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劳动人民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出大量美味食品(如酱油、腐乳、豆豉等),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列关于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B. 腐乳鲜美的味道主要依赖于曲霉分解蛋白质产生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C. 泡菜坛装八成满可以防止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等产生CO2使发酵液溢出
D. 以乙醇为底物进行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
【答案】D
【分析】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注意事项: ①发酵瓶和榨计机都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②葡萄要先冲洗再去枝梗,以免去枝梗时葡萄破碎,增加被杂菌污染的风险。③瓶中留有1/3空间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提供氧气。果酒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导致瓶内气压升高,需拧松瓶盖放气,但不要完全打开,否则可能会被杂菌污染。
【详解】A、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完成,A错误;
B、腐乳鲜美的味道主要依赖于毛霉分解蛋白质,B错误;
C、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C错误;
D、以乙醇为底物进行果醋发酵时(无二氧化碳产生),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有二氧化碳产生)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D正确。
故选D。
2. 北京传统小吃豆汁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混浆操作通常是将老浆直接倒入绿豆乳中,混合浆的沉淀与酸化过程中,主要的产酸微生物为乳酸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混合浆发酵时所需的乳酸菌主要来自老浆
B. 可用平板划线法测定混合浆中乳酸菌的含量
C. 制作豆汁的过程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
D. 绿豆乳中的蛋白质主要为乳酸菌提供碳源和能源
【答案】A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详解】A、混浆操作通常是将老浆直接倒入绿豆乳中,混合浆的沉淀与酸化过程中,主要的产酸微生物为乳酸菌,因此混合浆发酵时所需的乳酸菌主要来自老浆,A正确;
B、平板划线法无法测定微生物的数量,B错误;
C、乳酸菌是厌氧菌,通入无菌空气不利于乳酸菌的繁殖,C错误;
D、蛋白质主要为乳酸菌提供氮源,D错误。
故选A。
3. 沙果中的有机酸、维生素含量较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人们对其进行深加工,开发生产出了沙果果酒、果醋等发酵产品。下列有关制作过程或原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详解】A、制作果酒时,发酵过程中及时拧松发酵瓶盖为了排出气体,防止发酵液溢出,A错误;
B、制作果酒时,发酵瓶大约留1/3的空隙,使酵母菌繁殖,避免产生气体导致发酵液溢出,B正确;
C、制作果醋时,在O2和糖源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C正确;
D、制作果醋时,发酵温度是30~35℃时较适宜,该温度有利于醋酸菌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A。
4. 发酵工程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发酵工程所用的菌种可从自然界中筛选或通过诱变育种获取
B. 过程①表示扩大培养,增大菌种数量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C. 过程③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需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
D. 过程④中分离提纯得到的蛋白质可以用来制备单细胞蛋白
【答案】D
【分析】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详解】A、发酵工程所用的菌种可从自然界中筛选或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取,A正确;
B、过程①表示扩大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增大菌种数量,进而缩短生产周期,B正确;
C、过程③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度等发酵条件,C正确;
D、单细胞蛋白是在适宜条件下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微生物菌体,是指微生物本身,D错误。
故选D。
5. 水果“酵素”是利用新鲜水果进行发酵产生的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混合发酵液。很多人在食用家中自制水果“酵素”后,出现肠胃不适等现象,可能是由水果“酵素”制作过程中受到杂菌污染导致的。下列有关水果“酵素”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消毒或灭菌技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自制水果“酵素”所用的容器可以煮沸消毒后再使用
B. 自制水果“酵素”所用的原料可以利用沸水冲洗灭菌
C. 自制水果“酵素”时加入一些柠檬可能会抑制杂菌生长
D. 自制好的水果“酵素”经消毒后再食用可能会更安全
【答案】B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详解】A、自制水果“酵素”所用的容器可以煮沸消毒后再使用,以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自制水果“酵素”所用的原料不可以利用沸水冲洗灭菌,否则会杀死水果表面上的菌种,B错误;
C、柠檬富含柠檬酸,可使发酵呈酸性,抑制杂菌生长,C正确;
D、自制好的水果“酵素”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既有利于水果“酵素”的保存,又有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D正确。
故选B。
6. 某兴趣小组为从土壤中筛选出某类细菌制备相应培养基,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从物理性质角度分析,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B. 从功能角度分析,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 该培养基可以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D. 该培养基灭菌后还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答案】D
【分析】1、培养基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
2、分析表格:表格中含有琼脂,从物理性质来说,属于固体培养基;从培养基的功能上看,该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属于选择培养基,用于筛选尿素分解菌。
【详解】A、该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琼脂,所以从物理性质角度分析,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A正确;
BC、该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所以该培养基可以用于筛选尿素分解菌,属于选择培养基,BC正确;
D、调节pH应在灭菌之前,D错误。
故选D。
7. 鲜牛奶容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该菌高度耐盐,可引起人类肺炎等疾病。该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会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而出现溶血圈。某小组检测鲜牛奶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鲜牛奶在饮用前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 肉汤培养基中加入NaCl可能会使某些菌渗透失水
