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热点03 全国2023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热点03 全国2023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第1页
    热点03 全国2023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第2页
    热点03 全国2023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热点03 全国2023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热点03 全国2023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原卷版),共12页。

    热点指引
    热点概述
    ——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概况
    ——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名师解读
    热点集训(40分钟)
    【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
    2023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地震和地质灾害为主,干旱、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沙尘暴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紧急转移安置334.4万人次;倒塌房屋20.9万间,严重损坏62.3万间,一般损坏144.1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539.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454.5亿元。与近5年均值相比,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下降24.4%、2.8%和37.2%,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96.9%、12.6%。
    【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一、全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布不均,“北重南轻”格局明显。1–3月,除西南地区冬春连旱、西藏林芝重大雪崩灾害外,全国灾情总体相对平稳。初夏,河南等地出现连阴雨天气,给夏收造成不利影响。进入主汛期,超强台风“杜苏芮”、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辽流域严重暴雨洪涝等重大灾害相继发生。12月中旬山西等地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甘肃、青海两省重大人员伤亡。北方、南方因灾倒塌房屋数量占全国总损失比例分别为92.2%、7.8%,直接经济损失占比分别为73.7%、26.3%。
    二、华北、东北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局地山洪地质灾害突发。202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2.9毫米,较常年偏少3.9%,出现区域暴雨过程35次。5月底至6月初,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与小麦成熟收获期叠加重合,造成较大范围农作物受灾。“七下八上”期间,受“杜苏芮”台风残留云系影响,华北、东北相继出现极端暴雨天气,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造成京津冀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松花江流域发生严重汛情灾情,造成黑龙江、吉林等地受灾严重。西南、西北等局地山洪地质灾害多点散发,四川、重庆、陕西等地人员伤亡较大。全年洪涝灾害共造成5278.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09人,倒塌房屋1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45.7亿元。此外,全国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666起,灾害级别以小型为主,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南等地区。
    三、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偏少、登陆强度偏强,带来多场极端强降雨。202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7个台风生成,较常年显著偏少,其中6个登陆我国,较常年略偏少。台风“杜苏芮”登陆期间给浙江、福建带来大暴雨,引发局地山洪和部分城市内涝,登陆后北上,环流在陆地长时间维持,造成华北、黄淮、东北等多地出现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台风“苏拉”登陆时在冷空气配合下,给广东、广西带来大范围大暴雨;台风“海葵”登陆后残涡长时间影响华南地区,福建、广东多地多站点降水突破历史极值。2023年,台风灾害共造成1131.6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2人,倒塌房屋7000余间,直接经济损失474.9亿元。
    四、我国大陆中强震明显偏弱,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2023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11次,较历年年均水平明显下降,其中6.0级以上地震2次,较历年年均水平亦有所减少。山东平原5.5级地震造成2900余间房屋损坏,部分基础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甘肃、青海两省151人死亡,983人受伤,倒塌房屋7万间,严重损坏房屋9.9万间,一般损坏房屋25.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46.12亿元。

