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背诵知识点讲义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876439/0-17187782346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背诵知识点讲义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876439/0-17187782346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背诵知识点讲义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876439/0-17187782347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背诵知识点讲义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背诵知识点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背诵知识点讲义,共14页。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
2、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种子在内部结构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胚)将来发育成植物;(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种皮)具有保护作用。
4、选种时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因为这样的种子(胚是完整的)、(子叶中营养丰富),有利于种子(萌芽)。
5、种子的萌芽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6、有些种子的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
7、有些植物可以有(根)或(茎)繁殖繁殖后代,如(马铃薯)、(洋葱)、(番薯)等。
8、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给植物浇水时最好浇在(根部)。
9、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而生出的是(胚根)。
10、不同的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特点(不同),植物根茎叶的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
11、一朵完整的凤仙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四部分组成,它们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各不相同。
12、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如油菜花、白菜花、桃花、梨花、迎春花等;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黄瓜花、丝瓜花等。
13、在花的各部分结构中,(雌蕊)和(雄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14、在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使用测量纸袋)等方式。
15、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不仅仅是采集(花蜜),也是在(传授花粉)。
16、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的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17、植物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但是植物的果实都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
18、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植物的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芽)、(幼苗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衰老死亡)的过程。
19、绿色开花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20、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空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1、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的好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22、根据生命周期的长短,可以将植物分为(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有(玉米、豌豆、西葫芦)等;二年生植物有(萝卜、芹菜)等;多年生植物多为(木本植物)。
23、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①种子本身没有活力;②气温太低或太高;③水浇的太多;④种子埋得太深等。
24、植物的根茎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①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②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③植物的叶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25、雌蕊和雄蕊分别有什么作用? ①雄蕊上有花粉;②雌蕊上有黏液;③花粉落到雌蕊上就完成了授粉的过程。
26、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①果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使种子正常发育;②种子的作用是繁殖后代。
27、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①吃果实的食物有桃子、西瓜、苹果、黄瓜、茄子、西红柿、草莓等;②吃种子的食物有芝麻、花生、黄豆、绿豆、松子、葵花籽、核桃等。
28、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①弹力传播:如凤仙花、蚕豆、大豆、油菜等;②动物传播:如苍耳、松子、樱桃、葡萄等;③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杨树、柳树、松树等;④水力传播:如莲藕、睡莲、水葫芦、椰子等。
29、成熟的植物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①成熟的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②根有吸收水分、固定植物的作用;③茎有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支撑植物的作用;④叶有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⑤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⑥果实是保护种子繁殖后代;⑦种子是繁殖后代。
第二单元 电路
30、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1879年(爱迪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31、小灯泡的发光部分是(灯丝),用(钨丝)做成的。
32、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
33、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空调、洗衣机)都是由(发电厂)供电;像(手机、石英钟、遥控器)都是由(电池)供电。
34、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连接小灯泡和电池的线称之(导线)。
35、干电池的一端是(金属铜帽),是电池的(正极),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符号“-”表示,
36、(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
37、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元器件连接组成的导电回路叫做(电路)。
38、电流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这种现象叫(断路)。
39、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会造成(短路)。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发烫),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应该尽快(切断电流)。
40、(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的元件,开关的某些部分是(导体)来制作,而某些部分必须用(绝缘体)来制作。
41、常见的开关有(遥控开关)、(按压开关)、(闸刀开关)、(旋钮开关)、(拉线开关)。
42、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铜铁铝等金属、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玻璃、干木头)等。
43、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44、电路出故障了,电路就会(中断),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45、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
46、(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亮起来。
47、(电笔)是电工的必需品,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有电。
48、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49、检测电路前将电路中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以检测他能否正常工作,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检测(两)次。
50、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店有(雷电)、(高压电)、(家用交流电)等。
51、检测电路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有哪些?①检查法,直接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②替换法,用没有故障的灯泡、电池、导线来替换电路中相应的材料(需要材料多,成本高);③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52、造成电路中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接触不良;③开关没有闭合;④电池没有电了。
