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专题汇总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5851999/0-17182204125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专题汇总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5851999/0-17182204126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专题汇总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5851999/0-17182204126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
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专题汇总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专题汇总,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1 . 西藏申扎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冬季气候寒冷。过去人们冬季靠牛粪炉取暖,如今由“追日”系统控制的太阳能集热场集中供暖。这种太阳能集热面板会随着太阳运动调整角度,提高集热效率。下图示意申扎县位置和太阳能集热面板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申扎县太阳能集热面板应朝向( )
2.申扎县太阳能集热面板一年中滑动支架高度最高的月份是( )
3.申扎县由牛粪炉取暖变为太阳能集热场集中供暖有利于( )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峡两岸一家亲
【跨越时空,携手并进】
“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歌曲《2035去台湾》的走红,引发国人对“十三五”规划的京台(北京一台北)高铁高度关注。图为京台高铁示意图。
(1)京台高铁要完成通车需跨越的海峡是____。
【循环利用,持续发展】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部分河段曾经干涸、污染严重。经过综合治理,多条河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入海,水清岸绿,其中再生水功不可没。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指标,能再次使用的水。图为2015-2020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统计图。
(2)再生水已经成为北京市供水的重要来源。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呈现____趋势,其中,利用量最多的是____用水。
(3)在此基础上,请你对缓解北京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再提出几条建议(至少两点)
【地理环境,相互影响】
台湾省的兰屿岛,至今保留着一种传统的“地窖式”民居,房屋主体位于地下1.5-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用铁皮覆盖,极具特色。图为台湾岛资料图及兰屿岛传统民居“地窖式”民居景观示意图。
(4)兰屿岛上的“地窖式”特色民居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气象灾害)的侵袭。
台湾晒盐业发达,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海水晒盐依靠自然蒸发,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大。
(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请填写:①____②____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能源+工业主题】
材料一: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水能—光能互补)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一期项目在历经一年后,于2023年6月25日投产发电。该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施工面积超过16平方千米,分布在海拔4000—4600米的川西高原。
材料二: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发出的电将接入50千米外的两河口水电站,实现光伏发电和水电的“打捆”送出。这种联动可输出更稳定安全的电能,解决光伏发电“靠天吃饭”的问题。同时,该项目将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产生“光伏+N”的效益。
材料三:如图1为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效果图,图2为甘孜地区位置示意图。
(1)简述柯拉光伏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简述该水光互补项目落户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原因。
(3)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是如何解决光伏发电“靠天吃饭”问题的?
(4)简析该水光互补项目给当地带来的效益。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2月30日,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实现试通水试通航。引江济淮的首要任务就是调水,调水的覆盖面积是7.06万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达到5100多万人,灌溉补水面积达到1800多万亩。引江济淮一期工程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新增高等级航道355公里,与京杭运河进一步组成新的水运网络,它的建成将改变我国高等级内河航运格局,大大提高航运效率,千吨货轮可直接通江达海。
材料二引江济淮工程线路示意图和淮河流域水资源、人口及耕地统计表。
(1)初春从____(河流)调往皖北、豫东的水主要浇灌的粮食作物是____。
(2)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较____,且人口众多,且耕地面积____,人均水资源____,因此该流域常年超采地下水严重,导致出现____等一系列问题。江水北送后,皖北及豫东地区中深层地下水超采势头将得到有效遏制。
(3)煤炭资源是淮南的优势矿产资源,简要分析与通过京杭大运河相比,通过引江济淮运河把这些资源输往长江沿线城市的优势。
5.
