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生物压轴题试卷冲刺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中考生物 压轴题09 实验探究(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生物 压轴题09 实验探究(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压轴题09实验探究原卷版docx、压轴题09实验探究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解题关键:
1、准确掌握课本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实验步骤、实验操作与目的、注意事项等。
2、掌握对照实验(实验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要求知识点:设置变量、控制单一变量、实验对象数量不可太少、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科学性原则等。
3、注意:1)一个实验中可以有多种变量,但是一个对照组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二、课内探究性实验
解题关键:这部分是课内实验,先掌握必备知识即可。
再明确科学探究能力五个环节考点:
1-1提出问题:针对情境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相关问题;书面表述科学探究问题
1-2作出假设:明确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1-3制订计划:列出探究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1-4实施计划:重复、多次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收集和评价证据与数据
1-5得出结论:描述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
三、课外探究性实验
解题关键:
明确科学探究能力五个环节考点:
1-1提出问题:针对情境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相关问题;书面表述科学探究问题
1-2作出假设:明确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1-3制订计划:列出探究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1-4实施计划:重复、多次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收集和评价证据与数据
1-5得出结论:描述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
01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1.(2024·湖北宜昌·模拟)某同学调查发现,鼠妇适于生活在20℃左右的阴暗环境中。为进一步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同桌提出下列修改建议,你认为必须采纳的是( )
A.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
B.挑选爬行较快的鼠妇作为实验对象
C.鼠妇必须选用饥饿的鼠妇
D.减少左侧土壤的湿度
【答案】A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除了湿度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应相同且处于理想状态,鼠妇喜欢阴暗环境,故纸盒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在阴暗的环境,A正确。
B.实验对象的选择应具有随机性,不能挑选爬行较快的鼠妇,B错误。
C.因为不需要鼠妇寻找食物,所以不需要选用饥饿的鼠妇,C错误。
D.左半侧土壤的湿度为干燥,右半侧土壤的湿度为潮湿,这样的变量设置是正确的,不需要再减少左侧土壤的湿度,D错误。
故选A。
02 课内探究性实验
2.(2024·山东济南·一模)如图是某同学利用银边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的部分实验操作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2)在步骤②中,从叶片上下两面遮盖黑纸片的目的是设置 ,这组实验的变量是 。
(3)步骤③的目的是 。
(4)步骤⑦为 ,采用的方法是 ,小烧杯内的液体是 , 一段时间后,叶片变为 色。
(5)从步骤⑥中得知实验现象,C处变蓝,A、B两处不变蓝。原因是A处 ,B处 ,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
(6)除了“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外,该实验还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③→②→⑤→⑦→④→①→⑥
(2)对照 光/光照
(3)将叶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4)脱色 隔水加热 酒精 黄白
(5)无叶绿体 无光
(6)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可见,题图中,该探究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③暗处理→②遮光、光照→⑤摘下叶片→⑦酒精脱色→④漂洗→①加碘→⑥观察颜色。
(2)步骤②中,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遮光处理时,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故遮光处理可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
(3)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可见,步骤③的目的是将叶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4)酒精脱色步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在叶片脱色过程中,酒精要隔水加热,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隔水加热能起到控温作用,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结合题图可知,步骤⑦为脱色,采用的方法是隔水加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酒精,一段时间后,叶片变为黄白色。
(5)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淀粉遇到碘变蓝色。结合题图可知,A处是银白色区域,无叶绿体,B处是遮盖区域,无光,这两处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而C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能变蓝。
(6)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遇到碘会呈现出蓝色。该实验中,有光、有叶绿体的C处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无光的B处不变蓝、而有光的C处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无叶绿体的A处不变蓝、有叶绿体的C处变蓝,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03 课外探究性实验
3.(2024·广东清远·一模)阳光玫瑰葡萄果粒大,有玫瑰花的香气,是葡萄中的“珍品”。某科研机构为探究不同肥料配施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采取了不同的施肥方式,检测代表其品质的部分指标,相关数据统计如下表,请分析作答。
(备注:芳樟醇含量越高,阳光玫瑰葡萄的玫瑰香味越浓。)
(1)由上表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 ,A组的作用是 。各组田间管理措施均应当相同,目的是 。检测葡萄的各项指标时,为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重复测定,并对数据取 。
(2)比较表格数据发现,B组和C组阳光玫瑰葡萄的穗重均比A组 ,原因是有机肥能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促进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 气体,增强了阳光玫瑰葡萄的 作用。
(3)阳光玫瑰葡萄(接穗)是与贝达葡萄(砧木)嫁接而成,二者的 必须紧密结合以确保嫁接成功,果树嫁接成活后结出的果实将保留 (填“接穗”或“砧木”)的性状,果实的芳樟醇含量、色泽等性状除了受基因的控制,还受 的影响。
【答案】(1)不同肥料配施/施肥方式 形成对照/设置对照 控制单一变量/保持单一变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 平均值
(2)重 二氧化碳 光合
(3)形成层 接穗 环境
【解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是以不同肥料配施(施肥方式)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A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重复性原则,对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误差。因此,各组田间管理措施均应当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检测葡萄的各项指标时,为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重复测定,并对数据取平均值。
