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 专题11 名句默写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2 诗词鉴赏(三题型)40题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4 文言文对比阅读75题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5 课外文言文阅读60题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6 散文阅读(题型全梳理)15篇【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13 课内文言文阅读 7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3 课内文言文阅读 7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3课内文言文阅读7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3课内文言文阅读7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孙权劝学|卖油翁|陋室铭|爱莲说|活板
(22-23七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
B.但当涉猎 但:但是
C.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
D.即更刮目相待 更:另,另外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B.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D.结友而别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本文详写了孙权劝学,孙权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再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让吕蒙无法推脱。
C.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从正面写出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D.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强调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1.B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B.有误,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只,仅;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用/凭借;
B.都是“于是”的意思;
C.成为/被;
D.表顺承/表转折;
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写出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22-23七年级下·湖北黄冈·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4.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字。
(1)但微颔之( )
(2)尔安敢轻吾射( )
(3)徐以杓酌油沥之( )
(4)康肃笑而遣之(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康肃笑而遣之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以钱覆其口
C.康肃笑而遣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以吾酌油知之 公亦以此自矜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陈 康 肃 公 善 射 当 世 无 双 公 亦 以 此 自 矜。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8.文中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故事,揭示了 道理,同时也含蓄地告诫人们: 。
【答案】4.点头; 轻视; 慢慢地; 打发。 5.D 6.陈 康 肃 公 善 射 /当 世 无 双 /公 亦 以 此 自 矜。 7.(1)有一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陈尧咨射箭,很久也不离开。
(2)我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诀窍,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8.熟能生巧; 即使有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
【解析】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
(2)句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3)句意为: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
(4)句意为: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
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代词,代卖油翁/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其:代词,指陈尧咨/代词,指葫芦;
C.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D.以:介词,凭,靠/介词,凭,靠;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陈康肃公”做主语,“善”意思是擅长,“射”意思是射箭,做宾语;“公”指陈尧咨,做主语,故停顿节奏为: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7.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释,放下;而,表修饰,不翻译;睨,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
(2)亦,也;惟,只;尔,罢了。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结合文中“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认为陈尧咨射箭技艺高超没有别的什么奥秘,只是手法熟练罢了。他认为自己倒油技术如此高超也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由此可知,文章阐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说明反复实践才能获得高超的本领,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同时告诫因“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说明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人外有人,即使有长处也不值得骄傲。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园子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22-23七年级下·重庆南川·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沥”在词典中有两个解释:①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②一滴一滴落下的液体。“徐以杓酌油沥之”中“沥”可解释为“油一滴一滴地落下”。
B.“亦”在“不亦说乎”中是“也”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公亦以此自矜”中的“亦”也是“也”的意思。
C.“熟能生巧”中的“熟”是“熟练”的意思,据此推断,“惟手熟尔”中的“熟”也是“熟练”的意思。
D.“尔安敢轻吾射”中的“射”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射箭”。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以我酌油知之。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
B.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的目的是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
C.陈尧咨经历了自矜——疑惑——忿然——折服的心理变化过程。
D.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卖油翁的酌油过程,略写陈尧咨射箭。
12.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答案】9.D 10.(1)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2)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11.A 12.①射技纯熟;傲慢无礼。“发矢十中八九”说明他射技纯熟。“尔安敢轻吾射!”说明他傲慢无礼。②贪图享乐,“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是说他贪图享乐。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尔安敢轻吾射”意思是: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射: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汝:你;亦:也;第二个“射”:射箭的技艺;精:精湛;
(2)以:凭借;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卖油翁面对陈尧咨的“忿然曰”选择展现自己“钱孔沥油”的技艺来点明“熟能生巧”的道理,通过“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侧面体现卖油翁虽有绝技但是为人谦虚;
故选A。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见其发矢十中八九”,链接材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可知,陈尧咨射技纯熟;
