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某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家的六经,原来是周史官所藏各种历史记录,经孔子删订解释以后,师徒相传,别成一种所谓经学,但历史学并不因经学的盛行而停止本身的发展。如果说,在前一阶段里,孔子、左丘明是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家,那么,在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上,太史公司马迁是更大的历史著作家。自从司马迁著《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司马谈非常博学,精通天文学、《易》学、黄老学。他以黄老学为主,批判儒、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司马迁十岁以前曾学过耕地和牧畜,十岁读古文书籍,二十岁以后,游历全国名都大邑,采访遗闻佚事。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父职做太史,遍读旧史和群书,因此,他是西汉一代稀有的大博学家。司马迁继承司马谈家学,又博通古文经学,特别是董仲舒《公羊》学,但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更不受阴阳五行学的影响,他是西汉一代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司马迁具备着上述诸条件,再加上他的创造力,以二十余年的时间,写成了《史记》一百三十篇,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凡当时存在着的史料,全部综合在《史记》里面。这一伟大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孔子以来历史学又大进了一步。
本纪仿《春秋》经十二公,按年月标举大事,为全书总纲。表仿周史官旧谱的体制,记事最为省便。书仿《尚书·禹贡篇》及《礼经》《乐经》的体制,总述古来文化的成就,特别是《天官书》《历书》《河渠书》和《平准书》,总结了天文、历数学、地理学、经济学的知识,意义更为重大。自此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司马迁创始的功绩是极其巨大的。世家中有西周至战国十七个重要的侯国史,大大丰富了这一段历史的内容。列传中有重要人物传,有特殊事业传,有国境内诸少数族传,有藩属国传,有外国传,叙述的方面甚为广泛。司马迁不受西汉经学的拘束,所以还能看到社会上各种活动的人物,他为酷吏立传,说豪强兼并,什么道理都不能感化,只有不顾一切,用严刑削平他们。酷吏、刺客、游侠、货殖等列传,特别显著地表现出司马迁对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同情心以及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义的歌颂。
《春秋》是鲁国史,《史记》扩大为全中国史,《春秋》以鲁君为主,《史记》以历代天子为主。《春秋》局限于二百四十二年,《史记》十二本纪上通到黄帝尧舜二千余年。《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十二本纪上起五帝,历三代以至秦汉,一脉相传,这是有极大意义的,它表示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有百国春秋,《周春秋》与《鲁春秋》没有尊卑的区别,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在《史记》中,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汉族建立的朝代,即使因暴政被广大人民推翻了,但继起的如果是非汉族的朝代,那个被推翻了的汉族朝代,就会被用来作号召广大人民起义的旗帜,一直到推翻非汉族的朝代才停止。这个自西晋至清朝毫无例外的历史事实,与广大人民承认正统朝代、反对僭伪朝代的传统思想有密切联系。这个传统思想发源于孔子《春秋》,形成于司马迁《史记》,十二本纪正是这个传统思想的正确反映。由于这个正确反映。传统的历史正统观更加巩固,成为封建时代进行民族斗争的一个重大力量。《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
司马迁《史记》创纪传体通史,东汉初班固《汉书》创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叙事详密,可是缺少司马迁那样比较自由的思想。受传统正统思想影响的班固,仍保留着一定夷夏之辨的思想残余。班固在《汉书》的编排体例上,将少数民族列传全部放在了《汉书》的末端,似乎也流露出了一丝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汉书》中所包含的夷夏之辨思想也是班固多为后人诟病的地方。但很明显,夷夏之辨思想并不是班固思想的主流。班固的民族政策思想受传统的服事制影响较深,对于“不贡”“不王”还屡次侵扰中原的蛮夷,班固主张武力征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汉匈关系上。但对于汉王朝纯粹开疆扩土而发动的不义战争,班固是反对的。因此,对于两越、西南夷、朝鲜,班固更多的是主张怀柔政策。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
此后各朝纪传体史称为正史,虽然都不及《史记》和《汉书》,但在各体史书中,仍居最重要的地位。
(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时期,经学蓬勃发展,经学由历史著作而产生,反过来又制约了历史著作的发展。
B. 家族影响、自身的知行合一以及个人创造力,使司马迁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
C. 《史记》巩固了以汉族王朝为正统的传统思想,同时又突破性地为少数民族发声立传。
D. 《史记》思想自由,《汉书》叙事详密,各有千秋,是后代纪传体史书难以企及的高峰。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出现之前,中国没有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
B. 在经学研究上,司马迁既博览又不受时代局限,是西汉重要的思想家。
C. 司马迁将荆轲写入《刺客列传》,明显体现出他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心。
D. 《史记》在时间跨度、地域分布以及历史观的先进性上均胜于《春秋》。
3. 下列不属于《史记》成书原因的一项是( )
A. 今汉兴,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司马谈
B. 太史公平生喜游,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北宋·马存
C. 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罪莫大焉。——司马迁
D. 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鲁迅
4. 请结合文本内容,概述《史记》的重要历史意义。
5. 《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是故圣王禽兽畜之,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试用文中观点对此加以分析,并指出《史记》民族观与之有何不同。