C. 振荡培养可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利于其生长
D. 该实验采用的是平板划线法,该方法不用于细菌计数
【答案】A
【分析】培养基的概念及营养构成 :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详解】A、鲜牛奶在饮用前使用用巴氏消毒法进行消毒,既可以杀死牛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也不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A错误;
B、当肉汤中的NaCl溶液浓度大于菌体中的浓度时,就会导致菌体渗透失水,B正确;
C、振荡培养可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同时可以增大培养液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细菌生长,C正确;
D、依据图示信息,使用的是接种环接种,可判断使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该方法不能用于计数,D正确。
故选A。
8. 某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手机屏幕的细菌分布情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细菌分布情况,所以取样前取样工具不需要进行无菌处理
B. 取适量菌悬液接种到培养基中,需要将培养基正放培养一定时间
C. 该实验中使用的接种方法一般不可以用来统计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数量
D. 两组结果不同可能与取样环境、手机使用者的使用习惯等有关
【答案】D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该实验是为了统计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数目,在取样前取样工具需要进行无菌处理,A错误;
B、取适量菌悬液接种到培养基中,需要将培养基倒置培养一定时间,倒置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的水分蒸发,防止形成的冷凝水滴落在培养基上造成染菌,B错误;
C、该实验中使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统计手机屏幕上的细菌数量,C错误;
D、两组实验操作步骤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却截然不同,可能与取样环境、手机使用者的使用习惯等有关,D正确。
故选D。
9. 稻瘟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每年都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合成并分泌几丁质酶,能抑制稻瘟菌的生长,可用于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科研人员试图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几丁质的菌株,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几丁质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筛选土壤中目的微生物时需用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 纯化培养时,可选择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
C. 在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均能分泌几丁质酶
D. 利用能分泌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对水稻稻瘟病进行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C
【分析】1、要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合成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应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以淘汰不能产生几丁质酶的真菌达到筛选效果。
2、水解圈是产生几丁质酶的微生物产生相关酶水解几丁质产生的,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越大,说明该菌降解能力越强。
【详解】A、筛选土壤中目的微生物即降解几丁质的微生物时,应用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A正确;
B、纯化培养时,可选择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两种方法均可得到单菌落,B正确;
C、在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不一定能分泌几丁质酶,可能部分是以几丁质的分解产物为碳源的微生物,C错误;
D、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间信息传递,如捕食、竞争、寄生等关系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办法,利用能分泌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对水稻稻瘟病进行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C。
10. 兰花高贵典雅,但是其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传统分株繁殖的方法又存在繁殖周期长、繁殖率低等问题。为了让名贵的兰花大量、快速地繁殖,就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兰花的传统分株繁殖属于无性繁殖
B. 利用兰花的花粉粒进行单倍体育种也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 相比于叶肉细胞,利用兰花芽尖的分生区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更容易成功
D. 兰花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大于1时可促进诱导生芽
【答案】D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兰花的传统分株繁殖不涉及精卵结合过程,属于无性繁殖,A正确;
B、植物组织培养可将外植体培育为完整植株,利用兰花的花粉粒进行单倍体育种也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正确;
C、由于茎尖分裂能力强,全能性高,故利用茎尖分生区比利用叶肉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更容易成功,C正确;
D、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小于l时可促进诱导生芽,D错误。
故选D。
11. 利用甲(2n=20)、乙(2n=40)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处理有时会使用牛消化道提取液,说明提取液中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 b形成的标志是出现新的细胞壁,该阶段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 c是愈伤组织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后得到的具有耐盐性状的幼芽
D. d植株为二倍体杂种植株,具有甲、乙两个亲本的遗传特征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a表示酶解法去除细胞壁,b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为胚状体,d为筛选获得的耐盐植株。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要分解植物细胞壁应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即牛消化道提取液中,可能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A正确;
B、b过程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过程,没有形成个体,因此不能体现植物细胞全能性,B错误;
C、c是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后得到的胚状体,C错误;
D、甲和乙都是二倍体,经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为异源四倍体,D错误。
故选A。
