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合格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合格考)(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共100分)
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下图为“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B.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C.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D.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B.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C.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D.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A 2.D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人口迁移的流向由发展中国家: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尼和菲律宾流向发达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A正确;图示人口迁移既有流向人口较多的发达国家美国,也有迁往人口数量较少的国家澳大利亚,B错误;墨西哥属于西半球的国家,图示人口迁移并不完全是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C错误;图示部分国家迁出人口大约为101.6万人,迁入人口为170.3万人,并不能完全展示全球迁出人口和迁入人口数量差异,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人口迁出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A错误;人口迁入增大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错误;人口迁移有利于加强迁入和迁出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有帮助,C错误;人口迁入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D正确。故选:D。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将在这天开始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开展普查登记,并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
①旧城的危房改造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④严格的户籍管理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③
4.“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
A.广东省B.四川省C.上海市D.江苏省
【答案】3.C 4.B
【解析】
【3题详解】
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②④正确;旧城危房改造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对务工人员影响小,①③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有户(籍)无人”应该为经济欠发达区,外出务工人员多,ACD错误,故选B。
5.下图示意地球表面辐射过程。据此完成下题。
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地区,主要原因是( )
A.①较强B.②较强C.③较强D.④较强
【答案】A
【解析】四川盆地由于海拔低,且地形闭塞,不利于水汽的散失,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加上该地多云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强,进而导致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少,因而太阳能资源匮乏,A正确,D错误;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不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BC错误。故选A。
6.下列能源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积累下来的太阳辐射能,①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因此来自水循环环节的水能是来自于太阳辐射的能源,②符合题意;太阳能光伏板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发电,③符合题意;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太阳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800摄氏度。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7.关于该“大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名耀斑B.不定期大量出现
C.其周期约为11年D.它对地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8.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中心区域
【答案】7.C 8.A
【解析】
【7题详解】
“大痣”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温度较周围低显得颜色变暗的部分,是太阳黑子,A错误;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C正确、B错误;太阳活动强时,会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中断,引发磁暴,指南针失灵,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大痣”是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A正确;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有:耀斑和日珥,日冕层有太阳风,BC错误;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不是太阳中心区域,D错误。故选A。
9.图示意利用雨棚收集雨水。据此回答利用雨棚收集雨水的意义是( )
①加重城市涝灾
②增加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③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利用雨棚收集雨水,能减缓城市地表径流,缓解城市洪灾,雨水收集可以减少雨水与污水的汇流,①②错误;利用雨棚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可以灌溉绿地等,实现雨水资源化,同时也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南京市某村,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青山环抱,风景秀丽。早年很多村民依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是远近闻名的空巢村。近年来,该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致富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田园乡村旅游区。村民人均纯收入超5万元,常住人口显著增多。该村增加的常住人口主要是( )
A.城市休闲的市民B.行政管理人员C.返乡创业的村民D.外来务工人员
【答案】C
【解析】南京市某村,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青山环抱,风景秀丽。早年很多村民依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是远近闻名的空巢村。近年来,该村牢固树立“绿水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致富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田园乡村旅游区。村民人均纯收入超5万元,常住人口显著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部分外出务工的人员可能返乡创业,C正确。城市休闲的市民、行政管理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到该村的数量有限,A、B、D错误。故选C。
未来十几年特别是2021—2035年,是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根据预测,我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读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推测中国人口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约是:( )
A.2025年B.2030年C.2032年D.2035年
12.关于我国人口达到峰值之后,人口增长及变化的趋势最可能是:( )
①人口增长类型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型②出现人口负增长
③养老院护工荒加剧④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减小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答案】11.C 12.D
【解析】
【11题详解】
由所学人口自然增长等知识可知,由正增长过渡到负增长的零增长时期是我国人口达到最大值的大致时间,由图可读出零增长的时间大致出现在2030~2035年之间,选项中最接近的是2032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我国人口达到峰值之后,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增长模式)是低低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型,①错误,②正确;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院护工荒加剧,③正确;人口流动规模除人口数量规模外,还与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人口流动规模不一定减小,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汉江为长江的支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华北的缺水问题。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了湖北引江济汉补水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是提长江水向兴隆下游河道补水。下图示意汉江流域及“引江济汉”工程分布。汉江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D.海陆空循环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汉江为长江的支流”可知,汉江属于外流河,最终注入大洋,因此汉江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C正确;海上内循环主要是蒸发和降水,不涉及径流,A错误;陆地内循环的径流不流入海洋,B错误;水循环类型中没有海陆空循环,D错误。故选C。
