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1页
    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2页
    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3页
    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
    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
    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题组10课外诗歌鉴赏各地真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复习题组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半袭疏篱老树村,数声吠犬过柴门。
    逢人尽说禾田好,喜见农家笑语温。
    1.诗人选用“疏篱”“老树”“吠犬”等意象有何用意?请简要作答。
    2.本诗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都写到了农家丰收的情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作答。
    【答案】1.①突出了乡村环境的宁静。②烘托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情。 2.同:都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异:陆诗还表达了对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赞美。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半袭疏篱老树村,数声吠犬过柴门”意思是半截的篱笆围墙稀稀疏疏,几声狗叫声穿过了柴门。选用“疏篱”“老树”“吠犬”等意象渲染农家生活环境的幽静美好,其中“吠犬”声以声衬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烘托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情。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
    陆游的《游山西村》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农家腊酒浑”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和谐民风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本诗“逢人尽说禾田好,喜见农家笑语温”中,也写到农家丰收,表达了农民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据此可知,相同点在于都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不同点在于陆诗还表达了对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赞美。
    (22-23七年级下·贵州黔南·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竹
    [明]朱元璋
    雪压枝①头低,虽低不着泥②。
    一朝红日出,依旧③与天齐。
    【注释】①枝:指竹子。②泥:污泥。③依旧:依然。
    3.全诗由两幅写意水墨画组成,色彩对比鲜明。前后两句分别属于( )
    A.冷色调 暖色调B.暖色调 冷色调
    C.冷色调 冷暖色调D.冷暖色调 暖色调
    4.这首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赞美雪竹什么样的优秀品质?暗喻诗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3.A 4.托物言志;赞美雪竹的高洁、刚正不阿、不畏风霜严寒的优秀品质;暗喻了诗人坚强不屈、不畏挫折、奋发进取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画面与意境。
    前两句“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为第一幅,描摹、刻画积雪压竹之状:三九寒天,大雪纷飞,万物凋零,唯有青竹本色不变,但积雪厚重,压得竹枝弯下腰身,以至竹叶几乎碰地,沾染上污浊的泥土。可是,青竹低而不折,自有一种顽强的意志和不可征服的韧性凝聚其中。这幅画属于冷色调,天空密布铅灰色的浓云,积雪之中微见青枝,黑污的泥浆更是格外刺目,但灰暗的画面寓意着逆境中的追求。
    后两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产”为第二幅,状雪融竹挺之貌,纵然漫天大雪飞舞,不可一世,但终有尽时,一旦红日东升,再厚重的积雪也必将消融那时,青竹万株,挺胸昂首,一展雄姿,与蓝天共比高低。这幅画属暖色调,红日吐辉,蓝天明亮,青竹生气盎然,它象征着胜利属于奋斗者,挫折、失败只是暂时的。朱元璋性情粗豪,“依旧与天齐”一句充分表现出这位马上得天下者的帝王气魄。
    故选A。
    4.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主旨。
    《咏竹》是明朝诗人朱元璋的一首诗。朱元璋出身贫寒,幼时还入寺为僧,他从普通列兵爬上皇帝高位,没有一种搏击命运的进取精神,何以成功?没有必胜的信念,岂能横扫元庭,席卷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雪竹即是朱元璋之自况。
    通过题目可知,本诗是咏物诗,诗人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既是赞美竹子的品质,也是用竹子来自况;
    结合“雪压竹枝低,低下欲沾泥”分析可知,尽管大雪的沉重将竹子压弯了腰,枝头眼看要到地粘上污泥了,但是竹子依然低而不折,作者在此赞美了生在皑皑白雪中的竹子的高洁、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精神品质,也暗喻了诗人也不畏艰难险阻,顽强不屈的精神;
    结合“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产”分析可知,等到天放晴,红日出,雪融化,竹子依旧会丢掉负担昂首挺胸与天齐。在此作者赞美了竹子的豪迈气概,作者以竹子自况,抒发了自身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
    (22-23七年级下·四川乐山·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①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②。
