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靖江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850101/0-17181815526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靖江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850101/0-17181815527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靖江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850101/0-17181815527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靖江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靖江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注意: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0.5分)
1. 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粮食短缺B. 登月计划C. 火箭发射D. 空间站建设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今生物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对人类生活的发展和个人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详解】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这三者都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利用生物学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生物燃料、杂交水稻等等)。登月计划、火箭发射、空间站建设,虽然是人类的科研成果,但与生物学发展没关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钟萼豆是一种爱跳舞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音乐时就跳起“舞”来,这种生命现象属于(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能进行呼吸
C.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 生物能对外并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详解】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钟萼豆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会跳起舞来,这一现象属于生物的应激性,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D。
3.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均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下列各项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A. 昆虫的形态与体色往往巧妙地与环境融为一体
B. 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长出花芽
C. 盛夏酷夏时节,树荫下的温度常低于周围环境
D. 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
【详解】A.昆虫的体态与色彩往往巧妙地与环境融为一体,说明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说明环境影响生物,B符合题意。
C.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消化液中,都含有能消化淀粉的酶的是( )
A. 唾液、肠液、胰液B. 胆汁、肠液、唾液
C. 胃液、肠液、胰液D. 胆汁、胰液、肠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消化腺分为外大消化腺和内消化腺,外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腺和唾液腺,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内消化腺有肠腺和胃腺,肠腺能分泌肠液,胃腺能分泌胃。
【详解】A.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肠液和胰液的消化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和蛋白质、脂肪都能进行化学性消化,A正确。
BD.肝脏分泌的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没有消化分解功能,只能够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BD错误。
C.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C错误。
故选A。
5. 盐地碱蓬能降低土壤盐分,将盐碱地改良为正常农田,因此被称为“能吃盐的植物”。下列关于盐地碱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机盐可通过筛管运输
B. 根尖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C. 无机盐主要靠根尖分生区吸收
D. 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则失水;反之,植物细胞则吸水。根毛细胞也是如此。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A.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的,而不是筛管,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A错误。
B.盐地碱蓬能降低土壤盐分,说明其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因此其根尖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B错误。
C.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吸收无机盐,无机盐主要靠根尖成熟区吸收,C错误。
D.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动力,D正确。
故选D。
6. 为了探究秋葵在我国北方种植的适宜条件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指标。下列不宜用作评价光合速率的指标是( )
A. 秋葵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B. 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数量
C. 气孔的开放程度
D. 单位土地的施肥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速率又称“光合强度”,是光合作用强弱的一种表示法。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或释放的氧气表示,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
【详解】A.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因此可以用营养物质的含量来衡量光合速率,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量越多,单位时间内越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叶片的气孔进入叶片细胞,因此,气孔的开放程度越大,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越多,越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C不符合题意。
D.给植物施肥,主要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故单位土地的施肥量,无法衡量光合作用的速率,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A. 细胞B. 鼻腔C. 气管D. 肺泡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最终来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A.由于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A符合题意。
