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第1页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第2页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6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璀璨青春正当时,旖旎风光不等人。让我们背上行囊,开启一场属于我们的“青春之旅”吧!为了获得一次绝佳的旅行体验,请你帮助同伴们完成以下旅行攻略。
    ①“旅”字的部分字形演变:
    ②《说文解字》中“旅”的释义: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③旅行,起初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dàn ( A )生于我国。在殷周,人们习惯用“旅”字专指当时最火热的一种旅行--商旅。直到后来才逐渐将单纯的旅行与商旅、公差等功利性旅行区分开来。
    ④目前我国所公认的第一篇旅游文学作品是《诗经·郑风·溱有》,讲述了少男少女的春游之乐。随着时代的变迁,旅行开始与人生联系在一起--它见证了孔子、徐霞客的跋山涉水,见证了李白、谢灵运的放荡不ji( B ),见证了郑和、张骞的蹉跎岁月。其实,一旦迈上旅途,每个人都只需做心无旁wù ( C )的自己,让青涩的底蕴逐步沉淀,人生的意义 。
    【探源·行始于足下】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 分)
    A B C
    2.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昭然若揭 B.不言而喻 C.有目共睹
    3.划线句子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作修改。(2分)
    4.对于以上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旅”属于会意字,本义是指士兵追随着战旗行军征战。
    B.《关雎》《式微》与我国第一篇旅游文学作品均出自《诗经》中的“风”。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C.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中的“商旅”二字应理解为旅行。
    D.旅行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丰富,主要是因为其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亲近。
    【访胜·好入山水游】
    5.古人的探访,使得一些景点时至今日仍带有丰厚的人文内涵。结合你的古诗文学习填写下列表格,完成景点推荐。(8分)
    【结伴·谈笑有鸿儒】
    6.以下是对于旅伴的认识与选择,你认为填写在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个人的旅行可以随意地走走停停,凭兴而起,随心而往。但面对未知的旅途,倘若身边有一个合适之人结伴同行,也不失为一个优良选择。 , , 。 , 。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旅伴,那就证明你的本次旅行已经成功了一半。
    ①在很多人眼中,结伴出游本质上是为了合乎经济原则、坚持安全至上、贯彻团队精神
    ②同样被波光粼粼的水面吸引,身边之人却只想着如何一品传闻已久的西湖醋鱼
    ③这样一来,便与刘禹锡所言的朋友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背道而驰了
    ④其实不然,不论你一开始基于何种原因寻求旅伴,都应将志趣相投作为考核的第一要素
    ⑤试想,倘若你面对西湖美景时,不禁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时
    A. ①③⑤②④ B. ①④⑤②③ C. ⑤②①④③ D. ⑤②③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 阅读下文, 完成7~10题。(共19分)
    贺兰山凝眸
    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
    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
    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
    批注:第④段写
    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博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
    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
    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
    批注:第⑥段写
    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枥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
    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 山势险峻, 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
    (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作者:乔洪涛)
    7.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3分)
    (1)
    (2)
    (3)
    8.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6分)
    (1)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请从修辞、词语、句式等角度任选其一,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2)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请从重音、语调等角度任选其一,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
    9.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给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4 分)
    批注:第 段写
    10.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6分)
    (二) 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11~13题。(共11分)
    【材料一】
    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故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要求。
    中国人一贯把烹调作为艺术来看待,进食的目的首在追求味觉美。正像钱锺书在《吃饭》一文中所说: “‘辨味不是充饥’, 变成我们吃饭的目的。 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最高的裁判。”由于重视味道,因而会采取种种保味、入味的加工方法,使美妙的味道能保持在菜肴之中,或使菜肴的味道更加浓郁,或使本来没有味道的原料与调味的汤汁融为一体, 达到“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的境界。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轻味道,至少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西方人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舌头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味觉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更何况那带血的牛排、白水煮豆之类,虽有“味”而不入“道”,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
    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吃,就是洋葱、西兰花也生吃。西餐的沙拉有如一盘兔饲料。中国人也讲究营养,也知道青菜一经加热,维生素将被破坏,因而主张旺火爆炒,虽然维生素的含量下降,但不会完全损失,味道却比兔饲料好得多。中国烹调术旨在追求营养与味道的最佳平衡,这属于一种中庸之道。中国的中庸哲学不同于西方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的截然对立,中庸追求的是“恰到好处”与“最佳匹配”。中国人以烹调为艺术,于烹调中进入“中”的境界,西方人不懂“中”,焉能识得个中滋味!
