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
    “乐感文化”说,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这种观点认为,长期以来汉民族文化的文化一心理结构,或人的心理本体,有二实、践理性,或实用理性。中国文化引导着中国人去过一种内心充满喜乐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就是一种“乐感”的生命存在方式。这样的一种存在方式不仅使我们的生命充满喜乐,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感恩和乐观豁达,而且向我们捐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精神:乐感文化。这种文化精神不同于西方的罪感文化,它立足于此岸世界而强调人的主体性存在,并赋予人参与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从而培育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精神。
    中国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由于没有人格神,对人的终极关怀没有各种神灵导引,因此使人们在似乎是合目的、合规律的宇宙自然的总体中储备、汲取力量,所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自然美的国度。中国人很注重世俗的幸福,中国文化在庆生、乐生、肯定生命和日常生存中去追寻李福的本体特征。中国人没有超验理性,因此“乐感文化”体现了以人的现世性为本,而与西方传统强调的“绝对”“超验”精神相对立。
    “乐感文化”最大的特征是实用理性。我们中国人是最讲实用、最讲实际、最讲实惠的。这种讲实用、讲实际、讲实惠,使中国人具有灵活变通的性格,而不会死板固执。这种权变,在让中国人变得圆融、圆满、可爱之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摘编自郭齐勇《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
    材料二: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笔者尝试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的内涵并进行分析。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论语・乡党)云:"顾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延回来之后首先问"伤人了没有",没有问马,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伤人平"之问是孔子的第一反应,可以看出孔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草重,此其一。其二,《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强调人们要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子军》篇讲:"岁寒,然后知松构之后调也。"这其实是在程醒我们只有在冰雪严寒这般恶劣的环境之中,才能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替能。孔子告诚我们要耐得住三,《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慎终追远"的生命关怀。众所周知,孔子对生死的态度是"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对祭祀的态度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入价》。可见孔子认为,要想懂得什么是死,首先得懂得什么是生,他对鬼神是否存在样一种未置可否的态度,但却强调行紧的时候必须设想祖先(神)是存在着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国人的生命关怀不仅较为重视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因此《论语》要求我们要“慎终追远”(《学而》)。
    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中国“乐感文化”以此岸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因此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调。因此,《学而》中才会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言论。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反省什么呢?反省自己在替他人谋划考虑的过程中是否用了心,反省自己在交朋友的过程中是否有不信实的地方,反省自己是否复习过了老师传授的知识。为什么《论语》要求我们这么做呢?这是由于“乐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认为,我们人类走不若马、力不若牛,又没有外在的上帝可以依靠、没有一个“超人”帮助我们。怎么办呢?只能自己依靠自己,只能相互依靠,彼此团结,这就迫使中国的“乐感文化”具有一种“乐群”的生存智慧。
