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势不两立”中“势”的意思是,按要求默写,古诗苑漫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总觉得故乡飘在岁月里,游在宇宙间,她像箭一样,你稍有shū忽,她便由石器时代跑到了现代。总会有一段缺失的文明,总会有一两个老人,拼命搂住fù属的苍桑。他们古板、不冷静,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固执,才保住了那些古老的建筑。如今,那些势不两立的角色,依然坚定地立于人世间。故乡知冷暖,故乡的那些古老,岂能随便遗失?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shū( )忽 fù( )属 角( )色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正确写法是“___”
3.“势不两立”中“势”的意思是 ( )
A.势力B.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C.姿态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①疏 ②附 ③jué
2.①苍桑 ②沧桑
3.A
4.①比喻 ②拟人
【解析】
【1题详解】
注意“疏忽”的“疏”的正确书写。疏忽,指粗心的、大意的。“角色”(jué sè)指戏剧或电影、电视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2题详解】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苍桑”,正确写法是“沧桑”。
【3题详解】
“势不两立”指敌对双方矛盾尖锐,不能并存。其中“势”的意思是“势力”,故选A。
【4题详解】
文中画线句子“她像箭一样,你稍有疏忽,她便由石器时代跑到了现代”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5.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
①沃野千里 ②繁花似锦 ③碧波荡漾 ④星光灿烂
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D.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明确相对应的词语即可。如“花架”自然搭配“繁花似锦”;与“浑浊的污流”形成对比的自然是“碧波荡漾”等。
6.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理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摸……等六大元素。
【答案】D
【解析】D“……等”重复使用,去掉其中一个。
7.按要求默写。
(1)_______________,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3)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蒹葭》)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青树翠蔓 (2)辗转反侧 (3)白露为霜 (4)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5)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综合性学习(6分)
8.古诗苑漫步。
(1)写出诗句,并写出诗中的成语。
【示例】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①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格中识别出一句七言律诗并写出来。
(3)请品读下面两组诗句,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完成后面的对联。
第一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第二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读李杜吟唱壮志情怀
【答案】(1)①示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无可奈何(似曾相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戟沉沙)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示例: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园
【解析】
(1)本题考查名篇背诵,写出带有成语的诗句即可。
如:春风得意马蹄获,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等等。
(2)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识记积累。
解答时,认真观察表格,抓住关键字结合积累作答。观察表格,根据“马、草、浅、才、蹄、能、没”可提取出“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据此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第二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意思是:各自都怀着豪情壮志,渴望建立不朽的功勋;“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干万间宽广的楼宇,来庇佑天下的贫寒学士,让他们都露出笑颜。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下联“读李杜吟唱壮志情怀”,“读”是动词,“李杜”是李白杜甫的首字,“吟唱”是动词,“壮志情怀“为并列短语。
第一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写出秋山晚景之幽静:“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故可用动词“品、赏”等对“读”,选王维、孟浩然的首字“王孟”对“李杜”,动词寄情对“吟唱”,并列短语“山水田园”对“壮志情怀”。
故上联可写作:品王孟寄情山水田园。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6分)
一、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答案】(1)与友人的惜别之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2)“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诗句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可以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惜别之情;虽为离别,诗歌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不必为离别而悲伤,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透露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来分析概括。解答此类赏析题,应先把要赏析的字或词所在的诗句描绘一下,或者分析一下写出了什么情景,然后再回答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一个“辅”字写出了长安和三秦的位置关系;还把长安和三秦联系起来,写出了长安雄浑阔大的气势。一个“望”字把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写出诗人站在长安遥望蜀地的形象,暗寓惜别;又拓宽了诗歌意境,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同时使人感觉到“五津”可望,不必为离别而忧伤。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林嗣环《口技》)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 比:
(2)如有所语 语:
(3)两股战战 股:
1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启窗而观 中峨冠而多髯者
B.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 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__________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1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答案】11.(1)比:靠近。 (2)语:说话。 (3)股:大腿。
12.C
13.(1)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4.①空间 ②侧面(或:间接)
15.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③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2)句意:好像在说些什么。语:说话。
(3)句意:两腿打着哆嗦。股:大腿。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B.副词,极/动词,消失;
C.动词,是/动词,是;
D.副词,大约/可以、能够;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容,神色;寂,平静;若……然,好像……的样子。
(2)中,其中;间,夹杂;之,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解析。
甲文先介绍了中间,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故甲文采用的是空间顺序。乙文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是“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这里通过“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写出了宾客当时不敢大声喧哗都静悄悄的,表现了宾客重视的态度,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故第二个空填“侧面或间接”。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明确思路:作中学生,对保护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示例:把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和时代风尚结合在一起,激发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政府专项拨款,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专项主题研究。
参考译文:
【甲】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差一点争先恐后地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三、
阅读《锣鼓声处是故乡》,完成后面小题。
锣鼓声处是故乡
陈志光
①几次回乡,当目光还没有翻越村前那高高的水渠,捕捉到家乡的轮廓之时,总是在很远处先听到阵阵熟悉的锣鼓声,仿佛在欢迎游子的归来。顷刻间,心弦被拨动,心潮在奔涌,下意识判断,锣鼓声处,定是故乡。
②家乡的锣鼓原始质朴而又热情奔放,虽然没有安塞腰鼓的气势恢宏,也没有山东大鼓的曲调高昂,但是经过一代代锣鼓师傅的千锤百炼,也很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家乡风景。锣鼓声回响在瓦屋错落的村巷里,飘满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葳蕤苍翠的树林间,也常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
③在家乡,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锣鼓队,他们游走在村巷屋弄之间,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锣鼓队规模不大,只有七人,由四位锣鼓手和三位唢呐手组成;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即大锣、小锣、大鼓和镲钯。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只要演奏功底深厚,配合默契娴熟,往往能协奏出清新悦耳、美妙动听的锣鼓乐。家乡的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时而如蜻蜓
点水,音律轻柔;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节奏明快;时而浅吟低唱、如泣如诉,时而高歌猛进,荡气回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清越嘹亮的唢呐声,把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得人心潮跌宕,难以自制。尤其在喜结连理、金榜题名等大喜之日,还伴有梆子、二胡朝演奏和戏曲演唱,锣鼓艺术和戏曲艺术无缝对接,浑然一体,使得春庆气氛更加热烈,文化的韵味更加浓厚。
④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龙灯游到哪,锣鼓响到哪,节奏欢快,铿锵有力,使中国龙更加威风凛凛,气势非凡。特别是在舞龙比赛的时候,锣鼓不仅是指挥手的声音信号,更是鼓舞士气的进军号角。只要咚咚锵的锣鼓声响起,舞龙者全身的细胞能量就会被激活,他们踏着鼓点,奋勇争先,激情的锣鼓击打得他们斗志昂物、汗水四溅。巨龙时而盘旋,时而翻转,时而蛟龙出海,时而腾云驾雾……随着锣鼓声像雨点般愈加密集,舞龙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热血沸腾,节目表演和观众情绪一并被推向高潮……四周锣鼓钙声、鞭炮声、欢呼声、叫好声一片,场面雷动,热闹无比。
⑤多少年来,家乡的锣鼓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声,我要么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朝着锣鼓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
16.文中拿家乡的锣鼓与安塞腰鼓、山东大鼓作对比,作用是什么?
17.家乡的锣鼓的用武之地主要有哪些?