(2)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分析表格数据可知,B组和C组阳光玫瑰葡萄的穗重均比A组重,原因是有机肥能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促进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增强了阳光玫瑰葡萄的光合作用。
(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
因此,阳光玫瑰葡萄(接穗)是与贝达葡萄(砧木)嫁接而成,二者的形成层必须紧密结合以确保嫁接成功,果树嫁接成活后结出的果实将保留接穗的性状。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也受环境的影响。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芳樟醇含量、色泽等性状除了受基因的控制,还受环境的影响。
1.某中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生长正常的一条牵牛花藤蔓进行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并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光合作用需要光,且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最后变蓝的叶片有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C叶片
B.可以得出结论①的一组对照实验为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遮盖铝箔的部分
C.可以得出结论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B叶片和C叶片
D.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发现两玻璃瓶内壁都有很多小水珠,这些水分都是由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A.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由图可以看出,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有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遮盖铝箔的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B叶片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C叶片装置中有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因此,最后变蓝的叶片有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C叶片,A正确。
B.分析图可以看出,A叶片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能够见到光,遮盖铝箔的部分见不到光,其他因素都相同,它们的变量是光,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叶片未遮盖铝箔的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而遮盖铝箔的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未遮盖铝箔的部分有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遮盖铝箔的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①的一组对照实验为A叶中未遮盖铝箔的部分和遮盖铝箔的部分,B正确。
C.B叶片装置中的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C叶片装置中的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其他因素都相同,它们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B叶片滴加碘液后不变蓝,C叶片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B叶片和C叶片,C正确。
D.植物体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因此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发现两玻璃瓶内壁都有很多小水珠,这些水分是由植物体蒸腾作用和水分自然蒸发产生的,D错误。
故选D。
2.某同学利用萌发的种子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升高
B.燃烧的蜡烛放入瓶中会熄灭
C.应该再用一组煮熟的种子作对照
D.完善后的实验能够证明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答案】D
【解析】A.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所以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会升高,A正确。
B.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这样瓶中的氧气不断减少,燃烧的蜡烛放入瓶中会熄灭,B正确。
C.应该再用一组煮熟的种子作对照,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才更加科学合理,C正确。
D.完善后的实验能够证明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吸收氧气,D错误。
故选D。
3.某班同学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尝试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他们查到以下资料: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酵母菌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1)根据资料,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尝试用葡萄汁来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
①在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目的是为了提供 的环境,使酵母菌快速繁殖。制作葡萄酒过程中,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产生的 。
②酒精发酵完成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作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应持续进行 的操作,经过7~8天,便可酿制出葡萄醋。
(2)同学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6种醋酸菌对葡萄醋品质的影响(葡萄醋中的总酸和挥发酸含量越高,葡萄醋品质越好),探究结果如图所示。
①同学们探究的变量是 。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株接种量以及通氧量等都要相同且适宜,目的是 。
②由图可知, 是最佳发酵菌株,原因是 。
(3)为了保证制作好的葡萄醋口味不变,将密封的葡萄醋放入冰箱保存,其原理是 。
【答案】(1) 有氧 二氧化碳/CO2 通入氧气(充气)
(2)醋酸菌种类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变量) 菌株2 菌株2产生的总酸和挥发酸含量最高
(3)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解析】(1) ①在制葡萄酒过程中,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这样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②当氧气充足时,醋酸菌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将有机物分解成醋酸。所以,酒精发酵过程完成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应持续进行通入氧气的操作,经过7~8天,便可酿制出葡萄醋。
(2)①实验探究6种醋酸菌对葡萄醋品质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醋酸菌种类;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株接种量以及通氧量等都要相同且适宜,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②由图知,菌株2产生的总酸和挥发酸含量最高,因此,菌株2是最佳发酵菌株。
(3)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冰箱内温度低,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慢;故将密封的葡萄醋放入冰箱保存,其原理是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4.广西夏季光照时间充足,火龙果可以自然开花结果。在秋末春初季节因为自然光照时间不足,火龙果很难形成花,导致火龙果在该时间段结果数量较少。为提高火龙果在秋末春初季节的果实产量,科研人员利用补光灯在夜晚对火龙果植株进行补充光照(如图所示)。探究夜晚补光对火龙果开花数量的影响,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夜晚补光对火龙果的开花数量有影响吗?