    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儒学的核心是“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相信“物不可以终难”(《周易·序卦》),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以人为本,依靠“乐群”的生存智慧,相信人自身的力量。这种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就人性完满的角度而言,“乐感文化”表现为“乐感”的人性追求。从个体心理用度来说,所谓人性完满、“成于乐”指的是孔子所谓的“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宪问》)的集合,是通过诗、乐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塑造一个完人,更是“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完满呈现。这是一种审美结构的呈现,更是一种内在心灵的形上超越。正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此即孔子所理想的“成人之道”,并由之决定了中国“乐感文化”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是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是在音乐和艺术的熏陶下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
    (摘编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
    1.下列有关“乐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乐感文化”说,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本体具有实践理性或实用理性。
    B.“乐感文化”引导着中国人去过一种喜乐生活,使我们的生命充满喜乐,没有痛苦。
    C.“乐感文化”体现以人的现世性为本,不同于强调“绝对”“超验”精神的西方传统。
    D.“乐感文化”强调实用理性,使中国人的性格灵活变通,不死板固执,但也有负面影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感 文化”精神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乐感文化”培有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精神,罪感文化培育负罪感。
    B.《论语·乡党》记载马厩失火后,孔子从朝廷回来问及是否伤人的故事,是为了展现孔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
    C.对待生死,孔子认为要懂得什么是死,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生;对待祖先和鬼神,孔子强调要持有敬重态度。
    D.中国“乐感文化”的导问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音乐和艺术参与其中,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立足于现实世界,强调人的主体性存在,财了人参与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
    B.朱慕"追远者,祭尽其诚"与孔子"祭如在,一祭神如神在"体现出相似的生命关怀
    C.曾子强调"三省吾身",材料二作者认为这体现了"乐感文化"中"乐群"的生存智
    D.儒学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我们应相信人自身的力量,以人为本。
    4.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一项是(3分)
    A.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B.一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C.入则孝,出则弟,瑾而信,泛爱,而新仁。(《学而》)
    D.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5.《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梅的回答体现了"乐感文化"的内涵。请结合材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 9题。
    鲁先生传
    蔡骏
    1991年,深秋的某日,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不辞而别,听说是去深圳下海做生意了。我对她的印象,永久性停留在浓密茂盛的波浪卷发上。顶替她的是一头衰败的地中海,周围一圈灰白的毛笔头,头顶心如同十六瓦电灯泡,黑框眼镜下荡了深厚的眼袋,矮胖身躯披了蓝大档,略有点跋脚,几乎从朱自清的《背影》中走上讲台,捏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一个"鲁"。
    午后头一堂课,秋阳晒了窗台,中午食堂伙食蛮好,我的肚皮盛满油水,看到一只只睦睡虫飞过。鲁先生又在黑板上写一个"迅",跟在"鲁"的后面,再写四个字《藤野先生》,便让我们翻开这一篇课文。
    咬字不清,既没重音,也没起伏,断句都属罕见,像一根频临死亡的心电图,一路拉平进了太平间。我打一个哈欠,偷瞄最后一排,已有两个同学扑在台板上困着。鲁先生提高调门念课文:"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非但没让我们打起精神,中间一排同学不分男女,仿佛吸入克格勃的麻醉气体扑下困着了。我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到最后一个,等到藤野先生送给鲁迅一张相片,背后写上"惜别",我也惜别了清醒世界,七荤八素去了日暮里驿站。鲁先生和鲁迅先生联手成功催眠了我们全班同学,经此一役,鲁先生遂得一雅号“催眠大师”。