12. 紫草宁是从紫草细胞中提取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的作用。科研人员通过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实现了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草宁不是紫草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B. 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个细胞中紫草宁的含量来提高产量的
C. 紫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基因发生了改变
D. 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需要将紫草细胞培养成完整的幼苗
【答案】A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紫草宁是紫草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物,不是紫草细胞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A正确;
B、紫草宁的工厂化生产主要是通过提高细胞数量来提高紫草宁产量的,B错误;
C、紫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基因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利用紫草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以获得更多的紫草宁,无须将紫草细胞培养成完整的幼苗,D错误。
故选A。
13. 研究小组为测定某药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毒性,用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对动物肝细胞进行培养。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备肝细胞悬液不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
B. 培养肝细胞,需将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
C. 培养液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且还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
D. 需要在含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动物细胞
【答案】D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值)。
【详解】A、制备肝细胞悬液不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是由于细胞培养的pH条件是7.2-7.4,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处于1.5-2.0之间,A正确;
B、培养肝细胞时,需将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B正确;
C、培养液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且还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以防止代谢废物积累,C正确;
D、需要在含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动物细胞,D错误。
故选D。
14. 类器官技术是将干细胞培养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并能模拟真实器官部分功能的组织类似物的技术。科学家成功地在体外将肠道干细胞培养成包括隐窝样区域和绒毛样上皮区域的小肠类器官,这一结构能准确模拟肠道上皮生理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肠道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小肠类器官,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肠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一般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C. 类器官的培养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D. 肠道干细胞培养成小肠类器官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一定会发生改变
【答案】B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都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详解】A、肠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小肠类器官的过程,没有形成完整个体,未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成体干细胞是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够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织的细胞,即肠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一般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B正确;
C、类器官技术是将干细胞培养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并能模拟真实器官部分功能的组织类似物的技术,类器官的培养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没有用到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C错误;
D、肠道干细胞培养成小肠类器官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细胞分化和细胞增殖,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15.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就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B.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等
C.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D. 杂交瘤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重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C
【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等。
【详解】A、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A正确;
B、动物细胞融合已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B正确;
C、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包括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两个环节,所以其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二者的原理不完全相同,C错误;
D、杂交瘤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C。
16. 犬细小病毒(CPV)主要感染幼犬,传染性极强,被感染个体死亡率也高。利用小鼠制备抗CPV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抗CPV抗体对疑似感染CPV的幼犬进行检测依据的是DNA复制的原理
B. 注射CPV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均可以产生抗CPV抗体
C. 过程②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诱导细胞融合,得到的一定是杂交瘤细胞
D. 体外培养能产生抗CP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获取大量抗CPV单克隆抗体
【答案】D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用抗CPV抗体对疑似感染CPV的幼犬进行检测依据的是抗原-抗体杂交,A错误;
B、注射CPV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不一定都可以产生CPV抗体,如脾脏中还有接受其他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就不能产生CPV抗体,B错误;