    【注】①掬:双手捧起。《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②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交代了赏玩忘归的缘由,抒写作者对春山胜事的钟情与眷恋。
    B.颈联诗人兴之所至,忽略了路程的远近,离开时对眼前的花木充满不舍之情。
    C.尾联诗人在将去未去之际,听到的声音,望到的远景,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D.诗人通过描写清幽淡远的景象,流露出因厌倦世俗而寄情于山水的心情。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掬”“弄”二字妙趣横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5.D 6.“掬”字,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字,将花香与衣香融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两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不灭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解析】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因厌倦世俗而寄情于山水的心情”有误;
    首联两句“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意思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交代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意思是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表达了诗人对春山夜景的喜爱之情;
    颈联“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意思是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留恋之情;
    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意思是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总之,《春山夜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夜月色下的青山绿水的热爱和留恋之情,也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没有厌倦世俗;
    故选D。
    6.本题考查字词赏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意思是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这两句诗描述了人们在山间赏月和花的场景,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其中,“掬”和“弄”这两个字非常精妙,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山间游玩的情态;
    “掬”字表现了人们对于山水的深情。通过“掬水”的动作,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月光的柔和与清澈,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进而表达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弄”字则展现了人们与山花互动的情景。“弄香”的动作表达了人们对花香的喜爱和欣赏,这个字让人们感受到山间花开的盛景,将花香与衣香融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
    两字运用动作描写,诗人成功地描绘了人们在山间游玩、欣赏自然美景的场景,表现出诗人不灭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杨花
    【唐】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爱风。
    7.诗中“自飞晴野雪濛濛”句,将“杨花”比作雪,因为杨花、的特点与之相似。
    8.诗中□处,填入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先作判断,再说明理由。
    A.独 B.不 C.更
    【答案】7. 颜色洁白 体态轻盈 8.A “独”为只,仅仅,表明唯独杨花才爱风/(或:与百花“恨”风形成对比),表现杨花的独特脱俗/(或:表达作者对杨花的怜爱和赞美)。
    【解析】7.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与修辞手法。
    自飞晴野雪蒙蒙,意思是:在晴日的野外柳絮像漫天飞雪一样独自飞舞。此句将杨花比作“雪”,并用“漫天飞舞的雪花”形象地表达出了杨花颜色洁白、轻盈飞舞的特点。
    8.本题考查炼字。
    联系上句“百花长恨风吹落”来看,通过以百花的追求和品性反衬杨花的与众不同,杨花与百花“恨风”不同,它“自飞晴野”,因此是“爱风”的,而且是唯一爱风的花,因此要用“独”字。
    “唯有杨花独爱风”意为唯独只有柳絮喜爱来风吹动。“唯有杨花独爱风”的“独”字,表现其追求自由、高傲不羁的品格,进而表现诗人对杨花的喜爱和赞美。
    (22-23七年级下·江西九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竹枝词 刘禹锡①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②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注】①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写了十一首,这是其中一首。②縠文,是绉纱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第一、二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描写了瀼西之景。
    B.“江上朱楼新雨晴”中的“朱楼”一语双关,既指朱红色楼,也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
    C.“瀼西春水縠文生”中的一个“生”字,写出了和风送暖,瀼西春水泛起细微的波纹。
    D.诗歌前三句写景,最后一句写人,全诗有声有色,动静配合。
    10.“桥东桥西好杨柳”中的“好”字用得妙在何处?