根据“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认为卖油翁不懂得射箭,认为卖油翁轻视自己射箭的本领;表现了陈尧咨傲慢无礼;
根据链接材料“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可知,陈尧咨不思政事,参加宴会,射箭取乐,陈尧咨是贪图享受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链接材料】陈尧咨擅长于射箭,射箭每次都能命中目标,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的时候,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是重要的地方,常常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于是)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22-23七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 )
(4)谈笑有鸿儒( )
1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1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谈谈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答案】13.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博学的人 14.对偶;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15.(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16.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德馨”,得到物质满足后,我们更应该有精神追求,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人留给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句意为: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神奇,神异;
(3)句意为: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斯,代词,这;
(4)句意为: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鸿儒,博学的人。
14.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来分析。
根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由此可知,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和“入”,都赋予人的情态,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从“绿”“青”等词中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特点。
1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汉语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斯,代词,这;陋室,简陋的屋舍;惟,只;吾,人称代词,我;德,品德;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本句是省略句,应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不感到简陋了)”
(2)重点词: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6.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
根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其意思是: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由此分析可知,住屋的主人品德高尚,不追求物质条件,即使生活贫苦,也不觉得艰难,追求的是精神生活。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示例:我认为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德馨”。高尚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立足之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作者散文高洁情操,不仅适合安贫乐道者,更适合物质丰富着。我们可以参加有意义的活动,阅读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更应该传承、发扬中华的传统美德。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22-23七年级下·重庆合川·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斯文扫地
B.可以调素琴 素不相识
C.有仙则名 卷卷有爷名
D.惟吾德馨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何陋之有?
19.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以“仙”“龙”类比,表明作者希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文中“调素琴”“阅金经”两句暗示了作者质朴高雅的生活情趣。
C.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D.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意在表明“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惟吾德馨”。
20.选文与本期所学《爱莲说》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操志趣,且两文的语言都体现出骈散结合的特点,但同中有异,请你简要说说两文语言风格的不同之处。
【答案】17.D 18.(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2)有什么简陋的呢? 19.A 20.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解析】1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这/温和有礼;
B.不加装饰的/平素,一向;
C.出名/名字;
D.都是“只”的意思。
故选D。
1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绿(使……绿)、入(映入)、青(使……染上青色)”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何(什么)”要理解正确,同时注意这是一个倒装句,注意正常语序为“有何之陋”。
1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与写法。
A. “表明作者希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理解不正确。文章开篇以“仙”“龙”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自然引出全文主旨,暗示陋室不陋,表明作者高洁的品德。
故选A。
2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分析语言风格。
结合《爱莲说》的内容可知,句子既有骈句,也有散句,语言体现出骈散结合的特点,句式变化更为丰富,多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富有变化,错落有致;
结合《陋室铭》的内容可知,句子既有骈句,也有散句,语言也是骈散结合,但句式更为整齐,多以骈句为主,读起来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2-23七年级下·重庆忠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中“丝”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蚕所吐也,即蚕丝;古代蚕丝不仅织绸缎,还用作弦乐器的弦。故“无丝竹之乱耳”中“丝”的解释为“弦乐器”。
B.“有仙则名”的“名”查阅词典,“名”有以下义项:①名字;②命名;③名誉;④出名。根据语境,“有仙则名”中的“名”可解释为“出名”。
C.“孔子云”的“云”运用成语印证法,成语“人云亦云”中的“云”是“说”的意思,“孔子云:何陋之有”中的“云”也是说的意思。
D.“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通过组词法,可理解为“劳累”。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目的强调了“仙”“龙”的重要性。
B.文章依次从居室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方面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
C.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也有他们一样的才德。
D.本文的语言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24.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围绕“人生观”,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取”和“去”。
【链接材料】
黔娄①先生者,齐人也,修身清节,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②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欲以为相③,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④,又不就。终身不屈,以寿终。
(西晋时期史学家皇甫谧《黔娄先生》)
【注释】①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②鲁恭公:鲁国君主。③相:古代官名。④卿:古代官名。
【答案】21.D 22.(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或:(和我)来往、交谈的人都是博学的人,没有平民。 23.C 2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委婉地表达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淡泊名利的思想)和逃避世俗的思想。黔娄是一位贤人,拒绝鲁恭公和齐王的重金聘请,“终身不屈”,表现了黔娄淡泊名利和退隐避世的思想。我们要“取”刘禹锡和黔娄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去”他们退隐避世的人生态度,积极入世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D.有误,意为: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劳:使……劳累;