53、生活中的安全用电措施有:①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②不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③家用电器的电流很强,所以在使用电器时,应该格外小心;④电器的导线破旧老化,应该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⑤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插座,电源线接头处要用胶布包好;⑥更不能将湿毛巾挂在电扇或电热取暖器上;⑦遇到电器起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将插头拔出;⑧在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线,不要在变压器旁边逗留玩耍;⑨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⑩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当看到断开或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有关人员;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颗树下,空旷处的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
54、(岩石)和(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55、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括包裹的不仅包括(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56、土壤从上到下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四层。
57、岩石和土壤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58、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①岩石的特点:体积大,质地硬;岩石的用途:可用作建筑材料,提炼矿物装饰或制成艺术品;②土壤的特点:颗粒小;土壤的用途: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59、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①可以通过岩石的化学成分测定地球的年龄约是(45.6亿)年;②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③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60、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发现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很远的距离。
61、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不同岩石有不同的特征,一般从岩石的(颜色)、(纹理)、(气味)、(颗粒)、(软硬)、(光滑或粗糙)、(轻重)等方面来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62、所有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其中最硬的是(石英),最软的是(云母)。
63、根据矿物的边缘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64、(冷热)、(风)、(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对岩石产生变化。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方式变化的现象叫做(风化)。岩石风化后产生了(沙)和(泥土)。
65、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砂)和(黏土)。
66、制作岩石标本的规范步骤是(采集)、(编号)、(对照图鉴)、(添加标签)、(存放)、(展示)。岩石或矿物的标签上应包含(矿物名称)、(采集地)、(采集者)、(矿物特征)等主要信息。
67、土壤里面有(砂砾)、(砂)、(黏土)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
68、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砂砾)、(砂)、(粉砂)、(黏土)。其中颗粒直径大于二毫米的是(砂砾)。
69、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①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②沙质土的特点是颗粒粗,孔隙大,疏松,透气渗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③壤土的特点是兼具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透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好;④黏质土的特点是颗粒细,孔隙小,透气及渗水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70、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土壤,我们要(保护)和(合理利用)它们。
71、矿物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不可再生),人类应该(珍惜)矿物。
72、(煤)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73、计算机里的许多芯片由(硅gui)制成,硅来自(石英)和(其他矿物)。
74、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岩石叫(化石)。
75、研究岩石的一种方法就是寻找岩石中的矿物。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识别矿物?①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纹;②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③观察矿物的硬度和形状。
76、经过学习你知道了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①岩石:颗粒大、感觉粗糙、不易成球、无涂痕、无气味;②沙:颗粒小、感觉粗糙、不易成球、无涂痕、无气味;③黏土:颗粒细小、感觉细腻、易成球、有涂痕、有气味。
77、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请你说一说,人类、动物、植物分别能从土壤中获得什么?①人类:土壤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②动物:土壤为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③植物: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离不开土壤。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文知识点归纳(二)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要点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且都具有(繁殖)功能。
3、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1)用眼睛看:①肉眼 观察种子颜色、形状、大小及其(显著特征)。②用放大镜 观察种子的(细微结构)和颗粒较小的种子。
(2)用手摸:(软硬)和(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气味)。
(4)用工具测量:(重量)、(大小)等
4、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其中胚分为(胚根)、(胚芽)和(子叶)三部分。
种皮具有保护作用,
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5、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
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2、种植凤仙花
1、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受过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我们可以将凤仙花的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应挑出去,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凤仙花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每年的(4月份)。
3、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观察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4、有些植物可用(茎)繁殖后代,如(天竺葵)、(土豆);有些植物可以用(叶)繁殖后代,如(秋海棠)。
3、种子长出了根
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且生长速度(快)。
3、根生长的方向和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4、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的蒸发)。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5、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也不同,常见的有(直根系)、(须根系)和(变态根)。
4、茎和叶
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植物的茎有多种形态,如(匍匐茎)、(攀缘茎)、(直立茎)、(缠绕茎)、(块状茎)等。
3、绿色植物的叶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己生长所需的养料。
4.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叶(宽而大),生活在沙漠的植物叶变成了(刺),生活在寒带的植物
叶变成了(针形)。
5、植物的叶子具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5、风仙花开花了
1、解剖风仙花的花时要(由外向内)解部,用(镊子)进行解剖,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2、像凤仙花一样由(花萼)(花瓣)、(雄蕊 )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做(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3、风仙花的雌蕊上常有(黏液),雄蕊上有(花粉)。花的雌蕊部分将来可能发育成果实。
4、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两性花,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5、植物传粉的方式多种多样,可借助(风)或(动物)进行传粉,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6、果实和种子
1、风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外面有(白色聋毛),成熟过程中,果实的颜色由绿色逐渐变成了黄色,果实成熟后,轻轻一碰就会(裂开)。
2、挑开一朵变干的风仙花,可以看到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风仙花的果实里面一般有十几粒种子,种子呈(球形),(黑褐色)。
3、植物的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我们吃的果实有些吃的是(种子),如豌豆、玉米、花生等,有些吃的是(果皮),如苹果、桃子、西瓜等。
4、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在果实中果皮包裹着种子,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植物的种子作用却非常大,植物可以利用种子进行繁殖后代。
5、植物结出许多种子有什么意义?
