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75分钟)
    班级____姓名____准考证号____座号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 蝗虫种群依赖4-乙烯基苯甲醚(4VA)信息素来群聚成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4VA可通过正反馈来提高蝗虫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
    B. 对于防治蝗灾较好做法是喷洒足够量杀虫剂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C. 不同高度植被上的蝗虫数量不同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D. 利用人工合成的4VA类似物来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2、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微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
    3、生物防治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成本低、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
    【详解】A、4-乙烯基苯甲醚(4VA)是飞蝗群聚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4VA能影响蝗虫种群密度变化,并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说明4VA可通过正反馈来提高蝗虫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A正确;
    B、环境容纳量与空间、食物、天敌等情况有关,喷洒杀虫剂不能降低蝗虫的环境容纳量,B错误;
    C、群落的垂直结构是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蝗虫是一个物种,不同高度植被上的蝗虫数量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错误;
    D、4VA属于化学信息,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A。
    2. 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K 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 值-种群数量)/K 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 S4点之后
    B. 种群的年龄组成在 S2点时是增长型,在 S4 点时是衰退型
    C. 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将捕获后的剩余量维持在 S3点
    D. (K 值-种群数量)/K 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形的横坐标为种群数量,从S1到S5种群数量不断增大,S5到达K值,在该变化过程中,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年龄组成从增长型到S5变为稳定型,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所以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从开始就存在,A错误;
    B、分析图可知,该种群数量从S1到S5种群数量不断增大,S5到达K值,在该变化过程中,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即在 S2 点时是增长型,在 S4 点时也是增长型,B错误;
    C、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即图中S3点附近,C正确;
    D、(K 值-种群数量)/K 值越大,说明此时该种群的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但种群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大,D错误。
    故选C。
    3. 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来验证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下列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 与对照组湘比,实验组利用的是减法原理处理
    B. 可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实验组中的土壤微生物
    C. 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
    D.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落叶在土壤中的深度属于无关变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实验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可采用普通土壤和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土壤),采用普通土壤的为对照组,采用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为实验组,因变量是落叶的分解速度。
    【详解】A、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可采用普通土壤和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土壤),采用普通土壤的为对照组,实验组为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土壤,与对照组湘比,实验组利用的是减法原理处理,A正确;
    B、除去实验组中的土壤微生物时,要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而加热烘干的方法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不能采用,可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1小时灭菌),B错误;
    C、土壤微生物具有分解落叶的作用,采用普通土壤的为对照组,采用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为实验组,可以预测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C正确;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落叶在土壤中的深度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D正确。
    故选B。
    4. 马鹿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分析某林区马鹿的生存状态,调查小组通过粪便DNA拈术调查其数量:第一次收集到马鹿粪便210份,其中成功提取DNA的有167份,经微卫星DNA(一种普遍使用的DNA分子标记)检测这些粪便分属于66只马鹿;第二次以相同方法收集马鹿粪便,成功提取DNA的有158份,经微卫星DNA检测这些粪便分属于54只马鹿,其中有18只马鹿也出现于第一次调查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林区内所有马鹿构成一个种群,其种群数量约为1466只
    B. 该方法还可以用于调查某种数量极少、不易捕捉的动物的数量
    C. 气温和干旱等会影响种群数量,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 微卫星DNA具有个体特异性是该调查方法依据的原理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A、据题意,第一次收集到的马鹿粪便分属于66只马鹿,第二次收集到的马鹿粪便分属于54只马鹿,其中有18只马鹿同属第一次,所以估算该林区马鹿的种群数量为66×54÷18=198只,A错误;
    B、调查某种数量极少、不易捕捉的动物的数量宜直接采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
    C、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其中气温和干旱等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不同的生物遗传物质不同,微卫星DNA具有个体特异性是该调查方法依据的原理之一,D正确。
    故选D。
    5.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B. 生产者就是自养生物,多数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 分解者就是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D. 细菌既可以作为生产者,也可以作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