故选D。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惟:只。
(2)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白丁:平民。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有误,文章开头写山、水,以类比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B.有误,文章依次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方面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
D.有误,本文的语言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
故选C。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链接材料】中的黔娄拒绝鲁恭公和齐王的重金聘请,表现了黔娄淡泊名利和退隐避世的思想。
作为时代新人,我们要学习刘禹锡和黔娄淡泊名利、傲岸不屈的人格操守,要摒弃他们消极避世的思想,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点睛】参考译文:
《陋室铭》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满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链接材料】黔娄先生是齐国人,修身洁行,不慕荣利,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鲁恭公听说他贤德,就派遣使臣赐粟三千钟给他,想要聘其为相,他却推辞不接受。齐王又用黄金百斤之礼,想聘他为上卿,又被他拒绝。他写的书有四篇,阐明道家的宗旨,取名《黔娄子》。(尽管家徒四壁)然而却一生励志苦节,至死不屈,最终因寿而终。
(22-23七年级下·海南海口·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馨:
26.翻译下列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B.《陋室铭》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2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文段中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25. 出名,有名。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6.(1)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粗鄙的人。)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文书劳神伤身。 27.C 28.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有名。
(2)句意: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2)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说”侧重于议论;
故选C。
2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意思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而作者也有“陋室”,作者用诸葛、子云自比,用诸葛庐、子云亭做类比,说明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一样,因为有德行美好的人居住而“不陋”,表现了作者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2-23七年级下·湖南常德·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薄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 老当益壮 精益求精
B.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旗帜鲜明
C.中通外直 四通八达 精通业务
D.水陆草木之花 取而代之 君子之交
3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陶后鲜有闻。
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2.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3.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答案】29.A 30.陶 后 / 鲜 有 闻 3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32.(1)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仍然保持着对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的追求。(2)其中也有作者知音难觅的怅惘和孤独。(3)更有作者对追名逐利的社会现实的嗟叹与感慨。(任答两点) 33.“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当今社会,人心越来越浮躁,“内卷”越来越严重,攀比之风越来越剧烈,人们遇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只有多一些静气,少一些功利之心,坚持做自己,我们才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无忧、无惑、无惧”的人生。
【解析】2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这里的“益”的意思都是“更加”;
B.少/少/耀眼;
C.贯通/畅通/懂得;
D.助词,的/代词,他(它)/助词,的;
故选A。
3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
“陶后”是状语,“鲜有闻”是副词修饰动词的短语,可看作一个整体作谓语,因此应在“陶后”的后面断开;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故断句为:陶后/鲜有闻。
31.本题考查翻译句子。作答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中通外直:内部贯通,外部笔直。蔓:名词做动词,横生藤蔓。枝:名词做动词,旁生枝茎。益:更加。清:清芬。
3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表达的情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意思是:(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莲”象征着君子,在这里喻指作者,表现的是作者如同莲一样有着洁身自好的品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像我这样喜爱莲花的没有什么人,也意味着和我志同道合的人很少,体现了知音难觅的怅惘和孤独;喜爱牡丹的人很多,喜爱莲的人很少,也即追名逐利的人很多,但能做到淡泊名利的人很少,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对庸劣世态的憎恶的社会现实的嗟叹与感慨。
3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谈看法。
“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是: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这一句既写莲本身的特征,又象征着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靠近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2-23七年级下·湖南常德·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4.对下列加的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非常,很
B.不蔓不枝 蔓:生藤蔓
C.亭亭净植 植:竖立
D.宜乎众矣 宜:应当
3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世 人 甚 爱 牡 丹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7.作者爱莲是因为“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8.《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34.A 35.世人/甚爱牡丹 36.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37.莲,花之君子者也 38.爱牡丹:追求荣华富贵;爱菊:脱俗避世;爱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解析】34.考查词语释义。
A.值得喜爱得有很多。蕃,多。故选A。
35.考查断句。句意: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世人”是主语,其后应断开。故断句为:世人\甚爱牡丹。
3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予,我。独,只,唯独。之,主谓之间,不译。出,长出。染,沾染污秽。
37.考查筛选信息。“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认为莲花是花里边的君子,所以喜欢莲花。表现了作者对君子之风的倾慕。
3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菊、莲、牡丹的特性,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由“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它们代表的人生态度是: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2-23七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濯清涟而不妖 濯:
亭亭净植 植:
陶后鲜有闻 鲜:
40.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以我酌油知之
C.择其善者而从之D.持就火炀之