18.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1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段提及“锣鼓声处,定是故乡”,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了家乡的锣鼓。
B.“也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一句中“漂泊异乡的游子”也包括作者自己。
C.家乡的锣鼓队规模只有七人,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体现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失望。
D.“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元宵节的龙灯会,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16.突出家乡锣鼓的特色:别具一格,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相融的风景。
17.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表演。
18.排比。用排比一一列出家乡锣鼓丰富多样的韵律,突出表现了家乡锣鼓格调清新、韵律变化多样的特点。
19.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浓浓的热爱。
20.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对比的中心内容。拿家乡的锣鼓与安塞腰鼓、山东大鼓作比较,目的是突出家乡锣鼓的特色。特色可提取第②段“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相融的风景”一句作答。
【1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可提取第⑤段的段首句“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作答。
【18题详解】
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明显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排比一一列出家乡锣鼓丰富多样的韵律,突出表现了家乡锣鼓格调清新、韵律变化多样的特点。总之,排比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语言气势,很好地表达了情感。
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本文表达的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通篇阅读后作答。可重点分析文末“多少年来,家乡的锣鼓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鼓声,要么会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会朝着锣鼓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一句。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浓浓的热爱。
【20题详解】
C项有误,文中没有对家乡锣鼓失望的意思,家乡锣鼓虽然规模小,器材少,但是成员配合默契,演奏的效果是很好的。
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21.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2.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24.“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例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答案】21.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22.“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3.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喜怒哀乐;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
24.示例: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比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解析】
【21题详解】
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一定要判断有几种说明方法,接着考虑是什么说明方法,最后按照相应说明方法的解答思路作答。文章第①段提出问题:植物有语言吗?;第②段列举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进行说明,得出植物是有语言的结论。思路:所用说明方法+其作用。据此作答即可。
【22题详解】
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明确观点“不能”;再直接理解加点词“往往”的意思(表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的情况),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往往”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植物发生与环境变化有关);接着再假设删除“往往”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套话“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使答案更加完整。
【23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看清标题,找准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注意文段起到的“起承转合”作用的关键词,通过梳理各段大意进行筛选概括。文章第①段提出问题:植物有语言吗?;第②段列举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进行说明,得出植物是有语言的结论;第③段说明植物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④段说明不同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第⑤段说明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喜怒哀乐的感情反应。据此提取要点,组织答案即可。
【24题详解】
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者理清题干要求,两者结合联系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内容作答。注意语言得体,语句通顺,符合题意。文章主要说明了植物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的,题干中“植物活性翻译机”就是根据植物也有语言这个特性发明的,生活的扫码功能也可以看成是受“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启示研究出来的,所以在作答时侧重科技智能这块的内容也是很切合实际的。
五、
25.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
东汉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第一》有删改)
(1)根据原著内容和选文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民众的愿望是文字简化的源动力,是内因,秦始皇颁布“书同文”的法令亦属内因。
B.《说文解字》保存了部分籀文的形体,它对于我们辨识更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也是大有帮助的。
C.如果我们想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说文解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D.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概括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这是汉字的主要字体,此外还有草书和行书两种辅助字体。
(2)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说文解字》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1)A
(2)①搜罗字数多,字体丰富。
②按偏旁部首编排字典,分类细致。
③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有助溯源。
④研究音形义,是文字学的古典。
⑤是研究古典的重要工具。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有误。秦始皇颁布“书同文”的法令属于外因;
故选A。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可知,搜罗字数多,字体丰富;
根据“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可知,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有助溯源;
根据“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可知,按偏旁部首编排字典,分类细致;
根据“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可知,研究音形义,是文字学的古典;是研究古典的重要工具。
第三部分:作文(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清晨到黄昏,黎明到深夜,每一天,时间的长短都一样。同样的一天,可能因心境的不同而变得短暂或漫长:或是因为欢欣愉悦、沉醉专注、依依不舍……,这一天似乎转瞬即逝;或是因为担忧牵挂、百无聊赖、翘首以待……,这一天让人度日如年。无论感觉过得快还是慢,每一天都在生命里,不可替代。
请以“这一天过得真________”为题,从“快”与“慢”中任选其一填在标题横线处,使标题完整,写一篇600~65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①注意写作内容的时间段,详略得当,重点突出;②充分表现某种心理状态及缘由;③请勿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⑤文中勿出现真实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答案】略相
马
纸
草
浅
上
才
逢
蹄
能
没
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古诗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与运用,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