    鲁先生布置写作文,标题《记我的老师》。隔日交了作文,鲁先生就从几十篇中独独选出我的。催眠大法施到最末一句:"当我在语文课堂上睡着的时候,鲁先生从不叫醒我,更不用教鞭打我,也没有把家长叫到学校来。我很感激他。"我低了头准备被惩罚,却听到鲁先生说,蔡骏同学,文章写得蛮好,蛮好。后来鲁先生说,蔡骏同学,你不大跟人讲话,但你在心里头响,在作文里响,好像闷在塘论杯里的炮仗,有朝一日放出来,便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自从鲁先生当了我们的代课老师,他的家里就变成我的私人图书馆。要么放学乘电车到十三路终点站,要么礼拜天追曹家渡新华书店,电兜转转,我总是爬上先生二楼的斗室。每趟来还一本书,又要借走一本书。这年秋天,我读了两遍《呐喊》《仿徨》还有《野草》——鲁迅先生不再是被切片的标本,而是一个四肢健全双目炯炯的男人。
    鲁迅有一句“在我的后因,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沪西曹家渡,我也可以看见两个先生,一个是鲁先生,还有一个是鲁迅先生。
    第三遍读罢《视福》的夜里,我先是梦到了鲁镇的冬天,落了头皮屑似的大雪,又梦到了一个头发雪白的老太婆,她一把拟着我的红领巾,像一台英语复读机,呜里哇啦讲不停,我是半句都没听懂,后来隐隐听出"魂灵""地狱"还有"死掉的一家人"。我晓得自己在做梦,却没法从梦里逃出去,只好一路奔啊奔。我到了白茫茫一片野地,迎面碰着一匹狼,露出两排白森森牙齿,喷着腐臭气味,流着闪光的哈喇子扑上来。我变成几岁的小毛,被狼拖到山埃的苹集里,错齿一样的牙齿撕开肚皮,吃干净我的五脏六腑,剩下一具小小的躯壳,手上还捏着小篮子。"我真傻,真的。"我睁开眼乌珠,心肝脾肺肾同时痛起来。
    我去借《鲁迅全集》,音先生却摇头说,你还是回去吧。我说,你讲过你房间里的书都可以借给我。鲁先生说,《鲁迅全集》例外,一来呢,这是我的宝贝,当初是省吃俭用好几年,方才夺得一点积蓄,集齐了这一套书:二来呢,鲁迅绝大多数文章,并不适合你这样年纪的小囡,就连《野草》也得慎读。我心想,小气鬼。我说,你是觉着我读不懂?鲁先生摇头不响,敬开房门,这是要赶我走了。我急了说,等我十八岁成人可以读了吧?鲁先生说,十八岁,勉强可以读茅盾、读巴金、读老舍,但不可以读鲁迅。我哼一声说,那要几岁?鲁先生说,等你结婚娶了媳妇。鲁先生又说,就算是《呐喊)《彷徨》还有《野草》,你也根本没读懂,等到三十年后,再读第二遍、第三遍,才能从字里看出字来。
    1991年冬至,上海落了一场大雪,鲁先生请了假。过了192年元旦,班级里没人再提起鲁先生。来年春天,开学一个礼拜,催眠大师走了。
    鲁先生留给我一本《死魂灵)——封面上不但印了"果戈理著",还有"鲁迅译"。我轻轻翻开黄兮兮的书页,却骨出一张黑白相片。相片里是一个中国男人,穿着深颜色长衫,坐一张图背感椅,背景是虚的,但是堆满了书。男人的头发一根根竖直,浓密漆黑的胡须、眉毛还有瞳仁,几乎占了一小半面孔。他的眼神并无传说中强样,反而有一点温柔,像良宵里擦出一根火柴,窥望你的双眼。夕阳斜刺里穿过二楼窗门,黑白相片有了彩色幻觉,春风习习次铁普的色苏州河水,马还表鸣的船以逆流而上穿过三官堂桥。有个男人立在窗程之中,观赏一台盛大的社戏。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我”在作文里说,“我”很感鲁先生,并是真心感离,而是说成先生的课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B.鲁先生不肯借给"我"(鲁迅全集),但称呼"我"为"小囡",充满了亲昵和期待。
    C.在鲁先生请假不久以后,班里冉也没有人提起他,说明班里没有人像我那样关注鲁先生。
    D.“我”从照片里觉出鲁迅先生的眼神“像良宵里擦出一根火柴”,咸受到了温暖和指引。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文章开篇写辞职的女老师,一方面交代鲁先生代课的原因,另一方面反衬鲁先生的外貌特点。
    B我”梦见变成被狼吃掉内脏的阿毛,以抽象写具体,表达出“我”与鲁迅笔下人物的共情。
    C.作者先写了鲁先生其貌不扬,又写了鲁先生其言乏味,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D.鲁先生的故事平淡无奇,读来却妙趣横生,得益于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和口语化的表达。
    8.文章两次称鲁先生为“催眠大师”,所在语段一繁一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两次称呼涵义的不同。(5分)
    9.小说中,“我”对鲁先生和对鲁迅先生的情感交织展开,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二十一年七月,越王复悉国中士卒伐吴。会楚使中包胥聘于越,越王乃问包胥曰:“吴为不道,残我社稷,夷吾宗庙,以为平原,使不得血食。吾欲与之徼天之中,惟是兵革卒伍既具无以行之诚闻于战何以为可?”申包胥曰:“夫战之道,知为之始,以仁次之,以勇断之。君、将不知,即无权变之谋,以别众寡之数;不仁,则不得与三军同饥寒之节,齐苦乐之喜:不勇,则不能断去就之疑,决可否之议。”于是越王曰:“敬从命矣。冬十月,越王乃请八大夫,曰:‘吾问于申包胥,即已命孤矣。敢告诸大夫,如何?'”大夫曳庸曰:“审赏则可战也。审其赏,明其信,无功不及,有功必加,则士卒不怠。”王曰:“圣哉!”大夫苦成曰:“审罚则可战。审罚,则士卒望而畏之,不敢违命。”王曰:“勇哉!”大夫文秭曰:“审物则可战。审物,则别是非;是非明察,人莫能惑。”王曰:“辨哉!”大夫范蠡曰:“审备则可战。审备慎守,以待不虞。备设守固,必可应难。”王曰:“慎哉!”大夫皋如曰:“审声则可战。审于声音,以别清浊。清浊者,谓吾国君名闻于周室,令诸侯不怨于外。”王曰:“得哉!”