4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2.下列对选文的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开篇却不提“莲”字,而是从“草木之花”写起,用“草木之花”作为“莲”的反衬。
B.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有些孤高自许的意味。
C.本文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手法,使文章显得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D.本文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43.《爱莲说》中菊、莲、牡丹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39. 濯:洗 植:竖立 鲜:少 40.A 41.(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节。
(2)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有很多人了。 42.B 43.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
②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植:竖立。
③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40.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A.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代词,代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C.代词,代指“善者”;
D.代词,代指铁板;
故选A。
4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语:中通外直:内空外直。蔓:横生藤蔓;枝:旁生枝茎。
(2)重点词语:牡丹之爱:对于牡丹的喜爱;宜:应当。众:多。
42.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没有体现作者的孤高自许;
故选B。
43.考查象征意义。
结合“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菊”是隐逸者的象征,因此“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
结合“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可知,“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对牡丹的喜爱,代表着对富贵及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结合“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莲”是君子的象征。再结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莲”代表的君子具有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质朴等优秀品质,因此,“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有很多了!
(22-23七年级下·河南信阳·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B.亭亭净植(种植)
C.不蔓不枝(长枝)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5.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6.本文写莲花,为什么开头先写菊花和牡丹?
47.分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文中的作用。
48.在文章结尾“噫”的感叹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44.B 45.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6.写菊、牡丹是为了用古人对花的不同喜好作为比较和衬,来衬托作者对莲的情有独钟。 47.运用排比句式,借花喻人,点明三种花各自象征的对象;用菊和牡丹进行衬托,突出了莲的“君子”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48.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解析】4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B.句意: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植:竖立;
故选B。
4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予,我;独,只;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4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写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喜爱牡丹的人有很多;联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知,进一步引出自己喜爱的花是莲花;可见写菊、牡丹是为了用古人对花的不同喜好作为比较、衬托,来衬托作者对莲的喜爱。
47.本题考查语句作用。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意思是: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连续运用三个“…… 之……”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点明作者的看法,以花喻人,将菊花看作隐逸者,将牡丹看作富贵者,将莲花看作君子,点明三种花各自象征的对象,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衬托莲花的君子形象,表现作者亦希望成为莲花一样的君子,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的情操。
4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噫”为叹词,引出后边的议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再联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不希望想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归隐田园,也不希望像世人一样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是想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能够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22-23七年级下·湖北恩施·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出淤泥而不染 染:
(2)不蔓不枝 蔓:
(3)而不可亵玩焉 亵:
(4)宜乎众矣 宜:
5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小题限划1处)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莲花之君子者也。
51.翻译下面的句子。
(1)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2.选文划线句主要抓住“莲”的哪些方面进行了细致描绘,请仿照示例作答。示例: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A. —
B. —
53.选文主要借莲花、菊花、牡丹的描写来表达心志、寄托情感。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49.(1)沾染(污秽);(2)名词作动词,横生枝蔓;(3)亲近而不庄重;(4)应当。 50.(1)晋陶渊明/独爱菊。(2)莲/花之君子者也。 51.(1)经过清水洗涤而不显得妖艳。
(2)对于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52.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3.示例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鄙弃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示例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慨叹和鄙弃。
【解析】4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染:沾染(污秽);
(2)句意: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名词作动词,横生枝蔓;
(3)句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
(4)句意:应该就有很多人了.宜:应当。
5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本句应在主语“陶渊明”后断一处;故断为: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句意: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本句应在主语“莲”后断一处;故断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5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2)同:像;予:我。
5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出淤泥”“濯清涟”点明莲花的生长环境。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思是: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亭亭净植”写其姿态,“不可亵玩”进一步点明其仪态庄重,令人敬重;点明莲花的“风度气质”。
5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根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生长姿态、香气远播、拒绝赏玩等角度,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就有很多人了!
