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教育集团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教育集团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蒸腾作用意义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45分钟;2.试题总分:50分;3.试卷页数:8页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 2022年,我国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在植物体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
A. 叶绿体B. 细胞核C. 细胞膜D. 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详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有机物(淀粉),A符合题意。
B.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接种疫苗是构筑群体免疫屏障的有效措施。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接种疫苗属于( )
A. 切断传播途径B. 控制传染源
C. 消灭病原体D. 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②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
【详解】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新冠疫苗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当下次相同或类似的抗原,感染人体的时候,人体内的抗体就能与感染的抗原反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被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掉侵犯人体的病原体,避免病原体进一步侵犯人体。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因此ABC错误,D正确。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会员下载免费且不限量。故选D。
3. 大脑是重要的神经器官,下列组织在大脑中不存在的是( )
A. 上皮组织B. 营养组织
C. 神经组织D. 结缔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构成人体的组织主要有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详解】ACD.大脑是神经系统的器官,由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构成,故ACD不符合题意。
B.营养组织属于植物体的组织,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 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在悬挂生长的植物根系上。黄瓜根尖吸收雾化营养液的主要区域是( )
A. 根冠B. 分生区C. 伸长区D. 成熟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
【详解】A.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薄,有大液泡,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不符合题意。
C.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区域,C不符合题意。
D.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已经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植物根尖吸收雾化液中营养物质的区域是成熟区,D符合题意。
故选D。
5. 小明同学在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遇到棉花纤维后,会先后退,再改变方向,试探着前进。与草履虫前进有关的结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食物泡,②是口沟,③是纤毛,④是伸缩泡。
【详解】A.①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与草履虫的前进无关,A错误。
B.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②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B错误。
C.草履虫依靠③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C正确。
D.收集管和④伸缩泡把多余的水分和含氮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D错误。
故选C。
6. 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
A. 呼吸道黏膜B. 淋巴细胞C. 抗体D. 吞噬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
【详解】由分析可知,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其中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在学习过程中,结构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符合该结构图中Ⅰ、Ⅱ、Ⅲ对应关系的是( )
A. 无机物、无机盐、水
B.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动物细胞、液泡、细胞膜
D. 动物细胞、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Ⅱ和Ⅲ属于并列关系,Ⅰ包括Ⅱ和Ⅲ。
【详解】A.物质可以分为Ⅰ无机物和有机物,Ⅰ无机物又包括Ⅱ无机盐和Ⅲ水,A符合题意。
B.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Ⅰ细胞膜、Ⅱ细胞质和Ⅲ细胞核,三者是并列关系,B不符合题意。
C.Ⅰ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Ⅲ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Ⅱ液泡属于植物细胞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
D.Ⅰ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内有Ⅱ线粒体等结构)和细胞核,但Ⅲ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的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B.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 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 生物圈中的湿地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因此,生物圈中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故A正确。
B.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故B正确。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故C正确。
D.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D错误。
故选D。
9.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B. 陆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C.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生命起源:在原始大气中无机物能生成多种简单的有机物,再经过长期而复杂的演变在原始海洋形成了原始生命,故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A正确;
生物进化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但是陆生生物不一定比水生生物结构更复杂,如陆生的蛇属于爬行动物,而水生的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就比蛇的结构复杂高等,B错误;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化石的分布规律,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0. 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 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生物的遗传现象
B.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生物的遗传现象,A正确;“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黄蝶与菜花颜色相近都是黄色的,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现,是一种保护色,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落红”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C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D正确。
【点睛】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1. 将一株质量为30g的西红柿幼苗栽种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土壤中的水B. 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 土壤中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 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海尔蒙特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五年后,他发现树苗增重了70多千克,而其中的土壤却只减少不到100克。该实验证实植物体增加的质量主要是来自水。实际上,海尔蒙特忽视了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这才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结合分析可知,将一株质量为30g的西红柿幼苗栽种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和植物有关的做法与其对应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 的是( )