BC.鼻腔和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不产生气体,BC不符合题意。
D.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也不产生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下图分别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蚕豆叶片下表皮、酵母菌和小麦根尖纵切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保持甲视野中细胞活性,应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 乙视野中结构①通常在白天张开,在夜晚关闭
C. 丙视野中的细胞具有大液泡,能形成薄壁组织
D. 丁视野中区域③的细胞,其细胞核浓度非常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乙中①为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图丁中②③④分别为根尖的伸长区、分生区、根冠,植物根尖的分生区、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芽的生长点等分生组织的细胞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详解】A.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则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观察酵母菌时,需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酵母菌培养液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图甲是人口腔上皮细胞,为保持甲视野中细胞活性,应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A错误。
B.图乙中①为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气孔是由成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一般白天气孔张开,夜晚气孔缩小或闭合,B正确。
C.丙视野中细胞为酵母菌,细胞内有大液泡,但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不能形成薄壁组织,C错误。
D.丁视野中区域③分生区的细胞很小,近似球形,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其细胞核浓度较大,有很强的分裂能力,D错误。
故选B。
9. 桫椤(又称树蕨)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濒危物种,分布在我国云南一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桫椤能产生种子繁殖后代
B. 推测适于生活在较潮湿的森林下层
C. 该物种的消失将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该物种的有效措施
【答案】A
【解析】
【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详解】A.桫椤属于蕨类植物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A错误。
B.桫椤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因此,桫椤生活在较潮湿的森林下层,B正确。
C.桫椤物种消失,它们所携带的基因也消失了,同时所在生态系统也会受影响 所以会降低生物多样性,C正确。
D.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D正确。
故选A。
10. 下图分别是大豆叶片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②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B. 因为有结构⑤,故大豆叶片呈现绿色
C. 结构④中有控制生物遗传的重要物质——蛋白质
D. 大豆叶片细胞的细胞液在结构⑥内,与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详解】A.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A正确。
B.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大豆叶片细胞的细胞液在结构⑤液泡内,与大豆叶片呈现绿色无关,B错误。
C.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控制生物遗传的重要物质DNA,C错误。
D.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大豆叶片细胞的细胞液在结构⑤液泡内,与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有关,液泡中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影响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状态,D错误。
故选A。
11. 玻璃鱼是一种身体近乎透明的小鱼,生物小组利用玻璃鱼进行酒精对心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数据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中的统计数据应为一次测量的结果
B. 选用玻璃鱼作为实验材料有助于实验观察与心率计数
C. 为了避免干扰,同一条鱼必须完成不同酒精浓度的测试
D. 由表可知,随浓度升高,酒精对玻璃鱼心跳的抑制作用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5%、10%、15%、20%、25%,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192、168、120、84、36.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直至死亡。
【详解】A.实验数据应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结果,以减少误差,A错误。
B.玻璃鱼是一种身体近乎透明的小鱼,选用玻璃鱼作为实验材料有助于实验观察与心率计数,B正确。
C.为了避免干扰,不同酒精浓度的测试应选用不同的鱼,因为同一条鱼不同的酒精浓度会造成干扰,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随酒精浓度升高,玻璃鱼心跳次数减少,说明酒精对玻璃鱼心跳的抑制作用增强,D错误。
故选B。
12. “草长莺飞二月天”,草和莺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两者的结构层次有一定差别,下列选项中属于莺的结构层次的是( )
A. 细胞→器官→组织→动物体B.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动物体
C. 细胞→组织→器官→动物体D.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莺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故选D。
13. 有关制作观察细胞结构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 制作蚕豆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对材料进行染色
C. 实验开始前,要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D.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滴碘酒染色再盖盖玻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的实验步骤: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吸。