植物的种子结的越多,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繁衍后代。
7、种子的传播
1、种子的传播是为了给植物(繁殖后代)。能将种子传播得更远更广。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弹力传播)、(动物传播)、(风力传播)、(水力传播)等。
(1)果实成熟时会突然开裂的种子靠(弹力传播),比如油菜花、凤仙花、黄豆等。
(2)有刺或汁多味美的种子靠(动物传播),比如苍耳、桃子、葡萄等。
(3)轻、有翅或绒毛的种子靠(风力传播),比如蒲公英、槭树、杨柳等。
(4)掉落在水中能漂浮的种子靠(水力传播),比如椰子、水葫芦、莲蓬等
8、凤仙花的一生
1、凤仙花的一生包括(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死亡)几个生长过程,它的生长周期大约是95天。
2、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直至(死亡)。
3、一株成熟的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风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空气)、(阳光)、(土壤)等条件。
5、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6、有的植物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根、茎、叶可以繁殖后代。
7、成熟的凤仙花植株包括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作用?
成熟的凤仙花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以后形成的,果实里有种子,种子的存在使植物可以繁衍后代。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要点
2.1 电和我们的生话
1、所有的电器工作都需要(电),电与生活紧密相连。1879年爱迪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2、遇到电器起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使用(绝缘物体),如木棒等将插头拔开。
3、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在本单元学习中,只能用(干电池)做实验。
4、我们将能产生电的装置称为(电源)。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叫交流电,而像手机、玩具车等则是由(电池)供电,叫直流电。
2.2 点亮小灯饱
1、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小灯泡就能发光。
2、干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铜帽的一端是(正极),锌壳的一端是(负极)。
3、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
4、电流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这种现象叫(断路)。
5、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6、短路时,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发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被损坏。
2.3 简易电路
1、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和(开关)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
2、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一电池。
3、只有电路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小灯泡才能被点亮。如果把闭合电路中的小灯泡换成小
风扇或小电动机,它们也会(正常工作)。
4、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有(并联)和(串联)两种。
5、开关的作用:闭合开关,电流接通;断开开关,电流断开。
6、电路符号:
电池: 灯泡: 开关:
10.简单电路图
2.4 电路出故障了
1、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
第一种(检查法),直接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第二种(替换法),用没有故障的灯泡、电池、导线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
第三种(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是一个简单电路,由电池、小灯泡和若干导线组合而成。
2、电路出故障了,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故障电路,但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220v的家用电路。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每次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至少检测(3次)。
2.5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上的1-4接线柱,发现小灯泡不亮,说明这是(断路)、如果小灯泡亮则是(通路)。
2、检测时,要确保毫无遗漏地检测任意两个接线柱之间的通电情况,需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检测。
3、请根据下列接线盒的检测记录,想一想接线盒内部是怎样连接的?
接线盒内部可能存在的所有连接方式:
2.6 导体和绝缘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铜、铁、铝等金属,人体、大地、铅笔芯、石墨、自然界的水等也是导体。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玻璃、干木头等。
3、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4、包着塑料皮的铜丝导线,(铜丝)是导体,能让电流通过;(塑料皮)是绝缘体,阻止电流通过。
5、不能用(湿布擦拭或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2.7 电路中的开关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开关是控制电路中(电流通断)的元件。
2、开关进行电路连接和断开的部分需要用金属来做(导体),而其他部分需要用(绝缘体)来做。
3、日常生活中说的开灯是指(闭合)开关,关灯是指(断开)开关。
4、开关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接触式开关)和(非接触式开关)两类,常见开关有遥控开关、闸刀开关、按压开关、旋钮开关和拉线开关等。
5、你还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小开关吗?你是怎样制作的,你的小开关有什么特点?