做出假设: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统计火龙果植株上的开花数量时,甲、乙两组的火龙果植株的数量需要相同且足够多,这样做的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条件下火龙果的开花数量更多。本实验中,光照条件的变化会影响火龙果花的形成,说明了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4)火龙果是夜间开花的植物。在火龙果开花期间,为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辛勤的农场工人一般会在夜间对火龙果的花朵进行 ,从而提高火龙果的结果率。
【答案】(1)夜晚补光对火龙果的开花数量有影响/夜晚补光对火龙果的开花数量有影响
(2)夜晚补光 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3)补光 环境
(4)人工辅助授粉
【解析】(1)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再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本探究科研人员提出的问题是:夜晚补光对火龙果的开花数量有影响吗?针对该问题,做出的假设应该是:夜晚补光对火龙果的开花数量有影响(夜晚补光对火龙果的开花数量有影响)。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探究是以“夜晚是否补光”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探究中,统计火龙果植株上的开花数量时,甲、乙两组的火龙果植株的数量需要相同是问了保证单一变量;足够多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补光条件下火龙果的开花数量更多。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本实验中,光照条件的变化会影响火龙果花的形成,说明了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受环境条件(例如恶劣的天气)的影响,在火龙果开花期间,会出现传粉不足的现象;为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可以对火龙果的花朵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从而提高火龙果的结果率。
5.某生物兴趣小组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后,觉得含洗洁精、洗手液等洗涤用品的生活污水可能对河流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他们通过查资料发现,许多沉水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例如水蕴草。他对洗洁精是否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以及水蕴草是否对水质有净化作用进行了探究,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
(1)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说明,该变量对水蚤心率 影响。(填“有”或“没有”)
(2)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 。
(3)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小林得出结论:①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②水蕴草能 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填“增强”或“减弱”)
(4)根据上述探究结果,为减少水质污染,你应该怎样做?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洗洁精 有
(2)减小误差,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3)减弱
(4)减少洗洁精的使用
【解析】(1)A组(清水100毫升)和B组(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是一组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洗洁精,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根据A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可知,B组的心率更低,说明:洗洁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2)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减小误差,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A组和B组对照,B组的心率更低;而B组和C组对照,C组的心率更高。可见,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小林得出的结论是:①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②水蕴草能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4)根据上述探究结果可知洗洁精会影响生物的健康。所以,为减少水质污染,我们应该减少洗洁精的使用。(写1条,合理即可)
6.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检测消毒液能否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了水和 ;牛肉汁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入 作为凝固剂。
(2)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 。
(3)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 。理论上C组的实验结果是 。
(4)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B组的菌落数量少于A组,说明 。
【答案】(1)有机物 琼脂
(2)单一变量
(3)菌落 不出现菌落
(4)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解析】(1)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常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牛肉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提供水分和有机物。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时,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菌落,理论上C组的实验结果是没出现菌落,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对照实验。
(4)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B组的菌落数量少于A组,那么说明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7.下面是有关“酸菜”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分析并作答:
酸菜是利用乳酸菌(厌氧菌)发酵获得的食品。每到深秋,很多家庭会选恰当的时间,将白菜等蔬菜进行腌渍,制作过冬食用的酸菜。整个操作过程要求在无油、无面粉、无杂菌的状态中进行,加盖并密封。
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酸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如果食用了过多的亚硝酸盐,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一般亚硝酸盐一次性食入300~500毫克,会出现皮肤和嘴唇青紫、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腹胀抽搐、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重症者可出现昏迷、痉挛和惊厥,甚至危及生命。