(2)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如果浸泡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无法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影响观察结果。生理盐水是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详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蚕豆叶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制作蚕豆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对材料进行染色,B错误。
C.实验开始前,要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C正确。
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盖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不能滴加碘酒,D错误。
故选C。
14. 如图是人和两种动物的呼吸器官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为蛙的肺,容量有限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B. 乙为人的肺,由细支气管分支和肺泡组成
C. 丙为鸟的肺和气囊,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D. 甲、乙、丙三者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甲是两栖动物的肺;乙是人的肺;丙是鸟类的肺。
【详解】A.两栖动物(如青蛙)的肺仅是一对简单的薄壁囊,还要靠皮肤辅助呼吸,A正确。
B.细支气管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B正确。
C.鸟类在飞翔时,采取一种特殊呼吸方式,即双重呼吸,提高了飞行时的摄氧能力。参与该呼吸方式的器官主要是气囊和肺,其中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C错误。
D.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D正确。
15. 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
D.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能量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详解】A.土壤板结主要影响的是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与无机盐的供应关系不大。无机盐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矿物质分解和施肥,与土壤板结无直接联系,A不符合题意。
B.土壤板结确实可能影响水分的渗透和保持,但题目中并未明确提到水分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受限。而且,土壤板结对水分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水分的渗透和保持上,而非直接影响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虽然土壤板结可能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但微生物活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间接的,且不是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土壤板结会导致土壤中的空隙减少,从而减少了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植物的根系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以释放能量并维持生命活动。当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减少时,根的呼吸作用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人体生长激素分泌。分泌生长激素的结构是
A. 甲状腺B. 肾上腺C. 胸腺D. 垂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甲状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婴幼儿时期这种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A错误。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B错误。
C.胸腺位于胸骨后、心脏的上方。胸腺具有以下3种功能: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免疫调节:对外周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具有调节作用;③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C错误。
D.教育部要求必须充分保障中小学学生的睡眠时间,是因为人体在睡眠状态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较多,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生长,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D。
17. 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对光线敏感、可以感受光刺激的细胞位于
A. 角膜B. 晶状体C. 视网膜D. 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
【分析】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
【详解】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①外膜前面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②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虹膜不适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③内膜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故选C。
18.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管壁厚弹性大B. 分布在四肢中的②内有瓣膜
C. ③在人体内的数量最多D. 三种血管间血液流向为①→③→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图中①表示静脉、②表示动脉、③表示毛细血管。
【详解】A.血管①为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②为动脉血管,A错误。
B.分布在四肢中的①静脉内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B错误。
C.血管③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壁非常薄,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图示①②③血管中,③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②是由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①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②→③→①,D错误。
故选C。
19. 蚕豆种子数量多、易获取,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蚕豆种子完全封闭,没有种孔
B. 观察种子萌发过程时,子叶最先突破种皮
C. 观察种子结构时,滴加碘液后胚乳部位变蓝
D.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每组要用等量的多粒种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蚕豆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其中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也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
【详解】A.蚕豆种子上有种孔,不是完全封闭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种孔进入,为种子萌发提供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故A错误。
