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模拟预测试题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应贯穿生活点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随手关灯关水B.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C.垃圾分类处理D.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2.(2分)植物人的神经系统中没有受到损伤的是( )
A.脑干B.脊髓C.小脑D.大脑
3.(2分)血液中能运输氧及少量二氧化碳的成分是( )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4.(2分)临床上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进行输血,下列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B.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AB型血
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
5.(2分)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体内,分生组织的细胞能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高温下,细胞膜不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6.(2分)青蛙的趾间有蹼,与之相适应的运动方式是( )
A.跳跃B.游泳C.飞行D.爬行
7.(2分)蚯蚓生活在土壤当中,如果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它将不能( )。
A.运动B.呼吸C.分泌黏液D.无影响
8.(2分)人体消化吸收和合理营养的知识,有助于身体健康。请分析下列错误的是( )
A.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图示消化道中能同时消化蛋白质、糖类、脂肪的器官是③小肠
C.图中①能分泌胆汁,②的名称是胃
D.现有四类食材:①谷类食物,②蔬菜、水果,③鱼、禽、肉、蛋类食物,④食用油。我们生活中食材用量最少的应是①
9.(2分)大豆是东营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下列关于大豆种子萌发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播种前翻耕土壤,能为大豆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B.萌发过程中,胚芽最先突破种皮,发育为茎和叶
C.适宜的条件下,肥硕的豆瓣萌发成的幼苗更健壮
D.播种在肥沃土壤中的种子,能吸收更多的营养,利于种子萌发
10.(2分)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用两手握境臂B.用左手提着境臂
C.一手握境臂、一手托镜座D.两手托住镜座
11.(2分)某国发现在其境内的老虎经常遭人猎杀.若不采取措施,老虎有灭绝的可能,于是采取下列措施,请问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
①在栖息地引进狮群和豹群②在栖息地保持一定数量的牛群和羊群③在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④制定法律,严禁捕猎老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2分)我国科学家陈薇院士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将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插入到腺病毒中,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与工程菌产生胰岛素的原理相同
B.腺病毒载体疫苗能针对新冠病毒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插入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后,重组腺病毒也具有新冠病毒的某些特征
D.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会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
13.(2分)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A.接种一次疫苗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B.接种一次疫苗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不同疫苗
C.接种一次疫苗后,紧接着再次接种相同疫苗
D.接种一次疫苗后,紧接着再次接种不同疫苗
14.(2分)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B.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C.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只要变化不大,就不会导致严重的遗传病
D.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DNA分子
15.(2分)马和驴杂交可产下骡,但骡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这说明( )
A.马和驴是同一种生物B.马和驴是不同种生物
C.马和驴可能是同一种生物D.马和驴可能不是同一种生物
二、综合题(共5题;共30分)
16.(6分)“鼎边糊”是福州的特色小吃,它以米浆为主料,辅以鱼干、蚬子、虾干、香菇等配料制作而成,味美适口,鲜香扑鼻,令人垂涎三尺.
(1)(1分)“鼎边糊”取材方面,其主料取自大米,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水稻种子的 .
(2)(3分)“鼎边糊”辅料多样,在三种动物辅料中,“鱼”的体内有 ,因此属于脊椎动物;“蚬子”具有贝壳,体表有外套膜,属于 动物;“虾”为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坚韧的 。
(3)(1分)“香菇”营养丰富,为了防止其腐败,人们常将它晒制成“香菇干”保存,这是为了抑制 的生长和繁殖.
(4)(1分)提起美味的“鼎边糊”,往往令人“垂涎三尺”,这属于 反射.