【答案】1. A 2. C
3. D 4. ①标志着历史学一大进步:自《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
②开纪传体史书先例:自《史记》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后朝以纪传体史为正史。
③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主张国家和人心的统一。
④展示了先进的民族思想: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其首领的优秀品质。
5. ①《汉书·匈奴传》中这些语句体现了班固有一定局限的民族观。带有夷夏之辨的思想,存在一些对少数民族的歧视,认为少数民族“贪而好利”,因此“圣王禽兽畜之”。
②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来则惩而御之”是说如果少数民族来侵犯,就要积极防御,回击他们,“去则备而守之”是说他们离开后积极防备就可以了。
③不同:《史记》中,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司马迁强调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或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反过来又制约了历史著作的发展”错误 ,原文第一段说“历史学并不因经学的盛行而停止本身的发展”。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之心”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司马迁写荆轲属于对“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义的歌颂。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A.是司马谈死前的遗言,希望司马迁能够把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延续下去,是成书原因。
B.称赞司马迁为了写成《史记》,亲身实践,广游天下,搜罗史料,是成书原因。
C.表现了司马迁作为太史令极大的社会责任感,一心要把修史进行到底,是成书原因。
D.是鲁迅评价司马迁修史的风格,而非成书原因。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作答前,先理顺文章结构,确定答题区间
文章第一段引出《史记》,第二段介绍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背景。两段对《史记》进行总体的一个高度评价“自从司马迁著《史记》,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组织相当完备的历史著作”“这一伟大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孔子以来历史学又大进了一步”,筛选为第一个答题要点。
第三段开始介绍《史记》内容,并对应评价《史记》意义。第三段介绍体例,并指出“意义更为重大。自此以后,史家相继述作,二千年来有关制度、经济、文化发展的史料得以大量保存,司马迁创始的功绩是极其巨大的”。
第四段评价司马迁的史学观“《史记》改变了分国割据的历史概念,建立起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史记》十二本纪上起五帝,历三代以至秦汉,一脉相传,这是有极大意义的,它表示国家的统一和人心的统一”,评价了司马迁的民族思想“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
后两段对比《史记》和《汉书》,评价二者历史地位,不涉及《史记》历史意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筛选信息的能力。
引用的《汉书·匈奴传》的文字,对应的是《汉书》作者班固的观点,在材料倒数第二段,可以找到相关信息:“夷夏之辨思想并不是班固思想的主流。班固的民族政策思想受传统的服事制影响较深,对于‘不贡’‘不王’还屡次侵扰中原的蛮夷,班固主张武力征伐,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汉匈关系上。但对于汉王朝纯粹开疆扩土而发动的不义战争,班固是反对的。因此,对于两越、西南夷、朝鲜,班固更多的是主张怀柔政策。班固虽然主张对少数民族用兵,但绝不是没有余地的穷兵黩武”。
具体体现在《汉书·匈奴传》的文字中,“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是故圣王禽兽畜之”就明显带有歧视的意味,贬低少数民族的性格,还要在态度上像禽兽一样对待。在关系处理上,主要是“御”和“备”,不是一直作战,而是以防备为主。
与《史记》民族观不同之处,原文第四段提到“司马迁介绍少数民族先祖首领时,都写到了他们是炎黄子孙,强调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血脉相依的关系”“《史记》在史书中开创性地为少数民族立传,讴歌少数民族首领的优秀品质,与前人相比体现了先进的民族思想”,由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是血脉相依的,都属于炎黄子孙,这一民族观显然比班固的要先进。
(二)(18分)
阅读《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正说着,只见他(注:指贾宝玉)屋里的小丫头子送了猩猩毡斗篷来,又说:“大奶奶(注:指李纨)才打发人来说,下了雪,要商议明日请人作诗呢。”一语未了,只见李纨的丫头走来请黛玉。宝玉便邀着黛玉同往稻香村来。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二人一齐踏雪行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注:骚达子,旧时对蒙古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蔑称)。”湘云笑道:“你们瞧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麂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湘云道:“快商议作诗!我听听是谁的东家?”李纨道:“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你们意思怎么样?”宝玉先道:“这话很是。只是今日晚了,若到明儿,晴了又无趣。”众人看道:“这雪未必晴,纵晴了,这一夜下的也够赏了。”李纨道:“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庵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小顽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他们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宝钗等一齐应诺。因又拟题限韵,李纨笑道:“我心里自己定了,等到了明日临期,横竖知道。”说毕,大家又闲话了一回,方往贾母处来。本日无话。