B.在蚕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到胚芽、胚轴和胚根,首先胚根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植物体的根;然后胚轴伸长,把胚芽顶出土壤,两片子叶出土,胚芽出土后发育成植物体的茎和叶,胚轴发育成植物体连接根和茎的部位,于是植物体就形成了。因此,观察蚕豆种子萌发过程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故B错误。
C.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中有胚乳,胚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滴加碘液后胚乳部位变蓝;蚕豆是双子叶植物,其种子中无胚乳,故C错误。
D.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每组只用1粒种子,可能这粒种子已经死亡、或处于休眠期、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等偶然性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误,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每组要用等量的多粒种子,故D正确。
故选D。
20. 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常用扦插法进行繁殖,关于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无性繁殖B. 需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
C. 繁殖速度快D. 有利于保持性状的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的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如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无性生殖的优点: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
3.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详解】A.当月季使用扦插法进行繁殖时,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A正确。
B.用扦插法进行繁殖月季时,不需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B错误。
C.无性生殖的优点是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C正确。
D.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其后代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有利于保持性状的稳定,D正确。
【点睛】考生需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异同点。
21. 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其所行使的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细胞呈蝌蚪形,有长长的尾,便于游动
B. 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利于其透过毛细血管壁
C. 根尖成熟区外层细胞向外凸伸形成根毛,扩大了表面积
D. 叶片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2)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
(3)精子的形状与蝌蚪非常相似,全长只有0.05mm,是男性体内最小的细胞。在尾部的快速摆动下,精子的运动速度可以达到18cm/h。
【详解】A.精子细胞呈蝌蚪形,有长长的尾,便于游动,A正确。
B.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其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都容易与氧分离,无法透过毛细血管壁,B错误。
C.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C正确。
D.叶片的结构是表皮、叶脉、叶肉,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D正确。
故选B。
22. 人体内神经元有多种类型。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类型神经元是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
B. ①型神经元能接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 ②型神经元可将神经冲动传导至肌肉和腺体效应器
D. 推测三种类型神经元的基本连接方式为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详解】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不同类型神经元是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A正确。
B.①型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其神经末梢能接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
C.②型神经元是传出神经元,可将神经冲动传导至肌肉和腺体效应器,C正确。
D.①型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②型神经元是传出神经元,③型神经元是中间神经元,三种类型神经元的基本连接方式为①→③→②,D错误。
故选D。
【点睛】注意理解神经元的类型。
23. 研究和保护动植物品种资源可为科学家培育新品种提供良好途径。2021年我国科研人员将在国家种质库-18℃条件下保存了35年的种子和常温下保存2年的同一品种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进行种子活力比较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种子正常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B. 表中常温保存的种子胚的活性低于-18℃保存的种子
C. 保存种子的温度越低,种子的活力一定越强
D. 种质库的条件可以更好地保持种子活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子的寿命:种子有一定的寿命,在低温和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在高温和潮湿条件下,种子的寿命会缩短。所以,可以利用低温、干燥、隔绝空气的贮存条件抑制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
【详解】A.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A正确。
B.将在国家种质库-18℃条件下保存了35年的种子和常温下保存2年的同一品种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质库-18℃条件下保存了35年的种子发芽率100%,而常温小于50%,可知常温保存的种子胚的活性低于-18℃保存的种子,B正确。
C.超低温保存种子,对其生活力和活力都有影响,故不是保存种子的温度越低,种子的活力一定越强,C错误。
D.低温、干燥、隔绝空气的贮存条件能抑制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故种质库的条件可以更好地保持种子活力,D正确。
故选C。
24. 研究人员发现高粱进入灌浆期之后大量麻雀会飞到农田周围伺机偷食,但是在571份高粱自然变异群体中,其中接近46.7%的高粱品种麻雀不喜欢吃。以下关于这一发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粱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 麻雀对不同的高粱籽粒有选择偏好
C. 麻雀的取食使得高粱发生了有利变异
D. 这一研究成果将推进农作物鸟害防治工作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详解】A.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身,还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能量,高粱属于生产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有接近46.7%的高粱品种麻雀不喜欢吃,可推测麻雀对不同的高粱籽粒有选择偏好,B不符合题意。