C、过程②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诱导细胞融合,得到的可以有没有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不一定都是杂交瘤细胞,C错误;
D、体外培养能产生CP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特点是既可以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所以可获取大量CPV单克隆抗体,D正确。
故选D。
17. 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一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哺乳动物卵巢中采集到的卵母细胞直接进行过程①
B. 过程①表示去核,去除的就是卵母细胞的纺锤体一染色体复合物
C. 过程②构建的重构胚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D. 可以通过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方法激活重构胚
【答案】A
【分析】激活重构胚的方法有:(1)物理方法:电刺激;(2)化学方法: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Ca2+载体。
【详解】A、从哺乳动物卵巢中采集到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MⅡ期再进行过程①,A错误;
B、过程①表示去核,去除的是卵母细胞的纺锤体一染色体复合物,B正确;
CD、过程②构建的重构胚,使用物理(电刺激等)或者化学方法(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Ca2+载体等)进行激活,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最终形成完整个体,所以重构胚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CD正确。
故选A。
18. 图甲为受精作用的过程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示意图,图乙表示早期胚胎发育的某个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条件下,过程①在哺乳动物的子宫内进行且每次只形成一个受精卵
B. 图甲中过程②细胞数量增加,胚胎的总体积和细胞内遗传物质几乎不变
C. 随着胚胎逐步扩大,结构⑥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该过程叫作孵化
D. 图乙处于图甲中的a时期,细胞⑦将来发育成胎儿的胎膜和胎盘
【答案】B
【分析】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1)卵裂期:在透明带内进行的,特点是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2)桑葚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
【详解】A、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自然条件下,过程①在哺乳动物的输卵管内进行,A错误;
B、图甲中过程②(在透明带内进行)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数量增加,有丝分裂过程细胞中遗传物质几乎不变,胚胎的总体积不变,B正确;
C、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结构⑤(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该过程叫作孵化,C错误;
D、图乙为囊胚期,处于图甲中的a时期,细胞⑦为内细胞团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D错误。
故选B
19. 提高骆驼产奶量现已成为提升骆驼产业竞争力和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某科学家利用低温保存的骆驼胚胎进行移植并获得成功,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A和C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引起A和C超数排卵
B. 图中受体雌性C一般可采用普通骆驼
C. 图中①是将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置于培养液中共同培养
D. 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来鉴定性别
【答案】A
【分析】图示表示胚胎移植的过程,其中①表示体外受精作用,形成的胚胎可转移至受体C内,妊娠形成后代。
【详解】A、对C注射激素使其与A同期发情,注射的激素不是促性腺激素,对A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A多排卵,A错误;
B、图中受体雌性C一般可采用健康的、繁殖能力强的普通骆驼,B正确;
C、图中①是将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置于培养液中共同培养使其完成受精,C正确;
D、滋养层可发育为胎盘和胎膜,因此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来鉴定性别,D正确。
故选A。
20. 不同动物受精卵发育及其进入子宫的时间有明显的差异。下表为几种动物受精卵发育及其进入子宫的时间表,请据表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马为排卵后时间,其他动物为交配后时间。
A. 表中“?”代表胚胎发育阶段至少处于囊胚阶段,表中马的胚胎在进入子宫时发育程度最高
B. 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时,应选择至少处于桑葚胚阶段的胚胎
C. 动物的体内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研究为胚胎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D. 为获得更多的优良胚胎,可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将桑葚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答案】D
【分析】1、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桑葚胚→囊胚→原肠胚→幼体。
2、分析表格可知:不同种动物受精卵的发育速度不同,不同种动物进入子宫时的发育天数也不同。
【详解】A、根据马的桑葚胚发育时间为98~106h,而进入子宫时受精卵的发育天数为6天,因此可知表中“?”代表胚胎发育阶段至少处于桑葚胚之后的囊胚阶段,与表中其它生物进入子宫时的发育阶段可知,马的胚胎在进入子宫时发育程度最高,A正确;
B、由表可知,小鼠的胚胎在进入子宫时的发育阶段是桑葚胚,因此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时,应选择至少处于桑葚胚阶段的胚胎,B正确;
C、哺乳动物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为胚胎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C正确;
D、为获得更多的优良胚胎,可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将囊胚阶段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甘蔗富含铁、钙、磷和锌等人体以农元素以及多酚、黄酮等成分。番木瓜素有“岭南佳果”之美称,营养丰富,食疗价值高。研究人员将甘蔗与番木瓜用来酿造复合果醋,探究果醋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对复合果醋发酵的影响,通过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两步发酵工艺酿制复合果醋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中对甘蔗、番木瓜榨汁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由于甘蔗汁和番木瓜汁中的糖分不足,因此调糖过程中须加入一定量的蜂蜜(葡萄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调整好酒精度的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酒中加入适量的醋酸菌并适当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发酵温度和充入足量___________。当缺少糖源时,酒精发酵后直接进行醋酸发酵,发酵瓶中直接转变为醋酸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果醋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对复合果醋发酵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随着果醋菌添加量增加,总酸含量先升后降,当果醋菌添加量为________%时,总酸含量达到最大值。果醋菌添加量过多时,总酸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发酵温度为34℃时,总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增加原料与酵母菌的接触面积,提高发酵效率 ②. 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糖源,增加酒精含量