到了次日一早,宝玉因心里记挂着这事,一夜没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来。掀开帐子一看,虽门窗尚掩,只见窗上光辉夺目,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宝玉此时欢喜非常,忙唤人起来,盥漱已毕,只穿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皮袄子,罩一件海龙皮小小鹰膀褂,束了腰,披了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忙忙的往芦雪广来。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
宝玉来至芦雪庵,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众丫鬟婆子见他披蓑戴笠而来,却笑道:“我们才说正少一个渔翁,如今都全了。姑娘们吃了饭才来呢,你也太性急了。”宝玉听了,只得回来。刚至沁芳亭,见探春正从秋爽斋来,围着大红猩猩毡斗篷,戴着观音兜,扶着小丫头,后面一个妇人打着青绸油伞。宝玉知他往贾母处去,便立在亭边,等他来到,二人一同出园前去。宝琴正在里间房内梳洗更衣。
一时众姊妹来齐,宝玉只嚷饿了,连连催饭。好容易等摆上来,头一样菜便是牛乳蒸羊羔。贾母便说:“这是我们有年纪的人的菜,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今儿另外有新鲜鹿肉,你们等着吃。”众人答应了。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贾母道:“我知道你们今儿又有事情,连饭也不顾吃了。”便叫“留着鹿肉与他晚上吃”,凤姐忙说“还有呢”,方才罢了。史湘云便悄和宝玉计较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顽又吃。”宝玉听了,巴不得一声儿,便真和凤姐要了一块,命婆子送入园去。
一时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庵来,听李纨出题限韵,独不见湘云宝玉二人。黛玉道:“他两个再到不了一处,若到一处,生出多少故事来。这会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去了。”正说着,只见李婶也走来看热闹,因问李纨道:“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众人听了,都笑道:“了不得,快拿了他两个来。”黛玉笑道:“这可是云丫头闹的,我的卦再不错。”
李纨等忙出来找着他两个说道:“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宝玉笑道:“没有的事,我们烧着吃呢。”李纨道:“这还罢了。”只见老婆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 来,李纨道:“仔细割了手,不许哭!”说着,同探春进去了。
凤姐打发了平儿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湘云见了平儿,那里肯放。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儿无所不至,见如此有趣,乐得顽笑,因而褪去手上的镯子,三个围着火炉儿,便要先烧三块吃。那边宝钗黛玉平素看惯了,不以为异,宝琴等及李婶深为罕事。探春与李纨等已议定了题韵。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说着,也找了他们来。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吃不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
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走罢。”小丫头去了。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揌上些,以完此劫。”
6.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小丫头嘴里说的“大奶奶”李纨,是宝玉的嫂子。李纨的丈夫贾珠,已经去世了,他们的儿子贾兰,后来和宝玉一起参加了科举考试。
B. 李纨说的“二丫头”指的是迎春,此刻她生病了;“四丫头”指的是“惜春”,此刻她请假了,文中提到的“藕香榭”就是她的住处。
C. 宝琴披的凫靥裘,是由野鸭子头上的毛做成的,非常名贵,是贾母赠与的,可见贾母对她的喜爱。
D. 本回新登场有五位人物:宝钗的堂兄弟薛蝌和堂妹宝琴,李纨的堂妹李纹、李绮,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文中李纨说“起诗社”“给他们接风”,指的就是这五个人。
7. 《红楼梦》一个重要的写法“草蛇灰线”,在本回里体现得比较多。“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就是在一件事情发生以前,作者就已经写到了一些征兆,使人们对后事的发生不感到突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伏笔。下列对这一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说在一众姐妹跟前,“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这就给后文她典当衣服入了薛家当铺的情节作了铺垫。
B. 李婶提到的“带玉的哥儿”,照应前文“青埂峰顽石化玉”、宝玉“衔玉而诞”的情节;“挂金麒麟的姐儿”照应前文“宝玉赠金麒麟给湘云”的情节——这件事让黛玉耿耿于怀,选文中也表现出黛玉对湘云说话总是夹枪带棒的。
C. 平儿为了吃鹿肉,褪去了手上的镯子,结果镯子丢了。是谁偷走的呢?这就给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埋下了伏笔。
D. 用“草蛇灰线”的手法描述人物、渲染气氛、暗示结局,能使作品浑然一体,不至于造成情节的割裂,使作品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多线交织、立体多维的特点。
8. 史湘云在本回中得到了充分刻画。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史湘云的人物形象。
9. 选文中多处描写“雪”的自然环境和人物的服饰色彩,请结合相关语句分别分析其作用。
【答案】6. D 7. B
8. 从湘云的打扮来看,她性格豪爽,风流倜傥;从湘云急于起诗社来看,她性格急躁;从她吃酒的表现来看,她心直口快,自然率真;从吃肉的表现来看,她不拘小节。
9. ①正因为下雪,诗社诸人才想要赏雪作诗,可见雪的环境推动了情节发展;雪景为人物活动设置了美好的自然环境,也起到衬托人物的作用。②雪的洁白,人物服饰的鲜艳,红白相映,极具中国式审美意蕴,更加烘托出这场聚会的美好。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指的就是这五个人”错,“起诗社”是女子们的事,不包括薛蝌。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照应前文‘宝玉赠金麒麟给湘云’的情节”错,前文宝玉确实得了个金麒麟,但是丢了,幸好被湘云捡到,原文只是说:话说宝玉见那麒麟,心中甚是欢喜,便伸手来拿,笑道:“亏你拣着了!你是怎么拾着的?”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日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并未说宝玉把金麒麟给了史湘云。林黛玉嫉妒是因为史湘云原本就有一个金麒麟。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湘云笑道:‘你们瞧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麂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可知,史湘云爱作男子打扮,并且比打扮女儿更俏丽,可见其性格豪爽,风流倜傥;
