭的,是值得人类永远追寻、永远珍视的,因而有一种雄浑豁达的气势,仍是悲中有壮,且悲抒于前,壮表于后,悲不压壮,不愧是盛唐气象之下的“七律之冠”。
五、后两联鉴赏,分析作者情感
诗人悲什么?(请从诗歌中找一找,用笔画一画,最好在每句诗中找出两个,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
1、离家多年,有家难归
“作客”:寄居别处,漂泊他乡(区别于“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做客人)
“常”:(时间上)说明诗人经常漂泊他乡,多年漂泊他乡
“万里”:(空间上)离家万里,有家难归(交通不发达,诗人的潦倒处境)
“悲秋”: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艰难”国事艰难,或者也可以指人生艰难。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对于杜甫来说是一件极其悲痛的事情!杜甫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人,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的思想的核心。
年轻的时候,杜甫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他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儒士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是无论如何穷困潦倒都要心系天下,为国家担心!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己连住的房子都没有了,却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接着又叹道“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就像葵花向日一样忠于国家,心忧天下!俄国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苦恨”是非常恨,诗人恨什么?
恨国家仍然动荡不安,恨自己已经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啊!
这种“恨”使自己的两鬓白发都增多了,“繁霜鬓”的“繁”即:使……增多
4、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潦倒”可以指人生潦倒,可是人生潦倒又何尝不是国事艰难所赐呢!
国难家愁一齐堆积在诗人胸中无法释怀,诗人该怎么办?
喝酒解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但是人却“新停浊酒杯”,“新停”,刚刚停,为何呢?
可能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穷困潦倒,此时诗人孤苦无依,无朋友的救济,喝酒的钱都没有了。
那么这种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积心头!
(设计意图:通过逐词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研读课文,思维提升
史铁生在《命若琴弦》中说:“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就意味着孤独。”阅读《杜甫传》,走近少陵,体味他内心的悲壮。
六、课文总结
登高》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恢弘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见闻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羁旅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诗歌。(设计意图:通过背诵默写,加深理解)
2、把本诗改写为一篇文采优美的散文。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写作:总结教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0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写作:总结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四 促织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09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四 促织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无衣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无衣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文白对译,合作探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