A. 为植物施肥—补充植物所需的有机物
B. 移栽时剪掉部分叶片— 降低蒸腾作用
C. 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幼根和根毛
D. 为植物松土—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详解】A.要使植物生长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的含量,因此,给植物施肥是为其生长提供无机盐,A错误。
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
C.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正确。
D.给植物松土,提高了根部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D正确。
故选A。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B. 乙图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消耗氧气
C. 丙图中的火焰会燃烧更旺
D. 丁图中的温度计升高,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放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甲图中的金鱼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A错误。
B.乙图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够释放水蒸气,不消耗氧气,故B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丙图装置中是萌发的种子,其进行呼吸作用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因此火焰会熄灭,故C错误。
D.丁图装置中是萌发的种子,其进行呼吸作用能够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外界,因此丁图中的温度计升高,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4. 小强在进行“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时,进行了两次黑暗处理,第一次是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第二次是用黑纸片将叶片进行了部分遮光处理,实验后将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内水浴加热,然后向叶片滴加碘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黑暗处理的目的相同
B. 变蓝的部位是黑纸片遮光部位
C. 酒精可以换成清水
D. 黑纸片遮光部位与未遮光部位形成对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第一次暗处理目的是耗尽原有淀粉,第二次暗处理目的是形成光照与黑暗的对照。两次黑暗处理的目的不同,A错误。
B.光合作用需要光,变蓝的部位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的见光部位,B错误。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清水不能溶解叶绿素,不能将酒精换成清水,C错误。
D.黑纸片遮光部位与未遮光部位形成对照,变量是光,D正确。
故选D。
15. 2023年9月,我国学者成功在猪体内培养出实体人源肾脏,该技术有望用于人体器官移植。从免疫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 病原体B. 抗原C. 抗体D. 免疫器官
【答案】B
【解析】
【分析】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
【详解】A.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A错误。
B.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在猪体内培养出实体人源肾脏后移植到人体,该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B正确。
C.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病原体(抗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C错误。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D错误。
故选B。
16. 农民在春天播种农作物前要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
A. 一定的水分B. 充足的空气
C. 适宜的温度D. 适度的光照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播种农作物前对土壤进行松土,能提高土壤中空气的含量,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利于种子的萌发,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 榕树的根系可达几十米。根能不断生长主要是依靠根尖的( )
①分生区细胞分裂;②根冠细胞的增多;③伸长区细胞伸长;④成熟区细胞长大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使根生长,①正确;②根冠位于根尖前端,当根尖生长时,根冠细胞不断受到土壤颗粒的磨损而破裂,对根尖具有保护作用,②错误;③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能迅速伸长,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③正确;④成熟区开始分化,部分细胞具有输导作用,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④错误。因此,根能不断生长主要是依靠根尖的①分生区细胞分裂、③伸长区细胞伸长,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8. 学校生物社团开展了校园植物调查活动,下列记录中错误的是( )
A. 水绵无根、茎、叶,是藻类植物
B. 地钱有茎、叶的分化,是苔藓植物
C. 苏铁没有真正的花,是裸子植物
D. 侧柏上长有球果,是被子植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称为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称为种子植物。
【详解】A.水绵是淡水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
B.地钱是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B正确。
C.苏铁是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的分化,没有真正的花,C正确。
D.侧柏是裸子植物,侧柏上的有球果不是果实,D错误。
故选D。
19. 为了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某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在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在甲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粒食盐,在乙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B. 乙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
C. 甲中的草履虫向食盐方向运动
D. 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并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两次实验过程中,培养液中草履虫受外界刺激进行移动,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
BCD.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中去;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中去,因此,乙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甲中的草履虫向没有食盐方向运动,说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BD正确,C错误。
故选C。
20. 下列植物中,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种子的是( )
A. 花生B. 白菜C. 萝卜D. 桃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详解】A.花生是被子植物,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种子,A正确。
B.白菜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叶,B错误。
C.萝卜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根,C错误。
D.桃子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果皮,D错误。
故选A。
21. 一只白色公兔与一只白色母兔交配,产下一只黑色小兔。若兔毛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则这只黑色小兔的基因组成是( )
A. RrB. RRC. rrD. Rr或RR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
【详解】根据题意,兔毛均为白色的双亲,生下黑色小兔,可知,黑色兔毛是隐性性状,故这只黑色小兔的基因组成只能是rr,本题选C。
【点睛】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在其基因组成均为隐性基因的情况下才能表现。
22.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下列与单细胞生物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潮的形成与单细胞生物有关