    B、生产者就是自养生物,多数能进行光合作用,还有一些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正确;
    C、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分解者也都不一定是微生物,例如腐生生活的动物也是分解者,C错误;
    D、细菌既可以作生产者(如硝化细菌),也可以作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分解者(如腐生的细菌),D正确。
    故选C。
    6. 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消耗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B. 乙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
    C. 生物体的同化量有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三个去向
    D. 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同化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每一营养级(不包括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
    【详解】A、甲能量主要分配给后代,则后代的数量会增加,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A正确;
    B、乙能量大部分都用于竞争,则说明乙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激烈,乙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B正确;
    C、生物体的同化量有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两大去向,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属于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错误;
    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向农田引入其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营造高捕食的环境,促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进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C。
    7. 荒漠草原处于草原向荒漠过渡的生态交错带。科研人员调查不同放牧程度下某荒漠草原3种主要植物的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①表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短花针茅、冷蒿、无芒隐子草②重叠指数与重叠程度正相关
    A. 研究植物的生态位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B. 无放牧条件下,短花针茅与无芒隐子草生态位重叠程度最高
    C. 随着放牧程度的增加,冷蒿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
    D. 短花针茅与冷蒿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随着放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因竞争排斥原理 而难以长期共存,除非空间和资源十分丰富。通常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竞争总会导致重叠程度降低,如彼此分别占领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在不同空间部位觅食等。
    【详解】A、研究植物的生态位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等特征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正确;
    B、无放牧条件下,短花针茅与无芒隐子草生态位重叠程度为0.925,重度放牧条件下,短花针茅与无芒隐子草生态位重叠程度 为0.994,B错误;
    CD、随着放牧程度的增加,冷蒿与甲和乙的重叠度都逐渐降低,进而可以判断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CD正确。
    故选B。
    8. 如表为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A、B、C、D分别代表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GP代表各成分的同化量,X代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中能量数值单位为:108kJ/(m2·a))
    A. 表中R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会流向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D→C→A→B该段时间内,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289.8×108kJ/(m2·a)
    C. 次级消费者流向三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5%
    D. 据表可知,该时间段内此生态系统的有机物积累量>0,且每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中R所占的比例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表分析可知:GP=X+R;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根据表格中同化量大小情况确定,D是生产者,C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B是三级消费者。
    【详解】A、表中R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该部分能量不会流向分解者,A错误;
    B、由于“A、B、C、D分别代表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一定都以上一个营养级的某种生物为食,故不能构成D→C→A→B的食物链,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1678.6×108kJ/(m2•a),B错误;
    C、次级消费者流向三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9÷25.2=15.5%,C错误;
    D、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1678.6×108 kJ/(m2•a),而生态系统所输出的能量为各营养级消耗的能量与分解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1042.9+135.8+18.5+3.1+319.7)=1520×108 kJ/(m2•a),小于1678.6×108kJ/(m2•a),所以有机物累计量会增加且>0,并且每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中R(呼吸散失)所占的比例最大,D正确;
    故选D。
    9. 下图为某生态农业示意图,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活垃圾的发酵处理可扩大该乡村的生态足迹
    B. 蚯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实现了碳在生物群落内的循环
    C. 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中的物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 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氧气浓度、总碳量、温度、含水量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农业的一条基本原理。
    【详解】A、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其中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减少人工处理,因此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可缩小本村的生态足迹,A错误;
    B、蚯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实现了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B错误;
    C、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中的物质体现了循环原理,C错误;
    D、氧气浓度、总碳量、温度、含水量等会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D正确。
    故选D。
    10.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 )