由“湘云道:‘快商议作诗!我听听是谁的东家?’”可知其性格急躁;
“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可见其心直口快,自然率真;
由“史湘云便悄和宝玉计较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顽又吃。’”“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得的”可知,看见鹿肉就想要烧着吃,宝琴却觉得“怪脏的”,开始还不肯吃,可见史湘云不拘小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及小说审美意蕴的能力。
描写“雪”的地方有“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正因为下雪,“大奶奶才打发人来说,下了雪,要商议明日请人作诗呢”,诗社诸人才想要赏雪作诗,这才引出后面一系列情节,可见雪的环境推动了情节发展;
其次,“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通过宝玉的眼睛描写晶莹的雪景,尤其是白雪映着红梅,景色十分美丽,为人物活动设置了美好的自然环境,并且诗社的人物,个个都是才貌俱佳,雪景也起到衬托人物的作用。
再看关于人物服饰色彩的描写,“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麂皮小靴”,大雪天,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穿的大红斗篷,雪的洁白,人物服饰的鲜艳,红白相映,极具中国式审美意蕴,更加烘托出这场聚会的美好。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秦之胡亥,赵高作傅。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交游,惟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舜之明,庶免乎孙皓、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魏征曰:“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但经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太宗曰:“善。”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杜谗邪》)
材料二:
霍光,宇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禁闼二十余年,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是时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明旦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碑传》)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明旦A有诏B召C大将军D光入E免冠顿首F谢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傅,古代专门辅导和教谕君主以及太子的官员,这类官员被称为师傅、师保或保傅。
B. 奉车,皇帝出行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驾,与《苏武传》中“前长君为奉车”中的官职相同。
C. 见,在“甚见亲信”中表示被动,该用法与《苏武传》中“见犯乃死”中的“见”用法不同。
D. 属,文中指的是托付、嘱托,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二十岁就开始结交柴绍等名士,但太宗认为他们还不具备孔子所说的“三益”标准。
B. 汉武帝将周公背着成王接见诸侯的图画赐给霍光,希望霍光能像周公一样辅佐少帝。
C. 霍光细致谨慎,资性端正。每次进入殿门前,都会停留在常常站立的地方,丝毫不差。
D. 上官桀等人多次诋毁陷害霍光,又设计暗杀他,趁机废掉昭帝,迎立燕王,但未能成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旋踵亦亡。
(2)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14. 材料二中,在与上官桀等人斗争的过程中,霍光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概括。
【答案】10. ADE
11. C 12. C
13. (1)等到胡亥篡位后,诛杀功臣,杀害内外亲属,(秦朝)不久也就败亡了。
(2)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来辅佐我,胆敢有诽谤的,就定他的罪。
14. ①心怀敬畏,谦逊有礼;
②杀伐决断,雷厉风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第二天早上,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摘掉官帽叩头谢罪。
“明旦”,时间状语,起强调作用可单独成句,所以A处断句;
“大将军”作“召”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D处断句;
“光”做主语,“入”做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E处断句。
故选ADE。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你的哥哥曾经担任奉车都尉。
C.错误。用法相同,都是表被动。句意:很被武帝亲近和信任。/等到被侮辱以后才去死。
D.正确。托付、嘱托;/撰写。句意:先帝嘱托他来辅佐我。/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都会停留在常常站立的地方”错误。由原文“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可知,原文意思是每次从殿门进出,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而不是“都会停留在常常站立的地方”。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篡”,篡位;“亲戚”,内外亲属;“旋踵”,不久。
(2)“属”,嘱托;“毁”,诽谤;“坐”,定……罪。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材料“光入,免冠顿首谢”可知,心怀敬畏,谦逊有礼;