    (节选自《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第十》)
    材料二:
    越王勾践见怒蛙①而式②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蛙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有勇者乎!”是岁,人有自到死以其头献者。故越王将复吴而试其教:燔台而鼓之,使民赴火者,赏在火也;临江而鼓之,使人赴水者,赏在水也;临战而使人绝头刳腹而无顾心者,赏在兵也。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注】①怒蛙:肚子鼓胀起来的蛙,像发怒的样子,故称怒蛙。②式:同“轼”。此处为动词,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惟是A兵革卒伍B既具C无以D行之E诚闻F于战G何以H为可?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聘,在文中指诸侯派大夫出访其他诸侯;现在常用来指聘请、女子出嫁等
    B.夷,指拉平、铲平,与李斯《谏逐客书》“包九夷”中的“夷”意思不相同
    C.断,指决断、决定,与《短歌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中的“断”意思相同。
    D.何为,为什么,“大王来何操”中的“何操”表示拿着什么,两者句式结构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勾践二十一年七月,勾践与楚国使者申包胥就战事进行了探讨;冬十月,勾践又与八位大夫讨论战前准备,勾践灭掉吴国的迫切心情跃然于纸上。
    B.申包胥认为战争之道在于智慧、仁爱和勇敢。没有了智慧,无法根据敌我力量的悬殊来采取不同的策略;没有了仁爱,不能和全军将士同甘共苦。
    C.大夫苦成认为严明刑罚,士兵就会望而生畏,不敢违抗命令;大夫文种认为明察事物能分辨是非,别人就无法迷惑他。越王对两者的说法褒贬不一。
    D.韩非子认为越王勾践把他的台榭放火焚烧而击鼓令人前进,和在江边击鼓令人前进,人们听命是因为奖赏;到战争时人们无反顾之心,也是因为奖赏。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问于申包胥,即已命孤矣。敢告诸大夫,如何?(4分)
    (2)审备慎守,以待不虞。备设守固,必可应难。(4分)
    14.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指伏轼致敬)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①
    张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②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
    【注】①根据北宋范公俱《过庭录》所载,这首词是张昇退居江南所作。张昇在退居以前,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代,退居江南时期,又经历了宋英宗、神宗两朝,北宋帝国由盛转衰积贫积弱的形势越来越严重。②指长满花的高地。③低亚,低垂。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头两句写全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江南风光美丽如画,其中“秋”字占明了节。
    B.“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水”字承接前文的“江”,词人的视线随着浩瀚的江水向远处看去,不见尽头。
    C.下片开头两句,词人描写了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的景色。
    D.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既有借景抒情,如“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也有直抒胸臆,如“红日无言”。
    16.这首词抒发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 ?”两句记述孔子问志,他询问几位学生的志向,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长于启发的特点。”(2)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和“ ”描写了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令人叹为观止。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俯拾即是,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随着第一声春雷的响起,酣睡了一整个冬日的大山睁开了眼睛。松软的泥土就像是它厚实的胸膛;它忽闪的睫毛就像钻出头的青草尖,贴着地皮;根根直立的树干犹如它舒展的胳膊;它刚打的哈欠就是那迎面吹来的隐约带着泥土与草木气息的微风。被春雷叫醒,春山很高兴,【甲】笑得水面上的薄冰全都裂开,荡漾起一圈圈涟漪。
