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1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2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我们很欣慰地看到《蜜蜂的寓言》的作者已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他以平淡和细致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
    ……
    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应当在高深的理论中而应当在这种自然的感情中去寻找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恶事的原因。
    (摘编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材料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并,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三:
    孟子十分强调恻隐之心的政治意义,甚至从作为人性善端的“不忍人之心”中直接推导出了“不忍人之政”。这可以理解为,他将理想政治建立在恻隐之心这种自然情感之上,在他这里,政治情感与自然情感表现出一种天然的同构性,政治情感是人对自身天然具有的情感的回归、发掘和充实。统治者不断“反身而诚”,回归到自己的本心,基于天然地为他人的痛苦感到痛苦的情感,就会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其政令便有一个良善的出发点。孟子相信,基于不忍人之心这种良善情感和动机的政治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能使施政者和人民结成一个从上至下、同时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体,从而成就理想政治——“王道”。
    但是,如果将以上分析视为孟子关于理想政治的全部图景则是对孟子的过度简化。在他看来,恻隐之心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敏感性,确实是面向所有可能的对象的,但这并不表明人的情感对于所有对象是同等无差的。他以“爱有差等”这一命题作为重要补充,将情感根本上落实于家庭这一具体语境中,从而主张通过对家庭情感的“推恩”来成就理想政治。孟子认为人的道德敏感性应在具体、特殊的家庭关系语境中具体地得到培育和扩充,主张人通过体会对家庭成员的情感感受,从而将心比心,推恩于家庭关系外的人。他相信,当家庭情感得以良好培育的时候,人的道德敏感性会相应得到发展,行为也会得到相应的规范,所谓“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卢梭政治哲学所彰显的精神则与儒家的仁政情感主义形成了鲜明对照。虽然在极度强调理性精神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卢梭可被列为为数不多的重视情感的大师之一,这从其关于怜悯心之道德意义的深度挖掘剖析可见一斑;但较诸情感,其政治哲学依然更突出地映射出契约理性精神的烙印。在肯定怜悯心可能具有的道德意义的同时,他反思了包括怜悯心在内的自然情感的不稳定性,甚至认为它可能与正义相冲突,因而在他看来情感——至少自然情感——无论如何不足以作为政治制度之根基。在他看来,通过遵守契约,人们做判断和行动时诉诸的是理性,而不再是内心本能性的情感冲动,从而正义才得以取代了本能。在这种理想政治中,契约不仅具有非情感所能取代的地位,而且最值得推崇的情感恰是那种基于契约、由契约塑造的情感。在此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与柏拉图的遥远呼应,激情、情感被视为善变、不稳定的,惟有理性才是不变、恒定的,“理想国”中正义的根基在于理性。卢梭的社会契约本质上正是这种理性精神的体现。
    (摘编自武云《怜悯之心与理想政治一卢梭“怜悯心”与孟子“恻隐之心”之比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怜悯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爱心产生,所以能克制人们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个人幸福而损害他人。
    B.卢梭认为怜悯心能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这也是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熏陶的野蛮人也不愿作恶的原因。
    C.孟子认为政治情感与自然情感两者本质上是同构的,而后者往往就是前者在不同领域的回归、扩充与深化。
    D.在卢梭的理想政治中,比起善变、不稳定的自然情感,基于契约的理性精神,更适合作为政治制度的基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梭所举孩子被猛兽抢走、伤害与孟子“孺子入井”的故事情境构造是相似的,都强化了读者对“怜悯心”的想象和体验。
    B.卢梭认为“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之所以更有用处,是因为其更强调人怜悯的善良天性而非自私自爱。
    C.孟子所谓“爱有差等”是指人的情感会由于对象不同而产生差异,将情感由家庭向外扩展“推恩”是实现“王道”的途径。
    D.在对情感和理性关系的认识上,卢梭明显受到柏拉图的影响,两人都肯定理性对于正义的价值,而否认了情感的地位。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所论孟子“恻隐之心”的政治意义的一项是( )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B.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4.卢梭“怜悯之心”和孟子“恻隐之心”有许多相似之处,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
    5.孟子和卢梭关于恻隐(怜悯)情感的政治哲学,对于当下调节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依然可资借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D 2.D 3.B
    4.①是每个人都具有的。②是人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心理。③都是脱离特殊性关系和自利的功利动机。④都有助于促使人们对那些遭受苦痛的人采取帮助的行动。