17.(4分)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节日期间,人们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现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1分)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美食,糯米中的淀粉在小肠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
(2)(1分)龙舟赛时,当队员们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奋力划桨,此时呼吸频率增大,由鼻腔吸入的氧气经过心脏 次便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3)(1分)当队员屈肘将桨划向自己胸前时,上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4)(1分)队员看到终点红线的过程:红线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落到 上,刺激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8.(9分)人类的眼色是由眼球虹膜的色素决定的。在丹麦,蓝眼睛的人相当多。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对一些家庭进行眼色遗传调查后,得到以下数据:
(1)(2分)父母是褐眼,子女也是褐眼,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2分)根据表中第 组数据可以推测褐眼是显性性状。
(3)(2分)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请写出第二组数据中褐眼子女的基因组成是 ,如果他们与蓝眼人婚配,所生子女为蓝眼的概率是 。
(4)(3分)从第三组可以看出,若双亲都是褐眼,其子女不一定都是褐眼,请在下侧方框内写出有关的遗传图标。
19.(6分)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积极遴选“生态城市”的建设,“江北水域”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蚕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2分)从行为的获得途径角度来说,材料一中野鸭的行为属于 行为,这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2分)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 ,除了这一实例,动物个体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还有那些? (写一种)
(3)(2分)在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的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比野鸭的行为更能 。
20.(5分)兴趣小组将大小、体重和活跃程度基本相似的三只青蛙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依次做如下处理(说明:凡士林油膏不透水、不透气):
注意在涂抹凡士林油膏的过程中,不能堵住鼻孔。随后,将三只青蛙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下,观察其口腔张合的速度(即呼吸频率):
(1)(3分)实验现象:口腔张合速度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 。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出现这种现象的解释是:青蛙的皮肤涂上凡士林后,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呼吸全靠 ,因此呼吸频率变快。
(2)(1分)丙青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1分)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青蛙用 辅助肺呼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随手关灯关水,可以节约能源,利于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利于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处理,能防止环境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春节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2、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A正确.
B、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植物人的脊髓不一定受损,B错误;
C、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C错误;
D、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植物人的大脑一定受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3.【答案】B
【解析】【解答】A、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B符合题意;
C、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功能,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C不符合题意;
D、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A正确;在没有同型血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B错误;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C正确;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如血小板减少症应使用血小板进行补充,D正确。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5.【答案】D
【解析】【解答】A、分生组织是植物的主要组织之一,它通过分裂产生的细胞,一部分可以继续保持分裂能力,一部分分化为其他组织,A不符合题意;
B、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B不符合题意;
C、一般地说,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膜在高温下会被破坏而不再起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6.【答案】B
【解析】【解答】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与动物的结构相适应的.如青蛙的趾间有蹼,蹼相当于撑船的浆,所以,青蛙的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包括:奔跑、爬行、蠕动、游泳、跳跃、飞翔等.
7.【答案】B
【解析】【解答】蚯蚓的呼吸是靠始终湿润的体壁完成的,体壁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黏液中,然后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里。如果把蚯蚓放到玻璃板上蚯蚓的体表会干燥导致蚯蚓无法呼吸。
故答案为:B
【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前端有环带.通过肌肉与腹部的刚毛配合使身体蠕动前进.依靠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8.【答案】D
【解析】【解答】A.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1肝脏等,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这是因为小肠很长,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所以消化道中能同时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器官是③小肠,B不符合题意。
C.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示意图,其中①是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②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平衡膳食宝塔”,顶层油和盐是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含较多的脂肪,如果多吃,会造成脂肪堆积,导致肥胖,食材用量最少的应是④食用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
9.【答案】A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大豆播种前翻耕土壤的目的是满足种子萌发对空气的需要,A正确。
B.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B错误。
C.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豆瓣是种子的子叶,不能萌发出幼苗,C错误。
D.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是种子本身贮藏的营养物质,与土壤肥沃程度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种子的萌发需要满足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两方面条件;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且种子要度过休眠期;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10.【答案】C
【解析】【解答】在取用显微镜时,为了防止显微镜脱落下来摔坏显微镜,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1.【答案】B
【解析】【解答】①在栖息地引进狮群和豹群,外来物种的入侵,容易破坏生态平衡,同时与老虎竞争食物、空间等,不利于老虎生存,①错误;
②在栖息地保持一定数量的牛群和羊群,为老虎保留食物,②正确;
③在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③正确;
④制定法律,严禁捕猎老虎,④正确;
故选:B
【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偷猎者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等也可以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2.【答案】B
【解析】【解答】A、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与工程菌产生胰岛素都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其基本原理都是基因重组,A正确;
B、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腺病毒载体疫苗能使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插入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后,重组腺病毒也具有新冠病毒的某些特征,C正确;
D、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相当于抗原,会刺激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3.【答案】A
【解析】【解答】 人体接种疫苗,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应该间隔一段时间,抗体水平开始下降后再次接种相同疫苗,以获得更持久更强的免疫效果。机体产生的抗体是针对该疫苗的特异性抗体,若接种不同疫苗,则会产生另外一种抗体,不能起到更好的免疫效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14.【答案】B
【解析】【解答】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并且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的说法符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15.【答案】B
【解析】【解答】解:同种生物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因为不同种生物存在生殖隔离,若强行杂交,则产生的受精卵等发育会有各种障碍,所以不同种的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因此,马和驴杂交可产下骡,但骡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这说明马和驴是不同种生物.