    A. 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B. 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 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 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其信息类型主要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详解】A、适时灌溉和定时饲喂属于生物对营养物质方面的需求,不属于对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方面的运用,A错误;
    B、性引诱剂是一种化学物质,生产中常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此实例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利用,B正确;
    CD、光照属于物理信息的一种,故C、D两项均属于对物理信息的利用,C、D正确。
    故选A。
    11. 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珊瑚虫为寄生于体内的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也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关系有利于群落资源充分利用
    B. 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C. 珊瑚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不同个体长相各异体现物种多样性
    D. 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详解】A、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珊瑚虫和体内虫黄藻互惠互利,属于共生关系,A错误;
    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B错误;
    C、珊瑚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不同个体长相各异体现基因多样性,C错误;
    D、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因此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2. 月季(基因型为AaBb)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一系列过程形成试管苗,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中应该有有机养料
    B. 愈伤组织的产生是通过有丝分裂
    C. 培养基中应该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D. 试管苗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相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下进行再分化形成具有根或芽分化的胚状体。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而不涉及减数分裂,但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生殖类型应根据其所用培养材料而定。如果所用培养材料是体细胞,如根尖、茎尖等,则属于无性生殖。如果是花药离体培养,则应属于有性生殖。
    【详解】A、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形成幼苗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进行培养时培养基中应该有有机养料,给离体培养的细胞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
    B、外植体经过培养产生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在这个过程中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的,B正确;
    C、培养基中应该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C正确;
    D、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是单倍体,故试管苗的基因型是AB或ab或Ab或aB,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
    B. 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
    C. 生态系统信息通过食物链(网)传递,具有循环的特点
    D. 信息传递可以维持种群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平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信息来源、信息传递途径(信道)和信息受体,A正确;
    B、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操作方便、比较安全,B正确;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具有双向性,且不一定是沿着食物链(网)传递,C错误;
    D、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三个,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二是维持种群繁衍、三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14. 酵母菌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CO2
    C. 家庭酿制葡萄酒所用葡萄要清洗干净防止杂菌污染
    D. 果酒制作过程:传统发酵和发酵工程都需要严格灭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所以其细胞中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
    B、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B正确;
    C、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故不能将葡萄要清洗干净,C错误;
    D、果酒制作过程:传统发酵和发酵工程都需要酵母菌的参与,因此不能严格灭菌,要在酵母菌适宜生活的环境(18-25℃)下进行,D错误。
    故选B。
    15. 狼爪瓦松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且其细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入药。狼爪瓦松的扩大培养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序号代表相应处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 )
    A. 过程③先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高的培养基中培养,再转移至其值低的培养基中
    B. 制备培养基的正确顺序是:称量→溶解→定容→调pH值→分装→灭菌
    C. 过程④常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即可获得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
    D. 过程⑥利用愈伤组织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高的特点可诱导产生相应组织细胞并生产黄酮类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所用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配比不同,主要的植物激素为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根低芽中愈伤”。由愈伤组织经脱分化诱导再生植株的过程中应先诱导发芽,再诱导生根。
    【详解】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的培养基为诱导生根的培养基,由愈伤组织经脱分化诱导再生植株的过程中应先诱导发芽,再诱导生根,A错误;
    B、制备培养基的正确顺序为:称量→溶解→定容→调pH值→分装→灭菌,B正确;
    C、生物变异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因此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可以提高突变植株出现的概率,对突变植株进行选择、培养后才能获得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C错误;
    D、过程⑥利用愈伤组织分裂能力强、全能性高的特点可诱导出能产生黄酮类化合物的组织细胞,对其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即可大量获得黄酮类化合物,D错误。
    故选B。