5 . 2023年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雄安新区、沧州市、黄骅港、石家庄市等地调研,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据图推测黄骅港煤炭的来源地和输出地可能是( )
2.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沧州市早碱地麦田时指出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开发盐碱地不合理的是( )
6. 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通道,起于青海,止于河南。河南省某中学地理小组专门查找资料制作了有关的资料卡(下图),请补充完整。
(1)青海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青藏地区,该地区气候具有_____的特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湿地减少等,因此国家在青海省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现在,青海地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
(2)河南古称“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省会城市郑州,更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河南不仅人口众多、平原面积广,农业发达而且_____便利。青豫直流”带来的电能优势推动了中原城市群发展,促进中原地区崛起,此外,“青豫直流”为还能带来的益处还有_____。
(3)“青豫直流”工程全长1587千米,跨越了地势的_____级阶梯。沿途不仅地势差别大,降水也存在_____的变化规律。该工程是将青海地区丰富的_____资源转化为电能,可以为青海省带来的益处有_____。
7.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依托区域、选择素材、寻找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探究活动,根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活动。
探究主题: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探究材料:图1为俄罗斯产业分布图,图2为欧洲西部气候图,图3为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图4为埃及棉花种植分布示意图,图5为中国土地类型分布图。
第一小组结论:地形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1)__________________平原南部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俄罗斯主要的农业分布区。
(2)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角度简述我国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第二小组结论:热量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3)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中下游平原都是重要的农业区,但俄罗斯亚洲部分三大河流的下游地区却几乎没有农田,请从气候角度简析主要原因。
(4)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
第三小组结论:降水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5)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请分别简述南亚的水稻和棉花的主要分布区。
(6)欧洲西部是世界上乳畜业发达的地区,请简析该区域利于多汁牧草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
第四小组结论:水源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7)埃及的农业生产集中在灌溉条件便利的__________________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8.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正式公布,《规划》范围包括陆地和海洋国土,明确了未来十五年内全省国土空间开发重点内容。其中,构建五个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高地,以及打造"12312"交通圈等规划内容,透露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一些建设方向。
材料二:《规划》多处提及强化珠三角核心领作用,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促进香一深圳、广州一佛山、澳门一珠海强强联合,支持形成组团式、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广东省重要产业集群布局规划图显示,粤东和粤西重点发展绿色石化、新能源。粤东和粤西也有很好的港口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第二产业,包括炼油、石化等有大进大出需要的产业。
材料三: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简图和港珠澳大桥示意。
(1)上图珠江三角洲区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图中铁路①是_________线。
(2)粤港澳大湾区中,粤是_______省的简称,毗邻深圳被称为“国际以济贸易中心”的是_________。
(3)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其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这里建成的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具有重要意义。请你简述该大桥建成的重要意义。
(4)简述广东发展绿色石化、新能源的意义。
9. 【绿电延绵贯西东】“西电东送”工程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能资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华东地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西电渊源
白鹤滩、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等6座世界级巨型梯级电站联合调度,年均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04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4840万吨,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1)说出“西电东送”工程中部通道主要电力类型(来源)及其优点。
(2)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众多,电力需求量大。同时东部地区缺乏能源,电力以火电为主,造成部分地区大气和环境污染。实施西电东送,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探究二 助力华东
(3)简述“西电东送”工程中部通道对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4)长江干支流不仅具有发电效益,还有哪些效益?
探究三 科技兴国
2023年1月,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部建成投运。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代表了当今世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特高压已经成为“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的金色名片。
(5)列举两例“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的金色名片。
10.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塔里木盆地的气候严酷,交通不便,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沉睡在地下国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工程。
(1)材料一中西气东输中“西气”的起点A___________,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____;“东输”的终点B是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这里的城市之间联系密切,借助发达的交通,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坐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________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有力影响有:( )
①加重了环境污染 ②提高了空气质量 ③破坏了生态环境 ④缓解了能源短缺
(4)材料二南水北调图是把_________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最严重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
11. 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是我国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它通过“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我国临海海域。它借助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并集中控制养殖舱内的水、氧、光、饲、鱼等状况,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让海洋成为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中分布数量最多的是___省和___省。
(2)国家级海洋牧场遍及我国渤海、___海、___海、南海等领域。
(3)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说明深远海养殖方式有何优势。
(4)概述高新技术在“移动海洋牧场”建设和航行中的作用。
(5)简述发展驶向深蓝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12. 据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以色列是一个严重缺水的西亚国家,国土面积中45%为沙漠。境内量大的淡水湖太巴列湖是当地重要的水源,但近年来湖面水位下降严重。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日前已建成5家海水淡化厂。海水淡化除了技术支持以外,还需要大量能源。
下图示意以色列位置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图。
(1)读图,以色列海水淡化厂分布在____,分析以色列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有利条件____。
(2)请分析近年来太巴列湖水位下降严重的主要原因。
(3)潍坊也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城市,请分析潍坊能否像以色列一样,通过海水淡化解决缺水问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13. 读图和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材料二: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示意图。
(1)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划区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以盆地为主的是_________。
(2)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划区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是_________,说明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的两项措施。_____
(3)写出从波斯湾启航的油轮到粤港澳大湾区,依次经过的海域。
波斯湾—①_____海域—②_____海域—③_____海峡—④_____海域
(4)对比成渝双城经济圈,分析长三角一体化的位置优越性(不少于3点)
14.