B.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
C. 单细胞生物太小,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详解】A.赤潮形成原因是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中,使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的,A正确。
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比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大,细胞的大小与细胞的多少无关,同为多细胞生物,其不同功能细胞的大小也各不相同,B错误。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是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错误。
D.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通过分裂产生后代,不能够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等,D错误。
故选A。
23.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与大熊猫相比,银杏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详解】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植株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与大熊猫(动物)相比,银杏(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 细胞生活需要的主要有机物是( )
①水 ②糖类 ③脂肪 ④蛋白质 ⑤无机盐 ⑥氧气
A. ①⑤⑥B. ②③④C. ①②⑥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淀粉等)、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①水、⑤无机盐和⑥氧气,属于无机物;而②糖类、③脂肪和④蛋白质分子比较大的,含碳,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5.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 对光时,左眼注视物镜,同时双手转动反光镜
C. 观察时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D. 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引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中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方法。可以简单记忆:一侧…另一侧。
(2)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朝向光源的方向,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因而在光线较弱时,要使用凹面镜来对光,才能使视野变亮。
【详解】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形态,A正确。
B.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双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B错误。
C.用显微镜观察时,双手应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要从侧面注视物镜,C正确。
D.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进行染色。对细胞染色时,需用到碘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D正确。
故选B。
26. 下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Ⅱ紧贴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才有的结构
B. ①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Ⅱ中的“能量转换器”仅指叶绿体
D. Ⅲ与遗传有关,其中含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观图可知:①表示保护和支持的作用,Ⅰ是细胞膜,②表示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Ⅱ是叶绿体和线粒体、Ⅲ是细胞核。
【详解】A.Ⅰ是细胞膜,紧贴细胞壁,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A错误。
B.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B错误。
C.植物细胞的Ⅱ细胞质中含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C错误。
D.Ⅲ是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D正确。
故选D。
27. 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 视野较暗——镜筒上升
B. 物像偏左上——向右下移动
C. 更换物镜——转动转换器
D. 镜头污染——干净的纱布擦拭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中起调节亮度作用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显微镜成的倒立的像,即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移动玻片与物像移动的方向也是相反的。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
【详解】A.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视野较暗,应该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A错误。
B.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物像偏左上,向偏左上移动,B错误。
C.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转动转换器可以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正确。
D.镜头污染要用擦镜纸擦拭,D错误。
故选C。
28. 认识微观世界离不开显微镜,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能放大物体
B. 在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倒像
C. 外界光线暗时可用细准焦螺旋调光
D. 在显微镜视野看到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①光学部分由镜头和反光镜组成。②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压片夹起固定玻片标本的作用。③调节部分由转换器、遮光器和准焦螺旋组成。
【详解】A.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件,起放大作用,故A正确。
B.用显微镜观察,看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物像,故B正确。
C.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适当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视野清晰,故C错误。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故D正确。
故选C。
29. 下列实例,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沙漠中的骆驼体温升高到46℃时才出汗
B. 槭树的果实有翅,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C. 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
D. 企鹅体表密密的羽毛能抵御零下60℃的严寒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2.蒸腾作用意义有:促进了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及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高温灼伤;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详解】A.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沙漠地区缺少水,因此沙漠中的骆驼体温升高到46℃时才出汗,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槭树的果实有翅,可以借助风力传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水量。可见,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体现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C符合题意。
D.企鹅体表密密的羽毛能抵御零下60℃的严寒,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 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这体现了( )
A. 生物影响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D. 生物改造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
【详解】生物生存的环境不仅是指生存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雷鸟的足部完全被羽,甚至趾底也生有羽毛,有利于其冬季行走于冰雪上。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题,每空1分,共20分)
31. 如图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及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酿酒要用_____图所示的生物发酵。