结合材料“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可知,杀伐决断,雷厉风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太子的老师,自古以来就很难选择。周成王年幼时,以周公、召公为老师,他们都很贤明,足以增长成王的仁义,天下获得太平,周成王成为一代仁君。秦代的皇子胡亥,赵高做他的师父。等到胡亥篡位后,诛杀功臣,杀害内外亲属,(秦朝)不久也就败亡了。由此看来,一个人是善是恶,的确与他亲近熟悉的人事有关。我二十岁就开始结交名士,只有柴绍、窦诞等人,但是他们不具有孔子所说益友的三个条件:正直、宽厚、见多识广。我继位以来,治理国家,虽然不及尧、舜圣明,几乎没有像三国吴主孙皓,北齐后主高纬那样的暴政。以此而言,我没有受到亲近的人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魏征回答说:“智慧中等的人可以和他做善事,也可以和他做恶事,然而拥有上等智能的人是不会受到外界影响的。陛下顺应天意,平定战乱,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使天下太平,柴绍、窦诞这些人怎么能够损害陛下的圣德呢?但是经书上说得好:‘拒绝郑国的靡靡之音,远离挑拨是非的奸邪小人。’这些亲近熟悉的人事的影响,尤其应当谨慎啊。”唐太宗点头称是。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杜谗邪》)
材料二:
霍光,表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宫门二十多年,未曾有什么过错,很被武帝亲近和信任。这时武帝已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后元二年春天,武帝逝世,太子继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每次从殿门进出,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他的资质本性端正就像这样。燕王刘旦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常怀着怨意。盖主、上官桀、上官安和桑弘羊都和燕王旦勾结密谋,叫人冒充替燕王上书,说霍光外出检阅羽林军,在路上称“为皇上出行清道”,出发前安排宫中太官先行;又提到苏武过去出使匈奴,被扣留了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做了典属国,而大将军部下长史杨敞没立功就当了搜粟都尉。第二天早上,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摘掉官帽叩头谢罪。昭帝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胆敢有诽谤的,就定他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被发觉,霍光全部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都自杀了。霍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碑传》)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宋]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5.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诗歌,题目相同,体例相近。虽然都是咏怀贾谊其人,但其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
B. 李诗抓住细节,采用“欲抑先扬”手法。开篇极力渲染君明臣贤,转而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含蓄地显示出了贾谊的不遇。
C. 王诗宏观论述,运用反诘,指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又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赞美了“君明臣贤”的理想政治。
D.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两句写出作者批评贾谊随着官位升高,而直言尽废,与历来的公卿毫无区别。
16. 通过阅读《过秦论》和这两首诗你对贾谊这位作家有了怎样的认识?请谈谈你所了解的贾谊。
【答案】15. D 16. 贾谊是一代贤臣,有着伟大的抱负,有着惊世的才华,但他的命运却是极为悲凉的,一生坎坷无奈。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作者批评贾谊随着官位升高,而直言尽废,与历来的公卿毫无区别”错,这两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依据李商隐的《贾生》中“贾生才调更无伦”和王安石的《贾生》中“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可知,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他是一个天才,年轻时就名满天下,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他的《过秦论》是千古名篇。结合两首《贾生》诗和《过秦论》,以及自己对贾谊的了解阐述即可。
李商隐《贾生》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王安石《贾生》认为贾谊的政略,文帝基本都有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官职的高低与否不重要;李商隐抱负难申,乃为贾谊悲,王安石得宋神宗宠遇,乃为贾谊喜,正是不同的遭际,才产生出不同的议论来。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语文老师批阅作文时,面对学生缺少修饰或过于浮夸的语言,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评语,引导学生文质兼备。
(2)《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先是军事出击,南征百越,使得百越的君王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沧海”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体,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质胜文则野 ②. 文胜质则史 ③. 俯首系颈 ④. 委命下吏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俯、颈、蜉蝣、渺、粟、曾。
五、语言文字运用
(一)(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儿时的乡间,家家瓦房 ① ,户户屋瓦在一排排高高低低、起起落落的筒瓦板瓦上,长满红绿红绿的瓦花,在朝阳里夕阳里,都显出红色,十分美丽。在一些上百年的古老瓦房上,瓦花可以长到两三尺高,密密麻麻、亭亭玉立在瓦房顶上,从屋脊上一直长到屋檐边,使得一院院古老的瓦房显得更加生机盎然、鲜活灵动、古朴美丽。