有人提出在制作酸菜时可以加入维生素C,以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辽辽、宁宁、小鞍和大山四位同学组成的实验小组对此产生了疑问:在酸菜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能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吗?他们就“在酸菜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得到了以下相关实验数据:
(备注:发酵温度一直保持在15℃)
(1)与酿制酒酿时利用的酵母菌相比,乳酸菌的结构特点是 。
(2)该实验探究过程中,应保持食盐品种、盐水浓度、坛子材质和大小、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式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相同,其目的是为了 。
(3)制作酸菜时,应加盖并密封。这样做蕴含了丰富的科学道理:既可以达到发酵所需要的 (选填“有氧”或“无氧”)条件,又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
(4)由上面实验数据可知: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着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
(5)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在酸菜发酵过程中, 。
(6)实验结束后,该小组的同学提出本实验具有偶然性。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该实验小组还应 。
【答案】(1)无成形的细胞核
(2)控制单一变量
(3)无氧
(4)先上升后下降
(5)维生素C能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6)增加重复次数
【解析】(1)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因此,与酿制酒酿时利用的酵母菌相比,乳酸菌的结构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2)在对照实验中,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探究过程中,应保持食盐品种、盐水浓度、坛子材质大小、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式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相同,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制作酸菜时,应加盖并密封,这样做蕴含了丰富的科学道理,既可以达到发酵所需要的无氧条件,又可以避免其他微生物进入。
(4)由上面实验数据可知:不同时期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着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使制作的酸菜有利于人体健康,应使泡菜充分发酵,并使用盐水浓度较高的盐水。
(5)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在酸菜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可以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6)实验结束后,该小组有同学提出本实验具有偶然性,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该实验小组还应增加重复实验。
8.为了探究酸雨对水稻的影响,生物兴趣组的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成不同pH值的溶液模拟酸雨溶液,探究其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请完善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①将5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C、D、E。
②先在5个培养皿里各铺一块小纱布,并分别均匀撒上饱满程度相同的30粒水稻种子,然后再用小纱布盖好。
③向A培养皿中均匀喷洒清水(pH=7)5mL,使之刚好将要淹没种子。
④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6、pH=5、pH=4、pH=3的“模拟酸雨”各 mL。(pH值表示溶液酸碱度,当pH=7,为中性;当pH<7,为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
⑤盖上培养皿,将它们都放在适于种子萌发的环境里。
⑥每天定时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共观察7天。测量芽长,绘制柱状图。
(2)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 。
(3)据图分析,“酸雨”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有 作用。(填“促进”“抑制”或“没有影响”)
(4)请你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种子每天的发芽数,统计发芽率。
【答案】(1)5
(2)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
(3)抑制
(4)参考表格如下:
【解析】(1)④实验是探究不同pH值的溶液(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故A、B、C、D、E五组实验中,除溶液的pH值外,其他实验条件应保持相同。因此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6、pH=5、pH=4、pH=3的“模拟酸雨”各5mL。
(2)实验除模拟酸雨溶液的pH值外,其他实验条件应保持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模拟酸雨溶液的pH值。
(3)由图可知,pH=7(中性)时,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最长,并随着pH值的减小(酸性变强),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越变越短。因此“酸雨”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有抑制作用。
(4)记录种子每天的发芽数,统计发芽率表格设计如下:
9.许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疫苗在广泛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用A、B两组小鼠做如图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科学有效,选择的A组小鼠和B组小鼠应满足 (至少写出两点)。B组小鼠第一步的处理方法是 。
(2)有同学提出为了节约实验材料,每组只用1只小鼠做实验。他的提议是否合理?试分析说明: 。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疫苗相当于 ,群体接种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剂,请结合“疫苗接种后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图”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 。
【答案】(1) 大小相同、健康状况相同(或性别相同,同一品种等) 不注射X疫苗/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2)不合理,实验材料过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误差比较大