    五、西南、北方、西北等地出现阶段性干旱,灾情总体轻于常年。2023年,我国先后发生西南冬春连旱、北方局地夏旱、西北地区伏秋旱,灾情总体偏轻。年初,西南大部降水偏少,特别是云南1–5月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五成。5–6月,华北、黄淮高温过程多、极端性显著,东北西部降水偏少2–3成。6–8月,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大部、青海南部等地降水和区域内河流来水量偏少,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出现临时困难。2023年,干旱灾害造成2097.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803.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5.5亿元。
    六、风雹灾害多点散发,江苏等地遭受强对流天气影响。2023年,全国共出现3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较近5年同期均值偏少,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国共有1100余个县(市、区)遭受风雹灾害影响,广泛分散在华北、黄淮、西北、西南等地。全年共观测记录到26个龙卷风,其中强龙卷风9次,显著高于多年平均次数。江苏盐城、宿迁、南通等地龙卷风灾害造成14人死亡。2023年,风雹灾害共造成605.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5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74.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7.3亿元。此外,全年有17次沙尘天气影响我国。
    七、东北华北遭受低温冷冻和雪灾,西藏林芝发生严重雪崩灾害。2023年,全国共遭受31次冷空气过程影响,其中寒潮过程8次。11月5–7日、21–24日冷空气强度达寒潮,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出现强降雪。12月13–16日冷空气强度达强寒潮,河北、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共有18个站日最低气温跌破建站以来12月历史极值,中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造成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受灾。此外,1月17日西藏林芝派墨公路发生雪崩,造成28人死亡,为我国近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雪崩灾害。2023年,低温冷冻和雪灾共造成322.5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3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19.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2亿元。
    八、森林草原火灾起数处历史低位,形势总体平稳。2023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28起,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广西、云南4省(区),因灾死亡2人;共发生草原火灾15起,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因灾死亡1人。森林草原火灾起数处于历史低位,森林火灾、草原火灾起数较近5年均值分别下降77.5%、46.8%。
    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最剧烈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的国家。从台风、暴雨、洪涝、泥石流,到高温、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再到低温、雪灾、地震、沙尘暴……每年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都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积极主动地应对这些挑战才能深化对地球系统的科学理解,适应全球变化,减小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时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其成因有着特定条件,其发生有着各自的地理区域,运用新技术手段,积极参与防灾抗灾和减灾活动,可最大程度地减小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复习自然灾害部分要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以及相互联系。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不同的问题,梳理基础知识,强化综合思维。
    热点集训03 全国2023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选择题:共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2002-2021年大兴安岭森林过火面积和火灾次数的月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春季,大兴安岭林火高发的气象条件有( )
    ①大风天气多 ②暖锋影响大 ③气温回升快 ④枯枝落叶多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2.9月林火次数多但过火面积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可燃物不足 B.人类活动少C.沙尘影响大D.前期降水多
    2023年4月11日,受南下冷空气大风影响,沙尘暴肆虐北方大部分地区。受近地面海上东北风回流影响,使得本已经从西往东到海上去的沙尘继续南下,浙江杭州、绍兴、舟山等地正好受到风向和冷空气路径的影响。下图为4月12日6时浙江省空气质量指数(AQI)实时数据。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与杭州、绍兴相比,此时舟山空气质量指数偏低的原因可能是舟山( )
    A.强对流天气 B.空气湿度大C.工业废气少D.晴朗多大风
    4.杭州师生在野外研学应做的防风防沙准备是( )
    A.及时关闭门窗,屋内开启空调B.佩戴纱巾、口罩等防护用具
    C.做好室内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D.禁止开车,确保交通安全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面沉降、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互相转化,协同发生,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复杂的黄土地质灾害链(下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图示黄土地质灾害演化的先后顺序一般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6.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多的内在原因是( )
    A.地形坡度较大 B.季风气候明显C.地表植被稀少D.黄土直立性强
    下图为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主要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互联网
    8.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和田地区位于我国新疆最南端,是全国沙尘暴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下图示意和田地区各月沙尘暴出现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
    9.和田地区春季沙尘暴多发,主要是因为春季该地区( )
    ①气温降低,西北风强劲②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③冷空气活动频繁④石漠化严重,土质松软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10.和田地区沙尘暴平均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及原因分别为( )
    A.冬季大气稳定度高B.春季冷空气势力强
    C.冬季地面风力较强D.春季沙尘来源地多
    2023年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8次。其中大陆发生5级以上地震11次,包括1月30日新疆沙雅6.1级和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两次6级以上地震;海域发生5级以上地震4次,台湾发生5级以上地震3次。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以下关于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 B.地震与滑坡、泥石流无关
    C.地震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合理造成 D.积石山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2.积石山地震发生后,当地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防止坡面崩塌 B.修筑护坡工程,加固坡面
    C.及时抢修道路,便于救援 D.加强灾情预警、预报工作
    13.剧烈地震发生时,高楼层居民应立即采取的紧急避防措施是( )
    A.乘电梯逃生 B.蹲在内承重墙墙角
    C.打电话报警 D.站到阳台呼救
    2023年9月5日17时台风“海葵”在福建省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读图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下列各天气系统中,台风“海葵”属于( )
    A.B.C.D.
    15.下图为受本次台风影响,某地拍到的树木倒伏照片,树木整齐地倒向了西南方向。图中树木被折断时,该观测点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卡努水汽输送、地形综合作用等影响,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这次极端降雨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据初步统计,超过50000公顷的农田被淹没,其中成灾19400公顷、绝收5500公顷。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在暴雨中,快捷而准确的监测洪水淹没面积宜采用( )