    16. 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螺蛳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大约可以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
    B. 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加快植物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有利于物质循环
    C. 捕鱼时增大渔网网孔可能使捕后种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进而使出生率上升
    D. 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网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详解】A、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所含的有机物质转换为简单的无机物的生物,螺蛳利用的是消费者的有机废弃物,属于分解者,不属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
    B、沉水植物属于生产者,只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错误;
    C、捕鱼时增大渔网网孔,幼鱼未被捕捞上来,可能使捕后种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进而使出生率上升,C正确;
    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属于同一种群,而群落的垂直结构指不同种群所处的空间位置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层,D错误。
    故选C。
    17. 袋装酸奶的包装上通常都会注明“胀袋勿食”。某同学选择—过期的胀袋密封酸奶,按图中的操作流程,研究其中的某微生物生长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和芽孢,但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B. 酸奶胀袋是由于其中的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C. 利用图示方法向培养基接种需要使用接种环,接种前和接种后都要对其进行灼烧灭菌
    D. 若3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是180个,则1mL酸奶中该微生物个数为9×106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1、消毒:用温和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孢子)的过程。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消毒只能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能杀死芽孢,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并且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A错误;
    B、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一种,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图示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C错误;
    D、分析图可知,图中接种的浓度是104,若3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是180个,则1ml酸奶中该微生物个数为180÷0.2×104=9×106个,D正确。
    故选D。
    18. 限量补充培养法可用于检测营养缺陷型菌株(如图)。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繁殖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精氨酸后,营养缺陷型菌株快速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紫外线照射可诱导野生型菌株发生定向突变
    B. 精氨酸缺陷型菌株缺乏吸收利用精氨酸的能力
    C. ③步骤加入精氨酸后抑制了野生型菌株的生长
    D. 选择图乙中菌落B分离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分析题图:A表示野生型菌株形成的较大的菌落,B表示营养缺陷型菌株形成的较小的菌落。
    【详解】A、用紫外线照射诱导野生型菌株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
    B、精氨酸缺陷型菌株缺乏将其他物质转化为精氨酸的能力,B错误;
    C、图中A表示野生型菌株形成的菌落,将图乙与图甲对比可知,③步骤加入精氨酸后促进了野生型菌株的生长,C错误;
    D、对比图甲和图乙并结合题干信息可知,③步骤加入精氨酸后B(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快速繁殖,所以可以选择菌落B分离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D正确。
    故选D。
    19. 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果实大,维C含量高;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极耐寒,在-40℃下可安全越冬。某农科所利用这两种猕猴桃体细胞,通过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了新品种,培育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杂种植株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
    B. 高钙离子-高pH融合法可用于图中过程②中a和b的诱导融合
    C. 在诱导生根时,培养基中应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和用量
    D. 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过程①表示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细胞原生质体的过程,过程②表示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过程③表示再生出新的细胞壁的过程。
    【详解】A、题意显示,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两者形成的杂种植株有6个染色体组,其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目加倍为12个,A错误;
    B、②过程为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其诱导方法有PEG处理、高钙离子-高pH融合法、离心等,均能诱导a和b的融合,B正确;
    C、生长素能促进生根,在诱导生根时,培养基中应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和用量,C错误;
    D、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由于愈伤组织含有细胞壁,所以细胞不能融合,不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D错误。
    故选B。
    20. 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种群年初时有1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2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20%
    B. 种群甲的出生率高于种群乙,则种群甲的增长速率比种群乙的增长速率高
    C. 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比种群乙种群数量大
    D.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均可以直接影响种群数量,从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详解】A.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量为20,出生率为20÷100=20%,A正确;
    B.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甲的出生率高于种群乙,则种群甲的增长速率比不一定比种群乙的增长速率高,B错误;
    C.种群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的个体数量称为种群密度,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由于种群分布的面积或体积不一样大,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错误;