    原本寂静的大山变得热闹起来,虽然只是窣的声响,但每一声都清晰可闻。【乙】在大山里,最先感受到春意的则是栖息在这里的各种小动物们。鸟儿重新唱响了欢乐之歌,松鼠在枝权间跳来跳去,【丙】巢穴里的各种小兽们也耐不住寂窦,纷纷加入盛大的游行队伍。
    一座刚睡醒的山,孕育着无限希望,拥有着无穷的能量。【丁】春山精神抖擞,充满生机和活力,山里人亦斗志昂扬,做好了要在大好的时节里奋力耕耘的准备。整个春天,农人们 ① 追着时间奔跑,庄稼也 ② 地紧跟其后。在千百年来的配合中,农人和庄稼早已血脉相连,默契又自然。身后的春山默默看着这一切, ③ 地露出笑容,满山盛开的桃花是它脸上藏不住的红晕。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20.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以“是”字为谓语动词的一组排比句,要求句式整齐,语意连贯,表达准确,可以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身处信息社会,光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凸显。半导体器件已经成为网络通信、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设备的基础元件,在各种各样的半导体器件里, ① 。自从人们发现了光的折射反射、波粒二象性后,固体光谱为半导体发展打开一扇大门。 ② ,就无法制造出晶体管,先进集成电路就无从谈起。而各类半导体红外探测器,则给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装上了“眼睛”。
    可以说,与光有关的新技术,既为尖端科技作出了贡献, ③ 。像空间探测器、卫星等航天器,通过多种半导体器件能够实现对地观测和光谱成像,显著改善了我们的生产生活。20世纪80年代末,风云气象卫星从太空"看"地球,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下列各句中的"像"与文中加点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像胜王龙、河神龙等恐龙,都长着不同形态的角。
    B.那成熟的橘子,挂在树上,像一个个金元宝。
    C.用特种装置把物体的图像分解,变成电信号,记录下来。
    D.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诗人林庚说:"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但成熟的稻穗总低着头,优雅的垂丝海棠也低垂着头,饱满的向日葵亦低垂着头这些无言的万物中都内蕴着生命的智慧。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北湖校区
    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06月测试(A)
    语文答案
    1.B(“没有痛苦”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中国文化引导着中国人去过一种内心充满喜乐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就是一种‘乐感’的生命存在方式。这样的一种存在方式不仅使我们的生命充满喜乐”可知,原文强调了“喜乐”,并没有说“没有痛苦”。)
    2.D(A项,“罪感文化培育负罪感”无中生有。B项,“《论语。乡党》记载是为了展现孔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强加关系,作者认为从《论语·乡党》记载的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但这不是《论语。乡党》记载这个故事的目的。C项,“对待祖先和鬼神,孔子敬重态度”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他对鬼神是否存在持一种未置可否的态度”可知,孔子没有说对鬼神要持敬重态度,只是说在行祭的时候必须设想鬼神是存在的。)
    3.A(“中国文化立足于现实世界……”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乐感文化“立足于此岸世界而强调人的主体性存在,并赋予人参与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
    4.B(从材料二“乐观’的生活态度”来看,不依靠外物,相信自身的力量,并把这种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乐观”的生活态度。B项写颜回安贫乐道,不因贫穷、困顿而改变自己的“乐观”,可以作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论据。A项,“是吾忧也”强调孔子忧愁的原因,不能体现乐观的生活态度;C项,可以体现“乐群”的生存智慧;D项,体现的是舍生取义的精神。)