    【材料二】
    西方人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规范行事。所以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其他地方毫无二致,配菜也只是番茄、土豆、生菜等有限几种。中国菜不仅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风味与特色。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其配菜与调味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特点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厨师做同一个菜,也会依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加以调整。如冬季味浓郁,夏季味清淡;婚宴色彩鲜艳,丧宴忌讳红色;穷汉解馋应浓油厚汁,雅士会餐宜新鲜别致。此外还会因厨师临场的情绪变化。作出即兴发挥。
    【材料三】
    国学大师钱穆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的序言中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这一文化特征也体现于中西饮食文化之中。西餐除少数汤菜,鱼就是鱼,鸡就是鸡,所谓“土豆烧牛肉”,不过是烧好的牛肉佐以煮熟的土豆,绝非集于一锅而烧之。番茄酱、柠檬汁等调味佐料,也都是现吃现加,体现了“西方重分别”。
    中国烹调的核心是“五味调和”。【甲】《吕氏春秋·本味篇》称赞“五味以和”是“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乙】中餐的“五味调和论”是由“本味论”“气味阴阳论”“时序论”“适合论”所组成的。【丙】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使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丁】不像西餐,一块牛排佐以两枚土豆,三片番茄,四叶生菜,虽处一盘,却各自为政,只待食至腹中,方能调和一起。
    中国菜讲究整体配合效果,要配合得好,就需掌握好调和的分寸。一如中医投药时讲究“君臣佐使”,多味药相配合,以求整体的疗效。全不若西医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西医与中西饮食,也是“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的两种不同哲学思想的体现。
    11.对上述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烹调术旨在追求营养与味道的最佳平衡。
    B.中国人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规范行事,而西方人烹调则会根据不同情况,做出调整。
    C.材料分别从味道与营养、灵活与规范、和合与分别三个方面来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D.材料中使用了很多对称句,两两相映,引人注意,很有情趣。
    12.把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哪一处最合适,为什么?(4分)
    就是说,在重视原料自然之味的基础上进行“五味调和”,调和要合乎时序,要注意时令,调和的最终结果要味美适口。
    13.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见长,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体会加点处的语言特点。(4分)
    A.中国人一贯把烹调作为艺术来看待,进食的目的首在追求味觉美。
    B. 西餐的沙拉有如一盘兔饲料。
    三.古诗文阅读。(共 15分)
    (一)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14~17题。(共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行谟①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②甚厚。骑之闻命,便升舟,悉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谟: 计谋, 谋略。这里指宏图大业。②贶(kuàng):赐, 赏赐。
    14.下列对两个文段加点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是“假如”的意思,通过假设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箪”“豆”是极小的数量单位,但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比“万钟”还要贵重,所以可以接受。
    C.“本心”是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人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D.“高率”是“高尚率真”的意思,为下文写刘驎之的事迹做了铺垫。
    15.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6.请简要分析甲文段第二段运用反问的表达效果。(4分)
    17.乙文段刘驎之是否可以称为孟子所认为的“贤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8.这首词以一“壮”字贯通全篇。词中叙写了出征前 ① 、演奏军乐、沙场阅兵的情景,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可谓雄壮;然后抒发了 ② ,是为豪壮;而结句所表达的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慨叹则转为悲壮。(2分)
    19.词中画线句与曹植《白马篇》中“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蠄①”句都塑造了为国而战的勇士形象,但所用手法不尽相同。请分别加以赏析。(3分)
    注:①[螃 (chī)]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
    四.名著阅读。(5分)
    20.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其作用不可忽视。请任选以下一部作品中的一个次要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该人物在小说中的独特作用。(5分)