(3) 保护易感人群 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解析】(1)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此,选择的A组小鼠和B组小鼠应满足大小相同、健康状况相同等。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该实验中A组小鼠注射X疫苗,是实验组;则B组不注射X疫苗(或注射生理盐水),形成对照。
(2)实验的样本数量要合理,需做重复实验的要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要进行求平均值等,这要些要求都是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让实验结论有说服力。因此用1只小鼠做实验不合理,因为实验材料过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误差比较大。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①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②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因此接种疫苗相当于保护易感人群。由图可以看出,第二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更多,因此,“群体接种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剂”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
10.红彩瑞猎蝽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能捕食棉花和水稻上的多种害虫。已知27℃为猎蝽的常用饲养温度,若环境温度过高,会影响其生存,极端高温甚至会导致迅速死亡。为更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天敌物种,某研究团队对红彩瑞猎蝽开展了系列研究。
(1)实验一:短时高温条件对红彩瑞猎蝽生存能力的影响
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如表:
①设置组别1的目的是 。
②本实验中避免实验偶然性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
③为进一步确定影响红彩瑞猎蝽成活率的精确温度,研究团队在 温度范围内增设梯度。
(2)实验二:探究不同高温条件下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幼虫捕食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在不同的猎物密度条件下,红彩瑞猎蝽捕食量最大的温度均为 。
②利用捕食性天敌进行害虫防治与农药防治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
综合以上实验结论,在夏季炎热天气将红彩瑞猎蝽防治斜纹夜蛾时,释放红 彩瑞猎蝽的时间应尽量挑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免持久暴露在高温条件下而影响红彩瑞猎蝽的 。
【答案】(1) 对照作用 每个温度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猎蝽等 33~36℃
(2)33℃ 不污染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捕食能力和存活率
【解析】(1)①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由题干所知,已知27℃为猎蝽的常用饲养温度,故设置组别1是对照组,起到对照作用。
② 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 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实验中的每个温度设4个重复组,每个重复5头猎蝽。
③由题干,已知27℃为猎蝽的常用饲养温度,若环境温度过高,会影响其生存,极端高温甚至会导致迅速死亡。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为33℃,红彩瑞猎蝽存活率100%,而温度,36℃时,红彩瑞猎蝽的存活率只有95.23%,进一步确定影响红彩瑞猎蝽成活率的精确温度,研究团队在33℃~36℃内增设梯度。
(2)①由图可知,在33℃下,红彩瑞猎蝽捕食量最大,39℃下,红彩瑞猎蝽捕食量最小。
②利用捕食性天敌进行害虫防治,属于生物防治,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专一性强,控制害虫持久;不污染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害虫的天敌(保障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由实验一可知,随着温度的增高,红彩瑞猎蝽的存活率不但越来越低,而且捕食斜纹夜蛾幼虫的能力也随温度增高有所下降,故在夏季炎热天气将红彩瑞猎蝽防治斜纹夜蛾时,释放红彩瑞猎蝽的时间应尽量挑选在清晨或傍晚。
11.馒头是我们的主要食品,它的制作离不开面粉发酵。小林同学在学习相关生物知识后,知道一些水果表面的“白霜”中存在酵母菌,就尝试利用这些天然酵母菌发面,制作果味馒头。下面是小林同学制作馒头的过程记录单,请将该记录单补充完整。
实践目的
(1)酵母菌属于 (填“细菌”或“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我想利用水果表面的天然酵母菌制作果味馒头。
菌种选择
(2)将葡萄和番茄表皮上的酵母菌分别与葡萄糖溶液混合,检测它们的发酵能力,结果如图。因为葡萄组 ,我选择用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来发面。
馒头制作
(3)和面时要用温水,如果用开水,会使酵母菌 ,影响后续发面过程。
我尝试在23℃、28℃和33℃条件下发面,由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 (填气体名称),面团膨大至原来的1.4、1.7和1.8倍。经过蒸制过程,馒头制作完成。打开锅盖后,闻到了轻微的酒味儿,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了还产生了 。
品鉴与反思
(4)邀请同学们品尝我的劳动成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如下表。
结合面团膨大情况和评价结果,我认为最适宜的发面温度为28℃,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一条理由: 。除了温度外,在原料或制作步骤方面可能会影响馒头品质的因素还有 (填一点即可),我将进一步开展实践探究。
【答案】(1)真菌
(2)剩余葡萄糖量较少,发酵能力更强
(3)被高温杀死 二氧化碳 酒精
(4)同意,在温度为28℃时,馒头的松软度、风味、外观高于其他温度 酵母菌的品种/面粉的质量/制作工艺
【解析】(1)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2)分析图示可知,葡萄组剩余的葡萄糖量比番茄组少,说明葡萄上的酵母菌发酵能力更强;因此选择用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来发面。
(3)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用温水和面,温度适宜,酵母菌繁殖快;如果用开水发面,会将酵母菌烫死。
蒸馒头或者制作面包时,需要在面粉里加一些酵母菌,其原因就是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遇热膨胀,蒸熟的馒头和面包就会暄软。因此,在23℃、28℃和33℃条件下发面,由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二氧化碳,面团膨大至原来的1.4、1.7和1.8倍。经过蒸制过程,馒头制作完成。打开锅盖后,闻到了轻微的酒味儿,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了还产生了酒精。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温度为28℃时,馒头的松软度、风味、外观都高于其他温度,因此,最适宜的发面温度为28℃。
除了发酵温度会影响馒头的品质外,制作工艺、面粉的质量、酵母菌的品种都会影响馒头的外观、口感。