雨季来时, ② 地待在家里,欣赏雨水从瓦房屋檐边滴落,叮叮咚咚的,滴落在地面上,就像仙子们的一枚枚细细长长手指,在一架无边的硕大古琴上敲打弹奏一首首乡间古曲,在美丽无边的大地上织绣美丽的花朵。看雨看得兴起的我们,这时就会走到屋檐边,用小手接捧那些美丽的水滴、水线和仙子们的手指,猜想着是什么仙子在弹奏大地上的树木花草、河流山脉、庄稼屋瓦、万千乐器,想象着是什么仙子的一枚枚手指,那样温润白嫩,那样纤细修长、灵动迷人,猜想着一排排像琴键一样起起伏伏高低错落的屋瓦是谁的琴键……于是,我们把乡居的一个个枯燥乏味日子过得 ③ 、有滋有味。
18. 请在文中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简要分析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20.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顿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答案】18. ①鳞次栉比 ②百无聊赖(无所事事)③趣味无穷(饶有风趣)
19. ①比喻,将滴落在地面的雨水比喻为仙子们细长的手指,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雨水细密的形态。②通感,“敲打弹奏”是听觉,“美丽的花朵”是视觉,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喜爱之情。
20. ①两个顿号将三个补语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②突出(茂盛的)瓦花对古老瓦房的点缀;③体现了瓦房的生机、灵动、古朴。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空后“一排排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可知,此处指房子排列有次序,故可填“鳞次栉比”。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第二处,根据空后句“欣赏雨水从瓦房屋檐边滴落”可知,此空指下雨天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非常无聊,故可填“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思想感情无所寄,非常无聊。无所事事:指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第三处,前句是说“看雨看得兴起的我们”的做法,所填词语应和“枯燥乏味”意思相对,指下雨天的日子过得很有风趣,故可填“趣味无穷(饶有风趣)”。趣味无穷:指横生妙趣,美妙动人的意趣时时迸发,处处充溢。饶有风趣:形容事物或人很有风趣。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欣赏雨水从瓦房屋檐边滴落,叮叮咚咚的,滴落在地面上,就像仙子们的一枚枚细细长长手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滴落在地面的雨水比喻为仙子们细长的手指,用手指的细密紧凑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雨水细密的形态。
原句“叮叮咚咚”是听觉,“敲打弹奏”是听觉,“美丽的花朵”是视觉,作者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雨水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表达了对雨水的喜爱之情。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原句中的“生机盎然、鲜活灵动、古朴美丽”在句中作补语,说明(茂盛的)瓦花对古老瓦房的装点作用,连用两个顿号将这三个补语独立出来,更能起到强调突出瓦花对瓦房的点缀作用。上百年的古老瓦房是古朴的,但有了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的瓦花装点缀,就有了生机、灵动,也更加美丽,“生机盎然、鲜活灵动、古朴美丽”中间的两个顿号更能突出瓦房的这些特点。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菌草,有人将其称为“幸福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菌草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中国草”。
① ?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
菌草有什么用?最初,它被用于食用菌、药用菌的培养基,栽培出优质食药用菌。经过多年选育、创新,其功能也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拓展到菌草饲料、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领域。
② 。它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其中,巨菌草高度可达7米,富含内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 ③ ,
总之,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菌草技术已成为一项保护生态、带动增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技术。我们期待,菌草能成为造福更多人的“幸福草”,也期待有一天,菌草能在生态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筑起地球生态安全屏障,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草”。
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 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
C.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D.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答案】21. A 22. ①菌草到底是什么草;②菌草还可治理生态;③能有效改良土地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与文中画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都是特殊称谓。
B. 引用;
C. 着重强调;
D. 反讽。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文段话题为“菌草”,此处问题应该与之有关,后文“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这是一种对菌草的解释,可填:菌草到底是什么草;
②此句为总领句,后面“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都是说菌草在生态治理方面的作用,可填:菌草还可治理生态;
③此句应填“巨菌草高度可达7米,富含内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的作用,“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表明菌草能改良土壤,可填:能有效改良土地。