(2)甲图和丙图所示细胞都有细胞壁,标号为_____,两细胞内部都有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⑤_____。
(3)动物和酵母菌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因为其细胞中没有_____,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4)某生物体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化导致性状改变,染色体位于标号_____所示结构中。
【答案】 ①. 丙 ②. ① ③. 液泡 ④. 叶绿体 ⑤. ②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④是细胞膜、③是细胞质。丙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细胞膜,⑤液泡。
【详解】(1)丙为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酿酒要用丙图酵母菌发酵。
(2)甲图和丙图所示细胞都有①细胞壁,两细胞内部都有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⑤液泡。
(3)动物和酵母菌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因为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4)某生物体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化导致性状改变,染色体位于②细胞核中。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动物和酵母菌的结构特点。
32.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三中甲、乙表示植物的两种不同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不同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植物只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填字母)。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C作用过程制造有机物,叶片产生的有机物通过____(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供植物其它器官利用。
(2)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散失到环境中,其散失水分的门户是图二中[____]______。该过程可以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图三中生理活动乙的实质是分解_____,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4)把一段带有较多叶片的新鲜果树枝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处理,光照12小时后,发现其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果树进行了______作用。
【答案】(1) ①. C ②. 筛管
(2) ①. ⑤ ②. 气孔
(3)有机物 (4)蒸腾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4)图一中,A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图二中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图三中a二氧化碳,b有机物,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光下进行,所以,图一中植物只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C光合作用。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C作用过程制造有机物,叶片产生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植物其它器官利用。
【小问2详解】
气孔是植物散失水分的门户。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散失到环境中,其散失水分的门户是图二中⑤气孔。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小问3详解】
图三中生理活动乙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小问4详解】
把一段带有较多叶片的新鲜果树枝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处理,光照12小时后, 发现其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果树枝进行了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导致其重量明显减轻。
33. 如表为某家庭成员部分性状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的颜色一致,这一现象叫__________。
(2)如果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A,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a,则控制女儿眼睑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3)父亲遗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
(4)如果女儿因病需要输血,输血原则是__________。
【答案】(1)遗传 (2) ①. aa ②. 75%
(3)X (4)输同型血
【解析】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小问1详解】
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的颜色一致,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
【小问2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表中数据可知:父母都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说明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因此,女儿眼睑的基因组成为aa,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75%。
【小问3详解】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性别遗传图解如图:
因此父亲遗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是X。
【小问4详解】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红细胞凝集成团堵塞毛细血管。
34. 下列是显微镜操作过程中有关问题,请据图回答:
(1)左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目镜和物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应是____________、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__________。
(2)右上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丙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为A、B两位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哪位同学观察的效果好_________。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________,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正确的盖盖玻片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①和④ ②. ⑥ ③. 向左移动装片 ④. B ⑤. 气泡 ⑥. 先把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另一侧再缓缓放下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即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
【详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左图中长目镜④和短物镜①,在观察的时,低倍物镜距离玻片就远,远了视野就宽,看到的细胞数目就多,高倍镜距离近,近视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此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⑥。
(2)因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右图①中丙物像偏左,②中丙物像在中间,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装片应该向左平行移动。
(3)B同学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没有气泡,而A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中有气泡(圆形有黑边的气泡),因此B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为了避免气泡的产生盖片时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就会发现水滴会沿着盖玻片的边缘向两边散开,这时慢慢地把盖玻片放平,水就会从一侧均匀地赶向另一侧,不容易产生气泡。
【点睛】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性状
家庭成员
血型
眼睑
眼球虹膜的颜色
父亲
A
双眼皮
褐色
母亲
O
双眼皮
褐色
女儿
A
单眼皮
褐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校期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校期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校期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集团校期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