12.火龙果是海南省常见的一种水果,其营养丰富。火龙果耐热耐旱,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火龙果的抗旱能力,选择了健康且生长一致的一年生火龙果盆栽苗200盆,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正常浇水(隔3天每盆浇水500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第112天(16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作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 。每组有苗100盆,统计各项指标时应计算检测数据的 。
(2)第112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 ,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 (填“轻”或“重”)。
(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明显增加、根数 ,扩大了根与土壤的 ,从而使根尖的成熟区可吸收更多水分。
(4)实验证明火龙果具有 的特性,与其该特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答案】(1)水分 平均值
(2)79.3% 轻
(3)增多 接触面积
(4)抗旱 根长、根数多、叶特化刺、茎储水能力强
【解析】(1)对照组正常浇水,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可见本实验的变量是水分。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常要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减少误差,提高可信度,所以本实验统计各项指标时应计算检测数据的平均值,而且实验盆数不能过少,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由表格中茎含水量的实验组数据可知,第112天实验组的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79.3%。第112天后实验组中茎失水程度为89.1%-79.3%=9.8%,土壤的失水程度为81.4%-15.6%=65.8%,所以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轻。
(3)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或根毛区,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对照组火龙果的根长为26.7cm,根数为16.7条,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为41.7cm,根数为32.8条,所以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增加,根数增多,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根尖的成熟(根毛)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4)实验证明干旱处理的火龙果依然能生存下来,干旱促使火龙果增加自己的根长与根数,从土壤中吸收并利用水分,所以火龙果具有抗旱/耐旱的特性,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与其该特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根长、根数多、叶特化刺、茎储水能力强等。
13.“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陕西人无论什么时候吃面都想着就一瓣蒜。大蒜的辛辣味能够给清淡的面条增添一丝独特的风味。还有一种说法是大蒜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杀死肠胃中的病菌,预防肠胃炎的发生。为探究大蒜是否有抑菌的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大肠杆菌,用来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①新鲜大蒜压成蒜泥,双层纱布包住挤压过滤,作为100%大蒜提取液;
②用无菌水将100%大蒜提取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0%、25%稀释液;
③吸取等量不同浓度的大蒜提取液,分别滴在制备好的大肠杆菌培养皿中;
④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
⑤照相记录抑菌圈大小(如图1),并测量其直径(如图2)。
请分析回答:
(1)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
(2)为使实验更加严谨,需要选取等量的 (填“自来水”或“无菌水”)置于培养皿中作为对照。
(3)本实验通过测量 研究大蒜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据图2可知,效果最佳的是 。
(4)若想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则应对上述实验步骤进行相应修改。一是要把第②步改为:将100%大蒜提取液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中处理相同时间;二是要把第③步改为: ;其它操作不变。
(5)科学研究表明,大蒜中主要的抑菌成分是大蒜素。完整的大蒜瓣破坏后才会形成大蒜素。大蒜素活性会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根据以上资料,请写出在生活中能充分发挥大蒜抑菌效果的食用方法: 。(写一条即可)
【答案】(1)大蒜提取液的浓度
(2)无菌水
(3)抑菌圈的直径 100%大蒜提取液
(4)吸取等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提取液,分别滴在制备好的大肠杆菌培养液中
(5)生食、切碎、及时食用等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是否有抑菌作用;本实验设置不同浓度大蒜提取液来进行实验,其它条件均相同。由此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浓度大蒜提取液。
(2)为使实验更加严谨,要设置空白对照,则需要选取等量的无菌水置于培养皿中作为对照。
(3)大蒜对大肠杆菌是否具有抑菌作用是 通过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来反映的。图1中加入大蒜提取液后,周围出现了抑菌圈,则说明在大蒜提取液周围的细菌较少甚至没有,可以说明大蒜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抑菌圈范围越大,则说明抑菌效果越好,据图2可知100%大蒜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最大,抑菌效果最佳。
(4)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验。所以同学们想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单一变量是温度,大蒜提取液的浓度要相同,那么(2)实验第二步改为:将100%大蒜提取液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例如“0℃、常温、100℃”)中处理相同时间;第三步改为:吸取等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提取液,分别置于制备好大肠杆菌培养皿中。
(5)因为完整的大蒜瓣破坏后才会形成大蒜素,大蒜素活性会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所以充分发挥大蒜抑菌效果的食用方法是:切碎、生吃、及时食用。
14.某兴趣小组发现,放学以后,我市大多中小学生喜欢到学校附近商店购买零食,据多位店主介绍其中以辣条销售最好。辣条以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有些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购买辣条食用,某组员不禁要问:难道辣条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现以仓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材料:辣条、仓鼠10只、仓鼠的主食——鼠粮、水、可关仓鼠的笼子等)
(一)提出问题: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吗?