(2)①. 提高 ②. O2或无菌空气 ③. 乙醛
(3)①. 3 ②. 果醋菌数量过多,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还会造成发酵液的溶氧量减少,导致发酵产酸量减少 ③.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果醋菌生长繁殖和产酸(或当发酵温度偏低或偏高时,果醋菌的酶活性被抑制,导致产酸能力下降)
【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1)对甘蔗、番木瓜榨汁可以增加原料与酵母菌的接触面积,提高发酵效率;葡萄糖可以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糖源,增加酒精含量。
(2)利用制备的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酒进行醋酸发酵,因为醋酸菌是需氧型且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需要改变的发酵条件为适当提高发酵温度和充入足量O2或无菌空气。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果醋菌添加量增加,总酸含量先升后降,当果醋菌添加量为3%时,总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因为果醋菌数量过多,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还会造成发酵液的溶氧量减少,导致发酵产酸量减少;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果醋菌生长繁殖和产酸,故当发酵温度为34℃时,总酸含量达到最大值。
22. 棉籽饼中粗蛋白含量为34%~38%,可作为理想的蛋白饲料,但棉籽饼中含有的游离棉酚(一种含C、H、O的有毒有机物)限制了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某科研小组从棉花秸秆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分解菌,并研究其与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培养的关系,从而为开发饲料添加剂提供参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小组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从棉田中筛选到了游离棉酚分解菌,并在发现能有效降解游离棉酚的分解菌的6类优势菌群后,采用________法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待长出菌落后,根据菌落的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特点)等进行初步区分,从中获得能稳定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2种菌株,并命名为B1、B9。
(2)欲比较B1、B92种菌株分解游离棉酚的能力,以每种菌株的发酵液中____________(填“游离棉酚”或“游离棉酚的降解产物”)含量的变化为依据比较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
(3)为研究游离棉酚分解菌与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培养的关系,该科研小组在混合培养前,对等量的每种菌株初步单独培养,然后将3种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等量的混合菌液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每隔4h测定样品的吸光度(OD600),得到如图所示的生长曲线(仅反映同种微生物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趋势,不反映真实的微生物数量),由图可知,微生物数量增长阶段,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微生物的生长速率_________(填“更快”或“更慢”)。
【答案】(1)①. 游离棉酚 ②. 平板划线 ③. 形状、大小、颜色
(2)①. 游离棉酚 ②. 游离棉酚的降解产物可能会被细菌利用,影响实验结果
(3)更快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1)游离棉酚含C、H、O元素,因此以游离棉酚为唯一碳源,可从棉田中筛选到游离棉酚分解菌。平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的划线操作,可以将样品中的微生物逐渐稀释并分散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便于后续的微生物鉴定和计数,因此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用平板划线法。菌落的形态是区分不同菌种的重要特征,菌落的形状(如圆形、不规则形、星状等)、边缘(整齐、波浪状、不规则等)和表面特征(光滑、粗糙、隆起、凹陷等)、大小和颜色等都是初步区分的依据,因此本实验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初步区分,从中获得能稳定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2种菌株。
(2)为了比较B1、B9两种菌株分解游离棉酚的能力,更准确的依据是测定发酵液中游离棉酚含量的变化,原因是游离棉酚的降解产物可能会被细菌利用,影响实验结果。
(3)据图可知,微生物数量增长阶段,混合培养时生长曲线斜率更大,说明混合培养时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更快。
23. 已知某种青花菜远缘植物的细胞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研究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细胞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的优良青花菜新品种,基本流程如图所示,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填“甲”或“乙”)植株是青花菜植株。
(2)过程B中常用_____(答出2种)等化学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从细胞融合角度分析,过程C进行筛选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培育的青花菜新品种植株的细胞中具有抗除草剂基因,但未表现出抗除草剂的性状,推测其原因是_____。
(4)由该实验可知,与传统杂交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点是_____,该技术的关键环节是过程_____(填图中字母)。
【答案】(1)甲 (2)①. 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②. 细胞融合的概率低,融合细胞中具有未发生融合和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需要从中筛选出杂种细胞
(3)抗除草剂基因不能表达
(4)①. 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②. B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等)。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大亲本范围,培育作物新品种。
(1)分析题意,青花菜远缘植物的细胞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则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应保留青花菜的细胞质,图中的乙原生质体细胞核失去活性,但细胞质正常,应是青花菜远缘植物,甲的原生质体细胞质失活,应表示青花菜植株。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方法包括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由于细胞融合的概率低,融合细胞中具有未发生融合和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需要从中筛选出杂种细胞,故过程C需要进行筛选。