    【答案】9.B 10.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杨柳人格化,写出了杨柳之多和茂盛,体现了作者对杨柳和瀼西春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朱楼’一语双关,既指朱红色楼,也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表述有误,“江上朱楼新雨晴”,意思是雨后初晴,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朱楼”单指朱红色的楼,未体现出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故选B。
    10.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桥东桥西好杨柳”,意思是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一个“好”字,将杨柳人格化,用了拟人的手法,高度概括了“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绿丝”;“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的浓丽春色。杜甫《夔州歌》云:“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夔州的景色是美的,“杨柳”既“好”,花草必佳,可见“好杨柳”三字中,不仅有“烟笼十里堤”的柳色,还有“渐欲迷人眼”的花光,甚至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语。诗外有诗,画外有画,意境十分优美。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1-22七年级上·江西九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州①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②。
    【注释】①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②一味凉:一片凉意。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出了春天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第二句写出了荷花绵延很远,香气扑鼻。
    B.整首诗风格清新淡雅,语言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
    C.全诗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惬意之感。
    D.最后一句中的“凉”字,是清风明月带给诗人的愉悦感受。
    12.诗的前两句写景,请从感官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1.A 12.视觉、嗅觉。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
    【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的意思是: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所以第一句写出了夏天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而不是“春天”;
    故选A。
    12.本题考查从感官的角度赏析诗句。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的意思是: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这里的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所看到的,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所闻到的,是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的,通过视觉和嗅觉描写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以及夏季的夜晚芰花和荷花的清香扑鼻。
    (22-23七年级下·江西抚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行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A.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鸣蝉似筝,小溪如镜等秋日的景色,抒发了恬静悠然的心情。
    B.本诗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七言绝句。
    C.本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描写了鸣蝉、飞叶,细浪等景物,把早秋的大自然描绘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令人心旷神怡。
    D.原本极寻常的风景“一叶飞来细浪生”,由于诗人观察细致入微,写来充满诗情画意,读来仿佛置身其中。
    1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3.C 14.示例:溪水清可见底,平静宛如一面镜子,忽然阵风儿吹过,叶子散入小溪,激起层层涟漪。
    【解析】1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
    C.本诗通过描写秋蝉呜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勾勒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意境,反衬出作者闲适宁静的心境。而C项中的“生机勃勃”指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欣欣向荣”形容草木生长得茂盛。用在此处与原诗表达的意思不符。
    故选C。
    14.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的意思是:小溪里的溪水平静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忽然刮起里一阵风,吹来的叶子落在小溪里,在溪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作答时要抓住意象“溪水”“飞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风吹落叶入平静溪水的情景即可。
    (22-23七年级下·江西赣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游张园①
    【宋】戴复古
    乳鸭②池塘水浅深③,熟梅天气④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注】①张园:张姓主人的园林。②乳鸭:刚孵出不久的小鸭。③水浅深:水或浅或深。④熟梅天气:梅子已经成熟的季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夏天第一次游览张园的情景。
    B.这首诗色调明丽,气氛热烈,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
    C.第二句中的“半”字用得精妙,准确地写出了天气忽阴忽晴、变幻莫测的特点。
    D.诗人“醉”不仅是因为饮酒,更是因为陶醉于园内美好的景象。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5.A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初夏景物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这是一首写初夏载酒游园的诗,不是“诗人在夏天第一次游览张园的情景”;
    故选A。
    16.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把握。
    《初夏游张园》属于田园诗,这首诗写的是江南初夏时人们宴饮园林的生活情景。诗歌前两句里,通过“乳鸭”“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绘了初夏的景致,读后使人感到真实生动。诗歌三、四两句就描写了果农丰收欢乐的生活情景。每一座果园都在庆贺丰收,那满树金黄色的枇杷,带给果农无限欢乐。年成好,果园丰收,理当庆贺,偌大园子,到处是欢笑的声音,到处是陶醉的笑容。表达了作者对初夏景物的喜爱以及内心愉悦、闲适之情。
    (22-23七年级下·贵州黔南·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到贵州
    [宋]赵希迈
    涉历①长亭复短亭,兼旬②方抵贵州城。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
    家务每因官事废,诗篇多向客途成。
    耕桑尽自无荣辱,却悔当年事短檠③。
    【注释】①涉历:经过。②兼旬:二十天。③事短檠(qíng):在灯下苦读。短檠,小灯。
    17.下列符合本诗情感表达的一项是( )
    A.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B.离别时的忧伤之情
    C.强烈的思乡之情
    D.对山水的热爱、赞美之情
    18.请用自己的话描绘“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这两句诗的画面。
