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4年安徽阜阳市重点中学中考三模卷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阜阳市重点中学中考三模卷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共20页。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能隔绝氧气和水,阻止铁进一步被氧化
B. 甲醛溶液可以给海鲜产品保鲜
C. 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料
D.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2. 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不利于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是
A. 工业废水排入土壤B.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 推广制淀粉D. 将垃圾分类投放
3. 日本核污水排海行为人神共愤,排放地区可检测到放射性元素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B. 铯的元素符号为
C. 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D. 铯属于金属元素
4. 某退烧药的有效成分是布洛芬(化学式为)。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中,正确的
A. 属于有机物B. 含有一个氧分子
C. 布洛芬由23种元素组成D. 布洛芬由23个原子构成
5. 在配制稀硫酸并制备氢气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并规范的是
A. 量取浓硫酸B. 稀释浓硫酸
C. 制取氢气D. 收集氢气
6.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表演“五环魔术”,将其中一环加入碳酸钠溶液,再加入溴百里酚蓝试剂,呈现鲜亮的蓝色。下列有关碳酸钠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碳酸钠俗称小苏打
B. 碳酸钠溶液除油污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碳酸钠属于碱
D. 将试纸插入碳酸钠溶液中可检测其酸碱度
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相对应的用途,均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吸附性强,可用于净化水中异味
B. 钨导电性能良好,可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C. 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8.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缩小
B. 发现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立即使用灭火器灭火
C. 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D. 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的作用
9. 2024年4月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 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发生改变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0. 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野外生存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净化过程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
B. 该装置的净化原理为过滤
C. 塑料膜上的水分子停止运动,凝聚成水珠
D. 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水杯中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11.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12.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 饱和的溶液从降温到,有晶体析出
C.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杀菌消毒,具有不稳定性。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过氧化氢能杀菌消毒”是过氧化氢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文中涉及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硅B. 玻璃C. 塑料D. 金属
(3)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4)过氧化氢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时,得到过氧化氢浓度最大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
1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实验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用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装置D中若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15. 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其流程如图。
【资料卡片】,金、银不会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步骤①中所需玻璃仪器除烧杯和漏斗外,还需要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得到的滤渣是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16. 2024年5月1日,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正式开通运营,自此合肥轨道线网运营里程约210公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地铁轨道建设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开展了项目式探究。
【探究一】轨道材料
(1)地铁轨道的铁轨多使用铁合金而不用纯铁,是因为铁合金比纯铁__________(填“软”或“硬”)。工业采用融合法制合金,合金的形成需要先熔化,金属必须都是液态才能制成合金,也称为共熔。一种液态,一种气态的两种金属不能共熔且不能转化成合金。铁和其他三种金属的熔、沸点见下表,据此判断能与铁形成合金的金属是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模拟炼铁。
①请写出装置A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装置B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③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一种改进措施:__________。
探究二】车体材料
(3)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铝等金属与酸的反应。如图2,向的烧瓶内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剪取长约,宽约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分别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采集得到如图3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
①曲线对应的金属是__________。
②曲线在左右压强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实验前,小明打磨的金属条中有一种金属条打磨的不彻底,根据图像可推测其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7.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飞船返回着陆时主要靠制动,飞船携带的推进剂是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制动时的反应原理是。
(1)请写出的化学式:__________。
(2)若飞船返回时携带联氨,制动时联氨完全反应,求产生氮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能隔绝氧气和水,阻止铁进一步被氧化
B. 甲醛溶液可以给海鲜产品保鲜
C. 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料
D.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隔绝氧气和水,不能阻止铁进一步被氧化,故A错误;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给海鲜产品保鲜,故B错误;
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作调料,故C错误;
D、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故D正确。
故选:D。
2. 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不利于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是
A. 工业废水排入土壤B.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 推广制淀粉D. 将垃圾分类投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工业废水排入土壤,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尽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推广CO2制淀粉,能有效减少CO2排放,又能生成所需要的淀粉,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垃圾分类投放,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日本核污水排海行为人神共愤,排放地区可检测到放射性元素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B. 铯的元素符号为
C. 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D. 铯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 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铯原子序数为5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故A说法正确;
B、由元素周期 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则铯的元素符号为 Cs,故B说法正确;
C、由元素周期 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则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32.9,故C说法错误;
D、铯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4. 某退烧药的有效成分是布洛芬(化学式为)。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中,正确的
A. 属于有机物B. 含有一个氧分子
C. 布洛芬由23种元素组成D. 布洛芬由23个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布洛芬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说法正确;
B、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B说法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则布洛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错误;
D、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一个布洛芬分子由13+8+2=23个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5. 在配制稀硫酸并制备氢气实验中,下列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并规范的是
A. 量取浓硫酸B. 稀释浓硫酸
C. 制取氢气D. 收集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量取浓硫酸,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故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地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样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选项错误;