    5.①曾子希望在暮春时节,踏春赏春,洗涤身心,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关注与关怀;②“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众人一同赏春踏春,这是一种“乐群”的智慧生活;③曾子认为自己的为政才能比不上别人,但可以“风乎舞零,咏而归”,体现曾子“乐观”的生活态度:④曾子将“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完美结合与呈现,是“乐感”的人性追寻。(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6.C
    解析:C项“除了我,班里没有人喜欢鲁先生”错误。在鲁先生请假不久以后,班里再也没有人提起他,不能推出除了我,班里没有人喜欢鲁先生。选项对文本过度解读。
    7.B
    解析:B项“以抽象写具体”错误。“我”梦见变成被狼吃掉内脏的阿毛,是以具体写抽象,表达“我”对鲁迅笔下人物痛苦的理解和同情。
    8.①作者首先浓墨重彩地描述了鲁先生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学生全部睡着,之后称鲁先生为催眠大师。此时,这个“雅号”充满戏谑和讽刺的意味。
    ②作者写先生请假到离世,笔墨极为简略,但时间节点写得非常清楚,暗示着作者的挂念。在交代先生去世时再次称其催眠大师,蕴含亲切、怀念之情。
    评分细则:每点2分,结合语段繁简特点和具体内容各1分,答出讽刺、怀念等情感各1分。
    9.①鲁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他们联手成功催眠了包括我在内的整个班的学生,我觉得鲁先生的课堂和鲁迅先生的文章都十分枯燥。
    ②随着慢慢熟识,鲁先生的家成了我的图书馆,我阅读了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在曹家渡“看见两个先生”,内心对他们充满敬意。
    ③鲁先生离世后,他生前立在二楼窗框边的形象与照片里鲁迅先生的形象融为一体,最终化们共同成为了我的精神导师。
    评分细则:每点2分,需要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只答出情感态度各1分。
    10.CEG(“惟是兵革卒伍既具”讲勾践的准备工作,“兵革卒伍”作主语,“既具”作谓语,应在C处断开;“行”作谓语,“之”作宾语,应在E处断开;“于战”作“诚闻”的后置状语,故应在G处断开。故选CEG。
    11.C(A项,正确。B项,正确。铲平,毀灭/泛指我国少数民族。C项,错误。决断、决定/中止,中断,断绝。D项,正确。都是宾语前置故选C。)
    12.C(“越王对两者的说法褒贬不一”错,原文是“大夫苦成曰王曰:‘勇哉!’大夫文种口:.王曰:‘辨哉!",可见越王对两者的说法都认可。)
    13.(1)我向申包胥请教/询问了(伐吴之事),他已经指点/指教过我了。冒味地让诸位大夫来告诉我,你们看怎么样/怎么办?(“命“敢*如何“各1分,句意1分)
    (2)周密地准备,謹慎地防守,(这样)来应付意外/没有料想到的事件发生。战备完备防守牢固,就一定可以应付危难了。(“审”“不虞”“应难”各1分,句意1分)
    14.①原因:认为青蛙有充足的勇气。②目的:以此激励越国将士奋勇征战不怕牺牲。(3分,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二十一年七月,越王又发动全国的士兵进攻吴国。正好楚国派申包胥到越国访问,越王就问申包胥说:“吴国做了不仁道的事,破坏我的社稷,铲平(毁灭)我的宗庙,将它们亮为平地,使神衹和祖先不能享受祭祀。我想给他们求取上天的福祜,虽然武器甲胄队伍都已经具备了,却还没有使用它们。我真想听您讲一下有关战争的事,什么样的战争是可以打的?”申包胥说:“战争之道,智慧是它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仁爱,还要靠勇敢來决断。假如君主、将领没有智慧,就没有随机应变的谋略,也就无法根据敌我力量的悬殊来采取不同的策略;假如没有仁爱之心,就不能和全军将士一同有忍饥受冻的节操,一齐有同甘共苦的喜悦;假如没有勇敢,就不能决断进退的疑难,也不能裁决肯定与否定的议论。”于是越王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这年冬天十月,越王请来了八位大夫,说:“我向申包胥请教了(伐吴之事),他已经指点过我了。冒昧地让诸位大夫来告诉我,你们看怎么样?”大夫曳庸说:“明确奖赏就可以战。严明奖赏,彰明信用,没有功劳得不到奖赏,有功劳就一定给予奖赏,那么士兵就不会懈怠了。”越王说:“通达啊!”大夫苦成说:“严明刑罚就可以战。严明刑罚,那么士兵就会望而生畏,不敢违抗命令。”越王说:“勇敢啊!”大夫文种说:“明察事物就可以战。明察事物,那么就能分辨是非;是非分明了,别人就无法迷惑他。”越王说:“明辨啊!”大夫范鑫说:“周密准备就可以战。周密地准备,谨慎地防守,(这样)来应付意外事件发生。战备完备防守牢固,就一定可以应付危难了。”越王说:“谨慎啊!”大夫皋如说:“慎重地维护名声就可以战。慎重地维护名声,以此来区别清浊。所谓区别清浊,是指我们国君那高洁的名声传到周王朝那里,使各国诸侯在外面没什么怨言。”越王说:“有德行啊!”