六、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中央电视台主播海霞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经典诗词诵读,尤其关注校园“读书声”。她说:“在传统文化这条长河中,古代经典诗词无疑是最美的浪花之一。读是最简单、最基础、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孩子们会在琅琅读书声中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在心中坚定文化自信,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育英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爱经典、读诗词”,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8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我阅读,我快乐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阅读,我快乐”。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使我生活中充满了乐趣,还使我增长了见识。
沉醉在书香中,我总能生发许许多多的感悟。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少不了一个良师益友,我找到了能伴我一生的朋友——书!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会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名著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名著,读经典名著。
名著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名著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名著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名著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名著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在我的印象中,《红岩》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最为深刻,从字里行间中,我感悟出了主人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红岩精神。刑具打不消他们对革命的忠诚,死亡吓不倒他们的爱国热忱。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更加热爱祖国,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诵读古诗词更是让我懂得了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深深懂得了,从小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古诗词让我懂得了做人做事应该不怕挫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我感到生命的顽强;“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诗句教育我遇事应该顽强拼搏,不怕困难。
有人曾说过:“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
同学们,请多读名著经典及诗词吧,从经典及诗词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试题首先概述中央电视台主播海霞推动经典诗词诵读,关注校园经典诗词诵读这一背景,然后再引用她的原话,进一步说明诵读经典古诗词,特别是孩子们读好古诗词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由此,试题给出写作任务,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爱经典、读诗词”(这也就是写作主题),并要求考生在写作内容中能体现自己对于经典阅读与古诗词诵读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以帮助同学们爱上经典、会读古诗词。其实,经典名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能对人的气质产生影响,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多名著在丰富知识方面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即使如一本不太厚的文学作品,读者不是在读文本上的一排排字,而是从中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如地理、历史、人物生平,以及生活经验等等。对经典的每一遍阅读,每一遍都是感知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诵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作文时我们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阅读经典、学习诗词,经典、诗词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阅读经典、学习诗词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等。
由此,写作时,可先重点阐述“经典、诗词”对学生的影响和好处,如阅读中国四大名著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修养;又如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会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或者诵读《唐诗三百首》能促使我们培养语感,感受诗韵之美的熏陶。对于建议方面,考生可以向同学介绍有趣的读书的方法,实践出真知,真知教益人;也可以品说读书的趣味;也可以漫谈读书的快乐感受;可以抒写读书的收获,书中自有为人之道、作文之法;可以渲染读书的陶醉,沉醉书海自然如入仙境等等。我们还可以写诗词的发展的历史及诗词对我们的影响,也可以写诗词的含义对自己的影响,写自己对一首诗词的特殊情感,最后要呼吁大家走进诗词,传承华夏文明的瑰宝。另外还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立意:
1.品读经典诗词,感悟人生。
2.阅读与经典同行。
3.开创新途径,经典永流传。
4.阅读诗词,碰触优秀的思想和高贵的灵魂。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浙江省桐浦富兴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教师版docx、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