C.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高粱本身存在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不是麻雀的取食使得高粱发生了有利变异,C符合题意。
D.因为麻雀对不同高粱籽粒有选择偏好,可依据此推进农作物鸟害防治工作,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 奶酪是内蒙古的美食。牧民将奶提取油脂后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有了酸味。再经过多道工序制作成奶酪。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是( )
A. 发酵技术B. 克隆技术
C. 组织培养技术D. 基因工程技术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详解】A.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如制酱油需要用曲霉,A符合题意。
B.“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B不符合题意。
C.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C不符合题意。
D.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 科研人员经过寻找和实验,发现在某野生水稻品种的4号染色体上存在着抗虫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4号染色体是抗虫基因的载体
B. 4号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 抗虫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 4号染色体位于水稻细胞的细胞质内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详解】A.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4号染色体是抗虫基因的载体,正确。
B.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正确。
C.基因的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抗虫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正确。
D.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4号染色体位于水稻细胞的细胞核内,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27. 科学家将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茄子中,使茄子的抗冻能力得到提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抗冻茄子的抗冻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B. 抗冻基因控制茄子的抗冻性状
C. 抗冻茄子的抗冻性状能遗传给后代D. 抗冻茄子的抗冻基因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因为转入鱼的抗冻基因使茄子的抗冻能力提高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抗冻茄子的抗冻性状是由转入的抗冻基因决定的,与环境无关,A错误。
B.因为转入鱼的抗冻基因使茄子的抗冻能力提高,说明抗冻基因控制茄子的抗冻性状,B正确。
C.茄子的抗冻性状是由转入的抗冻基因决定的,这种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遗传给后代,C正确。
D.将鱼的抗冻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茄子的基因组中,使茄子的抗冻能力得到提高,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D正确。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及转基因技术,注意理解。
28. 下列语句属于描述传染源的是( )
A. 导致人患鼠疫的细菌B. 体内寄生疟原虫的按蚊
C. 被致病细菌污染的食物D. 体内携带埃博拉病毒的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要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易感者)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传播和流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建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饮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A.在传染病学上,能够导致人或动物患传染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称为病原体。因此,导致人患鼠疫的细菌属于病原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疟原虫寄生在按蚊体内,疟疾可经按蚊叮咬而感染,体内寄生疟原虫的按蚊属于疟疾的传播途径,故B不符合题意。
C.病原体能够通过食物进行传播,吃了被致病细菌污染的食物会患传染病,因此被致病细菌污染的食物属于传播途径,故C不符合题意。
D.体内携带埃博拉病毒的人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9. 图甲→图乙表示某患者由于基因改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了红细胞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B. 镰状红细胞运氧能力弱
C. 补铁可以治愈这种疾病D. 红细胞能吞噬病菌和异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甲是正常的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饼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图乙的红细胞形态为镰刀状,运输氧气的体积变小。
【详解】A.该患者由于基因改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了红细胞的功能,所以是遗传病,不是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
B.镰状红细胞失去了正常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也导致其失去携带氧的能力,B符合题意。
C.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适当补充富含铁的食物治愈;而镰状红细胞贫血是由于基因改变导致性状的改变,单纯补铁是无法治愈的,C不符合题意。
D.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最大,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和异物,具有防御疾病作用;红细胞不具有此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 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急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所列急救措施正确的是( )
A. 发现煤气中毒伤者,应立即开灯查看
B. 发生骨折时,要迅速挪动伤者,抱到救护车上
C. 伤口有大量血液喷涌时,应立即在远心端按压止血
D. 救助心脏骤停病人时,可以利用AED装置(自动体外除颤器)配合心肺复苏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急救措施有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出血和止血。
【详解】A.发现煤气中毒伤者,不能立即开灯查看,因为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A错误。
B.发生骨折时,不能迅速挪动伤者,以防止造成二次伤害,B错误。
C.伤口有大量血液喷涌时,是动脉出血,应立即在近心端按压止血,C错误。
D.救助心脏骤停病人时,为了让患者快速恢复血液供应,可以利用AED装置(自动体外除颤器)配合心肺复苏,D正确。
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5分)