C、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将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液面下方,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氢气从长颈漏斗口逸散,故选项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表演“五环魔术”,将其中一环加入碳酸钠溶液,再加入溴百里酚蓝试剂,呈现鲜亮的蓝色。下列有关碳酸钠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碳酸钠俗称小苏打
B. 碳酸钠溶液除油污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碳酸钠属于碱
D. 将试纸插入碳酸钠溶液中可检测其酸碱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A说法错误;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而除去油污,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正确;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说法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相对应的用途,均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吸附性强,可用于净化水中异味
B. 钨的导电性能良好,可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C. 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A正确;
B、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不易熔断,故B错误;
C、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错误;
D、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
故选A。
8.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缩小
B. 发现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立即使用灭火器灭火
C. 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D. 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缩小,分子的体积不变。A不正确;
B、发现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立即切断电源,再使用灭火器灭火。B不正确;
C、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正确;
D、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起到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作用。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9. 2024年4月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 丁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发生改变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故A说法错误;
B、丁的化学式为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有单质参与,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4:2=1:1,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0. 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野外生存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净化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 该装置的净化原理为过滤
C. 塑料膜上的水分子停止运动,凝聚成水珠
D. 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水杯中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山泉水经过光照蒸发后水蒸气在塑料薄膜处冷凝,滴入水杯中,该装置原理为蒸馏,净化过程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故A说法错误;
B、山泉水经过光照蒸发后水蒸气在塑料薄膜处冷凝,滴入水杯中,该装置原理为蒸馏,不是过滤,故B说法错误;
C、微粒都是在不断运动,塑料膜上的水分子也在不断地运动,故C说法错误;
D、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水杯中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的是硬水,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均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既除去了杂质,又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在氧气中点燃,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被点燃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2.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 饱和的溶液从降温到,有晶体析出
C.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饱和的Na2CO3溶液从40℃降温到20℃,碳酸钠溶解度减小,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C、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溶质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20℃,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则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杀菌消毒,具有不稳定性。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过氧化氢能杀菌消毒”是过氧化氢的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文中涉及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硅B. 玻璃C. 塑料D. 金属
(3)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4)过氧化氢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时,得到过氧化氢浓度最大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
【答案】(1)化学性质 (2)C
(3)-1 (4)
(5)3.8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利用了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故填:化学性质;
【小问2详解】
A、硅是非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C符合题意;
D、金属属于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3详解】
H2O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
【小问4详解】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所以不稳定,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5详解】
由图像可知,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55%时,得到过氧化氢浓度最大时的温度是3.8℃,故填:3.8。
1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实验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用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装置D中若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长颈漏斗 ②. 2KClO32KCl+3O2↑ ③. 密度比空气大 ④.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解析】
【详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2)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C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装置D中若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15. 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其流程如图。
【资料卡片】,金、银不会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步骤①中所需玻璃仪器除烧杯和漏斗外,还需要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得到的滤渣是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合理即可)
(2)玻璃棒 (3) ①. ②. 置换反应
(4)铜和铁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小问2详解】
步骤①是过滤,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小问3详解】
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加入过量稀硫酸,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银、金和稀硫酸不反应,过滤,滤渣中含铜、银、金,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铜和过氧化氢、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金、银不反应,故滤液中含硫酸铜,故步骤③中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4详解】
步骤③中得到的滤渣是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
16. 2024年5月1日,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正式开通运营,自此合肥轨道线网运营里程约210公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地铁轨道建设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开展了项目式探究。
【探究一】轨道材料
(1)地铁轨道的铁轨多使用铁合金而不用纯铁,是因为铁合金比纯铁__________(填“软”或“硬”)。工业采用融合法制合金,合金的形成需要先熔化,金属必须都是液态才能制成合金,也称为共熔。一种液态,一种气态的两种金属不能共熔且不能转化成合金。铁和其他三种金属的熔、沸点见下表,据此判断能与铁形成合金的金属是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模拟炼铁。
①请写出装置A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装置B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③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一种改进措施:__________。
【探究二】车体材料
(3)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铝等金属与酸的反应。如图2,向的烧瓶内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剪取长约,宽约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分别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采集得到如图3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
①曲线对应的金属是__________。
②曲线在左右压强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实验前,小明打磨的金属条中有一种金属条打磨的不彻底,根据图像可推测其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 ①. 硬 ②.