可以使用铁钉和铁丝制作开关。
所需材料:铁钉两枚、铁丝、小木块等等。
制作方法:在小木块上分别定上两枚铁钉,在一枚铁钉上缠上铁丝,然后把开关接入到电路中,把铁丝的另一端接触到另一枚铁钉时,电路就被接通了,小灯泡就会亮起来,铁丝的另一端离开另一枚铁钉,电路就被断开了,小灯泡就不会亮。
2.8 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1、一个简单电路包括(电池)、(导线)、(灯泡)等元件。
2、工程设计全过程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
3、如图,图1电路中,电流经过的回路只有(一个),这样的连接叫串联;图2电路中,电流经过的回路有(两个),这样的连接叫并联。
4、如图,下面两种电路比较起来,图2电路中的小灯泡要(亮一些),而且开关可以(分别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要点
3.1 岩石与土的故事
1、(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 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
2、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土壤比较(松软),是(颗粒状)的。
3、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测得地球的年龄约是(45.6亿)年。
4、土壤从上到下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4层。
5、岩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可以用来做装饰和艺术品,可以提炼金属,做颜料等等。
土壤的作用:土壤具有调节的功能,土壤是动物植物栖息的场所,具有种植农作物,具有丰富营养,能够促进农作物生长,做建筑材料,做装饰品、艺术品等功能。
6、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3.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在研究岩石时、我们一般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用指甲、小刀、钥题可以比较岩石的(硬度)。其中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软),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较软),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较硬),用铜钥匙和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的硬度是(硬)。
3、一般情况下、可以从(颜色)、(条纹)、(气味)、(颗粒)、(软硬)、(光泽或粗糙)、(轻重)等方面对岩石做出观察。
4、花岗若的特点:(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5、砂岩的特点: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着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6、大理岩的特点:白色、黑色等,有(条纹),颗粒较粗、紧密、较软,遇盐酸会冒泡。
3.3 岩石的组成
1、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物质。
2、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其中最硬的是石英,最软的是云母。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
长石:乳白色或肉红色的颗粒:半透明,玻璃或泥土光泽,条痕为白色。
石英:无色、透明的颗粒:透明,玻璃光泽,条痕为白色。
云母:黑色颗粒:透明,丝绸光泽,条痕为银白色
3、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研究矿物。光泽度有(金属光泽)(玻璃光泽)(丝绸光泽)(蜡烛光泽)(泥土光泽)等
4、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3.4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1、制作标本规范的步骤:(准备工具和材料)——(采集编号)——(对照图鉴识别标本)——(添加标签)——(存放)——最后进行交流展示。
2、岩石或矿物的标签上应包含(矿物编号)(矿物名称)、(采集地)、(采集者)、(矿物特征)等主要信息。
3.5 岩石、沙和黏土
1、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2、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团小球)等方法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
3、岩石经历一定的时间会慢慢变成(沙和黏土)。
4、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发现(沙)先平摊在纸上,说明(黏土)的黏性比较好。
5、用手指蘸取一些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抹,发现(黏土)在白纸上的痕迹比较明显而沙不明显,说明(黏土)的黏性比较好。
3.6 观察土壤
1、(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2、用放大镜观察土壤,发现土壤微粒可分为(沙砾)、(沙)、(粉沙)、(黏土)四种。颗粒从大到小依次是(沙砾)、(沙)、(粉沙)、(黏土)。
3、将土壤倒人盛水的烧杯中,看到水面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静置后,烧杯中的土壤出现(分层)现象,从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砾)。
4、土壤是沙砾,沙、粉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3.7 比较不同的土壤
1、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
2、我们可以从土壤(颗粒大小)、(手感)、(黏性)、(渗水性)等方面来比较土壤的不同特点。
3、黏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黏质土)、(壤土)、(沙质土);滲水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沙质土)、(壤土)
(黏质土)。
4、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5、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
沙质土一般可安排种植仙人掌、仙人球、芦荟、花生、大豆、等。
壤土宜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质土适合种植稻米、荷花、莲花、芦苇、水稻等
3.8 岩石、土壤和我们
1、(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宝贵资源。
2、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
3、许多植物可以从土壤中获得(养分)、动物可以从土壤中获得(食物),建造(栖息地)。
4、岩石可以(建造雕塑)等艺术品、(铺设道路)、(建造房屋和桥梁)等,一些矿物还可以供我们制作食物(食用),如石膏。
5、计算机里的许多芯片是由硅制成的,硅来自石英和其他矿物。
6、怎样保护土壤不被污染?
不能随便倾倒垃圾;合理使用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
提高土壤的保护意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期末复习知识点,共5页。
这是一份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共9页。
这是一份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