    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行举止,推动情节发展。②衬托主要人物。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叙述和描写,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③丰富或升华主题。起到升华主题、画龙点晴的作用。
    A.《骆驼祥子》中的孙侦探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朱赫来
    五.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①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顾炎武
    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你有过“进”或“退”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进退”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讲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九年级准备以“进退”为话题举行演讲比赛,请你结合对上述材料的阅读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内容翔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年春九年级三模调研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 A 诞 B羁 C骛(3分, 每空1分)
    2. B(2分)
    3.将“蹉跎”改为“峥嵘”(光辉、坎坷等也可,表述合理即可)(2分)
    4. C(2分)
    5.(8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2)浅草才能没马蹄(3)无案牍之劳形(4)安得广厦千万间(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峰峦如聚(7)波涛如怒(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 D(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7.【答案](1)岩羊(2)深入腹地(深入山谷、抵
    达山门)(3)岩画(每空1分,共3分)
    8.【答案](1)示例一:这个句子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贺兰山脉比作雄狮和卧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贺兰山脉的巍峨雄伟、连绵不绝,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震撼。
    示例二:这个句子连用两个“看不到”,突出贺兰山脉是一个不毛之地,并为下文写罅隙间倔强的植物和灵动的岩羊做了铺垫。
    示例三:这个句子多用短句,将横亘的山脉、裸露的岩石、荒芜的植被等画面一一呈现,突出了贺兰山脉的巍峨雄伟、粗粝不毛,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震撼。(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意思对即可。3分)
    (2)示例一:重音落在“灵动的符号”和“山之子”上。因为“灵动的符号”写出了岩羊的矫健迅疾,“山之子”写出了岩羊的坚毅顽强,这样设计朗读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示例二:采用上扬的语调(后句比前句的语调更高)进行朗读。因为这一句写出了岩羊的灵动矫健、坚毅顽强,采用上扬的语调,更能突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意思对即可。3分)
    9.【答案】 示例一:④作者原以为贺兰山是一座沉寂、死亡之山,但是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时,他被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的岩羊改变了看法,不禁发出了“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的赞叹。
    示例二:⑥作者沿着山路深入时,发现令人惊叹的岩画,他想起了几万年前人类的生活场景,用手触摸,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手的温度,内心百感交集,眼里涌出了泪水,发出了“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这一惊叹与思考。(意思对即可。景物2分,情感2分,共4分)
    10.【答案]本题分层赋分。(共6分)
    第一层次:从贺兰山的景物中得出一种精神内涵或摘抄末段,思维单一肤浅。(1~2分)
    示例一:贺兰山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它宽厚坚实、沉默厚重,是一座坚硬之山,这就是西北精神。
    示例二:在粗粝不毛的贺兰山上,峭拔的巨石罅隙间生长着倔强的植物,如在干燥的沙砾中扎根的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等,它们的顽强精神就是西北精神的体现。
    示例三:在贺兰山陡峭的山岩上,一队岩羊腾挪而下,它们像鹰隼,像精灵般娇健,它们的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这就是西北精神的体现。
    示例四:作者沿着贺兰山的山路深入时,发现令人惊叹的岩画,那是祖先用坚硬的石头刻下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这就是西北精神的体现。
    示例五: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此句摘抄末段)
    第二层次:从贺兰山的景物中得出多方面的精神内涵,但缺少关联。(3~4 分)
    示例:贺兰山是一座粗粝不毛的坚硬之山,但巨石罅隙间生长着倔强的植物,它们顽强扎根;陡峭的山岩上跳跃着一队灵动的岩羊,它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坚硬的石头上镌刻着令人惊叹的岩画,它们是祖先智慧和不屈的剪影。这就是西北精神的内涵。第三层次:从贺兰山的景物中得出多方面的精神内涵,进行关联,并由此抽象拓展,理解西北精神的内涵,思维全面深入。(5~6分)
    示例:贺兰山是一座粗粝不毛的坚硬之山,但巨石罅隙间生长着倔强的植物,它们顽强扎根;陡峭的山岩上跳跃着一队灵动的岩羊,它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坚硬的石头上镌刻着令人惊叹的岩画,它们是祖先智慧和不屈的剪影。这些品质从古至今一直流淌在西北的土地上,流淌在西北人民的血液里,凝聚成了宽厚沉稳、坚强不屈、灵动睿智、勇敢无畏的西北精神。