    材料二:
    越王勾践看见气鼓鼓的青蛙而伏轼向它们致敬。他的马车夫说:“为什么要向它们伏轼致敬呢?”越王说:“青蛙有如此充足的勇气,能不为它们伏轼致敬吗?”士人们听到这件事说:“青蛙有勇气,大王尚且为它们伏轼致敬,何况士人中有勇气的呢!”这一年,就有以自刎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头献给越王的。所以越王勾践将要向吴国复仇而试验他的这种教法:把他的台榭放火焚烧而击鼓令人前进,使人们奔赴火场的原因,是奖赏在火里;在江边击鼓令人前进,使人们敢于投身水中的原因,是奖赏在水中;临到战争时使人们能断头剖腹而没有反顾之心的原因,是因为奖赏在战斗中。
    15.D(“红日无言”不属于直抒胸臆,而是词人将主观情感投射于自然景物中,依然是借景抒情。)
    16.①对六朝兴替、物是人非的感慨: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②倚楼远眺的孤独寂寞:词人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令人倍感惆怅。③对北宋朝廷的隐忧:词人虽退居江南,但感受到北宋朝廷正由盛转衰不禁担心其会像过去的那些朝代一样逐渐被取代。(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7.(1)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2)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3)示例: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
    18.B(这两句古诗描写春天时的山中之景和江水之态,而本段描写的春山,很少涉及到水,但是重在运用其语意,即动物最先感知春意。【甲】处写河水冰融,但是没有涉及动物;【丙】处写小兽们的活动,但不能说它们是最先感知的;【丁】处写人的活动,这三处都不能体现“动物最先感知春意”之意,不适合。【乙】处“最先感受到春意”与诗句“鸭先知”相吻合。)
    19.示例:①披星戴月②如影随形③情不自禁(每空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皆可)
    20.松软的泥土是它厚实的胸膛;贴着地皮钻出头的青草尖是它忽闪的睫毛;根根直立的树干是它舒展的胳膊;那迎面吹来的隐约带着泥土与草木气息的微风是它刚打的哈欠。(5分,酌情给分)
    21.①都有与光相关的部分②没有固体光谱③也为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每空2分,意对即可)
    22.A(A项和文中加点的“像”都表示列举。B项,表示比喻;C项,表示形象、状貌等;D项,表示与……相似。)
    23、作文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引用了现在诗人林庚的话,意思是人走路要昂着头;第二句话列举了自然界中一系列低垂着头的植物;第三句话指出无言的万物蕴含着生存的智慧。
    材料透露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林庚的人生箴言,引导考生体悟贤者的人生智慧,关键词是“昂着头”;第二层用“但”领起,引导考生参悟自然无言的智慧,关键词是“垂着头”。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围绕“昂着头”和“垂着头”这两个关键词,思考其形象表述背后的精神内涵。“昂着头”可以是高贵的尊严,关乎人格,关乎气节,绝不允许践踏和轻慢;可以是自信的人生,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绝不退缩,绝不放弃;可以是自尊的灵魂,关乎品质.关乎内涵,绝不允许亵渎和玷污……“垂着头”可以是成熟的智慧,有内涵,不张扬:可以是谦卑的姿态,有敬畏,更低调;可以是优雅的灵魂,有关爱,不冷漠……“昂着头”还可以是做人的姿态,志向高远,抬头做人,逆天改命;可以是为国为民的态度,奋起抗争踔厉奋发,不屈不挠;“垂着头”还可以是做事的风格,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不问收获旧问耕耘:可以是承担使命的担当,埋头做事,为国铸剑,俯身担责,击水中流。总之者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