(3)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由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培育的青花菜新品种植株的细胞中具有抗除草剂基因,但由于抗除草剂基因不能表达,故未表现出抗除草剂的性状。
(4)与传统杂交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关键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对应图中的B。
24. 抗体—药物偶联物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将特定的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可特异性地杀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获得细胞甲之前,小鼠已被多次注射____(填“相同”或“不同”)特定抗原,注射后小鼠体内发生相应的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反应,生成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2)与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不同的是,过程②可以采用____(填具体方法)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3)过程③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细胞乙进行筛选,所得细胞丙的特点是____。过程④对细胞丙进行____培养和____检测,最终得到细胞丁,其中检测时所采用的操作技术的原理是____。
(4)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答出2点)。紫杉醇能阻止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其凋亡,用单克隆抗体与紫杉醇结合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对某些癌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这利用的是单克隆抗体的____(填“导向”或“治疗”)功能。
【答案】(1)①. 相同 ②. 体液
(2)灭活病毒诱导法 (3)①.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②. 克隆化 ③. 抗体 ④. 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4)①. 特异性强,可大量制备 ②. 导向
【分析】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可以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等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
(1)在获得细胞甲之前,小鼠已被多次注射相同的特定抗原,使小鼠产生更多的已被免疫的B淋巴细胞,注射后的小鼠体内发生相应的体液免疫反应,生成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2)过程②表示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过程,与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不同的是,过程②可以采用灭活病毒诱导法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
(3)过程③表示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细胞乙进行筛选,所得细胞丙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过程④对细胞丙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最终得到细胞丁,其中检测时所采用的操作技术的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4)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有特异性强,可大量制备,纯度高。用单克隆抗体与紫杉醇结合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对某些癌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利用的是单克隆抗体的导向功能。
25. 我国科学家已经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该技术在其他哺乳动物(如牛、羊)中也获得了成功。下图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优质奶牛的简易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除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外,还涉及的技术手段有_________。
(2)过程②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__________。通过体细胞核移植产生后代丁牛属于_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早期胚胎进行移植时,是否需要进行免疫排斥检测?_________(填“是”或“否”)。不考虑变异,与甲牛相比,出生后的丁牛细胞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填“完全改变”“部分改变”或“完全不变”)。
(4)牛在自然情况下,胚胎虽然最早可在发育到8~16细胞阶段时进入子宫,但为了提高移植后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在实践中通常用发育到__________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前需要对代孕母牛进行_________处理,才能使胚胎正常着床。
【答案】(1)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胚胎早期培养和胚胎移植
(2)①. 显微操作去核法 ②. 无性
(3)①. 否 ②. 部分改变
(4)①. 桑葚胚或囊胚 ②. 同期发情
【分析】1、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2、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核移植主要用于细胞移植和异种器官移植。
3、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还有人采用其他方法,如梯度离心、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这些方法是在没有刺破透明带或卵母细胞质膜的情况下,去除细胞核或使卵细胞核DNA变性,从而达到去核目的。
(1)从图中可知,该过程除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外,还涉及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胚胎早期培养和胚胎移植。
(2)过程②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通过体细胞核移植产生后代丁牛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
(3)早期胚胎进行移植时,受体细胞对外来的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不需要进行免疫排斥检测。丁牛细胞的线粒体中还有少量的DNA是来自受体卵母细胞,因此其遗传物质会有部分改变。
(4)为了提高移植后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在实践中通常用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前需要对代孕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才能使胚胎正常着床。
选项
制作产品
有关制作过程或原理的分析
A
沙果果酒
发酵过程中及时拧开发酵瓶盖为发酵提供充足的空气
B
沙果果酒
发酵瓶大约留1/3的空隙,避免产生气体导致发酵液溢出
C
沙果果醋
在O2和糖源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
D
沙果果醋
发酵温度为30~35℃时较适宜,该温度有利于醋酸菌生长繁殖
成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质量/g
1.4
2.1
0.2
10.0
1.0
15.0
动物种类
受精卵发育的时间/h
进入子宫时受精卵的发育天数和发育阶段
2 细胞
4细胞
8细胞
16 细胞
桑葚胚
天
发育阶段
小鼠
24~38
38~50
50~60
60~70
68~80
3
桑葚胚
绵羊
36~38
42
48
67~72
96
3~4
16 细胞
马
24
30~36
50~60
72
98~106
6
?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