(二)作出假设: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三)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
(1)该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2)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的原因是 。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4)结合实验结论,请给我市中小学生提出建议: 。(合理即可)
【答案】(1) 辣条 形成对照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辣条会对仓鼠身体有伤害
(4)平时少吃或不吃辣条
【解析】(1)分析该实验设置可知,该实验是以辣条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辣条对仓鼠有无危害;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2)实验对象的数量过少,实验结果容易出现偶然性;为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通常采用增加实验对象的方法。因此每组用10只仓鼠,而不是只用1只仓鼠进行实验。
(3)从实验结果来看,辣条对仓鼠的身体有伤害。
(4)实验已经证明辣条对身体有伤害,因此,为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应该建议我市中小学生少吃或不吃辣条。
15.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中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某兴趣小组发现蚯蚓生活在池塘边或者庭园、菜园、耕地等阴暗潮湿的土壤中,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蚯蚓,该装置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然后分别统计两种环境中的蚯蚓的数量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
(2)实验中设置“木板”和“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设置 。
(3)重复此实验5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
(4)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如果要探究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应该把实验装置进行两处改动:①将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干燥土壤,② 。
(6)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蚯蚓? 。
【答案】(1)光/光照
(2)对照实验
(3)为了减小误差
(4)光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5)将透明玻璃板改为木板
(6)将蚯蚓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解析】(1)实验的设计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条件不同,故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实验的变量是光,需要设置除光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木板可以遮光,玻璃板不遮光,因此,实验中实验中设置“木板”和“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3)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5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4)分析图示数据统计,鼠妇大都集中在阴暗处,很少处于明亮处,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鼠妇适合生活在阴喑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5)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我认为还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把玻璃板换成(木板)黑纸板,这样就能保证水分是惟一的变量,排除了光照条件的影响。
(6)我们应该爱护动物,实验结束后,要将蚯蚓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16.下图所示为生物活动小组同学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设计装置,他们在纸盒两侧中央各放5只大小一样、活动状况相似的鼠妇。下表是实验记录,请你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该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3)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需要计算全班各组的 。
(4)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
【答案】(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光
(3)平均值
(4)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解析】(1)根据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可作出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按照图所示设置一边透明玻璃一边不透明黑纸板,盒内形成明亮和黑暗两种条件,所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光。
(3)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多实验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4)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17.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明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二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小明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B瓶正常燃烧,证明了萌发的种子 。
(2)实验二:在进行实验时,小明应先将C、D两相同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后,观察到装置【 】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
【答案】(1)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D 二氧化碳/CO2
【解析】(1)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分别放入两个装置中,可观察到装入萌发种子的装置里小蜡烛熄灭,而装有煮熟种子的装置里小蜡烛不熄灭。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而煮熟种子的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因此,实验结果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在装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C瓶)中,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而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装有清水的玻璃瓶(D瓶)中有二氧化碳,该装置里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能变蓝色。所以,两组实验对照后,实验结果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8.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做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试管做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在1号试管的X处应加入 。
(2)将三支试管放在37℃水浴保温10分钟,模拟的是人体 内的温度。
(3)如果用1号试管与3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人在吃馒头时应该 ,才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答案】(1)1、2 1 2ml唾液
(2)口腔
(3)细嚼慢咽
【解析】(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应适宜且相同,因此应该在1号试管的X处应加入2ml唾液,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1号试管为对照组。
