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从化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从变化的角度认识世界,下列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B.丝线织锦
C.钢铁冶炼D.光合作用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盛水的量筒中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
3.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随意焚烧落叶,保持环境卫生B.厉行节约用水,保护泉城名泉
C.倡导垃圾分类,利用再生资源D.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4.化学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观点中,不合理的是( )
A.食品包装袋中可充入氮气延长保质期B.肉类制品可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
C.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D.种植蔬菜时可喷洒剧毒农药杀虫
5.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钙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钙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形成阳离子
C.钙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为-2价D.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g
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7.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用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观察现象
B.制备溶液——将洁净的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可得
C.除去粉中的粉——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
D.鉴别溶液和溶液——取样,滴加溶液,观察现象
8.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中能用水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中烧杯内的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的密度比空气大
C.中镁能够继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导致的火灾可用来熄灭
D.中铜片上白磷和红磷实验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9.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
A.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也一定会减小
C.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0.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所示。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A.溶液x一定是溶液B.溶液x一定是稀硫酸
C.乙一定是溶液D.丙一定是溶液
二、多选题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8:9
C.该反应中,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试剂以及方法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B.BC.CD.D
14.室温下,向含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不饱和)。取少许滤渣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下列判断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B.滤液的颜色为蓝色
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D.滤渣中含有单质铜、单质镁和单质锌
15.现有13.3g与的固体混合物,测得其中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2。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与100g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11.1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的质量为2.2gB.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C.所得溶液中的质量为21.3gD.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6.9g
三、填空题
16.(1)从氮气,氧气、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硝酸钾、碳酸、氧化钙、氯化钡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__
②可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
③一种常温下易分解的酸_______
④一种可用作化肥的盐_______
⑤一种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
(2)2024年2月3日11时06分,命名为"济高科创号"(智星二号a星)的国内首颗星载一体化设计研发的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搭载捷龙三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上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济南2024年度首发星。
Ⅰ.三乙基铝[]是一种无色液体,可用作火箭推进系统双组分点火物。
①三乙基铝中,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②三乙基铝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Ⅱ.卫星所用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材料是玻璃纤维。
③光伏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④在玻璃纤维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在上述三种物质中,硅元素表现的化合价均为_______价。
⑤玻璃纤维属于_______材料(填"有机高分子""金属""无机非金属"之一)。
17.(1)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筑梦"活动小组开展了"低碳有我"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观察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写一条即可)。
②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减少碳排放,二是_______.
③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严禁使用化石燃料
B.改进技术,提高能效
C.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同时得到可用作氮肥的氯化铵(),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g.
②℃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无法判断"之一)
③℃时,向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加入80g的,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④℃时,各取和a克,分别加水至固体刚好完全溶解,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到℃,此时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__饱和溶液的质量(填"大于""小于"等于""无法判断"之一)
18.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气体,按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提示:少量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将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的pH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原因是_______.
(2)第二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测定某塑料()试样的元素组成比例,所选仪器按"A→→E→→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为浓硫酸洗气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使一定质量的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在该装置中,洗气瓶B2的作用为_______。
③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质量增加1.8g.仪器D质量增加4.4g,则该塑料试样()中x:y=__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④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磺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与实际值比较将_______(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19.(1)实验室中有内邮失太体罗的红色粉末,已知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红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A试管中加入的红色粉末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小红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红色粉末。则小红所选的试剂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水B.溶液C.溶液D.溶液
(2)已知某无色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是、和三种物质中的两种,另有一种固体混合物B可能是、、三种物质中的两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或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①气体C是_______(填化学式);沉淀I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固体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
③滤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④写出步骤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⑤溶液A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溶液A的组成,可用溶液A的样品再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0.(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Ⅰ."熬":①熬苦泉水得到胆矾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
Ⅱ."烹":烹胆矾成铜的过程中涉及到以下反应:,
②上述两个反应均属于_______反应类型,两个反应涉及的氧化物共有_______种.