(2) ①.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在导管口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3) ①. 铜 ②. 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减小 ③. e
【解析】
【小问1详解】
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故高铁铁轨多使用铁合金而不用纯铁,是因为铁合金比铁硬;工业采用融合法制合金,合金的形成需要先熔化,金属必须都是液态才能制成合金,也称为共熔。一种液态,一种气态的两种金属不能共熔且不能转化成合金。由表中数据可知,铁的熔点1535℃,低于铜、锰的沸点且大于铜、锰的熔点,当铁熔化时,Cu和Mn也熔化,因此铁与Cu和Mn能形成合金,而金属钠的沸点较低,在铁熔化时,温度达1535℃,此时金属钠已变成气态,无法与铁形成合金,故填:硬;Cu、Mn;
【小问2详解】
①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该装置缺失尾气处理装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在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故填:在导管口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小问3详解】
①由图可知,曲线a的压强不变,即没有气体放出,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曲线a对应的金属是铜,故填:铜;
②曲线c是压强变化最快的,金属活动性:Mg>Al>Zn>Fe>Cu,镁最活泼,故镁与稀盐酸反应最剧烈,故曲线c对应的金属应是镁,在18s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在18s反应结束,温度逐渐冷却至室温,故压强下降,故填: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减小;
③从0~100s图像可推测e对应的金属打磨不彻底,是因为一开始压强几乎不变,说明没有气体生成,是金属氧化物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填:e。
17.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飞船返回着陆时主要靠制动,飞船携带的推进剂是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制动时的反应原理是。
(1)请写出的化学式:__________。
(2)若飞船返回时携带联氨,制动时联氨完全反应,求产生氮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解:设产生氮气的质量为。
答:产生氮气的质量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6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个氮原子,则4X中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
分别滴加稀盐酸
B
鉴别和固体
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触摸外壁
C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中少量的
在氧气中点燃
金属名称
熔点
1535
1083
1246
97.5
沸点
3000
2595
2061
883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
分别滴加稀盐酸
B
鉴别和固体
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触摸外壁
C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中少量的
在氧气中点燃
金属名称
熔点
1535
1083
1246
97.5
沸点
3000
2595
2061
883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能隔绝氧气和水,阻止铁进一步被氧化
B. 甲醛溶液可以给海鲜产品保鲜
C. 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料
D.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2. 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不利于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是
A. 工业废水排入土壤B.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 推广制淀粉D. 将垃圾分类投放
3. 日本核污水排海行为人神共愤,排放地区可检测到放射性元素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B. 铯的元素符号为
C. 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D. 铯属于金属元素
4. 某退烧药的有效成分是布洛芬(化学式为)。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中,正确的
A. 属于有机物B. 含有一个氧分子
C. 布洛芬由23种元素组成D. 布洛芬由23个原子构成
5. 在配制稀硫酸并制备氢气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并规范的是
A. 量取浓硫酸B. 稀释浓硫酸
C. 制取氢气D. 收集氢气
6.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表演“五环魔术”,将其中一环加入碳酸钠溶液,再加入溴百里酚蓝试剂,呈现鲜亮的蓝色。下列有关碳酸钠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碳酸钠俗称小苏打
B. 碳酸钠溶液除油污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碳酸钠属于碱
D. 将试纸插入碳酸钠溶液中可检测其酸碱度
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相对应的用途,均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吸附性强,可用于净化水中异味
B. 钨导电性能良好,可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C. 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8.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缩小
B. 发现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立即使用灭火器灭火
C. 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D. 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的作用
9. 2024年4月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 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发生改变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0. 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野外生存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净化过程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
B. 该装置的净化原理为过滤
C. 塑料膜上的水分子停止运动,凝聚成水珠
D. 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水杯中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11.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12.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 饱和的溶液从降温到,有晶体析出
C.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杀菌消毒,具有不稳定性。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过氧化氢能杀菌消毒”是过氧化氢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文中涉及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硅B. 玻璃C. 塑料D. 金属
(3)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4)过氧化氢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时,得到过氧化氢浓度最大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
1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实验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用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装置D中若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15. 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其流程如图。
【资料卡片】,金、银不会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步骤①中所需玻璃仪器除烧杯和漏斗外,还需要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得到的滤渣是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16. 2024年5月1日,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正式开通运营,自此合肥轨道线网运营里程约210公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地铁轨道建设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开展了项目式探究。
【探究一】轨道材料
(1)地铁轨道的铁轨多使用铁合金而不用纯铁,是因为铁合金比纯铁__________(填“软”或“硬”)。工业采用融合法制合金,合金的形成需要先熔化,金属必须都是液态才能制成合金,也称为共熔。一种液态,一种气态的两种金属不能共熔且不能转化成合金。铁和其他三种金属的熔、沸点见下表,据此判断能与铁形成合金的金属是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模拟炼铁。
①请写出装置A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装置B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③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一种改进措施:__________。
探究二】车体材料
(3)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铝等金属与酸的反应。如图2,向的烧瓶内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剪取长约,宽约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分别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采集得到如图3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