    【答案】17.D 18.一群白鹭在蜿蜒的江面上自由翩飞,洁白的云朵飘浮在葱绿的青山之间。(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解析】17.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第一、二句“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写作者到达贵州;第、三四句“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描绘了白鹭翩飞,云朵飘浮的美丽景致;第五、六句“家务每因官事废,诗篇多向客途成”,写诗人的家务事因做官事务繁多而不能尽心,往往在路途上写诗文创作;结尾两句“耕桑尽自无荣辱,却悔当年事短檠”,写耕作没有什么荣辱之说,后悔耗费精力在灯下苦读;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不希望被俗事所扰;
    故选D。
    18.本题考查诗文描绘的画面。诗文画面是对诗文内容深刻理解,应在理解诗文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诗文描绘的意象意境用诗化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可多用形容词来描绘。“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意思是:白鹭在江边飞舞,云朵在青山之间漂浮。
    画面示例:一群白鹭自由自在地在江边盘旋飞舞,看那青葱的山间,朵朵白云飘荡。
    (21-22七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④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⑤。
    【注释】①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②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③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④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⑤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父”通“甫”,读fǔ,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19.根据全诗内容,填入诗中□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接B.来C.映D.绿
    20.这首诗与《望岳》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9.B 20.《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
    《登楼》:“伤客心”“万方多难”“终不改”“莫相侵”,抒发诗人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表达对国家内忧外患局势的担忧;“日暮聊为《梁父吟》”写出诗人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为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感到痛苦,忧虑自身怀才不遇。(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9.本题考查补写词语(或词语赏析)。
    B.“来”是涌来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锦江春色”从天际迎面而来,突出了春色逐人、气势浩大。而A的“接”是连接,不能突出春天的生机勃勃;C的“映”是映照和D的“绿”是变绿,均不能表现春的气势浩大,也没有写出人的感受。
    故选B。
    20.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本诗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主要写国家战事。诗人登楼远眺,由浮云想到了国家现时情况,虽然大唐朝廷风雨动荡,但代宗又回到了长安,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寄景抒情,将国家的动荡、自己的感怀和眼前之景融合在了一起,相互渗透,用字凝练,对仗工整,语势雄壮,意境宏阔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而《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22-23七年级下·贵州毕节·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④。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祜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④深:指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动深远。
    2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
    A.王安石《登飞来峰》B.曹操《观沧海》
    C.陈子昂《登幽州台歌》D.杜甫《望岳》
    2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答案】21.C 22.“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
    【解析】2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辨析。
    结合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A.《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与本诗情感不接近;
    B.《观沧海》表达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远大政治抱负;与本诗情感不接近;
    C.《登幽州台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情怀;与本诗情感接近;
    D.《望岳》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与本诗情感不接近;
    故选C。
    2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主旨来分析。
    “天寒梦泽深”的意思是: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寒”既能从触觉上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之情。且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才更感湖泊之“深”;而“黑”只是从视觉上来写眼前之景,表明天色昏暗,无法体现诗人的情感;因此诗人用“天寒梦泽深”。
    (22-23七年级下·贵州黔西·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
    注①:明妃,汉代为和亲而远嫁匈奴的王昭君
    2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出现了两位奇女子,一位是木兰,一位是王昭君。
    B.“画眉”借取《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的意境,反映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
    C.梦里,木兰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表明她想恢复女儿身,不愿继续“替爷征”。
    D.诗中的前两句,诗人运用现实与梦境相结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真切,运笔巧妙。
    24.本诗题目为“题木兰庙”,诗歌的后两句却在写明妃王昭君,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23.C 24.本诗写的木兰和王昭君都是女性,她们的从军和出塞都是为解国家之急。作者将两人并举,由此来感慨此等国家大事竟然由女儿家来担当,足见巾帼英雄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解析】2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梦里曾经与画眉”表现了木兰的爱美之心与女儿情态,并非“不愿继续‘替爷征’”。
    故选C。
    2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主旨情感分析。
    结合诗句“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可知,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她们二人都是女子;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解难的,作者写明妃王昭君,可见巾帼英雄对保家卫国的重要作用。
    (21-22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25.同学们对诗歌第二句中“依然”二字的理解有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解释为“仍旧”“如故”,有的同学认为是“依依难舍”,你的意见如何?请结合全诗说说理由。