(22-23七年级下·江苏南京·期末)阅读回答问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54.根据选文内容,完善活字印刷流程图。
制字→① →排板→② →拆板
5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5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57.假如让你介绍活板印刷术,你需要提炼一个关键字帮助自己解说,你会确定哪个字?为什么?
【答案】54. 设板 印刷 55.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56.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57.“活”。“每字一印”,字印灵活:“密布字印”,可见排版布字的灵活:“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可见排版过程调配很灵活等等。
【解析】5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第二段中的“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可得:设板。
第二空:根据第二段中的“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得:印刷。
55.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分析语义可知,“其印”是主语,“为余群从”是状语,“所得”是谓语。故断句为: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56.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素,平常。备,准备。旋,立刻。以,用。成,制成。
5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字是活的,取用灵活;“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排版是活的,随时排用;“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统筹用板,提高效率;“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字印数目是活的;“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存放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字模制作是活的,随时增补;“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拆版是活的,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由此可知,可以用“活”字来帮助解说。
【点睛】参考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22-23七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5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②每韵为一帖
③有奇字素无备者
5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何陋之有(《陋室铭》)
B.以草火烧/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C.若止印三二本/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6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②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
61.文章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58. 模子 标签 平时 59.B 60.①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②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 61.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印刷是活的: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是活的:每字皆有数印;存放是活的: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拆法是活的: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解析】5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范:模子。
②句意: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帖:标签。
③句意: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素:平时。
5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代词,代板印书籍/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介词,用/介词,用;
C.连词,如果/介词,像;
D.介词,被/动词,认为;
故选B。
6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①镕:熔化;则:就;以,用;字平如砥,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②燔:浇;讫,完毕;再,再次;令,使。
6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内容分析概括。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板”——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随时排用);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统筹用板,提高效率);
“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字印数目是活的;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字模制作是活的;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拆版是活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根本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22-23七年级下·福建福州·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宇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教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梦溪笔谈·活板》)
6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火烧令坚:
(2)持就火炀之:
(3)则字平如砥:
(4)瞬息可就:
6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B.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C.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D.不用/则以纸帖之每的/为一帖/木格贮之
64.下面是“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单,请你根据要求补充完整。
(1)毕昇制字可能经历的实验过程。
尝试制作泥活字,对比发现泥活字的优势是: (摘录原文)
(2)毕昇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遇到的问题:遇到生僻字,没有现成的字模,该怎么办?
解决的办法: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用现代汉语翻译)
(3)毕昇的实验发现。
原文语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用现代汉语翻译)
(4)探究小结:毕昇就地取材,不断尝试,科学实验,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值得学习。
65.本文介绍活字印刷术,注意突出“活”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说说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示例:“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体现了字印“活”。
【答案】62.(1)用火;(2)靠近;(3)磨刀石;(4)完成 63.A 64.(1)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随即刻制这个字,用草火烧,很快就能制成。
(3)如果只印三两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65.①“密布字印”,随时排用,体现了排版“活”;②“一板……一板……”,“更互用之”,统筹用板,提高效率,体现了印刷“活”③“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体现了字印数目“活”;④“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取用,体现了选用“活”;⑤奇字无备,旋刻即用,随时增补,体现了做法“活”;⑥“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体现了拆版“活”。
【解析】6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用火来烧使它坚硬;火:名词作状语,意为“用火”。
(2)句意:拿着它靠近火烤它;就:靠近、接近的意思。
(3)句意:那么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砥:指的是磨刀石,用来比喻平滑。