故选:B.
【分析】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因此同一物种的生物能进行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的后代,二者缺一不可.
16.【答案】(1) 胚乳
(2) 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 软体 ; 外骨骼
(3) 微生物
(4) 条件
【解析】【解答】(1)我们吃的大米是去掉了皮的大米种子,在去皮的过程中,胚的结构遭到了破坏,只剩下了胚乳这个结构,而水稻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中.所以我们食用的主要是大米的胚乳.
(2) 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鱼”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 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足的形状各具特 色,“蚬子”具有贝壳,体表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 外骨骼,足和 触角都分节如虾体表具有坚韧的外骨骼.
(3)由 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 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故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4)提起美味的“鼎边糊”,往往令人“垂涎三尺”,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也就是以前吃过美味的“鼎边糊“,知道它好吃这个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胚乳;(2)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软体;外骨骼;(3)微生物;(4)条件.
【分析】(1)水稻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乳是水稻种子储存养料的结构;
(2)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体外外套膜;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7.【答案】(1)葡萄糖
(2)1
(3)B
(4)视网膜
【解析】【解答】此题综合考查了营养物质的消化,血液循环的途径;视觉的形成过程等知识点,逐一分析解答.
(1)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美食,糯米中的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在小肠里最终分解成葡萄糖.
(2)鼻腔吸入的氧气进入肺静脉,然后进入左心房,左心室,再进入主动脉,由主动脉运输到骨骼肌细胞,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 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队员屈肘将浆划向自己胸前时属于屈肘,上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4)视觉的形成过程是:红线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分析】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8.【答案】(1)遗传
(2)Ⅲ
(3)Dd;50%
(4)如图:
【解析】【解答】解:(1)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相似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2)由第三组家庭,父母都是褐眼,子女出现蓝眼,说明蓝眼是隐性性状,褐眼是显性性状。(3)第二组家庭,子女有蓝眼,基因为dd,那么父亲蓝眼基因组成为dd,母亲褐眼基因为Dd,子女褐眼基因为Dd,与蓝眼dd婚配,后代的基因为Dd、dd,所生子女为蓝眼的概率是50%。
19.【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
(2)性外激素;动作、声音等等
(3)学习;适应复杂的环境
【解析】【解答】(1)“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的迁徙行为,野鸭的迁徙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利用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3)“材料三中人类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意义是适应复杂的环境。
【分析】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区别与联系,据此答题。
20.【答案】(1)甲;丙;肺
(2)形成对照
(3)皮肤
【解析】【解答】(1)青蛙有肺呼吸,肺发育不完善,需要借助于裸露的皮肤辅助呼吸,凡士林凡士林极具防水性,不透水,也不透氧,根据题干所述,甲将皮肤表面全部涂上一层厚约1-2毫米的凡士林油膏,乙只将身体50%的皮肤表面涂上厚约1-2毫米的凡士林油膏,丙不作处理,所以,口腔张合速度最快的是甲,最慢的是丙,因为,青蛙的皮肤涂上凡士林后,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呼吸全靠肺,因此呼吸频率变快。
(2)丙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形成对照,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青蛙用肺呼吸,肺发育不完善,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
故答案为:(1)甲、丙、肺;(2)形成对照;(3)皮肤。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验,难度不大,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在生物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再对照实验中,要遵循控制唯一变量的原则,设置对照实验可以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婚配方式
家庭数目
子女
父亲
母亲
蓝眼
褐眼
I
蓝眼
蓝眼
150
625
0
II
蓝眼
褐眼
158
317
322
III
褐眼
褐眼
29
25
82
青蛙
条件处理
甲
皮肤表面清洗擦干,将皮肤表面全部涂上一层厚约1-2毫米的凡士林油膏
乙
皮肤表面清洗擦干,只将身体50%的皮肤表面涂上厚约1-2毫米的凡士林油膏
丙
不作任何处理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红细胞
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
女子平均值:4.2×1012个/升
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0×109-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1011-3×1011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广西柳州市2023年中考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柳州市2023年中考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 年广西柳州市中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 年广西柳州市中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中考生物模拟试卷-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中考生物模拟试卷-普通用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