    26.“细雨重杨系画船”是如何表达送别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25.示例:我认为理解“依依难舍”更为贴切。诗歌前两句紧扣送别之情写景,第二句点明了横塘之上的景物特征,石桥、朱塔上下相望,有依依难舍之意。 26.“细雨垂杨系画船”一句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寄情于景,运用细雨、垂柳、轻舟等象征着依依惜别之情的具体景物来烘托离别的气氛,营造冷清凄凉的意境,从而将诗人凄楚的离情表达出来。
    【解析】25.本题考查诗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先明确观点,认为理解“依依难舍”更为贴切;接着分析原因,“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的意思是:春天来了,南浦边,一道碧绿的河水已经涨满;那横卧河上的枫桥,高耸的寒山寺塔,还是同旧时的模样一般。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来了,南浦平披上了绿装,大地焕然一新。只有石桥、朱塔,不管春夏秋冬,还是老样子。朋友乘春光而去,以后只有石桥、朱塔与诗人为伴。想到这诗人黯然神伤。所以“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所以“依然”理解为“依依难舍”更恰当。
    26.(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
    “细雨垂杨系画船”的意思是:天下着细雨,杨柳依依,水边停泊着画船。末句以景结情,“系”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22-23七年级下·四川泸州·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7.“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8.诗歌最后两句是怎样抒发思想感情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27.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28.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反向落笔,即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以此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人之情,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的空间。
    【分析】27.本题考查诗句的画面和情感。
    “抱膝灯前影伴身”的意思是: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这里的“抱膝”是一种典型的沉思或孤寂时的姿态,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灯前”则暗示了夜晚的寂静和冷清,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孤独感。最后,“影伴身”则表达了诗人只有自己的影子作伴,进一步突出了他的孤独和寂寞。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自一人在灯前枯坐的形象,传达出深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2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诗人通过想象,将画面从自己的孤独寂寞转向了远在家乡的亲人。他想象着在这个冬至的夜晚,家中的亲人也一定在夜深人静之时坐着,谈论着远行的自己。这种想象使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其次,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自己的孤独和亲人的团聚进行了对比。他在异乡孤独地度过冬至夜,而家中的亲人却团聚在一起,谈论着自己。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也使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真挚动人。
    (21-22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9.此诗选用、等景物,体现出初夏的时令特征。
    30.本诗“闲看儿童捉柳花”和《约客》诗“闲敲棋子落灯花”都写“闲”,请体会两处“闲”蕴含的不同情感。
    【答案】29. 梅子 芭蕉(柳花) 30.《约客》中的“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无奈,焦躁烦闷的心情。《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中的“闲”字,淋漓尽致地写出诗人看到芭蕉分绿、柳花戏舞、儿童追捉柳絮时,童心复萌,表现了诗人闲适惬意的生活状态。
    【解析】29.本题考查诗歌景物的筛选。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理解其意思,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梅子留酸软齿牙”选用“梅子”,表明初夏的梅子酸味浓郁;“芭蕉分绿与窗纱”选用“芭蕉”,表明初夏芭蕉的蓬勃生机;“闲看儿童捉柳花”选用“柳花”,表明初夏柳花纷飞的景象。在这首诗中的梅子、芭蕉与柳花都是初夏特有的景物,任选两个作答即可。
    30.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字的对比赏析。“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联系前文“日长睡起无情思”可知,结尾句中一个“闲”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芭蕉分绿、柳花飞舞及儿童追着柳絮乱跑的景象时轻松惬意的心境,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闲敲棋子落灯花”句意: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根据前文“有约不来过夜半”可知,诗人苦苦等候的客人始终未到,于是只好无聊的敲着棋子,看着烛火。这句话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等待客人时无聊无奈、焦躁烦闷的心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1-22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习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释】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的第二年。
    31.诗中是如何体现“频”字的?请结合全诗,分析作答。
    32.作者此时有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31.①从心理描写角度写燕子感知茅斋低小,利于筑巢,故来往频繁;②从动作(行为)描写角度写燕子衔泥筑巢,泥点竟沾污琴书;捕捉飞虫竟撞到作者来写来往频繁 32.烦忧而欣喜,烦忧,作者客居草堂,燕子频繁来往,筑巢衡泥混点掉落污了摩书不算,还要来往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使主人难以容身。欣喜:燕子虽频繁来往茅斋,“点污书琴”“打着人”,却表现对茅斋的喜爱、对诗人的亲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自然、亲切。
    【解析】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前两句是从燕子心理的角度来描写。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这两句是从对燕子的动作描写的角度来描写。
    3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22-23七年级下·湖南长沙·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①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②下,一片神鸦社鼓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①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其人善战,有“战神”之称。②佛狸祠:拓跋焘小名佛狸。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③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3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开篇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一句写出了对当时英雄辈出的豪情感慨。
    B.“斜阳草树”所写为虚景,由此引出历史人物寄奴。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句写出诗人回忆当年自己亲自率兵抗金的英雄气概。
    D.下阕中的“可堪”一词强烈抒发诗人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过去的历史,竟在佛狸祠下迎神赛社,一片太平景象的痛心。