    A.地理信息系统技术B.遥感技术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D.多媒体技术
    17.统计受灾情况,估算农业损失,辅助灾后救助宜采用( )
    A.GIS技术 B.RS技术C.GNSS技术D.5G技术
    海南省地处我国南部,四面环海,素有“台风走廊”之称,是我国秋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频繁和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下图示意1949—2021年海南岛各地台风登陆频次。据此完成下面18-19小题。
    18.影响海南岛各地台风登陆频次的最关键因素是( )
    A.植被状况 B.地形地势C.台风路径D.纬度高低
    19.海南岛秋季更易出现超强台风登陆,其主要是由于( )
    A.洋面海温偏高 B.受反气旋控制C.日照时间较长D.快行冷锋过境
    广西受地形、岩性、断裂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境内地质灾害频发。下表为广西不同海拔范围地质灾害分布数量统计表,下图为广西不同坡向范围地质灾害分布数量图。完成下面20-22小题。
    20.广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A.东、西坡地质灾害分布数量差异最大B.海拔越高,各类地质灾害分布数量越少
    C.海拔越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越高D.北坡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
    21.广西不同坡向范围地质灾害分布数量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降雨 B.岩性C.人类工程活动D.海拔
    22.广西海拔200m以下范围地质灾害分布数量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起伏大②人类活动强度大③土地面积较广④雨季长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年12月20-22日,有“雪窝”之称的威海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冷流降雪,累计降雪量超过35cm,局部积雪超过50cm。据此,完成下面23-25小题。
    23.下列不属于威海“雪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南部陆地空气湿度大
    B.渤海冬季产生的大湖效应
    C.处于胶东半岛北侧海滨,背靠胶东山地丘陵
    D.高空强冷空气经洋面南下时遇到了洋面上的暖湿空气
    24.2023年12月威海出现近十年最大雪深的原因( )
    A.对流运动旺盛
    B.降雪期间偏北风势力弱,风速慢
    C.12月上旬渤海地区晴天多,水温较高
    D.准静止锋滞留时间长,降雪量大
    25.此次特大暴雪对该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 )
    ①地面辐射增强,使农作物免受冻害 ②冬季积雪增加,延长春汛
    ③增加土壤墒情,提高产量 ④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产品品质
    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
    壤中暴流是一种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水流过程,主要是由地下水位上升至透水性更强的上部土壤中形成侧向流动,或在低透水层上方出现瞬时饱和流的过程,是诱发自然灾害的重要产流机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26-27小题。
    26.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①土壤入渗率上层小下层大②水源供给量充足③饱和带透水性强④坡面坡度较大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
    27.以下地形区中,滑坡灾害多由壤中暴流诱发的是(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东南丘陵
    2022年8月,由于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重庆多地先后发生森林火灾。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消防员采用了“以火攻火”的方法扑灭山火。如下图所示,当山火向右蔓延时,在山火蔓延的前方去除一定宽度的可燃物,修建隔离带,然后人为点火,当人工火带形成后,会快速向山火带移动,当两火相遇时,因骤然缺氧和可燃物燃烧殆尽,山火熄灭。完成下面28-30小题。
    28.适宜采用“以火攻火”方式灭火的气象条件是( )
    A.大风天气 B.弱风天气C.高温天气D.高压天气
    29.人工火带形成后快速向山火带移动的原因是( )
    A.山火处上升气流强烈B.山火与人工火带之间上升气流强烈
    C.存在吹向山火的强风D.山火与人工火带之间下沉气流强烈
    30.在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中,具有监测低成本、广覆盖优势的是( )
    A.视频监控系统 B.人工瞭望
    C.无人机巡航 D.卫星遥感
    二、综合题:共3小题。按照每小题的要求,完成作答。
    31.阅读甘肃积石山县地震相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肃积石山县地势南高北低,海拔3000-3500米,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一场震级为6.2级、震源深度为10公里的地震突袭该县,截至12月22日8时,已累计造成当地117人遇难,781人受伤,3人失联,近1.5万间房屋倒塌。积石山县建筑7度设防烈度,农村住房以自筹自建自用为主,抗震性能参差不齐。下图为12月22日我国地震局绘制的地震烈度图(图1)。
    材料二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非地震条件下,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黄土台塬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液化型滑坡,本次地震引发的滑坡—泥流,将部分村庄掩埋。
    材料三 地震预警是减少地震损失最重要的途径。地震发生时,地震预警可以为人们争取到宝贵的应急时间。下图为地震预警时间示意图(图2)和某市市民本次地震发生时手机接到的地震预警页面(图3)。
    材料四 下图为积石山抗震救灾临时居住点
    (1)图2显示,地震预警时间与震中距呈 (单选:A正相关/B负相关)。据图3推测,地震发生时,先到达地面的地震波是 波。
    (2)图1中A地距离震中较远,但烈度与震中相同,最主要原因是A地 (单选:A震级更大/B地下有断裂带)
    (3)按灾害损失从低到高,地震烈度共划分12度,本次地震震级不是很大,但烈度较大,简述可能的原因。(写出三点)
    (4)结合图4,根据该地12月气候状况,列举灾区亟需筹集的救灾物资类型。
    (5)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有( )(双项选择)
    A.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大的地方
    B.在人数较多的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C.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D.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受杜苏芮与新生台风卡努的影响,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连续降水达333~470毫米。本次强降水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北京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造成了严重人员与财产损失。
    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地形与行政区图”。
    (1)简述造成门头沟与房山两区特大洪涝灾害的水循环异常环节。
    (2)分析导致这些水循环环节异常的主要原因。
    (3)简析北京市防御特大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疆地区位于天山山脉北部,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多沙漠、戈壁,雷暴多发。相关研究显示,北疆地区年均雷暴日数空间分布与地形地势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图示意北疆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分布。
    (1)指出北疆地区年均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推测北疆地区雷暴多发的季节及原因。
    (3)简析雷暴天气对北疆地区的主要危害。
    海拔范围
    崩塌(处)
    滑坡(处)
    泥石流(处)
    合计(处)
    占比(%)
    <200m
    3000
    1320
    14
    4334
    41.53
    200-500m
    2780
    911
    47
    3738
    35.81
    500-700m
    844
    303
    14
    1161
    11.12
    700-1200m
    833
    291
    11
    1135
    10.87
    ≥1200m
    48
    21
    0
    69
    0.66

    相关试卷

    专题03 人口变化-高考地理热点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3 人口变化-高考地理热点专项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接受调水后,北京受水地区,从表中可知北京市,山西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影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自然灾害-高考地理热点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1 自然灾害-高考地理热点专项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2 国家整体安全观-【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

    这是一份02 国家整体安全观-【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