    从“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适合写议论文。老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亮明观占加人生在世要昂着头(垂着头),然后分析昌着头(垂着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述我们应该如何做。也可以运用辩证思维,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人生在世何时应该晶着,何时应该垂着头,将二者辩证统一。
    立意:
    1.昂首风骨荦,低头谦良德。
    2.俯身许国隐名姓,昂首做入奋楫行
    3.蹲得下去,站得起来。
    4.低头做事,抬头做人
    例文:
    昂首风骨荦,低头谦良德
    天戴苍,地履黄,纵干古,横八荒。品首向前,炎黄子孙风骨卓荦,铁骨铮铮挺脊梁低头谦恭,华夏儿女温儒内敛,生命知替万年长、林事言“人走路要晶若头”,但无言万物却把头低垂下来内蕴智慧,品首与低头之间,是生命的哲思。时代雪壤,风云际会,我辈年亦当昂首风骨荦,低头谦良德。
    低垂着头,温良恭俭让,是生命的智慧,是成熟内敛,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笃厚恭谨。低头,是厚积德行,是沉潜心绪,是低调做事,是十年磨一剑的匠心独守。“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将磨洗是初心”,叶嘉莹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秀口一出便是半个盛唐”,传承文化,化育一方。北大青年才俊韦东奕,低调做学问,心无旁骛,览数学胜景,窥学术奥秘。亚洲飞人苏炳添沉浸赛场,突破坚持,用日复一日的自律创造辉煌。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我辈青年,放低姿态,垂下头去,守初心、厚德行、积才识,成栋梁。
    昂首向前,仁义笃信勇,是卓荦的风骨,是顶天立地,是潮头登高再击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勇毅笃行。抬起头来,是挺起坚硬的脊梁,是责任担当,是不懈追求无止境,是勇攀高峰凌云志,敢教日月再丈量。拒绝躺平不佛系,断臂男孩以汗水与坚毅成就篮球梦想;努力奋斗不畏难,残疾女孩江梦南用拼搏和奋进感动中国,学海遨游成就美好人生;脱贫攻坚战场上,黄文秀倒在的助贫路上,却为青年人树起了站着的丰碑。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昂首人生路,披荆斩棘,向阳而生。青年强则国强,我辈少年郎,莫做神州袖手人,敢教天地再丈量。
    低垂着头才有昂首向前的机会与魄力,才能纵目远方。放低姿态成熟内敛才有谦逊广纳的品格,才能雄视世界。低调内敛,深德厚行,于立业成家、开眼界获真知都大有裨益;昂首向前才有资格在成熟后垂下头去,才能厚修德行。没有自立自强,没有足够的才识,没有底气与实力,没有披荆斩棘以启山林,没有创榛辟莽开拓前行,哪里有收获的辉煌,踏实的成绩。揆诸当下,太多的青年人眼高手低,既不能潜心研究学术,昂首向前,深研一技一能,又无法有成熟的心态与智慧,只是糊涂麻木,动辄躺平,佛系游戏人生。当代青年人要有昂首向前的勇气,低头深钻的智慧,人生才大美。
    奇花初,商皇皇,昂首勇,低头智。利刃发硼少年郎,芳华晔哗如朝阳;红日升,光万丈,百卉萌动我辈强,前程浩浩如汪洋。低头大格局,昂首硬脊梁。河出伏流潜龙泳,云涌雾集兴家邦。鼙鼓催征稳驭舟,奋楫笃行立潮头。昂首风骨荦,低头谦良德。

    相关试卷

    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二模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