    5.①人天生就有怜悯之心,因而不至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从而可以和谐人际关系,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②“不忍人之心”可先在家庭中得到培育,继而应用于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可以很好地和谐人际关系;③如果施政者和人民都能够将“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就可能会结成一个从上至下、同时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体,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因为怜悯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爱心产生,所以能克制人们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个人幸福而损害他人”说法不当。原文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这种怜悯心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可知“怜悯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爱心产生”错,选项的因果关系也错,因为有怜悯心,所以能克制它们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个人的幸福而损害他人。
    B.“卢梭认为怜悯心能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错,原文是“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选项缺少“在自然状态下”这一条件。
    C.“而后者往往就是前者在不同领域的回归、扩充与深化”错,选项中的“前者”指政治情感,“后者”指自然情感,而原文“政治情感是人对自身天然具有的情感的回归、发掘和充实”,可见“前者”与“后者”应互换位置。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在对情感和理性关系的认识上,卢梭明显受到柏拉图的影响,两人都肯定理性对于正义的价值,而否认了情感的地位”错,原文“在此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与柏拉图的遥远呼应,激情、情感被视为善变、不稳定的,惟有理性才是不变、恒定的”,可见卢梭只是与柏拉图“遥相呼应”,并未谈到“卢梭明显受到柏拉图的影响”;且卢梭只是认为理性比之情感更稳定,而并未“否认了情感的地位”。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意思是,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这里强调的“孝”还只是在家庭范围之内,没有涉及政治意义。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一段“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材料二第一段“孟子认为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可知卢梭的“怜悯心”与孟子的“恻隐心”都认为怜悯或恻隐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由材料一第三段“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材料二第一段“认为人见到孩童将掉入井中,都会心生怵惕恻隐。怵惕即惊惧、惊恐,遇到紧急事件尤其是灾祸时,人会自然感到惊恐。恻隐一般解释为同情和怜阀,即见到他人遭遇苦难时生发出的一种情感”可知都认为是人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心理。
    由材料一最后一段“自爱心使人汲汲于关心自己,使他远离一切使他感到为难和痛苦的事物。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材料二第一段“此时旁观者面对他人苦难切实感受到哀痛,既不出于利益算计,也不出于生理本能”“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都是脱离特殊性关系和自利的功利动机。
    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材料二第一段“恻隐不是自己受伤、遭遇苦难时所感受到的痛苦,而是作为旁观者目睹他人苦难时内心感受到的痛苦”可知都认为有助于促使人们对那些遭受苦痛的人采取帮助的行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一“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可得出:人天生就有怜悯之心,因而不至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从而可以和谐人际关系,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由材料三“孟子认为人的道德敏感性应在具体、特殊的家庭关系语境中具体地得到培育和扩充,主张人通过体会对家庭成员的情感感受,从而将心比心,推恩于家庭关系外的人。他相信,当家庭情感得以良好培育的时候,人的道德敏感性会相应得到发展,行为也会得到相应的规范”“孟子相信,基于不忍人之心这种良善情感和动机的政治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能使施政者和人民结成一个从上至下、同时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体,从而成就理想政治——‘王道’”可得出:“不忍人之心”可先在家庭中得到培育,继而应用于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可以很好地和谐人际关系;
    由材料三“孟子相信,基于不忍人之心这种良善情感和动机的政治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能使施政者和人民结成一个从上至下、同时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体,从而成就理想政治——‘王道’”可得出:如果施政者和人民都能够将“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就可能会结成一个从上至下、同时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体,构建和谐社会。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田大瞎子这几天,整天躺在炕上,茶饭无心。
    风沙吹打着新糊的窗纸,河滩里开大会的声音,一阵一阵的扑到屋里来。田大瞎子说:“去!把大门插上,我懒得听这种声音!”