    (二) 11.【答案]B(3分)
    12.【答案]放在丙处最合适。这句话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具体解释了“中餐的‘五味调和论'”一句的内容,且两句话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放在丙处最合适。(4分)
    13.【答案]示例一:我选A句,“一贯”是“向来”的意思,起强调作用,说明中国人向来把烹调作为艺术来看待,进食的目的首在追求味觉美,从未改变过。“一贯”语言平实,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分)
    示例二:我选B句,“一盘兔饲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西餐的沙拉”比作“一盘兔饲料”,说明了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轻味道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 14. 【答案]B(2分)
    15.【答案]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意思对即可。2分)
    16.【答案]第一句反问否定三种“不义”之举,从反面有力论证见利忘义是失去本心的根本原因:(2分)第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对见利忘义行为的强烈反对,并义正词严地要求停止这种行为,增强说理气势。(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7.【答案】 示例一:可以。孟子认为真正的“贤者”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利欲的诱惑而失去坚守的本心;刘□□之听到任职后上船出发,把桓冲所赠的礼物,沿途送给贫困的人;他在村里住了多年,不管吃穿有无多少,常与村里的人共享,非常宽厚,因此符合“贤者”的优良品质。
    示例二:不可以。孟子认为真正的“贤者”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利欲的诱惑而失去坚守的本心;虽然刘□□之听到任职后上船出发,把桓冲所赠的礼物,沿途送给贫困的人,但前提是他已经接收了礼物,拿别人的东西做好事,所以不可以。(意思对即可。2分)
    (二)18.①分食牛肉 ②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情(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示例:辛词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弓弦声响如雷鸣一般,刻画出战士们骁勇善战、奋勇杀敌的英姿。曹诗句运用夸张,将战士的身手与猴猿、豹蠄的迅捷勇猛相比,突显出勇士矫健敏捷、英武出众的特点。(3分)
    四、20示例:孙侦探的恐吓敲诈,使祥子丢掉稳定的工作、没了存款,买车的梦想破灭了,生活又像从前一样贫穷,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发展;孙侦探让祥子见识到人性的黑暗,但未能打垮祥子,这既展现了祥子的老实、懦弱的一面,也体现祥子骨子里的善良、好强、勤劳。孙侦探的出现,使祥子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5分)
    五.作文参考评分标准。(50分)
    1.主题深刻,有独到见解,选材新颖,有文采,表达独特等有创新的可酌情加分至满分。
    2.无标题扣2分,错别字、标点使用错误每3处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2分;确认抄袭或套用者在4等评分。景点
    相关诗文
    出处
    推荐理由
    杭州西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早春繁花似锦、绿草茵茵, 适宜去踏青。
    安徽陋室
    无丝竹之乱耳,
    ③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
    《陋室铭》
    陋室的宁静淡泊,适合浮躁的我们去荡涤心灵。
    成都杜甫草堂
    ④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亲临诗圣当年作诗之境,感受诗人推己及人的品质。
    陕西潼关
    ⑥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近距离与兵家必争之地接触, 感受历史兴亡。
    湖南岳阳楼
    ⑧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感受范仲淹无论在朝还是下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类别
    项目
    内容
    语言
    结构
    书写
    一类
    (46——50分)
    思想感情健康, 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文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好
    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类
    (40——45分)
    思想感情健康, 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文从字顺,表达较好
    结构完整,层次比较清楚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
    三类
    (35—39分)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
    语言通顺,病句少
    结构基本完整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少量涂改
    四类
    (30——34分)
    思想感情基本健康,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
    语言基本通顺,病句不太多
    结构不够完整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

    相关试卷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情景默写,选择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情景默写,选择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