    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从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计4小题,共计50分)
    21. 为研究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1)滨蟹在海岸潮间带中是玉黍螺的捕食者,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一种海藻),滨蟹和玉黍螺可以通过相互制约使对方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_____调节实现的,该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_____的基础。
    (2)科研人员制作了四个培养箱(水流可通过),每个培养箱内放置两块平板,平板上长有墨角藻供玉黍螺取食。四个培养箱分别如下图进行处理,若干天后计数并统计平板上墨角藻的存留率。
    ①本实验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的影响。
    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防止滨蟹直接捕食玉黍螺,但滨蟹传递的_____信息能对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产生影响,说明了信息能够_____。
    (3)上述实验统计得到的墨角藻存留率如图2。
    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答案】(1) ①. 负反馈 ②. 自我(动)调节能力
    (2) ①. 环境因素引起的墨角藻生长或死亡(或环境因素对墨角藻存留率) ②. 化学 ③.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滨蟹传递的化学信息明显抑制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且对小玉黍螺取食的影响更大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小问1详解】
    滨蟹在海岸潮间带中是玉黍螺的捕食者,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一种海藻),滨蟹和玉黍螺可以通过相互制约使对方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该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小问2详解】
    ①本实验中d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目的是排除环境因素引起的墨角藻生长或死亡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从而确定捕食者的存在对墨角藻的影响效果。
    ②本实验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滨蟹和玉黍螺,防止滨蟹直接捕食玉黍螺,但滨蟹传递的化学信息能对玉黍螺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玉黍螺对墨角藻的取食,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小问3详解】
    根据图2结果可以看出,在滨蟹存在的情况下,墨角藻存留率较大,说明玉黍螺受到捕食者的影响,减少了对墨角藻的取食,而在无滨蟹存在的情况下,小玉黍螺的取食量大于大玉黍螺的取食量,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表述为滨蟹传递的化学信息能明显抑制玉黍螺取食墨角藻,且对小玉黍螺取食的影响更大。
    22.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修复是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使其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图1表示某湿地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成分在一天内CO2的释放量,图2表示某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动过程,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104J·(cm2·a)-1]。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曲线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b、c曲线代表的生物成分相同,两者在一天内的CO2释放量情况不同主要是因为_____。
    (2)图2中用于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值为_____,仅根据图2无法计算该营养级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原因是_____。
    (3)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为了修复或重建湿地,通过动植物物种的合理引进并考虑了生态承载力,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可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该举措遵循了生态工程_____原理。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湿地水域中浮游藻类的数量,其原理是挺水植物的生长主要减少了浮游藻类对_____。
    【答案】(1) ①. 消费者或分解者 ②. a没有CO2的吸收,只有CO2的释放,说明是异养生物 ③. b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或绿色植物),c是化能自养型生物(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或硝化细菌),弱光或无光时绿色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会有CO2的释放
    (2) ①. 3×105J(cm2·a)-1 ②. 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未知
    (3) ①. 抵抗力 ②. 自生、协调 ③. 光照和无机盐(养分)的利用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曲线a没有CO2的吸收,只有CO2的释放,它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c曲线有CO2的吸收没有CO2的释放,说明了c代表的生物为生产者。2、每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曲线a没有CO2的吸收,只有CO2的释放,它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c曲线有CO2的吸收没有CO2的释放,说明c代表的生物为生产者,且其一天中吸收二氧化碳相对稳定,说明其是化能合成生物,而b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当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时会有二氧化碳的释放。
    【小问2详解】
    图2中用于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100-20)-50=3×105J·(cm2·a)-1;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由于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未知,故仅根据图2无法计算该营养级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小问3详解】
    通过动植物物种的合理引进并考虑了生态承载力,遵循了生态工程自生、协调原理,该举措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营养结构复杂,故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湿地水域中浮游藻类的数量,其原理是挺水植物的生长能够减少浮游藻类对光照和无机盐等的吸收,抑制藻类生长。
    23. 青蒿素是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几乎不溶于水,且对热不稳定,所以提取工艺一直难以突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提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含青蒿素较高的黄花蒿的基本流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植物组织培养中,切成小块的青蒿叶片叫做_____。该过程中加入抗生素是因为农杆菌和其他细菌_____(答出两点)。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通常选取幼嫩黄花蒿分生组织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两点);愈伤组织中可能提取不到青蒿素,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在组织培养技术中,青蒿叶片组织须在_____(固体/液体)的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分化程度_____(较高/适中/较低)的状态,再转移至分化培养基中培养。青蒿素不是植物黄花蒿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青蒿素是_____代谢物。