    他的女人刚要爬下炕来去插门,小做活的芒种,穿着一身新军装,背着一枝大枪进来了,立在正当屋,这支大枪是当年中央军南逃时春儿用几件破衣服从一个受伤的逃兵手里换来的。
    “你这是干什么?”田大瞎子唬着脸问。
    “当家的!”芒种笑着说,“我报上名当兵了!”
    “唉!”田大瞎子吃了一惊,着急的说,“你这孩子,你怎么事先也不说一声儿!”
    “怎么又怪我?”芒种说,“你不是早就说,今年冬里活儿少,叫我想别的活路儿吗!”
    “我是叫你找个安分守己的事由儿,”田大瞎子挤着那一只失去光明的眼,“谁叫你跟他们胡闹去?他们净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哪天日本人过来了,弄个风毛五散斩尽杀绝哩!咱们东伙一场,平日我又看你这小人儿本分,我才这样功你,要是别人,我管他死活哩!
    芒种正在高兴头上,听田大瞎子这样一说,脸色和口气儿又是这么亲热,心里就有与拿不定主意,慢吞吞的说:“那怎么行哩,我已经报上名了,谁也看见我背上枪了!”
    田大瞎子说:“那怕什么,你就说当家的不让你干这个!”紧接着又摆手,“不要这么说!你还是说你自己不乐意!”
    “我乐意!”芒种的心定下来,“我不听你的话,死活是我自己找的,也不用你们心痛!”
    说完扶了扶肩上的枪,一摔风帘走了。
    芒种从里院出来,到了牲口棚。老常和老温一见芒种这身打粉,就都笑着说:“好孩子,有出息,说干就干!”
    芒种也笑着说:“我来和你们辞个行儿。咱们作了几年伴,多亏你们照看我,教导我。
    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
    老温笑着说:“你这都是家常老理儿,军队上不一定用得着。”
    芒种说:“用得着,我都记在心里了。”
    芒种在长工屋牲口棚里转了几转,在场院里站了一下,望了望紧闭的二门,才和老伙计们珍重告别,走出了田大瞎子的庄院。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冀中初冬,四野肃杀。
    芒种想念着,走到春儿家里来。篱笆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又把它关好。太阳照满了院子,葫芦的枝叶干黄了,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架下面,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咕咕的叫着,把远处的一只芦花肥母鸡招了来,用自己的尖嘴整理润饰着她的羽毛。
    有一个红红的脸,在窗上的小玻璃后面一贴,就不见了,芒种知道春儿在家里。他推门进去,到了里间,看见她正低着头,面对着窗台做活哩。
    “做什么哩?”芒种问。
    “再给你做双鞋!”春儿说着转过头来,“换上二尺半了,真像个大兵了!我给做的那褂子哩?”
    “这不是套在里面,还做鞋干什么,队上什么也发!”芒种说。
    “发了吗?”春儿说,“我先做好你穿上,要不,穿着这么新鲜衣裳,下面露着脚趾头,多不好看!”
    “怎么看着你不高兴?”芒种坐在炕沿上,靠着隔扇门。对面墙上有四张旧日买的木刻涂色的年画儿,是全本《薛平贵征东》①,他望着“别窑”那一节。
    春儿没有说话,眼圈儿有些红了。芒种说:“你这是怎么了?舍不得你这枪吗?我还给你放下,当了兵,不愁没枪使!”
    “放屁!”春儿笑了,“你这就走了,我不知道还能和你见面不?”
    “为什么不能见面,我又走的不远,无非在家门子上转游。”芒种说。
    春儿说:“那可不敢定,一步一步你就离我们远了,你没见姐夫庆山,他一出去就是十年!”
    “我哪里能比他!”芒种说,“我这一辈子能成了他那样,就是死了也不冤。你没见今天的动员大会哩,人家真有两下子!”“你得跟他学,”春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
    “我记着你的话!”芒种说。
    “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
    芒种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急的胀红了脸,说:“你净说些没踪没影儿的话!我怎能变心哩!”
    “有什么凭据?”春儿抬起头来,红着脸,眼里有那样一种光芒,能使铁打的人儿也软下来。芒种说:“什么凭据?我得给你立个字儿吗?”