①曲线对应的金属是__________。
②曲线在左右压强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实验前,小明打磨的金属条中有一种金属条打磨的不彻底,根据图像可推测其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7.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飞船返回着陆时主要靠制动,飞船携带的推进剂是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制动时的反应原理是。
(1)请写出的化学式:__________。
(2)若飞船返回时携带联氨,制动时联氨完全反应,求产生氮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能隔绝氧气和水,阻止铁进一步被氧化
B. 甲醛溶液可以给海鲜产品保鲜
C. 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料
D.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隔绝氧气和水,不能阻止铁进一步被氧化,故A错误;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给海鲜产品保鲜,故B错误;
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作调料,故C错误;
D、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故D正确。
故选:D。
2. 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不利于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是
A. 工业废水排入土壤B.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 推广制淀粉D. 将垃圾分类投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工业废水排入土壤,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尽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推广CO2制淀粉,能有效减少CO2排放,又能生成所需要的淀粉,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垃圾分类投放,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日本核污水排海行为人神共愤,排放地区可检测到放射性元素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B. 铯的元素符号为
C. 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D. 铯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 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铯原子序数为5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故A说法正确;
B、由元素周期 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则铯的元素符号为 Cs,故B说法正确;
C、由元素周期 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则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32.9,故C说法错误;
D、铯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4. 某退烧药的有效成分是布洛芬(化学式为)。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中,正确的
A. 属于有机物B. 含有一个氧分子
C. 布洛芬由23种元素组成D. 布洛芬由23个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布洛芬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说法正确;
B、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B说法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则布洛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错误;
D、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一个布洛芬分子由13+8+2=23个原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5. 在配制稀硫酸并制备氢气实验中,下列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并规范的是
A. 量取浓硫酸B. 稀释浓硫酸
C. 制取氢气D. 收集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量取浓硫酸,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故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地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样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选项错误;
C、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将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液面下方,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氢气从长颈漏斗口逸散,故选项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表演“五环魔术”,将其中一环加入碳酸钠溶液,再加入溴百里酚蓝试剂,呈现鲜亮的蓝色。下列有关碳酸钠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碳酸钠俗称小苏打
B. 碳酸钠溶液除油污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碳酸钠属于碱
D. 将试纸插入碳酸钠溶液中可检测其酸碱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A说法错误;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而除去油污,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正确;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说法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相对应的用途,均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吸附性强,可用于净化水中异味
B. 钨的导电性能良好,可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C. 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A正确;
B、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不易熔断,故B错误;
C、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错误;
D、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
故选A。
8.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缩小
B. 发现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立即使用灭火器灭火
C. 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D. 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缩小,分子的体积不变。A不正确;
B、发现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立即切断电源,再使用灭火器灭火。B不正确;
C、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正确;
D、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起到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作用。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9. 2024年4月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 丁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发生改变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故A说法错误;
B、丁的化学式为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有单质参与,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4:2=1:1,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0. 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野外生存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净化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 该装置的净化原理为过滤
C. 塑料膜上的水分子停止运动,凝聚成水珠
D. 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水杯中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山泉水经过光照蒸发后水蒸气在塑料薄膜处冷凝,滴入水杯中,该装置原理为蒸馏,净化过程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故A说法错误;
B、山泉水经过光照蒸发后水蒸气在塑料薄膜处冷凝,滴入水杯中,该装置原理为蒸馏,不是过滤,故B说法错误;
C、微粒都是在不断运动,塑料膜上的水分子也在不断地运动,故C说法错误;
D、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水杯中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的是硬水,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均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既除去了杂质,又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在氧气中点燃,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被点燃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2.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 饱和的溶液从降温到,有晶体析出