    【答案】(1) ①. 外植体 ②. 会与植物组织竞争营养;产生有害物质危害植物组织
    (2) ①. 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分化程度低;分生组织细胞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②. 相关基因没有在愈伤组织细胞中表达
    (3) ① 固体 ②. 较低 ③. 次生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其具体流程为:接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生芽→诱导生根→移栽成活。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外植体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能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该过程称为再分化。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
    【小问1详解】
    植物离体培养的器官、组织或细胞被称为外植体,题图植物组织培养中,切成小块的青蒿叶片叫做外植体;由于农杆菌和其他细菌会与植物组织竞争营养,产生有害物质危害植物组织,故题图过程中需要加入抗生素,抑制农杆菌和其他杂菌的生长。
    【小问2详解】
    由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分化程度低,容易得到愈伤组织,且分生区细胞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故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通常选取分生区细胞,如题图选取幼嫩黄花蒿分生组织;愈伤组织中提取不到青蒿素的原因是可能是相关基因没有在愈伤组织细胞中表达。
    【小问3详解】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存在脱分化和再分化,脱分化须将外植体在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分化程度较低的愈伤组织;故在组织培养技术中,青蒿叶片组织须在固体的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分化程度较低的状态,再转移至分化培养基中培养。植物代谢会产生一些一般认为不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次生代谢物,如青蒿素,可见青蒿素是次生代谢物。
    24.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制备的培养基和所用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最好选择的灭菌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
    (2)由实验结果可知,用菌株C生产S最适碳源是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
    (4)为监测液体培养基中的菌株C的活细胞密度,将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经台盼蓝染液(体积忽略不计)染色,用“25中×16小”型(1mm×1mm×0.1mm)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无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个,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5)若以葡萄糖溶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预期结果:_____。
    【答案】(1) ①. 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 ②. 干热灭菌
    (2) ①. 制糖废液 ②. 氮源、无机盐、水
    (3)菌株C不能合成淀粉酶或菌株C不能分泌淀粉酶,因而不能利用淀粉
    (4)60 (5) ①. 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用来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S的产量 ②. 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即为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
    【解析】
    【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
    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小问1详解】
    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实验用的玻璃器皿等物品中原有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需要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对所需培养基最好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法;玻璃器皿常用的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法。
    【小问2详解】
    由实验结果可知,以制糖废液为碳源时,用菌株C生产S的产量高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产量,说明最适于生产S的碳源是制糖废液。微生物的生长一般都需要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故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氮源、无机盐、水等营养物质。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表格可以看出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菌株C不能生长,原因可能是菌株C不能合成淀粉酶或菌株C不能分泌淀粉酶,因而不能利用淀粉。
    【小问4详解】
    设计数5个中格中的无色细胞数为X,则X÷5×25×104×103≧3×109,计算X≧60。
    【小问5详解】
    要测定生产S的最适制糖废液为碳源的浓度,实验自变量为制糖废液的浓度,可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即为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无放牧
    轻度放牧
    中度放牧
    重度放牧









    0.893
    0.882
    0.853
    0.480

    0.925
    0.875
    0.952
    0.820
    0.994
    0.843
    0.994
    0468
    能量类型
    成分
    GP
    X
    R
    A
    25.2
    6.7
    18.5
    B
    3.9
    0.8
    3.1
    C
    214.3
    78.5
    135.8
    D
    1678.6
    635.7
    1042.9
    分解者
    368.8
    50.1
    319.7
    碳源
    细胞干重(g/L)
    S产量(g/L)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00
    制糖废液
    2.30
    0.18
    相关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一生物pdf、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一生物参考答案doc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一生物参考答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段期中六校联考生物试卷pdf、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段期中六校联考生物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doc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段期中六校联考生物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pdf、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段期中六校联考生物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3242期中联考高二生物试卷docx、23242期中联考高二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