    “不用。”春儿笑了,“那天你在柳子地里拉拉扯扯,要说什么呀?”说完就用手掩着脸哭了。
    芒种呆了,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他过去把春儿的头轻轻抱起来。
    “好了!”春儿把他推起来,“就这样。你走吧!”
    芒种从春儿家出来,追赶队伍去。这年轻人,本来是任什么牵挂都没有的,现在觉到有一种热烈的东西,鼓荡着他的血液,这以后,在战争和革命的锻炼里,这孩子渐渐知道什么是精神的世界。
    尽管他长年只有脚下一双鞋和一身粗布衣裳,一枝短短的铅笔和一个小小的白纸本,在祖国广漠的幅员上,忍受了风霜雨露、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他的思想的光辉却越来越丰盛,越来越坚强。
    (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有删改)
    【注】①戏曲故事,贫寒青年薛平贵,被皇帝封赏即将东征。“别窑”就是他出征前与妻子王宝钏在所居寒窑告别的故事。
    文本二: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6.下列对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大瞎子认为芒种去当兵就是去胡闹,就是要造反,并且以东家的身份劝阻芒种,足以看出他胆小怕事、消极苟安的心理。
    B.临别前老常对芒种的一番叮嘱展现了他质朴善良的禀性、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参军入伍的渴望,饱含对芒种的关心与爱护。
    C.春儿给芒种做的新鞋不仅是为满足他行军打仗的需要,也是二人爱情的象征,春儿内心对芒种参军入伍既有支持也有不舍。
    D.芒种看年画的细节巧妙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与后文春儿叮嘱他“做了官儿,也别变心!”的内容有着潜在关联。
    7.结合文本一、二,下列对孙犁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犁小说少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常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如文本一的河滩大会、文本二的夫妻话别来反映时代形势,消解了宏大叙事的严肃性。
    B.文本一描绘了里院争执、牲口棚告别、春儿家话别几个场景,充分展现出孙犁小说淡化情节而善于连缀场景的特点,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之美。
    C.孙犁善于把记事、写景和描写人物融在一起,抒情文字也优美动人,如文本一结尾深情歌颂了芒种艰苦中的成长,很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D.文本一中方言口语的融入增添了小说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文本二中话别语言多以短句,简洁质朴、细腻真挚,暗含人物复杂的情感活动。
    8.文本一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用意。
    9.孙犁的小说创作在对话方面极具特色。阅读春儿和芒种、水生嫂和水生两个话别场景,从对话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简要分析两者差异。
    【答案】6.B 7.A
    8.①选取了冀中农村小院典型的事物,色彩鲜艳,色调明亮,营造了温暖和谐、宁静美好的环境氛围;
    ②葫芦、鸡等形象是春儿和芒种美好情感的象征,也暗含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③与上文“四野肃杀”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环境的变化寓示着芒种即将摆脱旧命运,开始新生活。
    9.①对话内容:春儿送芒种参军的对话,话题丰富,有关于衣服鞋子、分别后再见、参军后进步、离别叮嘱;文本二的话题相对集中,主要是临别叮嘱。
    ②情感表达:春儿送芒种的离别对话,表现了革命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革命热情;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表现了夫妻二人面对生离死别的勇敢坚强,深明大义。
    ③情感表达特色:文本一对话情感表达直接,真切细腻,节奏较快,感情炽热;文本二表达比较克制,节奏相对较缓,情感浓郁缠绵,内敛深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对参军入伍的渴望”错误。从原文“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来看,这是老常对芒种的关心,“参军入伍的渴望”无中生有。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消解了宏大叙事的严肃性”错误。孙犁小说中虽然多用日常生活琐事来反映时代形势,其消解的是战争的特张,但并不影响宏大叙事的严肃性。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由“篱笆门虚掩着……太阳照满了院子,葫芦的枝叶干黄了,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架下面,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咕咕的叫着,把远处的一只芦花肥母鸡招了来,用自己的尖嘴整理润饰着她的羽毛”可知,选取了冀中农村小院典型的事物,色彩鲜艳,色调明亮,营造了温暖和谐、宁静美好的环境氛围;
    由“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可知,葫芦、鸡等形象是春儿和芒种美好情感的象征,也暗含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由“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冀中初冬,四野肃杀”可知,与上文“四野肃杀”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环境的变化寓示着芒种即将摆脱旧命运,开始新生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对话内容:
    由“‘再给你做双鞋!’春儿说着转过头来,‘换上二尺半了,真像个大兵了!我给做的那褂子哩?’”“‘放屁!’春儿笑了,‘你这就走了,我不知道还能和你见面不?’”“‘我哪里能比他!’芒种说,‘我这一辈子能成了他那样,就是死了也不冤。你没见今天的动员大会哩,人家真有两下子!’‘你得跟他学,’春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可知,春儿送芒种参军的对话,话题丰富,有关于衣服鞋子、分别后再见、参军后进步、离别叮嘱;文本二的话题相对集中,由“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可知,主要是临别叮嘱。
    情感表达:
    由“你得跟他学,’春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可知,春儿送芒种的离别对话,表现了革命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革命热情;由“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可知,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表现了夫妻二人面对生离死别的勇敢坚强,深明大义。
    情感表达特色:
    由“‘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可知,文本一对话情感表达直接,真切细腻,节奏较快,感情炽热;由“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可知,文本二表达比较克制,节奏相对较缓,情感浓郁缠绵,内敛深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
    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语未卒,卫律还,颇闻余语,曰:“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入秦,今何语之亲也!”因罢去。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材料二: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这三处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
    男儿A死B则C葬D蛮夷E中F谁G复H能I屈J身K稽L颡M还N向O北P阙Q使R刀S笔T包之U使V弄W其X文墨Y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行匈奴”与《燕歌行》中“男儿本自重横行”两句中的“横行”意思相同。
    B.牛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文中指犒劳汉使的佳肴美酒。
    C.“谢女”与《苏武传》中“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两句中的“谢”意思相同。
    D.“因罢去”与《过秦论》中“因遗策”“因利乘便”三句中的“因”含义都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敖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了李陵在教匈奴练兵的消息,汉帝大怒并因此将李家灭族,但实际教匈奴练兵的人是李绪。
    B.李陵面对老友任立政的邀请,虽沉默不回应但其实内心有归汉之意,但因其对话意外被卫律听到,他有所忌惮而选择拒绝。
    C.李陵认为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人,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实意,实在迫不得已,只是因为汉帝负德,并不顾念有罪之人的难处。
    D.李陵认为汉朝对没有死节的自己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这很难让臣子们为国奔走效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
    (2)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14.李陵在兵败投降匈奴后,对汉朝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
    【答案】10.FMQ 11.C 12.B
    13.(1)汉朝已宣布大赦天下,中原地区太平安乐,皇上年富力强,由霍子孟、上官少叔执政。(2)哪里会有背离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呢?
    14.①忍辱偷生,想有所作为报效汉朝;②家族受诛,对汉朝失望寒心;③拒绝返汉,不愿再受屈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男子汉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
    “男儿”是主语,“死则”是状语,“葬”是谓语,“蛮夷中”是地点状语,在F处断开;
    “谁”是主语,“复能”是状语,“屈身稽颡”是谓语,在M处断开;
    “还向北阙”省略了主语,“还向”是谓语,“北阙”是宾语,在Q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都是纵横驰骋。句意:在匈奴境内纵横驰骋。/男子汉本来就看重在战场上杀敌打仗,这样方显出男子本色。
    B.正确。
    C.错误。问候;道歉。句意: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问好。/向汉朝使者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D.正确。分别是“于是”“沿袭”“凭借”。句意:于是就告辞离开了。/沿袭前代遗留下来的政策。/凭借有利形势。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有所忌惮而选择拒绝”错,原文“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丈夫不能再辱”,可见不仅是忌惮卫律,他自己心中也有对汉朝的不满和回汉的担忧。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国”,中原地区;“春秋”,年龄;“用事”,执政、当权。
    (2)“君亲”,君主父母;“捐”,抛弃;“妻子”,妻子和孩子;“为”,认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然陵不死,有所为也。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可知,忍辱偷生,想有所作为报效汉朝;