31. 运动对人体的体质健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1)人体心脏的心壁主要由_______组织组成,当人在运动时,呼吸频率与心率都会增加。据图1,对比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员和普通人,可以发现安静时和运动后运动员的心率都_______普通人,且运动员比普通人在运动前后心率变化的幅度_______。这是因为运动员心脏的每搏输出量较大,心脏的[D]_______收缩时,能给全身细胞提供较多的_______和营养,以满足运动时所需的能量。
(2)近年来发现,青少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也多有发生。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物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可以引发高血压等疾病。某学校对此进行了“不同运动对青少年血脂影响”的研究。
从数据可知,跑步和健步走等运动能够_______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这些有机物在细胞中被消耗掉,从而也预防了肥胖的发生。
【答案】(1) ①. 肌肉 ②. 低于 ③. 更小##小 ④. 左心室 ⑤. 氧气
(2)降低
【解析】
【分析】(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其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通过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够产生动力,推动着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流动。
(2)每分钟心脏跳动次数叫心率。心率因性别、年龄、健康状况、运动状态不同而不同。健康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
(3)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叫做呼吸频率。健康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一般是15~20次/分钟。
(4)心输出量包括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就是心脏每搏动一次输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就是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5)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并且适宜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6)由图2可以看出,图中的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
【小问1详解】
人体心脏的心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组成,其功能是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可以使心肌发达,心肌纤维变得粗大,心室壁变得厚实,心脏本身功能得到提升。这样的心脏收缩起来自然非常强劲有力,每次跳动输送到全身的血液要比普通人成倍地增加。所以,虽然心脏跳得次数少,可是由于射血量增多,每搏输出量较大,也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了,还能使心脏得到充分休息。分析图1可知,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率大约是60次/分,运动后大约是100次/分,运动前后心率变化的幅度=100次/分﹣60次/分=40次/分;而普通人安静时的心率大约是70次/分,运动后大约是140次/分,运动前后心率变化的幅度=140次/分﹣70次/分=70次/分。因此,对比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员和普通人,可以发现安静时和运动后运动员的心率都低于普通人,并且运动员比普通人在运动前后心率变化的幅度更小。这是因为运动员心脏的每搏输出量较大,心脏的D左心室收缩非常强劲有力,能给全身细胞提供较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满足运动时所需的能量。
【小问2详解】
分析题中表格可以看出,对于甘油三酯的含量:A组跑步实验12周后相对于实验前下降了1.70﹣1.41=0.29 (mml/L);B组健步走实验12周后相对于实验前下降了1.67﹣1.56=0.11 (mml/L);C组不运动实验12周后相对于实验前升高了1.68﹣1.67=0.01(mml/L);由此可以得出:跑步和健步走等运动能够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对于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A组跑步实验12周后相对于实验前下降了4.40﹣4.07=0.33 (mml/L);B组健步走实验12周后相对于实验前下降了4.42﹣4.03=0.39 (mml/L);C组不运动实验12周后相对于实验前升高了4.34﹣4.32=0.02 (mml/L);由此可以得出:跑步和健步走等运动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跑步和健步走等运动能够降低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这些有机物在细胞中被消耗掉,从而也预防了肥胖的发生。
32. 咖啡花有不同花型,花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咖啡的产量和农民的收成。
(1)咖啡植株经过3-4年才能开花,经受精后隐藏在花冠内的_______膨大发育为果实,每颗果实内通常有2枚种子,俗称咖啡豆。
(2)如图,咖啡花以正常花和近正常花两种较为常见。种植人员注意到近正常花的结籽率会比正常花低20%-30%。结合图中所示两种花的特点。初步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
(3)随着咖啡种植需求不断增大,种植咖啡区域逐渐向高海拔地区扩展。但在当地,随着海拔升高,土壤逐渐干旱。于是人们开展了土壤湿度对咖啡植株生长情况影响的研究。
果实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会逐渐积累起来。由表可知,在干旱的种植条件下,这几个品种植株的光合速率_______,因此种子的产量会_______。
(4)不同咖啡品种产出风味迥异的咖啡豆,这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_的多样性,可以据此选育优良品种。
【答案】(1)子房 (2)近正常花,花淡香,不易吸引昆虫传粉:且柱头干燥,不利于花粉被黏住,进而影响受精和结出果实、种子(答对任何一点都能得分)
(3) ①. 有机物 ②. 下降 ③. 减少
(4)基因
【解析】
【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
【小问1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咖啡植株经过3~4年才能开花,经受精后隐藏在花冠内的,子房膨大发育为果实。
【小问2详解】
正常化柱头湿润利于黏住花粉,花浓香利于吸引昆虫前来传粉,近正常花柱头干燥花粉难以黏住,花淡香不容易吸引昆虫传粉,所以能力弱。咖啡浓注意到进正常花结子率会比正常花减少,近正常花的结籽率会比正常花减少20%~30%,初步推测原因可能是:近正常花的柱头干燥,花粉难以黏住,造成受精率下降(香气淡,吸引昆虫传粉能力弱)。
【小问3详解】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果实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会逐渐积累起来。由表可知,在干旱的种植条件下缺少水分,这几个品种植株的光合速率降低,因此种子的产量会减少。
【小问4详解】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可以据此选育优良品种。
33.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可作为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中华秋沙鸭频频在北京永定河、西峪水库等地出现。
(1)每年3月中下旬,中华秋沙鸭在长白山等地繁殖下一代。它通常将巢址选在成年榆树、杨树的天然树洞里,这也是猫头鹰等鸟类的理想筑巢之地。由此推测中华秋沙鸭与猫头鹰之间存在着_________关系。同年11月它们会带着当年出生的小鸭飞向温暖的南方越冬。