(2)37℃是人体的口腔温度,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3号试管中馒头块,唾液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所以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才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19.为研究动物的行为,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图为“迷宫”示意图,表格中的数据是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小鼠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越来越 (填“多”或“少”)。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这种差异主要由 决定的。
【答案】(1)少
(2)学习
(3)遗传物质
【解析】(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鼠第一次获取食物取272秒,第二次取获取食物是199秒,第三次获取食物是96秒,所以得出的结果是小鼠尝试的次数越多,获取食物的时间越少。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
(3)若把小白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制的生活环境。这种学习能力的差异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0.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根据下表设置的条件来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快慢的环境因素。各组装置的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种植物,初始重量均为300克。各装置的放置处通风状况相同,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第一、二两组进行对照,可以探究 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该变量数值越大,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越 (填“多”或“少”)。
(2)第二组5小时后装置重量 (填“大于”或“小于”)第三组,说明高温可以 (填“促进”或“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
(3)兴趣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每组用一个装置进行实验,容易出现偶然性,得出的结果说服力还不够,想要更具有说服力,还要进行 。
(4)对于刚移栽的植物,往往通过降低其蒸腾作用来减少水分散失,从而提高成活率。根据对照实验第二、四组的结论,请提出提高刚移栽的植物幼苗成活率的具体措施: 。
【答案】(1)空气湿度 少
(2)小于 促进
(3)重复实验
(4)遮阴处理/傍晚移栽
【解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一组与第二组是以空气湿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散失的水分越少。
(2)植物的蒸腾作用受温度的影响,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二组与第三组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由图二可知,第二组(处于高温环境)5小时后装置重量小于第三组(处于低温环境),说明高温可以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
(3)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一次实验的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应该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4)减少水分散失能够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分析表格的实验设置可知,第二组、第四组是以光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结合图二,得出的结论是光能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无光环境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弱。由此给我们移栽植物的启示是:对刚移栽的植物进行遮阴处理、选择傍晚时移栽。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阴暗
20℃
干燥
纸盒右半侧
10只
明亮
20℃
潮湿
组别
施肥方式
不同施肥处理的影响
穗重(g)
芳樟醇含量(%)
色泽
A
不施肥
468.3
0.88
着色不均匀
B
有机肥+化肥
689.5
1.05
着色均匀
C
有机肥+化肥+微生物肥
728.5
0.31
着色均匀
组别
火龙果株数(株/公顷)
实验处理
开花数量(个/公顷)
甲
33000
正常夜晚
2640
乙
33000
夜晚补光
37950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结果(次/分钟)
第一分钟
第二分钟
第三分钟
A组
大小、发育状况相近的水蚤,每组10只
清水100毫升
观察、记录每只水蚤的心率,并计算每组平均值
194
185
190
B组
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00
90
81
C组
浸泡过水蕴草的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63
140
138
组别
A
B
C
培养皿号
1、2、3
1、2、3
1、2、3
实验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备用;关闭本班教室门窗。
②
喷洒某消毒液前,在本班教室内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在本班教室内均匀喷洒适量该消毒液1小时后,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不做处理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并记录培养基上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求各组平均值。
实验结果
?
?
?
组别
添加的物质
发酵时间内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第9天
第11天
第13天
1号坛
8%的盐水
加维生素C
0.3
1.7
1.4
1.2
1.0
0.6
2号坛
8%的盐水
无维生素C
0.5
2.0
1.8
1.6
1.5
1.2
组别
种子发芽数
发芽率(%)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A
B
C
D
E
组别
温度条件
处理方式
平均存活率
1
27℃
将红彩瑞猎蝽置于大小相同的塑料杯中,塑料杯底放一小块湿润的脱脂棉,每个温度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猎蝽,在上述温度条件下处理48h,然后转入27℃培养箱继续观察,每隔8h观察记录红彩瑞猎蝽的存活数量。
100%
2
30℃
100%
3
33℃
100%
4
36℃
95.23%
5
39℃
85.71%
6
42℃
66.67%
温度(℃)
感官评价(各项满分均为10分)
松软度
风味
外观
色泽
23
8.4
8.5
7.8
8.3
28
9.2
9.3
8.6
8.7
33
9.0
9.2
8.5
8.9
组别
0天
第112天
土壤含水量/%
茎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
茎含水量/%
根长/cm
根数/条
对照组
80.6
89.5
81.7
88.3
26.7
16.7
实验组
81.4
89.1
15.6
79.3
41.7
32.8
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4个月以后结果
甲组
各10只大小、生长状况、活动能力相同的仓鼠
普通鼠粮
10只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辣条与水一起磨碎,再用微波炉烘干,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原鼠粮一致)
4只已经死亡6只活动能力弱
时间(分)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明亮(只)
4
3
2
1
1
0
1
1
0
0
阴暗(只)
6
7
8
9
9
10
9
9
10
10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X
2mL清水
2mL唾液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部分变蓝
次数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272秒
第二次
199秒
第三次
96秒
环境条件
光照
温度/℃
空气湿度/%
第一组
有光
30
70
第二组
有光
30
30
第三组
有光
16
30
第四组
无光
30
3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 压轴题06 健康地生活(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压轴题06健康地生活原卷版docx、压轴题06健康地生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 压轴题05 生物圈中的人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压轴题05生物圈中的人原卷版docx、压轴题05生物圈中的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 压轴题04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压轴题04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原卷版docx、压轴题04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