    34.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答案】33.D 34.用典,本句引用赵王仍想重用年老的廉颇之典故,诗人以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表达出诗人愿为国尽忠效力,奋勇杀敌的决心。
    【解析】33.本题考查理解或分析诗歌。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一句意思是: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据此可知抒发了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所以“写出了对当时英雄辈出的豪情感慨”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
    B.“斜阳草树”是眼前实景,所以“所写为虚景”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意思是:回想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所以“写出诗人回忆当年自己亲自率兵抗金的英雄气概”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
    故选D。
    34.本题考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词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务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22-23七年级下·四川·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
    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35.诗歌中春之“暮”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36.本诗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都提到了落花,但他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作答。
    【答案】35.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36.本诗诗人通过写落花表达了惜春之情(或:春天逐渐离去的感伤)。龚自珍的诗,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或: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解析】3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大意:芬芳的花朵在三月开始凋落了,暮春的愁绪恐怕只有落花才知道吧。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飞;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标题“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据此可知,诗中花瓣飘零、柳絮纷飞、春风将尽和杜鹃啼叫均能体现出春之“暮”。
    3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春愁惟有落花知”意为:暮春的愁绪恐怕只有落花才知道吧。作者借落花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为: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诗人借落花表明自己虽辞官归乡但仍心系国家命运的满腔热忱。
    (22-23七年级下·贵州黔东南·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也是吴宫,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②柁牙:柁牙,船柁。柁,读tuó,同“舵”。牙,牙樯。樯即桅竿。
    3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从诗题和内容来看,两首诗都属于怀古诗,怀古的内容都跟姑苏有关。
    B.《苏台览古》将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C.《姑苏怀古》写晚云、白鹭、星斗等悠闲美好的景物,与“怅望苏台”的情感是矛盾的。
    D.李白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
    38.这两首绝句都写到“柳”,试分析“柳”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之处。
    【答案】37.C 38.这两首绝句都写到柳,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李白笔下的“柳”尽显无边春色,与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姜夔笔下的“柳”则被诗人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心境契合,景物的渲染与感慨抒发得相得益彰。
    【解析】37.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分析。
    C.《姑苏怀古》第一二句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说景微妙;而“怅望苏台柳”则流露出一种苦涩的况味,怀古伤今之情纡徐委折。这是欲抑先扬的手法,在情感上并不矛盾;
    故选C。
    38.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旧苑荒台杨柳新”意思是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旧”与“新”形成鲜明的对照,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从而抒发出今昔盛衰的感慨。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意思是: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蒙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姜夔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扫落花”,以“苏台柳”的永恒暗示人世的沧桑变迁,表达自己的怀念和失望之情,既表达盛衰无常之感,也借古讽今。
    (22-23七年级下·江苏盐城·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注】①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39.有同学认为“牧马还”应解释为“牧马归来”,也有同学认为应该解释为“敌人被击退”。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40.同学们想把这首诗的后两句用短视频形式拍摄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答案】39.示例1:我认为应解释为“牧马归来”。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渲染了边塞和平宁静的氛围,与下一句的明月之景呼应。
    示例2:我认为应解释为“敌人被击退”。胡马北还,写出了边塞战事暂时平息,与句中的“雪净”描绘的恬静画面相呼应,为全诗奠定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40. (1)雪地素净,月色澄清,一人在戍楼吹笛;(实景)梅花随风飘散,落满关山。(虚景)(注意虚实景相结合) (2)(感而不伤的)思乡。
    【解析】39.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所以哪一种理解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40.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情感。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意思是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苏台①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姑苏怀古宋·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②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画面内容
    (注意虚实结合)
    背景音乐
    预期达到的效果
    (1)
    笛子吹奏的是经典曲目《梅花落》。
    感受作者(2)的情感。余音袅袅,久久萦绕于观众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试卷

    专题1:积累与运用题组-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1:积累与运用题组-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积累与运用题组-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

    这是一份专题1:积累与运用题组-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题组训练与综合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