    ②由“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可知,家族受诛,对汉朝失望寒心;
    ③由“丈夫不能再辱”“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死则葬蛮夷中……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可知,拒绝返汉,不愿再受屈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陵在匈奴一年后,武帝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母亲、兄弟和妻子儿女都被诛杀。
    此后,有汉使到匈奴,李陵对使者说:“我为汉朝领步卒五千横扫匈奴,因无救援而败,有什么对不起汉朝而要杀我全家?”使者说:“皇上听说李少卿在为匈奴练兵。”李陵说:“那是李绪,不是我。”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他们一向与李陵很好,就派李陵过去的好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去匈奴招李陵归汉。他们虽见到了李陵,但不能私下讲话,便用目光向李陵示意,又多次抚摩佩刀上的环,并握住李陵的脚,暗示他可以回汉朝去。此后李陵、卫律备牛酒慰问汉使。任立政大声说:“汉朝已宣布大赦天下,中原地区太平安乐,皇上年富力强,由霍子孟、上官少叔( 霍光、上官桀)当权执政。”想用这些话隐约委婉地劝李陵动心,李陵沉默不语,仔细看向对方又摸着自己的头发说:“我已成匈奴人啦!”过了一会儿,卫律起身上厕所,任立政说:“少卿,你确实受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问好。”李陵小声对任立政说:“少公,我回去容易,只怕再次蒙受耻辱,该怎么办呢!”话未说完,卫律回来了,好像听到了他们最后的话,说:“李少卿贤能之人,大可不必只在一国居住,从前范蠡遍游天下,由余从西戎到秦国,今天还谈什么故国之类。”于是就告辞离开了。任立政接着对李陵说:“你也有这个意思么?”李陵说:“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评元年病死。
    材料二:
    不过我未以死殉国,确是罪过;但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吗?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想有所作为。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谋尚未实施而骨肉已经受刑,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
    况且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因为您坚贞守节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奔走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每次回想起来我也不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男子汉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①
    顾炎武
    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
    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②泥深苍隼没,五羊③天远白云秋。
    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敝裘。
    【注】①屈大均,明末清初广东文学家,一生投身抗清斗争,多次从南方北上,联络志士,力图匡复。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顾炎武与屈大均在雁门相遇,两人志趣相投,引为知己。②独漉,即涿鹿,位于河北境内,有涿水出。③五羊,广州别称。
    15.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以“诗名动九州”和屈原“纫兰”“餐菊”的典故,盛赞屈大均文采风流、品性高洁。
    B.颔联中“千山”突出两人相隔遥远,相遇不易;“十日”极写畅饮长谈之久来表达一见如故的欣喜。
    C.屈大均一路从关中而来,北方水深泥浊、鹰隼隐没,这与南方天高云淡、清新秀美形成鲜明的对比。
    D.全诗语言自然洗练,意象选取典型,通过空间转移与时间流逝传达出人生的厚重感,引人深思遐想。
    16.诗歌尾联情感丰富,寄寓深远,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
    16.(1)表达与屈大均短暂欢聚后又分别的惜别之情。
    (2)表达对屈大均奔波劳碌的敬重之情。
    (3)屈大均投身抗清斗争,联络志士,力图匡复,却无人理解,暗含诗人的苦闷与无奈。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畅饮长谈之久”错,“清樽十日留”用典,比喻宾朋短暂欢聚。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班马萧萧”班马,离群的马。“班马萧萧”渲染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此句表达与屈大均短暂欢聚后又分别的惜别之情。
    “一敝裘”,“敝裘”指破旧的皮衣。用破旧皮衣的形象形容屈大均奔波劳碌之苦,表达诗人的敬重之情。
    “谁怜函谷东来后”一句中“谁怜”暗指屈大均投身抗清斗争,联络志士,力图匡复,却无人理解的苦闷与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生动描绘出了乐声的动听悦耳和变化多端。
    (2)在《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司马迁通过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3)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征战之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答案】(1)昆山玉碎风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3)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淄博烧烤,走的是小炉自烤、小饼卷葱的差异化路线,在众多烧烤品牌中,可谓 ① 。尽管用餐往往要排长队,但只要尝过便是值得。人间烟火气,“熏得游人醉”。大学生、网红大V等群体纷纷“种草”,短视频裂变式传播,可以说,让冒着油花、滋滋作响的淄博烧烤“炙手可热”的,就是屏幕前的你我他。