4 . 锂矿是制造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构成的“锂三角”地区。下图为“锂三角”地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锂三角”地区( )
2.锂矿属于( )
3.“锂三角”地区曾是海洋,伴随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与海洋分离。这说明( )
4.我国与“锂三角”地区的国家合作,共同开发锂矿资源( )
①消除经济差异②促进互利共赢
③属于南北对话④属于南南合作
15.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__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名称:①____④____⑥____。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当前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主要是____(填数字)。
(3)由环节②③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4)按水循环原理,可使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明显改变的措施是( )
(5)若该图示时间为夜晚,则此时吹____(填“陆风”或“海风”)。
16.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将镜头投向了人类生存的主要食物——谷物,聚焦水稻、小麦的故事。实验中学某小组围绕着三个主题开展了探究。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景观图片信息挖掘
图1为水牛春耕图。
(1)图中的耕地类型是______(水田/旱地),该照片拍摄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推断该照片拍摄点可能位于________(选择填空)。
A.塔里木盆地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
主题二: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
对中国人来说,谷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感标志。图2为1949~2019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
(2)我国在图中所示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________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______(多项选择)。
A.人口总量总体在增长 B.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
C.粮食需求量逐年下降 D.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退化
(3)2000年前后,人均耕地面积出现小幅_________(上升/下降),该现象说明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保护耕地的政策,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监督和管理。以2019年数据为例,我国人口约为_______亿,人均耕地面积约为______公顷,2019年我国耕地总量约为________亿公顷,__________(低于/不低于)我国的耕地红线(1.2亿公顷)。
主题三:谷物指引“家”的方向
图3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畜牧业分布图”和图4“北京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4)据图可知,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毫米年降水量线。小麦种植区域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和_________等地形区。我校初一19班同学去年秋季在学校种植园曦园内播种了小麦,如今小麦绿意盎然,由此推测该小麦为________(春小麦/冬小麦)。
(5)结合图文资料,说明北京适合小麦生长的自然条件(至少两点):_______、_______。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仓廪实,天下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国已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材料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图1)、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及育种基地示意图(图2)、东北地区农业分布图(图3)。
(1)由图2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呈____状分布,试分析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____。
(2)读图1,简述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优势与不足。
(3)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至少答出两点)
肥沃的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压舱石”。2022年8月1日起,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黑土地保护迈入崭新的法治轨道。
(4)为防止黑土地继续破坏,除立法保护外,当地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三种子是农业的希望,甘肃河西走廊有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之美誉,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全国半数以上的玉米种子都来自这里。图4为甘肃省位置图。
(5)据图描述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6)与四川育种基地相比,分析河西走廊育种基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优势条件。
(7)有观点认为,河西走廊发展玉米制种业优势明显,应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规模。但也有人对此观点表示反对。请阐述你对上述观点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18. 读左图黄土高原地区示意图,右图塔里木盆地铁路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22年6月16日和若(和田市至若羌县)铁路开通运营,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铁路有534公里分布在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65%,是一条典型的沙漠铁路。
(1)据图回答,山西发展煤炭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能源输出地,主要能源种类是____。
(2)西安年降水量比兰州要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3)黄土高原地区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____业提供了条件。
(4)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_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改善自然环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主要生态措施有____。
(5)和若铁路经过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为降低该问题对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危害,铁路修建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
(6)和若铁路建成通车,对塔里木盆地地区带来的影响有哪些?____。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主题新能源的利用
资料一青海省地势高峻,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资料二四川盆地年降水量为1000~1300毫米,盆地边缘山地降水十分充沛,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之称。盆地内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有“蜀犬吠日”之说。
资料三我国太阳能、主要核电站分布图
(1)太阳能和核能属于新能源,从是否可持续利用方面,比较太阳能和核能的差异。从对空气污染造成的影响方面,比较太阳能、核能与煤炭资源的影响差异。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青海省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根据图例并结合重庆太阳能的分布状况,写出重庆所属区域,并分析其原因。
(3)据图写出我国核电站集中分布的地区,并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原因。写出浙江秦山核电站所在工业区的名称。新疆天然气资源丰富,分析其运往上海市最适宜采用的运输方式。
(4)写出广州市所在工业基地濒临的海洋。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据图分析,大同市把大量煤炭输往广州市所在的工业基地,从节约运费角度考虑,写出适宜采取的运输方式。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水北调工程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从提出到规划耗费了50年的时间,总投资超过2,500亿。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方面意义重大。
材料二 截至2022年09月13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供水量达到565亿立方米,惠及1.5亿人。
材料三 左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中图为东线、中线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南北方水土组合状况比较图。
(1)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生产生活用水现状等方面,谈一谈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2)简要分析南水北调三条路线的主要优势。(分析两条路线即可)
(3)南水北调调水量要根据输入(受水)地区的需求量及时调整的。简要分析南水北调调水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4)2022年7月7日,引江补汉工程正式开工。引江补汉工程是首个开工的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重大项目。请简要分析引江补汉工程的重要意义。
