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之中考题型研究 微专题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成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之中考题型研究 微专题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或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乙>丙>甲,丙>乙>甲,丙>甲=乙,温度升高,~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溶解度曲线(9年4考)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溶解度曲线回答1~5题。1.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1)下列有关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和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 C. 甲、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2℃ D. 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2)判断图1中,t3℃时3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得到的溶液是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转化①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③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t1 ℃时,将甲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Ⅱ.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①改变溶质或溶剂质量(适用于所有物质)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②改变温度,升温或降温取决于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上升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下降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3. 判断物质提纯的方法(4)若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或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乙溶液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7)t3 ℃时,分别用100 g水配制甲、丙的饱和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_。(8)t2 ℃时,配制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4. 一定温度下配制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时,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的比较(6)t2 ℃时,分别将20 g甲、乙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_。
①同一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一定时,物质的溶解度越大,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越小; ②同一温度下,溶剂的质量一定时,物质的溶解度越大,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越大; ③同一温度下,溶液质量一定时,溶解度越大,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溶质质量越大,溶剂质量越小。
5. 改变温度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情况(9)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3℃降温到t2℃,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11)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至t3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12)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 ℃降温到t2 ℃, 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对于随温度变化来判断溶液中溶质(不含结晶水)、溶剂、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首先确定该溶液是否饱和。对于饱和溶液:
上升型: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下降型:溶解度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 数均减小
二、溶解度表(9年2考)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 从表中直接读取信息(1)如氯化钠在10 ℃时溶解度为_______。(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3)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 溶解度表的应用如上表所示,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最小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36.0~36.3 g
1. (2022成都)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 t1℃时,a点表示乙的饱和溶液C. 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D. t2℃时,将甲和乙各15 g分别加入到100 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2. (2014成都)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20 ℃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6 gC. 40 ℃时,降低Ca(OH)2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D. 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0.20 g Ca(OH)2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3. (2023成都)根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B. 40 ℃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C. 4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 NH4Cl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145.8 gD. 60 ℃降温到20 ℃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
4. (2023成都)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B. 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C. 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D. 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
5.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B.乙升温至 t2℃,溶液质量增加C.甲、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60%
6. [图像创新]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将50 g某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在乙醇和乙酸中,所需两种溶剂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0 ℃时所得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乙酸 > 乙醇C. t1 ℃时所得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分别将t2 ℃该物质溶于两种溶剂所得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乙酸中有晶体析出
7. (2023青羊区二诊)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 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 g 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 g 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B. 0 ℃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C. 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D. 40 ℃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8. (2022武侯区二诊)某温度下,称取不同质量的无水固体M、N,溶解在一定质量的水中,分别形成饱和溶液(固体均不与水反应)。水的质量x与所溶解固体M、N的质量y关系如图中直线lM、lN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M > NB. 该温度下,物质N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C. 加入固体M可实现M溶液由b点向a点转化D. a、b、c三点对应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c
9. 将8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20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2)若要得到甲的晶体,需要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0 ℃时,向该溶液加入____g 水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溶液。
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5)60 ℃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湖南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 微专题六 溶解度曲线 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饱和,丙乙甲,温度高于t2℃,蒸发结晶,增加溶剂,286%,1∶2,333%,甲乙丙,乙丙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山东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 考点研究 微专题6 溶解度曲线 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知识·细归纳,不饱和,abc,20%,1∶4∶5,增加溶质,降低温度,减少溶剂,升高温度,增加溶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 中考化学复习 微专题一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饱和,50g,甲丙乙,蒸发结晶,乙丙甲,饱和溶液,甲乙丙,150g,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内容,添加标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