(4)句意:一会儿就可以完成;就:完成。
6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按照字的音韵)分类把它们收藏起来。按照句子结构分析可知:“不用”是一个条件状语,表示如果不用这些字模,因此应该在“不用”和“则”之间断句,即“不用/则以纸帖之”。“以纸帖之”是一个动宾结构,表示用纸标记这些字模,所以“以纸帖之”之后应该断句。“每韵为一帖”表示按照音韵分类,每一类为一帖,这是一个完整的表述,所以“每韵为一帖”之后应该断句。“木格贮之”表示将这些分类好的字模放在木格里储存,这也是一个完整的表述,所以应该在“木格贮之”之后结束。因此,正确的断句应该是“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故选A。
64.(1)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原文描述“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明确指出,使用完毕后,通过简单的加热使药物熔化,字模就能轻易脱落,且不会留下污迹。这一特性极大地简化了印刷流程,提高了效率,同时保证了印版的清洁度。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毕昇在制字过程中可能进行了多次实验,对比不同材料的效果,最终发现了泥活字的这一优势,并据此确定了泥作为活字的最佳材料。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本题重点词语有:旋:随机、立即;瞬息:很快。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本题重点词语有:若:如果;止:同“只”,简易:简便。
6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本题的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些方面。这里的“活”主要指的是活字印刷术相较于传统雕版印刷术所具备的优势和灵活性。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出体现活字印刷术“活”的特点和例子,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首先,排版上的“活”体现在“密布字印”这一步骤上。字印可以灵活排列组合,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排版,从而满足不同的印刷需求。这种灵活性使得活字印刷术能够适应多种文本格式和版面设计。其次,印刷过程中的“活”体现在“一板……一板……”和“更互用之”的做法上。通过交替使用两块铁板,一块用于印刷,另一块用于排版,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种统筹用板的方式不仅减少了等待时间,还使得整个印刷流程更加顺畅高效。再者,字印数目的“活”体现在“每一字皆有数印”这一点上。由于每个字都有多个字印,因此在印刷过程中可以灵活选择使用,特别是在一板中需要多次出现某个字时,可以迅速取用相应的字印,提高了印刷的便捷性和效率。此外,选用上的“活”体现在“木格贮之”的做法上。将字印按照音韵分类并放在不同的木格里,便于取用和管理。这种分类存储的方式使得字印的选取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印刷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做法上的“活”体现在对奇字的处理上。当遇到没有预备的奇字时,可以随即刻制并使用,这种随时增补的做法使得活字印刷术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的特点也体现了拆版的“活”。字印在印刷完成后可以灵活拆版,重复使用,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使得整个印刷过程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综上所述,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排版、印刷、字印数目、选用、做法以及拆版等多个方面,这种灵活性使得活字印刷术在古代印刷技术中独具优势,并为后来的印刷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睛】参考译文:
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冯瀛王开始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在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好。想印的时候,就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然后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上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迅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按照字的音韵)分类把它们收藏起来。碰到没有预备的生字,就随即刻制,用草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与药浆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拂,字模自己就脱落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侄辈们得到,到现在还珍贵地收藏着。
(22-23七年级下·安徽安庆·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6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布衣毕异 布衣:
(2)唐人尚未盛为之 尚未:
(3)持就火炀之 就:
(4)有奇字素无备者 素:
(5)殊不沾污 殊:
6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其 上 以 松 脂、蜡 和 纸 灰 之 类 冒 之。
68.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69.本文中指明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而用胶泥刻字的优点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7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一句说明雕版印刷在唐朝时已经有了,只是还没有普遍应用。
B.“活板”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活”的优势。
C.本文通过“极为神速”“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等内容,生动地说明了活版印刷的优越性。
D.“每字为一印”说明板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字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答案】66. 百姓 还没有 靠近 平时,平常 根本 67.按照题干限断两处的要求可划分为: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68.(1)每个字做成一个字模(字印),然后用火烧烤来使它变坚硬
(2)这一版刚刚印刷完,第二版就已经准备(好了)。 69.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70.D
【解析】6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有个平民毕昇。布衣:平民、百姓。
(2)句意为: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尚未:还没有。
(3)句意为: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就:靠近。
(4)句意为: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素:平时、平常。
(5)句意是:绝不会被弄脏。殊:根本。
67.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为: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其上”表示处所,做状语,可以停顿一下,“用……之类”是一个介宾短语,在文中做状语,也要停顿一下,最后的“冒之”是谓语。据此可以推断,两处停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68.本题考查 文言句子翻译。
(1)重点词语:印,字模;火,用火;坚,变得坚硬。
(2)重点词语:毕,完成;具,准备。
6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
根据“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可知,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这是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注意用原文回答。
根据“用讫再火令药铬,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这是用胶泥刻字的优点。注意用原文回答。
7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D.“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课内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4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课内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4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6课内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4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