14.如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夏季排风口进入乙
B.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D.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答案】D
【解析】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可充分接受太阳辐射增温,室内气温比房间乙高,气流受热膨胀上升,气压比房间乙低,因而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根据材料反映出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6.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A.中、西部人口政策的改变B.人们的生育观念变化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中、西部环境问题的恶化
17.该现象的出现,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答案】15.A 16.C 17.B
【解析】
【1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离开户籍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A正确。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但人口基数也在增加,因此无法判断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B错误。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区域不均,C错误。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人口迁移导致的,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人口离开登记地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C正确。故选C。
【17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由资源、科技、消费水平等因素决定,与人口迁移无关,A错误。大量人口进入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务工会提升城市化水平,B正确。人口在中国范围内数量未变,劳动力负担和粮食需求量不变,CD错误。故选B。
2016年12月23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行政办公区被列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读“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释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雨水下渗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D.加快径流速度
19.“海绵城市”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可以( )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减轻交通压力 ④加剧热岛效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缓解( )
A.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的地区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21.通州建设“海绵城市”,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还有( )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
【答案】18.B 19.A 20.B 21.C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地表蒸发没有影响,会减缓径流速度。故B正确,ACD错误。
【19题详解】
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起到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内涝发生,增加城市的水面面积,从而起到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①②正确;对交通压力的影响不大,③错误;会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④错。综上所示,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0题详解】
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将洪水期的水体储存起来,在旱季的时候,再释放出来缓解枯水期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B正确;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影响较小,A错误;对水资源的地区使用不均、 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影响小,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C正确;城郊间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与水运动无关,A错误;酸雨是天气和污染现象也与海绵城市无关,D错误;海水倒灌是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或河水水位下降导致,海绵城市是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不能减缓因河水水位下降导致的海水倒灌,但能减缓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而导致的海水倒灌,B错误。故选C。
22.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完成广州提出的“1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500万”是指( )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资源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答案】B
【解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材料中指出“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表明1500万是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若此图表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则乙地可能表示( )
A.经济发达的城市B.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
C.人口众多的农村D.风景优美的山区
24.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洲迁往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北美洲
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
【答案】23.A 24.B
【解析】
【23题详解】
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是我国人口迁移的迁入地,故A正确。东北地区,虽然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大,但是由于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口主要以迁出为主,故B错误。农村人口众多,由于经济较落后,收入低,所以人口迁出较多,故C错误。山区虽然风景优美,但是地形崎岖,人均耕地面积少,收入低,所以人口以迁出为主,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24题详解】
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迁移到经济发达的发达国家。拉丁美洲经济较落后,又距离发达的北美洲较近,所以人口多由拉丁美洲迁往北美洲,故A错误。亚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北美洲多为发达国家,所以人口会从亚洲迁往北美洲,故B正确。非洲的经济比亚洲还落后,自然条件也更恶劣,所以人口不会从亚洲迁往非洲,故C错误。欧洲主要为发达国家,亚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人口主要从亚洲迁移到欧洲,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5.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各序号所起作用判断:①是供水、蒸发和渗透水分,应为水圈;③供给氧气应为生物圈;②为生物圈供给养分,应为岩石圈;④产生降水应为大气圈。故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故选C。
26.现就读于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的汪晓玲父母在广州沿海某工厂打工,春节期间汪晓玲随父母回湖北农村老家过年,并去看望生活在附近县城的姥姥。今年3月10日,由于汪晓玲的科研能力强,导师带她赴国外考察学习(约一个月)。据此完成下题。汪晓玲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随父母回农村老家过年B.在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C.到附近县城看望姥姥D.陪同导师赴国外考察学习
【答案】B
【解析】随父母会农村老家过年、到附近县城看望姥姥、陪同导师到国外考察学习,均属于短期的人口流动,并没有长期变更定居地,不属于人口迁移,A、C、D错误。在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是长时间改变定居地的行为,属于人口迁移,B正确。故选B。
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20世纪80年代,东北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地区之一,2017年东北成为我国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外流人口主要是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下图示意2017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的数量和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20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与其相关的是( )
A.人均粮食不足B.人口基数小
C.老龄化水平低D.国有企业多
28.2017年( )
A.辽宁人口流失最多B.黑龙江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C.吉林人口增长率最小D.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负增长
