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升初语文期末复习即暑假小升初衔接语文知识讲练测(讲义+课件+练习原卷+答案与解释)2024全国通用
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原卷+答案与解释)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原卷+答案与解释),文件包含专题23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原卷版docx、专题23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4·四川成都·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③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④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⑥不以⑦锯中截而入?”遂⑧依而截之,乃入城。
【注释】①鲁:鲁国。②执:拿、握。③亦:也,仍然。④俄:一会儿。⑤老父:古时对年长男子的尊称。⑥何:为什么。⑦以:用。⑧遂:于是。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竖/执/之不可入B.初竖/执之/不可入
C.初/竖执之不/可入D.初/竖执之/不可入
2.照例子,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例:守株待兔 守候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遂依而截之 (4)初竖执之不可入
3.鲁国人把长竿“遂依而截之”的原因是( )
A.鲁国规定禁止拿长竿的人进城。
B.鲁国人只需要短竿,不需要长竿。
C.鲁国人认为手拿长竿无法通过城门。
D.鲁国人担心手拿长竿容易伤及他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老父见多识广、学识渊博,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B.执竿入城的鲁国人做事不会思考,不懂得变通,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人。
C.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多思考,不要盲目地相信他人。
二、(2023·四川成都·小升初真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石,以昭炯戒。”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 (2)学而不思则罔( )
(3)王生益愠( ) (4)不应而还走( )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吾悉能志之( ) (2)李生说之曰( )
(3)王生益愠( ) (4)迨年事蹉跎( )
7.下列与“李生故寻王生”一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B.西出阳关无故人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生认为善学者要不耻下问,能择善者而从。
B.李生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善学贵在善思。
C.李生认为王生即使想改进学习方法也为时已晚。
D.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9.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10.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2023·四川成都·小升初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本文选自《 》。
12.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4.文中“尊君”与“家君”指的都是 ,但称呼不同是因为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一波三折。
B.“下车引之”一句体现了友人的粗鲁无礼。
C.“待君久不至”一句中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
四、(2022·四川成都·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②,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③。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④,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⑤,无一还心⑥。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⑦,绝其甬道⑧,大破之。
【注释】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②河:指发源于山西的漳河。③陈余:秦将。复请兵:又要求增援。④釜:饭锅。甑(zèng):蒸馏工具。庐舍:房屋。⑤必死:决死之心。⑥无一还心: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⑦九战:经过多次战斗。九,泛指多数。⑧甬道:走廊,过道。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将卒二万( ) (2)陈余复请兵( )
(3)皆沉船( ) (4)绝其甬道( )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示士卒必死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19.这个故事后来被浓缩为一个成语,请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解释它的意思。
20.项羽为什么能大破秦军?
五、(2023·四川成都·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系剑冢树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剑,系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2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然(这样)B.系徐君冢树而去(坟墓)
C.徐君好季札剑(喜欢)D.北过徐君(经过)
22.翻译下列句子。
(1)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23.读完这个小故事,请结合文言文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六、(2023·四川成都·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③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④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②昧行③乎?”
⑤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建本》)
【注释】①盲臣:眼睛不好的臣子。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②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何不炳烛乎 炳:拿着B.安敢戏其君乎 安:怎么
C.臣闻之 闻:听说D.善哉 善:好
25.虚词“之”字的主要用法有: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无意义;③代词,代人事物;④动词,到。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B.如日中之光
C.贫人见之(《东施效颦》)D.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活见鬼》)
26.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吾 年 七 十 欲 学 恐 已 暮 矣
2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8.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好在哪里?
七、(2023·四川成都·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①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②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钱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③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2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 )。(填序号)
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之 ①父大怒逐之 ②山中之虎
B.与 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
C.其 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
D.而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
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2)钺贩盐市中 市:
(3)而己有饥色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5)母又复杖之 杖:
32.对选文画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33.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4.翻译句子。
(1)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
(2)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八、(2023·江西新余·小升初真题)阅读与感悟。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35.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仕于南方 仕:做官。B.席上啖菱 啖:谈论。
C.其人护其短 短:短处。D.欲以去热也 去:除掉、去掉。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7.请用“/”给下面这句话划分朗读停顿节奏。(停顿两处)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38.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论语》中的话回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理解词语的含义(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原卷版+解释版),文件包含专题08理解词语的含义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原卷版docx、专题08理解词语的含义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原卷版+解释版),文件包含专题06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试题版docx、专题06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原卷版+解释版),文件包含专题05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原卷版docx、专题05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