(2)近年来北京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水体净化以治理水域环境。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河底铺设附着微生物的填料,这些微生物作为__________,将污水中的__________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3)由于持续进行的环境治理,北京永定河、西峪水库等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河水中生活着的莎草等多种植物,是鱼类的良好饵料,水中的鲫鱼等鱼类是中华秋沙鸭喜食的动物。水域中的生物与__________构成了生态系统。请结合上文写出一条有关中华秋沙鸭的食物链__________。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北京良好的环境吸引中华秋沙鸭迁徙途中在此休憩补给。
【答案】(1)竞争 (2) ①. 分解者 ②. 有机物
(3) ①. 非生物环境 ②. 莎草→鲫鱼→中华秋沙鸭 ③.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中华秋沙鸭和猫头鹰竞争筑巢之地,属于竞争关系。
【小问2详解】
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这些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结合题意有关中华秋沙鸭的食物链是莎草→鲫鱼→中华秋沙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
34.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请回答:
(1)⑧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_______,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⑧分解的有机物来源于消化系统,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被吸收进小肠绒毛的①_______内,汇合成肠静脉,这时血液的成分与进入小肠之前相比,氧气含量变_______,血液通过下腔静脉流到②中,②与【_______】之间有瓣膜存在,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3)⑧分解有机物的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生成碳酸,当运输到丙处时,碳酸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作用进入⑥,经呼吸运动排出体外;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⑨_______内,通过滤过作用进入到⑩,形成原尿。
【答案】(1)呼吸作用
(2) ①. 毛细血管 ②. 少##低 ③. ③
(3) ①. 扩散##气体扩散 ②. 肾小球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是小肠绒毛模式图,①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网;乙是心脏结构模式图,②是右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房,⑤是左心室;丙是肺泡气体交换图,⑥是肺泡,⑦是肺泡外毛细血管;丁是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交换图,⑧是组织细胞;戊是肾单位模式图,⑨是肾小球,⑩是肾小囊。
【小问1详解】
⑧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小问2详解】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被吸收进小肠绒毛的①毛细血管内。血液流经小肠时,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且营养物质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中,所以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增加。血液通过下腔静脉流到②右心房中,②右心房与③右心室之间有房室瓣的存在,血液只能从②右心房流到③右心室。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从组织进入血液,同水发生反应形成碳酸,这一反应主要在红细胞内进行。到达丙肺泡后碳酸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二氧化碳。此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⑥肺泡,所以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⑥肺泡。细胞产生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进入⑨肾小球内,通过的滤过作用,进入到⑩肾小囊,形成原尿。
35. 椿象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农林害虫,俗称“臭大姐”。为控制椿象的生殖和发育,减轻其危害,科研人员对椿象进行了相关研究。请据下列图示和所学内容分析回答:
表1:
(1)椿象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_______、椿科的动物,椿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图一所示是椿象雄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它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
(2)图二表示的是椿象发育过程,这种发育方式称为_______发育。
(3)根据表1的杂交实验第_______组可知,_______是隐性性状。若用H、h表示控制卵色的基因,则第3组子代褐色基因组成为_______。
【答案】(1) ①. 目 ②. 6条常染色体+X或6条常染色体+Y
(2)不完全变态发育 (3) ①. 1 ②. 白色 ③. Hh
【解析】
【分析】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小问1详解】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可见,椿象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椿科的动物。椿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图一所示是椿象雄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6对常染色体+XY染色体。在形成精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可见,椿象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6条常染色体+X或6条常染色体+Y。
【小问2详解】
图二表示的是椿象发育过程,这种发育方式经过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小问3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1组的遗传规律(亲代:褐色×褐色→子代出现:白色),可推知褐色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HH或Hh),白色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hh)。第3组中,亲代和子代都有隐性性状(白色hh),说明表现为褐色的子代和亲代都含有一个h基因,基因组成都是Hh。可见,第3组子代褐色基因组成为Hh。酒精浓度
清水
5%
10%
15%
20%
25%
全组统计数据(次/分)
204
192
168
120
84
36
种子保存时间、温度
出芽率(%)
畸形苗
35年、-18℃
100
无
2年、常温
<50
有
组别
甘油三酯(mmlL)
血清总胆固醇(mml/L)
实验前
实验12周后
实验前
实验12周后
A组(跑步)
1.70
1.41
4.40
4.07
B组(健步走)
1.67
1.56
4.42
4.03
C组(不运动)
1.67
1.68
4.32
4.34
湿度
光合速率
(mml·s)
>70%时
30%-70%时
<30%时
品种1
4.75
5.31
4.01
品种2
5.50
6.28
3.78
品种3
4.54
5.75
3.83
亲代
子代卵色及数量
1
褐×褐
褐125
白54
2
白×白
白301
3
褐×白
褐103
白14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靖江市中考二模生物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桫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 1. 《爱莲说》中有言,分析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