C.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饱和的Na2CO3溶液从40℃降温到20℃,碳酸钠溶解度减小,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C、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溶质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20℃,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则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杀菌消毒,具有不稳定性。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过氧化氢能杀菌消毒”是过氧化氢的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文中涉及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硅B. 玻璃C. 塑料D. 金属
(3)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4)过氧化氢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时,得到过氧化氢浓度最大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
【答案】(1)化学性质 (2)C
(3)-1 (4)
(5)3.8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利用了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故填:化学性质;
【小问2详解】
A、硅是非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C符合题意;
D、金属属于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3详解】
H2O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
【小问4详解】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所以不稳定,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5详解】
由图像可知,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55%时,得到过氧化氢浓度最大时的温度是3.8℃,故填:3.8。
1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实验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用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装置D中若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长颈漏斗 ②. 2KClO32KCl+3O2↑ ③. 密度比空气大 ④.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解析】
【详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2)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C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装置D中若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15. 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其流程如图。
【资料卡片】,金、银不会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步骤①中所需玻璃仪器除烧杯和漏斗外,还需要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得到的滤渣是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合理即可)
(2)玻璃棒 (3) ①. ②. 置换反应
(4)铜和铁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小问2详解】
步骤①是过滤,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小问3详解】
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加入过量稀硫酸,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银、金和稀硫酸不反应,过滤,滤渣中含铜、银、金,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铜和过氧化氢、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金、银不反应,故滤液中含硫酸铜,故步骤③中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4详解】
步骤③中得到的滤渣是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
16. 2024年5月1日,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正式开通运营,自此合肥轨道线网运营里程约210公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地铁轨道建设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开展了项目式探究。
【探究一】轨道材料
(1)地铁轨道的铁轨多使用铁合金而不用纯铁,是因为铁合金比纯铁__________(填“软”或“硬”)。工业采用融合法制合金,合金的形成需要先熔化,金属必须都是液态才能制成合金,也称为共熔。一种液态,一种气态的两种金属不能共熔且不能转化成合金。铁和其他三种金属的熔、沸点见下表,据此判断能与铁形成合金的金属是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模拟炼铁。
①请写出装置A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装置B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③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一种改进措施:__________。
【探究二】车体材料
(3)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铝等金属与酸的反应。如图2,向的烧瓶内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剪取长约,宽约的镁、铝、锌、铜、铁金属条,打磨后分别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采集得到如图3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
①曲线对应的金属是__________。
②曲线在左右压强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实验前,小明打磨的金属条中有一种金属条打磨的不彻底,根据图像可推测其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 ①. 硬 ②.
(2) ①.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在导管口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3) ①. 铜 ②. 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减小 ③. e
【解析】
【小问1详解】
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故高铁铁轨多使用铁合金而不用纯铁,是因为铁合金比铁硬;工业采用融合法制合金,合金的形成需要先熔化,金属必须都是液态才能制成合金,也称为共熔。一种液态,一种气态的两种金属不能共熔且不能转化成合金。由表中数据可知,铁的熔点1535℃,低于铜、锰的沸点且大于铜、锰的熔点,当铁熔化时,Cu和Mn也熔化,因此铁与Cu和Mn能形成合金,而金属钠的沸点较低,在铁熔化时,温度达1535℃,此时金属钠已变成气态,无法与铁形成合金,故填:硬;Cu、Mn;
【小问2详解】
①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该装置缺失尾气处理装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在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故填:在导管口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小问3详解】
①由图可知,曲线a的压强不变,即没有气体放出,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曲线a对应的金属是铜,故填:铜;
②曲线c是压强变化最快的,金属活动性:Mg>Al>Zn>Fe>Cu,镁最活泼,故镁与稀盐酸反应最剧烈,故曲线c对应的金属应是镁,在18s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在18s反应结束,温度逐渐冷却至室温,故压强下降,故填: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减小;
③从0~100s图像可推测e对应的金属打磨不彻底,是因为一开始压强几乎不变,说明没有气体生成,是金属氧化物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填:e。
17.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飞船返回着陆时主要靠制动,飞船携带的推进剂是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制动时的反应原理是。
(1)请写出的化学式:__________。
(2)若飞船返回时携带联氨,制动时联氨完全反应,求产生氮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解:设产生氮气的质量为。
答:产生氮气的质量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6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个氮原子,则4X中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
分别滴加稀盐酸
B
鉴别和固体
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触摸外壁
C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中少量的
在氧气中点燃
金属名称
熔点
1535
1083
1246
97.5
沸点
3000
2595
2061
883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
分别滴加稀盐酸
B
鉴别和固体
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触摸外壁
C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中少量的
在氧气中点燃
金属名称
熔点
1535
1083
1246
97.5
沸点
3000
2595
2061
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