    淄博处在山东高铁环线上,有约200条火车运营线路经过。有美食而且交通便利,众多兄弟城市地缘临近、人文相通、发展均衡、文旅互补,淄博的区位优势 ② 。但网红城市不一定长红,因为审美总会疲劳,消费者的关注焦点总会改变。其实也不必长红,因为很少有城市能长期承载超大规模客流、超高频率曝光。最近,有淄博烧烤店“由于员工超负荷工作,停业休整三天”。这给城市治理者带来启示:经营城市如同经营生活,都需要掌握好前进节奏,做到 ③ 、久久为功。
    今后,在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和齐鲁文化开发、传承的加持下,使淄博特色文旅产业将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在“舌尖上中国”的叙事中彰显自己的故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极具形象感和感染力,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答案】18.①独树一帜 ②得天独厚 ③张弛有度
    19.今后,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和齐鲁文化传承、开发的加持下,淄博特色文旅产业将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在“舌尖上中国”的叙事中书写自己的故事。
    20.(1)“种草”,运用网络流行语,语言鲜活,有感染力。(2)“冒着油花、滋滋作响”视听结合,形象生动的表现淄博烧烤特点,富于现场感和画面感。(3)“炙手可热,活用成语,突显“烧烤”的特点,引发人的联想。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说淄博烧烤走差异化路线,强调风格独特,可用“独树一帜”。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独闯一条路子,自成一家。
    ②语境指淄博区位优势明显,可用“得天独厚”。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
    ③语境强调掌握好前进节奏,可用“张弛有度”。张弛有度:松紧有度,收放自如。有度说明有节制能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成分赘余,“今后”与“未来”语意重复,可以删掉“未来”;
    语序不当,“开发、传承”改为“传承、开发”;
    搭配不当,“彰显自己的故事”动宾不搭配,改为“书写自己的故事”。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种草”,网络流行语,本义即播种草种子或栽植草这种植物的幼苗,后指专门给别人推荐好货以诱人购买的行为。使用网络流行语,语言鲜活,有感染力。
    “冒着油花、滋滋作响”视听结合,“冒着油花”呈现视觉形象,“滋滋”运用拟声词,体现烧烤时的声音,形象生动的表现淄博烧烤的现场感和画面感。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此处加了引号,有了特殊含义,活用成语,突显“烧烤”的特点,引发人的联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应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竞能千年不坏,比今时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许多。
    21.下列句子中的“清澈”和文中加点的“清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融形貌短丑,精神清澈。”(《南齐书·张融传》)
    B.“自沙涧至此,诸水俱清澈可爱。”(《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
    C.初读唐诗的小朋友不会对《春晓》这首小诗产生晦涩难懂的印象,反而能在琅琅诵读中让诗意逐渐清澈。
    D.“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戍边英雄的精神写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C
    22.①如果没有文字;②还要看是谁来写;③谈得很简略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清澈”是想通了,明白了的意思,是动词。
    A.清明,指人的神色。是形容词。
    B.指水清净透明。是形容词。
    C.清楚明白的意思。是动词。
    D.指情感纯粹。是形容词。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前文“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强调的是文字的重要性,后文“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可知,是假设没有文字的结果,此处应填“如果没有文字”。
    第②处,结合前文“不只……”可知,此处应填“还要……”;再结合后文“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同样的题材,能不能流传要看是谁来写,故此处应填“还要看是谁来写”。
    第③处,结合前文“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可知,鲁迅对他们的革命事迹即使谈起,也谈到得不多,故此处可填“谈得很简略”。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造型不一的杯碟、设计独特的摆件、软萌可爱的玩偶……这些物品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好看,却不一定实用,网友们将这一类物品戏称为“美丽废物”。但也有网友认为,看似无用的物件蕴含着不可替代的治愈力量,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剂。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