③将本炭疏松地摆成金字塔形能使炭火烧得更旺,其原理是_______。
Ⅲ."溶":④写出"铁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已知某草木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杂质为),其水溶液显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g草木灰样品,加入适量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向该草木灰样品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__。
②当加入稀盐酸36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③当加入稀盐酸73g时(即图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20g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1%)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丝线织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钢铁冶炼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散失;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随意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符合题意;
B、厉行节约用水,保护泉城名泉,保护了水资源,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符合题意;
C、倡导垃圾分类,利用再生资源,既能防止污染环境,又能节约资源,故C不符合题意;
D、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既能净化空气,又能防风固沙,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D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因此食品包装袋中可充入氮气延长保质期,说法正确;
B、肉类制品可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能延长保质期,并改善口感等,说法正确;
C、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说法正确;
D、种植蔬菜时喷洒大量剧毒农药杀虫会造成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钙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不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的大,故A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后,不与稀硫酸反应,无法制备硫酸铜溶液,故B错误;
C、Fe粉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干燥可得到纯净的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氯化钠和硫酸铜不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取样,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8.答案:B
解析:A、用水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选项说法错误;
B、图中烧杯内的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的密度比空气大,选项说法正确;
C、镁能够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燃烧,因此金属镁燃烧导致的火灾不能用来熄灭,选项说法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好红磷均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该选项不正确。
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时,溶质质量减小,其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会减小,例如恒温蒸发饱和溶液时,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正确。
D、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气体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硝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不反应,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和硝酸镁、氯化铵不反应,则无色溶液X是氢氧化钠溶液,甲是氯化铵溶液,乙是硝酸镁溶液,丙是氯化钡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A、由分析可知,溶液X一定是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溶液X一定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乙是硝酸镁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丙是氯化钡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答案:AD
解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6:18=8:9,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乙(水)和丙(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D、在反应物中,氢元素显+1价,生成物氢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D。
12.答案:AB
解析:A、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水,可采取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正确。
C、和溶液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能与过量的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13.答案:ABD
解析:
14.答案:BCD
解析:
15.答案:ACD
解析:
16.答案:(1)①
②
③3
④
⑤
(2)Ⅰ①2:5
②碳
Ⅱ③光
④+4
⑤无机非金属
解析:(1)①氧气时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②氧化钙是一种氧化物,能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其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③碳酸是一种常温下易分解的酸,其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④硝酸钾是一种可用作化肥的盐,其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⑤氢氧化钙是一种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其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2)①三乙基铝中,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6:15=2:5;故答案为:2:5;
②三乙基铝中,碳、氢、铝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5):27=72:15:27,可见其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故答案为:C;
③光伏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太阳;
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三种物质中,钠元素为+1价,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因此中硅元素为+4价;中硅元素为+4价;中硅元素为+4价;即在上述三种物质中,硅元素表现的化合价均为+4价;故答案为:+4;
⑤玻璃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答案为:无机非金属。
17.答案:(1)①光合作用
②植树造林
③A
(2)①60
②等于
③不饱和;2:7
④小于
解析:(1)①由图1可知,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水的吸收等;②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碳排放,②增加二氧化碳消耗;
③A、化石燃料仍然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严禁使用化石燃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故A符合题意;
B、改进技术,提高能效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的溶解度是60g;
②℃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向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加入80g的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280g:80g=7:2;
④℃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各取和ag,分别加水至固体刚好完全溶解,配成饱和溶液,氯化钠需要的水的质量氯化铵需要的水的质量,然后降温到℃,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小于饱和溶液的质量。
18.答案:(1)①A-C-B-F
②
③变小;与反应.生钢盐和水
(2)①
②收集产生的水
③1:2
④偏小
解析:(1)①所选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制取二氧化碳)-C(除去氯化氢)-B(除去水蒸气)-F(收集二氧化碳)。故答案为:A-C-B-F。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③将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的pH将变小,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随着氢氧化钙的减少,碱性减弱。
故答案为:变小;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随着氢氧化钙的减少,碱性减弱。
(2)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②在该装置中,洗气瓶B,的作用为吸收塑料燃烧生成的水。
故答案为:吸收塑料燃烧生成的水。
③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质量增加1.8g,说明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1.8g,其中氢元素质量是,仪器D质量增加4.4g,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4.4g,其中碳元素质量是,根据题意有:,。故答案为:1:2。
④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导致计算的水的质量偏大,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与实际值比较将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19.答案:(1)①
②B
(2)①;
②
③、、
④
⑤;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溶液,再加过量的稀硝酸.若有沉淀生成.说明A中有,若无沉淀生成,说明A中无
解析:(1)①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A试管中加入的红色粉末是氧化铁,化学式为;
②A、铜和氧化铁均难溶于水,不能用水鉴别,错误;
B、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而氧化铁不能与硝酸银反应,则可通过现象鉴别,正确;
C、铜和氧化铁均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鉴别,错误;
D、铜和氧化铁均不能与氯化钠反应,不能鉴别,错误;
故选:B;
(2)稀硫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与、不反应,故溶液A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有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一定为二氧化碳,溶液D中一定存在硫酸钠;固体B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得到溶液E,溶液E与溶液D(含有硫酸钠)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氨气,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沉淀为硫酸钡;气体F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则气体F为氨气;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加入后,没有消耗钡离子,说明B中不存在,沉淀G为,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则溶液J为硝酸铜溶液。
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气体C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沉淀为硫酸钡,化学式为:;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固体B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硫酸铵或;
③溶液D中一定有硫酸钠,溶液E中一定有氯化钡,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滤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氯化钠和硝酸,故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④步骤|发生的反应是稀硫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溶液A中,一定有碳酸钠,故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钾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钾和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故要进一步确定氯化钾是否存在可以取适量A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和反应后如果有白色沉淀,说明A溶液有,反之没有。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是、和三种物质中的两种,若有,则溶液A溶质为、,若不存,溶液A溶质为、。
20.答案:(1)①蒸发结晶
②分解;3
③增大氧气浓度
④
(2)①溶液变红色
②、
③69%
解析:(1)Ⅰ.“熬”苦泉水得到胆矾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
I1.②上述两个反应的类型均属于分解反应,两个反应涉及的氧化物共有3种,即氧化铜、三氧化硫、氧化亚铜;
③将木炭疏松地摆成金字塔形能使炭火烧得更旺,其原理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Ⅲ.“铁釜”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草木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溶液显碱性,向该草木灰样品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②从图象看出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盐酸不足,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③当滴入10%的稀盐酸73g时(即B点),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钾,73g10%的稀盐酸中含的质量是:73g×10%=7.3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钾质量为x,
20g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20g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69%。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
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会改变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有气体产生
产生沉淀
无明品现象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试剂及方法
A
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干燥
B
固体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溶液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实验目的
探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验证的催化作用
实验
设计
选项
A
B
C
D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08g,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