29.导致2017年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污染B.产业升级
C.交通拥堵D.气候寒冷
【答案】27.D 28.C 29.B
【解析】
【27题详解】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人均粮食充足,A错误;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小,B错误;老龄化水平低,人口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高,C错误;20世纪8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严格,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等执行力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D正确。故选D。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辽宁人口减少不到10万人,吉林人口减少超过15万人,黑龙江人口减少超过10万人,辽宁人口流失最少,A错误;人口增长速度从图中无法判断,B错误;吉林人口减少(负增长)最多,加之总人口最少,人口增长率最小,C正确;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东北三省人口机械增长都为负增长,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图中无法得出,D错误。故选C。
【29题详解】
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过去国有大型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但近年来东北一直都在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部分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被淘汰,加重了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促使部分人口离开东北寻找就业机会;工业污染、交通拥堵和气候寒冷不是导致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最多的省份是( )
A.四川B.湖北C.安徽D.河南
31.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A.气候温暖适宜B.就业机会较多
C.轨道交通发展D.环境质量较好
【答案】30.C 31.B
【解析】
【30题详解】
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B正确;江西省与长三角地区气候类型相同,都温暖适宜,A错误;空间距离较近,轨道交通发展,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长三角城市群环境质量不如江西省,D错误。故选B。
32.历史上低族是一个不喜欢流动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横断山脉和怒山山脉南段。境内峰峦连绵,河流纵横,山谷多,平坝少,人们习惯称之为阿佤山区,低族村寨一般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的交流增多,人口呈现出由“阿佤山中心区”向外流失的趋势。阿山区人口大量向外流失可能导致当地( )
A.耕地面积减少B.老龄人口增加C.农业生产效率降低D.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C
【解析】人口流失与耕地面积变化关系不大,A错误;人口流失不会导致当地老龄人口增加,B项错误;阿佤山区人口大量向外流失,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农业生产效率降低,C正确;人口流失可能会促进生态环境转好,D错误。故选C。
33.读图,回答下题。森林被破坏后,给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含沙量增加②河道淤积③水患加剧④结冰期变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森林被破坏之后,其保持水土能力会降低,因此河水含沙量增加,进而河道淤积,加重水患,①②③正确;河流的结冰期是由气候决定的,与植被多少无关,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近年“反向春运”(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城市过年)被越来越多城市务工者接受。据统计,铁路春运反向客流连续四年增长9.1%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我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主要因为( )
A.传统文化影响B.政策驱动
C.中西部经济发展D.交通便利
35.“反向春运”可以 ( )
A.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B.优化交通资源配置
C.缓解逆城市化现象D.解决留守儿童、老人问题
【答案】34.A 35.B
【解析】
【34题详解】
我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城市到农村,沿海到内陆地区返回家中过春节,流动人口主要是受传统文化影响,A正确;政策、中西部经济、交通的影响小,故选A。
【35题详解】
“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与春运的方向往往相反,故“反向春运”有利于缓解传统春运压力,优化交通资源配置,B正确;短期的流动对城市化进程、城乡人口流动、解决留守儿童老人问题影响小。故选B。
二、综合题(共30分)
36.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黑河腾冲线体现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的差异。
(2)简述甲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3)为提高乙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请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分布不均衡;该线东侧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2)地处沿海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
(3)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交通,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因地制宜,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和太阳能等能源﹐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解析】本题以我国人口分布为材料,涉及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黑河腾冲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分布不平衡。
【小问2详解】
人口密度大的原因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甲省为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部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健全,科技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容量大。
【小问3详解】
读图乙地区为我国的青海省,该省生态环境脆弱,海拔高,气温较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科技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低等,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应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开发,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材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材料三: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写出环节①、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环节①、②的流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1)①下渗;②地表径流。
(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3)①流量增加;②流量减少。
【解析】本题通过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及图表来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1)图中①垂直地面向下,代表下渗。②从地表流向海洋,代表地表径流。
(2)形成城市内涝原因有多个,本题解答时应注意题干“从水循环角度”的要求,水循环角度包括蒸发、下渗、降水、径流等环节。据材料二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但由于城市化使城区内硬化路面增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3)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①环节),从而能导致地面径流(②环节)减少。
38.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回答问题。
(1)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人口迁入较多的地区是( )(多选)
A.四川盆地B.津京唐地区
C.长三角地区D.珠三角地区
(2)图示阶段,我国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人口迁移类型属于____(填“国际人口迁移”或“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1)BCD (2)经济发达 就业机会多
(3)国内人口迁移
【解析】本题涉及知识点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例和箭头方向可知:四川盆地以人口迁出为主;津京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为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A错误,BCD正确。
【小问2详解】
图示阶段,我国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为津京唐、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因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小问3详解】
图中人口迁移发生在我国境内,为国内人口迁移。项目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00
255
95
160
34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北京市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合格考)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合格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