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复习练习题
展开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将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读图,完成1~3题。
扎龙湿地位置示意图 扎龙湿地月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示意图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1月至2月 B.6月至9月
C.3月至5月 D.10月至12月
3.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涵养水源
C.调蓄洪水 D.美化环境
1.D 2.B 3.A [第1题,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有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位低不易形成湿地。第2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由图可知,扎龙湿地夏季降水量最大,因此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为6月至9月。第3题,由材料“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可知,对扎龙湿地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
1719~1721年,黑龙江德都县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发,多股岩浆进入白龙河(又称白河),白龙河受熔岩阻塞积水形成5个念珠状湖泊,著名的五大连池就此诞生。本次火山喷发并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此完成4~5题。
4.火烧山、老黑山喷发时并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准确预测了火山喷发时间并组织人员撤离
B.当地人烟稀少
C.火山喷发对人类危害不大
D.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强
5.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属于( )
A.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B.生物物种保护区
C.自然遗迹保护区
D.城市水源地保护区
4.B 5.C [第4题,1719~1721年,我国东北地区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五大连池地区更是荒无人烟,因而火山喷发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B正确。第5题,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火山地貌,属于自然遗迹保护区。]
“公园城市”一词最早出现在2018年2月,习近平在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强调“天府新区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2018年4月,习近平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成都试点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着力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堪称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筑基工程。下图示意成都市城市规划。据此完成6~8题。
6.成都市龙泉山森林公园建设突出了公园的( )
A.休憩价值 B.经济价值
C.旅游价值 D.生态价值
7.龙泉山森林公园的主要功能是( )
A.美化环境 B.防风固沙
C.净化空气 D.截留降水
8.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成都市( )
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B.形成单中心的格局
C.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D.降低城市人口规模
6.D 7.A 8.C [第6题,由材料可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即成都市龙泉山森林公园是山地森林,山地森林的突出作用是生态价值。第7题,龙泉山森林公园是分布在城市,森林在城市的主要功能是美化环境。第8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关联不大,A错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东部可以发展成新城区,有助于形成多中心的城市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B错误,C正确;该公园将成都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不会降低城市人口规模,D错误。]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A.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
B.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C.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
D.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
10.下列关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调节气候,减小温差,改变气候特征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水源
C.保护野生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D.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9.B 10.C [第9题,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是泥沙沉积减少。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都会使泥沙沉积减少,都可能成为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缓慢的原因。渤海风浪变化不会太大,近年来强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故选B。第10题,由材料“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可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野生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故选C。]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甘草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中草药,其用途广、销量大。鄂尔多斯高原遍生甘草。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致使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2000年,当地建立了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下图为鄂尔多斯高原略图。
(1)根据甘草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推测其生长习性。
(2)分析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
[解析] 第(1)题,甘草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土壤贫瘠;据此推测甘草生长习性为耐旱、喜光、耐热、耐寒、怕涝、耐贫瘠。第(2)题,根据材料“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可知,当地由于掠夺性采挖,致使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所以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的乱采滥挖,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土地荒漠化现象,保护野生甘草资源,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 (1)甘草耐旱(或喜光);耐热;耐寒;怕涝;耐贫瘠。
(2)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乱采滥挖,缓解土地荒漠化;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优质多样的甘草种源;固氮,提高土壤肥力。
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是( )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13.有关图中④功能保护区内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
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
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12.A 13.D [第12题,由图可知,①②③④⑤分别位于荒漠化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河源区、云贵高原、森林地带,故其相应的生态保护区依次是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第13题,④功能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岩石中的碳酸盐易淋溶,成土缓慢;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山高坡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亚热带地区不可能多冻雨灾害天气。]
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大熊猫国家公园( )
A.地处陕青川三省,集中连片分布
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
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
D.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
15.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
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14.D 15.A [第14题,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公园没有集中连片分布;这些地区受寒潮冻害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公园分布区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差较大,受人类影响较小,因此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第15题,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因此应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岷江上游退耕还草,是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不是为了防风固沙;岷江上游人口较少,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聚焦在垃圾分类、资源优化上;岷江上游水质较好,不需要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带。但随着人类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亚洲象和人类的生存空间出现了重叠。目前我国亚洲象仅存250头左右,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下图示意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的变化及该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
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变化图
(1)描述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
(2)分析导致该地区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简述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4)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75年亚洲象分布范围大并且连片分布;与1975年相比,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面积明显减小,不再连片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等地区;生存环境破碎,呈块状。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抢夺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具体是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水电站等将亚洲象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隔绝种群交流。盗猎及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象是食草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每天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采寻食物。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有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位于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同时,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第(4)题,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禁止捕猎;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保证其生存空间;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应建设生态廊道,方便其活动。保护亚洲象要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做法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人人参与保护动物;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答案] (1)亚洲象分布范围面积大幅缩小,且碎片化严重。
(2)大规模采伐森林,改种经济林(橡胶林、茶园),导致栖息地缩小;盗猎及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修建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导致栖息地碎片化;水电站等工程建设将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隔绝种群交流。
(3)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河谷开阔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及水源;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
(4)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应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测试题,共6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当堂检测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