(5)节水比调水更重要。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请分享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21. 【探究发现】
资料—2021年8月21日至10月10日,运城市接二连三出现暴雨、阴雨天气.其间运城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548.8毫米,是历年同期降水量的3倍以上。
资料二据2022年8月17日水利部新闻发布会消息·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部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降低4.85米~6.13米,创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洞庭湖和鄱阳湖水面面积较6月缩小3/4.长江流域旱情快途发展.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达1232万亩.83万人、16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资料三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与水资源分布图。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请总结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2)从水资源分布图上看,运城属于什么带____?写出运城市年降水量的大致范围____。
(3)我国南、北方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请说出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
(4)小明认为南方地区在夏季不会发生旱灾,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5)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鄱阳湖对于长江而言有什么重要作用。
22.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婉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23. 七年级地理上册“绪言”告诉我们:学习地理课程,要注重地图的运用,通过观察、调查、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法,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地理学主要研究事物的空间变化),是什么,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空间因时间而丰富,事物在时间上的演变就形成了历史),还要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和现象,探究地理事物的特征和成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客观事物具有多侧面性),为什么,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来源和归宿)。读“2008年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构成(按特征分类)”表,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主要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2)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说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4)说出我国的四大牧区和三大林区。
(5)从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看,土地资源属于______资源。
(6)我国耕地面积2000年为13004万公顷,2009年为12172万公顷。几年间我国耕地面积的递减速度约为______。2010年我国人口为133787万人,其时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约为______。
(7)列举一些造成耕地减少的原因或破坏耕地的现象。
(8)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怎样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
24.
4 .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要将2吨独山湖的“四鼻孔鲤鱼”运到滕州城区某市场,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的( )
3.读图可知枣庄市的地势大致是( )
4.滕州到枣庄的图上距离是2.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
25.
5 .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非常规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页岩气由于分布、储量条件特殊,常规技术开采困难。近年,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开始大规模勘探与开采页岩气。结合材料和页岩气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页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古老动植物遗骸是生成页岩气的“原料”②页岩气属于可再生资源③页岩气储量于地球内部沉积岩中的页岩层里④页岩气的主要成分与常规天然气相同
2.近年来,我国开始大规模开采页岩气,主要得益于下列技术中的( )
①垂直钻井技术②水平钻井技术③压裂技术④“井工厂”钻井技术
3.泸县开采的页岩气大规模输送到上海,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4.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及运用,有利于( )
①改变世界能源格局②改善大气环境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④完全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26.
6 . 下图为我国京、鲁、苏、粤4省市的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丁表示的省市分别是( )
2.关于四省市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27.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们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如图示意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置和梯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红河州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关系,补充完成关系图。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哈尼人因地制宜,利用和改造自然,趋利避害,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如下图)共生的独特生态景观。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①森林的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修建梯田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哈尼人利用和改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3)有人建议继续在此地修建梯田,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 A.东
B.西
C.南
D.北
A.3月
B.5月
C.8月
D.12月
A.增加植被覆盖
B.遏制全球变暖
C.优化产业结构
D.改善生活质量
类别
数量
约占全国比例
水资源
812亿立方米
3%
人口
1.65亿人
13.6%
耕地
2.21亿亩
11%
A.山西省、长江三角洲
B.山西省、辽中南
C.山东省、珠江三角洲
D.陕西省、京津唐
A.加大耐盐作物品种研究
B.对盐碱地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C.加大对盐碱地改造力度
D.引海水灌溉,扩大种植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多发达国家
B.位于北美洲
C.东临太平洋
D.位于西半球
A.非可再生资源
B.可再生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资源
A.全球气候在不断变暖
B.海陆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C.海洋最终都会变成陆地
D.海平面每年都在快速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拦蓄和利用雨水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铺设防渗膜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比例(%)
可利用土地
耕地
12.80
园地
1.24
林地
24.83
牧草地
27.54
其他农用地
2.68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83
交通运输用地
0.26
水利设施用地
0.38
难利用土地及其他
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等
27.44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内河航运
D.航空运输
A.水污染
B.时间分布不均
C.空间分布不均
D.水浪费
A.南高北低
B.西高东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A.44km
B.440km
C.22km
D.220km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公路运输
B.内河运输
C.管道运输
D.铁路运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A.鲁、苏
B.京、粤
C.京、苏
D.鲁、粤
A.甲的人均粮食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农业技术水平低
B.乙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适合发展种植业
C.乙和丙的人均粮食、人均耕地相近,主要粮食作物相同
D.丁的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因为其人口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中国地理-认识省内区域 专题汇总,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研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地位与责任 专题汇总,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交流互鉴 共绘蓝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通关练习专题14 中国的自然资源(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